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 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 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波罗的海出现死亡地带”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 B.全球变暖 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 2.下列措施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 ①减少工业、农业废水向海洋中排放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④将藻类捞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C2.B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就是一片富营养化的水域,与周边地区排入的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第2题,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 “死亡地带”没有影响,其他措施都对“死亡地带”起到减缓作用。 乌斯怀亚市一直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去年旅游季节却出现了防晒霜价格暴涨,街上行人稀少的 现象,工人白天上班的时间也缩短了两个小时。据此完成3~4题。 3.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危害 D.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4.该环境问题给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有( ①全球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 渔业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4.C 解桐第3题,“出现了防晒霜价格暴涨,街上行人稀少的现象,工人白天上班的时间也缩短了两 个小时”,说明太阳辐射影响增加,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B项正确。第 4题.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C项正确。 全球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是全球变暖的影响。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是酸 雨的影响。 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 300万辆汽车。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经常发生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它是大气污染物 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有害烟雾。据此完成5~6题。 墨西哥城 5.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是( A.受温室效应影响 B.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C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大 D.该时期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6.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第三章过关检测(B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 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 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 1~2 题。 1.造成波罗的海出现“死亡地带”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 B.全球变暖 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 2.下列措施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 ( ) ①减少工业、农业废水向海洋中排放 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 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④将藻类捞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1.C 2.B 解析第 1 题,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就是一片富营养化的水域,与周边地区排入的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第 2 题,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 “死亡地带”没有影响,其他措施都对“死亡地带”起到减缓作用。 乌斯怀亚市一直是一个旅游城市,但去年旅游季节却出现了防晒霜价格暴涨,街上行人稀少的 现象,工人白天上班的时间也缩短了两个小时。据此完成 3~4 题。 3.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危害 D.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4.该环境问题给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有( ) ①全球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 渔业 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3.B 4.C 解析第 3 题,“出现了防晒霜价格暴涨,街上行人稀少的现象,工人白天上班的时间也缩短了两 个小时”,说明太阳辐射影响增加,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B 项正确。第 4 题,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C 项正确。 全球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是全球变暖的影响。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是酸 雨的影响。 墨西哥城位于 19°N,在海拔约 2 250 米的盆地中,该市有 2 000 余万人口,3.5 万家工厂,约有 300 万辆汽车。每年 11 月至次年 4、5 月,经常发生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它是大气污染物 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有害烟雾。据此完成 5~6 题。 5.墨西哥城每年 11 月至次年 4、5 月多发生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是( ) A.受温室效应影响 B.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C.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大 D.该时期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6.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禁止使用私家车 B.治理工厂废气 C.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答案5.B6.A 解析第5题,墨西哥城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是千季,降水少,多发生 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是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B项正确。 