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2011年9月 课题 专题——气象物候 课型|新授|课时|1 1.运用说明文的知识阅读《看云识天气》及《大自然的语 学 》这两篇文章 习|2.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 标/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学习谚语蕴涵劳动者的经验 温故而知新,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运用说明文 的阅读方法学习新课 2.学习这两篇文章要注重整体感知,不要拘泥于细部 的分析。 3.学会自己提问,自己解答。 【说明文的知识】 1、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 接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 4、说明语言:平实说明准确性、科学性生动说明: 生动性、形象性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 课前预习 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 2.下面三项中用加点字组词有错误的一组是()。 A落飘落落忍丢三落四 B翘连翘翘开翘尾巴 C差差使差异参差不齐 习3.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①果实成熟答:() 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B.发展到完善 的程序。 ②冬天温和答: A、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B.不冷不 ③物候延迟答:()
盐阜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2011 年 9 月 日 课题 专题——气象物候 课型 新授 课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1.运用说明文的知识阅读《看云识天气》及《大自然的语 言》这两篇文章。 2.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 题。 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学习谚语蕴涵劳动者的经验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1.温故而知新,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运用说明文 的阅读方法学习新课。 2.学习这两篇文章要注重整体感知,不要拘泥于细部 的分析。 3.学会自己提问,自己解答。 相 关 链 接 【说明文的知识】 1、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 :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分 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 4、说明语言 : 平实说明 准确性、科学性 生动说明: 生动性、形象性 知 识 预 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 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 2.下面三项中用加点字组词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落. 飘落 落忍 丢三落四 B 翘. 连翘 翘开 翘尾巴 C 差. 差使 差异 参差不齐 3.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① 果实成熟.. 答:( ) 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B.发展到完善 的程序。 ② 冬天温和.. 答:( ) A、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B.不冷不 热。 ③ 物候延迟.. 答:( )
A、延长。B.推迟 4.给下边的词各配一个同义词 1.精确()2.损害() 3.连续()4.延迟() 5.茂密()6.绚丽() 5.给下边的词各配一个反义词 ①寒冷()②渐渐( ③偶尔()④苏醒() ⑤低陷()⑥归来() 【参考答案】1.(1)本意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 的牌子,这里指各种各样的天气可能出现的标志。(2) 预先露出来的迹象。2.B3.①A②B③B4.略5.略 学习《看云识天气》 、导入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 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 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 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 霜、始雪、初冰、解冻等)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 我们一起从《看云识天气》。一文中会得到了解。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出课文的结构特点,并概括说明内容 明确:课文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第1段 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6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看形态/看色彩);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 课和局限性。 堂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探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 究|识别阴晴风雨。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的?全文的中 心句是哪句? 明确:本文是“总说一一分说一一总说”的结构。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 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1、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再认真地研读」 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 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A、延长。 B.推迟。 4.给下边的词各配一个同义词。 1.精确( ) 2.损害( ) 3.连续( ) 4.延迟( ) 5.茂密( ) 6.绚丽( ) 5.给下边的词各配一个反义词。 ① 寒冷( ) ② 渐渐( ) ③ 偶尔( ) ④ 苏醒( ) ⑤ 低陷( ) ⑥ 归来( ) 【参考答案】1.⑴本意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 的牌子,这里指各种各样的天气可能出现的标志。⑵ 预先露出来的迹象。2.B 3.① A②B③B 4.略 5.略 课 堂 探 究 学习《看云识天气》 一、导入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 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 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 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 霜、始雪、初冰、解冻等)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 我们一起从《看云识天气》。一文中会得到了解。 二、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出课文的结构特点,并概括说明内容。 明确: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第 1 段 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第 2—6 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看形态/看色彩);第 7 段 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 和局限性。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 识别阴晴风雨。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 的?全文的中 心句是哪句? 明确: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 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三、 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1、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再认真地研读一 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 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 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 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 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 “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 “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 云”的发展变化 2、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 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 用词准确又不雷同,准确地说明了变化速度之快 (3)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 法? 四、探究写作特点 1、文章始终抓住云的特点加以说。2、本文说明顺序 有条不紊,脉络分明。 3、语言通俗、准确。 五、小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 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 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 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 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 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六、积累背诵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 语?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 3、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4、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5、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 6、山戴帽,大雨到。 七、拓展探究 从看云识天气到卫星测天气,说明人类己进入了现代科 技观测天气的时代。你认为高科技条件下还有没有必要凭 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 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 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 “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 “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 “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 云”的发展变化。 2、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 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 用词准确又不雷同,准确地说明了变化速度之快。 (3)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 法? 四、 探究写作特点 1、文章始终抓住云的特点加以说。 2、本文说明顺序 有条不紊,脉络分明。 3、语言通俗、准确。 五、 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 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 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 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 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 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六、 积累背诵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 语?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 3、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4、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5、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 蛋。 6、山戴帽,大雨到。 七、拓展探究 1、从看云识天气到卫星测天气,说明人类己进入了现代科 技观测天气的时代。你认为高科技条件下还有没有必要凭 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
