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201911)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 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认为,修身是从政的前提,欲正人先正己,人君只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百姓才会效法学习,社会风气也才会随之改善,社会治理才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孔 子说:“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教定是正矣。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认为,“七教”是人君治国理民的根本,只有人君坚持德教,整个社会才能和谐有 序。“三至”则体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为政理念。孔子认为,明王只有达到“至礼不让”“至 赏不费”“至乐无声”这三种境界,才可以对外征伐。明王所征伐的对象必定是无道之君 是为了吊民罚罪,必然会得到所征伐之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孔子认为,明王所进行的征伐 是战无不胜的,在他看来,征伐有时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孔子还在《大戴礼记·用兵》 中把战争分为两种,即“圣人之用兵”和“后世贪者之用兵”,这两种战争的动机和后果是 截然不同的。 孔子还认为,明王要达到天下大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劳苦和耗费。所以《大戴礼记·主 言》载:“孔子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主之道也。’”这 里所提到的“不劳不费”是孔子“无为而治”政治理想的具体化。文中还提到“昔者舜左禹 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这也体现了早期儒家“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这与《论语》 中的相关记载相契合,《论语·卫灵公》也载“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认为,“明德”不仅是“明王”“圣人”为政理民的重要前提,同时还是他们正确
济南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2019.11) 本试卷共 10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 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孔子认为,修身是从政的前提,欲正人先正己,人君只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百姓才会效法学习,社会风气也才会随之改善,社会治理才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孔 子说:“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教定是正矣。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认为,“七教”是人君治国理民的根本,只有人君坚持德教,整个社会才能和谐有 序。“三至”则体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为政理念。孔子认为,明王只有达到“至礼不让”“至 赏不费”“至乐无声”这三种境界,才可以对外征伐。明王所征伐的对象必定是无道之君, 是为了吊民罚罪,必然会得到所征伐之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孔子认为,明王所进行的征伐 是战无不胜的,在他看来,征伐有时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孔子还在《大戴礼记·用兵》 中把战争分为两种,即“圣人之用兵”和“后世贪者之用兵”,这两种战争的动机和后果是 截然不同的。 孔子还认为,明王要达到天下大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劳苦和耗费。所以《大戴礼记·主 言》载:“孔子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主之道也。’”这 里所提到的“不劳不费”是孔子“无为而治”政治理想的具体化。文中还提到“昔者舜左禹 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这也体现了早期儒家“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这与《论语》 中的相关记载相契合,《论语·卫灵公》也载“孔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认为,“明德”不仅是“明王”“圣人”为政理民的重要前提,同时还是他们正确
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大戴礼记·少间》就对“明德”与民族关系的处理有着详细的 阐述。在孔子看来,虞舜、商汤、周文王因有“明德”而得天下,并得到四夷的归附;相反 夏桀、商纣因失“明德”而失天下 孔子认为,执政者要想倡导“德政”,就要首先“发厥明德”。他认为,舜、禹、汤 武丁、文王等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圣王,不仅是因为他们受命于天、修德砺能,得到本部族 的拥护和攴持,而且他们都有德化夭下、四海一家的胸襟和气魄,使四夷能够自觉向中央政 权归附和靠拢,在地理格局上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这样就使自身的稳定和发展有了和平的外 部环境。相反,夏桀、商纣没有秉承、发扬先王的“明徳”,连自身性命都没能保存,整个 王朝也随之灭亡,所以更谈不上正确处理华夷关系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改善社会风气,人中君子一定要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给百姓做出榜样 B.明王征讨无道之君,是为了“吊民伐罪”,因此可能会受到百姓的拥护与支持。 C.“不劳不费”而达到天下大治,实际上只是孔子“无为而治”的理想追求而已。 D.人君坚持德教、德化天下,才能使国内社会和谐有序,四夷自觉归附和靠拢中央政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两个维度阐述人君明德的意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前一维度的意义 B.文章每个自然段都以中心句领起全段,然后紧承中心句展开分析、组织论证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人君明德的重要性,表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D文章善于运用举例与引用论证,其中三次列举《大戴礼记》并引用相关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人君能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坚持德教、德化天下,孔子的政治理想就可能实现。 B.如果夏桀、商纣能像虞舜等一样,受命于天、修德砺能,就不会亡身亡国了 C.明王只有修炼到“三至”境界,才可以进行对外征伐并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D.明德至关重要,虞舜等因此得天下,还得四夷归附;而夏桀、商纣因不明德而亡国亡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黄旭华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 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前不久,老人还荣获了2017年
