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江苏省联考高三押题卷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观摩 共商国是 参错(cen) 乘人之危( cheng) B.装帧 不能自己 行款(hang) 厝火积薪 (cuo) C.坐镇 大肆渲染 偈语(j) 刀耕火 种(zhng) D.恶梦 额手称庆 打颤(chan) 彩云出岫 (xiu) 2.下面各句横线处应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习近平指出,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 民 不屈不挠,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牢记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努力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演出刚结束,她就接到她孩子班主任的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她没来得 及 就跑到学校去去了。 ③菲律宾这位所谓的专家就一个虚拟的话题来推测中国会派军队去保护侨民,纯 属 这种揣测既没根据,也没道理。 ④教育是门艺术,它讲求技巧,需要循循善诱。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对教师的 臣服。管理学生的办法就是扇耳光,这样的教育方式也 太过拙劣。 A.前赴后继 卸妆 无稽之 谈 难免 B.前赴后继 卸装 张冠李 戴 未免 C.前仆后继 卸妆 张冠李 戴 难免 D.前仆后继 卸装 无稽之 未免 3.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 两方辩题。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各不超过10个字,具有可辩性。(4分)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 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 的那一刹那,它掉了下来一一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甲 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而执著!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 振作起来!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动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 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甲方辩论题目 乙方辩论题目 4.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 (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能用“无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2013 年高考江苏省联考高三押题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 分) A.观摩 共商国是 参错(cēn) 乘人之危(chéng) B.装帧 不能自己 行款(háng) 厝火积薪 (cuò) C.坐镇 大肆渲染 偈语(jì) 刀耕火 种(zhǒng) D.恶梦 额手称庆 打颤(chàn) 彩云出岫 (xiù) 2.下面各句横线处应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习近平指出,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 民 ,不屈不挠,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牢记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努力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演出刚结束,她就接到她孩子班主任的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她没来得 及 就跑到学校去去了。 ③菲律宾这位所谓的专家就一个虚拟的话题来推测中国会派军队去保护侨民,纯 属 ,这种揣测既没根据,也没道理。 ④教育是门艺术,它讲求技巧,需要循循善诱。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对教师的 臣服。管理学生的办法就是扇耳光,这样的教育方式也 太过拙劣。 A.前赴后继 卸妆 无稽之 谈 难免 B.前赴后继 卸装 张冠李 戴 未免 C.前仆后继 卸妆 张冠李 戴 难免 D.前仆后继 卸装 无稽之 谈 未免 3.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 两方辩题。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各不超过 10 个字,具有可辩性。(4 分)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 一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 的那一刹那,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甲 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而执著!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 振作起来!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动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 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甲方辩论题目: 乙方辩论题目: 4.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5 分) (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能用“无题”,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2)这是一幅获奖漫画,请你以评委的名义写出获奖理由。(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 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 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 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 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 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 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 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 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 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 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 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 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 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 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为我志之 B.与物多忤 物:事物 C.终不能悛 悛:悔改 D.其出处进退 处:隐居 6.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葺茅竹而居之 择善而从之 B.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则或咎其欲出者 C.盖未足以论士也 宁许以负秦曲
(2)这是一幅获奖漫画,请你以评委的名义写出获奖理由。(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追和陶渊明诗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 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 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 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 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 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 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 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 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 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 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 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 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 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 二焉。 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为我志之 志:记 录 B.与物多忤 物:事物 C.终不能悛 悛:悔改 D.其出处进退 处:隐居 6.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葺茅竹而居之 择善而从之 B.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则或咎其欲出者 C.盖未足以论士也 宁许以负秦曲
