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联合测试 语文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3分) A.琐屑(xie) 觅食(mi) 祈祷(qi) 深恶痛疾(e) B.畸形(q1) 窥伺(ci) 哺育(bu) 相形见绌(chu) C.绮丽(qi) 抽噎(ye) 胚胎(pei) 潜心贯注(qian D.稽首(j) 阴霾(mai 喑哑(an) 恪尽职守(ke)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3分) A.自从小悦悦事件后,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人不再袖手旁观,“为老人打伞”等爱心行动频 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B.虽然不断发展的深圳吸引了大量来深建设者,但高昂的房价令他们叹为观止。 C.他紧紧地盯着表,眼看就要到规定的时间了,主持人却还没有结束的意思,这几分钟,对他来 说简直是如坐针毡 D.对于髙考考生异地高考,教育部广泛征求意见,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3.请选出下列选项中衔接排序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而滑翔向前、回转,时而垂直向上,去追捕具 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②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 ③它们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他们的飞行耐力。 ④不仅飞行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 ⑤一位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 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作片刻休息 A.⑤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⑤ C.②④①③⑤ D②⑤④①③ 4.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3分) A.“跃跃欲试”“炎炎夏日”都是偏正短语。 B.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也可以 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C.“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 的肌肤筋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二、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空相应的句子。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2)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6)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7)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第1页共6页
第1页 共6页 深圳市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联合测试 语文试卷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3 分) A.琐屑.(xiè) 觅.食(mì) 祈.祷(qǐ) 深恶.痛疾(è) B.畸.形(qí) 窥伺.(cì) 哺.育(bǔ) 相形见绌.(chù) C.绮.丽(qǐ) 抽噎.(yē) 胚.胎(pēi) 潜.心贯注(qián) D.稽.首(jī) 阴霾.(mái) 喑.哑(àn) 恪.尽职守(kè)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3 分) A.自从小悦悦事件后,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人不再袖手旁观 ....,“为老人打伞”等爱心行动频 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B.虽然不断发展的深圳吸引了大量来深建设者,但高昂的房价令他们叹为观止 ....。 C.他紧紧地盯着表,眼看就要到规定的时间了,主持人却还没有结束的意思,这几分钟,对他来 说简直是如坐针毡 ....。 D.对于高考考生异地高考,教育部广泛征求意见,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 3.请选出下列选项中衔接排序正确的一项( )(3 分) ①它们可作短距离飞行,也可成群地自转飞行;时而滑翔向前、回转,时而垂直向上,去追捕具 有相同飞速的苍蝇。 ②在昆虫中,蜻蜓的飞行别具一格。 ③它们常作结伴飞行,而最值得惊诧的是他们的飞行耐力。 ④不仅飞行的速度令人惊叹,还有那悠闲、自如的飞行姿态也常是变幻莫测。 ⑤一位昆虫学家曾这样描述它们:在连续几个月内,每天,当太阳初放光芒之时,它们便开始不 停地飞,仅在晚上(天气不好时,偶尔也在白天)作片刻休息。 A.⑤②④③① 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④①③⑤ D.②⑤④①③ 4.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3 分) A.“跃跃欲试”“炎炎夏日”都是偏正短语。 B.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也可以 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C.“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 的肌肤筋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5.请在下面横线上填空相应的句子。 ⑴ ,松柏有本性。 (刘祯《赠从弟(其二)》) ⑵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⑶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⑷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⑸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⑹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⑺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⑻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9)我歌月徘徊, (李白《月下独酌》 ,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登楼》) D吊影分为千里雁 (白居易《望月有感》) 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战争,常常出现在文人骚客笔下。