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学情分析样题 语文 2009,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 上对应题目的空格内或横线上,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炫耀(xudn)蛮横(heng)百舸争流(g)不屈不挠(no) B.粘贴(min)戕害( qiang)锲而不舍(qie)独出机杼(zhi C.引擎(qing)蝉蜕(tui)按捺不住(nai)冯虚御风(ping) D.广袤(mo)狙击()转弯抹角(mb)怦然心动(pe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今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 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那个万物 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C.动画片《变形金刚》和电影《变形金刚》表现的都是一群会变化形状的钢铁人,两者阐 述的主题也大相径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D.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赫尔曼德河谷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 斯坦境内的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3.请概括自去年10月以来全国发电量的变化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18个字。(5 分)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国发电量自去年10月份以来连续大幅下滑。今年二季度后逐 步止滑趋稳,4月份和5月份,全国发电量为3.55%和3.54%的负增长。6月份,全国发电 量3093.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9%。其中水电量62563亿千瓦时,火电量241576亿千 瓦时,核电量51.89亿千瓦时,同比增幅均在3%以上。 答:全国发电量的变化情况为 4.现在,有些超市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且在醒目处贴有“每一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 眼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 达同样的意思,又语言得体。(4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盜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缧 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 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 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2010 届高三学情分析样题 语 文 2009.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 上对应题目的空格内或横线上,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炫耀(xuàn) 蛮横(hèng) 百舸争流(gě) 不屈不挠(náo) B.粘贴(nián) 戕害(qiāng) 锲而不舍(qiè) 独出机杼(zhù) C.引擎(qíng) 蝉蜕(tuì) 按捺不住(nài) 冯虚御风(píng) D.广袤(mào) 狙击(zǔ) 转弯抹角(mò) 怦然心动(pē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 分) A.今年 6 月 27 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 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那个万物 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C.动画片《变形金刚》和电影《变形金刚》表现的都是一群会变化形状的钢铁人,两者阐 述的主题也大相径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D.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赫尔曼德河谷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 斯坦境内的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3.请概括自去年 10 月以来全国发电量的变化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 18 个字。(5 分)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国发电量自去年 10 月份以来连续大幅下滑。今年二季度后逐 步止滑趋稳,4 月份和 5 月份,全国发电量为 3.55%和 3.54%的负增长。6 月份,全国发电 量 3093.2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59%。其中水电量 625.63 亿千瓦时,火电量 2415.76 亿千 瓦时,核电量 51.89 亿千瓦时,同比增幅均在 3%以上。 答:全国发电量的变化情况为 ▲ 。 4.现在,有些超市安装了监控摄像头,且在醒目处贴有 “每一个摄像头都是一双监视你的 眼睛。”“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让人很不舒服的标语。请你另拟一条提示语,既能表 达同样的意思,又语言得体。(4 分) 答: ▲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杨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缧 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 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 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 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 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 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 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 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 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 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于卑幼有慈爱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 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 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 氏当之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济:成功 B.侃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C.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固:固守 D.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 旌:旗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敢盘桓,有所希冀 B.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D.不犹愈于家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氏在叛贼兵临城下,其夫李侃不知所措时挺身而出,协助其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 以弱胜强,击退叛贼,保住了城池 B.李侃被流矢射中回家后,杨氏责备他身为一县之长尤其不应该临阵脱逃,并激励他立 即回到城头,捐躯报国才是死得其所。 C.文中以李侃等守御之臣的行为与杨氏作对比,表现了杨氏的深明大义、勇烈果敢,谴 责了这些深受国恩却弃城而逃的官员。 D.作者借孔子的话来评价杨氏,认为她虽为妇人,却有仁人之心,勇者之行,对此当之 无愧,从而抒发了对杨氏的礼赞之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3分) 译文: (2)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4分) 译文: (3)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3分) 译文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 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 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 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 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 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 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 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于卑幼有慈爱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 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 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 氏当之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济:成功 B.侃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C.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固:固守 D.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 旌:旗帜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D.不犹愈于家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杨氏在叛贼兵临城下,其夫李侃不知所措时挺身而出,协助其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 以弱胜强,击退叛贼,保住了城池。 B.李侃被流矢射中回家后,杨氏责备他身为一县之长尤其不应该临阵脱逃,并激励他立 即回到城头,捐躯报国才是死得其所。 C.文中以李侃等守御之臣的行为与杨氏作对比,表现了杨氏的深明大义、勇烈果敢,谴 责了这些深受国恩却弃城而逃的官员。 D.作者借孔子的话来评价杨氏,认为她虽为妇人,却有仁人之心,勇者之行,对此当之 无愧,从而抒发了对杨氏的礼赞之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3 分) 译文: ▲ (2)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4 分) 译文: ▲ (3)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3 分) 译文: ▲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分)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2)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3)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5)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8)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 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 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 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一一这种手提包现在只 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 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 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 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