与温室效应无关,A项错误。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没有季节变化,C项错误。气 旋活动有利于减轻污染D项错误。第6题,禁止使用私家车会影响经济增长,且不便于出 行,A项不合理,故选A项。 读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监测周报图,完成7~8题。 污染指数 300 250 中商 200 轻度 150 轻微 轻微轻微 100 5 0 北上广重太大南杭合武长成 福 京海州庆原连宁州肥汉沙都州州 7.图中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指数分别为( A.150-250、250-300 B.100-200、200~300 C.150-200、200-250 D.100~150、200300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杭州是空气质量状况优的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B.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远离海洋 C.位于京广线上的城市中,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好 D.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劣于太原而优于武汉 答案7.D8.C 解析第7题,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第8题,杭州不是港口城市,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 因为石化工业发达和地处黄河谷地,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优于太原但劣于武汉。 2020年3月28日20:30一21:30,全球7000多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再次熄灯一小时,以参加 全球性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据此完成9~10题。 9.“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哪种大气环境问题提出的? () A酸雨蔓延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破坏严重 D.大气光污染 10.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①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二氧化碳③气候的周期性波动④人类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9.B10.D 解析第9题,“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呼个人、 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一21:30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 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侯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全球变暖 行动的支持。故B项正确。第10题,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为地 球现在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有森林面积的减少使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且植被体内吸收 的二氧化碳也大量释放出来:矿物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故D项正确。冰箱和空
A.禁止使用私家车 B.治理工厂废气 C.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答案 5.B 6.A 解析第 5 题,墨西哥城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每年 11 月至次年 4、5 月是干季,降水少,多发生 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是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B 项正确。 与温室效应无关,A 项错误。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没有季节变化,C 项错误。气 旋活动有利于减轻污染,D 项错误。第 6 题,禁止使用私家车会影响经济增长,且不便于出 行,A 项不合理,故选 A 项。 读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监测周报图,完成 7~8 题。 7.图中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指数分别为( ) A.150~250、250~300 B.100~200、200~300 C.150~200、200~250 D.100~150、200~300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杭州是空气质量状况优的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B.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远离海洋 C.位于京广线上的城市中,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好 D.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劣于太原而优于武汉 答案 7.D 8.C 解析第 7 题,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第 8 题,杭州不是港口城市,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 因为石化工业发达和地处黄河谷地,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优于太原但劣于武汉。 2020 年 3 月 28 日 20:30—21:30,全球 7 000 多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再次熄灯一小时,以参加 全球性环保活动“地球一小时”。据此完成 9~10 题。 9. “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哪种大气环境问题提出的? ( ) A.酸雨蔓延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破坏严重 D.大气光污染 10.引起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②人口过多,呼出大量二氧化碳 ③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④人类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9.B 10.D 解析第 9 题,“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在 2007 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 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 3 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的 20:30—21:30 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 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全球变暖 行动的支持。故 B 项正确。第 10 题,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为地 球现在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有森林面积的减少使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且植被体内吸收 的二氧化碳也大量释放出来;矿物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故 D 项正确。冰箱和空