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保障。《大戴礼记·少间》就对“明德”与民族关系的处理有着详细的 阐述。在孔子看来,虞舜、商汤、周文王因有“明德”而得天下,并得到四夷的归附;相反, 夏桀、商纣因失“明德”而失天下。 孔子认为,执政者要想倡导“德政”,就要首先“发厥明德”。他认为,舜、禹、汤、 武丁、文王等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圣王,不仅是因为他们受命于天、修德砺能,得到本部族 的拥护和支持,而且他们都有德化天下、四海一家的胸襟和气魄,使四夷能够自觉向中央政 权归附和靠拢,在地理格局上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这样就使自身的稳定和发展有了和平的外 部环境。相反,夏桀、商纣没有秉承、发扬先王的“明德”,连自身性命都没能保存,整个 王朝也随之灭亡,所以更谈不上正确处理华夷关系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为了改善社会风气,人中君子一定要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给百姓做出榜样。 B.明王征讨无道之君,是为了“吊民伐罪”,因此可能会受到百姓的拥护与支持。 C.“不劳不费”而达到天下大治,实际上只是孔子“无为而治”的理想追求而已。 D.人君坚持德教、德化天下,才能使国内社会和谐有序,四夷自觉归附和靠拢中央政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从两个维度阐述人君明德的意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前一维度的意义。 B.文章每个自然段都以中心句领起全段,然后紧承中心句展开分析、组织论证。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人君明德的重要性,表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D 文章善于运用举例与引用论证,其中三次列举《大戴礼记》并引用相关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人君能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坚持德教、德化天下,孔子的政治理想就可能实现。 B.如果夏桀、商纣能像虞舜等一样,受命于天、修德砺能,就不会亡身亡国了。 C.明王只有修炼到“三至”境界,才可以进行对外征伐并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D.明德至关重要,虞舜等因此得天下,还得四夷归附;而夏桀、商纣因不明德而亡国亡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黄旭华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 719 研究所名誉 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前不久,老人还荣获了 2017 年
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 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 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 穷的力量。 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 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員。此后的20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 解之缘还在延续。这位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夭8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 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 黄旭华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2017年9月29日,聿怀中学举办建校140周年主 题系列活动。黄院士携夫人精神矍铄地回到母校岀席活动,寄望同学们立自强之志,迈坚实 步伐,成为新一代国家栋梁。 (摘编自《汕头日报》 材料二: 1958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 万。其中,核动力装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7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 了三步。中国该怎么办?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 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 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只能少走弯路·……”纸上得来终觉浅。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 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3个月就提出5个弹道导弹核 潜艇艇型方案。方案一出,黄旭华又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试验室。 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 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拨人一起算, 结果一致还好,不一致两边都要重新算。 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核潜艇体积狭窄,而 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黄旭华要求, 所有设备都要过秤。在之后数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斤斤计较” 使得排水量达4000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 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 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 」 (摘编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曾拿着算盘算数据》
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4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 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 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 穷的力量。 1988 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 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的 20 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 解之缘还在延续。这位 93 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天 8 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 积累下的几堆 1 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 黄旭华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2017 年 9 月 29 日,聿怀中学举办建校 140 周年主 题系列活动。黄院士携夫人精神矍铄地回到母校出席活动,寄望同学们立自强之志,迈坚实 步伐,成为新一代国家栋梁。 (摘编自《汕头日报》) 材料二: 1958 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 万。其中,核动力装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 7 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 了三步。中国该怎么办?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 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 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只能少走弯路……”纸上得来终觉浅。