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7378.7-1998 本标准是《海洋监测规范》的第7部分,是在HY003.9—91行业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标准 规定了海洋监测中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GB17378.1-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17378.2-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4—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5-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6—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17378.7-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水浸、洪君超、张春明许昆灿陈维岳、金涛。 715
GB 17378.7一 1998 前 、 人 口 本标准是《海洋监测规范》的第 7部分 ,是在 HY 003. 9-91行业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标准 规定了海洋监测中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GB 17378.1-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1部分 :总则 GB 17378. 2-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2部分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 3-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3部分 :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 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4部分 :海水分析 GB 17378. 5-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5部分 :沉积物分析 GB 17378. 6-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6部分 :生物体分析 GB 17378. 7-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7部分 :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 出。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 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水浸、洪君超、张春 明、许昆灿、陈维岳、金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1998 The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monitoring Part7: Ecological survey of offshore pollution and biological monitoring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资料整理等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近海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调查、监测和评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7378.1-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17378.2-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B17378.4—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5—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61998海洋监测规范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12763—91海洋调查规范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生物监测 biological monitoring 利用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层次或机体的各不同水平(器官、细胞、亚细胞等)对环境质量变 化所产生的反应来评价、判断环境健康状况的方法。 3.2监测生物 monitoring organism 定期以某种或某几种生物为对象,分析测定其体内污染物质的含量,以反映环境污染的时空变化。 这些生物对象称为监测生物。目前用作监测生物的有牡蛎、贻贝、蛤仔等 3.3指标生物 index organIsm 指能反映某种特殊生态环境的生物种类。