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三中2009级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奢靡/风靡一时 行草/行将就木干劲疾风劲草 仿佛/佛口蛇心 B折本/损兵折将 纤夫纤毫毕见稽首/无稽之谈 围剿/剿袭 C.调遣/风调雨顺 暴露/出乖露丑着重/不着边际 记载/一年半载 D角色/群雄角逐 度量/度德量力横祸/横行霸道 同候/伺机而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覃刚山作为嫌疑人接受盘问时,神色紧张、语无伦次,遂被淅江台州温岭市某派出所民警谢某以其行 迹可疑为由戴上手铐、脚镣,留置盘问21小时后猝死。 B.如果说竹林的连绵绿波让人心旷神怡、江南的清浅流水使人流连忘返的话,那么面对祁连山脉的峰峦 起伏,我们只能用振撼磅礴来形容了, C.昆仑,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这里林深古幽,景色 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更是别具风韵 D.我喜欢出发只因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山青水秀,惠风婉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 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近引发西方军事专家各式猜测的中国歼-20飞机,应该不会是中国最先进的战机。毕竟“国之利器 不可以示人”。 B.这幅画虽然构思新奇,但是色调太暗,我的态度是不赞一词 C.在小王、小张的搀扶下,离别母校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刘明沿着校园的小径踽踽独行,他仔细地看者这 花、这草、这石。 D.作为友好邻邦,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遭受的地震灾难感同身受,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向日本提供资金 和物资援助,并派出救援队参与搜救工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使日本成为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军事大国,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多年的愿望 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潜在威胁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B.方永刚之所以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深入学习者、模范践行者、坚定信仰者,就是因为党 的创新理论深深吸引了他,折服了他。 C.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专家们认为,广大出口加工型企业只有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学会内 销与外销两条腿走路,才能逐步完善企业销售网络,实现自救 D.当代大众文化以其消遣娱乐作用满足了人的感性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性的压抑,因此具 有某种历史的合理性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 怀化市三中 2009 级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 A.奢靡./风靡.一时 行.草/行.将就木 干劲./疾风劲.草 仿佛./佛.口蛇心 B.折.本/损兵折.将 纤.夫/纤.毫毕见 稽.首/无稽.之谈 围剿./剿.袭 C.调.遣/风调.雨顺 暴露./出乖露.丑 着.重/不着.边际 记载./一年半载. D.角.色/群雄角.逐 度.量/度.德量力 横.祸/横.行霸道 伺.候/伺.机而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句是 ( ) ( ) A.覃刚山作为嫌疑人接受盘问时,神色紧张、语无伦次,遂被浙江台州温岭市某派出所民警谢某以其行 迹可疑为由戴上手铐、脚镣,留置盘问 21 小时后猝死。 B.如果说竹林的连绵绿波让人心旷神怡、江南的清浅流水使人流连忘返的话,那么面对祁连山脉的峰峦 起伏,我们只能用振撼磅礴来形容了, C.昆仑,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这里林深古幽,景色 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更是别具风韵。 D.我喜欢出发只因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山青水秀,惠风婉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 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引发西方军事专家各式猜测的中国歼-20 飞机,应该不会是中国最先进的战机。毕竟“国之利器 .... 不可以示人 .....”。 B.这幅画虽然构思新奇,但是色调太暗,我的态度是不赞一词 ....。 C.在小王、小张的搀扶下,离别母校三十多年的老教师刘明沿着校园的小径踽踽独行 ....,他仔细地看者这 花、这草、这石。 D.作为友好邻邦,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遭受的地震灾难感同身受 ....,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向日本提供资金 和物资援助,并派出救援队参与搜救工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 A.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使日本成为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军事大国,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多年的愿望, 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潜在威胁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B.方永刚之所以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深入学习者、模范践行者、坚定信仰者,就是因为党 的创新理论深深吸引了他,折服了他。 C.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专家们认为,广大出口加工型企业只有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学会内 销与外销两条腿走路,才能逐步完善企业销售网络,实现自救。 D.当代大众文化以其消遣娱乐作用满足了人的感性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性的压抑,因此具 有某种历史的合理性。。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 (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把历史悠久而且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通过现代化的光电手段,舒展出 幅优美动人的华彩画卷 :;。中华民族以这些杰出的贡献,证明了自己是人 类大家庭的伟大一员。 ①造纸术使人类告别了羊皮和纸草,人类的知识有了便利的记录和传播的载体 ②茶叶是一种芬芳馥郁的饮品,也是神秘东方淡定从容的生活方式: ③印刷术使人类告别了绳泥木石,人类的思想有了更加迅捷的表达和交流的媒介 ④之后,火药炸开了中世纪领主的堡垒,指南针指明了全球化步伐的方向 ⑤瓷器也不仅是一件晶莹绚丽的容器,更是华贵中华沉静细腻的审美情趣。 