《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杂文特点 2、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几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过程与方法 体会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一一批判地继承。领会“拿来 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 2、领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 3、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教学理念和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 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可以说,这个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人们的思想困惑。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 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板书课题) 、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 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 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 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 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 采取“拿来”的态度呢?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 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 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 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 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 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杂文特点; 2、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几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过程与方法: 体会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以及讽刺、反语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领会“拿来 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 2、领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 3、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教学理念和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 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可以说,这个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人们的思想困惑。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 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板书课题) 二、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 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 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 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 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 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 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 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 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 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 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
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 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 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 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 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 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三、自主学习:下面的内容可让学生自主完成 (一)作者简况: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 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 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关于杂文的文体知识: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现代汉 语辞典》)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 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 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三)整体把握课文:学生阅读完成下列任务。 字音、字义: 礼尚( s han g:崇尚、重视。)自诩(x追:夸耀,说大话。)残羹(geng;有浓汁 的食品。)冷炙(zhi:烤肉。)冠冕(mia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注意对吝(lin)啬(se)、髓(su1)、蹩(bie)正音。 1、文中反复出现“拿来”二字,联系背景材料,说说作者主张拿来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本 文中心论点(含“拿什么”、“怎么拿”)[答] 2、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论”, 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驳论”;本文先驳后立(先破后立)。说说本文批驳了什么?为什 么要先驳?[答 3、本文在批驳“送去主义”时,提到梅兰芳和尼采,矛头是针对谁的?各是什么论证方法?[答] 4、文中提到的“大宅子”、“鸦片”、“鱼翅”、“烟灯烟枪”、“姨太太”各比喻什么?后文的 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哪种人?