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15.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诋毁/砥砺灼伤/软着陆摒弃陋俗/摈而不用 B.露骨/镂刻矜持/禁得起趑趄不前/锱铢必较 C.夜阑/谰言烙印/落不是羽扇纶巾/冠冕堂皇 D.绸缪/纰缪胚胎/毛坯房开仓赈灾/饮鸩止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稽查赡养协奏曲口蜜腹箭 B.冥顽钩沉唱双簧前赴后继 C.枯竭寥廓趟浑水聊以卒岁 D.涵咏讴吟霓虹灯哄堂大笑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央视文艺官方微博公布了2015羊年春晚的Logo,从图片看,整体 以红色和金色为主.上面写着“2015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字样。 ②2014年,巴西经济增长 让罗塞夫这位“铁娘子”失去了一部分巴 西民众的信任.而未来政府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③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寂寞书为伴, 心相守,让暗香盈袖,文字留情, 唯有如此,才不枉此生 A.依然迟缓淡然B.依然弛缓坦然 C.已然弛缓淡然D.已然迟缓坦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节愈来愈近,琳琅满目的节日饰品、礼品摆满了各大商家的柜台,让逛街 的市民目迷五色,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B.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了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这新 年伊始的惊鸿一瞥,再次向世人敲响了安全警钟。 C.元旦联欢晚会上,来自各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迎新年,大家谈笑自若,忆 过去一年的不凡经历,憧憬新年的光明前景,不禁感慨万千。 D.改革既蕴藏着巨大红利,也会触动某些人利益,因此也是挑战,政府应该用 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取信于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昨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 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 B.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十所高校进行相关调查,其目的在于找寻解决“京津冀 体化”国家战略进程中平衡发展的破解之道。 C.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所做出的依法治国,建立现代 国家治理体系,将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新常态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必须在状态。从经济结构调整,到发展动力转 换,哪一个领域不需要我们奋发进取、闯关夺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山东省泰安市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5.1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诋毁/砥砺 灼伤/软着陆 摒弃陋俗/摈而不用 B.露骨/镂刻 矜持/禁得起 趑趄不前/锱铢必较 C.夜阑/谰言 烙印/落不是 羽扇纶巾/冠冕堂皇 D.绸缪/纰缪 胚胎/毛坯房 开仓赈灾/饮鸩止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稽查 赡养 协奏曲 口蜜腹箭 B.冥顽 钩沉 唱双簧 前赴后继 C.枯竭 寥廓 趟浑水 聊以卒岁 D.涵咏 讴吟 霓虹灯 哄堂大笑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央视文艺官方微博公布了 2015 羊年春晚的 Logo,从图片看,整体_______ 以红 色和金色为主.上面写着“2015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字样。 ②2014 年,巴西经济增长________,让罗塞夫这位“铁娘子”失去了一部分巴 西民众的信任.而未来政府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③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寂寞书为伴,______心相守,让暗香盈袖,文字留情, 唯有如此,才不枉此生。 A.依然迟缓淡然 B.依然弛缓坦然 C.已然弛缓淡然 D.已然迟缓坦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节愈来愈近,琳琅满目的节日饰品、礼品摆满了各大商家的柜台,让逛街 的市民目 迷五色,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B.2014 年 12 月 31 日晚,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了惨痛的拥挤踩踏事故,这新 年伊始 的惊鸿一瞥,再次向世人敲响了安全警钟。 C.元旦联欢晚会上,来自各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共迎新年,大家谈笑自若,忆 过去一年的不凡经历,憧憬新年的光明前景,不禁感慨万千。 D.改革既蕴藏着巨大红利,也会触动某些人利益,因此也是挑战,政府应该用 壮士断腕 的决心推进改革,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取信于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昨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 对微视频、 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 B.