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 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 3 个月就提出 5 个弹道导弹核 潜艇艇型方案。方案一出,黄旭华又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试验室。 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 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拨人一起算, 结果一致还好,不一致两边都要重新算。 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核潜艇体积狭窄,而 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黄旭华要求, 所有设备都要过秤。在之后数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斤斤计较” 使得排水量达 4000 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 24 个省市的 2000 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 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 了。 (摘编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曾拿着算盘算数据》)
材料三: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70年代末, 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員心理包袱很重,为了 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时年62岁的 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 1.5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 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臧江江、吴夏曦《核艇之父黄旭华人间蒸发30年成就赫赫之功》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的颁奖词赞颂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深潜人生。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 第一代核潜艇硏制做岀了积极的贡献,直至耄耋之年仍延续着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 B.材料一写黄旭华93岁仍坚持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 们留给年轻一代,还到校园参加活动,为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人才培养奔走操劳,贡献余热 C.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核潜艇科研手段一片空白。黄旭华只能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用 此手段提出了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原有的尖端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D.材料三写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人员 葬身海底。一是证明科学研究总是存在危险的,二是为写黄旭华作铺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了比较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 璞玉般的品质,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情感力度。 B.材料二和材料三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黄旭华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 准确性。 C.材料三中,作者写到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说明黄旭华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其他做此研究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D.这三则材料运用了引用、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就黄旭华的事迹做了 客观、真实的报道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英雄 欣
材料三: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 70 年代末, 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 100 多人全部遇难。 1988 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为了 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时年 62 岁的 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 300 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 1.5 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 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臧江江、吴夏曦《核艇之父黄旭华人间蒸发 30 年成就赫赫之功》)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中的颁奖词赞颂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深潜人生。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 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直至耄耋之年仍延续着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 B.材料一写黄旭华 93 岁仍坚持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 1 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 们留给年轻一代,还到校园参加活动,为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人才培养奔走操劳,贡献余热。 C.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核潜艇科研手段一片空白。黄旭华只能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用 此手段提出了 5 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原有的尖端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D.材料三写 70 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人员 葬身海底。一是证明科学研究总是存在危险的,二是为写黄旭华作铺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了比较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 璞玉般的品质,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情感力度。 B. 材料二和材料三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黄旭华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 准确性。 C. 材料三中,作者写到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说明黄旭华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其他做此研究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D. 这三则材料运用了引用、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就黄旭华的事迹做了 客观、真实的报道。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原因。(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英 雄 赵 欣
