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一、晶体与非品 (一)晶体的概念 要理解什么是晶体,我们先从晶体概念的形成来理解 般人对晶体的理解 可抽几个学生讲自己所认为的晶体是什么 2.古代人对晶体的理解:古人将凡是天然具有(非人工琢磨而成)几何多面体形态的固体称为 晶体。如水晶、石盐。水晶我国最早称“水精“,有“几乃千年老冰“之说。 3.认识的进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相同的物质,其所有性质都相同 但外形不同 如品体味精与粉状味精,粗盐与精盐 ,前者具有几何多面体,后者则不具备。除此而 外,其它性质均相同,我们就不能把前者称为晶体而将后者视为非晶体。由此说明,仅仅利用有无 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来定义晶体是不恰当的。 4,品体的概令 近代应用X射线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大量晶体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一切晶体,不论其外形如 何,化学组成如何,它的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都是作规律性排列的。也就是说,只要是 晶体,其内部质点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前例提到的粗盐(具立方体外形)与精盐(粉状),仅管其 外形不同,但它们内部质点Na与C1的排列规律都是一样的(以NaCI晶体模型举例说明)。 晶体内部质点这种规律排布, 目前已可借助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P2,图1 2) 由图及NaC1结构模型的观察我们会发现,晶体内部质点的规则排列表现为质点的周期重复(举 Na与C的周期重复排列的例子)。我们将质点的这种周期性重复排列自然数格子构造。因此,凡是 子构造的物质称为结品质,而结晶质在空间的有限部分即为品体。 (二)晶体的基本性质 我们将一切晶体所共有的,并且是由晶体的格子构造所决定的性质,称为晶体的基本性质,简述 如下: 1.自限性:即晶体具有自发地形成几何多面体形态的性质。我们知道,格子构造本身就是几何 多面体形态的: 而晶体具格子构造 所以晶体能按照自己的格子构造形态 自发地形成该种形态的 晶体。如石盐的格子构造是立方体形态,它的晶体形态就是立方体。石墨的格子构造是层状的、形 态为片状。 2.均一性和异向性 均一性:晶体是具格子构造的固体,同 各个部分的性质是一样的, SiO2,比重都是2.65,这就是晶体均一性的表现。 异向性:同一格子中,在不同的方向上质点的排列一般是不同的(举NaCI格架例),因而晶体的 性质也随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就是晶体的异向性。如矿物蓝晶石,在不同方向上硬度不同, 沿晶体延长方向用小刀可刻动,而沿垂直品体延长方向小刀刻不动。不同方向性质不同。 注意均一性与异向性概念的区别:均一性指的是同一晶体的不同部分性质相同:异向性指的是同 一晶体不同方向性质不同。 3.最小内能与稳定性 在所有物质中,品体具有最小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包括动能与位能。而位能的大小则决定于质点间的距离与排列。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 的固体,其内部质点的排列是质点间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的结果,故晶体人有最小的位能,也即晶 体具有最小内能 晶体的内能最小是由于它具有格子构造的结果。由于晶体具有最小的内能,所以处于相对稳定状 态,这就是晶体的稳定性。 只有内能最小的物体才最稳定。就像人站在陡坡上就没有站在平地上稳定一样。 4.对称性:是晶体最重要的性质,后章专门介绍
第一讲 一、晶体与非晶体 (一)晶体的概念 要理解什么是晶体,我们先从晶体概念的形成来理解: 1.一般人对晶体的理解,可抽几个学生讲自己所认为的晶体是什么。 2.古代人对晶体的理解:古人将凡是天然具有(非人工琢磨而成)几何多面体形态的固体称为 晶体。如水晶、石盐。水晶我国最早称"水精",有"几乃千年老冰"之说。 3.认识的进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相同的物质,其所有性质都相同, 但外形不同,如晶体味精与粉状味精,粗盐与精盐,前者具有几何多面体,后者则不具备。除此而 外,其它性质均相同,我们就不能把前者称为晶体而将后者视为非晶体。由此说明,仅仅利用有无 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来定义晶体是不恰当的。 4.晶体的概念 近代应用X射线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大量晶体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一切晶体,不论其外形如 何,化学组成如何,它的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都是作规律性排列的。也就是说,只要是 晶体,其内部质点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前例提到的粗盐(具立方体外形)与精盐(粉状),仅管其 外形不同,但它们内部质点Na与Cl的排列规律都是一样的(以NaCl晶体模型举例说明)。 