明确: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 弋的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 越先进,对于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需要这种尽 可能精确的天气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很 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 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 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中有效的手段。卫星 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 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导入: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知道了如 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变化。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 通过其他方法去了解气象物候。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 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你 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初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 说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 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2、通读课文,说说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是按 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说明的? 明确:1-3段从现象说起,以四季为序,由表及里,由浅 入深地介绍物候现象和物候学;4-5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生 产的重要性:6-10段介绍物候现象四个因素,又由主要到 次要,由空间到时间,这样说明言之有序,有条理,表明 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不能等量齐观:11-12段研 究物候学的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南北):第二个 因素是经度(东西);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还有 古今的差。(由主到次) 4、《大自然的语言》一文采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 种方法来说明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阅读这篇文 章的最后一段以后,想一想: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 产有什么关系?如何运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练 地描绘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由于农业生产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 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水分、湿度、阳光等等,它的种植、 生长、收获等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而不同的农作物的 生长特性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所以可以根据气象物候 情况作出判断,安排农业生产。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 的规律,物候的来临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有它的基本
明确: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 代的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 越先进,对于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需要这种尽 可能精确的天气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很 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 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 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中有效的手段。卫星 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 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一、导入: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知道了如 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变化。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 通过其他方法去了解气象物候。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 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你 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二、 初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 说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 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2、通读课文,说说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是按 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说明的? 明确:1-3 段 从现象说起,以四季为序,由表及里,由浅 入深地介绍物候现象和物候学;4-5 段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 产的重要性;6-10 段 介绍物候现象四个因素,又由主要到 次要,由空间到时间,这样说明言之有序,有条理,表明 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不能等量齐观;11-12 段 研 究物候学的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南北);第二个 因素是经度(东西);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还有 古今的差。(由主到次) 4、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采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 种方法来说明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阅读这篇文 章的最后一段以后,想一想: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 产有什么关系?如何运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练 地描绘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由于农业生产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 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水分、湿度、阳光等等,它的种植、 生长、收获等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而不同的农作物的 生长特性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所以可以根据气象物候 情况作出判断,安排农业生产。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 的规律,物候的来临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有它的基本
表现,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确判断, 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 5、你留心过身边的物候现象吗?对你的学习生活可有意 、写作特点 1、本文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看云识天气》、《大 自然的语言》,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 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 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 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 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 (1)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 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2.《看云识天气》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 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3.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 巩|当这就是虹。( 固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 训 白的绫纱。( 练习(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 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4)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 就变成了积雨云。() 4.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 注意的问题。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 白的绫纱。 本体
表现,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确判断, 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 5、你留心过身边的物候现象吗?对你的学习生活可有意 义? 三、 写作特点 1、本文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看云识天气》、《大 自然的语言》,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 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 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 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 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 习 1.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 ⑶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 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 2.《看云识天气》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 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3.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⑴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 这就是虹。( ) 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 白的绫纱。( ) ⑶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 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 ⑷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 就变成了积雨云。( ) 4.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 注意的问题。 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 气。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 白的绫纱。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 5.