如:对某种污染物质有很强的忍受能力的种类或对某种污 染物敏感的种类 3.4毒性试验 toxicity test 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的试验包括急 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806-22批准 1999-01-01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海 洋 监 测 规 范 第 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 17378.7一 1998 The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monitoring Part7:Ecological survey of offshore pollution and biological monitoring 范 围 本标准规定 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资料整理等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近海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调查、监测和评价。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7378. 1-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1部分:总则 GB 17378. 2-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 3-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 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4部分 :海水分析 GB 17378. 5-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5部分 :沉积物分析 GB 17378.6-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 6部分 :生物体分析 GB 12763-91 海洋调查规范 3 定 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生物监测 biological monitoring 利用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层次或机体的各不同水平(器官、细胞 、亚细胞等)对环境质量变 化所产生的反应来评价、判断环境健康状况的方法 。 3.2 监测生物 monitoring organism 定期以某种或某几种生物为对象,分析测定其体内污染物质的含量 ,以反映环境污染 的时空变化。 这些生物对象称为监测生物。目前用作监测生物的有牡砺、贻贝、蛤仔等。 3.3 指标生物 index organism 指能反映某种特殊生态环境的生物种类。如 :对某种污染物质有很强的忍受能力的种类或对某种污 染物敏感的种类 。 3.4 毒性试验 toxicity test 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的试验。包括急 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国家质,技术监督局 1998一06一22批准 1999一01一01实施
GB17378.7-1998 3.5剂量 dosage 通常指进入生物体的毒物的量。但在进行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时,也可用于表示试验海水溶液污染物 的浓度 3.6效应 effectiveness 毒物作用于生物体,引起机体各种功能异常或死亡反应的现象 3.7试液 用作毒性试验的毒物溶液或排污口水样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3.8稀释度 dilution 试液被稀释的程度(倍数 3.9受试生物 test organism 用作毒性试验的生物。受试生物通常要求是对该试验毒物比较敏感的种类。 3.10受试时间 testing time 或称致毒时间。系指受试生物直接接触试液的起止时间范围。 3.11半数致死浓度 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 在一定观察期内,造成50%的受试生物死亡的毒物浓度。以LC3表示。例如:48h-LC30,系指经48h 致毒试验,50%的受试生物致死的浓度 3.12半数效应浓度 half effect concentration 在一定观察期内,导致50%的受试生物出现某种异常反应(如:回避、摄食率和呼吸率改变、平衡丧 失等等的毒物浓度。以EC50表示。例如:96h-EC30,表示经96h致毒试验,50%的受试生物出现异常反 应的浓度 4一般规定 4.1项目和方法 4.1.1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4.1.2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 4.1.3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 4.1.4叶绿素a的测 荧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 4.1.5粪大肠菌群检测 发酵法 滤膜法 4.1.6细菌总数测定 平板计数法 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4.1.7生物毒性试验 4.1.8鱼类回避反应实验 4.1.9滤食率测定 4.1.10赤潮毒素一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附录A(提示的附录):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 附录B(提示的附录):几种受试动物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的培养条件表 4.2说明 4.2.1在调查、监测中,应依据目的、任务、性质,认真考虑生物调查、监测内容。一般而言,在基线(背