晶体内部质点这种规律排布,目前已可借助于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P2,图1- 2)。 由图及NaCl结构模型的观察我们会发现,晶体内部质点的规则排列表现为质点的周期重复(举 Na与Cl的周期重复排列的例子)。我们将质点的这种周期性重复排列自然数格子构造。因此,凡是 内部质点作规律排列,即具有格子构造的物质称为结晶质,而结晶质在空间的有限部分即为晶体。 综上所述,我们对晶体作出如下定义: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二)晶体的基本性质 我们将一切晶体所共有的,并且是由晶体的格子构造所决定的性质,称为晶体的基本性质,简述 如下: 1.自限性:即晶体具有自发地形成几何多面体形态的性质。我们知道,格子构造本身就是几何 多面体形态的,而晶体具格子构造,所以晶体能按照自己的格子构造形态,自发地形成该种形态的 晶体。如石盐的格子构造是立方体形态,它的晶体形态就是立方体。石墨的格子构造是层状的、形 态为片状。 2.均一性和异向性 均一性:晶体是具格子构造的固体,同一晶体的各个部分质点的分布是相同的,所以同一晶体的 各个部分的性质是一样的,这就是晶体的均一性。例如将一块纯将的水晶打碎,每一块的成分都是 SiO2,比重都是2.65,这就是晶体均一性的表现。 异向性:同一格子中,在不同的方向上质点的排列一般是不同的(举NaCl格架例),因而晶体的 性质也随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就是晶体的异向性。如矿物蓝晶石,在不同方向上硬度不同, 沿晶体延长方向用小刀可刻动,而沿垂直晶体延长方向小刀刻不动。不同方向性质不同。 注意均一性与异向性概念的区别:均一性指的是同一晶体的不同部分性质相同;异向性指的是同 一晶体不同方向性质不同。 3.最小内能与稳定性 在所有物质中,晶体具有最小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包括动能与位能。而位能的大小则决定于质点间的距离与排列。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 的固体,其内部质点的排列是质点间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的结果,故晶体人有最小的位能,也即晶 体具有最小内能。 晶体的内能最小是由于它具有格子构造的结果。由于晶体具有最小的内能,所以处于相对稳定状 态,这就是晶体的稳定性。 只有内能最小的物体才最稳定。就像人站在陡坡上就没有站在平地上稳定一样。 4.对称性:是晶体最重要的性质,后章专门介绍
(三)非晶质体的概念 指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非晶质体不具格子构造,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固体,而是一种呈凝固态的过冷凝体。非晶质体如玻 璃、琥珀 松 这些物质的内部质点的 布类似于液体 在非品 体的各个部位上 没有任 两部分的内部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只是统计意义上才是均一的。因此,非品质体不具有晶体那 样的性质。 (四)非晶质体与晶体间的转化 1,实例:岩浆迅速冷凝而形成非晶质的火山玻璃,经漫长的地质年代,其内部原子进行很缓慢 的扩散和调整,趋向于形成规则排列,由非品质的火山玻璃逐渐地向着法晶态转变,最终成为品 体。我们在一起古老的火山岩中常见到这种情况。这种非晶态转变为晶态的作用过程被称为晶化或 脱玻化。 与此相反,当晶体因内部质点的规则排列遭到破坏而向非品质体转变的作用,则称为非晶化或玻 璃化。例如一些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则称为非晶化或玻璃化。例如一些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其 晶格受放射性蜕变时所发出的α一射线的作用破坏而转变为非晶质体,这种作用特别称为变质非晶化 作用 .解释:晶化与非晶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晶体具有最小内能,其内部质点间引力和斥力是平衡的,若使质点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都将导 致质点的相对位能增加。而非晶体内部质点不作规则排列,质点间的距离不是平衡距离,因而其位 能较晶体大。 品体中的质点只在其平衡位置振 幼而不脱离其平衡位置,是 个稳定体系,要使其质 脱离其平 衡位置而向非晶质转化,就必须从外界传入能量。因此,在没有外来能量的作用下,晶体是稳定 的,不可能自发地转变为非晶体。实验证明,晶体变为非晶体是一个吸热反应,如石英晶体加热到 1713℃变为石英玻璃,其所吸收的热量用于破坏晶体的格子构造。 非晶质体中的质点位能较大,故总是趋向于达到最小内能 ,以便稳定焉,故非晶质体有自发地转 化为品体的趋向 实验证明,当物体由非晶态过渡到结晶状态时,都是放热瓜在,这些析出的热 能,即为质点多出的位能。 3.结论:对同成分的晶体和非晶体而言,晶体是稳定的非而晶体是不稳定的,非晶质体有自发 地向晶体转化的必然趋势,但晶体决不会自发地向非晶质体转变。 二、矿物的概念 1.古代矿物的概念:矿写为”一一“象形当时的采矿工具,其发育为"Kug”,表示采矿的声 音。由此将矿物定义为:从矿山来掘出来而来经加工的天然物体称为矿物: 2.