A、④①③②⑤ ①④②⑤③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豫让论 方孝孺 土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 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 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 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日:凡吾所为 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裹子责以不死中行氏而独死 于賀伯让应日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賀伯以国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馀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土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 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 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 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 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 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
2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把历史悠久而且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通过现代化的光电手段,舒展出一 幅优美动人的华彩画卷。 ; ; ; ; 。中华民族以这些杰出的贡献,证明了自己是人 类大家庭的伟大一员。 ①造纸术使人类告别了羊皮和纸草,人类的知识有了便利的记录和传播的载体; ②茶叶是一种芬芳馥郁的饮品,也是神秘东方淡定从容的生活方式; ③印刷术使人类告别了绳泥木石,人类的思想有了更加迅捷的表达和交流的媒介; ④之后,火药炸开了中世纪领主的堡垒,指南针指明了全球化步伐的方向; ⑤瓷器也不仅是一件晶莹绚丽的容器,更是华贵中华沉静细腻的审美情趣。 A、④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③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豫让论 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 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 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 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日:“凡吾所为 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中行氏而独死 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馀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 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 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 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 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 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
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无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土之报 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土而论, 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覜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注】豫让,眷秋战国时晋国人,为晋卿智伯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前435)年,赵、韩、魏共灭智氏 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被捕,后伏剑自杀。覜tian然:羞愧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光百世,照耀简策 史册 B.眩世炫俗 眼花 C.声名烈烈 显赫 D.伯虽顽冥不灵 愚昧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斯为美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段规之事韩康 奈何取之尽锱铢 C.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 胜败乃兵家常事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 /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B.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 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C.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 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D.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 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豫让的评论,说明了真正的忠诚烈士应该具有政治预见性,敢于犯言直谏,防患于未然 而不能在祸患发生之后,凭血气之勇,沽名钓誉 B.作者虽然责备豫让不能事先进谏,尽臣子之道,不足以称为国士,但在篇末还是对豫让赞赏有加,认 为他远远强于那些朝为仇敌暮为君臣的厚脸皮者。 C.段规、任章、郄疵三人,没听说谁对他们待以国士,但他们都尽到了国土的忠心和责任。包括郄疵的 进谏和忠告,其主君智伯固然没听,但就郄疵而言,大可问心无愧的
3 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 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虽然,以国士而论, 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覥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注】豫让,眷秋战国时晋国人,为晋卿智伯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前 435)年,赵、韩、魏共灭智氏。 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被捕,后伏剑自杀。覥 tiǎn 然:羞愧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垂光百世,照耀简策.. 史册 B.眩.世炫俗 眼花 C.声名烈烈.. 显赫 D.伯虽顽冥.不灵 愚昧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斯为.美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段规之.事韩康 奈何取之.尽锱铢 C.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 胜败乃.兵家常事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 /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B.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 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C.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 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D.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 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文章通过对豫让的评论,说明了真正的忠诚烈士应该具有政治预见性,敢于犯言直谏,防患于未然。 而不能在祸患发生之后,凭血气之勇,沽名钓誉。 B.作者虽然责备豫让不能事先进谏,尽臣子之道,不足以称为国士,但在篇末还是对豫让赞赏有加,认 为他远远强于那些朝为仇敌暮为君臣的厚脸皮者。 C.段规、任章、郄疵三人,没听说谁对他们待以国士,但他们都尽到了国土的忠心和责任。包括郄疵的 进谏和忠告,其主君智伯固然没听,但就郄疵而言,大可问心无愧的