GB 17378.7一 1998 3.5 剂量 dosage 通常指进人生物体 的毒物的量。但在进行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时,也可用于表示试验海水溶液污染物 的浓度 。 3.6 效应 effectiveness 毒物作用于生物体 ,引起机体各种功能异常或死亡反应的现象 。 3.7试液 test solution 用作毒性试验的毒物溶液或排污口水样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3.8 稀释度 dilution 试液被稀释的程度 (倍数)。 3.9受试生物 test organism 用作毒性试验的生物。受试生物通常要求是对该试验毒物比较敏感的种类 。 3.10 受试时间 testing time 或称致毒时间。系指受试生物直接接触试液的起止时间范围。 3.11半数致死浓度 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 在一定观察期内,造成 50%的受试生物死亡的毒物浓度。以 LC, 表示。例如 :48h-LC,,,系指经 48h 致毒试验 ,50%的受试生物致死的浓度。 3.12半数效应浓度 half effect concentration 在一定观察期内,导致 50%的受试生物 出现某种异常反应(如 :回避、摄食率和呼吸率改变、平衡丧 失等等)的毒物浓度。以 EC,,表示。例如:96h-EC,,,表示经 96h致毒试验,50%的受试生物 出现异常反 应的浓度 。 4 一般 规定 4.1 项 目和方 法 4.1.1 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4.1.2 大型底栖生物生态调查 4.1.3 潮间带生物生态调查 4.1.4 叶绿素 a的测定 — 荧光光度法 — 分光光度法 4.1.5 粪大肠 菌群检 测 — 发酵 法 — 滤膜 法 4.1.6 细菌总 数测定 — 平板计数法 — 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4.1.7 生物毒性试验 4.1.8 鱼 类 回避反应 实验 4.飞.9 滤食率测定 4.1.10 赤潮毒素— 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附录 A(提示的附录):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 附录 B(提示的附录):几种受试动物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的培养条件表 。 4.2 说 明 4.2.1 在调查、监测中,应依据 目的、任务、性质 ,认真考虑生物调查、监测内容。一般而言 ,在基线 (背
GB17378.7-1998 景)调查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4.1.1~4.1.6条是必测的;在危害调查和排污口、倾废区、海上石油开 发区等的监视、监测中,可选测4.1.7~4.1.9条;而赤潮毒素—麻痹性贝毒的检测,通常只在赤潮发 生区和赤潮多发季节定期监测,或发现可疑的麻痹性贝毒(PSP)中毒事件时应用。 4.2.2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附录A),运用时应慎重,尽可能比较几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并 与传统的生态描述方法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4.2.3几种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培养条件(见附录B)因生物地区性很强,各地用其进行毒 性试验时,尚应进行必要的试养 4.2.4在生物监测中,对生物体(监测生物)内污染物质累积量的测定,也是主要内容之一。其分析测定 方法见GB17378.6。 5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5.1调查内容和方法 5.1.1调查内容 5.1.1.1生物调查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5.1.1.2环境调查 根据污染调查的目的、类型及污染源的性质,酌情考虑调查和监测项目。赤潮的环境调查和监测,特 别应考虑营养盐(N、P、Si)、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水色、微量重金属铁和锰、叶绿素a等的测定 5.1.2调查类型 5.1.2.1现状调查(或称基础调查) 掌握调查海域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等生态学现状,该海域的污染生态监测、评 价,提供背景资料。 此类调査的站位布设应与环境监测设站相一致。若站位较密,工作量太大,浮游生物可考虑间站取 样。调查时间最好每月一次,于大潮期间进行。 