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 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重点:国共两党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战场抗战的主要史实以及历史意义 难点:明确抗日战争的国际国内地位。 第一篇章血雨腥风论国殇 【自主学习】 列举日本侵华的基本史实 时间 事件 结果 1931 事变 日本占领 1932 国建立 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3 侵犯 企图打开华北的门户 1935 制造 事件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7 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1937、8 事变 上海失守 1937、12 南京沦陷 1938、5 日军占领 打通津浦线 1938、10 广州/试武汉失守 中国丢失 、华南大片领土 二、铭记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进行大屠杀,遇害人数超过30万; 2、1941年初日伪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 杀害1200多人 3、日军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部队,成为“ ”部队。 加注: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武装人员进行屠杀,使用细菌战,毒气 战等违背国际公法的手段,并大量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破坏中国的城镇 4、日军的殖民统治 总目的 巩固和扩大统治 政治 措经济 文化 三、探究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一:从“鞑靼海峡”到“大陆政策”的炮制
1 第 16 课 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 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重点:国共两党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战场抗战的主要史实以及历史意义 难点:明确抗日战争的国际国内地位。 第一篇章:血雨腥风论国殇 【自主学习】 一、列举日本侵华的基本史实 时间 事件 结果 1931 事变 日本占领 1932 国建立 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3 侵犯 企图打开华北的门户 1935 制造 事件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7 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1937、8 事变 上海失守 1937、12 南京沦陷 1938、5 日军占领 打通津浦线 1938、10 广州/武汉失守 中国丢失 、 、华南大片领土 二、铭记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 1、 1937 年 12 月 日军攻陷 进行大屠杀,遇害人数超过 30 万; 2、1941 年初 日伪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 ,杀害 1200 多人; 3、 日军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部队,成为“ ”部队。 • 加注: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武装人员进行屠杀,使用细菌战,毒气 战等违背国际公法的手段,并大量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破坏中国的城镇。 4、日军的殖民统治: 总目的 巩固和扩大统治 措 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三、探究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一:从“鞑靼海峡”到“大陆政策”的炮制
文政六年(1823},“满洲之地与我之山阴及北陆、奧羽、松前等隔海相对者凡八百余里” “顺风举帆,一日夜即可到达彼之南岸”。如得满洲,则支那全国之衰败必当从此始,“则朝 鲜、支那次第可图也 —(佐藤信渊:《宇内混同秘策》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日本夺取满洲的目的何在? 问题二:请列举出日本为夺取满洲之地曾在历史上对华犯过什么滔天大罪? 材料二日本的出口受到严重打击,1930年和1931年,日本的出口分别比前一年下降了32% 和53%,进口下降了30%和57%。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缺乏,市场狭小,外贸的缩 减直接影响了工农业生产,一些主要工业部门的开工率只有50%。由于粮食价格大幅度下 跌,农民普遍负债。 材料三、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 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材料四: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问题三:结合材料二、三、四,举出日本侵华的其他因素? 第二篇章:众志成城御倭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发布的国共合作宣言 二、小组合作探究:主题:是谁打赢了这场战争? 观点一:国民党所组织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丢失了我国大片领土。 因此,抗战的胜利与国民党无关 观点二:也有人认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搞游击的,登不了台面。因 此抗战的胜利主要是国民党的,与共产党无关。 问题:请结合你方观点提出论据和基本的抗日史实 观点: 论据:(你所知道的抗日史实著名战役及作用)
2 文政六年(1823),“满洲之地与我之山阴及北陆、奥羽、松前等隔海相对者凡八百余里”, “顺风举帆,一日夜即可到达彼之南岸”。如得满洲,则支那全国之衰败必当从此始,“则朝 鲜、支那次第可图也”。 ——(佐藤信渊:《宇内混同秘策》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日本夺取满洲的目的何在? 问题二:请列举出日本为夺取满洲之地曾在历史上对华犯过什么滔天大罪? 材料二 日本的出口受到严重打击,1930 年和 1931 年,日本的出口分别比前一年下降了 32% 和 53%,进口下降了 30%和 57%。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缺乏,市场狭小,外贸的缩 减直接影响了工农业生产,一些主要工业部门的开工率只有 50%。由于粮食价格大幅度下 跌,农民普遍负债。 材料三、1929 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 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材料四: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问题三:结合材料二、三、四,举出日本侵华的其他因素? 第二篇章:众志成城御倭寇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主题:是谁打赢了这场战争? 观点一:国民党所组织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丢失了我国大片领土。 因此,抗战的胜利与国民党无关。 观点二:也有人认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搞游击的,登不了台面。因 此抗战的胜利主要是国民党的,与共产党无关。 问题:请结合你方观点提出论据和基本的抗日史实 观点: 论据: (你所知道的抗日史实, 著名战役及作用) 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发布的国共合作宣言
总结:全民抗战的基本史实 1937年9月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 中共(敌后战场2、中共制定 路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 3、1937年9月八路军配合友军取得 全民抗战 4、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 主动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史称 1、组织四次会战: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国民党 (正面战场 2、开辟国外战场: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年击败侵缅日军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提示:角度——中国、国际、日本 1、中国: 2、国际: 3、旦本 第三篇章:甘洒热血迎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胜利标志: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国内: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抗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战胜剎意义 际 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提高了中国的 地位。 1、战争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胜利原因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4、国际援助: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 学习延伸:践行渐远的中日关系 南京:难
3 总结:全民抗战的基本史实 1、 1937 年 9 月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 中共(敌后战场)2、中共制定 路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 3、1937 年 9 月八路军配合友军取得 大捷 4、1940 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 主动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史称 。 1、组织四次会战: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国民党 (正面战场) 2、开辟国外战场:1942 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5 年击败侵缅日军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提示:角度——中国、国际、日本 1、 中国: 2、 国际: 3、 日本: 第三篇章:甘洒热血迎胜利 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 胜利标志: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国内: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 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胜利意义 国 际 : 中 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提高了中国的 地位。 1、战争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胜利原因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4、国际援助: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 学习延伸:践行渐远的中日关系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 日本兵在 中国的街 头吃饭 全 民 抗 战 抗 战 胜 利
广岛: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达36万以上,纪念馆的“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 名字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 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的 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场面 当今社会,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4 广岛:2001 年 8 月 6 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 221893 人,精确到个位。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达 36 万以上,纪念馆的“哭墙”上只刻有 3000 个死者的 名字; 广岛:每年 8 月 6 日,举行悼念大会,8 月 15 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 学校 机 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 1985 年才开始,1997 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的 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场面。 当今社会,如何看待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