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下面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④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上升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D.流水堆积 答案1.C2.D 解析:第1题,依据河谷宽度由窄到宽加以判断即可。第2题,河谷变宽,河流流速 降低,堆积作用增强。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完成 第3~4题。 3.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4.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A.甲一侵蚀作用、乙一堆积作用 B.甲一侵蚀作用、乙一侵蚀作用 C.甲一堆积作用、乙一堆积作用 D.甲一堆积作用、乙一侵蚀作用 答案3.C4.A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后· 基础巩固 下面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阶段④表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变质作用 D.流水堆积 答案:1.C 2.D 解析:第 1 题,依据河谷宽度由窄到宽加以判断即可。第 2 题,河谷变宽,河流流速 降低,堆积作用增强。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完成 第 3~4 题。 3.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断裂下陷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4.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第4 题,甲处为凹岸,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乙处为凸岸,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流水堆积作用。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 5~6题。 。常绿林10~等高线/m ◆落叶林一季节性河道 一河流 ◆针叶林·洋流 30 比例尺:1:100000 5.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6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 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5.B6.B 解析:第5题,由等高线可知,P处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地带,河流流出山口多形成 冲积扇。第6题,乙地地势较高,等高线稀疏,平坦开阔且临河,是聚落的最佳选 址。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完成第7~8题。 海 7.关于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A地为槽形河谷
解析:第 3 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第 4 题,甲处为凹岸,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乙处为凸岸,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流水堆积作用。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 P、Q 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 5~6 题。 5.图中 P 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6.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 Q 地聚落 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5.B 6.B 解析:第 5 题,由等高线可知,P 处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地带,河流流出山口多形成 冲积扇。第 6 题,乙地地势较高,等高线稀疏,平坦开阔且临河,是聚落的最佳选 址。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完成第 7~8 题。 7.关于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A 地为槽形河谷
B.乙地比甲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 C.C地为河漫滩平原 D.B地为三角洲平原 8.C地比A地更易发展为城市,是因为C地(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③地形复杂多样,可 以发展多种产业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7.B8.C 解析:第7题,据图分析,A为V”形谷,C为河口三角洲,B为河漫滩平原。受地转 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乙地位于河流的右岸,侵蚀作用明 显,甲地位于左岸,堆积作用强烈。第8题,A地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交通不便,地 形复杂。C地临海,且位于河口,江海联运方便,地势平坦开阔。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 ①聚落规模大②聚落规模小③呈团块状分布 ④呈带状沿河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 A塔里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答案:9.D10.C 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且呈带状沿河分 布。第10题,该聚落可能位于我国南方河流冲积平原地区。 11.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 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49年 2020年 一耕地¥草地口城区一公路◆林地滩涂o工厂 一100一等高线/m
B.乙地比甲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 C.C 地为河漫滩平原 D.B 地为三角洲平原 8.C 地比 A 地更易发展为城市,是因为 C 地( )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 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 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7.B 8.C 解析:第 7 题,据图分析,A 为“V”形谷,C 为河口三角洲,B 为河漫滩平原。受地转 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乙地位于河流的右岸,侵蚀作用明 显,甲地位于左岸,堆积作用强烈。第 8 题,A 地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交通不便,地 形复杂。C 地临海,且位于河口,江海联运方便,地势平坦开阔。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读图,完成第 9~10 题。 9.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 ) ①聚落规模大 ②聚落规模小 ③呈团块状分布 ④呈带状沿河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 ) A.塔里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答案:9.D 10.C 解析:第 9 题,据图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且呈带状沿河分 布。第 10 题,该聚落可能位于我国南方河流冲积平原地区。 11.下图是北纬 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 1949 年和 2020 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 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判断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分析图示地区2020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简 述其原因。 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B处位于 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 质逐渐堆积形成。 (3)变化: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影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 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解析:第(1)题,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 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 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这种变化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该地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等有 关。 拓展提高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 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 积。读图,完成第1~3题。 水面 前期沙波剖面 水流方向 后期沙波剖面 ② 1.①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 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 2.图示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 C.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 3图示沙波的移动方向是( A.向上游移动 B.向下游移动 C.维持在原地 D.往复摆动 答案:1.B2.D 3.B 解析:第1题,从图中水流方向可以直接看出①坡为迎水坡。由材料可知,水流速 度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导致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说明背水坡水流速度较
(1)图中 A、B 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判断 C 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分析图示地区 2020 年与 1949 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 ,简 述其原因。 答案:(1)A 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形。B 处位于 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 质逐渐堆积形成。 (3)变化: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影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 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解析:第(1)题,A 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形;B 处位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 第(2)题,C 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 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这种变化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该地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等有 关。 拓展提高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 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 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 积。读图,完成第 1~3 题。 1.①坡是( ) 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 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 2.图示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 C.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 3.图示沙波的移动方向是( ) A.向上游移动 B.向下游移动 C.维持在原地 D.往复摆动 答案:1.B 2.D 3.B 解析:第 1 题,从图中水流方向可以直接看出①坡为迎水坡。由材料可知,水流速 度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导致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说明背水坡水流速度较