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十所高校进行相关调查,其目的在于找寻解决“京津冀 一体 化”国家战略进程中平衡发展的破解之道。 C.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所做出的依法治国,建立现代 国家治 理体系,将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 D.新常态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必须在状态。从经济结构调整,到发展动力转 换,哪一 个领域不需要我们奋发进取、闯关夺隘?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汉武帝建立了独立的地方监察制度一刺史制度。刺史制度的渊源可追溯到秦代的 御史监郡制。自惠帝以来的御史监郡制已经出现了监御史不奉法、多失职,不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况,文帝不得不派丞相史巡视地方并督察监御史的行为。但 是,丞相史巡视又带来了监察权力不集中,监御史、丞相史职事重叠交叉、互相 推诿的问题。汉武帝元封元年.御史监郡制废止,建立了刺史制度。 关于刺史之职掌,根据颜师古注引的《汉官·典职仪》可知,刺史“以六条问事” 不在六条范围之内的,则不予过问。而从“六条”的内容看,第一条涉及地方豪 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有关。这里的“二千石”是指郡国守相,因而刺史 的监察对象主要是郡国守相和地方豪强。这表明武帝初置十三部州刺史主要是为 了加强对地方郡国守相的监察,防止守相专权坐大 这一制度一直为后人所赞誉,清顾炎武称“刺史六条乃百代不易之良法”。隋朝 的巡察六条制度,唐朝的十道巡按制度就是西汉刺史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不过根据《汉书》记载,刺史职责还包括对诸侯王的监察 汉武帝设立刺史,实现了监察权和行政权相分离,标志着汉代对官吏监察权的独 立,也基本上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但是,随着监察权与行政权的分离,掌 握监察大权的监察官权力越来越大。监察制度设立的目的是监督百官.尤其是地 方郡守的贪腐和不法行为。如何保证监察官吏自身廉洁,真正做到依法监察又是 个新的问题。秦汉时期在监察制度设计上,既让监察权与行政权逐渐分离,扩 大监察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化对行政官吏的权力制约,又运用行政手段,制 约监察权力的膨胀,以保证监察权力被制约在一定范围以及监察官吏的清正廉 洁,形成了一种双向制衡机制 汉代在御史这一主要监察系统之外。又让行政最高长官丞相担一定监察职责,使 两府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虽然朝中文武百官和地方郡守县令都处于不同监察官 吏的严密监督之下,但反过来,秦汉时期所有官吏也有权对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吏 进行举奏弹劾。刺史以“六条”问事,监察地方郡守,权力很大。汉武帝为了 防止刺史滥用职权干扰地方政务,规定刺史只能以“六条”监察。如果依法行事, 则会受到褒奖。如果刺史追求“六条”以外的监察权力,地方郡守有权举奏弹劾, 并使其受到惩罚。 虽然监察官负责督察百官,但必须听命于皇帝,实际上他们也与其他行政官吏 样处于皇帝的监督之下。在监察系统内部,秦汉时期要求监察官吏之间相互监督 尤其是御史中丞负有对本系统属吏督察之责。如严延年是侍御史,仅仅因为没有 阻止受到弹劾的大司农入宫,作为侍御史的严延年就受到御史中丞的斥责。秦汉 时期监察制度设计上的这种相互制约机制,既是保证行政官僚廉洁奉公、勤政廉 政的需要,又有效防止了监察权力失控,避免监察权力滥用 (节选自李传印《“百代良法”已是一个传说》 6.下列关于“刺史制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刺史制度是一种独立的中央对地方实施监察的制度,最先为汉武帝所建立 B.刺史制度的源头可上溯至秦代的御史监郡制,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C.刺史制度是在御史监郡制及丞相史巡视制均让监察权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建立 的 D.刺史制度由刺史对地方行使监察权,其监察的主要对象是郡国守相和地方豪 7.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秦汉时监察权与行政权“双向制衡”关系的 项是
汉武帝建立了独立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刺史制度的渊源可追溯到秦代的 御史监郡制。自惠帝以来的御史监郡制已经出现了监御史不奉法、多失职,不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况,文帝不得不派丞相史巡视地方并督察监御史的行为。但 是,丞相史巡视又带来了监察权力不集中,监御史、丞相史职事重叠交叉、互相 推诿的问题。汉武帝元封元年.御史监郡制废止,建立了刺史制度。 关于刺史之职掌,根据颜师古注引的《汉官·典职仪》可知,刺史“以六条问事”, 不在六条范围之内的,则不予过问。而从“六条”的内容看,第一条涉及地方豪 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有关。这里的“二千石”是指郡国守相,因而刺史 的监察对象主要是郡国守相和地方豪强。这表明武帝初置十三部州刺史主要是为 了加强对地方郡国守相的监察,防止守相专权坐大。 这一制度一直为后人所赞誉,清顾炎武称“刺史六条乃百代不易之良法”。隋朝 的巡察六条制度,唐朝的十道巡按制度就是西汉刺史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不过根据《汉书》记载,刺史职责还包括对诸侯王的监察。 汉武帝设立刺史,实现了监察权和行政权相分离,标志着汉代对官吏监察权的独 立,也基本上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但是,随着监察权与行政权的分离,掌 握监察大权的监察官权力越来越大。监察制度设立的目的是监督百官.尤其是地 方郡守的贪腐和不法行为。