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4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 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 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 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 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 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 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 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 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 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 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 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 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 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 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 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 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 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 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 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4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 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 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 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 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 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 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 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 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 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 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 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 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 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 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 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 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 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 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 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
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 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 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 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 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 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 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 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 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 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 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 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
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 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 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 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 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 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 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 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 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 素。 D. “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 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 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 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 认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 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 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 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 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 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 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 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 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 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 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 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 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 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 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 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
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 认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 6 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 73 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 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 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 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 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 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 200 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 “万里 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 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 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 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 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 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 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 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 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
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 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 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 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 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 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 山密林。1942年5月26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 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 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 以马驼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 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 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 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 采微。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土 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摘编自茅海建主编 《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 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讠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 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 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 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 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 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 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 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 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 山密林。1942 年 5 月 26 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 38 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 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 以马驼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 军的英名与地位? ”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 20 万人,沿街跪 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 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 采微。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 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 《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 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 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 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 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 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 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 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裏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 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 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 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 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马兰花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 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 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 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 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 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 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B.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 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 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 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 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 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 200 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 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 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 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 分) (3) 戴安澜率第 200 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 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 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 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 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 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 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 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 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 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 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 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 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 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 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 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 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 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 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 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 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 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 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 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 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 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 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 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 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 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 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 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 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 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 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 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 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 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 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 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 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 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 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 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 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 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 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 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 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 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 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9.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 校书。与修《大 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 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買《会典》成于刘鍵多所糜费镌与修煮隆珪绕撰俄以《实录》成 进友中允更迂翰林学士历衷部友有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 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 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 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 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 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 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 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 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 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 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 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 史·傅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 校书。与修《大 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 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 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 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 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 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 ...臧 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 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 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 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 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 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 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 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 史·傅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 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 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 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 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 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4.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15.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 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 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 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 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4.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15.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
(三)名句名篇的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牧《赤壁》中 ”两句,设想 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2)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山势高险, 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 希望能够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贏得仓皇北顾 第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 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 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査,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 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 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 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D.③⑤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 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 专项检査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三)名句名篇的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杜牧《赤壁》中 “ , ”两句,设想 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 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 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赢得仓皇北顾。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 ....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 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令观众刮目相看 ....、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 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 ....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 ....,一举将 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 ....、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 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 ...., 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 ⑥ D.③⑤⑥ 1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 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 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