分别用一句话说明下面例子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说明了什 么内容。 ①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 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说明了 ②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 宜,就是这个道理。 说明了 【参考答案】1.()生动说明(2)平实说明(3)生动说明2.C3.(1) 打比方(2)打比方(3)引用、作诠释(4)摹状貌4.(1)本体:云;喻体: 招牌;相似点:都有标志作用(2)本体:卷云;喻体:羽毛、绫纱 相似点:颜色、动态;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 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5.①经度差异对物侯的影响;②高下的差 异对物候的影响 观察近几天云彩的变化和天气情况的变化,能用已学的知识进 行解释吗? 关于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响 、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 边大雨降 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关于观风测天谚语 1、五月南风满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2、东南风燥松松,东北 风雨太公 3、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4、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5、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6、东风湿,西风干,北风 课 寒,南风暖 课外再积累一些关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谚语、诗句 关于云的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 怕北云翻 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4、云交云雨淋淋 5、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6、云向东,一场空 云向西,披蓑衣 、预习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四、了解我国民间的24节气名称及名称的意义。 春季一—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一一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一一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喻体: 相似点: 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 5.分别用一句话说明下面例子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说明了什 么内容。 ①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 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说明了 ②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 宜,就是这个道理。 说明了 【参考答案】1.⑴生动说明⑵平实说明⑶生动说明 2.C 3.⑴ 打比方⑵打比方⑶引用、作诠释⑷摹状貌 4.⑴本体:云;喻体: 招牌;相似点:都有标志作用⑵本体:卷云;喻体:羽毛、绫纱; 相似点:颜色、动态;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喻体能够准确的说 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5.①经度差异对物侯的影响;②高下的差 异对物候的影响 课 后 作 业 一、观察近几天云彩的变化和天气情况的变化,能用已学的知识进 行解释吗? 关于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 边大雨降 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关于观风测天谚语 1、五月南风满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 2、东南风燥松松,东北 风雨太公 3、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4、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5、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6、东风湿,西风干,北风 寒,南风暖 二、课外再积累一些关于看云物候方面的谚语、诗句。 关于云的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 怕北云翻 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4、云交云雨淋淋 5、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6、云向东,一场空; 云向西,披蓑衣。 三、预习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四、了解我国民间的 24 节气名称及名称的意义。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 秋、冬四季即将开始。 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 到了。 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 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 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成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白露:气温降低, 出现露水。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反思总结 格言警句:日日行,不怕干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盐阜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2011年9月 日 「课题 专题—气象物候二 「课型「新授课时2 学 习 朗读体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目 标/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是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打开一扇 课 前 新窗。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生活 预指 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启发学生从学习过的古诗 文、成语俗语、美术作品中搜集并整合有关的知识,作 习 好积累
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 的意思,表示春、夏、 秋、冬四季即将开始。 夏至、冬至: 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 到了。 春分、秋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 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 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 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成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白露:气温降低, 出现露水。 小暑、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小寒、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寒露 : 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 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反 思 总 结 格言警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盐阜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2011 年 9 月 日 课题 专题——气象物候二 课型 新授 课 课时 2 学 习 目 标 1.朗读体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2.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是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打开一扇 新窗。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生活 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启发学生从学习过的古诗 文、成语俗语、美术作品中搜集并整合有关的知识,作 好积累
【中考链接】 (2010年甘肃兰州)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3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 是。(1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 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 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一)(3分)7.(1分)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 意春象(皇上的恩惠或朝廷的关心)。8.(2分)D(此 相诗虽写的是成边的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 关凉没有颓废的情调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壮, 接【中考题荟萃】 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揭示了水循环规律。这就 比李白的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进了一步。另外, 还有描写植被、物产、田园风光、风俗的等等,这里就 不再一一列出。其实,古诗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 彩。我只是从地理角度去阅读和理解,这只不过是古诗 宝库中的苍海一粟,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发 掘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 亥杂诗》)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答】揭示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蕴涵生物循 环规律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 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 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 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 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 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相 关 链 接 【中考链接】 (2010 年甘肃兰州)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7—8 题。(3 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 是 。(1 分) 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 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 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 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一)(3 分)7.(1 分)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 意春象(皇上的恩惠或朝廷的关心)。8.(2 分)D(此 诗虽写的是戍边的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 凉,没有颓废的情调。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壮, 悲中有慷慨。) 【中考题荟萃】 “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揭示了水循环规律。这就 比李白的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进了一步。另外, 还有描写植被、物产、田园风光、风俗的等等,这里就 不再一一列出。其实,古诗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 彩。我只是从地理角度去阅读和理解,这只不过是古诗 宝库中的苍海一粟,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发 掘。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 亥杂诗》)说明其中的物候的规律是什么? 