如何保证监察官吏自身廉洁,真正做到依法监察又是 一个新的问题。秦汉时期在监察制度设计上,既让监察权与行政权逐渐分离,扩 大监察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化对行政官吏的权力制约,又运用行政手段,制 约监察权力的膨胀,以保证监察权力被制约在一定范围以及监察官吏的清正廉 洁,形成了一种双向制衡机制。 汉代在御史这一主要监察系统之外。又让行政最高长官丞相担一定监察职责,使 两府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虽然朝中文武百官和地方郡守县令都处于不同监察官 吏的严密监督之下,但反过来,秦汉时期所有官吏也有权对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吏 进行举奏弹劾。 刺史以“六条”问事,监察地方郡守,权力很大。汉武帝为了 防止刺史滥用职权干扰地方政务,规定刺史只能以“六条”监察。如果依法行事, 则会受到褒奖。如果刺史追求“六条”以外的监察权力,地方郡守有权举奏弹劾, 并使其受到惩罚。 虽然监察官负责督察百官,但必须听命于皇帝,实际上他们也与其他行政官吏一 样处于皇帝的监督之下。在监察系统内部,秦汉时期要求监察官吏之间相互监督, 尤其是御史中丞负有对本系统属吏督察之责。如严延年是侍御史,仅仅因为没有 阻止受到弹劾的大司农入宫,作为侍御史的严延年就受到御史中丞的斥责。秦汉 时期监察制度设计上的这种相互制约机制,既是保证行政官僚廉洁奉公、勤政廉 政的需要,又有效防止了监察权力失控,避免监察权力滥用。 (节选自李传印《“百代良法”已是一个传说》) 6.下列关于“刺史制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刺史制度是一种独立的中央对地方实施监察的制度,最先为汉武帝所建立。 B.刺史制度的源头可上溯至秦代的御史监郡制,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C.刺史制度是在御史监郡制及丞相史巡视制均让监察权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建立 的。 D.刺史制度由刺史对地方行使监察权,其监察的主要对象是郡国守相和地方豪 强。 7.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秦汉时监察权与行政权“双向制衡”关系的一 项是
A.汉代在御史这一主要监察系统之外,又让行政最高长官丞相担一定监察职责, 使两府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 B.朝中文武百官和地方郡守县令都处于不同监察官吏的严密监督之下,同时所 有官吏也有权对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吏举奏弹劾 C.刺史以“六条”问事,监察地方郡守,若追求“六条”以外的监察权力,地 方郡守有权举奏弹劾,并使其受到惩罚 D.虽然监察官负责督察百官,但必须听命于皇帝,实际上他们也与其他行政官 吏一样,均处于皇帝的监督之下。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对“刺史六条”作出了解释说明,由“六条” 内容可看出刺史的监察对象是哪些人。 B.清代顾炎武对“刺史六条”给予髙度评价,隋朝的巡察六条制度及唐朝的十 道巡按制度都完全遵循了汉代的“刺史六条” C.汉武帝设立十三部州刺史,加强了对地方郡国守相的监察,有效地防止了守 相专权坐大,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在监察系统内部,秦汉时御史中丞对本系统属吏负有督察之责,如侍御史严 延年曾因滥用职权受到御史中丞的斥责。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父,生而不慧,为秘书郎,蚤亡。 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那得生灵运!”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 食邑二千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奢 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成称谢康乐也。抚军将军刘毅 镇姑孰,以为记室参军。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毅伏诛,髙祖版为太 尉参军,入为秘书丞,坐事免。 高祖伐长安,骠骑将军道怜居守,版为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谘 议、黄门侍郎。奉使慰劳髙祖于彭城,作《撰征赋》。 宋既立,仍除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坐辄杀门生,免官。 高祖受命,降公爵为侯,食邑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灵运为性 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 见知,常怀愤愤。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 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 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 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载,称疾去职。从弟晦、曜、弘微 等并与书止之,不从 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 居之关。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诗至都邑,贵 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十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宋书·列传二十七》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秘书郎,蚤亡蚤:通“早” B.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异:以……为异 C.文章之美,江左莫逮逮:赶得上