调的大量使用,使得赢利昂增多,造成臭氧层破坏;人口的剧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不是主要原 因,A项错误。 有机氯杀虫剂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具有残留时间长、有毒、易被生物体吸收 的特性。某团队在某年6月初至8月末,对加拿大落基山脉东部班夫国家公园的鲍湖水系(下 图)进行了取样研究,结果表明冰川是地表水有机氯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据此完成11~12 题。 116.5W >一河流 冰川 m 界线 51.7 公园道路 11.该取样研究期间,鲍湖的水主要来自(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12.加拿大卫生组织建议当地居民减少食用湖内鱼类产品的主要原因是( A.改善单一饮食结构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鱼体内污染物富集 D.发展观光旅游业 答案1.A12.C 解析第11题,读材料可知,冰川是地表水有机氯污染物的重要来源,说明研究期间鲍湖以冰川 融水补给为主。读图可知,冰川分布在该区域西南方向,据此判断①河河水是取样研究期间鲍 湖的主要水源,A项正确。第12题,读材料可知,有机氯杀虫剂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环境污染物 之一,具有残留时间长、有毒、易被生物体吸收的特性。鲍湖中的鱼体内污染物富集,食用后 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加拿大卫生组织建议当地居民减少食用湖内鱼类产品,C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为解决该地区某种环境问题所设计的排灌系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13~14题。 降雨 降雨 明渠 》明渠 枯水期(丰水期 或暗管 道 小孔 地 下 水 位 水 位 1995年 2015年 13.该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A.土地荒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环境污染 D地下水漏斗 14.相对于1995年,2015年的排灌方式( A施工简单且成本低 B.制约了机械化作业
调的大量使用,使得氟利昂增多,造成臭氧层破坏;人口的剧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不是主要原 因,A 项错误。 有机氯杀虫剂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具有残留时间长、有毒、易被生物体吸收 的特性。某团队在某年 6 月初至 8 月末,对加拿大落基山脉东部班夫国家公园的鲍湖水系(下 图)进行了取样研究,结果表明冰川是地表水有机氯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据此完成 11~12 题。 11.该取样研究期间,鲍湖的水主要来自(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12.加拿大卫生组织建议当地居民减少食用湖内鱼类产品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善单一饮食结构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鱼体内污染物富集 D.发展观光旅游业 答案 11.A 12.C 解析第 11 题,读材料可知,冰川是地表水有机氯污染物的重要来源,说明研究期间鲍湖以冰川 融水补给为主。读图可知,冰川分布在该区域西南方向,据此判断①河河水是取样研究期间鲍 湖的主要水源,A 项正确。第 12 题,读材料可知,有机氯杀虫剂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环境污染物 之一,具有残留时间长、有毒、易被生物体吸收的特性。鲍湖中的鱼体内污染物富集,食用后 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加拿大卫生组织建议当地居民减少食用湖内鱼类产品,C 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为解决该地区某种环境问题所设计的排灌系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13~14 题。 13.该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 A.土地荒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环境污染 D.地下水漏斗 14.相对于 1995 年,2015 年的排灌方式( ) A.施工简单且成本低 B.制约了机械化作业
C.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D.减轻了土壤的污染 案13.B14.C 解析第13题,获取左图信息可知,该地引水灌溉时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抬高,进而使地下水 中的盐分更容易在土壤表层累积,导致土壤盐碱化,B项正确:土地荒漠化是过度开垦、过度 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用水(过多取水)等造成的,A项错误:引水灌溉并不会造成环境污 染,C项错误:地下水漏斗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图中地 下水位高度总体相当,没有明显低于其他水位的地方,D项错误。第14题,在土壤深处埋放暗 管,施工难度较大,A项错误;暗管在地下一定的深度,农用机械是在土壤表层作业,暗管不会制 约机械化作业,B项错误;暗管埋设在地下,减少了对地表土地的占用,同时通过暗管排水可减 轻土地盐碱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C项正确;土壤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化肥、工业污染 物等,改变灌溉方式并不能起到减少土壤污染的作用,D项错误。 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衰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 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表。 读表,完成15~17题。 2005年 侵蚀强 1999年 2010年 度等级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km2 % km2 % km2 % 低度侵蚀 187.81 8.58 153.70 7.02 95.82 4.38 轻度侵蚀 1202.09 54.89 793.70 36.24 723.75 33.05 中度侵蚀 601.11 27.45 621.62 28.39 685.90 31.31 强度侵蚀 169.77 7.75 348.89 15.93 377.33 17.23 极强度侵蚀 27.98 1.28 230.73 10.54 264.01 12.06 剧烈侵蚀 1.12 0.05 41.25 1.88 43.07 1.97 15.2005一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面积最大的侵蚀强度等级是( A轻度侵蚀 B.中度侵蚀 C.强度侵蚀 D.极强度侵蚀 16.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其成因最可能是( A.修筑公路 B.居民点建设 C.矿产开采 D.过度放牧 17.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①调整农业结构 ②修建梯田③发展“处方”农业④采用滴灌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5.B16.C17.A 解析第15题,由表中数据计算可得B项正确。第16题,修筑公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线状,A 项错误;一般情况下,居民点建设不会造成剧烈的水土流失,B项错误;矿产开采造成的水土流 失呈点状,C项正确:山区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片状,D项错误。故选C项。第17题调 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梯田来蓄水、保土等措施都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①②正 确;“处方”农业主要是为了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③错误;采用滴灌技术主要是为了节水,多 用于千旱缺水地区,④错误。故选A项。 右图为世界地球日官方网站正式公布的某年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 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8~20题