5.1.2.2监测性调查 掌握污染海域,尤其是赤潮频发区的浮游生物(特别是赤潮生物种)的动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通过 长期资料积累,为环境和赤潮的预测、预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 此类调査,站位布设不宜过多,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若干“热点”设站定期取样分析。一旦发 现异常,应密切注意其动向,适当增加调查次数,并按现状调查的站位,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查。一般每 月大潮期间进行一次,在赤潮常发期(4~10月),5d左右调査监测一次,并设置对照测站 5.1.2.3应急跟踪调査 是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如溢油)或发生赤潮时,所采取的应急性行动。调查、监测必须尽快赶赴现场 取样,并持续到直观迹象消失。每天或隔天采样一次。站位布设应根据污染或赤潮发生范围,按梯度变 化酌情而定。同时应在事故范围之外,选取1~2个站作对照 5.1.3调查方法 5.1.3.1采水 浮游植物调查,一般只需采水样。测站水深在15m以内的浅海,采表、底两层;水深大于15m的采 表、中、底三层。若需要详细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0、3、5、10、15m和底层等层次采样。当有必要进行昼 夜连续观测时,可每间隔2h(或3h)按上述层次采样一次 5.1.3.2拖网 通常用于浮游动物采样。浮游植物拖网采样,可考虑在需要详细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一般只需用 按规定的网具自海底至水面作垂直拖网采样。若需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5~0m、10~5m、底~10m
GB 17378.7一 1998 景)调查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4.1.1^4.1.6条是必测的;在危害调查和排污口、倾废区、海上石油开 发区等 的监视、监测中,可选测 4.1. 7-4. 1. 9条;而赤潮毒素— 麻痹性贝毒的检测 ,通常只在赤潮发 生区和赤潮多发季节定期监测 ,或发现可疑的麻痹性贝毒(PSP)中毒事件时应用。 4.2.2 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评述方法(附录 A),运用时应慎重 ,尽可能比较几种方法所得的结果 ,并 与传统的生态描述方法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4.2.3 几种受试动物的亲体产卵和幼虫阶段培养条件(见附录 B)因生物地区性很强,各地用其进行毒 J性试验时,尚应进行必要的试养。 4.2.4 在生物监测中,对生物体(监测生物)内污染物质累积量的测定,也是主要 内容之一。其分析测定 方法 见 GB 17378-60 5 浮游生物生态调查 5.1 调查内容和方法 5.1.1 调查内容 5.1.1.1 生物调查 —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5.1.1.2 环境 调查 根据污染调查的目的、类型及污染源的性质,酌情考虑调查和监测项 目。赤潮的环境调查和监测,特 别应考虑营养盐(N,P,Si)、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水色、微量重金属铁和锰、叶绿素 a等的测定。 5.1.2 调查类型 5.1.2.1 现状调查(或称基础调查) 掌握调查海域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等生态学现状 ,该海域的污染生态监测、评 价,提供背景资料。 此类调查的站位布设应与环境监测设站相一致 。若站位较密,工作量太大 ,浮游生物可考虑间站取 样。调查时间最好每月一次,于大潮期间进行 。 5.1.2.2 监测性调查 掌握污染海域 ,尤其是赤潮频发区的浮游生物(特别是赤潮生物种)的动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通过 长期资料积累 ,为环境和赤潮的预测、预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此类调查 ,站位布设不宜过多,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选择若干“热点”设站定期取样分析。一旦发 现异常 ,应密切注意其动向,适当增加调查次数 ,并按现状调查的站位 ,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调查 。一般每 月大潮期间进行一次 ,在赤潮常发期((4-10月),5d左右调查监测一次,并设置对照测站。 5门.2.3 应 急跟踪 调查 是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如溢油)或发生赤潮时,所采取的应急性行动。调查、监测必须尽快赶赴现场 取样,并持续到直观迹象消失。每天或隔天采样一次。站位布设应根据污染或赤潮发生范围,按梯度变 化酌情而定。同时应在事故范围之外,选取 1-2个站作对照。 5.1.3 调查方 法 5.1.3.1 采水 浮游植物调查,一般只需采水样 。测站水深在 15 m 以内的浅海,采表、底两层;水深大于 15 m 的采 表、中、底三层。若需要详细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 0,3,5,10,15 m和底层等层次采样。当有必要进行昼 夜连续观测时,可每间隔 2h(或 3 h)按上述层次采样一次。 5门.3.2 拖 网 通常用于浮游动物采样 。浮游植物拖网采样 ,可考虑在需要详细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一般只需用 按规定 的网具 自海底至水面作垂直拖网采样。若需了解其垂直分布,可按 5^-0 m,10-5 m、底一10 m