《木兰诗》中一纸军贴,木兰代父从军,“ ”,我们看见了木兰在奔赴战场时的飒爽英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里陆游 尽管年老体衰,仍是一腔爱国热情, ”我们似乎看见陆游在梦中还在战场上 激烈拼杀。 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2小题,共33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10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 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 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对食惠未能远民从也2同1“社:,用数加食欧以油世:小合未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长跪而谢之 (3)天下缟素 (2)肉食者鄙 (4)弗敢加也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甲文的唐雎是优秀的外交家,乙文的曹刿是卓越的军事家,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胜利。请 分别说说唐雎和曹刿成功的因素。(4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0分) 腰围上的中国 (1)和大多数学者不同,保罗弗伦奇研究中国的工具是一把尺子。 (2)这把尺子测量的是中国人的腰围。根据他引用的数据,目前中国城市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从 1985年的63.5厘米增长至76.2厘米,这意味着,在短短27年的时间内中国男人的腰粗了20%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40~50岁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达到862厘米 (3)数据显示,我国早在2002年就有2亿人超重,其中大约6000万人肥胖。这个庞大群体背 第2页共6页
第2页 共6页 ⑼我歌月徘徊, 。(李白《月下独酌》) ⑽ ,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登楼》) ⑾吊影分为千里雁, 。(白居易《望月有感》) ⑿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⒀战争,常常出现在文人骚客笔下。《木兰诗》中一纸军贴,木兰代父从军,“ , ”,我们看见了木兰在奔赴战场时的飒爽英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里陆游 尽管年老体衰,仍是一腔爱国热情,“ ”我们似乎看见陆游在梦中还在战场上 激烈拼杀。 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 12 小题,共 33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6~8 题。(10 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 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 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⑴长跪而谢.之 ⑶天下缟素.. ⑵肉食者鄙. ⑷弗敢加.也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甲文的唐雎是优秀的外交家,乙文的曹刿是卓越的军事家,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胜利。请 分别说说唐雎和曹刿成功的因素。(4 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9~12 题。(10 分) 腰围上的中国 ⑴和大多数学者不同,保罗·弗伦奇研究中国的工具是一把尺子。 ⑵这把尺子测量的是中国人的腰围。根据他引用的数据,目前中国城市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从 1985 年的 63.5 厘米增长至 76.2 厘米,这意味着,在短短 27 年的时间内中国男人的腰粗了 20%。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 40~50 岁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达到 86.2 厘米。 ⑶数据显示,我国早在 2002 年就有 2 亿人超重,其中大约 6000 万人肥胖。这个庞大群体背
后是—个巨大的经济黑洞:仅2003年,我国成人可归因于超重或肥胖所带来的高血压、糖尿病、 冠心病和脑中风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就高达211亿元 (4)从事心脑血管硏究近30年的顾东风介绍,肥胖很容易引起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这“三 高″会造成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水管里的斑斑锈迹。这些“锈迹”脱落下来,就容易造成血 管破裂。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脑子里就是脑岀血。另外,这些脱落下来的“锈迹″还会堵塞血管, 造成脑栓塞。如果堵塞发生在心脏就是冠心病。 (5)在英国学者格莱博看来,造成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罪魁之一是饮食结构的变化。2003 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来福士广场开业时,他注意到那里售卖来自美国的热狗、土耳其烤肉、超级 汉堡包和哈根达斯冰激凌却几乎没有中式餐饮。不过这并没有让前来就餐的白领们感到任何不适, 他们都是抓紧时间狼吞虎咽一番,然后立即赶回办公室。 (6)与饮食结构同时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 显示,我国有838%的成人从不参加锻炼。 (η两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学者,还注意到城市化进一步“加粗”了中国人的腰围。“爱护草坪是 中国公园的一个最普遍的规定,这意味着,公园只是一条装饰得很漂亮的小径,而不是可以让儿童 嬉戏的场所。”弗伦奇说。 (8)“如果周边缺乏运动的场所,人们就要回家看电视,看电视就要吃点东西,这就形成一个恶 性循环。”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裕明教授再三强调,“很多人认为肥胖是个人好吃贪吃造成的 不是这样的,肥胖是一个社会问题。” (9)根据疾控中心的有关数据,我国17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超过55万人。中国有12%的儿童 体重超重。在中国,许多消费决策由孩子掌控。孩子们会要求在必胜客而不是街角妈妈喜欢的成都 小吃店就餐,在回家路上的冰激凌摊买一个雀巢花心筒,在超市购物时再来包阿尔卑斯特浓原味 奶糖 ⑩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助理研究员翟屹感到忧心忡忡:“本来,我们的饮食模式比西方更健康, 但如果不改变孩子们喜欢吃洋快餐的习惯,等到二十年后,我们整个国家的饮食习惯也会变得和 美国一样。” 第3页共6页