C.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D.减轻了土壤的污染 答案 13.B 14.C 解析第 13 题,获取左图信息可知,该地引水灌溉时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抬高,进而使地下水 中的盐分更容易在土壤表层累积,导致土壤盐碱化,B 项正确;土地荒漠化是过度开垦、过度 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用水(过多取水)等造成的,A 项错误;引水灌溉并不会造成环境污 染,C 项错误;地下水漏斗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图中地 下水位高度总体相当,没有明显低于其他水位的地方,D 项错误。第 14 题,在土壤深处埋放暗 管,施工难度较大,A 项错误;暗管在地下一定的深度,农用机械是在土壤表层作业,暗管不会制 约机械化作业,B 项错误;暗管埋设在地下,减少了对地表土地的占用,同时通过暗管排水可减 轻土地盐碱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C 项正确;土壤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化肥、工业污染 物等,改变灌溉方式并不能起到减少土壤污染的作用,D 项错误。 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 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表。 读表,完成 15~17 题。 侵蚀强 度等级 1999 年 2005 年 2010 年 面积 km2 比例 % 面积 km2 比例 % 面积 km2 比例 % 低度侵蚀 187.81 8.58 153.70 7.02 95.82 4.38 轻度侵蚀 1 202.09 54.89 793.70 36.24 723.75 33.05 中度侵蚀 601.11 27.45 621.62 28.39 685.90 31.31 强度侵蚀 169.77 7.75 348.89 15.93 377.33 17.23 极强度侵蚀 27.98 1.28 230.73 10.54 264.01 12.06 剧烈侵蚀 1.12 0.05 41.25 1.88 43.07 1.97 15.2005—2010 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面积最大的侵蚀强度等级是( ) A.轻度侵蚀 B.中度侵蚀 C.强度侵蚀 D.极强度侵蚀 16.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其成因最可能是( ) A.修筑公路 B.居民点建设 C.矿产开采 D.过度放牧 17.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 ①调整农业结构 ②修建梯田 ③发展“处方”农业 ④采用滴灌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5.B 16.C 17.A 解析第 15 题,由表中数据计算可得 B 项正确。第 16 题,修筑公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线状,A 项错误;一般情况下,居民点建设不会造成剧烈的水土流失,B 项错误;矿产开采造成的水土流 失呈点状,C 项正确;山区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片状,D 项错误。故选 C 项。第 17 题,调 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梯田来蓄水、保土等措施都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①②正 确;“处方”农业主要是为了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③错误;采用滴灌技术主要是为了节水,多 用于干旱缺水地区,④错误。故选 A 项。 右图为世界地球日官方网站正式公布的某年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 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8~20 题
18.该图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生态破坏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空洞 D.生物多样性锐减 19.在应对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 A.共同 B.不同 C.有区别 D.共同但有区别 20.在应对这一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 ①选用绿色产品②植树造林③垃圾分类④创建绿色家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8.B19.D20.C 解析第18题,图片反映的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第19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 球性环境问题时,与发达国家承担“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第20题,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大气温室效应增强造成的。 选用绿色产品、植树造林和创建绿色家庭均可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速增加的趋势:垃 圾分类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措施。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心城市 。中小城市 一河流 口潮泊 区水闸 一-流域界线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 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 得知,甲湖流域(右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细菌水华的 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 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细菌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 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细菌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分析水闸建成后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 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细菌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 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细菌 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 发生长。 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对蓝细菌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细菌水华 暴发的可能性。 解析第(1)题,“集中在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及风向角 度分析。第(2)题,由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分析建闸后水 生植物覆盖率下降的原因:由“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
