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右图中MOE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完成第1~2 题。 1209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速度:P=Q=M=O>E 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MO为晨线 D.EO为晨线 2.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Q点的地方时为17:00 B.E点地方时为6:00 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 答案:1.D2.D 解析:第1题,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 极递减,图示P、Q、M、E位于同一条纬线上,O点比P、Q、M、E四点纬度高, 故线速度P=Q=M=E>O:图示半球为南半球,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左 岸侵蚀严重:图中MOE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故SP和 SQ中必有一条是0时经线,根据晨昏线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0时经线只能是SP, 推出MPE为黑夜区,故EO为晨线。第2题,SQ为180°经线,图示Q点和P点 所在经线相差120°,故SP为60°W经线(地方时为0时),利用“东加西减,东早 西晚”的原则可以计算Q点的地方时为16:00:图示E点所在的纬线昼短夜长(昼 孤段小于夜孤段),故当地的日出时间在6时之后: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根据自 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可以确定非阴影部分是6日:SQ所在经线地 方时为16时,再过8小时,SQ所在经线地方时为24时,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 重合,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读右面的光照图完成第3~5题
综合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右图中 MOE 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完成第 1~2 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速度:P=Q=M=O>E 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MO 为晨线 D.EO 为晨线 2.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 点的地方时为 17:00 B.E 点地方时为 6:00 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 5 日,则非阴影部分是 4 日 D.再过 8 小时全球为同一日 答案:1.D 2.D 解析:第 1 题,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 极递减,图示 P、Q、M、E 位于同一条纬线上,O 点比 P、Q、M、E 四点纬度高, 故线速度 P=Q=M=E>O;图示半球为南半球,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左 岸侵蚀严重;图中 MOE 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故 SP 和 SQ 中必有一条是 0 时经线,根据晨昏线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 0 时经线只能是 SP, 推出 MPE 为黑夜区,故 EO 为晨线。第 2 题,SQ 为 180°经线,图示 Q 点和 P 点 所在经线相差 120°,故 SP 为 60°W 经线(地方时为 0 时),利用“东加西减,东早 西晚”的原则可以计算 Q 点的地方时为 16:00;图示 E 点所在的纬线昼短夜长(昼 弧段小于夜弧段),故当地的日出时间在 6 时之后;若阴影部分日期是 5 日,根据自 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可以确定非阴影部分是 6 日;SQ 所在经线地 方时为 16 时,再过 8 小时,SQ 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24 时,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 重合,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读右面的光照图,完成第 3~5 题
3.若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A地经度为( A.30°E B.30°W C.60°E D.60°W 4.此时,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经度差( A.小于90°B.大于90 C.等于90° D.等于180° 5.一位山东的游客于3月21日清晨到天安门广场参观升旗仪式,天气晴好,当日 升旗时间为地方时6时,请问升旗手准备升旗的那一瞬间,游客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A.6:00 B.6:06 C.5:44 D.6:16 答案:3.A4B5D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图示区域为南半球:由晨 线与赤道交点为6时,计算可知A地地方时为3时。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A 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所以A地经度为30°E。第4题,赤道上终年昼夜平 分,因赤道上处于夜晚的经度范围是地方时18时到次日的6时,根据图示,经度应 该是105°W向东到75°E,而东半球指从20°W向东到160°E,取二者交集,可 得经度差为95°。第5题,春分日地方时6时日出,即116°E为6时时,手表时间 是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二者相差4°,时间相差16分钟,故手表显示时间 为6:16。 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 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地貌 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 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右 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第6~7题。 6.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7.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 A.固结成岩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3.若此时北京时间为 9 时,则 A 地经度为( ) A.30°E B.30°W C.60°E D.60°W 4.此时,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经度差( ) A.小于 90° B.大于 90° C.等于 90° D.等于 180° 5.一位山东的游客于 3 月 21 日清晨到天安门广场参观升旗仪式,天气晴好,当日 升旗时间为地方时 6 时,请问升旗手准备升旗的那一瞬间,游客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 A.6:00 B.6:06 C.5:44 D.6:16 答案:3.A 4.B 5.D 解析:第 3 题,根据图示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所以图示区域为南半球;由晨 线与赤道交点为 6 时,计算可知 A 地地方时为 3 时。此时北京时间为 9 时,则 A 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 6 小时,所以 A 地经度为 30°E。第 4 题,赤道上终年昼夜平 分,因赤道上处于夜晚的经度范围是地方时 18 时到次日的 6 时,根据图示,经度应 该是 105°W 向东到 75°E,而东半球指从 20°W 向东到 160°E,取二者交集,可 得经度差为 95°。第 5 题,春分日地方时 6 时日出,即 116°E 为 6 时时,手表时间 是北京时间即 120°E 的地方时,二者相差 4°,时间相差 16 分钟,故手表显示时间 为 6:16。 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 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地貌 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 崮顶之下梯田层层,沟壑舒展。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右 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第 6~7 题。 6.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组成岱崮地貌的岩石主要为(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7.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 ) A.固结成岩 岩层断裂 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B.岩层断裂裂隙扩张 岩浆喷发 地壳抬升 C岩石堆积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D.岩石堆积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答案:6.D7.A 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化石 存在于沉积岩中,因此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和 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第7题,石灰岩形成后,地壳运动使石灰 岩岩层断裂,之后地壳抬升,海拔增高,经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岱崮地貌。 