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某地景观演变示意图,完成第1~2题。 米 Ⅲ 1.图示景观演变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堆积作用 2.图中I、Ⅱ所示的演化,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强弱 B.风力作用 C.温度变化 D.生物活动 答案:1.C2.C 解析:第1题,在温度、水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 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第2题,图中白天岩石表面温度高于内 部,夜晚岩石内部温度高于表面,由于常年累月的热胀冷缩使岩石遭到破坏。因此 温度的变化是I、Ⅱ所示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完成第3~4题。 ①新月形沙丘 ②长江三峡 ③海南岛南天一柱 ④三角洲 3.图中地貌属于河流地貌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第二章过关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读某地景观演变示意图,完成第 1~2 题。 1.图示景观演变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搬运作用 B.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堆积作用 2.图中Ⅰ、Ⅱ所示的演化,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强弱 B.风力作用 C.温度变化 D.生物活动 答案:1.C 2.C 解析:第 1 题,在温度、水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 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第 2 题,图中白天岩石表面温度高于内 部,夜晚岩石内部温度高于表面,由于常年累月的热胀冷缩使岩石遭到破坏。因此 温度的变化是Ⅰ、Ⅱ所示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完成第 3~4 题。 3.图中地貌属于河流地貌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答案3.B4.C 解析:第3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②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 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 侵蚀作用而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 于流速变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沉积而形成的。第4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 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下面图1是由柱状节理及其发育的墨绿色玄武岩构成的岛屿,远远望去,犹如镶嵌 在蓝天碧海之中的一块墨玉;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 题。 图1 ② 甲 乙 ② ④ 变质岩 ① ④ ④ 丙 图2 5.该岛岩石形成的原因是( A.海水常年的侵蚀作用 B.河流挟带的泥沙固结变质 C.岩浆侵入地壳缓慢冷却 D.岩浆喷出海底快速冷却 6.该玄武岩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图中数码直接相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5.D6.A 解析:第5题,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形成的。第6 题,图中甲、乙和变质岩通过④指向丙,故丙为岩浆,由丙到甲为岩浆冷却凝固形 成岩浆岩的过程。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岩壁出露着早古生 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 书”之称。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千米,深达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 裂谷带。读图,完成第7~8题
答案:3.B 4.C 解析:第 3 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②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 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 侵蚀作用而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 于流速变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沉积而形成的。第 4 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 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下面图 1 是由柱状节理及其发育的墨绿色玄武岩构成的岛屿,远远望去,犹如镶嵌 在蓝天碧海之中的一块墨玉;图 2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5~6 题。 图 1 图 2 5.该岛岩石形成的原因是( ) A.海水常年的侵蚀作用 B.河流挟带的泥沙固结变质 C.岩浆侵入地壳缓慢冷却 D.岩浆喷出海底快速冷却 6.该玄武岩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图中数码直接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5.D 6.A 解析:第 5 题,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形成的。第 6 题,图中甲、乙和变质岩通过④指向丙,故丙为岩浆,由丙到甲为岩浆冷却凝固形 成岩浆岩的过程。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岩壁出露着早古生 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 书”之称。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 200 千米,深达 1 000~2 000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 裂谷带。读图,完成第 7~8 题
东非大裂谷景观图 7.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8.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D ■国沉积岩必岩浆岩 答案:7.A8.A 解析:第7题,图示岩石为裂谷边缘的上升岩块,经历了地壳抬升运动。裂谷形成 是地壳张裂的结果;图中岩石层理结构明显,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为外 力作用形成,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第8题,地质构造分为褶皱(背斜、向斜) 和断层。东非大裂谷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根据图例判断A项的岩石为沉积 岩,D项的岩石为岩浆岩,而景观图显示大裂谷的岩石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地沉积岩层地质剖面图,完成第910题。 0 ⑨⑧⑦⑥⑤④ 9.图中各岩层从新到老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④⑤⑥⑦⑧⑨⑩③②① C.④⑤⑥⑦⑧⑨①②③⑩ D.①②③⑩⑨⑧⑦⑥⑤④ 10.如果岩层⑧为含水层,岩层⑨为煤层,那么开采地下水和煤炭应分别打井的位 置是()
7.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8.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 答案:7.A 8.A 解析:第 7 题,图示岩石为裂谷边缘的上升岩块,经历了地壳抬升运动。裂谷形成 是地壳张裂的结果;图中岩石层理结构明显,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为外 力作用形成,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第 8 题,地质构造分为褶皱(背斜、向斜) 和断层。东非大裂谷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根据图例判断 A 项的岩石为沉积 岩,D 项的岩石为岩浆岩,而景观图显示大裂谷的岩石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地沉积岩层地质剖面图,完成第 9~10 题。 9.图中各岩层从新到老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④⑤⑥⑦⑧⑨⑩③②① C.④⑤⑥⑦⑧⑨①②③⑩ D.①②③⑩⑨⑧⑦⑥⑤④ 10.如果岩层⑧为含水层,岩层⑨为煤层,那么开采地下水和煤炭应分别打井的位 置是( )
A.甲处、乙处 B.乙处、甲处 C甲处、甲处 D.乙处、乙处 答案:9.D10.D 解析:第9题,图中岩层均为沉积岩;沉积岩岩层中,下部岩层的形成时间早于上部 岩层。第10题,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甲处煤层在①岩层形成前被外力剥蚀,不 会找到煤炭。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第11~12题。 东非 ③ 裂谷 带 ②板块 ①板块 山地 海沟 11.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12.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 A.大分水岭B.安第斯山脉 C海岸山脉D.阿巴拉契亚山脉 答案:11D12.B 解析:第11题,①②两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生长边界位于海洋形成海岭。南极洲 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消亡边界。印度 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边界,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分布与题中信息不 符。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符合题意。第12题,位于美洲板块西部的纵列分 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 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可以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科技水平的提高③汽车性能的改善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 ①缩短里程②少占土地③减少污染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A.甲处、乙处 B.乙处、甲处 C.甲处、甲处 D.乙处、乙处 答案:9.D 10.D 解析:第 9 题,图中岩层均为沉积岩;沉积岩岩层中,下部岩层的形成时间早于上部 岩层。