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右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读图,完成第1~2题。 C02 02 1.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生产功能 B.呼吸作用 C.分解功能 D.化合作用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动植物尸体的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1.A2.B 解析:第1题,图示过程反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光合作用 实现了生产功能。第2题,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森 林的砍伐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地质环境 3.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要素名称分别是( A.地貌生物大气水文土壤 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貌 C,土壤地貌水文大气生物 D.生物地貌大气水文土壤 4.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 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后· 基础巩固 右图中 M 表示绿色植物。读图,完成第 1~2 题。 1.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生产功能 B.呼吸作用 C.分解功能 D.化合作用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动植物尸体的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1.A 2.B 解析:第 1 题,图示过程反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光合作用 实现了生产功能。第 2 题,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森 林的砍伐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3~4 题。 3.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貌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 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貌 C.土壤 地貌 水文 大气 生物 D.生物 地貌 大气 水文 土壤 4.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 河流水位降低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3.A4.D 解析:第3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第4题,如果当 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 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5~6题。 修建水库 时空 [水资源调控 形成人工湖泊 改变下游河流 流速和流量 泥沙 丙 地方 沉积 李 岩石 气候 洪水 壤 灾害 草甸化或甲 水生生 诱发 盐碱化 物增多 地震 影响陆 生生物 5.图中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6.下列对图中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A甲一水位下降 B.乙—改善地方气候 C.丙—增加 D.丁一加重 答案:5.C6B 解析:第5题,水库的修建会对土壤、地下水、生物、岩石、地方气候等诸多自然 地理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6题,水库的修建 可以增加下渗,使库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因此甲应是水位上升;水库的修建可以使 当地气候变得湿润,降水增多,湿度增大,因此乙应是改善地方气候;水库的修建可 以有效截留泥沙,使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沉积减少,因此丙应是减少;水库可调节河 流径流,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因此丁应是减轻。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 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完成第 7~8题。 7关于促使恐龙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的原因最准确的说法是() 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 C.水的变化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8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主要得益于自然地理环境 的() A稳定功能 B生产功能
答案:3.A 4.D 解析:第 3 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根据图示判断即可。第 4 题,如果当 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 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第 5~6 题。 5.图中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6.下列对图中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 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地方气候 C.丙——增加 D.丁——加重 答案:5.C 6.B 解析:第 5 题,水库的修建会对土壤、地下水、生物、岩石、地方气候等诸多自然 地理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 6 题,水库的修建, 可以增加下渗,使库区地下水水位上升,因此甲应是水位上升;水库的修建可以使 当地气候变得湿润,降水增多,湿度增大,因此乙应是改善地方气候;水库的修建可 以有效截留泥沙,使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沉积减少,因此丙应是减少;水库可调节河 流径流,减轻下游洪水灾害,因此丁应是减轻。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 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完成第 7~8 题。 7.关于促使恐龙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的原因最准确的说法是( )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 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8.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主要得益于自然地理环境 的( ) A.稳定功能 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D.光合作用 答案:7.D8.A 解析:第7题,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而地理环境是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推断中生代后期使环境恶化的不 仅仅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应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明显 变化。第8题,地理环境的新功能表现为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在无人类千扰时, 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和动态发展,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稳定功能。 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到 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据此完成第9~10题。 9.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 10.材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特征。() A.差异性 B.均衡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 答案9.D10.C 解析:第9题,由题千知植被的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环境变化。第10题,自然 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1.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各题。 降水、气温日较差 地表水、地貌 土壤、植被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 降水:气温日较差 地表水 地貌多 土 壤有机质含量 植被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 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少稀少 (2)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 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 的变化。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河流欠发 育,地表水少;风力作用强,多戈壁、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被稀疏。第(2)题
C.分解功能 D.光合作用 答案:7.D 8.A 解析:第 7 题,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而地理环境是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推断中生代后期使环境恶化的不 仅仅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应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明显 变化。第 8 题,地理环境的新功能表现为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在无人类干扰时, 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和动态发展,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稳定功能。 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到 不足 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据此完成第 9~10 题。 9.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 10.材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特征。( ) A.差异性 B.均衡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 答案:9.D 10.C 解析:第 9 题,由题干知植被的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环境变化。第 10 题,自然 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1.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各题。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 降水 ;气温日较差 ;地表水 ;地貌多 ;土 壤有机质含量 ;植被 。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 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答案:(1)少 大 少 戈壁、荒漠 少 稀少 (2)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 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 的变化。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河流欠发 育,地表水少;风力作用强,多戈壁、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被稀疏。第(2)题