A.汉代在御史这一主要监察系统之外,又让行政最高长官丞相担一定监察职责, 使两府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 B.朝中文武百官和地方郡守县令都处于不同监察官吏的严密监督之下,同时所 有官吏也有权对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吏举奏弹劾。 C.刺史以“六条”问事,监察地方郡守,若追求“六条”以外的监察权力,地 方郡守有权举奏弹劾,并使其受到惩罚。 D.虽然监察官负责督察百官,但必须听命于皇帝,实际上他们也与其他行政官 吏一样, 均处于皇帝的监督之下。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对“刺史六条”作出了解释说明,由“六条” 内容可看出刺史的监察对象是哪些人。 B.清代顾炎武对“刺史六条”给予高度评价,隋朝的巡察六条制度及唐朝的十 道巡按 制度都完全遵循了汉代的“刺史六条”。 C.汉武帝设立十三部州刺史,加强了对地方郡国守相的监察,有效地防止了守 相专权 坐大,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在监察系统内部,秦汉时御史中丞对本系统属吏负有督察之责,如侍御史严 延年曾 因滥用职权受到御史中丞的斥责。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父,生而不慧,为秘书郎,蚤亡。 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那得生灵运!”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 食邑二千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奢 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成称谢康乐也。抚军将军刘毅 镇姑孰,以为记室参军。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毅伏诛,高祖版为太 尉参军,入为秘书丞,坐事免。 高祖伐长安,骠骑将军道怜居守,版为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谘 议、黄门侍郎。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作《撰征赋》。 宋既立,仍除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坐辄杀门生,免官。 高祖受命,降公爵为侯,食邑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灵运为性 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 见知,常怀愤愤。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 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 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 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载,称疾去职。从弟晦、曜、弘微 等并与书止之,不从。 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 居之关。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诗至都邑,贵 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宋书·列传二十七》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秘书郎,蚤亡 蚤:通“早” B.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 异:以……为异 C.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逮:赶得上
D.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致:达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B.奉使慰劳髙祖于彭城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与灵运情款异常D.有终焉之志 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谢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的一组是 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②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 制③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④既不见知,常怀愤愤⑤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 永嘉太守⑥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灵运祖父声名显赫,父亲天质平平,谢灵运却早年聪颖异常,深得祖父和 堂叔的喜爱。 B.谢灵运承袭康乐公这一爵位,后被高祖任命为太尉参军,在该任上因擅杀门 生而被免除职务。 C.谢灵运因非议诋毁执政的大臣,被外放为永嘉太守,任职一年即称病弃官, 堂弟们劝阻亦不听从。 D.谢灵运移居会稽,居所依山傍水,景色幽美,他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 情山水游乐其间。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5分) (2)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颕°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②颍:河水名 (1)“空听潺潺清颍咽”句中的哪个字最传神?请简析。(4分) (2)请赏析词下阕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 (2)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前赤壁赋》) (4)天姥连天向天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6)嗟余听鼓应官去, 。(李商隐《无题》 五、(12分) 1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 ①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
