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河北科技大学:《大气污染治理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生物法净化含硫恶臭气体的研究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24,文件大小:153.5KB,团购合买
1前言 2微生物法脱除HS的原理 3生物法脱除气体HS的工艺 4生物法脱硫主要影响因素 5结论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生物法净化含硫恶臭气体的研究 *1前言 *2微生物法脱除HS的原理 *3生物法脱除气体HS的工艺 *4生物法脱硫主要影响因素 *5结论

生物法净化含硫恶臭气体的研究  1 前言  2 微生物法脱除H2 S的原理  3 生物法脱除气体H2 S的工艺  4 生物法脱硫主要影响因素  5 结论

1前言 *1.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恶臭处理常用的方法 *1。3生物净化含硫恶臭气体的 研究状况 *1.4生物法脱臭的主要特点

1 前 言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恶臭处理常用的方法  1.3 生物净化含硫恶臭气体的 研究状况  1. 4 生物法脱臭的主要特点

1。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恶臭污染物( odor pollutants):指一切刺激 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 气体物质。属于感觉公害的范畴 恶臭气体从其组成可分为五类:1)含硫的化 合物,如H2S、硫醇类、硫醚类:2)含氮的犭 化合物,如胺类、酰胺、吲哚类:3)卤素及 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4)烃类,如烷烃 烯烃、炔烃、芳香烃;5)含氧的有机物,如 醇、酚、醛、酮、有机酸等。其中无机物有 H2S、NH3等,绝大多数恶臭气体为有机物质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恶臭污染物(odor pollutants):指一切刺激 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 气体物质。属于感觉公害的范畴。 恶臭气体从其组成可分为五类:1) 含硫的化 合物,如H2S、硫醇类、硫醚类;2) 含氮的 化合物,如胺类、酰胺、吲哚类;3) 卤素及 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4) 烃类,如烷烃、 烯烃、炔烃、芳香烃;5) 含氧的有机物,如 醇、酚、醛、酮、有机酸等。其中无机物有 H2S、NH3等,绝大多数恶臭气体为有机物质

恶臭物质的来源:(1)天然的动植物体在生 态环境循环系统的自然腐败过程;(2)工厂加 工生产过程中产生、释放的恶臭气体。 恶臭污染具有恶臭污染和有害气体污染的两重 性。 在日本的公害诉讼中,恶臭是在七种典型公 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 振动污染、地面污染、恶臭污染)中仅次于噪 音污染而居于第二位。美国许多专家指出,对 于恶臭不必说哪种有害哪种无害,单单是其存 在就构成了公害

恶臭物质的来源:(1)天然的动植物体在生 态环境循环系统的自然腐败过程;(2)工厂加 工生产过程中产生、释放的恶臭气体。 恶臭污染具有恶臭污染和有害气体污染的两重 性。 在日本的公害诉讼中,恶臭是在七种典型公 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 振动污染、地面污染、恶臭污染)中仅次于噪 音污染而居于第二位。美国许多专家指出,对 于恶臭不必说哪种有害哪种无害,单单是其存 在就构成了公害

1.2国内外恶臭处理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6种,即:吸收法,也叫洗涤法; 吸附法;燃烧法;化学氧化法;冷凝法;生 物脱臭法。 吸收法虽然净化效率较高,但动力消耗大,投资运 行费用高,控制条件苛刻,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吸 附法具有工艺简单,净化效率高的特点,但活性炭价 格昂贵,而且再生过程又存在许多技术问题;燃烧法 需耗费燃料,使成本增加;氧化法和冷凝法存在处理 不完全等缺点。而生物脱臭法不需要再生过程和其它 高温处理,其处理设备简单,费用低,并可达到无害 化

1.2 国内外恶臭处理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6种,即:吸收法,也叫洗涤法; 吸附法;燃烧法;化学氧化法;冷凝法;生 物脱臭法。 吸收法虽然净化效率较高,但动力消耗大,投资运 行费用高,控制条件苛刻,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吸 附法具有工艺简单,净化效率高的特点,但活性炭价 格昂贵,而且再生过程又存在许多技术问题;燃烧法 需耗费燃料,使成本增加;氧化法和冷凝法存在处理 不完全等缺点。而生物脱臭法不需要再生过程和其它 高温处理,其处理设备简单,费用低,并可达到无害 化

3生物净化含硫恶臭气体的研究状况∥" 恶臭物质的种类很多,其中硫化物占大多数 H2S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会严重地腐 蚀设备与器材。即使在浓度很低时,它对环境 与健康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就H2S 来源及危害来看,以H2S作为研究对象是具有代 表性的。 传统的H2S处理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的吸 附和吸收法,设备复杂、费用高。国内外的专 家认为利用效率高、费用低的生物脱臭技术是 顺应时代要求的最优技术