第3页 共6页 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黑洞:仅 2003 年,我国成人可归因于超重或肥胖所带来的高血压、糖尿病、 冠心病和脑中风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就高达 211 亿元。 ⑷从事心脑血管研究近 30 年的顾东风介绍,肥胖很容易引起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这“三 高”会造成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就像水管里的斑斑锈迹。这些“锈迹”脱落下来,就容易造成血 管破裂。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脑子里就是脑出血。另外,这些脱落下来的“锈迹”还会堵塞血管, 造成脑栓塞。如果堵塞发生在心脏就是冠心病。 ⑸在英国学者格莱博看来,造成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罪魁之一是饮食结构的变化。2003 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来福士广场开业时,他注意到那里售卖来自美国的热狗、土耳其烤肉、超级 汉堡包和哈根达斯冰激凌,却几乎没有中式餐饮。不过这并没有让前来就餐的白领们感到任何不适, 他们都是抓紧时间狼吞虎咽一番,然后立即赶回办公室。 ⑹与饮食结构同时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 2020 战略研究报告》 显示,我国有 83.8%的成人从不参加锻炼。 ⑺两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学者,还注意到城市化进一步“加粗”了中国人的腰围。“爱护草坪是 中国公园的一个最普遍的规定,这意味着,公园只是一条装饰得很漂亮的小径,而不是可以让儿童 嬉戏的场所。”弗伦奇说。 ⑻“如果周边缺乏运动的场所,人们就要回家看电视,看电视就要吃点东西,这就形成一个恶 性循环。”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裕明教授再三强调,“很多人认为肥胖是个人好吃贪吃造成的, 不是这样的,肥胖是一个社会问题。” ⑼根据疾控中心的有关数据,我国 17 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超过 55 万人。中国有 12%的儿童 体重超重。在中国,许多消费决策由孩子掌控。孩子们会要求在必胜客而不是街角妈妈喜欢的成都 小吃店就餐,在回家路上的冰激凌摊买一个雀巢花心筒,在超市购物时再来一包阿尔卑斯特浓原味 奶糖。 ⑽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助理研究员翟屹感到忧心忡忡:“本来,我们的饮食模式比西方更健康, 但如果不改变孩子们喜欢吃洋快餐的习惯,等到一二十年后,我们整个国家的饮食习惯也会变得和 美国一样
⑩翟屹认为现在是控制肥胖的关键时期。与欧美囯家相比,我国的肥胖人口比例并不高,如果 这几年能够控制好肥胖问题,我们可能就不会重蹈美国的覆辙。 ⑩2不过,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处长施小明表示:“改变饮食习惯这种社会行为有 定的难度,需要政府岀台政策,也需要各部门共同创造支持性环境。” 〔3我国最早尝试改变饮食习惯的行动,是1989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个指南后 来被简化成我们所熟悉的膳食宝塔,清楚地标明了毎日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但是,这个简单易学 的宝塔推行效果并不理想。施小明介绍,即使到1997年,医务人员对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也仅有 28% 的4“在研究层面,我们的学者并不比国外专家水平低。”翟屹说,“学者们编写了各种各样的指 南,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去推广它们。” (5)事实上,20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其中提到“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9.造成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原因是什么?(3分) 10.第(4)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2分) 11.第①D段中的划线句子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2.很多人认为肥胖是个人好吃贪吃造成的,中山大学陈裕明教授认为肥胖是个什么问题?你认为 该如何控制中国人的腰围?请写出2条合理的建议。(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13分) 我的老师 ()这是一个千万人写过还将被干万人写下去的题目。用这个题目做文章一般地都抱着感恩戴德 的心情,当然我也不愿例外。 (2)我5岁上学,这在城市里不算早,但在当时的农村,几乎没有。这当然也不是我的父母要 对我进行早期教育来开发我的智力,主要是因为那时候我们村被划归国营的胶河农场管辖,农民都 变成了农业工人,我们这些学龄前的儿童竟然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通通地进了幼儿园,吃在那里睡 也在那里。幼儿园里的那几个女人经常克扣我们的口粮,还对我们进行准军事化管理。饥肠辘辘是 经常的,鼻青脸肿也是经常的。于是我的父母就把我送到学校里去,这样我的口粮就可以分回家里 当然也就逃脱了肉体惩罚 第4页共6页
第4页 共6页 ⑾翟屹认为现在是控制肥胖的关键时期。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肥胖人口比例并不高,如果 这几年能够控制好肥胖问题,我们可能就不会重蹈美国的覆辙。 ⑿不过,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处长施小明表示:“改变饮食习惯这种社会行为有 一定的难度,需要政府出台政策,也需要各部门共同创造支持性环境。” ⒀我国最早尝试改变饮食习惯的行动,是 1989 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个指南后 来被简化成我们所熟悉的膳食宝塔,清楚地标明了每日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但是,这个简单易学 的宝塔推行效果并不理想。施小明介绍,即使到 1997 年,医务人员对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也仅有 28%。 ⒁“在研究层面,我们的学者并不比国外专家水平低。”