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 1km- 1 km+ 2km+ 3km+++++++ *4④+1 ++ +4 团花岗岩臣曰石灰岩目页岩田变质岩四砂砾石,一断层 曰砂岩©涩推积物田田砾岩一河流◆湖泊 8.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9.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答案:8.A9B 解析:第8题,图中断层①左侧没有石灰岩,说明是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沉积岩层 ③形成;③岩层处发生明显错动,说明形成后岩层③被断层②切断;再有岩层④堆 积。故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③②④。第9题,图中乙处物质是堆积岩层,直接 来源于地表。该图为北美洲落基山脉中某地区,图中甲处断层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丙处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由图可知,丁处 岩石是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在锋面气旋中,由于冷锋的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锢 囚锋。图1示意锋面气旅与锢囚锋的剖面。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图2中关于图1中锢囚锋符号的绘制,正确的是() 暖2 冷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西南 东北 图1
B.岩层断裂 裂隙扩张 岩浆喷发 地壳抬升 C.岩石堆积 地壳抬升 外力侵蚀 D.岩石堆积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答案:6.D 7.A 解析:第 6 题,由材料可知,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化石 存在于沉积岩中,因此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和 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第 7 题,石灰岩形成后,地壳运动使石灰 岩岩层断裂,之后地壳抬升,海拔增高,经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岱崮地貌。 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8~9 题。 8.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9.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答案:8.A 9.B 解析:第 8 题,图中断层①左侧没有石灰岩,说明是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沉积岩层 ③形成;③岩层处发生明显错动,说明形成后岩层③被断层②切断;再有岩层④堆 积。故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③②④。第 9 题,图中乙处物质是堆积岩层,直接 来源于地表。该图为北美洲落基山脉中某地区,图中甲处断层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丙处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由图可知,丁处 岩石是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在锋面气旋中,由于冷锋的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锢 囚锋。图 1 示意锋面气旋与锢囚锋的剖面。据此完成第 10~11 题。 10.图 2 中关于图 1 中锢囚锋符号的绘制,正确的是( ) 图 1
图2 11.近地面P处未来几日的天气情况最可能是( A.气压降低 B.气温升高 C持续晴朗D.连续降水 答案:10B11.D 解析:第10题,北半球气旋逆时针向中心辐合,而根据图中锋面移动是从西南到东 北的走向趋势可知,B图符合锢囚锋符号。第11题,由于锋面附近冷、暖气团相 遇,暖气团上升的过程中通常会形成阴雨天气;图示锋面是从西南到东北方向移 动,未来几日P处受到锋面的影响,形成阴雨天气。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地区大气环流示意图,甲和乙位于地面,丙和丁位于高空。读 图,完成第12~13题。 丙 M. 北 南 甲 12.图中各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13.M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答案12.A13.C 解析:第12题,根据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可知,四地气压是乙>甲>丙>丁。第13题,M 地位于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因此M地为西南风。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第14~16题。 丁 14.若AB线是30°纬线,则( 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 B.甲洋流为寒流 C.乙为西风漂流 D.丙不可能为秘鲁寒流 15.若AB线是60°纬线,则() A.甲处等温线向北弯曲 B.乙洋流的性质为寒流 C.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D.丁处盛行东南风
图 2 11.近地面 P 处未来几日的天气情况最可能是( ) A.气压降低 B.气温升高 C.持续晴朗 D.连续降水 答案:10.B 11.D 解析:第 10 题,北半球气旋逆时针向中心辐合,而根据图中锋面移动是从西南到东 北的走向趋势可知,B 图符合锢囚锋符号。第 11 题,由于锋面附近冷、暖气团相 遇,暖气团上升的过程中通常会形成阴雨天气;图示锋面是从西南到东北方向移 动,未来几日 P 处受到锋面的影响,形成阴雨天气。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地区大气环流示意图,甲和乙位于地面,丙和丁位于高空。读 图,完成第 12~13 题。 12.图中各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13.M 地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答案:12.A 13.C 解析:第 12 题,根据气流垂直运动方向可知,四地气压是乙>甲>丙>丁。第 13 题,M 地位于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因此 M 地为西南风。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第 14~16 题。 14.若 AB 线是 30°纬线,则( ) 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 B.甲洋流为寒流 C.乙为西风漂流 D.丙不可能为秘鲁寒流 15.若 AB 线是 60°纬线,则( ) A.甲处等温线向北弯曲 B.乙洋流的性质为寒流 C.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 D.丁处盛行东南风
16.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 ①北京昼长夜短②丁处附近居民有可能发现正午日影朝南 ③洛杉矶阴雨连 绵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4.C15.C16.B 解析:第14题,若AB线是30°纬线,因图中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判断 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甲洋流为暖流,乙为西风漂流,丙有可能 为秘鲁寒流。第15题,若AB线是60°纬线,则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北半球中高纬 度海区,甲为寒流,等温线向南弯曲:乙洋流的性质为暖流;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 丁处盛行极地东风,应为东北风。第16题,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应为北 半球的冬季,北京昼短夜长;丁处附近正午日影朝北: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 西风带影响,阴雨连绵: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 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第17~18题。 -1500- 750 年蒸发量/mm 1000 1250 2500 2250 5250 1750 00 1750 500 250 17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18.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A.降水少 B.辐射强