1.3 生物净化含硫恶臭气体的研究状况 恶臭物质的种类很多,其中硫化物占大多数。 H2S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会严重地腐 蚀设备与器材。即使在浓度很低时,它对环境 与健康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就H2S的 来源及危害来看,以H2S作为研究对象是具有代 表性的。 传统的H2S处理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的吸 附和吸收法,设备复杂、费用高。国内外的专 家认为利用效率高、费用低的生物脱臭技术是 顺应时代要求的最优技术

1.4生物法脱臭的主要特点 (1)费用低 (2)设备简单、维护管理方便 (3)减少甚至无二次污染问题。微生物分解 恶臭物质的速度快、效率高、稳定。 (4)生物膜固着生长,生态条件稳定,单位 体积内生物量大,高密度的微生物群具有较 高的微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的能力,因而对 外界负荷、毒物冲击的抵抗力强 (5)可与废水处理一并进行

1. 4 生物法脱臭的主要特点 (1)费用低。 (2)设备简单、维护管理方便。 (3)减少甚至无二次污染问题。微生物分解 恶臭物质的速度快、效率高、稳定。 (4)生物膜固着生长,生态条件稳定,单位 体积内生物量大,高密度的微生物群具有较 高的微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的能力,因而对 外界负荷、毒物冲击的抵抗力强。 (5)可与废水处理一并进行

2微生物法脱除H2S的原理 *2.1生物法脱除HS反应的机理探讨 *2.2用于生物降解HS的微生物 *2.3无机硫的氧化及其途径

2 微生物法脱除H2 S的原理  2.1 生物法脱除H2 S反应的机理探讨  2.2 用于生物降解H2 S的微生物  2.3 无机硫的氧化及其途径

2.1生物法脱除H反应的机理探讨 生物降解H2S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H2S气体与水接触,溶于水,由气相转移至液相, 此阶段反应遵循亨利定律 (2)溶于水的HS被微生物吸附或吸收在生物体内, 当溶液流经填料表面时,溶解在水中的H2S被栖息在 填料上的生物所吸附,由液相转移到生物相,此阶段A 遵循一般生物化学反应速度 (3)H2S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在转化过程中产生能量 为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能源,使HS的转化持 续进行。其中,H2S部分转化成为硫磺颗粒,另一部 分转化为硫酸盐溶于喷淋水中,此过程遵循能量守恒 定律

2.1 生物法脱除H2 S反应的机理探讨 生物降解H2 S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 (1)H2 S气体与水接触,溶于水,由气相转移至液相, 此阶段反应遵循亨利定律。  (2)溶于水的H2 S被微生物吸附或吸收在生物体内, 当溶液流经填料表面时,溶解在水中的H2 S被栖息在 填料上的生物所吸附,由液相转移到生物相,此阶段 遵循一般生物化学反应速度。  (3)H2 S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在转化过程中产生能量, 为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能源,使H2 S的转化持 续进行。其中,H2 S部分转化成为硫磺颗粒,另一部 分转化为硫酸盐溶于喷淋水中,此过程遵循能量守恒 定律

2.2用于生物降解H的微生物 在微生物氧化H2S的过程中,用于生物降解的微生物 叫脱硫菌,又称为硫细菌,有自养菌、异养菌两大类 其中自养菌合成有机物能力强,有利于无机物的转化 *据文献报道,分解硫及硫化物的细菌有多种,其 中以氧化硫和硫化物获得能源的细菌主要是硫杄菌属 和硫磺菌属 *在脱臭过程中,因空压机抽吸尾气,所以菌种以好氧了 菌属较多,并且在反应中不断产生H2SO,使溶液pf 值下降,(因液体是循环使用的)最终将以适宜在酸少 性条件下生长的氧化硫硫杆菌(T. thiooxidans) (最适pH=2.0~3.5、pH=1-1.5仍可生长)居多;同 时,H2S不足时,新型硫杆菌和中间型硫杆菌占多数; 而当填料积累硫粒过多时,硫磺细菌将氧化硫粒为 HSO,从而获得能量

2.2 用于生物降解H2 S的微生物  在微生物氧化H2 S的过程中,用于生物降解的微生物 叫脱硫菌,又称为硫细菌,有自养菌、异养菌两大类, 其中自养菌合成有机物能力强,有利于无机物的转化。  据文献报道[77] ,分解硫及硫化物的细菌有多种,其 中以氧化硫和硫化物获得能源的细菌主要是硫杆菌属 和硫磺菌属。  在脱臭过程中,因空压机抽吸尾气,所以菌种以好氧 菌属较多,并且在反应中不断产生H2 SO4,使溶液pH 值下降,(因液体是循环使用的)最终将以适宜在酸 性条件下生长的氧化硫硫杆菌(T.thiooxidans) (最适pH=2.0~3.5、pH=1-1.5仍可生长)居多;同 时,H2 S不足时,新型硫杆菌和中间型硫杆菌占多数; 而当填料积累硫粒过多时,硫磺细菌将氧化硫粒为 H2 SO4,从而获得能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