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共混原理》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中文):高分子材料共混原理 2.课程名称(英文):Blending Princlple for Pol小mers 3.课程编号:B04021 4.课程类别:专业课 5.课程要求:必修课 6.课程属性:独立授课 7.课程总学时:40学时 总学分2.5 8.应开学期:第6学期 9.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0.先修专业:专业英语 编写人:廖双泉 编写日期:2004.7.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高分子科学与材料工程本科的专业课。它是在学习高分子结构与 性质/高分子材料学科的专业英语等课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专业知 识,为材料的实际应用以及应用英语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国内外动态而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高聚物共混的原理和方法。在实际应 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高聚物共混原理分析和解决高聚物共混中组分的选择原 则和共混方法,为获得实际应用所需要性能的材料打下基础,通过双语教学使学 生掌握共混原理中英语词汇的使用和共混原理的英语表达。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绪论 教学日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对 应用共混材料的意义。 教学内容:了解高聚物共混改性的的历史和共混改性的目的:学习聚合物共 混的基本概念和共混方法。 (②)第一章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其形态结构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聚合物共混的相容性与形态结构的关系并 了解其影响因素,通过共混物相容性的学习,掌握共混物组分的选择原则。 教学内容: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及其影响因素:橡胶共混物相容性的热力学:
《高分子材料共混原理》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高分子材料共混原理 2. 课程名称(英文):Blending Princlple for Polymers 3. 课程编号:B04021 4. 课程类别:专业课 5. 课程要求:必修课 6. 课程属性:独立授课 7. 课程总学时: 40 学时 总学分 2.5 8. 应开学期:第 6 学期 9.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0. 先修专业:专业英语 编写人:廖双泉 编写日期:2004.7.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高分子科学与材料工程本科的专业课。它是在学习高分子结构与 性质/高分子材料学科的专业英语等课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宽专业知 识,为材料的实际应用以及应用英语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国内外动态而开设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高聚物共混的原理和方法。在实际应 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高聚物共混原理分析和解决高聚物共混中组分的选择原 则和共混方法,为获得实际应用所需要性能的材料打下基础,通过双语教学使学 生掌握共混原理中英语词汇的使用和共混原理的英语表达。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1) 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对 应用共混材料的意义。 教学内容:了解高聚物共混改性的的历史和共混改性的目的;学习聚合物共 混的基本概念和共混方法。 (2) 第一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其形态结构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聚合物共混的相容性与形态结构的关系并 了解其影响因素,通过共混物相容性的学习,掌握共混物组分的选择原则。 教学内容: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及其影响因素;橡胶共混物相容性的热力学;
共混组分的溶解度参数: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与增容作用: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 构及其影响因素。 (3)第二章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助剂分布及其交联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助剂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分布原理及助剂 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并能运用此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助剂(含硫化助剂,补强填充剂,防老剂)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分 布:聚合物共混物的共交联。 (④)第三章通用橡胶共混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通用橡胶的共混原理和方法,能运用 共混原理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选择共混组分和确定共混方法。 教学内容:天然橡胶与顺丁橡胶/高乙烯基聚丁二烯/丁苯橡胶/其他合成 橡胶共混物:顺丁橡胶与丁苯橡胶/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氯化丁基橡胶共混物: 乙丙橡胶共混物。 (⑤)第四章特种橡胶共混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特种橡胶的共混原理和方法:能运用 有关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合理的选择共混组分和加工工艺。 教学内容:氟橡胶与丁晴橡胶/丙烯酸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共混:硅橡胶 与氟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共混: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物。 (6)第五章橡胶与聚烯烃等树脂共混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橡胶与聚烯烃等树脂的共混原理和方 法,能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运用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合理选择共混组分和共混工 艺。 教学内容:橡胶与聚乙烯共混:橡胶与聚丙烯共混:橡胶与氯化聚乙烯及氯 璜化聚乙烯共混:橡胶与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 (7)第六章互穿聚合物网络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结构和形成工艺, 能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运用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合理选择共混组分和共混工艺。 教学内容:互穿聚合物嘲络相结构及聚合物组分的相容性:互穿聚合物网络 的组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组分与物性:热塑性弹性体的互穿网络。 (⑧)第七章弹性体的增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填料的性质,弹性体与填料复合的
共混组分的溶解度参数;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与增容作用;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 构及其影响因素。 (3) 第二章 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助剂分布及其交联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助剂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分布原理及助剂 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并能运用此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助剂(含硫化助剂,补强填充剂,防老剂)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分 布;聚合物共混物的共交联。 (4) 第三章 通用橡胶共混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通用橡胶的共混原理和方法,能运用 共混原理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选择共混组分和确定共混方法。 教学内容:天然橡胶与顺丁橡胶/高乙烯基聚丁二烯/丁苯橡胶/其他合成 橡胶共混物;顺丁橡胶与丁苯橡胶/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氯化丁基橡胶共混物; 乙丙橡胶共混物。 (5) 第四章 特种橡胶共混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特种橡胶的共混原理和方法;能运用 有关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合理的选择共混组分和加工工艺。 