快。从前、后期沙波剖面可以直接看出①坡泥沙堆积,从而推知①坡水流速度较 慢。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背水坡泥沙易被侵蚀,迎水坡泥沙易堆积,根据图中水 流方向可以明显看出②坡和④坡为背水坡,以侵蚀作用为主。第3题,沙波背水坡 泥沙被侵蚀后,被侵蚀的泥沙会在顺着水流方向的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由 此可知,沙波会顺着水流方向移动,即逐渐向下游移动。 冲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 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扇的局部示意 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第46题。 祁连山 酒泉 547 新彩 山蓖石衡沙丘古冲积喇地下水漆出冲积平原 坡地戈壁戈壁绿洲 盐化戈壁 4.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A.祁连山后退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C.祁连山上升D.河流堆积作用减弱 5.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缺乏土层 C.光照不足D降水稀少 6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气候凉爽B.降水丰富 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 答案4.B5.B6.C 解析:第4题,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说明河流径流量减少,搬运能力减 弱。第5题,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因而利用 很少。第6题,由图可知,酒泉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 展。 挑战创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通常,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离心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堆积。图1为世 界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2为沿图1 中AB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 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 积木被拖出
快。从前、后期沙波剖面可以直接看出①坡泥沙堆积,从而推知①坡水流速度较 慢。第 2 题,从材料中可知,背水坡泥沙易被侵蚀,迎水坡泥沙易堆积,根据图中水 流方向可以明显看出②坡和④坡为背水坡,以侵蚀作用为主。第 3 题,沙波背水坡 泥沙被侵蚀后,被侵蚀的泥沙会在顺着水流方向的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由 此可知,沙波会顺着水流方向移动,即逐渐向下游移动。 冲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 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扇的局部示意 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第 4~6 题。 4.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 A.祁连山后退 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C.祁连山上升 D.河流堆积作用减弱 5.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缺乏土层 C.光照不足 D.降水稀少 6.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气候凉爽 B.降水丰富 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 答案:4.B 5.B 6.C 解析:第 4 题,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说明河流径流量减少,搬运能力减 弱。第 5 题,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因而利用 很少。第 6 题,由图可知,酒泉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 展。 挑战创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通常,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离心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堆积。图 1 为世 界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 2 为沿图 1 中 AB 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 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 积木被拖出
沉积平原 250 50 河流流向 沙洲 -150 等高线/m 图1 ☑基岩 河流水位 沙土 丽淤泥 沙、砂 ap” 2沉积木 黏土 翅沉积岩 图2 (1)分析河流A一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 (2)说明C、D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 (3)分析图2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 (4)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 答案(1)特点:南岸以侵蚀地貌为主,河岸比较陡峭:北岸以堆积地貌为主,河岸比较 平缓。 成因: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北岸为凸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2)C处受流水离心力影响,凸岸堆积:D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堆积。 (3)地质时期北岸地区地势较低,利于河流发育,其已形成的沉积岩被流水侵蚀和 搬运到下游地带。 (4)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堆 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堆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材料,该河流A一B处北岸河岸平缓,冲积平原面积大、沙 多,说明北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南岸河岸陡峭,冲积平原面积小、沙少,说明南 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2)题,通常,曲折的河岸受离心力影响大,平直的河岸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大。图中C处河道曲折,该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水流离心力作 用下沉积而成;而D处河道平直,说明该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 左侧堆积而成。第(3)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南岸的基岩上部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地 质时期的北岸也曾有沉积岩存在。另外,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发育广泛,可 推知早期因南部山区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流水长期侵蚀、搬运造成原位于河 底及北岸地带的沉积岩消失。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沉积木埋藏于河道中部的 淤泥中,上部有沙层覆盖,说明淤泥堆积时间早。由此推测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 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堆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 洪搬运堆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
图 1 图 2 (1)分析河流 A—B 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 (2)说明 C、D 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 (3)分析图 2 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 (4)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 答案:(1)特点:南岸以侵蚀地貌为主,河岸比较陡峭;北岸以堆积地貌为主,河岸比较 平缓。 成因: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北岸为凸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2)C 处受流水离心力影响,凸岸堆积;D 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堆积。 (3)地质时期北岸地区地势较低,利于河流发育,其已形成的沉积岩被流水侵蚀和 搬运到下游地带。 (4)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堆 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堆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材料,该河流 A—B 处北岸河岸平缓,冲积平原面积大、沙 多,说明北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南岸河岸陡峭,冲积平原面积小、沙少,说明南 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2)题,通常,曲折的河岸受离心力影响大,平直的河岸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大。图中 C 处河道曲折,该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水流离心力作 用下沉积而成;而 D 处河道平直,说明该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 左侧堆积而成。第(3)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南岸的基岩上部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地 质时期的北岸也曾有沉积岩存在。另外,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发育广泛,可 推知早期因南部山区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流水长期侵蚀、搬运造成原位于河 底及北岸地带的沉积岩消失。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沉积木埋藏于河道中部的 淤泥中,上部有沙层覆盖,说明淤泥堆积时间早。由此推测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 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堆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 洪搬运堆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