长征途中的铁蛋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参加革命已经三年多了,他的队伍是一支小分队, 二十多人,由于另有任务,落在大队伍后面了。打仗的时候,队长不让他上阵,他如果坚持, 队长就说:“等你有了枪再说吧!”从此,他就盼望着能有一支枪,这就只能等缴获敌人的 不久,他们就和敌人打了两次遭遇战,敌众我寡,被迫转移。队伍驻扎下来后,队长派 何大壮去刺探敌军情况。铁蛋请求参加,队长略一沉吟,答应了。敌营就在山下,不远处是 一个村庄。岗楼下只有一个哨兵,坐在地上打瞌睡,长枪放在一边。何大壮举着望远镜,说: “铁蛋,你知道吗?我老娘就在那个村子里,真想她啊!”铁蛋说:“那你就去看看呗!” 何大壮没吭声,抹了一把眼角,又举起望远镜看了看,说:“铁蛋,你在这里千万别动,我 去那边。”铁蛋顺着大壮的手势,看到另一边也有一个岗,他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何大壮没回来,那个哨兵仍然一动没动,铁蛋的目光忽然一亮,像苍蝇一 样围着哨兵那条枪转圈。他犹豫再三,终于鼓起勇气,匍匐过去,屏住呼吸,紧盯着哨兵。 哨兵的鼾声就像过火车,一点也没有察觉。铁蛋的手伸了过去,抓住枪托,一点点往后面拉。 胸膛里像有一只大青蛙在大鼓上狂跳着,他咬着牙,一步步往后挪动,挪呀挪,终于撤回到 了原来的地方。 安全了!他长出了一口气,顾不得擦汗,拿起长枪无比喜悦地摩挲着,仿佛看到和队长 上战场的情景。摆弄了半天,他突然想到何大壮,他怎么还没回来呢?他抻脖子向敌营方向 看去,敌营里乱哄哄的,似乎有事情发生。 天黑了,何大壮还没回来,铁蛋只好自己回去了。离队伍越来越近,他的心情也越来越 激动,想象着大家惊诧和贊许的表情,而他呢,则会握着枪说:“嗬!看我的枪!这是我自 己缴获来的!” 回到驻扎地,他猛然意识到,队伍正等待着何大壮的情报呢,看来何大壮耽误了大事。 他会去哪里呢.对了,他一定是去看他老娘了 队长远远地看着他,就迎了过来,一脸焦灼地问:“何大壮呢?” 铁蛋嗫嚅着说:“他,他去村子里看他老娘去了。” “胡闹!简直是胡闹!”队长大发雷霆。 这时候,铁蛋的长枪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纷纷围过来传看。听了铁蛋的讲述,大家夸他 智勇双全。由于没有准确的情报,何大壮又失踪了,队伍不敢贸然行动,只能取消原定方案, 追赶大部队。 三个月后,终于和大部队会合,一年后到达陕北。中间突破了敌人的几次“围剿”,铁 蛋用那支枪打死了好几个敌人。很快,铁蛋的事迹被写成了书,铁蛋成了英雄
长征途中的铁蛋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参加革命已经三年多了,他的队伍是一支小分队, 二十多人,由于另有任务,落在大队伍后面了。打仗的时候,队长不让他上阵,他如果坚持, 队长就说:“等你有了枪再说吧!”从此,他就盼望着能有一支枪,这就只能等缴获敌人的。 不久,他们就和敌人打了两次遭遇战,敌众我寡,被迫转移。队伍驻扎下来后,队长派 何大壮去刺探敌军情况。铁蛋请求参加,队长略一沉吟,答应了。敌营就在山下,不远处是 一个村庄。岗楼下只有一个哨兵,坐在地上打瞌睡,长枪放在一边。何大壮举着望远镜,说: “铁蛋,你知道吗?我老娘就在那个村子里,真想她啊!”铁蛋说:“那你就去看看呗!” 何大壮没吭声,抹了一把眼角,又举起望远镜看了看,说:“铁蛋,你在这里千万别动,我 去那边。”铁蛋顺着大壮的手势,看到另一边也有一个岗楼,他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何大壮没回来,那个哨兵仍然一动没动,铁蛋的目光忽然一亮,像苍蝇一 样围着哨兵那条枪转圈。他犹豫再三,终于鼓起勇气,匍匐过去,屏住呼吸,紧盯着哨兵。 哨兵的鼾声就像过火车,一点也没有察觉。铁蛋的手伸了过去,抓住枪托,一点点往后面拉。 胸膛里像有一只大青蛙在大鼓上狂跳着,他咬着牙,一步步往后挪动,挪呀挪,终于撤回到 了原来的地方。 安全了!他长出了一口气,顾不得擦汗,拿起长枪无比喜悦地摩挲着,仿佛看到和队长 上战场的情景。摆弄了半天,他突然想到何大壮,他怎么还没回来呢?他抻脖子向敌营方向 看去,敌营里乱哄哄的,似乎有事情发生。 天黑了,何大壮还没回来,铁蛋只好自己回去了。离队伍越来越近,他的心情也越来越 激动,想象着大家惊诧和赞许的表情,而他呢,则会握着枪说:“嗬!看我的枪!这是我自 己缴获来的!” 回到驻扎地,他猛然意识到,队伍正等待着何大壮的情报呢,看来何大壮耽误了大事。 他会去哪里呢......对了,他一定是去看他老娘了。 队长远远地看着他,就迎了过来,一脸焦灼地问:“何大壮呢?” 铁蛋嗫嚅着说:“他,他去村子里看他老娘去了。” “胡闹!简直是胡闹!”队长大发雷霆。 这时候,铁蛋的长枪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纷纷围过来传看。听了铁蛋的讲述,大家夸他 智勇双全。由于没有准确的情报,何大壮又失踪了,队伍不敢贸然行动,只能取消原定方案, 追赶大部队。 三个月后,终于和大部队会合,一年后到达陕北。中间突破了敌人的几次“围剿”,铁 蛋用那支枪打死了好几个敌人。很快,铁蛋的事迹被写成了书,铁蛋成了英雄
这年,铁蛋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肃淸敌特,抓住了当年那个岗棧的哨兵,哨兵说出了一 件令他震惊的事情。 当年铁蛋偷走了哨兵的枪,敌人随后追捕,何大壮及时引开了敌人,被抓到后,他谎称 枪已经扔到山泂下面,一个人把整件事扛下来了。如果不是大壮机智,不仅铁蛋被抓,队伍 也会暴露,后果不堪设想。铁蛋就像挨了闷雷,好几天都沉浸在悔恨之中不能自拔。 他最关心的是何大壮的下落,据说是被敌人关进了监狱,解放后被发现历史有问题,又 被关进了监狱..经过一番查找,铁蛋终于找到了何大壮,一间破草房里,一家五口人挤 在一起。两个人相见,抱头痛哭。记者是铁蛋约来的,铁蛋觉得必须澄清这个历史事件。 记者拿出一本书,里面就记载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决定了何大壮一辈子的命运,还影 响了后代。如今找到了故事原型,记者如获至宝,开始现场直播。 铁蛋肃穆地站了起来,刚要开口,却被何大壮打断,何大壮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说:“还 是我来说吧!我就那个何大壮,当年我啊,就是为了看老娘误了大事!”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有三个比喻句,其中“哨兵的鼾声就像过火车”这个比喻句不仅形象、贴切,还带 有夸张色彩,表现哨兵睡得很沉。 B.哨兵说何大壮引开敌人的情节,从叙述角度来看属于补叙:从全文来看,这处补叙也推动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纵观全文,不难发现“枪”应该是这篇小说的线索,因为文章是围绕“铁蛋盼枪一偷枪 用枪杀敌”展开的 D在文章结尾处,何大壮说自己为了看老娘而误了大事,这处情节虽然让人感到意外,但也 并不突兀,因为前面有充分的铺垫 8.小说开端就交代铁蛋特别渴望得到一支枪,这处情节对故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6分) 9.小说的题目是“英雄”,请结合全文谈谈何大壮算不算英雄。(6分)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