18.该图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生态破坏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空洞 D.生物多样性锐减 19.在应对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 ) A.共同 B.不同 C.有区别 D.共同但有区别 20.在应对这一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 ) ①选用绿色产品 ②植树造林 ③垃圾分类 ④创建绿色家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18.B 19.D 20.C 解析第 18 题,图片反映的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第 19 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 球性环境问题时,与发达国家承担“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第 20 题,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大气温室效应增强造成的。 选用绿色产品、植树造林和创建绿色家庭均可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速增加的趋势;垃 圾分类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一种措施。 二、综合题(共 40 分) 21.(1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 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 得知,甲湖流域(右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细菌水华的 发生最早可追溯到 19 世纪末。1962 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 例大幅下降。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甲湖蓝细菌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 年初,甲湖流 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细菌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分析水闸建成后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 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细菌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 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细菌 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 发生长。 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对蓝细菌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细菌水华 暴发的可能性。 解析第(1)题,“集中在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及风向角 度分析。第(2)题,由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分析建闸后水 生植物覆盖率下降的原因;由“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
2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麋鹿原产于我国,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麋鹿善游泳,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 物,食性狭窄。据科学家考证,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麋鹿最为昌盛,数量达到上 亿头,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下游地区,野生麋鹿在清朝初年绝迹。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 开始实施饲养麋鹿野化放归行动,在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 (1)分析我国历史上野生麋鹿绝迹的原因。 (2)说明我国选择江淮地区建立麋鹿野生自然保护区的理由。 答1)黄河、长江下游人类活动频繁,破坏了麋鹿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滥捕滥猎;气候变化;沼 泽等水域面积减少:麋鹿食性狭窄,适应环境能力差等。 (2)江淮地区地势低平,多湖泊、沼泽;温暖湿润,水草茂盛,食物丰富等。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麇鹿食 性狭窄,适应环境能力差;气候变化改变了麋鹿的生存环境,“麋鹿善游泳,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 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沼泽和湖泊等水域面积减少适宜生存的环境和食物来源减少。人为 原因:人口增长快,破坏了麋鹿的生存环境:滥捕滥猎。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麋鹿善游泳,主 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说明麇鹿适合在沼泽环境中生活,江淮地区属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多湖泊、沼泽;水草茂盛,麇鹿的食物丰富。 2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微藻广泛分布在南极大陆,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分为雪藻和冰藻。雪藻生长在陆地雪层中」 能在极端条件下保持孢子休眠状态,等到夏季温度、光照、营养物质条件适宜时,就会迅速生 长,将雪地染成各种色彩。冰藻生活在海冰底部的海水中,夏季条件适宜时也会迅速生长;冰 藻是南极磷虾的主要食物来源,企鹅又以南极磷虾为食,企鹅的排泄物为雪藻生长提供了很好 的养分条件,这样的食物链使得企鹅把冰藻和雪藻串联在一起。研究发现雪藻爆发和企鹅栖 息地的关系密切,比如企鹅在冰川上前行,行进路线上布满黄绿色雪藻,形成“雪藻公路”。 (1)分析“雪藻公路”形成的原因。 (2)分析雪藻爆发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影响。 答案(1)夏季气温升高,海冰融化,冰藻迅速生长,磷虾随之猛增(饵料丰富),企鹅出行觅食频繁 出行路线上多粪便,为雪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导致雪藻在企鹅出行路线上迅速生长,形成“雪 藻公路”。 (2)雪藻爆发时,通过光合作用,雪藻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极高的固碳效果,有利于减缓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有利于雪藻生长,使其生长空间变大,生长期延长。 解析第(1)题,据材料分析可知,南极附近的海洋中生长着大量的冰藻,成为南极磷虾的主要食 物来源,大量南极磷虾前来觅食,进而吸引以南极磷虾为食的企鹅。企鹅在冰川上前行,行进 路线上布满黄绿色雪藻,形成一条“雪藻公路”。夏季气温高,南极海洋中海冰融化,冰藻生长 加快,以其为食物的磷虾会增多,则以磷虾为食物的企鹅出行觅食频繁:而企鹅出行路线多粪 便,同时又为雪藻提供营养物质,促进雪藻生长;出行区冰雪融化快,地表潮湿,雪藻大量繁殖形 成“雪藻公路”。第(2)题,雪藻爆发时,其规模骤增,通过光合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产 生极高的固碳效果,大大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减缓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气温升 高,则南极雪藻规模增大,使得雪藻向内陆延伸,适宜生长的空间变大,雪藻生长期延长。 