D.文章以“国士”作为全文立骨字眼,采用对比的手法对豫让进行了冷静深入的剖析,说理透辟,评论 有分寸,抑扬得体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3分) 译文 (2)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3分) 译文 3)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4分) 三、古诗文阅读与默写(17分) 11.古诗鉴赏(7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边词 凉州词 张敬忠① 王之涣 五原②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张敬忠:唐监察御史,分管军事,写作此诗时在朔方军幕任职。②五原: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 原县。 (1)《边词》第一句中哪个字总摄全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认为,《边词》中的“二月垂杨未挂丝”与《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分) 12.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1分,共10分), 子无良媒。……以尔车来 (2)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阿 可以无悔矣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
4 D.文章以“国士”作为全文立骨字眼,采用对比的手法对豫让进行了冷静深入的剖析,说理透辟,评论 有分寸,抑扬得体。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3 分) 译文:____ (2)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3 分) 译文:____ (3)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4 分) 译文:____ 三、古诗文阅读与默写(17 分) 11. 古诗鉴赏(7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边词 凉州词 张敬忠① 王之涣 五原②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张敬忠:唐监察御史,分管军事,写作此诗时在朔方军幕任职。②五原: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 原县。 ⑴《边词》第一句中哪个字总摄全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分) ⑵有人认为,《边词》中的“二月垂杨未挂丝”与《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4 分) 12.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空 1 分,共 10 分) , (1) ,子无良媒。……以尔车来 , 。 (2)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4) ,可以无悔矣。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6) ,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谷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文学家不应该放弃精神担当 贺绍俊 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岀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从屈 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一切编织成—个绵延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上,蝶化为“五四 启蒙精神。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决定了中 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伓,因此鲁迅将自己写小说看成是声援“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正是以其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 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孑的精神担当 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导致文学 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 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凊伓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 担当。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 表现得尤为突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未期,伴随着“向内转 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后来,有人抱怨说文学被边缘化了,但是从一定意 义上说,文学边缘化不是一个被动式,而是自我放逐的必然结果。 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 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 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 的状况。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借用吉登斯的理论,我把这种两种政治情怀分别称之为 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伓。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是相互依