D.先君命辙师焉 犹且从师而问 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 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 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 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愿作评论的态度。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 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3分) (2)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3分) (3)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4分)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1)根据上阕内容,写出此首词的吟咏对象,并说出你的依据。(2分) (2)试分析前三句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3)请赏析下阕最后两句的妙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 (诗经《氓》) (2) 肇锡余以嘉名。(屈原《离骚》) (3) ,往来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 翁亭记》) (4)其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酬 道元《三峡》) (5)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 望》
D.先君命辙师焉 犹且从师而问 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 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 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C.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 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愿作评论的态度。 D.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 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3 分) (2)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3 分) (3)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4 分) 三、 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1)根据上阕内容,写出此首词的吟咏对象,并说出你的依据。(2 分) (2)试分析前三句景物描写的作用。(4 分) (3)请赏析下阕最后两句的妙处。(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淇水汤汤, 。(诗经《氓》) (2) ,肇锡余以嘉名。(屈原《离骚》) (3) ,往来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 翁亭记》) (4) 其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郦 道元《三峡》) (5) 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 望》
(6)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 子》) (7)子曰: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 语·子罕》 (8)博观而约取, 。(苏轼《杂说送张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①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②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小街,街上光滑的花岗岩石板从 宋朝铺展到元朝,从明代铺展到清代,历经沧桑辗转到了我的面前。就在那石板 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 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也有锡做的。品类众多,造型 各异,将人类趋向光明的过程从古代演绎到了当今。灯的出现,无疑是文明的 座里程碑,如同把野兽变成家畜一样,是人类驯服它们的成果。熊熊燃烧的烈火 被人们驯化后,乖巧得不仅能够炊饭取暖,还成了驱除黑暗、延长白昼的工具, 多么值得称颂的跨越啊!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 的光芒。 ③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 文物拼盘。好在,千灯的魅力并不限于此,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 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 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 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 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昆山腔的始成者、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 明代的抗倭英雄、武状元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 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 士居然多达35人 ④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 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其实不然,千灯只是一个现代的名字。这个灵 秀的古镇原来叫作千墩。千墩,是物事的记录。据说,昔时的吴淞江畔筑有无数 土墩,流经此地时正好是第1000个。千墩的名字就这么顺势而生了。四十年前 又一次变更,聪明的人们将口音和灯相近的“墩”改为“灯”了。从此,光灿灿 的千灯便敞亮于世了 ⑤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敞亮来的?也不是。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 端的一座院落。院落分五进,有厅堂,有卧室,有书房,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 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 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 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老实说, 我从黄土高原不辞辛劳来这南国水乡,就是要拜识这颗思想的明星。 ⑥对于他,国人不会陌生。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曾经叫过绛。改名炎武是因为清 兵南下,大明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 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 无论谁人招安,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
(6)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 子》) (7) 子曰: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 语·子罕》 (8) 博观而约取, 。(苏轼《杂说送张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①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②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小街,街上光滑的花岗岩石板从 宋朝铺展到元朝,从明代铺展到清代,历经沧桑辗转到了我的面前。就在那石板 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 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也有锡做的。品类众多,造型 各异,将人类趋向光明的过程从古代演绎到了当今。灯的出现,无疑是文明的一 座里程碑,如同把野兽变成家畜一样,是人类驯服它们的成果。熊熊燃烧的烈火 被人们驯化后,乖巧得不仅能够炊饭取暖,还成了驱除黑暗、延长白昼的工具, 多么值得称颂的跨越啊!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 的光芒。 ③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 文物拼盘。好在,千灯的魅力并不限于此,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 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 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 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 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昆山腔的始成者、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 明代的抗倭英雄、武状元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 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 士居然多达 35 人! ④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 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其实不然,千灯只是一个现代的名字。这个灵 秀的古镇原来叫作千墩。千墩,是物事的记录。据说,昔时的吴淞江畔筑有无数 土墩,流经此地时正好是第 1000 个。千墩的名字就这么顺势而生了。四十年前 又一次变更,聪明的人们将口音和灯相近的“墩”改为“灯”了。从此,光灿灿 的千灯便敞亮于世了。 ⑤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敞亮来的?也不是。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 端的一座院落。院落分五进,有厅堂,有卧室,有书房,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 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 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 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老实说, 我从黄土高原不辞辛劳来这南国水乡,就是要拜识这颗思想的明星。 ⑥对于他,国人不会陌生。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曾经叫过绛。改名炎武是因为清 兵南下,大明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 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 无论谁人招安,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
