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诗两首(目录) 长城谣 对长城谣这首诗的了解 生字讲解 课文内容(分三小节)讲解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问及有关的问题 体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课文
6.古诗两首(目录) 长城谣 ➢ 对长城谣这首诗的了解 ➢ 生字讲解 ➢ 课文内容(分三小节)讲解 ➢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问及有关的问题 ➢ 总体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课文
长城谣 重点字的注音 yan dun ju 焉 隘 蹲踞 mang fen chi 莽 焚 敕
长城谣 一、重点字的注音 焉 隘 蹲踞 莽 焚 敕 yān ài dūn jù mǎng fén chì
二、作者介绍 12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她是 9 3 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765 1943年生于重庆,现居台湾。她 的诗集《七里香》一年内再版七次, 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她多写爱 情、人生、乡愁。她的诗写得极美、 清新、易懂、好读
二、作者介绍 席慕蓉,蒙古族女诗人。她是 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1943年生于重庆,现居台湾。她 的诗集《七里香》一年内再版七次, 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她多写爱 情、人生、乡愁。她的诗写得极美、 清新、易懂、好读
三、诗的结构 第一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 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思乡的情怀
三、诗的结构 第一节: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第二节: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 第三节,依托梦境,流露思乡的情怀
四、合作探究 问题: 第一节: 1.从这节诗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历史战争 借助长城,再现历 千年历史 史沧桑 恩怨荣辱
四、合作探究 问题: 第一节: 1.从这节诗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历史战争 千年历史 恩怨荣辱 借助长城,再现历 史沧桑
2说说“无情”“蹲 踞”“冷眼”等词的含义及 表达效果 答:“无情”“冷眼”角拟人的手法写 长城 目睹了历史,看到了长城留下的 创伤。“蹲踞”既写出了长城的威 严,又写出了它的寂寞
2.说说“无情”“蹲 踞”“冷眼”等词的含义及 表达效果。 答:“无情”“冷眼”用拟人的手法写 长城 目睹了历史,看到了长城留下的 创伤。“蹲踞”既写出了长城的威 严,又写出了它的寂寞
第二节:问题 1.这节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 2为什么长城会使诗人歌不成声,写不 成篇? 长城已成为历史的见证,民族遗产及 苦难历史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 峙人心系长城(故乡),视长城为自 己的根基和灵魂寄托之所在
第二节:问题 1.这节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 2.为什么长城会使诗人歌不成声,写不 成篇? 答:长城已成为历史的见证,民族遗产及 苦难历史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 诗人 心系长城(故乡),视长城为自 己的根基 和灵魂寄托之所在
3理解“总”“ ■■■■■■ 便”等 词 答:“总”字表明诗人对长城的依恋 是一贯性的。 ■■■■■■ 便”表明感情强烈, 触 即发,可见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 位
3.理解“总”“一……便”等 词 答:“总”字表明诗人对长城的依恋 是一贯性的。 “一 ……便”表明感情强烈,一 触 即发,可见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 位
第三节:问题 1第三节写的是什么内容? 答: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 乡的思念之情 2引用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有何作用? 答:这两句诗写诗人记忆中的故 乡,可见故乡的山水在诗人
第三节:问题 1.第三节写的是什么内容? 答: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 乡的思念之情。 2.引用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有何作用? 答:这两句诗写诗人记忆中的故 乡,可见故乡的山水在诗人 心 中的印象深刻
3诗中写“黄河”有什么用意? 答:黄河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3.诗中写“黄河”有什么用意? 答:黄河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