16.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 ) ①北京昼长夜短 ②丁处附近居民有可能发现正午日影朝南 ③洛杉矶阴雨连 绵 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4.C 15.C 16.B 解析:第 14 题,若 AB 线是 30°纬线,因图中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判断 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甲洋流为暖流,乙为西风漂流,丙有可能 为秘鲁寒流。第 15 题,若 AB 线是 60°纬线,则该大洋环流应位于北半球中高纬 度海区,甲为寒流,等温线向南弯曲;乙洋流的性质为暖流;丙可能是阿拉斯加暖流; 丁处盛行极地东风,应为东北风。第 16 题,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应为北 半球的冬季,北京昼短夜长;丁处附近正午日影朝北;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 西风带影响,阴雨连绵;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 于 2 000 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第 17~18 题。 17.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18.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答案:17.B18.C 解析:第17题,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 等。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 水温较高,蒸发旺盛。第18题,东海海域冬季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海气温差 大,蒸发强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数码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完 成第19-20题。 大气中的C0 ② 动物 植物 ① ④ 动植物遗体 煤炭、 石油 19.图中()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20.若大气中C02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答案:19.C20B 解析:第19题,图中③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 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 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发生变质作用,也没有重熔再生过 程。第20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 二氧化碳的参与是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的条件,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 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亚寒带针叶林向高纬扩 展。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4分)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答案:17.B 18.C 解析:第 17 题,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 等。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 水温较高,蒸发旺盛。第 18 题,东海海域冬季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海气温差 大,蒸发强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数码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完 成第 19~20 题。 19.图中( )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20.若大气中 CO2 浓度增加,则(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答案:19.C 20.B 解析:第 19 题,图中③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 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 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发生变质作用,也没有重熔再生过 程。第 20 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 二氧化碳的参与是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的条件,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 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亚寒带针叶林向高纬扩 展。 二、综合题(共 60 分) 21.(14 分)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肠村、镇 铁路 河流 花岗岩 新 900 500 四 砂岩 300· 丁 老 石灰岩 ()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 路。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答案(1)背斜。判断依据: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3)绘图略。 (4)原则: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 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 形成时间晚的砂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 镇地处盆地,其形成的原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 低地。第(3)题,山区公路的线路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 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22.(16分)下面两图中,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局部气 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皿低压带 高压带 ☑6o° 丙 丁 -丙 309 乙 M 0° 309 B 图1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 路。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答案:(1)背斜。判断依据: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3)绘图略。 (4)原则: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 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 形成时间晚的砂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 镇地处盆地,其形成的原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 低地。第(3)题,山区公路的线路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 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22.(16 分)下面两图中,图 1 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 2 为世界局部气 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 1
60北极品 ① 30 北面归线3) 赤道 南回归线 30° 图2 (1)图1中A季节为北半球 季,B季节为北半球季。导致A、B两季 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类型分 布对应图2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地。 (3)图2中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 是常年受图1中 (甲、乙、丙、丁)影响形成的。 (4)图1中B季节时,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 风,气候特征 为 答案:(1)夏冬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全年高温多雨④ (3)全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全年湿润)丁 (4)西北寒冷干燥 解析:第(1)题,从北半球夏季气压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即可得出答案。第 (2)题,从甲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确定甲气压带是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控制地 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对应图2中的④地。第(3)题,①地区位于亚欧大陆 40°N60°N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温和湿润的西风带影响。第(4)题,冬季亚 欧大陆东岸地区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 23.(14分)读世界表层部分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印度洋7】 (1)在图中画出①②③④四股洋流的流向