D.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致:达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 B. 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与灵运情款异常 D.有终焉之志 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谢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的一组是 ①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②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 制③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④既不见知,常怀愤愤 ⑤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 永嘉太守⑥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谢灵运祖父声名显赫,父亲天质平平,谢灵运却早年聪颖异常,深得祖父和 堂叔的喜爱。 B.谢灵运承袭康乐公这一爵位,后被高祖任命为太尉参军,在该任上因擅杀门 生而被免除职务。 C.谢灵运因非议诋毁执政的大臣,被外放为永嘉太守,任职一年即称病弃官, 堂弟们 劝阻亦不听从。 D.谢灵运移居会稽,居所依山傍水,景色幽美,他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 情山水游 乐其间。 第Ⅱ卷(非选择题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5 分) (2)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 (5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 分)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②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②颍:河水名。 (1)“空听潺潺清颍咽”句中的哪个字最传神?请简析。(4 分) (2)请赏析词下阕最后一句的妙处。(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 (2)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 (苏轼《前赤壁赋》) (4)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6)嗟余听鼓应官去,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五、(12 分) 1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 分) 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____________ ①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
②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 ③“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④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⑤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 功夫能奏效的 ⑥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 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17.请为下面的短文补写一个对偶句,揭示短文所述经历给人的启示,不超过 20字。(4分) 年轻的时候,挑着桶去挑水,扁担晃悠着,铁皮水桶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走多 远,响多远。待到用辘轳把水绞了上来,挑着回家,水与桶沿齐平,满满当当 压在肩上,沉甸甸的,分量扎实。这时扁担不再晃悠了,水桶也不再吱声了。 路走来,脚步迈得稳健,心里也似乎踏实了许多 挑水的经历。给我的启示: 18.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其寓意,不超过20字。(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西宁,望麻了一对大眼睛 杨志军 ①公元前121年,西汉名将霍去病领军入驻湟水流域,在土著草顶房的一侧,筑 起屯兵之所西平亭。西宁作为城市的历史从此开始 ②这座城市后来让人有了这样的期许:如果你想在一个城市一天之内领略三种以 上的民族生活场景和文化精髓,西宁便是首选。 ③西宁把分布在广袤天地间那些最古老、最普遍、最有情彩和质量的文化凹凸集 纳起来,让它成了一个民族交融、风情粘连的立体浓缩版。城东的伊斯兰文化, 浓烈如圣地麦加;城南的藏传佛教文化,原生如古佛临世;城中的儒道文化,坚 实如城垣不摧。还有星罗棋布的移民文化和现代文化,使这座城市具有了民族交 汇地带人文呈现的所有特征。著名的东关清真大寺是汉式宫殿和阿拉伯寺庙的融 合,而脊顶的镏金宝瓶以及鸣经楼上的小经筒却又彰显藏传佛教的经典饰风,这 样的组合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西宁有两个大广场,中心广场和新宁广场,大广场 就是大舞场,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气势磅礴的千人集体舞,各个民族,男女老少 汇聚在这里狂舞锅庄。锅庄是遍布藏区的藏族圆圈舞,它可以消除疲劳和烦恼, 产生爱情和喜乐。现在爱情照样产生,但已经跨越了民族界限,汉藏婚姻以先锋 时尚的方式继续演绎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看着他们的下一代茁壮成 长。你会发现那已经不仅是民族融合而是血液融合了。藏民穿着汉服,汉民操着