联系本文具体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 5、“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6、最后一段共有5句,分别回答了哪5个问题 (4-6参考答案) “整4”答:本文较好地采用比喻论证法,把一个深奥的、抽象的、困扰文艺界许久 的复杂问题论述得十分清楚透彻。尤其是以一个穷青年得到一所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讲 了这个穷青年可能的三种做法,以讥讽“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可笑,这种近似调 侃的笔法,非常幽默风趣,但又很见批驳的力度:然后作者又分别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 中的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用又有毒,须批判地继承的部分)、烟枪烟灯和姨太 太(毫无作用或危害极大的部分)为例,形象鲜明地指出了“拿来主义”者应如何从文化 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槽粕。这篇文章运用了比喻,对照等多中手法,把道理讲得深入浅 出,耐人寻味,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论述技巧 后文的“孱头”比喻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比喻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 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 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 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 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 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三、自主学习:下面的内容可让学生自主完成。 (一)作者简况: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 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 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关于杂文的文体知识: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现代汉 语辞典》)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 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 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三)整体把握课文:学生阅读完成下列任务。 字音、字义: 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有浓汁 的食品。)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注意对吝(lìn)啬(sè)、髓(suǐ)、蹩(bié)正音。 1、文中反复出现“拿来”二字,联系背景材料,说说作者主张拿来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本 文中心论点(含“拿什么”、“怎么拿”)[答] 2、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论”, 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驳论”;本文先驳后立(先破后立)。说说本文批驳了什么?为什 么要先驳?[答] 3、本文在批驳“送去主义”时,提到梅兰芳和尼采,矛头是针对谁的?各是什么论证方法?[答] 4、文中提到的“大宅子”、“鸦片”、“鱼翅”、“烟灯烟枪”、“姨太太”各比喻什么?后文的 “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哪种人?联系本文具体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 5、“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6、最后一段共有 5 句,分别回答了哪 5 个问题 (4--6 参考答案) “整 4”答:本文较好地采用比喻论证法,把一个深奥的、抽象的、困扰文艺界许久 的复杂问题论述得十分清楚透彻。尤其是以一个穷青年得到一所旧宅 子比喻文化遗产,讲 了这个穷青年可能的三种做法,以讥讽“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的可笑,这种近似调 侃的笔法,非常幽默风趣,但又很见批驳的力度;然后作者 又分别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 中的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既有用又有毒,须批判地继承的部分)、烟枪烟灯和姨太 太(毫无作用或危害极大的部分)为例,形象鲜明地指出了“拿来主义” 者应如何从文化 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槽粕。这篇文章运用了比喻,对照等多中 手法,把道理讲得深入浅 出,耐人寻味,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论述技巧。 后文的“孱头”比喻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比喻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全盘接收的投降主义者 整5”答:承上启下,在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拿来 主义”的确立和论证。 整6”答:1、怎样对待文化遗产?2、对文化遗产中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怎样区别处 理?3、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4、拿来主义者必须具有怎样的素质?5、实行拿 来主义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 、合作学习 本杂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闭关主义②送去主义③送来主义④自己来拿。 分析“闭关主义” 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 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 2.分析“送去主义” 问:“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作者是何态度 明确: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 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送古董 媚外求荣 送去主义送画 衣钵相传 送活人 落后反动 3.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亡国灭种 答案是:自诩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 为乞丐(亡国灭种)。(一、二没有现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来)“送-”的危害性不 是很可怕吗? 问:这是例证法。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否定送去主义 4.分析“送来主义” 问:“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 先有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后有 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全盘接收的投降主义者。 “整 5”答:承上启下,在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拿来 主义”的确立和论证。 “整 6”答:1、怎样对待文化遗产?2、对文化遗产中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怎样区别处 理?3、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4、拿来主义者必须具有怎样的素质?5、实行拿 来主义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 本杂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 ④自己来拿。 1.分析“闭关主义” 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 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闭关主义。 2.分析“送去主义” 问:“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作者是何态度 明确: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 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送古董 媚外求荣 送去主义 送画 衣钵相传 送活人 落后反动 3.第 3 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填上: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 ——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 亡国灭种 答案是:自诩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 为乞丐(亡国灭种)。(一、二没有现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来)“送---”的危害性不 是很可怕吗? 问:这是例证法。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否定送去主义 4.分析“送来主义” 问:“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 先有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后有 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否定送去主义 5.总结:先破后立的因果论证方法。(重点)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一一自己来拿。 由此看来,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一—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破)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一一要正视历史逻辑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一一应吸取现实教训 错误的做法(破) (立)正确的做法(立)——自己来拿 破后立 承递 1—7段论证的是为什么要“拿来”,照此思路,那么,8-9节论证的是一一怎么拿来。 二、分析比喻论证 体会本部分写作特色 1.“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①孱头一一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一一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一一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来主义一一占有,挑选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十足的懦夫) 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左得出奇)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三种人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混蛋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废物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 2、真正的怎样? “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怎样挑 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 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 喻体事物态度 本体事物 态度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使用 鸦片 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趋利避还(使用 烟-(略)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
否定送去主义 5.总结: 先破后立的因果论证方法。(重点)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由此看来,1—7 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破)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训 错误的做法(破) (立) 正确的做法(立)—— 自己来拿 先破后立 承递 1—7 段论证的是为什么要“拿来”,照此思路,那么,8—9 节论证的是——怎么拿来。 二、分析比喻论证 体会本部分写作特色 1.“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 ⑴“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⑵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① 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十足的懦夫) 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左得出奇)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不 加 混蛋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盲目排斥( 虚无主义) 废物 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 (投降主义 ) 挑 选 2、真正的怎样? ——“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怎样挑 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 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 喻体事物 态度 本体事物 态度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使用) 鸦片 送药房供治病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趋利避还(使用) 烟-- (略)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