GB17378.7-1998 等层次作垂直分层拖网。若需进行昼夜连续观测,应与浮游植物采水样的时间间隔一致。 5.2海上调查 5.2.1采样工具和设备 5.2.1.1采水器,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 颠倒采水器; 卡盖式采水器:结构见图1 5.2.1.2网具 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大型浮游动物及鱼卵、仔稚鱼等。规格见表1和图2; 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中、小型浮游动物。规格见表2和图3; 一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供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规格见表3和图4。 1一内侧拉钩;2一卡盖;3一金属环;4一金属活页;5一把手;6—弹簧;7—固定夹螺丝 8一气门;9一触杆;10—上挂钩;11-弹簧片;12下挂钩;13—钢丝绳 14—橡皮拉筋;15—采水筒;16一出水嘴;17-钢丝绳槽;18—使锤 图1卡盖式采水器 表1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内径50cm,网口面积0.20m2 网口部 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 长5cm,细帆布 过滤部 长135cm,CQ14或JP12筛绢 网底部 直径9cm,长5cm,细帆布 长 145cm
GB 17378.7一 1998 等层次作垂直分层拖网。若需进行昼夜连续观测 ,应与浮游植物采水样的时间间隔一致。 5.2 海 上调查 5.2.1 采样工具和设备 5.2.1.1 采水器,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 — 颠倒采水器; — 卡盖式采水器 :结构见图 1。 5.2.1.2 网具 — 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大型浮游动物及鱼卵、仔稚鱼等 。规格见表 1和图 2; — 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中、小型浮游动物 。规格见表 2和图 3; — 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用于采集浮游植物样品,供分析种类组成时采用。规格见表 3和图 40 1一内侧拉钩沼一卡盖;3一金属环;4一金属活页;5一把手;6一弹簧;7一固定夹螺丝; 8一气门 ;;9一触杆 ;10一上挂钩 ;11一 弹簧片 ;12一下挂钩 ;13-钢丝绳 ; 14一橡皮拉筋 ;15一采水筒 ;16一 出水嘴 ;17---钢丝绳槽 ;18一使锤 图 1 卡盖式采水器 表 1 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部 位 │ 尺 寸 和 材 料 │ │网 口部 │ 内径 50 cm,网 口面积 0. 20 m',│ │ │ 网圈用直径 10 mm的圆钢条 │ │过滤部│ 1 │ 长 scm,细帆布 │ │ │ 2 │ 长 135 cm ,CQ14或 JP,2筛 绢 │ │网底部│ 3 │ 直径 9 cm,长 5 cm,细帆布 │ │全 长 │ 145 cm │
GB17378.7-19 表2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部 位 尺寸和材料 网口部 内径31.6cm,网口面积0.08m2, 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 头锥部 1长35cm,细帆布中圈直径50cm,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 过滤部 2 长100cm,CB36或JP3°绢 网底部 直径9cm,长5cm,细帆布 全长 140cm 表3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尺寸 网口部 径37cm,网口面积0.1m2 网圈用直径10mm的圆钢条 长5cm,细帆布 过滤部 长130cm,JF62或JP筛绢 网底 直径9cm,长5cm,细帆布 全长 140cm 图2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 图3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 图4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 5.2.1.3网底管 浮游生物网末端收集标本的装置,结构如图5。其外径为9cm,所用筛绢套与浮游生物网网衣的筛 绢规格一致 5.2.1.4闭锁器 分层采集时控制浮游生物网网口关闭的装置。常用的QQC2-2型闭锁器的结构及使用情况如图6 和图7。 5.2.1.5流量计 测量浮游生物网滤水量的装置,结构如图8。使用时安装于网口半径的中点,通过水流驱动其叶轮 转动,记录器记录转数,经必要的换算,可求出流经网具的实际水量。 未经厂方标定的流量计,使用前应于平静海区经现场标定后方可使用标定方法是将流量计按实际 使用时的位置,安装在不带网衣的网圈上;并按实际采样时的拖网速度从一定深度(10m或30m)垂直 拖至表层,记录其转数。如此反复5~10次,取得平均值,再计算每转的流量,则为流量计标定值。此值
