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201409答案 1.答案:D(春意阑珊:春天已尽。与“初春”矛盾) 2.D(A.“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或者反复无常B.“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 者说话动听,不能形容音乐C.“一发而不可收”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 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3.D(略) 4.C(A、校友之间称自己的学校不能用“敝校”,应改为“母校”,但不能改为“贵校”。 B.“拜读”用于读别人的作品D.张小兰的话是说给老师的,没有考虑受话人的身份) 5.D(③①是紧密相连的因果关系,④⑤是解说关系,②在最后与下文构成并列关系) 6.答案:B(端午节在时令和文化上与梅花无关。侧重时令可为“石上榴花映眼红”,侧重文 化可为“每见龙舟想汨罗”) 7、答案:A(应当用作动词,发扬,弘扬) 8、答案:C(C项“于”都表被动,译成“被”:A项前一个“而”表顺承关系,然后;后一个 而”表转折关系,却;B项前一个“之”助词,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个, 助词,译作“的”:D项前一个“以”表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介词,“因为”) 9(1)答案:所以六经是我们心中的账册,六经的实际内容,都具备于我们心中。(“故”“实” “具”各1分,句意1分) (2)答案: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 正地尊重六经的了。(“得”“庶”“尊”各1分,句意1分) (3)答案: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佩带的玉来给项王示意,项王却沉默没有回应 (“数”“目”“三”) 附参考译文: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 性、命,是一个东西。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 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 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发扬,这才是尊重《礼》。 大抵古代圣人匡扶人间正道、担心后世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担心他们 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 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 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 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 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 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被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牵制,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 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 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傲慢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 这有什么两样? 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 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 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
1 高二语文 201409 答案 1.答案:D(春意阑珊:春天已尽。与“初春”矛盾) 2.D(A.“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或者反复无常 B.“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 者说话动听,不能形容音乐 C.“一发而不可收”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 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3.D(略) 4. C (A、校友之间称自己的学校不能用“敝校”,应改为“母校”,但不能改为“贵校”。 B.“拜读”用于读别人的作品 D.张小兰的话是说给老师的,没有考虑受话人的身份) 5.D(③①是紧密相连的因果关系,④⑤是解说关系,②在最后与下文构成并列关系) 6.答案:B(端午节在时令和文化上与梅花无关。侧重时令可为“石上榴花映眼红”,侧重文 化可为“每见龙舟想汨罗”) 7、答案:A(应当用作动词,发扬,弘扬) 8、答案:C(C 项“于”都表被动,译成“被”;A 项前一个“而”表顺承关系,然后;后一个 “而”表转折关系,却;B 项前一个“之”助词,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个, 助词,译作“的”;D 项前一个“以”表目的连词,“来”;后一个介词,“因为”) 9(1)答案:所以六经是我们心中的账册,六经的实际内容,都具备于我们心中。(“故”“实” “具”各 1 分,句意 1 分) (2)答案: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 正地尊重六经的了。(“得”“庶”“尊”各 1 分,句意 1 分) (3)答案: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佩带的玉来给项王示意,项王却沉默没有回应。 (“数”“目”“三”) 附参考译文: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 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 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 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发扬,这才是尊重《礼》。 大抵古代圣人匡扶人间正道、担心后世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担心他们 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 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 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 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 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 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被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牵制,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 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 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傲慢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 这有什么两样? 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 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 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
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 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 就慨然痛惜晩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 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 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来晓喻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 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 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了 10(1)①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 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 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 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11.略 12.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2分):比喻 新颖贴切(1分);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1分)。 13.黑夜里发现“我”的所为:表现他看守庄稼很负责任;对“我”冷笑、吼喊:表现他嫉恶 如仇:放声大哭和破口大骂“放卫星”:表现他率真耿直:为“我”烤包谷:表现他仁慈善良 形如青石雕像:表现他可尊可敬可爱(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14.(1)使情节发展有波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分)。 (2)与前文的吼、哭、骂相映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加丰满(2分)。 (3)通过“我”的感受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使主旨更加鲜明(2 分) 15.对近年来的“国学热”表示失望,认为它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国学热:(3分)在冷静的分 析和批评中包含着期许,希望国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能发挥正面作用。(3分) 16.①首先提出国学要能长期热下去,必须与当代生活发生紧密联系;②然后指出当前的国学 热不能满足当今的精神道德需求:③最后指出国学中没有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但没有人 探讨。(6分,顺序不能前后颠倒) 17.①要有广泛、持久的正面文化建设、伦理道德建设:②要研究和讨论如何让国学来满足当 代人的精神道德需求;③要努力营造多元文化的氛围,要弄清国学在当代生活中应有的定位 ④在真正的个人道德和意识形态之间作出区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2 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 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 就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 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 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来晓喻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 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 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了。 10(1)①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 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 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 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 1 点 2 分,答对 3 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11.略 12.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2 分);比喻 新颖贴切(1 分);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1 分)。 13. 黑夜里发现“我”的所为:表现他看守庄稼很负责任;对“我”冷笑、吼喊:表现他嫉恶 如仇;放声大哭和破口大骂“放卫星”:表现他率真耿直;为“我”烤包谷:表现他仁慈善良; 形如青石雕像:表现他可尊可敬可爱(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14.(1)使情节发展有波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 分)。 (2)与前文的吼、哭、骂相映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加丰满(2 分)。 (3)通过“我”的感受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使主旨更加鲜明(2 分)。 15.对近年来的“国学热”表示失望,认为它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国学热;(3 分)在冷静的分 析和批评中包含着期许,希望国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能发挥正面作用。(3 分) 16.①首先提出国学要能长期热下去,必须与当代生活发生紧密联系;②然后指出当前的国学 热不能满足当今的精神道德需求;③最后指出国学中没有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但没有人 探讨。(6 分,顺序不能前后颠倒) 17.①要有广泛、持久的正面文化建设、伦理道德建设;②要研究和讨论如何让国学来满足当 代人的精神道德需求;③要努力营造多元文化的氛围,要弄清国学在当代生活中应有的定位; ④在真正的个人道德和意识形态之间作出区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