黄土高原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由于植被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 的侵蚀作用。第(3)题,归纳两个案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即可。 拓展提高 下图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区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读图,完成第 1~2题。 18 5 道 350 9 降水 安 6 3以 径流 0 250盒 175 20022525027530032 中小湖泊面积km 1000 0 蒸发 900 -1 800 -2 气温 700 -4 600 500 17520022525027530032 中小湖泊面积/km 1.气温升高导致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增强 B.径流量增大 C.冰雪融水增加 D.降水量增加 2.该区域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温度上升 B.湖面蒸发作用加强 C.降水强度增大 D地表径流量增大 答案:1.A2D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大,A项正确。第2题,黄 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水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大,使湖泊面积 增加。 古近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线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洋 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完成第 3、4题
黄土高原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由于植被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 的侵蚀作用。第(3)题,归纳两个案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即可。 拓展提高 下图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区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读图,完成第 1~2 题。 1.气温升高导致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增强 B.径流量增大 C.冰雪融水增加 D.降水量增加 2.该区域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温度上升 B.湖面蒸发作用加强 C.降水强度增大 D.地表径流量增大 答案:1.A 2.D 解析:第 1 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大,A 项正确。第 2 题,黄 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水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大,使湖泊面积 增加。 古近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线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洋 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完成第 3~4 题
90E100E110E120E 45°N 45N 40°N 40°N 北京 35N 35°N 30°N 9 30N 四川盆地 0 25N 25N 90°E 100°E 110E 120°E 古近纪红色碎屑岩系分布示意图 3西北地区在古近三纪所处的温度带是( ) A温带 B.热带 C.寒带 D.亚热带 4.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 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 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 答案:3.D4.D 解析:第3题,结合题千和图示材料可知,西北地区在古近纪所处的温度带是亚热 带。第4题,将图示副热带气候区与现在各地区气候进行对比可知,青藏高原隆起 后,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得暖湿,以北地区变冷、变干。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第5~6题。 赤道 平 科隆群岛 91° 90° (加拉帕戈斯群岛) 洋 0赤道h 1707 090 了辩 帕戈斯率)岛☑ .1097火山及高程/m ▲1689山峰及高程/m 5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6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古近纪红色碎屑岩系分布示意图 3.西北地区在古近三纪所处的温度带是( ) A.温带 B.热带 C.寒带 D.亚热带 4.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 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 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 答案:3.D 4.D 解析:第 3 题,结合题干和图示材料可知,西北地区在古近纪所处的温度带是亚热 带。第 4 题,将图示副热带气候区与现在各地区气候进行对比可知,青藏高原隆起 后,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得暖湿,以北地区变冷、变干。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第 5~6 题。 5.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6.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答案:5B6.C 解析:第5题,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较远,形成一个近似封闭的 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第6题,科隆群岛受秋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 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均可 生存。地处赤道附近,加之周围海洋调节,气温日较差小;企鹅和藏蜥把科隆群岛 当作家园,不属于迁徙动物:群岛最高峰海拔为1689,气候的垂直差异不大。 挑战创新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读 图,完成下列各题。 1009 42017 51R ▲5808 -一省级界一河流一国道铁路2583山峰及海拔/m ⊙。城市口湖泊■沙漠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 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 响。 (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 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5 000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 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 (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 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 (3)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 性气候。气候干旱,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 沙漠: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 水补给: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解析:第(1)题,沙漠景观的形成主要从海陆位置角度分析,雪山景观主要从海拔 高、气温低角度分析;碧水主要从湖泊的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草原主要分布在水源 丰富的地区。第(2)题,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对气候、生物、地表环境的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答案:5.B 6.C 解析:第 5 题,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较远,形成一个近似封闭的 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第 6 题,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 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均可 生存。地处赤道附近,加之周围海洋调节,气温日较差小;企鹅和鬣蜥把科隆群岛 当作家园,不属于迁徙动物;群岛最高峰海拔为 1 689 m,气候的垂直差异不大。 挑战创新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读 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 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 R 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 响。 (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 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 5 000 m 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 0 ℃,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 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 (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 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 (3)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 性气候。气候干旱,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 沙漠;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 水补给;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解析:第(1)题,沙漠景观的形成主要从海陆位置角度分析;雪山景观主要从海拔 高、气温低角度分析;碧水主要从湖泊的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草原主要分布在水源 丰富的地区。第(2)题,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对气候、生物、地表环境的
影响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其相互影响
影响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其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