GB 17378.7一 1998 表 2 浅水 1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部 位 │ 尺 寸 和 材 料 │ │网 口部 │ 内径 31. 6 cm,网口面积 0. 0s m2, │ │ │ 网圈用直径 10 mm 的圆钢条 │ │头锥部│ 1 │ 长 35 cm,细帆布 ,中圈直径 50 cm,网圈用直径 10 mm 的圆钢 条 │ │过滤部│ 2 │ 长 100 cm,CB36或 JP36筛绢 │ │网底部│ 3 │ 直径 9 cm,长 5 cm,细帆布 │ │全 长 │ 140 cm │ 表 3 浅水 IQ型浮游生物网规格 │部 位 │ 尺 寸 和 材 料 │ │网 口部 │ 内径 37 cm,网 口面积 0. 1 M', │ │ │ 网圈用直径 10 mm 的 圆钢条 │ │过 滤部│ 1 │ 长 5 cm,细帆布 │ │ │ 2 │ 长 130 cm ,JF62或 JPeo筛 绢 │ │网底部│ 3 │ 直径 9 cm,长 5 cm,细帆布 │ │全 长 │ 140 cm │ 图 2 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 2.1.3 网底 管 图 3 浅水 I型浮 游生 物网 图 4 浅水 1型 浮游 生物 网 浮游生物网末端收集标本的装置,结构如图 5。其外径为 9 cm,所用筛绢套与浮游生物网网衣的筛 绢规 格一 致 。 5.2.1. 4 闭锁 器 分层采集时控制浮游生物网网口关闭的装置。常用的 QQC2-2型闭锁器的结构及使用情况如图 6 和 图 70 5.2.1.5 流量计 测量浮游生物网滤水量的装置 ,结构如图 8。使用时安装于网口半径的中点,通过水流驱动其叶轮 转动,记录器记录转数,经必要的换算 、可求出流经网具的实际水量。 未经厂方标定的流量计 ,使用前应于平静海区经现场标定后方可使用。标定方法是将流量计按实际 使用时的位置,安装在不带网衣的网圈上 ;并按实际采样时的拖网速度从一定深度(10 m 或 30 m)垂直 拖至表层 ,记录其转数。如此反复 5^10次,取得平均值,再计算每转的流量 ,则为流量计标定值。此值
GB17378.7-1998 至少需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一连接网底部的压圈; 1一击柄;2—保险孔;3-插销 2一固定筛绢套的压 4壳体;5—闭销钩;6一保险钩 圈;3-筛绢套 钢丝绳挂钩;8—卸扣 图5网底管 图6QQC2-2型闭锁器结构示意图 A采样状态;B闭锁状态;1—一使锤;2-钢丝绳;3—闭锁器; 4-网口曳绳;5—拦腰绳;6—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 7—网底管 图7QQC2-2型网具闭锁器的使用
GB 17378.7一 1998 至少需保 留三位有效数字。 1一连接网底部的压圈; 2一固定筛绢套的压 圈 3-筛绢套 图 5 网底管 1一击柄;2一保险孔;3一插销; 4一壳体;5一闭销钩;6一保险钩; 7-钢丝绳挂钩 ;8- 卸扣 图 6 QQC2-2型闭锁器结构示意图 A采样状态;B闭锁状态以一使锤 ;2-钢丝绳;3一闭锁器; 4一 网 口 曳绳 ;5- 拦 腰 绳 ;6- 浅 水 I型 浮 游 生 物 网 ; 7一网底管沼一沉锤 图 7 QQC2-2型网具闭锁器的使用
GB17378.7-1998 1一轴:2一叶轮;3一计数器;4J吊环;5—止逆档片;6流向片; 7—开启片;8—导流圈;9—壳体;10—蜗轮支承架 图8WQS1型流量计结构示意 5.2.1.6船上设备 绞车、吊杆及钢丝绳:绞车应配有变速(0.3~1.5m/s)排缆装置和计数器的电动绞车。若缺乏 该设备,可用建筑用的升降机或手摇绞车代替。钢丝绳直径一般为4.8mm左右。吊杆安装需高出船舷 3m,跨舷距约1 冲水设备:水泵、水管、水桶和吸水球(大的洗耳球) 照明设备:用于夜间作业照明 5.2.1.7其他用具及配备见表4。 5.2.2样品采集 5.2.2.1出海前的准备 5.2.2.1.1按调查项目、站数、层次,根据表4所列,准备足够的采样工具及已编号的各种标本瓶、固定 剂、记录表等,装箱上船并放于适当位置,避免撞击和丢失 5.2.2.1.2认真检査船上设备是否运转正常,若遇故障,应及时排除或更换; 5.2.2.1.3配制固定剂 浮游植物用碘液固定。其配制方法是将碘片(2)溶于5%的碘化钾(K溶液中,使成饱和溶液。需 要量按每升水样加该碘液6~8mL准备 浮游动物用5%甲醛固定。不必事先配制,只须按标本瓶容量的5%左右加入甲醛溶液即可 5.2.2.2到站前的准备 5.2.2.2.1采集人员须提前到达工作岗位,再次检查网具及其附件、记录表及其他有关配备是否完善,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2.2.2.2船只到站时,先核对站位,待船停稳后,测其实际水深,确定采样层次及钢丝绳应放出的长 度 5.2.2.3采样 5.2.2.3.1浮游植物水样采集 1)用颠倒采水器或卡盖式采水器,其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与水质项目的采水类同 2)采样层次视调查需要、计划规定和海区各站实际水深而定。 3)该水样务必与叶绿素a和水质项目的采水同步进行