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大青山前坡属阴山山脉南坡,横亘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部,曾是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由于 长期的开矿、采石等,该山体森林植被遭破坏,岩石裸露、水土流失、风蚀沙化日趋严重。 2012年起,呼和浩特市政府启动了大青山南坡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工程,工程的最大难点是破 损山体的植被修复。通过技术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大青山前坡总体生态功能 得到恢复,为呼和浩特新城区构筑了一道靓丽的绿色生态屏障。 说明大青山前坡山体植被修复难度大的自然原因以及修复后对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的益处。 答案原因山体岩石裸露,缺乏土壤或土层薄山体坡度大,水土难以留存,植被存活率低;降水 少,植被恢复困难。 益处: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减小),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水源;森林阻挡风沙(或 吸烟滞尘),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植被恢复,美化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地
22.(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麋鹿原产于我国,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麋鹿善游泳,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 物,食性狭窄。据科学家考证,距今约 1 万年前到距今约 3 000 年时麋鹿最为昌盛,数量达到上 亿头,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下游地区,野生麋鹿在清朝初年绝迹。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 开始实施饲养麋鹿野化放归行动,在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 (1)分析我国历史上野生麋鹿绝迹的原因。 (2)说明我国选择江淮地区建立麋鹿野生自然保护区的理由。 答案(1)黄河、长江下游人类活动频繁,破坏了麋鹿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滥捕滥猎;气候变化;沼 泽等水域面积减少;麋鹿食性狭窄,适应环境能力差等。 (2)江淮地区地势低平,多湖泊、沼泽;温暖湿润,水草茂盛,食物丰富等。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麇鹿食 性狭窄,适应环境能力差;气候变化改变了麋鹿的生存环境;“麋鹿善游泳,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 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沼泽和湖泊等水域面积减少,适宜生存的环境和食物来源减少。人为 原因:人口增长快,破坏了麋鹿的生存环境;滥捕滥猎。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麋鹿善游泳,主 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说明麋鹿适合在沼泽环境中生活,江淮地区属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多湖泊、沼泽;水草茂盛,麋鹿的食物丰富。 23.(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微藻广泛分布在南极大陆,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分为雪藻和冰藻。雪藻生长在陆地雪层中, 能在极端条件下保持孢子休眠状态,等到夏季温度、光照、营养物质条件适宜时,就会迅速生 长,将雪地染成各种色彩。冰藻生活在海冰底部的海水中,夏季条件适宜时也会迅速生长;冰 藻是南极磷虾的主要食物来源,企鹅又以南极磷虾为食,企鹅的排泄物为雪藻生长提供了很好 的养分条件,这样的食物链使得企鹅把冰藻和雪藻串联在一起。研究发现雪藻爆发和企鹅栖 息地的关系密切,比如企鹅在冰川上前行,行进路线上布满黄绿色雪藻,形成“雪藻公路”。 (1)分析“雪藻公路”形成的原因。 (2)分析雪藻爆发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影响。 答案(1)夏季气温升高,海冰融化,冰藻迅速生长,磷虾随之猛增(饵料丰富),企鹅出行觅食频繁, 出行路线上多粪便,为雪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导致雪藻在企鹅出行路线上迅速生长,形成“雪 藻公路”。 (2)雪藻爆发时,通过光合作用,雪藻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极高的固碳效果,有利于减缓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有利于雪藻生长,使其生长空间变大,生长期延长。 解析第(1)题,据材料分析可知,南极附近的海洋中生长着大量的冰藻,成为南极磷虾的主要食 物来源,大量南极磷虾前来觅食,进而吸引以南极磷虾为食的企鹅。企鹅在冰川上前行,行进 路线上布满黄绿色雪藻,形成一条“雪藻公路”。夏季气温高,南极海洋中海冰融化,冰藻生长 加快,以其为食物的磷虾会增多,则以磷虾为食物的企鹅出行觅食频繁;而企鹅出行路线多粪 便,同时又为雪藻提供营养物质,促进雪藻生长;出行区冰雪融化快,地表潮湿,雪藻大量繁殖形 成“雪藻公路”。第(2)题,雪藻爆发时,其规模骤增,通过光合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产 生极高的固碳效果,大大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减缓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气温升 高,则南极雪藻规模增大,使得雪藻向内陆延伸,适宜生长的空间变大,雪藻生长期延长。 24.(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大青山前坡属阴山山脉南坡,横亘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部,曾是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由于 长期的开矿、采石等,该山体森林植被遭破坏,岩石裸露、水土流失、风蚀沙化日趋严重。 2012 年起,呼和浩特市政府启动了大青山南坡生态综合治理保护工程,工程的最大难点是破 损山体的植被修复。通过技术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大青山前坡总体生态功能 得到恢复,为呼和浩特新城区构筑了一道靓丽的绿色生态屏障。 说明大青山前坡山体植被修复难度大的自然原因以及修复后对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的益处。 答案原因:山体岩石裸露,缺乏土壤或土层薄;山体坡度大,水土难以留存,植被存活率低;降水 少,植被恢复困难。 益处: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减小),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水源;森林阻挡风沙(或 吸烟滞尘),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植被恢复,美化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地
解析由材料“该山体森林植被遭破坏,岩石裸露、水土流失、风蚀沙化日趋严重”并结合当地 的气候条件分析大青山前坡山体植被修复难度大的自然原因。生态恢复的益处可以从植被 的功能角度分析,植被具有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减小),阻 挡风沙,美化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
解析由材料“该山体森林植被遭破坏,岩石裸露、水土流失、风蚀沙化日趋严重”并结合当地 的气候条件分析大青山前坡山体植被修复难度大的自然原因。生态恢复的益处可以从植被 的功能角度分析,植被具有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减小),阻 挡风沙,美化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