《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 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 ⑦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 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我 们这么断言,是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 启迪。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 霹雳的震惊效应。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 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 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 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⑧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 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 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 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 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 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 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 ⑨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 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 ⑩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 这盏明 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11.请分析作者以“只取千灯一盏灯”为文章标题的用意?(6分) 12.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4分) 13.请分析第四、五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14.结合文本,联系现实,探究结尾段中“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 带走顾炎武这一盏!”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 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 ⑦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 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我 们这么断言,是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 启迪。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 霹雳的震惊效应。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 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 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 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⑧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 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 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 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 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 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 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 ⑨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 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 ⑩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 这盏明 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11.请分析作者以“只取千灯一盏灯”为文章标题的用意?(6 分) 12.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4 分) 13.请分析第四、五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 分) 14.结合文本,联系现实,探究结尾段中“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 带走顾炎武这一盏!”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 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12年2月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一一奏 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 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 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 华很快显露出来,他发表在校刊《建筑》上的文章《释“阙”》(阙是汉代典型 建筑),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吴良镛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 才,便发函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 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 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 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 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 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 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 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 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 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 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世纪50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 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良 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岀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 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 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 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 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 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 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 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 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 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 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 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 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 范之作。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 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5~17 题。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12 年 2 月 14 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 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 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 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 吟诗作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 园林建筑。 