Gs 17378.7一 1998 1一轴梁;2一叶轮,3一计数器,4下吊环,5一止逆档片,6一流向片, 7一开启片;8一导流圈;9一壳体;10-蜗轮支承架 图 8 WQS,_,,V流量计结构示意 5.2.1.6 船上设备 — 绞车、吊杆及钢丝绳 :绞车应配有变速((0. 3-1. 5 m/s)排缆装置和计数器的电动绞车。若缺乏 该设备,可用建筑用的升降机或手摇绞车代替 。钢丝绳直径一般为 4.8 mm左右。吊杆安装需高出船舷 3m,跨舷距约 1 mo — 冲水设备:水泵 、水管、水桶和吸水球(大的洗耳球)。 — 照明设备:用于夜间作业照明。 5.2.1.7 其他用具及配备见表 40 5.2.2 样品采集 5.2.2.1 出海前的准备 5.2.2.1.1 按调查项 目、站数、层次 ,根据表 4所列 ,准备足够的采样工具及已编号的各种标本瓶、固定 剂、记录表等,装箱上船并放于适 当位置,避免撞击和丢失; 5.2.2.1.2 5.2.2.1.3 认真检查船上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若遇故障,应及时排除或更换 ; 配 制固定 剂 浮游植物用碘液固定。其配制方法是将碘片(IZ)溶于 5%的碘化钾(KI)溶液中,使成饱和溶液。需 要量按每升水样加该碘液 6^-8 mL准备。 浮游动物用 5%甲醛固定。不必事先配制 ,只须按标本瓶容量的 5%左右加人 甲醛溶液即可。 5.2-2.2 到站前的准备 5.2.2.2. 1 采集人员须提前到达工作岗位,再次检查网具及其附件、记录表及其他有关配备是否完善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5.2.2.2.2 船只到站时,先核对站位 ,待船停稳后,测其实际水深 ,确定采样层次及钢丝绳应放 出的长 度 。 5.2-2.3 采样 5.2.2.3.1 浮游植物水样采集 1)用颠倒采水器或卡盖式采水器 ,其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与水质项 目的采水类同。 2)采样层次视调查需要、计划规定和海区各站实际水深而定。 3)该水样务必与叶绿素 a和水质项 目的采水同步进行
GB17378.7-1998 4)所需水样量一般为500mL 5)采样后,应及时按每升水样加6~8mL碘液固定 5.2.2.3.2垂直拖网:分别用浅水I、I型浮游生物网自底至表垂直拖曳采集浮游动物。若需网采浮游 植物,则用浅水Ⅱ型网。其操作步骤均同 1)下网:每次下网前应检查网具有否破损,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或更换网衣;检查网底管和流量计 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把流量计指针拨至指零;放网入水,当网口贴近水面时,需调整计数器指针于零的 位置;网口入水后,下网速度一般不能超过1m/s,以钢丝绳保持紧直为准;当网具接近海底时,绞车应 减速,当沉锤着底,钢丝绳出现松弛时,应立即停车,记下绳长。 2)起网:网具到达海底后可立即起网,速度保持在0.5m/s左右;网口未露出水面前不可停车;网 口离开水面时应减速并及时停车,谨防网具碰刮船底或卡环碰撞滑轮,使钢丝绳绞断,网具失落 3)样品的收集:把网升至适当高度,用冲水设备自上而下反复冲洗网衣外表面(切勿使冲洗的海水 进入网口),使粘附于网上的标本集中于网底管内;将网收入甲板,开启网底管活门,把标本装入标本瓶 再关闭网底管活门,用洗耳球吸水冲洗筛绢套,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残留标本全部收入标本瓶中 4)样品固定:按样品体积的5%量,加入甲醛溶液 5.2.2.3.3分层拖网:若需分层采集,必须在网具上装置闭锁器,按规定层次逐一采样。其操作步骤 1)下网:下网前必须使网具、闭锁器、钢丝绳、拦腰绳等处于正常采样状态(图7A),下网时按垂直 拖网方法 2)起网:网具降至预定采样水层下界时应立即起网,速度如垂直拖网;当网将达采样水层上界时, 应减慢速度(避免停车,以防样品的外溢),提前打下使锤(提前量每10m水深约1m);当钢丝绳出现瞬 间松弛或振动时,说明网已关闭(记录此时的绳长),可适当加快起网速度直至网具露出水面;之后,将闭 锁状态(图TB)的网具恢复成采样状态,并按垂直拖网法冲网和收集、固定标本。 3)海上记录:各项样品采集完毕,应及时详细填写表5和表6。所有海上记录应妥善保存,谨防受潮 或遗失。 5.2.2.3.4注意事项 遇倾角超过45°,应加重沉锤重新采样; 遇网口刮船底或海底,应重新采样。 5.2.2.3.5调查结束后的工作 1)所有样品应装入牢固的标本箱内搬运 2)用过的网具、闭锁器和流量计等需用淡水冲洗,晾干后收藏 3)绞车、钢丝绳、计数器等需经擦拭,上油保养 5.3样品整埋与分析 5.3.1样品的整理 5.3.1.1核对 根据海上记录表,认真核对采得的全部样品,若发现不符,需及时查找原因,不得任意更改原记录 5.3.1.2编号 依海上采集记录,按序对各类样品进行总编号,并填于浮游生物标本登记表中(表7)。总编号力求 简明,由能表示样品的采集海区、采集方式、采集网具、采集年份及标本序号的字母或代号表示,其规定 如下 5.3.1.2.1采集海区;用调查海区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表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分别以B、HD、N 表示 5.3.1.2.2调查方式及网具: 1—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样品
GB 17378.7一 1998 4)所需水样量一般为 500 mL a 5)采样后,应及时按每升水样加 6^-8 mL碘液固定。 5.2-2-3.2 垂直拖网:分别用浅水 I,I型浮游生物网 自底至表垂直拖曳采集浮游动物。若需网采浮游 植物,则用浅水 1型网。其操作步骤均同: 1)下网:每次下网前应检查网具有否破损,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或更换网衣 ;检查网底管和流量计 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并把流量计指针拨至指零 ;放网人水 ,当网口贴近水面时,需调整计数器指针于零 的 位置 ;网 口入水后 ,下网速度一般不能超过 1 m/s,以钢丝绳保持紧直为准;当网具接近海底时,绞车应 减速,当沉锤着底,钢丝绳出现松弛时 ,应立即停车 ,记下绳长。 2)起网:网具到达海底后可立即起网,速度保持在 0. 5 m/s左右 ;网 口未露 出水面前不可停车;网 口离开水面时应减速并及时停车 ,谨防网具碰刮船底或卡环碰撞滑轮,使钢丝绳绞断,网具失落。 