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共混原理 绪论 第一章聚合物共混的热力学
高分子材料共混原理 绪 论 第一章 聚合物共混的热力学
绪论
绪 论
1概述 ÷聚合物共混物(Polymer Blend)是将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聚合物按适当的比例,通过共混,以得 到单一聚合物无法达到的性能的材料。 ÷聚合物共混物不但使各组分性能互补,还可根据 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期得到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由于不需要新单体合成、无须新聚合工艺,聚合 物共混物是实现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精细化、 功能化和发展新品种的重要途径
❖ 聚合物共混物(Polymer Blend)是将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聚合物按适当的比例,通过共混,以得 到单一聚合物无法达到的性能的材料。 ❖ 聚合物共混物不但使各组分性能互补,还可根据 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期得到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 由于不需要新单体合成、无须新聚合工艺,聚合 物共混物是实现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精细化、 功能化和发展新品种的重要途径。 1 概 述
·聚合物共混物的研究开始于1912年的橡胶增韧聚苯 乙烯。此后,有关聚合物共混物的研究取得许多重 大成果。 以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为代表的增韧塑料的 生产及其增韧机理的阐明; g 以EPDM/PP为代表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开发; ÷微相分离理论的成功以及对于相容高分子合金体系 中特殊相互作用和分子内相互排斥作用的研究进展
❖ 聚合物共混物的研究开始于1912年的橡胶增韧聚苯 乙烯。此后,有关聚合物共混物的研究取得许多重 大成果。 ❖ 以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为代表的增韧塑料的 生产及其增韧机理的阐明; ❖ 以EPDM/PP为代表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开发; ❖ 微相分离理论的成功以及对于相容高分子合金体系 中特殊相互作用和分子内相互排斥作用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共混物的研究呈现出在共混过程中对材料的 相态进行控制的趋势。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控制主要由热力学和动力学两 方面的因素决定。 ·作为热力学因素的聚合物共混物中各组分之间的相 容性是关键因素。 ·相容性是聚合物共混体系相行为研究的首要的基本 问题,不同聚合物相容性的热力学原因是聚合物物 理学者探索的目标之一
❖ 聚合物共混物的研究呈现出在共混过程中对材料的 相态进行控制的趋势。 ❖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控制主要由热力学和动力学两 方面的因素决定。 ❖ 作为热力学因素的聚合物共混物中各组分之间的相 容性是关键因素。 ❖ 相容性是聚合物共混体系相行为研究的首要的基本 问题,不同聚合物相容性的热力学原因是聚合物物 理学者探索的目标之一
2聚合物共混的目的、意义及混合原则 2.1聚合物共混的目的 采用共混方法获得的多组分聚合物材料兼具 各组分的优点,取长补短,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综 合性能,扩大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橡胶填充塑料:HPS、超韧尼龙、增韧PP 塑料填充橡胶:增强橡胶
2 聚合物共混的目的、意义及混合原则 橡胶填充塑料:HIPS、超韧尼龙、增韧PP 塑料填充橡胶: 增强橡胶 采用共混方法获得的多组分聚合物材料兼具 各组分的优点,取长补短,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综 合性能,扩大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2.1 聚合物共混的目的
2.2聚合物共混的意义 (1)聚合物共混物可以消除和弥补单一聚合物性能 上的弱点,取长补短,得到综合性能优良、均衡的 理想聚合物材料; (2)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 改性剂,改性效果明显; (3)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 (4)可以制备一系列具有崭新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2.2 聚合物共混的意义 (1)聚合物共混物可以消除和弥补单一聚合物性能 上的弱点,取长补短,得到综合性能优良、均衡的 理想聚合物材料; (2)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 改性剂,改性效果明显; (3)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能; (4)可以制备一系列具有崭新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2.3高分子一高分子共混原则 (1)极性相匹配原则。与选择溶剂的情形类同,两相 高分子材料极性相似,有助于混溶。 (2)表面张力相近原则,这是一条胶体化学原则。表 面张力相近,易在两种混合高分子颗粒表面接触处 形成较稳定的界面层,从而提高共混稳定性。 (3)扩散能力相近原则,这是一条分子动力学原则。 界面层上两相高分子链段相互渗透,扩散。若扩散 能力相近,易形成浓度变化较为对称的界面扩散层
2.3 高分子—高分子共混原则 (1) 极性相匹配原则。与选择溶剂的情形类同,两相 高分子材料极性相似,有助于混溶。 (2) 表面张力相近原则,这是一条胶体化学原则。表 面张力相近,易在两种混合高分子颗粒表面接触处 形成较稳定的界面层,从而提高共混稳定性。 (3) 扩散能力相近原则,这是一条分子动力学原则。 界面层上两相高分子链段相互渗透,扩散。若扩散 能力相近,易形成浓度变化较为对称的界面扩散层
(4)等粘度原则,这是一条流变学原则。指两相高分 子熔体或溶液粘度接近,易混合均匀混合。若粘度 相差较大、易发生“软包硬”,或粒子迁移等。 (⑤)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这是一条热力学原则。两相 高分子共混不同于高分子溶液。两相共混并希望各 相保持各自的特性,一般要求达到微米级的多相结 构,即所谓“宏观均相,微观非均相”的分相而又 不分离的状态。但是,为了混合的稳定性要求两相 颗粒界面之间有一定的微小混溶层。溶解度参数相 近有助于稳定混溶层的形成
(4) 等粘度原则,这是一条流变学原则。指两相高分 子熔体或溶液粘度接近,易混合均匀混合。若粘度 相差较大、易发生“软包硬”,或粒子迁移等。 (5) 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这是一条热力学原则。两相 高分子共混不同于高分子溶液。两相共混并希望各 相保持各自的特性,一般要求达到微米级的多相结 构,即所谓“宏观均相,微观非均相”的分相而又 不分离的状态。但是,为了混合的稳定性要求两相 颗粒界面之间有一定的微小混溶层。溶解度参数相 近有助于稳定混溶层的形成
3聚合物相容性的理论 衡量聚合物相容性的三种定义 ()热力学角度:指不同聚合物在分子尺度上的混容; (2)相结构的大小:两种聚合物混合时没有相分离的明 显迹象; (3)共混物的性能:聚合物的共混物具有所希望的物理 性质
3 聚合物相容性的理论 (1)热力学角度:指不同聚合物在分子尺度上的混容; (2)相结构的大小:两种聚合物混合时没有相分离的明 显 迹象; (3)共混物的性能:聚合物的共混物具有所希望的物理 性质。 衡量聚合物相容性的三种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