【答】揭示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积累过程,蕴涵生物循 环规律。 2、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 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 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 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 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 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你结 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在大气的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 低,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5摄氏度,海拔1500 米的山顶,气温比山薦要低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 的花要比山下的迟开。 4、“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 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因为这一带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 貌,江清水碧,漓江两岸风景如画,自古就有“桂林山 水甲天下”的美誉。 5、“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 为什么? 【答】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 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带阴雨 连绵的天气。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你结合 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是我国四大 牧区之一,适于发展畜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 畜牧业基地。 7、下面是盐城5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 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 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5月6日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20-280C 风力:<3级 答: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温度20-280C,风力小于 3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请注意 安全 理解四首诗的大意。 1.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就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 天寒地冻。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 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 知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跨着的剑,像傅子介 识|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预|2.王之涣的《凉州词》 习黄河的滔滔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 山峻岭之间露出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 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从来 吹不到这儿。 3.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你结 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在大气的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 低,每上升 100 米气温就下降 0.65 摄氏度,海拔 1500 米的山顶,气温比山藨要低近 10 摄氏度,因此,山上 的花要比山下的迟开。 4、“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 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因为这一带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 貌,江清水碧,漓江两岸风景如画,自古就有“桂林山 水甲天下”的美誉。 5、“清明时节雨纷纷”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 为什么? 【答】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 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带阴雨 连绵的天气。 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你结合 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是我国四大 牧区之一,适于发展畜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 畜牧业基地。 7、下面是盐城 5 月 6 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 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 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 字左右。 5 月 6 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 0C 风力: <3 级 答: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温度 20—28 0C,风力小于 3 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请注意 安全。 知 识 预 习 理解四首诗的大意。 1.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就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 天寒地冻。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 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 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跨着的剑,像傅子介 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2.王之涣 的《凉州词》 黄河的滔滔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 山峻岭之间露出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 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从来 吹不到这儿。 3.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
色偷偷 地溃退,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 落满了战士们的弓箭刀枪。 4.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 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 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 情景导入。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 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 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们古代 诗歌中记载了许多物候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古代诗词中 的物候》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 学习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读、理解、赏析),找一同 准确地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齐读这首诗,并体会诗所表达的意思 小组讨论明确 3.赏析。 (1)文中所写的地方在哪里? 明确:天山(新疆)( (2)“五月”本该是春花烂漫的季节,而祁连山脉一带 课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 堂/明确:下雪、天寒、无花:表现边疆气候寒冷,守边战士 生活艰苦,为后面写战士们高涨的士气做铺垫。 探(3)《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 理解? 明确:“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 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 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现了战士们 怎样的情怀? 明确:思乡之情 (4)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 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明确:物候现象: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 天山(祁连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春花:这里 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原因是高度差异。 (6)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 所表达的意象。 明确: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 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
色偷偷 地溃退,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 落满了战士们的弓箭刀枪。 4.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 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 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 课 堂 探 究 一、情景导入。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 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 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们古代 诗歌中记载了许多物候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古代诗词中 的物候》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 的。 二、学习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诵读、理解、赏析),找一同 学准确地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2.齐读这首诗,并体会诗所表达的意思 。 小组讨论明确; 3.赏析。 (1)文中所写的地方在哪里? 明确:天山(新疆)( (2)“五月”本该是春花烂漫的季节,而祁连山脉一带 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 明确:下雪、天寒、无花;表现边疆气候寒冷,守边战士 生活艰苦,为后面写战士们高涨的士气做铺垫。 (3)《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 理解? 明确:“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 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 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现了战士们 怎样的情怀? 明确:思乡之情 (4)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 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明确:物候现象: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 天山(祁连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春花;这里 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原因是高度差异。 (6)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 所表达的意象。 明确: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 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