5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文学家不应该放弃精神担当 贺绍俊 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从屈 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上,蝶化为“五四” 启蒙精神。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决定了中 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因此鲁迅将自己写小说看成是声援“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正是以其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 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 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导致文学 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 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 担当。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 表现得尤为突出:上世纪 80 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 80 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 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后来,有人抱怨说文学被边缘化了,但是从一定意 义上说,文学边缘化不是一个被动式,而是自我放逐的必然结果。 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 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 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 的状况。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借用吉登斯的理论,我把这种两种政治情怀分别称之为 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是相互依
存,相互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广泛 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举例来说,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制内文学与体制外文 学,现实性的文学和个人化的文学,这些看似相冲突的文学类型却能相安无事地并存在一起,它们其实在各 自倾诉着各自的政治情怀。 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如 欲望扩张、精神匮乏、贫富悬殊、城乡差距、生态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关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也关乎每一 个人的个体精神的健康健全的成长发展。因此,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 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这无疑给将宏大叙事与日 常生活叙事融合为一体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性。事实上,当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这两种叙事的融合已 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到实处。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3月17日,有删节)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鲁迅以写小说的方式声援“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这种行为体现了中国现代意义上 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出的“五四启蒙精神”决 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 B.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都是源于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 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的矛盾对立。 C.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曾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 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是因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放逐 D.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目前存在着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制内文学与体制外文学等类型,这些看似 相冲突的文学类型却能相安无事地并存在一起的现象,它们其实在各自倾诉着各自的政治情怀,决定 了“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14.下列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屈原、孔子、范仲淹到鲁迅等人各自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形成了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 使得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从而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B.改革开放之前,文学屈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丧失独立品格的现象较为普遍:而改革开放时则有不少 知识分子将独立品格和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 精神担当 C.改革开放中更多作家在淡薄政治情怀的背景中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
6 存,相互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广泛 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举例来说,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制内文学与体制外文 学,现实性的文学和个人化的文学,这些看似相冲突的文学类型却能相安无事地并存在一起,它们其实在各 自倾诉着各自的政治情怀。 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如 欲望扩张、精神匮乏、贫富悬殊、城乡差距、生态恶化等等,这些问题关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也关乎每一 个人的个体精神的健康健全的成长发展。因此,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 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这无疑给将宏大叙事与日 常生活叙事融合为一体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性。事实上,当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这两种叙事的融合已 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到实处。 (选自《人民日报》,2009 年 3 月 17 日,有删节) 1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鲁迅以写小说的方式声援“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这种行为体现了中国现代意义上 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出的 “五四启蒙精神” 决 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 B.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都是源于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 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的矛盾对立。 