现代定义:矿物是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但一般非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晶构造的 均匀固体,通常由无机作用形成 理解 (1)矿物必须是天然产出的物体,而由人工在工厂或实验室中制备出来的品体则不能称为矿 物。如天然产出的金刚石达到工艺美术要求时称钻石,而人工合成的金刚石与天然产出的金刚石完 全一样,但后者不是矿物,保能称人造钻石,二者价值相差巨大 (2)每种矿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用化学式来表达。如金刚石、 C、刚玉、A12O3,但矿物的化学成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刚玉中可含有Cr,此时称红宝石,又可 含F、T称兰宝石,虽然矿物化学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就多数矿物而言,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还是 有一定限制的。 (3)矿物还应具有特定的结品构造,亦即矿物应是品体,不是晶体就不能称为矿物。这也是学 习矿物学为什么要学习结晶学的原因
(三)非晶质体的概念 指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非晶质体不具格子构造,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固体,而是一种呈凝固态的过冷凝体。非晶质体如玻 璃、琥珀、松香等,这些物质的内部质点的分布类似于液体,在非晶质体的各个部位上,没有任何 两部分的内部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只是统计意义上才是均一的。因此,非晶质体不具有晶体那 样的性质。 (四)非晶质体与晶体间的转化 1.实例:岩浆迅速冷凝而形成非晶质的火山玻璃,经漫长的地质年代,其内部原子进行很缓慢 的扩散和调整,趋向于形成规则排列,由非晶质的火山玻璃逐渐地向着法晶态转变,最终成为晶 体。我们在一起古老的火山岩中常见到这种情况。这种非晶态转变为晶态的作用过程被称为晶化或 脱玻化。 与此相反,当晶体因内部质点的规则排列遭到破坏而向非晶质体转变的作用,则称为非晶化或玻 璃化。例如一些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则称为非晶化或玻璃化。例如一些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其 晶格受放射性蜕变时所发出的a—射线的作用破坏而转变为非晶质体,这种作用特别称为变质非晶化 作用。 2.解释:晶化与非晶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晶体具有最小内能,其内部质点间引力和斥力是平衡的,若使质点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都将导 致质点的相对位能增加。而非晶体内部质点不作规则排列,质点间的距离不是平衡距离,因而其位 能较晶体大。 晶体中的质点只在其平衡位置振动而不脱离其平衡位置,是一个稳定体系,要使其质点脱离其平 衡位置而向非晶质转化,就必须从外界传入能量。因此,在没有外来能量的作用下,晶体是稳定 的,不可能自发地转变为非晶体。实验证明,晶体变为非晶体是一个吸热反应,如石英晶体加热到 1713℃变为石英玻璃,其所吸收的热量用于破坏晶体的格子构造。 非晶质体中的质点位能较大,故总是趋向于达到最小内能,以便稳定焉,故非晶质体有自发地转 化为晶体的趋向。实验证明,当物体由非晶态过渡到结晶状态时,都是放热瓜在,这些析出的热 能,即为质点多出的位能。 3.结论:对同成分的晶体和非晶体而言,晶体是稳定的非而晶体是不稳定的,非晶质体有自发 地向晶体转化的必然趋势,但晶体决不会自发地向非晶质体转变。 二、矿物的概念 1.古代矿物的概念:矿写为"—||—"象形当时的采矿工具,其发育为"Ku ng",表示采矿的声 音。由此将矿物定义为:从矿山来掘出来而来经加工的天然物体称为矿物。 2.现代定义:矿物是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但一般非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晶构造的 均匀固体,通常由无机作用形成。 理解: (1)矿物必须是天然产出的物体,而由人工在工厂或实验室中制备出来的晶体则不能称为矿 物。如天然产出的金刚石达到工艺美术要求时称钻石,而人工合成的金刚石与天然产出的金刚石完 全一样,但后者不是矿物,保能称人造钻石,二者价值相差巨大。 (2)每种矿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用化学式来表达。如金刚石、 C、刚玉、Al2O3,但矿物的化学成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刚玉中可含有Cr,此时称红宝石,又可 含Fe、Ti称兰宝石,虽然矿物化学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但就多数矿物而言,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还是 有一定限制的。 (3)矿物还应具有特定的结晶构造,亦即矿物应是晶体,不是晶体就不能称为矿物。这也是学 习矿物学为什么要学习结晶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