②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 ③“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④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⑤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 功夫 能奏效的。 ⑥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 极归于 平淡”的境界。 17.请为下面的短文补写一个对偶句,揭示短文所述经历给人的启示,不超过 20 字。(4 分) 年轻的时候,挑着桶去挑水,扁担晃悠着,铁皮水桶发出丁零当啷的声音,走多 远,响多远。待到用辘轳把水绞了上来,挑着回家,水与桶沿齐平,满满当当; 压在肩上,沉甸甸的,分量扎实。这时扁担不再晃悠了,水桶也不再吱声了。一 路走来,脚步迈得稳健,心里也似乎踏实了许多。 挑水的经历。给我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其寓意,不超过 20 字。(4 分)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西宁,望麻了一对大眼睛 杨志军 ①公元前 121 年,西汉名将霍去病领军入驻湟水流域,在土著草顶房的一侧,筑 起屯兵之所西平亭。西宁作为城市的历史从此开始。 ②这座城市后来让人有了这样的期许:如果你想在一个城市一天之内领略三种以 上 的民族生活场景和文化精髓,西宁便是首选。 ③西宁把分布在广袤天地间那些最古老、最普遍、最有情彩和质量的文化凹凸集 纳起来,让它成了一个民族交融、风情粘连的立体浓缩版。城东的伊斯兰文化, 浓烈如圣地麦加;城南的藏传佛教文化,原生如古佛临世;城中的儒道文化,坚 实如城垣不摧。还有星罗棋布的移民文化和现代文化,使这座城市具有了民族交 汇地带人文呈现的所有特征。著名的东关清真大寺是汉式宫殿和阿拉伯寺庙的融 合,而脊顶的镏金宝瓶以及鸣经楼上的小经筒却又彰显藏传佛教的经典饰风,这 样的组合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西宁有两个大广场,中心广场和新宁广场,大广场 就是大舞场,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气势磅礴的千人集体舞,各个民族,男女老少, 汇聚在这里狂舞锅庄。锅庄是遍布藏区的藏族圆圈舞,它可以消除疲劳和烦恼, 产生爱情和喜乐。现在爱情照样产生,但已经跨越了民族界限,汉藏婚姻以先锋 时尚的方式继续演绎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看着他们的下一代茁壮成 长.你会发现那已经不仅是民族融合而是血液融合了。藏民穿着汉服,汉民操着
藏语,见你一声“乔得冒”(你好),分手一声“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很多场 合都这样,你都分不清谁是谁了。我有一个朋友老家在北京,他总说:“乔得冒 您哪。”或者说:“扎西德勒您哪。”说久了,连藏族朋友也学他:“乔得冒您 哪。”在藏族地区,汉族才是“少数民族”,因此首先是汉民的藏化.这是生存 的需要,比如你必须习惯喝奶茶、吃糌粑,必须遵从藏族的风俗习惯以及信仰等 等,其次才是藏民的汉化,藏民的汉化是一种走向进步的表现,是藏民族自发而 必然的趋势。 ④由于冬天漫长、夏天短暂,西宁人对绿色的追逐,跟牛羊是一样的,跟鸟儿是 样的,顽强执着得几近疯狂。只要有点树林子就能冒出个茶园,只要有个茶园 就能常常爆满。喝茶,吃酒,唱歌,跳舞,城市和人群,在这囯诠释出了最本真 的意义,那就是不管生存多么忙累、艰难,人都要创造享受,享受附带着忧伤, 因为一直不肯放弃的,还有期待。 西宁的佛爷藏里的经, 塔尔寺的宝瓶,想烂了肝花花疼烂了心, 望麻了一对大眼睛。 我不认为这仅仅是一首情歌,西宁人的“大眼睛”望得更远,他们认为“藏里的 经”才是值得“想烂”“疼烂”的真经。所以,西宁成了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 起始。 ⑤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从西宁延伸而去,就像伸出两条结实的臂膀,紧紧搂定了 西藏。青藏高原一青海和西藏,因为这两条命脉的存在,使亘古及今的一体联通 变得可触可感.它既是整一的地理板块、区域板块、民族板块,又是整一的风情 板块、文化板块、经济板块,它在不可分割也从未分割过的意义上,成为中国的 信仰大陆、福音髙地。而西宁就是髙地的门户,是历辈达赖喇嘛和班禅活佛的尊 师宗喀巴的诞生地,它发祥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并在一块八宝莲花的福地上,生 长出了一棵十万叶片上自然描绘着十万狮子吼佛像的菩提树。六百多年前的西宁 人意识到这是震惊世界的奇迹,在奔走相告的激动平息之后,垒起石板,围树造 塔,于是有了塔尔寺 ⑥塔尔寺是信仰的灯塔,为的是把众生引向光明与和平、髙尚与幸福。正是在这 个意义上,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塔尔寺从来不仅仅是藏族人的圣地,汉族人的心灵 也大都有着对它的依附和崇敬。有一次,我拣了一把塔尔寺大金瓦殿前菩提树的 叶子,带给一个汉族朋友久病不愈的母亲,告诉她这种树叶有祛除病魔的作用 这在我不过是给她一种心理安慰。但一个月以后,朋友告诉我,自从喝了那些树 叶泡的水,母亲的病渐渐好了。我知道这位汉族母亲的心里早就耸立着神奇的塔 尔寺,所以塔尔寺的树叶才是灵验的,是和藏族人共同的信仰治好了她的病,而 不是我或者树叶。(选自《中国作家网》) 19.请简述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看着他们的下一代茁壮成长,你会发现那已经不仅是民族融合而是血液融合 了 (2)在这里诠释出了最本真的意义。 21.文章第⑥段讲了“树叶治病”的故事,简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22.结合文意,探究文章以“西宁,望麻了一对大眼睛”为题有哪些妙处。(6 分) 七、(60分)