C.上世纪 80 年代的文学曾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 80 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 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是因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放逐。 D.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目前存在着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制内文学与体制外文学等类型,这些看似 相冲突的文学类型却能相安无事地并存在一起的现象,它们其实在各自倾诉着各自的政治情怀,决定 了“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14.下列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从屈原、孔子、范仲淹到鲁迅等人各自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形成了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 使得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从而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B.改革开放之前,文学屈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丧失独立品格的现象较为普遍;而改革开放时则有不少 知识分子将独立品格和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 精神担当。 C.改革开放中更多作家在淡薄政治情怀的背景中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
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逐步使以政治情怀为主流的文学退出了 历史舞台 D.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即“解放政治”,和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即“生活政治”,使前现代、现代、后 现代处在同一个时空之中,具有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这决定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15.在当今社会,文学家影响社会的力量似乎越来越微弱,但在作者看来,当代的文学家为什么不应该放弃 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请简要概括(6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大众史学热的风还能吹多久 记者桂杰 正说清史的阎崇年火了。讲三国的易中天火了。还有一个个那些以前不曾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似乎都在 电视媒体的放大和热闱的网络中一下子跳出来。 最近出现的大众历史热引发的关注和出版热潮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可以说讲史自有其传统,而独盛 于今,其中自有原因。其实,早在易中天之前,讲史、读史的热潮就已经形成了。 今年“五—”长假期间央视《百家讲坛》又趁热推出了孟宪实主讲的《贞观之治》。《孟宪实讲唐史》 书的热销又使得“唐朝″一度成为热门关键词,韩国《朝鲜日报》评价说,中国人陷入“帝国回忆″时代。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所研究员雷颐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书《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着 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 并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历史学不断升温,史学热还要热多久?面对大众史学热,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尽相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 记者:清史、明史之后,今年一度出现了“唐史年”、“唐史热”的说法,有很多人预测这股大众史学的 热潮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退,您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常? 雷颐:实际上,在其他国家史学都是比较热门的东西,很多历史学家写的著作都十分通俗好读,并飴给
7 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逐步使以政治情怀为主流的文学退出了 历史舞台。 D.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即“解放政治”,和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即“生活政治”,使前现代、现代、后 现代处在同一个时空之中,具有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这决定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15.在当今社会,文学家影响社会的力量似乎越来越微弱,但在作者看来,当代的文学家为什么不应该放弃 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请简要概括(6 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大众史学热的风还能吹多久 记者 桂杰 正说清史的阎崇年火了。讲三国的易中天火了。还有一个个那些以前不曾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似乎都在 电视媒体的放大和热闹的网络中一下子跳出来。 最近出现的大众历史热引发的关注和出版热潮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可以说讲史自有其传统,而独盛 于今,其中自有原因。其实,早在易中天之前,讲史、读史的热潮就已经形成了。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央视《百家讲坛》又趁热推出了孟宪实主讲的《贞观之治》。《孟宪实讲唐史》一 书的热销又使得“唐朝”一度成为热门关键词,韩国《朝鲜日报》评价说,中国人陷入“帝国回忆”时代。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所研究员雷颐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书《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着 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 并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历史学不断升温,史学热还要热多久?面对大众史学热,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尽相 同。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 记者:清史、明史之后,今年一度出现了“唐史年”、“唐史热”的说法,有很多人预测这股大众史学的 热潮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退,您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常? 雷颐:实际上,在其他国家史学都是比较热门的东西,很多历史学家写的著作都十分通俗好读,并能给