这年,铁蛋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肃清敌特,抓住了当年那个岗楼的哨兵,哨兵说出了一 件令他震惊的事情。 当年铁蛋偷走了哨兵的枪,敌人随后追捕,何大壮及时引开了敌人,被抓到后,他谎称 枪已经扔到山涧下面,一个人把整件事扛下来了。如果不是大壮机智,不仅铁蛋被抓,队伍 也会暴露,后果不堪设想。铁蛋就像挨了闷雷,好几天都沉浸在悔恨之中不能自拔。 他最关心的是何大壮的下落,据说是被敌人关进了监狱,解放后被发现历史有问题,又 被关进了监狱.....经过一番查找,铁蛋终于找到了何大壮,一间破草房里,一家五口人挤 在一起。两个人相见,抱头痛哭。记者是铁蛋约来的,铁蛋觉得必须澄清这个历史事件。 记者拿出一本书,里面就记载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决定了何大壮一辈子的命运,还影 响了后代。如今找到了故事原型,记者如获至宝,开始现场直播。 铁蛋肃穆地站了起来,刚要开口,却被何大壮打断,何大壮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说:“还 是我来说吧!我就那个何大壮,当年我啊,就是为了看老娘误了大事!”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三段有三个比喻句,其中“哨兵的鼾声就像过火车”这个比喻句不仅形象、贴切,还带 有夸张色彩,表现哨兵睡得很沉。 B.哨兵说何大壮引开敌人的情节,从叙述角度来看属于补叙;从全文来看,这处补叙也推动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纵观全文,不难发现“枪”应该是这篇小说的线索,因为文章是围绕“铁蛋盼枪---偷枪 ----用枪杀敌”展开的。 D.在文章结尾处,何大壮说自己为了看老娘而误了大事,这处情节虽然让人感到意外,但也 并不突兀,因为前面有充分的铺垫。 8.小说开端就交代铁蛋特别渴望得到一支枪,这处情节对故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6 分) 9.小说的题目是“英雄”,请结合全文谈谈何大壮算不算英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
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 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 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 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 至櫚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迸州仪玖 多话尚书念太祖将还代都中行食诏仪灾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柔想入铺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 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 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 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 逆。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怒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 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夭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 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 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 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 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 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 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 对帝王的尊称。 D.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
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 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 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 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 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 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 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 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 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 逆。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 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 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 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 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 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 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 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 对帝王的尊称。 D.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
一直延续到今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 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C.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 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 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5分) (2)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韩十四江东觏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菜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有楚国隐士老莱子, 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北十里处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苍劲中蕴藏着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 间万事都破坏了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 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 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 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一直延续到今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 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C.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 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 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5 分) (2)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送韩十四①江东觐省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有楚国隐士老莱子, 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北十里处。