藏语,见你一声“乔得冒”(你好),分手一声“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很多场 合都这样,你都分不清谁是谁了。我有一个朋友老家在北京,他总说:“乔得冒 您哪。”或者说:“扎西德勒您哪。”说久了,连藏族朋友也学他:“乔得冒您 哪。”在藏族地区,汉族才是“少数民族”,因此首先是汉民的藏化.这是生存 的需要,比如你必须习惯喝奶茶、吃糌粑,必须遵从藏族的风俗习惯以及信仰等 等,其次才是藏民的汉化,藏民的汉化是一种走向进步的表现,是藏民族自发而 必然的趋势。 ④由于冬天漫长、夏天短暂,西宁人对绿色的追逐,跟牛羊是一样的,跟鸟儿是 一样的,顽强执着得几近疯狂。只要有点树林子就能冒出个茶园,只要有个茶园 就能常常爆满。喝茶,吃酒,唱歌,跳舞,城市和人群,在这里诠释出了最本真 的意义,那就是不管生存多么忙累、艰难,人都要创造享受,享受附带着忧伤, 因为一直不肯放弃的,还有期待。 西宁的佛爷藏里的经, 塔尔寺的宝瓶,想烂了肝花花疼烂了心, 望麻了一对大眼睛。 我不认为这仅仅是一首情歌,西宁人的“大眼睛”望得更远,他们认为“藏里的 经”才是值得“想烂”“疼烂”的真经。所以,西宁成了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 起始。 ⑤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从西宁延伸而去,就像伸出两条结实的臂膀,紧紧搂定了 西藏。青藏高原—青海和西藏,因为这两条命脉的存在,使亘古及今的一体联通 变得可触可感.它既是整一的地理板块、区域板块、民族板块,又是整一的风情 板块、文化板块、经济板块,它在不可分割也从未分割过的意义上,成为中国的 信仰大陆、福音高地。而西宁就是高地的门户,是历辈达赖喇嘛和班禅活佛的尊 师宗喀巴的诞生地,它发祥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并在一块八宝莲花的福地上,生 长出了一棵十万叶片上自然描绘着十万狮子吼佛像的菩提树。六百多年前的西宁 人意识到这是震惊世界的奇迹,在奔走相告的激动平息之后,垒起石板,围树造 塔,于是有了塔尔寺。 ⑥塔尔寺是信仰的灯塔,为的是把众生引向光明与和平、高尚与幸福。正是在这 个意义上,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塔尔寺从来不仅仅是藏族人的圣地,汉族人的心灵 也大都有着对它的依附和崇敬。有一次,我拣了一把塔尔寺大金瓦殿前菩提树的 叶子,带给一个汉族朋友久病不愈的母亲,告诉她这种树叶有祛除病魔的作用, 这在我不过是给她一种心理安慰。但一个月以后,朋友告诉我,自从喝了那些树 叶泡的水,母亲的病渐渐好了。我知道这位汉族母亲的心里早就耸立着神奇的塔 尔寺,所以塔尔寺的树叶才是灵验的,是和藏族人共同的信仰治好了她的病,而 不是我或者树叶。(选自《中国作家网》) 19.请简述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20.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看着他们的下一代茁壮成长,你会发现那已经不仅是民族融合而是血液融合 了。 (2)在这里诠释出了最本真的意义。 21.文章第⑥段讲了“树叶治病”的故事,简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 分) 22.结合文意,探究文章以“西宁,望麻了一对大眼睛”为题有哪些妙处。(6 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李嘉诚的司机给他开车开了30多年,准备退休离职,李嘉诚看他兢兢业业干了 这么多年,为了能让他安度晚年。拿了200万的支票给他,司机说不用了,一两 千万我还是有的。李嘉诚很诧异,问:“你每个月只有5~6千收入,怎么能存 下这么多!”司机回答说:“我在开车时候,您在后面打电话说买哪个地方的地 皮,开发哪个升值好房子,我也会去买一点,您说要买哪支股票基金的时候,我 也会去买一点,到现在一两千万的资产是有的!” 这说明一个问题: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 文体特征鲜明 (15分,每小题3分) l.C(A项“摒”读“bing”,“摈”读"bin”,其余两组分别读"d”与“zhuo";B项“露”读 心”,“镂”读“ou",其余两组分别读“jn”“z"C项分别读“n”“o”与 ¨guan";D项“绸缪”读"mωu".“纰缪”读"mu":“胚”读¨pe”,“坯”读"p";第 三组都读"zhen 2.B(A项中“口蜜腹箭”应为“口蜜腹剑”;C项“趟浑水”应为“蹬浑水”;D项“涵咏” 应为“涵泳”) 3.A(①依然:依旧,仍然。已然:已经这样,已经成为事实。由语境看,应为“依然”。②弛 缓:放松、缓和。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由语境应为“迟缓”。③淡然:形容不经 心,不在意。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由语境,应为“淡然 4.D(A项,目迷五色:形容颜色又杂又多,因而看不清楚。比喻事物错综复杂,分辦不清。 此处不合语境。B项,惊鸿一瞥:指美女或所仰慕的女子动人心魄的目光;后用来借指 美女或心爱的女子。C项,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 下。不合语境。D项,壮士断腕:比喻在紧要关头,做事要当机立断必要时牺牲局部,保 存整体。) 5.D(A项“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搭配不当;B项结构混乱、“找寻解决……破解之 道”杂糅,应为“找寻解决…的办法”或“寻找……破解之道”;C项“做出”缺少宾 语,应在“治理体系”后加“的决策”等词)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李嘉诚的司机给他开车开了 30 多年,准备退休离职,李嘉诚看他兢兢业业干了 这么多年,为了能让他安度晚年。拿了 200 万的支票给他,司机说不用了,一两 千万我还是有的。李嘉诚很诧异,问:“你每个月只有 5~6 千收入,怎么能存 下这么多!”司机回答说:“我在开车时候,您在后面打电话说买哪个地方的地 皮,开发哪个升值好房子,我也会去买一点,您说要买哪支股票基金的时候,我 也会去买一点,到现在一两千万的资产是有的!” 这说明一个问题: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 文体特征鲜明