人以教育和启发。但是在我国,历史学却长期是冷门,80年代历史学内部甚至反复讨论史学危机的话题,当 时没有人关注历史学,研究者自身都不知道历史学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当时的《光明日报》还曾发表过 些文章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这样不正常的位置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而史 学危机的出现和长期以来史学被公式化教条化有关,我们甚至在谈到某个历史问题时要求引哪些经典语录都 是有规定的,这些导致历史学文章干巴巴的 孟宪实:和英语热比起来,你能说唐史很热吗?其实我觉得史学热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在我的理解中, 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得远不如日本等国家。怎么可能说它很热呢?比如,日本的“易中天”陈舜臣在 几十年前就写过《大唐帝国隋乱唐盛三百年》,并引起了广泛轰动。当然,唐史的热与不热,也许读者说的话 才是最有分量的。 几年来,我边从事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参与了历史剧的编写,又有机会到百家讲坛讲史。这些都不是 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活动,但让我更真切的体会到,社会需要历史,社会需要历史学。历史学没有被淘汰,就 是因为它的存在对社会有益,具有当代价值 记者:很多观众有这样的感觉,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有关历史的内容,不像是正儿八经的课程,到像是在 听人讲故事,言语生动。甚至每一集之间还留有一些悬念,而正是这样的讲述方式把很多人吸引过去,对此 您怎么看? 解玺璋:历史叙事大众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将论述变成了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文学手法则“明修 栈道,暗度陈仓”,成为讲史很重要的手段。我们有十分悠久的讲史传统,上溯唐代,敦煌变文是至今还能看 刂的最早的讲史文本。变文者,变相之文也,就是把史籍和佛经以及一部分儒学典籍改编为故事,王国维就 把变文称为“唐朝通俗小说”,也是注意到了讲史的文学性。这是历史写作者和讲述者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而必须掌握的叙事技巧。易中天和于丹都是颇擅此道之人,所以,他们能把历史和典籍讲得跟评书差不多 梅毅:也有一种倾向,在电视媒体上,有些人只是为了讲得有趣,已经把学术的严谨拋在脑后,并越来
8 人以教育和启发。但是在我国,历史学却长期是冷门,80 年代历史学内部甚至反复讨论史学危机的话题,当 时没有人关注历史学,研究者自身都不知道历史学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当时的《光明日报》还曾发表过一 些文章。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这样不正常的位置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而史 学危机的出现和长期以来史学被公式化教条化有关,我们甚至在谈到某个历史问题时要求引哪些经典语录都 是有规定的,这些导致历史学文章干巴巴的。 孟宪实:和英语热比起来,你能说唐史很热吗?其实我觉得史学热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在我的理解中, 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得远不如日本等国家。怎么可能说它很热呢?比如,日本的“易中天”陈舜臣在 几十年前就写过《大唐帝国·隋乱唐盛三百年》,并引起了广泛轰动。当然,唐史的热与不热,也许读者说的话 才是最有分量的。 几年来,我一边从事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参与了历史剧的编写,又有机会到百家讲坛讲史。这些都不是 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活动,但让我更真切的体会到,社会需要历史,社会需要历史学。历史学没有被淘汰,就 是因为它的存在对社会有益,具有当代价值。 记者:很多观众有这样的感觉,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有关历史的内容,不像是正儿八经的课程,到像是在 听人讲故事,言语生动。甚至每一集之间还留有一些悬念,而正是这样的讲述方式把很多人吸引过去,对此, 您怎么看? 解玺璋:历史叙事大众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将论述变成了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文学手法则“明修 栈道,暗度陈仓”,成为讲史很重要的手段。我们有十分悠久的讲史传统,上溯唐代,敦煌变文是至今还能看 到的最早的讲史文本。变文者,变相之文也,就是把史籍和佛经以及一部分儒学典籍改编为故事,王国维就 把变文称为“唐朝通俗小说”,也是注意到了讲史的文学性。这是历史写作者和讲述者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而必须掌握的叙事技巧。易中天和于丹都是颇擅此道之人,所以,他们能把历史和典籍讲得跟评书差不多。 梅毅:也有一种倾向,在电视媒体上,有些人只是为了讲得有趣,已经把学术的严谨抛在脑后,并越来
越以媚俗为乐。比如有人说卓文君给人当“二奶”,过去可以纳妾,怎会有“二奶”之说?还有,汉武帝的一 个臣子在衣服外面罩了一层轻纱做的袍子,他说别人穿的是“透视装”,这都哪儿跟哪儿?而这样说的动机就 是为了故意讨好普通观众,在一味追求好看的过程中,对于历史的歪曲有时候到了流俗的地步 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 记者:您觉得大众史学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孟宪实:历史是既往的经历,它不仅仅属于研究者,概括地说它属于全社会共有,是社会和民族的共同 财富。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民族的历史感越强,他们的使命感就会越强。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 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我们共同的历史,让全社会都拥有一个强烈的 历史感、正确的历史观,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专业人员的理想,同时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从业者的努 力。培养社会的历史观,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责任。 (2007-7-18《中国青年报》) 16.第一节访谈中,两位嘉宾回答记者提问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7.本文中加线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文中含义是什么?(4分) 18.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大众史学热出现的原因。(3分) 9.面对大众史学热这一现象,专家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7分)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老子日:“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 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