1940 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 华很快显露出来,他发表在校刊《建筑》上的文章《释“阙”》(阙是汉代典型 建筑),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吴良镛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 才,便发函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这也 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 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 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 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 词:“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 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 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1950 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 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 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 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 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 世纪 50 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 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良 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 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 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 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 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 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有机更新”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 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 于新陈代谢之中,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值的,但是 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 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 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有机更新”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 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 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 范之作。1993 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 说:“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具有指导借鉴意
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 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5.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请简要分析。(6分) 16.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 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6分) 17.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 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6分) 七、作文(70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 会落魄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在鸡舍里 长大,所以它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 “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 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 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 了,老鹰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A(B不能自己C大事渲染刀耕火种 zhong D噩梦打颤 zhan 仆后继”中“仆”是“倒下”之意,而“前赴后继”中“赴”是“走、往”之意 ②“卸装”指演员除去化装时穿戴涂抹的东西,“卸妆”指妇女除去身上的装 饰。③此处应用“无稽之谈”。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 弄错了对象或事实。④此处应用“未免”。难免:不容易避免,免不了;未免: 是对人对事的委婉批评。) 3.甲方: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 乙方: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大意 对即可) 4.(1)砍伐者的“慈善”(或“抢救”等)(答案不唯一) (2)示例:漫画细节清晰,构图精巧,内容深刻,引人深思(1分)。强烈地 讽刺了“滥伐者”摧残人才,毁掉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或美好的事物)(1分)
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 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5.为何说“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请简要分析。(6 分) 16.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 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6 分) 17.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 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诗意的栖居”。(6 分) 七、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 会落魄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在鸡舍里 长大,所以它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 “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 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 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 了,老鹰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A(B 不能自已 C 大事渲染 刀耕火种 zhòng D 噩梦 打颤 zhàn) 2. D(①照应上文“无数中华儿女献出了生命”,只能用“前仆后继”,因为“前 仆后继”中“仆”是“倒下”之意,而“前赴后继”中“赴”是“走、往”之意。 ②“卸装”指演员除去化装时穿戴涂抹的东西,“卸妆”指妇女除去身上的装 饰。③此处应用“无稽之谈”。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 弄错了对象或事实。④此处应用“未免”。难免:不容易避免,免不了;未免: 是对人对事的委婉批评。) 3.甲方: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 乙方: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大意 对即可) 4.(1)砍伐者的“慈善”(或“抢救”等)(答案不唯一) (2)示例:漫画细节清晰,构图精巧,内容深刻,引人深思(1 分)。强烈地 讽刺了“滥伐者”摧残人才,毁掉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或美好的事物)(1 分)
却又以“抢救未来”的面目出现的丑恶嘴脸(1分)。(对于“摧残人才”“真 正有价值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三点,只要具备其中一点即可,答到一点给1 分,又能说出“却又以‘抢救未来’的面目出现的丑恶嘴脸”给1分,意思相近 即可。如果说答的只是浅层意思:作者借此强烈地讽刺了滥伐者的贪婪之至,残 暴之极,愤怒的地抨击了破坏自然环境的丑恶行径。此小题最多得2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5.B(物:别人) 6.B(A:顺承B:他的、那个C:目的连词,来D:代词他) 7.C(“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愿作评论的态度”的说法没有依据。) 8.(1)然而他的诗看似质朴其实华美,看似清瘦(或简陋)其实丰腴。(绮、 癯、腴) (2)这就是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晩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的行为的原因啊。(所 以、晚节、师范) (3)但是自从他被贬居住在东坡,他的学问一天天地进步,(才思)充沛的 样子如大河之水正在涌来。(斥居、日、沛然、方)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荷花红衣脱尽芳心苦(两点各一分 (2)描写杨柳环绕,鸳鸯休憩,绿萍涨浮,交代荷花生长的清幽偏僻的环境。 (2分)描写鸳鸯双栖双宿,反衬水中荷花的孤寂。(1分)“莲舟路断”为下 文写荷花无人欣赏作铺垫。(1分)(或交代荷花无人欣赏的原因) (3)托物言志、拟人。(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不肯在春天开发,只在 夏日盛开,最终在秋风中凋零的凄凉命运。