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苍劲中蕴藏着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 间万事都破坏了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 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 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 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 才的句子是“ (2)杜甫的《登高》中, 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 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 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 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璧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 化的博大胸怀,提酲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_、停滞不前。 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 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扎根于 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 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 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 的贡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汲取墨守成规丰富沾沾自喜 B.吸取墨守成规丰富趾高气扬 C.吸取故步自封丰厚趾高气扬 D.汲取故步自封丰厚沾沾自喜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B.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C.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D.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B.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 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 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的两句诗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 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 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 化的博大胸怀,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 、停滞不前。 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 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扎根于 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 ,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 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 的贡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汲取 墨守成规 丰富 沾沾自喜 B.吸取 墨守成规 丰富 趾高气扬 C.吸取 故步自封 丰厚 趾高气扬 D.汲取 故步自封 丰厚 沾沾自喜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B.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C.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D.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B.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C.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D.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体现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20.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按正确顺序依次填入A、 B、C、D四处的句子是(只填序号)ABCD (4分)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 21.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 改。(5分)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 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633班班主任兰会云带着11名高中毕业 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总行程1800多千米。尽管兰老师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 骑行路线、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 校领导不主张老师们效仿,有的人认为兰老师是拿职业生涯做赌注,有家长死活不答应孩子 请以参加骑行活动当事人的身份,在骑行活动中,给父母写一封信。 要求:自拟标题,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书信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C.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D.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体现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20.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按正确顺序依次填入 A、 B、C、D 四处的句子是(只填序号)A B C D 。(4 分)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A , B 。 C , D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 21.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 改。(5 分)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 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9 年 6 月 12 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 633 班班主任兰会云带着 11 名高中毕业 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总行程 1800 多千米。尽管兰老师事先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 骑行路线、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 校领导不主张老师们效仿,有的人认为兰老师是拿职业生涯做赌注,有家长死活不答应孩子 参加…… 请以参加骑行活动当事人的身份,在骑行活动中,给父母写一封信。 要求:自拟标题,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书信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