9 越以媚俗为乐。比如有人说卓文君给人当“二奶”,过去可以纳妾,怎会有“二奶”之说?还有,汉武帝的一 个臣子在衣服外面罩了一层轻纱做的袍子,他说别人穿的是“透视装”,这都哪儿跟哪儿?而这样说的动机就 是为了故意讨好普通观众,在一味追求好看的过程中,对于历史的歪曲有时候到了流俗的地步。 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 记者:您觉得大众史学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孟宪实:历史是既往的经历,它不仅仅属于研究者,概括地说它属于全社会共有,是社会和民族的共同 财富。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民族的历史感越强,他们的使命感就会越强。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 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我们共同的历史,让全社会都拥有一个强烈的 历史感、正确的历史观,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专业人员的理想,同时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从业者的努 力。培养社会的历史观,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责任。 (2007-7-18《中国青年报》) 16.第一节访谈中,两位嘉宾回答记者提问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17.本文中加线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文中含义是什么?(4 分) 18.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大众史学热出现的原因。(3 分) 19.面对大众史学热这一现象,专家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六、选做题(2 小题任选做 1 题)(7 分)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 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事业,这一口号激发 了无数爱国志土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诞生了。 问题: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国的“国父”之 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字数100左右 21.老子与孔子打架,你应该帮谁?请联系学过的知识做解答。字数100左右。(7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品”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多种含义:1)体味,如品味、品尝:(2)评论好坏,按一定的等级 衡量,如品评、品鉴;(3)品质,品德…… 请联系自己的经历、理解和感悟,以“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B (A I, mi/mi, xing, jin/jing, fu/fo: B I, she/zhe, qian/xian, gi \ji, jido/ chao: C I, di ao/tido,l/lu,zhuo,zai/zai:D项,je,d/duo,heng/heng,ci/si。)2.C(A行迹:经行的 足迹;形迹:人的神色、行为流露的迹象。B振撼应为震撼D山青水秀应为山清水秀)3.A(A项“国 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出于《孙子兵法》,是说:“国家拥有的决定战役胜负的攻击性武器不可随便展示给 他国知道。”B项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说“不赞一词”也指不发一言。C项 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D项“感同身受”:心里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地方 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不适用于自己的谢意。)4.C(A“成为”后缺介词“与”:B语 序不当,应为“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D动宾搭配不当,“解决”换为 解除”。)4.C(A“成为”后缺介词“与”:B语序不当,应为“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 传播者、模范践行者”;D动宾搭配不当,“解决”换为“解除”。)5、D6.B(炫:炫耀)7.A(A“为” 都解释为“是”,表判断;B取独/代词C比\表被动D却、竟然\是,表判断)8.C9.B(“赞赏有加” “远远强于”错误) 10.(1)我所做的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我将以此来使天下后世为人臣而怀二心的人感到惭愧。(2)当智伯 索求土地而贪心不已之日,纵欲肆暴之时,做为国士的豫让,正应该拿出自己的能力站在应有的地位上 (3)豫让在当时,从无一句话来启发觉悟主君的心,眼看着智伯的危险以至灭亡,好似越国人看着秦国
10 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 2000 多年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事业,这一口号激发 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 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诞生了。 问题: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 赢得了中华民国的“国父”之 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字数 100 左右。 21.老子与孔子打架,你应该帮谁?请联系学过的知识做解答。字数 100 左右。(7 分) 七、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品”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多种含义:1)体味,如品味、品尝;(2)评论好坏,按一定的等级 衡量,如品评、品鉴;(3)品质,品德…… 请联系自己的经历、理解和感悟,以“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B (A 项,mí/mǐ,xíng,jìn/jìng,fú/fó;B 项,shé/zhé,qiàn/xiān,qǐ\jī,jiǎo/ chāo;C 项,di ào/tiáo,lù/lòu,zhuó,zǎi/ zǎi;D 项,jué,dù/duó,hèng/héng,cì/sì。)2. C(A 行迹:经行的 足迹;形迹:人的神色、行为流露的迹象。B 振撼应为震撼 D 山青水秀应为山清水秀) 3.A (A 项“国 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出于《孙子兵法》,是说:“国家拥有的决定战役胜负的攻击性武器不可随便展示给 他国知道。”B 项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说“不赞一词”也指不发一言。C 项 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D 项“感同身受”:心里感激就像亲身受到地方 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不适用于自己的谢意。)4.C (A“成为”后缺介词“与”; B 语 序不当,应为“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D 动宾搭配不当,“解决”换为 “解除” 。)4.C (A“成为”后缺介词“与”; B 语序不当,应为“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 传播者、模范践行者”;D 动宾搭配不当,“解决”换为“解除” 。)5、D6.B(炫:炫耀)7.A(A“为” 都解释为“是”,表判断;B 取独/代词 C 比\表被动D却、竟然\是,表判断)8.C9.B(“赞赏有加”、 “远远强于”错误) 10. (1)我所做的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我将以此来使天下后世为人臣而怀二心的人感到惭愧。(2)当智伯 索求土地而贪心不已之日,纵欲肆暴之时,做为国士的豫让,正应该拿出自己的能力站在应有的地位上 (3)豫让在当时,从无一句话来启发觉悟主君的心,眼看着智伯的危险以至灭亡,好似越国人看着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