(1分)借荷花的形象表达词人不愿 趋时附势的高雅节操以及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苦闷。(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渐车帷裳(2)皇览揆余初度兮(3)伛偻提携(4)虽乘奔御风 (5)浑欲不胜簪(6)赢得生前身后名(7)后生可畏(8)厚积而薄发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答案:①文题如眼,形象地表现本文的中心:千灯有多重文化,而作者只钟 爱顾炎武这一盏思想明灯。(2分)②是文章的线索,起到结构全篇的作用。全 文紧紧围绕“只取”、“千灯”、“一盏灯”这三个词展开,一线串珠,达到了 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分)③题目巧用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千灯”既 指江南水乡的古镇一一千灯镇,也指这个古镇的许多亮色独具的文化。这样生动 形象,吸人眼球,发人深思。(2分) 12.答案:这些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散发出本土文化的辉泽,体现了千灯镇浓郁 的文化氛围;(2分)起到铺垫作用,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 迪作用(2分)。 13.答案:运用设问句式,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2分);层层铺 垫、巧妙过渡(或:承上启下),由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逐步聚焦到作者要表现 的中心上来,表达作者对顾炎武这一盏思想明灯的钟爱 14.答案:①顾炎武先生有着投笔从戎的气概、决不叛明的气节、严谨治学的态 度以及他那仁爱博大的情怀。②顾炎武先生的“匹夫有责”思想,照亮“我”愚 暗的心扉,给“我”新的启迪。③顾炎武先生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 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 融。)④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
却又以“抢救未来”的面目出现的丑恶嘴脸(1 分)。(对于“摧残人才”“真 正有价值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三点,只要具备其中一点即可,答到一点给 1 分,又能说出“却又以‘抢救未来’的面目出现的丑恶嘴脸”给 1 分,意思相近 即可。如果说答的只是浅层意思:作者借此强烈地讽刺了滥伐者的贪婪之至,残 暴之极,愤怒的地抨击了破坏自然环境的丑恶行径。此小题最多得 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B (物:别人) 6.B(A:顺承 B:他的、那个 C:目的连词 ,来 D:代词 他) 7.C (“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愿作评论的态度”的说法没有依据。) 8.(1)然而他的诗看似质朴其实华美,看似清瘦(或简陋)其实丰腴。(绮、 癯、腴) (2)这就是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的行为的原因啊。(所 以、晚节、师范) (3)但是自从他被贬居住在东坡,他的学问一天天地进步,(才思)充沛的 样子如大河之水正在涌来。(斥居、日、沛然、方) 三、 古诗词鉴赏(10 分) 9.(1)荷花 红衣脱尽芳心苦(两点各一分) (2)描写杨柳环绕,鸳鸯休憩,绿萍涨浮,交代荷花生长的清幽偏僻的环境。 (2 分)描写鸳鸯双栖双宿,反衬水中荷花的孤寂。(1 分)“莲舟路断”为下 文写荷花无人欣赏作铺垫。(1 分)(或交代荷花无人欣赏的原因) (3)托物言志、拟人。(2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不肯在春天开发,只在 夏日盛开,最终在秋风中凋零的凄凉命运。(1 分)借荷花的形象表达词人不愿 趋时附势的高雅节操以及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苦闷。(1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1) 渐车帷裳(2) 皇览揆余初度兮(3) 伛偻提携(4) 虽乘奔御风 (5) 浑欲不胜簪(6) 赢得生前身后名 (7) 后生可畏(8) 厚积而薄发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11.答案:①文题如眼,形象地表现本文的中心:千灯有多重文化,而作者只钟 爱顾炎武这一盏思想明灯。(2 分)②是文章的线索,起到结构全篇的作用。全 文紧紧围绕“只取”、“千灯”、“一盏灯”这三个词展开,一线串珠,达到了 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 分)③题目巧用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千灯”既 指江南水乡的古镇——千灯镇,也指这个古镇的许多亮色独具的文化。这样生动 形象,吸人眼球,发人深思。(2 分) 12.答案:这些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散发出本土文化的辉泽,体现了千灯镇浓郁 的文化氛围;(2 分)起到铺垫作用,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 迪作用(2 分)。 13.答案:运用设问句式,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2 分);层层铺 垫、巧妙过渡(或:承上启下),由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逐步聚焦到作者要表现 的中心上来,表达作者对顾炎武这一盏思想明灯的钟爱。 14.答案:①顾炎武先生有着投笔从戎的气概、决不叛明的气节、严谨治学的态 度以及他那仁爱博大的情怀。②顾炎武先生的“匹夫有责”思想,照亮“我”愚 暗的心扉,给“我”新的启迪。③顾炎武先生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 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 融。)④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
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前三 点答到其中的二点,每点2分,答到第四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15.①梁思成是发现吴良镛的伯乐,并让吴良镛做自己的助手,让他了解了建 筑领域的前沿信息,开阔了他的眼界。②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并写推 荐信,促使他成才。③梁思成的爱国精神、工作态度与学术精神深深影响着吴良 镛。(每点2分) 16.(1)“中国现代性的精神”指工作中考虑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兼 顾传承与发展,注重新与旧的融合。(2)具体体现在:①在培养新中国建筑人 才方面: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呼吁重视建筑教育,提出建筑专业与建筑教 育相结合的教育观。②在建筑设计理念与构想方面:注重保护与传承传统建筑的 建筑古韵与满足人们实际居住的需求的结合,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 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每点2分) 17.①有广泛的爱好,吟诗作画,从小有远大志向,并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一直 努力着:②讲课生动,学生喜欢,对学生来说亦师亦友:③为人正派,生活朴素; ④学术上既前卫,又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 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18.作文:①赞美产生动力,动力创造奇迹,奇迹源于激励。教育要注意因材施 教,不可想当然或一刀切。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 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讥讽。若能这样,差生也会奇迹般地变成优生。②环境造就 人。舒适的环境下造就不出富有战斗力的人生,成功的人生需要经历风雨和挑战 ③目标影响成长。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定位。是鹰就应翱翔于天际,不要委身于 鸡群生活
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前三 点答到其中的二点,每点 2 分,答到第四点 2 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18 分) 15. ①梁思成是发现吴良镛的伯乐,并让吴良镛做自己的助手,让他了解了建 筑领域的前沿信息,开阔了他的眼界。②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并写推 荐信,促使他成才。③梁思成的爱国精神、工作态度与学术精神深深影响着吴良 镛。(每点 2 分) 16.(1)“中国现代性的精神”指工作中考虑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兼 顾传承与发展,注重新与旧的融合。(2)具体体现在:①在培养新中国建筑人 才方面: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呼吁重视建筑教育,提出建筑专业与建筑教 育相结合的教育观。②在建筑设计理念与构想方面:注重保护与传承传统建筑的 建筑古韵与满足人们实际居住的需求的结合,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 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每点 2 分) 17.①有广泛的爱好,吟诗作画,从小有远大志向,并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一直 努力着;②讲课生动,学生喜欢,对学生来说亦师亦友;③为人正派,生活朴素; ④学术上既前卫,又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 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2 分) 18.作文:①赞美产生动力,动力创造奇迹,奇迹源于激励。教育要注意因材施 教,不可想当然或一刀切。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 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讥讽。若能这样,差生也会奇迹般地变成优生。②环境造就 人。舒适的环境下造就不出富有战斗力的人生,成功的人生需要经历风雨和挑战。 ③目标影响成长。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定位。是鹰就应翱翔于天际,不要委身于 鸡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