翟屹说,“学者们编写了各种各样的指 南,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去推广它们。” ⒂事实上,2009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其中提到“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9.造成中国人日益 “心宽体胖”的原因是什么?(3 分) 10.第⑷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2 分) 11.第⑾段中的划线句子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 12.很多人认为肥胖是个人好吃贪吃造成的,中山大学陈裕明教授认为肥胖是个什么问题?你认为 该如何控制中国人的腰围?请写出 2 条合理的建议。(3 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3~17 题。(13 分) 我的老师 ⑴这是一个千万人写过还将被千万人写下去的题目。用这个题目做文章一般地都抱着感恩戴德 的心情,当然我也不愿例外。 ⑵我 5 岁上学,这在城市里不算早,但在当时的农村,几乎没有。这当然也不是我的父母要 对我进行早期教育来开发我的智力,主要是因为那时候我们村被划归国营的胶河农场管辖,农民都 变成了农业工人,我们这些学龄前的儿童竟然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通通地进了幼儿园,吃在那里睡 也在那里。幼儿园里的那几个女人经常克扣我们的口粮,还对我们进行准军事化管理。饥肠辘辘是 经常的,鼻青脸肿也是经常的。于是我的父母就把我送到学校里去,这样我的口粮就可以分回家里, 当然也就逃脱了肉体惩罚
(3)给我留下了印象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个个子很高的女老师,她的名字叫孟宪慧或是孟贤惠。我 之所以记住了她是因为一件很不光彩的事。那是这样一件事:全学校的师生都集中在操场上听校长 作—个漫长的政治报告,我就站在校长的面前,仰起头来才能看到他的脸。那天我肚子不好,内急, 想去厕所又不敢,将身体扭来扭去,实在急了,就说:校长我要去厕所…他根本就不理我,就 像没听到我说话一样。后来我实在不行了,就—边大哭着,一边往厕所跑去。一边哭一边跑还一边 喊叫:我拉到裤子里了……我自然不知道我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后来别人告诉我说学生和老师都笑 弯了腰,连校长这个铁面人都笑了。我只知道孟老师到厕所里找到我,将一大摞写满拼音字母的图 片塞进我的裤裆里,然后就让我回了家。 (4)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二个老师也是个女的,姓于名锡惠。她把我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一 我自己也闹不清楚上了几次一年级一从拼音字母教起,一直教到看图识字。三十多年过去了,我 还经常回忆起她拖着长调教我拼音的样子。今天我能用微机写作而不必去学什么五笔字型,全靠着 于老师教我那点基本功。于老师的小儿子跟我差不多大,放了学我就跑到他们家去玩,我对他们家 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几十年后,于老师跟着她的成了县医院最优秀的医生的小儿子住在县城 我本来有机会去看她,但总是往后拖,结果等到我想去看她时,她已经去世了。听师弟说,她在生 前曾经看到过《小说月报》上登载过的我的照片和手稿,那时她已经病了很久,神志也有些不清楚, 但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我,师弟问她我的字写得怎么样,她说:比你写得强! (5)第三个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 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他的个子不高,但体质很好。他跑得快, 跳得也高。我记得他曾经跳过了1.70米的横杆,这在一个农村的小学里是不容易的。因为我当着 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 他们想把我送到公安局里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幸免。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 学生。他们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坏事,第一个 怀疑对象就是我。为了挽回影响,我努力做好事,冬天帮老师生炉子,夏天帮老师喂兔子,放了学 自家的活儿不干,帮着老贫农家挑水,但我的努力收效甚微,学校和老师认为我是在伪装进步 个夏天的中午—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大的睡在桌子上,个小的睡在凳 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子。那年村孑里流行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双- 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 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 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惊醒。他看了我-·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 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认为我坏得不 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这件事, 我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感动不已。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牵着牛羊在学校前的 大街上碰到王老师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红着脸打个招呼,然后低下头匆匆而过。有一次,在从 第5页共6页
第5页 共6页 ⑶给我留下了印象的第一个老师是一个个子很高的女老师,她的名字叫孟宪慧或是孟贤惠。我 之所以记住了她是因为一件很不光彩的事。那是这样一件事:全学校的师生都集中在操场上听校长 作一个漫长的政治报告,我就站在校长的面前,仰起头来才能看到他的脸。那天我肚子不好,内急, 想去厕所又不敢,将身体扭来扭去,实在急了,就说:校长我要去厕所……但他根本就不理我,就 像没听到我说话一样。后来我实在不行了,就一边大哭着,一边往厕所跑去。一边哭一边跑还一边 喊叫:我拉到裤子里了……我自然不知道我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后来别人告诉我说学生和老师都笑 弯了腰,连校长这个铁面人都笑了。我只知道孟老师到厕所里找到我,将一大摞写满拼音字母的图 片塞进我的裤裆里,然后就让我回了家。 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二个老师也是个女的,姓于名锡惠。她把我从一年级教到三年级── 我自己也闹不清楚上了几次一年级──从拼音字母教起,一直教到看图识字。三十多年过去了,我 还经常回忆起她拖着长调教我拼音的样子。