三、古诗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 分) 答: ▲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 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 (2)子曰:“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3) ▲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汩余若将不及兮, ▲ 。(屈原《离骚》) (5) ▲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7) ▲ ,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8)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 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 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 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 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 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 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 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
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 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 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 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 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 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 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 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 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 “这真是太妤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 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 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 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 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 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 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 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 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 1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6分)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答: 1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1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7分)
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 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 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 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 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 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 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 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 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 “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 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 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 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 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 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 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 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 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 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 分) 答: ▲ 1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6 分)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答: ▲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答: ▲ 1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答: ▲ 1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7 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 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 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思想、法学、政治学、 经济学等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 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上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各人的心性 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 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 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 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 多,总归是要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大 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为“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 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 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从学术上“有一份证据 说一份话”是困难的。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 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可以想见。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 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 或者“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 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 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 人们聆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思维,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 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寓教于 乐,就这样实现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 学等等非中国固有之学的真正“百家”。 B.在第三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她的解读指 向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 C.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 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 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16.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的理由是什么?(6分) 17.作者为什么认为“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5 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5—17 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物理学讲到 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史、讲论语,大概今后 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现代哲学、思想、法学、政治学、 经济学等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 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数量上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各人的心性, 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 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 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 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 多,总归是要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大 概不过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为“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前人多 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难找出几个“功勋” 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说,尤其从学术上“有一份证据 说一份话”是困难的。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 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后时代的累加,可以想见。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 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 “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舆论评价” 或者 “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 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 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在的娱乐之间, 人们聆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思维,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 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 。寓教于 乐,就这样实现了。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 学等等非中国固有之学的真正“百家”。 B. 在第三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她的解读指 向修身养性,更加合乎人性。 C. 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道权谋, 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 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16.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的理由是什么?(6 分) 答: ▲ 17.作者为什么认为“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6 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国学大师陈寅恪 陈寅恪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厚实的国 学功底为以后的治史打下了基础 1910年陈寅恪官费留学。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掌握了蒙、藏、满等十几种语言,尤 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 院。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和梁启超很器重陈寅恪,极力向校方举荐他。吴宓认为他是“全 中国最博学之人”。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被聘为研究院的 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讲课时,用多种语言,引诗举史,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 又无不准确,精当的阐发,令人叹服!就连当时的名教授如朱自清等也常来听课。盛名之下, 他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 陈寅恪原攻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字,为他从汉文以外搜罗史料以治史,提供了较大的方 便。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 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 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 史真相。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 938年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 能解决,柏林大学乃推荐陈寅恪。他向陈寅恪请教后,才得到满意解答。苏联考古学家发掘 一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陈寅恪,终于得到准确破译。 日本人占领香港后,持日金四十万元委任他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1942年春,有人 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 1942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 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颂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 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 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解放后,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和无微不至的关怀。1962年,胡乔木造访看望,关心他的 文集出版。他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乔木笑答:“出版有期,盖棺尚早。” 十年动乱期间,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含恨离开人世。巨星陨落 陈寅恪的才学及品格永为世人赞叹和景仰。 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整理、校勘,二百万字的《陈寅恪文集》于1979年编纂 出版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3分) A.陈寅恪的学问超过了吴宓和梁启超,是当时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因此清华大学国学研究 院一成立就聘请年仅36岁的他为研究院的导师 B.陈寅恪帮助日本史学权威解决遇到的难题,后又帮助苏联考古学家准确破译突厥文字, 他当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C.抗战时期,对现实的失望导致陈寅恪由教学转向学术研究,埋头著述,先后出版了《隋 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 D.由于中央领导人胡乔木的关心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努力,二百万字的《陈寅 恪文集》已于197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6.陈寅恪在治史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概括。(6分)
答: ▲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国学大师陈寅恪 陈寅恪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厚实的国 学功底为以后的治史打下了基础。 1910 年陈寅恪官费留学。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掌握了蒙、藏、满等十几种语言,尤 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1925 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 院。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和梁启超很器重陈寅恪,极力向校方举荐他。吴宓认为他是“全 中国最博学之人”。1926 年 6 月,他只有 36 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被聘为研究院的 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讲课时,用多种语言,引诗举史,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 又无不准确,精当的阐发,令人叹服!就连当时的名教授如朱自清等也常来听课。盛名之下, 他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 陈寅恪原攻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字,为他从汉文以外搜罗史料以治史,提供了较大的方 便。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 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 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 史真相。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 1938 年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 能解决,柏林大学乃推荐陈寅恪。他向陈寅恪请教后,才得到满意解答。苏联考古学家发掘 一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陈寅恪,终于得到准确破译。 