第 10 题,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甲处煤层在①岩层形成前被外力剥蚀,不 会找到煤炭。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第 11~12 题。 11.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12.图中所示山地为纵列分布的( ) A.大分水岭 B.安第斯山脉 C.海岸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 答案:11.D 12.B 解析:第 11 题,①②两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生长边界位于海洋形成海岭。南极洲 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都是碰撞、消亡边界。印度 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虽然是生长边界,但海岭两侧地理事物分布与题中信息不 符。只有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符合题意。第 12 题,位于美洲板块西部的纵列分 布的山脉,符合题意的只有安第斯山脉。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 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第 13~14 题。 13.现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可以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科技水平的提高 ③汽车性能的改善 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山区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 ) ①缩短里程 ②少占土地 ③减少污染 ④节省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3.A14.A 解析:第13题,“之”字形盘山公路减缓了坡度,降低了施工难度,而现在逢山开道, 遇沟建桥,很明显加大了建设成本,同时工程难度大,需要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作 为保障。第14题,“少走弯路”可以缩短里程,少占土地。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 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第15~16题。 ② ③ 15.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堆积物 堆积物 ② ①又 ② A B 堆积物 ↓①又 ② ② D 答案:15.B16.A 解析:第15题,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应是弯曲河道的凹岸,图中②位于曲流 凹岸处,①位于曲流凸岸处,③④处河道较平直。第16题,曲流处凹岸为侵蚀岸,河 岸陡峻;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 读图,完成第17~18题。 1600 1200 a 800 400 ☑b 题d c☑ 题居民区一400一等高线/m丫河流
C.③④ D.②④ 答案:13.A 14.A 解析:第 13 题,“之”字形盘山公路减缓了坡度,降低了施工难度,而现在逢山开道, 遇沟建桥,很明显加大了建设成本,同时工程难度大,需要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作 为保障。第 14 题,“少走弯路”可以缩短里程,少占土地。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 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第 15~16 题。 15.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答案:15.B 16.A 解析:第 15 题,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应是弯曲河道的凹岸,图中②位于曲流 凹岸处,①位于曲流凸岸处,③④处河道较平直。第 16 题,曲流处凹岸为侵蚀岸,河 岸陡峻;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 读图,完成第 17~18 题
17.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A.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18.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 是( )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答案:17.A18.B 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河流冲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最有可能发育 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开阔的千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18题,ā处聚 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河流的中 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 下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示意图,甲、乙间计划修建一条公路。读图,完成第 19-20题。 140 100 ”滑坡、崩塌区→沼泽-①.。 线路方案 ~100一等高线/m 19.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9.C20.B 解析: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线路③沿直线穿过山地,因而要修隧道;并且该线路 两次穿过河流,因而需要架桥。第20题,进行裁弯取直后,线路②不再穿过河流,且 该线路没有穿过等高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 二、综合题(共60分)
17.在 a、c 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18.a 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 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 是( ) A.a 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c、d 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 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 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答案:17.A 18.B 解析:第 17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 位于河流冲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最有可能发育 冲积扇;c 处位于河流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 18 题,a 处聚 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河流的中 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 下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示意图,甲、乙间计划修建一条公路。读图,完成第 19~20 题。 19.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施工前图示河段进行了裁弯取直,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9.C 20.B 解析:第 19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线路③沿直线穿过山地,因而要修隧道;并且该线路 两次穿过河流,因而需要架桥。第 20 题,进行裁弯取直后,线路②不再穿过河流,且 该线路没有穿过等高线,经过地区地形平坦。 二、综合题(共 60 分)
21.(14分)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② 甲 沉积岩 ③ ② 岩浆 ④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和 (2)(双选)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特征是( ) A.具有层理构造 B.具有气孔构造 C.常含有化石 D坚实致密 (3)图中数码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 积等外力作用的是 。 (填数码) (4)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必需品。请列举家庭装潢中常用的甲、乙类岩 石各一种。 答案(1)岩浆岩 变质岩 (2)AC (3)③② (4)甲花岗岩。乙:大理岩。 解析: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①表示冷凝作用, 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沉积岩是已形成的岩石 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形成的,一般具有层理构造,且常含有化 石。家庭装潢用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大理岩属变质岩。 2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华山是我国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邻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154.9m,壁 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秦岭 黄土高原 渭河平原 材料二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挟带 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对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成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答案(1)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 (2)华山为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 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 沃的平原