姨太太 (略) 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 腐朽淫糜的东西(色情文化等) 剔除(毁灭) 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此外,作者还用“抛在……化”,表现所谓“平民化”的虚伪:用“当……里”状写所 谓彻底革命的极“左”面目;用“背着……世界”,讽刺以“国粹”炫耀于人的可笑。用“像 萝卜一样的吃掉”说明吸取精华应该有利于“大众化”,用“不用……宾”比喻不能只供少 数人享有。鸦片虽然有毒,但可用,然而又不可以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虚,招摇撞骗。所有这 些,都将如何挑选讲得浅显易懂。 可认设置问题 3.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 肯定拿来主义 三、最后一节总结全文 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训练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灭。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怎 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实行“拿 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 能自成为新文艺 板书 孱头 使用鱼翅鸦片 昏蛋(破) (立) 存放烟枪烟灯 (占有挑选) 废物 毁灭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 第三课时 、请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证明一个观点: 再举一例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 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 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 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 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 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一一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洗脸不止一次,还要检査验收。写文章做演说比洗脸更重要,它要“影响别人的思想 和行动”。作者以认真负责的“洗脸”设喻,阐明写文章要认真修改推敲的道理,妙趣横生。) 拓展探究: 1、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 【提示】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的“遣唐使”,中国的“四大发明”向欧洲的输 出,黄道婆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海南,不同时期粮食作物的引进等等,各国各民族之间“拿 来”“拿去”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发展。外国向中国学习并“拿去”中国先 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比如说丝绸、茶叶与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的同时,却并没有哪个 国家“拿去”中国摧残人性的丑陋的“三寸金莲”。而帝国主义强行“送来”的鸦片导致了
姨太太 (略) 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 腐朽淫糜的东西(色情文化等) 剔除(毁灭) 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此外,作者还用“抛在……化”,表现所谓“平民化”的虚伪;用“当……里”状写所 谓彻底革命的极“左”面目;用“背着……世界”,讽刺以“国粹”炫耀于人的可笑。用“像 萝卜一样的吃掉”说明吸取精华应该有利于“大众化”,用“不用……宾”比喻不能只供少 数人享有。鸦片虽然有毒,但可用,然而又不可以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虚,招摇撞骗。所有这 些,都将如何挑选讲得浅显易懂。 可认设置问题: 3.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 产。 肯定拿来主义 三、最后一节总结全文 阅读第 10 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训练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怎 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实行“拿 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 能自成为新文艺。 板书 孱头 使用 鱼翅 鸦片 昏蛋 ( 破) (立) 存放 烟枪 烟灯 (占有 挑选) 废物 毁灭 鸦片 烟枪 焑灯 姨太太 第三课时 一、请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证明一个观点: 再举一例: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 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 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 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 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 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洗脸不止一次,还要检查验收。写文章做演说比洗脸更重要,它要“影响别人的思想 和行动”。作者以认真负责的“洗脸”设喻,阐明写文章要认真修改推敲的道理,妙趣横生。) 二、拓展探究: 1、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 【提示】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的“遣唐使”,中国的“四大发明”向欧洲的输 出,黄道婆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海南,不同时期粮食作物的引进等等,各国各民族之间“拿 来”“拿去”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发展。外国向中国学习并“拿去”中国先 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比如说丝绸、茶叶与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的同时,却并没有哪个 国家“拿去”中国摧残人性的丑陋的“三寸金莲”。而帝国主义强行“送来”的鸦片导致了
中国的鸦片战争,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2、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 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 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 (1、可扩展阅读如下三篇文章:《卡拉OK?跳舞机?拿来主义》、《姨太太、烟枪与中国足 球的“拿来主义”》、《现代中国需要拿来主义》,加深对“拿来主义”现实意义的理解。2、 点击阅读以《拿来主义》观点评价中国足球、中国电影和“日、韩电视剧潮流”的三篇文章) 三、布置作业:请你就以下论题中,寻找有关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 章。(要求:最好能运用比喻论证和因果论证的方法) A、也谈“送去”B、“拿来主义”新说 例文: 拿来主义”新说 阅毕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生发出些许慨叹。毕竞,鲁迅的时代已经远去了,生活在国家 独立且日渐富强、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向西方借鉴,或者从西方拿来呢? 