日本人占领香港后,持日金四十万元委任他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1942 年春,有人 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 1942 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 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颂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 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 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解放后,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和无微不至的关怀。1962 年,胡乔木造访看望,关心他的 文集出版。他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乔木笑答:“出版有期,盖棺尚早。” 十年动乱期间,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1969 年 10 月 7 日在广州含恨离开人世。巨星陨落, 陈寅恪的才学及品格永为世人赞叹和景仰。 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整理、校勘,二百万字的《陈寅恪文集》于 1979 年编纂 出版。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3 分) A.陈寅恪的学问超过了吴宓和梁启超,是当时全中国最博学之人,因此清华大学国学研究 院一成立就聘请年仅 36 岁的他为研究院的导师。 B.陈寅恪帮助日本史学权威解决遇到的难题,后又帮助苏联考古学家准确破译突厥文字, 他当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C.抗战时期,对现实的失望导致陈寅恪由教学转向学术研究,埋头著述,先后出版了《隋 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 D.由于中央领导人胡乔木的关心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努力,二百万字的《陈寅 恪文集》已于 1979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6.陈寅恪在治史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概括。(6 分)
17.陈寅恪为世人赞叹和景仰的人品有哪些?(6分) 七、作文(70分) 20.请以“信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南京市2010届高三学情分析样题答案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A(B.粘贴 zhan C.按捺不住nD.狙击j) 2.D.(一箭双雕: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一举两得。A.感情色彩不当。叹为观止:赞叹 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B.语意重复。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 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C.语意不合。大相径庭:比喻彼此差别很大,极为不同) 3.示例:连续下滑,止滑趋稳,出现回升。(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 点得5分) 4.示例:每一个角落都在录影中,请您美美地微笑。(提醒“有摄像头”2分,得体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D(表彰) 6.A(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事”。B.介 词,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关系;助词,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用如“乎”, 可译为“呢”。C.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D.介 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介词,可译为“跟”“同”“和”等) 7.C(李侃不在“弃城而逃的官员”之列 8.(1)力量不足,战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3分。“力不足”1分,“死焉,职也”2 分,应译为判断句。“死焉”也可译为“为此而死”) (2)应该一起出死力来坚守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4分。关 键词“相与”“以”“忍”各1分,全句通顺1分) (3)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周到照顾、公平对待。(3分,关键词“爨” “食”“无”各1分,全句通顺1分) 附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攻克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军队几千人抵达项城。将掠取 这里的财物,俘获拘系这里的壮丁和妇女,而后到陈州会师 县令李侃不知所措。他的妻子杨氏说:“你是县令,叛贼到犯就应当坚守;力量不足,战 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你如果逃跑,那么谁来守城呢?”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 该怎么办?”杨氏说:“如果不坚守,县城将会被叛贼抢夺去了。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他们的 粮食,府库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把可能落 入叛贼手中的财物夺过来,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于是 在官府的庭院里召集差吏百姓。杨氏说:“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 职而去,不像差吏百姓那样。差吏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死力来坚守
答: ▲ 17.陈寅恪为世人赞叹和景仰的人品有哪些?(6 分) 答: ▲ 七、作文(70 分) 20.请以“信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南京市 2010 届高三学情分析样题答案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A(B.粘贴 zhān C.按捺不住 nà D.狙击 jū) 2.D.(一箭双雕: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一举两得。A.感情色彩不当。叹为观止:赞叹 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B.语意重复。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 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C.语意不合。大相径庭:比喻彼此差别很大,极为不同) 3.示例:连续下滑,止滑趋稳,出现回升。(答出 1 点得 1 分,答出 2 点得 3 分,答出 3 点得 5 分) 4.示例:每一个角落都在录影中,请您美美地微笑。(提醒“有摄像头”2 分,得体 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D(表彰) 6.A(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事”。B.介 词,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关系;助词,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用如“乎”, 可译为“呢”。C.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D.介 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介词,可译为“跟”“同”“和”等) 7.C(李侃不在“弃城而逃的官员”之列) 8.(1)力量不足,战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3 分。“力不足”1 分,“死焉,职也”2 分,应译为判断句。“死焉”也可译为“为此而死”) (2)应该一起出死力来坚守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4 分。关 键词“相与”“以”“忍”各 1 分,全句通顺 1 分) (3)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周到照顾、公平对待。(3 分,关键词“爨” “食”“无”各 1 分,全句通顺 1 分) 附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攻克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军队几千人抵达项城。将掠取 这里的财物,俘获拘系这里的壮丁和妇女,而后到陈州会师。 县令李侃不知所措。他的妻子杨氏说: “你是县令,叛贼到犯就应当坚守;力量不足,战 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你如果逃跑,那么谁来守城呢?”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 该怎么办?”杨氏说:“如果不坚守,县城将会被叛贼抢夺去了。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他们的 粮食,府库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把可能落 入叛贼手中的财物夺过来,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 在官府的庭院里召集差吏百姓。杨氏说:“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 职而去,不像差吏百姓那样。差吏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死力来坚守