今天我能用微机写作而不必去学什么五笔字型,全靠着 于老师教我那点基本功。于老师的小儿子跟我差不多大,放了学我就跑到他们家去玩,我对他们家 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几十年后,于老师跟着她的成了县医院最优秀的医生的小儿子住在县城, 我本来有机会去看她,但总是往后拖,结果等到我想去看她时,她已经去世了。听师弟说,她在生 前曾经看到过《小说月报》上登载过的我的照片和手稿,那时她已经病了很久,神志也有些不清楚, 但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我,师弟问她我的字写得怎么样,她说:比你写得强! ⑸第三个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是个男的,其实他只教过我们半个学期体育,算不上“亲“老师, 但他在我最臭的时候说过我的好话。这个老师名叫王召聪,他的个子不高,但体质很好。他跑得快, 跳得也高。我记得他曾经跳过了 1.70 米的横杆,这在一个农村的小学里是不容易的。因为我当着 一个同学的面说学校像监狱,老师像奴隶主,学生像奴隶,学校就给了我一个警告处分,据说起初 他们想把我送到公安局里去,但因为我年龄太小而幸免。出了这件事后,我就成了学校里有名的坏 学生。他们认为我思想反动,道德败坏,属于不可救药之列,学校里一旦发生了什么坏事,第一个 怀疑对象就是我。为了挽回影响,我努力做好事,冬天帮老师生炉子,夏天帮老师喂兔子,放了学 自家的活儿不干,帮着老贫农家挑水,但我的努力收效甚微,学校和老师认为我是在伪装进步。一 个夏天的中午──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午饭后必须到教室午睡,个大的睡在桌子上,个小的睡在凳 子上,枕着书包或者鞋子。那年村子里流行一种木板拖鞋,走起来很响,我爹也给我做了一双── 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经睡着了。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 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他悄悄地跟进教室把我叫出来,问我进教室时为什么要把拖 鞋脱下来,我说怕把同学们惊醒。他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 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认为我坏得不 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良善,并且在学校的会议上为我说话,这件事, 我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感动不已。后来,我辍学回家成了一个牧童,当我牵着牛羊在学校前的 大街上碰到王老师时,心中总是百感交集,红着脸打个招呼,然后低下头匆匆而过。有一次,在从
县城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骑车回家的王老师,他的自行车后胎已经很瘪,驮他自己都很吃力,但 他还是让我坐到后座上,载我行进了十几里路。当时,自行车是十分珍贵的财产,人们爱护车子就 像爱护眼睛样,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这样—个卑贱的人 前进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 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1.70米橫杄的矫健身影经常地在我脑海里浮现 13.文章中作者写了几位老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位老师的主要事件?(3分 4.文章结尾处画线句中“卑贱”一词是如何理解的。(2分) 15.文章第(2)段作者写在幼儿园的经历有何作用?(2分) 16.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一例具体说明。(3分) 17.“当所有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善良。”在学 习生活中,有哪位老师在你成长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简略概括你和老师交往中的一件小 事?(3分)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8.作文。以下文题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请以“最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请以“ 向我走来”为题,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如无法避免,请以化名代替 第6页共6页
第6页 共6页 县城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了骑车回家的王老师,他的自行车后胎已经很瘪,驮他自己都很吃力,但 他还是让我坐到后座上,载我行进了十几里路。当时,自行车是十分珍贵的财产,人们爱护车子就 像爱护眼睛一样,王老师是那样有地位的人,竟然冒着轧坏车胎的危险,载着我这样一个卑贱的人 前进了十几里路,这样的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出来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 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了 1.70 米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地在我脑海里浮现。 13.文章中作者写了几位老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位老师的主要事件?(3 分) 14.文章结尾处画线句中“卑贱”一词是如何理解的。(2 分) 15.文章第⑵段作者写在幼儿园的经历有何作用?(2 分) 16.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一例具体说明。(3 分) 17.“当所有老师都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了我内心深处的善良。”在学 习生活中,有哪位老师在你成长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简略概括你和老师交往中的一件小 事?(3 分) 四、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18.作文。以下文题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⑴请以“最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⑵请以“ 向我走来”为题,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⑴文章不少于 600 字,不超过 9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如无法避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