二、(9分,每小题3分) 6C(据原文,实行御史监郡制监察权并没有受到制约) 7.D(监察官与其他行政官吏一样须听命于皇帝,这不能表明监察权与行政权是一种“双 向制衡”的关系) 8.A(B项“完全遵循”说法不当隋朝的巡察六条制度及唐朝的十道巡按制度应是对西 汉刺史制度的“发展和完善”;C项“理顺了”说法太绝对,应是“基本上理顺了”;D 项“严延年曾因滥用职权受到御史中丞的斥责”理解错误,应是严延年因未履行职责 受到御史中丞的斥责)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致:表达 10.B(A项“以”分别为“介词,按照”与“连词,并且”;B项“于”均为“介词,表处所, 在”;C项“与”分别为“介词,同、和”与“连词.和”;D项“焉”分别为“兼词,于之 与“语气词,表句中停顿、可不译”) 1.B(①陈述灵运博览群书才学出众;③是陈述谢灵运移居会稽,修建别墅;⑤陈述司徒 徐羡之等人调动谢灵运的官职) 12.B(谢灵运“因擅杀门生而被免除职务”是在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任上) 四、(24分 13.(1)他就纵情游山玩水,走遍了永嘉各县,动不动就出门超过十天或者一个月,百姓诉 讼的事情,不再放在心上。(每一分句1分,共5分) 门2)他每有一首诗传到京城,无论贵贱,人人都竞相传写,一夜之间,所有人都知道了这 首诗,远远近近的人都敬慕他的诗才。(每一分句1分,共5分) 14.(1)“咽”字。(1分)“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作者移情于景,将颍河人格化, (2分)说水声潺潺是颖河幽咽悲切,表现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1分) (若学生答出“空”字,并对它的双关意做出合理的闸释亦可) (2)最后一句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2分)借月光的清冷孤寂表达内心的悲凉伤感,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叹。(2分) 15.(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②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3歌窈窕之章(4势拔五岳掩赤城 (5)吴楚东南坼(6走马兰台类转蓬(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4 五、(12分) 16.②6①35④(排对前三句得2分,全对得4分) 17.答案示例:虚浮与喧嚣相伴,充实与内敛为伍。(有此类意思即可,4分) 18.过度的赞美(或“吹捧”)可能让人处于危险的境地。(4分)
六、(18分) 19.指出了西宁是一个多种民族生活场景和文化精髓的集聚地它给人很高的期许;承上 启下,承接第①段对西宁的介绍,领起下文对西宁的民族生活和文化的叙述描写 (分号前后内容各2分,共4分) 20.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双藏两民族联姻让其下一代已经无法分清谁是汉族谁是藏族精神文化上已成为 一体。(2分) (2烬管生存艰难夹杂着忧伤,但也要创造享受,充满期待。(2分) 21.突出了“塔尔寺是信仰的灯塔”,它能“把众生引向光明与和平、高尚与幸福”;汉藏 两个民族有着共同的信仰。(分号前后内容各2分,共4分) 22.点出了写作对象“西宁”,指出了全文的写作内容;(2分)“望麻了一双大眼睛”借用民 歌,形象生动地表明西宁浓缩了多民族生活场景和文化精髓:(2分)表达了西宁人对精 神信仰的追求,也体现了作者对西宁的喜爱及其蕴含的文化精髓的敬仰。(2分) 七、(60分) 23.(略)。根据2014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阅。 【文言文参考译文】 谢灵运是陈郡阳夏人。他的祖父谢玄,是东晋车骑将军。他的父亲,天生不聪明,做过 秘书郎,很早就去世了。谢灵运从小就聪明,谢玄对此感到很惊奇,对亲戚朋友们说:“我 只是生了儿子,他怎么生出了灵运的呢!
谢灵运从小就好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他的文章很美,江东地区无人能及。他的堂 叔谢混特别赏识喜爱他。谢灵运继承了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食邑二千户。依 据国公例规,被授予员外散骑侍郎,他没有去就任。他去做了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谢灵 运生性爱好奢侈阃绰,他的车辆礼服鲜明艳丽,衣震器物大多改变了规定的样式,大家都 来效仿他制作的新样式,都称他为谢康乐:抚军将军刘毅镇守姑孰,任用谢灵运做记参 军。刘彀镇守江陵,又任命他为卫军从事中郎。刘毂被杀死后,高祖刘裕任命他为太尉参 军,入朝为秘书丞,后来因事犯罪被免职 宋高祖(刘裕)去攻打(后秦)长安,驃骑将军道怜留守京都,谢灵运被任命为谘议参 军,调任中书侍郎,又做了世子的中军谘议、黄门侍郎。谢灵运奉晋安帝之命到彭城慰劳 宋高祖刘裕,他写了《撰征赋》 宋朝建立后,谢灵运仍旧任职黄门侍郎,调任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因擅自杀 害门生的罪过被免官。高祖刘裕登基后,谢灵运由原来的公舞降为侯爵,食邑变成了五百 户他被起用为散骑常侍,调任太子左卫率。谢灵运本性偏执,言行过漱,经常迤背礼仪法 度,朝廷只以文辞之事任命他,并不任命他相应的实职。谢灵运认为自己的才能应该参与 朝中重要事情的谋划,既然不被皇上赏识,就经常愤愤不平。庐陵王刘义真从小喜爱文章 典籍,与谢灵运两人情意非常融洽。少帝刘义符登上皇位,大权掌握在大臣手中。谢灵运 挑拨煽动持反对意见的人,非议诋毁执政的大臣,司徒徐羡之等人把他看作祸患,将他调 出京城去做永嘉太守。水嘉有著名的山水风景,这是谢灵运向来喜好的,外调为太守既然 不能实现先前的志向,他就纵情游山玩水,走遍了永嘉各县,动不动就出门超过十天或者 个月,百姓诉讼的事情,不再放在心上。每到一处就吟咏作诗,以表达自己的意趣。在永 嚞待了一年后,谢灵运称病离开了太守职位,他的堂弟谢晦、谢曜、谢弘微等人都写信劝 阻他,他没有听从。 谢灵运父亲、祖父都葬在始宁县,并且在那里有老宅子、别墅,于是他将户籍移到了 会稽,修建剧墅,依山面水,尽显幽静居所的美姸。与隐士王弘之、孔導之等人放任游乐于 山水之间,有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他每有一首诗传到京城,无论贵贱,人人都竟相传写, 夜之间,所有人都知道了这首诗,远远近近的人都敬慕他的诗才,他的诗名轰动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