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流体摩擦 流体中任意点处切应力均与该处流体的速度梯度成正比 比例系数粘度流体的 τ=-1)-内摩擦力 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 两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 借助相对速度产生的油膜把两 表面完全隔开,由油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12—7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一.流体摩擦 流体中任意点处切应力均与该处流体的速度梯度成正比 比例系数η—粘度—流体的 内摩擦力 y v = − 二.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 两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 借助相对速度产生的油膜把两 表面完全隔开,由油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楔效应承载机理 平行板相对运动一流速直线分布一油无内压力 不平行板一相对运动一流速变化一油有内压力 77777777777 F F 心
楔效应承载机理 平行板—相对运动—流速直线分布—油无内压力 不平行板—相对运动—流速变化—油有内压力
三流体动力润滑基本方程 假设:牛顿流体(τ=-m-) 层流流动、不计重力、 大气压影响、油不可压缩 平衡方程: OT dx dzdy+T+o[+ dy ldzdx=0 整理可得:=a 7 7 ax 流体的压力变化与速度的变化情况成正比 <心
假设:牛顿流体( ) 层流流动、不计重力、 大气压影响、油不可压缩 y v = − 三.流体动力润滑基本方程 平衡方程: = 0 − + + + − + d y dzdx y dydz y d x dzdy x p pdzdy p 整理可得: y - 2 2 y v x v p x y p = = = − 流体的压力变化与速度的变化情况成正比
1油层的速度分布 av 1 ap 积分得:u v(h-y h-y)op ay2 n ax 2n Ox 直线 抛物线 2润滑油流量 3 2=udy ,h h' ap 2 12n ax p=p, max 处油膜厚为h,即h=10=0Q ax 各截面流量相等 Who wh h' op 2212nx
( ) ( ) x y h y p x p y v − = − = h 2 v h - y u 1 2 2 积分得: 1.油层的速度分布 直线 2 12 3 0 x vh h p Q udy h = − 抛物线 2.润滑油流量 各截面流量相等 2 2 12 2 p p 0 Q 3 0 0 max 0 0 x vh vh h p vh x p h h h = − = = = = 处油膜厚为 ,即
D 雷诺方程:=m(h Ox h 当h>h,时,C ax >0,p沿x方向 增大 当h<h时,<0,p沿x方向 Ox 减少 B 流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 (1)流体必须有粘度,供应充分 (2)两表面必须有相对速度,油从大口进,小口出 (3)相对滑动两表面必须现成收敛的楔形油隙
流体动力润滑的必要条件: 雷诺方程: ( ) 0 3 6 h h h v x p = − x p 当h>h0时, >0,p沿x方向 增大 当 h<h0时, < 0,p沿x方向 减少 x p ⑴ 流体必须有粘度,供应充分 ⑵ 两表面必须有相对速度,油从大口进,小口出 ⑶ 相对滑动两表面必须现成收敛的楔形油隙
四径向滑动轴承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过程 b n=0 n>0 >>0 五径向滑动轴承的几何关系和承载量系数 1几何关系 (1)直径、半径间隙:△=D-d,δ=R一r=△/2 (2)相对间隙:v=△/d=6/r,δ=vr
四 径向滑动轴承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过程 五 径向滑动轴承的几何关系和承载量系数 1 几何关系 n=0 n≥0 n>>0 ⑴直径、半径间隙:△=D-d,δ=R-r= △/2 ⑵相对间隙:ψ= △/d= δ/r,δ=ψr
(3)偏心距与偏心率:e=OO1,x=e/6 (4)最小油膜厚度: 6-e=8(1-y mn ry (1-x 2承载量系数 F=油膜的总承敢能力 油膜压力乘面积 1 基本思路: 建立极坐标→积分→某点的压力 积分→单位宽度上油膜的承载 能力→积分→油膜的总承载能力 <心
2 承载量系数 ⑶偏心距与偏心率:e=OO1, =e/δ ⑷最小油膜厚度:hmin=δ-e= δ(1 - ) =rψ (1 - ) F=油膜的总承载能力 =油膜压力乘面积 基本思路: 建立极坐标→积分→某点的压力 →积分→单位宽度上油膜的承载 能力→积分→油膜的总承载能力
结果:|moBd C 承载量系数C +B/2r2r0|x( alcos o-cosool d(p B/2Jp1 Jp1 b1+xcos p Hcos(pa +p k<1-12 B B轴承宽度d轴承直径轴承角速度 η油的粘度C′与B/和x有关的系数回
承载量系数Cp Cp Bd F 2 结果: = ( ) ( ) ( ) d z B z d C d B C a B B p − + − + − = + − 2 / 2 / 2 3 0 2 cos 1 1 cos cos cos 3 2 1 1 B—轴承宽度 d—轴承直径 ω—轴承角速度 η—油的粘度 C′—与B/d和 有关的系数
Fi Cb∝(x,B/a) p naBd 2rv B 表12—7 讨论: 区无法显示该图片。 (1)十定,Cp↑F↑ (2)Cp定,n↑0↑→F↑,v!→hm→F个 (3)矛盾:个→个F→△个,又→n 六最小油膜厚度hm hm越小,则x越大,F越大。但加工精度有限, mn 应比误差大,即 min 79(1=)2 l=S(R1+R2)
六 最小油膜厚度hmin vB F Bd F Cp 2 2 2 = = C ( ,B/ d) p 表12—7 讨论: ⑴ ηυψ一定, Cp↑ →F↑ ⑵ Cp一定,η ↑ υ↑→ F↑ ,ψ↓→ hmin ↓→F↑ ⑶ 矛盾:↑η→↑F→ △t↑,又→η↓ hmin越小,则 越大,F越大。但加工精度有限, hmin应比误差大,即 ( ) (1 ) 1 2 min Rz Rz h S h r h = + = −
Ra1、R2轴颈、轴承孔表面粗造度十点高度 S安全系数S≥2 保证液体动力润滑的条件:(1)充分的供油量 (2)收敛的油楔 (3)两表面不直接接触 七轴承的热平衡计算 目的:控制油温,避免粘度降低 热平衡条件: 轴承产生的热量Q=油流动带走热量Q1+轴承散发热量Q2 和Q1=qc(0-1)Q2=a,mB(1)
七 轴承的热平衡计算 轴承产生的热量Q = 油流动带走热量Q1 + 轴承散发热量Q2 保证液体动力润滑的条件:⑴ 充分的供油量 ⑵ 收敛的油楔 ⑶ 两表面不直接接触 目的:控制油温,避免粘度降低 Rz1 、 Rz2 —轴颈、轴承孔表面粗造度十点高度 S——安全系数 S≥2 Q = fpv ( )i Q = q c t −t 1 0 ( ) s i Q = dB t −t 2 0 1 热平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