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号 令说:“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叛贼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击中叛贼的,奖赏他万钱。” 征募到了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 周到照顾、公平对待。杨氏让李侃对城下的敌人喊话说:“我们项城的父老,坚守道义而决 不从贼,都全力死守。即使攻克了我们的城池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 地消耗军力,没有什么好处。”叛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 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还会固守阵地呢!你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是胜过死在家里吗? 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个小城,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武器,也没有险固的高城深沟。叛贼气焰嚣张,率领他 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而攻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正好射中了他 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 的人没有伤亡 刺史上奏李侃的功劳,朝廷下令升任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今还健在。 作为妇人女子,奉养父母公婆能做到竭尽恭敬孝顺,对奴婢下人和幼辈能做到体恤慈爱的, 那就是品德贤良了。至于明辨战阵部署、进攻防守之道,勇猛刚毅,这即使是公卿大臣们都 难以做到。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朝廷施恩表彰的那些承担防守、抵抗叛贼使命的大臣不知有 多少人,论其勇气,他们不能进攻:论其才智,他们不能坚守;论其忠诚,他们不能效死 弃城逃跑的,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什么人呢?像杨氏,只是个妇女。孔子说:“仁者一定是 有勇气的。”杨氏当之无愧了。 古诗鉴赏(10分) 9.(1)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每点1分 (2)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 人倍感孤独寂寞。(感情2分,分析2分) (3)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 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艺术手法2分,只答“对比”或“用典”或“虚实 结合”,不作解说,得1分。用意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白露为霜(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4)恐年岁之不 吾与(5)奈何取之尽锱铢(6)只是当时己惘然(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8)赢得 生前身后名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11.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②突出母亲 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每点2分,共4分) 12.(1)心理描写。表现了培德的紧张不安,怕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2)细节描写(或动 作描写)。母亲为自己来看望儿子,却让他因此而丢面子而窘迫。(答“自己来看望儿子,儿 子却因担心丢面子而让她离开这里。母亲有些心凉气恼”也得分。)(每点3分,共6分。手 法1分,心情2分) 13.拒绝吃蛋糕希望母亲早点离开,回房间看见蛋糕自责羞愧,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担心消 除,内心转向平静。(每点2分,共6分) 14.形象特点:①彬彬有礼(有教养):②成熟懂事。(共4分。每点2分)作用:①怕齐姆 森瞧不起母亲,培德才要母亲赶紧离开:齐姆森责备自己、跟自己分吃蛋糕,才让培德轻松
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宣布号 令说:“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叛贼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击中叛贼的,奖赏他万钱。” 征募到了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 周到照顾、公平对待。杨氏让李侃对城下的敌人喊话说:“我们项城的父老,坚守道义而决 不从贼,都全力死守。即使攻克了我们的城池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 地消耗军力,没有什么好处。”叛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 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还会固守阵地呢!你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是胜过死在家里吗?” 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个小城,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武器,也没有险固的高城深沟。叛贼气焰嚣张,率领他 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而攻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正好射中了他 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 的人没有伤亡。 刺史上奏李侃的功劳,朝廷下令升任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今还健在。 作为妇人女子,奉养父母公婆能做到竭尽恭敬孝顺,对奴婢下人和幼辈能做到体恤慈爱的, 那就是品德贤良了。至于明辨战阵部署、进攻防守之道,勇猛刚毅,这即使是公卿大臣们都 难以做到。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朝廷施恩表彰的那些承担防守、抵抗叛贼使命的大臣不知有 多少人,论其勇气,他们不能进攻;论其才智,他们不能坚守;论其忠诚,他们不能效死; 弃城逃跑的,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什么人呢?像杨氏,只是个妇女。孔子说:“仁者一定是 有勇气的。”杨氏当之无愧了。 三、古诗鉴赏(10 分) 9.(1)柳影稀疏(或柳叶凋落);北雁南飞。(每点 1 分) (2)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 人倍感孤独寂寞。(感情 2 分,分析 2 分) (3)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 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艺术手法 2 分,只答“对比”或“用典”或“虚实 结合”,不作解说,得 1 分。用意 2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1)白露为霜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4)恐年岁之不 吾与 (5)奈何取之尽锱铢 (6)只是当时已惘然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8)赢得 生前身后名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 分) 11.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②突出母亲 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每点 2 分,共 4 分) 12.(1)心理描写。表现了培德的紧张不安,怕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2)细节描写(或动 作描写)。母亲为自己来看望儿子,却让他因此而丢面子而窘迫。(答“自己来看望儿子,儿 子却因担心丢面子而让她离开这里。母亲有些心凉气恼”也得分。)(每点 3 分,共 6 分。手 法 1 分,心情 2 分) 13.拒绝吃蛋糕希望母亲早点离开,回房间看见蛋糕自责羞愧,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担心消 除,内心转向平静。(每点 2 分,共 6 分) 14.形象特点:①彬彬有礼(有教养);②成熟懂事。(共 4 分。每点 2 分)作用:①怕齐姆 森瞧不起母亲,培德才要母亲赶紧离开;齐姆森责备自己、跟自己分吃蛋糕,才让培德轻松
些。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 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抛弃虚荣,珍惜 亲情。(共3分。每点1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15.A(B.对于丹也持批评态度。C.不是“都在做翻案文章”。D.文中“寓教于乐” 的说法是反语) 16.①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以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对商纣王 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②商纣王已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这种“舆论评价”(或“社 会学结论”)没有必要也很难颠倒;③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是不可置疑的事实。(每点2 分) 17.①并不是真正的“百家”。(永远都是“国学”的讲坛)②讲者的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 ③貌似在布道,实则是娱乐。(每点2分) 乙、实用类文本 15.B(A.“超过”的说法文中无据,且“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也是吴宓个人的评价。C.“转 向”与原文中“仍”矛盾。D.文集的出版与胡乔木的关心无关) 16.①厚实的国学功底为治史打下了基础;②通晓多种文字,为他广泛搜罗史料提供了方便 ③运用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求得历史真相。(每点2分) 17.①待人谦和真诚:②有崇高的民族气节;③不阿附权贵,不随波逐流,有独立的人格。 (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8.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一些。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 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抛弃虚荣,珍惜 亲情。(共 3 分。每点 1 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15 分) 甲、论述类文本 15.A(B.对于丹也持批评态度。C.不是“都在做翻案文章”。D.文中“寓教于乐” 的说法是反语) 16.①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以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对商纣王 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②商纣王已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这种“舆论评价”(或“社 会学结论”)没有必要也很难颠倒;③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是不可置疑的事实。(每点 2 分) 17.①并不是真正的“百家”。(永远都是“国学”的讲坛)②讲者的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 ③貌似在布道,实则是娱乐。(每点 2 分) 乙、实用类文本 15.B(A.“超过”的说法文中无据,且“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也是吴宓个人的评价。C.“转 向”与原文中“仍”矛盾。D.文集的出版与胡乔木的关心无关) 16.①厚实的国学功底为治史打下了基础;②通晓多种文字,为他广泛搜罗史料提供了方便; ③运用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求得历史真相。(每点 2 分) 17.①待人谦和真诚;②有崇高的民族气节;③不阿附权贵,不随波逐流,有独立的人格。 (每点 2 分) 七、作文(70 分) 18.参照高考阅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