先说说鲁迅先生指责之“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闭关主义”这一词似乎已经离我 们远去了。今日之中国,大开国门,海关处皆是迎来送往,一派生机。自然是无“关”可闭。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关键是世界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时 的咱们,早就扬眉吐气了。我们推行的是文化上的“送去主义”,每个西方国家(先是西方 然后是亚非拉美阶级兄弟)都建它上百个孔子学院。不是老早就有人下过“上帝死了”“孔 子活了”之类的论断吗?中国儒家经典要走出国门征服世界,真要那样,岂不是东学西渐, 好像东方对西方“和平演变”立马可以成功。那时,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地球上的民众见 面后统统作揖问好,我们历史上无数先驱梦寐以求大同理想便可变为现实。呵呵,看今日的 世界,全是赤旗招展。然后产生他几百位华人议员,几十位华人总统。那时,开会时,我国 元首坐在上席,慢慢清算你们这些帝国先祖们欠下咱的累累血债,不赔款也可,每人罚抄三 百遍《论语》,让你知道什么是温文尔雅,什么是文良恭俭让。于是,其他诸侯国国主们唯 唯诺诺,表示一定认真仔细琢磨《论语》之精髓,最起码也得学会半部论语,因为咱祖先的 祖先中有位政治家赵普不是说了吗,“半部《论语》治天下”嘛!这前景,怎么就如此诱人, 我心神往之!那时可以说,鲁迅先生,你谬矣!“送去主义”才是“发扬国光”之绝佳选择。 你的“拿来主义”,岂止是“未免有些危机”,早过时了 但细想,也未必尽然。 用一位资深导演的话说,他“除了看自己导演的影片,基本上只看欧美大片”;用一位 文坛泰斗的话说,他“除了看自己写的小说,基本上只看欧美小说”。我的女儿喜欢吃德克 士、麦当劳,我的学生爱看美国大片。昨天,我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美国大片为什么流行、 中国电影为什么鲜有佳作时,学生发言积极,大谈特谈美国大片的导演、演员、制作、发行 及思想,俨然是一群专业的影评人士,而我竟也深以为然。然后我让他们谈谈美国大片的不 足时,全班鸦雀无声,我竞也想不出来有什么硬伤。一部《越狱》两季四十多集,我怎么觉 得每一集都比咱们拍的整部电影精彩 好像事实正好与我们的预期相反,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欧美化,我们思维也越来越欧美化 我们越来越习惯于西方的高级轿车、高级香水、高档服装及高档笔记本电脑。我们越来越离 不开这些高档消费品,并视它们为生活必需品。我们正按西方的大脑思考人生、家庭与社会。 英语成为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它的重要程度已经和考学、毕业、晋升、出国等方方面 面的人生大事直接联系起来了。每个中国人大概都会承认这一点,欧美名牌(部分家电、假 冒和贴牌商品除外)品位高雅,质量上乘,售后服务完善。欧美大片震撼人心,场面宏大, 想象力超绝。你让我拒绝,总得有拒绝的理由,以保存“国粹”为理由吗?很勉强,我非常
中国的鸦片战争,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2、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 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 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 (1、可扩展阅读如下三篇文章: 《卡拉 OK?跳舞机?拿来主义》、《姨太太、烟枪与中国足 球的“拿来主义” 》、《现代中国需要拿来主义》,加深对“拿来主义”现实意义的理解。2、 点击阅读以《拿来主义》观点评价中国足球、中国电影和“日、韩电视剧潮流”的三篇文章 ) 三、布置作业:请你就以下论题中 ,寻找有关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 章。(要求:最好能运用比喻论证和因果论证的方法) A、也谈“送去” B、“拿来主义”新说 例文: “拿来主义”新说 阅毕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生发出些许慨叹。毕竟,鲁迅的时代已经远去了,生活在国家 独立且日渐富强、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向西方借鉴,或者从西方拿来呢? 先说说鲁迅先生指责之“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闭关主义”这一词似乎已经离我 们远去了。今日之中国,大开国门,海关处皆是迎来送往,一派生机。自然是无“关”可闭。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关键是世界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时 的咱们,早就扬眉吐气了。我们推行的是文化上的“送去主义”,每个西方国家(先是西方, 然后是亚非拉美阶级兄弟)都建它上百个孔子学院。不是老早就有人下过“上帝死了”“孔 子活了”之类的论断吗?中国儒家经典要走出国门征服世界,真要那样,岂不是东学西渐, 好像东方对西方“和平演变”立马可以成功。那时,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地球上的民众见 面后统统作揖问好,我们历史上无数先驱梦寐以求大同理想便可变为现实。呵呵,看今日的 世界,全是赤旗招展。然后产生他几百位华人议员,几十位华人总统。那时,开会时,我国 元首坐在上席,慢慢清算你们这些帝国先祖们欠下咱的累累血债,不赔款也可,每人罚抄三 百遍《论语》,让你知道什么是温文尔雅,什么是文良恭俭让。于是,其他诸侯国国主们唯 唯诺诺,表示一定认真仔细琢磨《论语》之精髓,最起码也得学会半部论语,因为咱祖先的 祖先中有位政治家赵普不是说了吗,“半部《论语》治天下”嘛!这前景,怎么就如此诱人, 我心神往之!那时可以说,鲁迅先生,你谬矣!“送去主义”才是“发扬国光”之绝佳选择。 你的“拿来主义”,岂止是“未免有些危机”,早过时了。 但细想,也未必尽然。 用一位资深导演的话说,他“除了看自己导演的影片,基本上只看欧美大片”;用一位 文坛泰斗的话说,他“除了看自己写的小说,基本上只看欧美小说”。我的女儿喜欢吃德克 士、麦当劳,我的学生爱看美国大片。昨天,我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美国大片为什么流行、 中国电影为什么鲜有佳作时,学生发言积极,大谈特谈美国大片的导演、演员、制作、发行 及思想,俨然是一群专业的影评人士,而我竟也深以为然。然后我让他们谈谈美国大片的不 足时,全班鸦雀无声,我竟也想不出来有什么硬伤。一部《越狱》两季四十多集,我怎么觉 得每一集都比咱们拍的整部电影精彩。 好像事实正好与我们的预期相反,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欧美化,我们思维也越来越欧美化。 我们越来越习惯于西方的高级轿车、高级香水、高档服装及高档笔记本电脑。我们越来越离 不开这些高档消费品,并视它们为生活必需品。我们正按西方的大脑思考人生、家庭与社会。 英语成为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它的重要程度已经和考学、毕业、晋升、出国等方方面 面的人生大事直接联系起来了。每个中国人大概都会承认这一点,欧美名牌(部分家电、假 冒和贴牌商品除外)品位高雅,质量上乘,售后服务完善。欧美大片震撼人心,场面宏大, 想象力超绝。你让我拒绝,总得有拒绝的理由,以保存“国粹”为理由吗?很勉强,我非常
喜欢秦腔,酝酿了一年要在今年春节观看,可人家七一剧团今年罢演,我奈其何?一个剧团 不能在商业文化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这似乎从某个层面揭示出中国产品、中国文化的危机 正视危机,把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文化塑造成精品,然后再说“送去主义”或“拿来主 义”,似乎那时更有底气
喜欢秦腔,酝酿了一年要在今年春节观看,可人家七一剧团今年罢演,我奈其何?一个剧团 不能在商业文化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这似乎从某个层面揭示出中国产品、中国文化的危机。 正视危机,把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文化塑造成精品,然后再说“送去主义”或“拿来主 义”,似乎那时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