教学内容:氟橡胶与丁晴橡胶/丙烯酸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共混;硅橡胶 与氟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共混;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物。 (6) 第五章 橡胶与聚烯烃等树脂共混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橡胶与聚烯烃等树脂的共混原理和方 法,能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运用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合理选择共混组分和共混工 艺。 教学内容:橡胶与聚乙烯共混;橡胶与聚丙烯共混;橡胶与氯化聚乙烯及氯 璜化聚乙烯共混;橡胶与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共混。 (7) 第六章 互穿聚合物网络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结构和形成工艺, 能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运用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合理选择共混组分和共混工艺。 教学内容:互穿聚合物嘲络相结构及聚合物组分的相容性;互穿聚合物网络 的组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组分与物性;热塑性弹性体的互穿网络。 (8) 第七章 弹性体的增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填料的性质,弹性体与填料复合的
原理和方法,能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运用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合理选择填料类型、 制备工艺。 教学内容:填料的类型:填料的表面结构、化学性质:炭黑的性质:填料 对弹性体的增强机理 (⑨)第八章橡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橡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共混原理 和加工工艺以及形态结构,能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运用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合理 选择共混组分和共混工艺。 教学内容: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硫化及反应性共混:共混组分的形态结构 及动态硫化作用:共混组分相容性及组分增容作用:共混型热塑性乙丙橡胶:共 混型热塑性二烯类橡胶:共混型热塑性氯化聚乙烯。 (10)第九章聚合物共混物的表征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聚合物共混体系中常用的表征方法, 掌握各种表征方法的原理、应用及样品制备的工艺方法,为聚合物形态结构的分 析提供准确的数据。 教学内容:动态力学分析;电子显微镜(透射及扫描显微镜)研究聚合物共混 物的形态:热分析用于聚合物共混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核磁共振研究聚合 物共混体系的化学结构:红外光谱表征共混体系的化学作用。 三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次章名 总学时 讲授 阿题或实验 绪论 2 相容性及形态结构 共混物中助剂分布及其交联 2.5 0.5 通用橡胶共混 2.5 0.5 四 恃种橡胶共混 2 五橡胶与聚烯烃共混 6 5.5 0.5 六 互穿聚合物网络 弹性体的增强 3.5 0.5 八 橡塑共混型热塑弹性体 2.5 0.5
原理和方法,能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运用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合理选择填料类型、 制备工艺。 教学内容:填料的类型;填料的表面结构、化学性质;炭黑的性质;填料 对弹性体的增强机理 (9) 第八章 橡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橡塑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共混原理 和加工工艺以及形态结构,能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运用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合理 选择共混组分和共混工艺。 教学内容: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硫化及反应性共混;共混组分的形态结构 及动态硫化作用;共混组分相容性及组分增容作用;共混型热塑性乙丙橡胶;共 混型热塑性二烯类橡胶;共混型热塑性氯化聚乙烯。 (10) 第九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表征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聚合物共混体系中常用的表征方法, 掌握各种表征方法的原理、应用及样品制备的工艺方法,为聚合物形态结构的分 析提供准确的数据。 教学内容:动态力学分析;电子显微镜(透射及扫描显微镜)研究聚合物共混 物的形态;热分析用于聚合物共混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核磁共振研究聚合 物共混体系的化学结构;红外光谱表征共混体系的化学作用。 三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次 章名 总学时 讲授 习题或实验 绪论 2 2 一 相容性及形态结构 6 5 1 二 共混物中助剂分布及其交联 3 2.5 0.5 三 通用橡胶共混 3 2.5 0.5 四 特种橡胶共混 2 2 五 橡胶与聚烯烃共混 6 5.5 0.5 六 互穿聚合物网络 3 3 七 弹性体的增强 4 3.5 0.5 八 橡塑共混型热塑弹性体 3 2.5 0.5
九聚合物共混物的表征 3 机动 72 合计 33.5 6.5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必须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有广泛应用的、最基本 的、较现代化的内容作为基本要求。 重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循序渐进。 设法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等,以提高教学 效果。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①聚合物共混改性.吴培熙,张留成编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年 2Blending principle for polymers.Lecture notes edited by Shuangquan Liao. 参考书目: ①聚合物共混物与合金.沈家瑞,贾德民编著.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1999年 ②多组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王国建,邱军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0年 ③聚合物共混物:组成与性能.保罗等编著,殷敬华等译.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4年 ④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王国全编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7年 ⑤塑料改性技术王经武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⑥聚烯烃共混物.诺瓦巴马等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⑦橡胶塑料共混改性.邓本诚,李俊山编著.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九 聚合物共混物的表征 3 3 机动 5 2 3 合计 40 33.5 6.5 四、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必须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有广泛应用的、最基本 的、较现代化的内容作为基本要求。 重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循序渐进。 设法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仪、多媒体等,以提高教学 效果。 五、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 ①聚合物共混改性. 吴培熙, 张留成编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年 ② Blending principle for polymers. Lecture notes edited by Shuangquan Liao. 参考书目: ① 聚合物共混物与合金. 沈家瑞, 贾德民编著.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1999 年 ② 多组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王国建, 邱军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10 年 ③ 聚合物共混物:组成与性能. 保罗等编著, 殷敬华等译. 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4 年 ④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 王国全编著.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07 年 ⑤ 塑料改性技术.王经武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年 ⑥ 聚烯烃共混物.诺瓦巴马等编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年 ⑦ 橡胶塑料共混改性.邓本诚, 李俊山编著.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