21.(14 分)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和 。 (2)(双选)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特征是( ) A.具有层理构造 B.具有气孔构造 C.常含有化石 D.坚实致密 (3)图中数码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 积等外力作用的是 。(填数码) (4)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必需品。请列举家庭装潢中常用的甲、乙类岩 石各一种。 答案:(1)岩浆岩 变质岩 (2)AC (3)③ ② (4)甲:花岗岩。乙:大理岩。 解析: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变质岩,①表示冷凝作用, ②表示外力作用,③表示变质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沉积岩是已形成的岩石 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形成的,一般具有层理构造,且常含有化 石。家庭装潢用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大理岩属变质岩。 22.(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邻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 2 154.9 m,壁 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挟带 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对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成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答案:(1)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 (2)华山为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 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 沃的平原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 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第(2)题,由材料一 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第(3)题,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 分析。 23.(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 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 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西北季风尤为强劲:河流发 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149 1169 1000 2▲ 1000/ ·城镇 ▲2242山峰及高程/m 河流 水库 00等高线/m、示坡线 114 16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 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堆积:(河水水 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堆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 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 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 低,风沙在此堆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 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 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 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析:第(1)题,M处沙源丰富,一方面来自河流的堆积,另一方面来自风力的堆积。 结合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从位置 上看,西北风在此受到山地的阻挡,风沙堆积。第(2)题,根据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 可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与冬春季节风向一致,另一方面H县城位于风口,形成狭管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 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第(2)题,由材料一 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第(3)题,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 分析。 23.(18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 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 处发育了规 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西北季风尤为强劲;河流发 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 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 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堆积;(河水水 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堆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 县城附 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 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 M 地速度降 低,风沙在此堆积。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 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 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 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析:第(1)题,M 处沙源丰富,一方面来自河流的堆积,另一方面来自风力的堆积。 结合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从位置 上看,西北风在此受到山地的阻挡,风沙堆积。第(2)题,根据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 可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与冬春季节风向一致,另一方面 H 县城位于风口,形成狭管
效应,风力强大。第(3)题,观,点A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堆积两方面分析,沙 量不断增加,沙丘群会扩大。观点B主要从气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 分析,沙丘群不会扩大。 24.(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 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 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1) 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2)。 重庆 O城市 图1 ☒季节性河流 o聚落 皿农业区 图2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 (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答案:()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2)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 (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因为河谷地势相 对较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沿长江分布,形成沿长江 分布的聚落带。第(2)题,由于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 富,土壤比较肥沃,适合人类的居住和发展,故山区的聚落多分布在这些区域。第 (3)题,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聚落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在高原地 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而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同时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效应,风力强大。第(3)题,观点 A 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堆积两方面分析,沙 量不断增加,沙丘群会扩大。观点 B 主要从气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 分析,沙丘群不会扩大。 24.(1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 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 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 1) 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 2)。 图 1 图 2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 (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2)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 (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因为河谷地势相 对较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解析:第(1)题,由图 1 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沿长江分布,形成沿长江 分布的聚落带。第(2)题,由于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 富,土壤比较肥沃,适合人类的居住和发展,故山区的聚落多分布在这些区域。第 (3)题,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聚落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在高原地 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而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同时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