3)样品的收集 :把网升至适 当高度,用冲水设备 自上而下反复 冲洗网衣外表面(切勿使冲洗 的海水 进人网 口),使粘附于网上的标本集中于网底管内;将网收入甲板,开启网底管活门,把标本装人标本瓶 , 再关闭网底管活门,用洗耳球吸水冲洗筛绢套 ,如此反复多次 ,直至残留标本全部收人标本瓶中。 4)样品固定 :按样品体积的 5%量 ,加人 甲醛溶液。 5.2-2-3.3 分层拖网:若需分层采集 ,必须在网具上装置闭锁器,按规定层次逐一采样。其操作步骤 : 1)下网:下网前必须使网具、闭锁器、钢丝绳、拦腰绳等处于正常采样状态(图 7A),下网时按垂直 拖网方 法 。 2)起网:网具降至预定采样水层下界 时应立即起 网,速度如垂直拖网;当网将达采样水层上界时 , 应减慢速度(避免停车,以防样品的外溢),提前打下使锤(提前量每 10 m 水深约 1 m);当钢丝绳出现瞬 间松弛或振动时,说明网已关闭(记录此时的绳长),可适当加快起网速度直至网具露出水面 ;之后 ,将闭 锁状态(图 7B)的网具恢复成采样状态,并按垂直拖网法冲网和收集、固定标本 。 3)海上记录 :各项样品采集完毕 ,应及时详细填写表 5和表 6。所有海上记录应妥善保存 ,谨防受潮 或遗失 。 5.2-2-3.4 注意事项 — 遇倾角超过 450,应加重沉锤重新采样 ; 一一 遇网口刮船底或海底 ,应重新采样 。 5.2-2-3.5 调查结束后的工作 1)所有样品应装入牢固的标本箱内搬运。 2)用过的网具、闭锁器和流量计等需用淡水冲洗 ,晾干后收藏。 3)绞车、钢丝绳、计数器等需经擦拭 ,上油保养。 5.3 样品整理 与分 析 5.3.1 样 品的整理 5.3.1.1 核 对 根据海上记录表,认真核对采得的全部样品,若发现不符 ,需及时查找原因,不得任意更改原记录。 5.3.1.2 编号 依海上采集记录,按序对各类样品进行总编号,并填于浮游生物标本登记表中(表 7)。总编号力求 简明,由能表示样品的采集海区、采集方式 、采集网具、采集年份及标本序号的字母或代号表示 ,其规定 如下 : 5.3.1.2门 采集海区:用调查海区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表示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分别以 B,H,D,N 表示 。 5.3.1.2.2 调查方式及网具 : I— 浅水 I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样品;
GB17378.7-1998 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样品; I——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样品 L一昼夜连续观测样品; ch垂直分层采集样品; S——浮游植物采水样品 5.3.1.2.3年份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3.1.3标签 外标签:按总编号顺序编写,贴于各号标本瓶外,并涂腊或树脂保护 内标签:按以下标签式样填写,投入各标本瓶中。 总编号 (规格cm:4×2.5) 站号 海上编号 5.3.2浮游植物样品的处理与分析 浮游植物水样的种类鉴定与计数,一般需按采样层次逐一分析。若时间不允许,在不影响计划要求 前提下,可采用混合样计数,即:各层取等量(50或100mL)混合,再按下述方法处理和分析 5.3.2.1沉降计数法 5.3.2.1.1主要仪器和设备:倒置显微镜、沉降器、盖玻片、计数器等。 沉降器基本结构如图9之a、b,包括底板、沉降管、排水孔及盖玻片等。规格有5、10、20、50、100mL 等不同容量。若无上述沉降器,可自己制作简易沉降器,只需取内径为25mm(外径约32mm)、高度为 20.4mm的有机玻璃管粘于43mm×40mm的载玻片上即可(其容积为10mL),见图9之c.同理可制作 其他规格的简易沉降器。但使用前需对其容积和底面积进行准确标定,并一一编号待用。 a-整体外形;1一沉降管;2—底板;3一排水孔b-底板 结构示意图;1一沉降槽;2一排水孔;3一底板;4一玻片; 5一底套;c—简易沉降器; 图9沉降器
GB 17378.7一 1998 浅水 1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样品; 浅水 1型浮游生物网垂直拖网样品; L 昼夜连续观测样品; ch— 垂直分层采集样品; S— 浮游植物采水样品。 5.3.1.2.3 年份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3.1.3 标 签 — 外标签:按总编号顺序编写,贴于各号标本瓶外 ,并涂腊或树脂保护。 — 内标签:按以下标签式样填写 ,投人各标本瓶中。 │总编 号 │ │ 年 月 日│ │站号 │ │海上 编号 │ (规 格 cm,4X2.5) 5.3.2 浮游植物样品的处理与分析 浮游植物水样的种类鉴定与计数,一般需按采样层次逐一分析 。若时间不允许 ,在不影响计划要求 前提下,可采用混合样计数 ,即:各层取等量((50或 100 ML)混合 ,再按下述方法处理和分析。 5.3.2.1 沉降计数法 5.3.2.1.1 主要仪器和设备:倒置显微镜、沉降器、盖玻片、计数器等。 沉降器基本结构如图 9之 a,b,包括底板、沉降管、排水孔及盖玻片等。规格有 5,10,20,50,100mL 等不同容量。若无上述沉降器 ,可 自己制作简易沉降器,只需取内径为 25mm(外径约 32mm )、高度为 20. 4mm 的有机玻璃管粘于 43mm X 40mm 的载玻片上即可(其容积为 l OmL ),见图 9之 c.同理可制作 其他规格的简易沉降器。但使用前需对其容积和底面积进行准确标定 ,并一一编号待用。 r熟一l a一 整体外形 以一沉 降管 ;2一底板 ;3一 排水孔 b一底板 结 构示意 图;1一沉降槽 ;2一 排水孔;3一底板 ;4一玻 片; 5一底套‘一简易沉降器; 图 9 沉 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