图 2 (1)图 1 中 A 季节为北半球 季,B 季节为北半球 季。导致 A、B 两季 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 。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类型分 布对应图 2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地。 (3)图 2 中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 是常年受图 1 中 (甲、乙、丙、丁)影响形成的。 (4)图 1 中 B 季节时,40°N 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 风,气候特征 为 。 答案:(1)夏 冬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全年高温多雨 ④ (3)全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全年湿润) 丁 (4)西北 寒冷干燥 解析:第(1)题,从北半球夏季气压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即可得出答案。第 (2)题,从甲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确定甲气压带是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控制地 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对应图 2 中的④地。第(3)题,①地区位于亚欧大陆 40°N—60°N 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温和湿润的西风带影响。第(4)题,冬季亚 欧大陆东岸地区盛行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 23.(14 分)读世界表层部分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画出①②③④四股洋流的流向
(2)①②③④四股洋流中,受盛行风影响形成的是 受东北信风影响而形 成的是 。(填数码) (3)澳大利亚东岸A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同一纬度的西岸B地却是热 带沙漠气候,试从洋流方面分析造成两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4)简述洋流对海洋航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画图略(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①③① (3)东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4)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至较 低纬度海区,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解析:第(1)题,①②③④四股洋流位于北太平洋中低纬地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运 动。第(2)题,③洋流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①洋流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第(3)题 通过读图分析可知,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洋流性质不同,东岸为暖流,对沿岸气候 起增温增湿作用:西岸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第(4)题,寒、暖流相 遇,往往形成海雾,降低能见度;从极地来的洋流会挟带冰山,增加航行危险。 24.(16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爵士根 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 格兰特船长的故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26 30° 40° 50 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 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 候,其典型的自然带是 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丁四地, 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灾害威胁的是 地:途中遇到干涸 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地。 (3)在甲、乙、丙、丁四地中,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最明显的是地。丙地所处 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从 丁地到丙地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2)①②③④四股洋流中,受盛行风影响形成的是 。受东北信风影响而形 成的是 。(填数码) (3)澳大利亚东岸 A 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同一纬度的西岸 B 地却是热 带沙漠气候,试从洋流方面分析造成两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4)简述洋流对海洋航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1)画图略(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①③ ① (3)东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4)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至较 低纬度海区,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解析:第(1)题,①②③④四股洋流位于北太平洋中低纬地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运 动。第(2)题,③洋流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①洋流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第(3)题, 通过读图分析可知,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洋流性质不同,东岸为暖流,对沿岸气候 起增温增湿作用;西岸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第(4)题,寒、暖流相 遇,往往形成海雾,降低能见度;从极地来的洋流会挟带冰山,增加航行危险。 24.(16 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爵士根 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 37°一带,搜救 格兰特船长的故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 (1)“邓肯号”于 1864 年 8 月 25 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 40 多天航行,绕过麦哲 伦海峡于 10 月 6 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 候,其典型的自然带是 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丁四地, 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灾害威胁的是 地;途中遇到干涸 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 地。 (3)在甲、乙、丙、丁四地中,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最明显的是 地。丙地所处 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从 丁地到丙地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4)造成四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答案(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丙 (3)乙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向内陆 (4)地形海陆位置 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南纬30°一40°的大陆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对应的 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多发生高山冰雪 灾害。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第(3)题,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最明显的为海拔最高的乙地。丙、丁两地为背风坡,但丁地位于沿海,降水稍 多于丙地,丙地位于温带荒漠带,丁地位于温带草原带。第(4)题,由以上分析可知, 造成四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海陆位置
(4)造成四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 答案:(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 丙 (3)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向内陆 (4)地形 海陆位置 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南纬 30°—40°的大陆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对应的 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多发生高山冰雪 灾害。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第(3)题,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最明显的为海拔最高的乙地。丙、丁两地为背风坡,但丁地位于沿海,降水稍 多于丙地,丙地位于温带荒漠带,丁地位于温带草原带。第(4)题,由以上分析可知, 造成四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海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