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右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完成 第1~2题。 1.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海陆变迁 2.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流水 B.风力 C.温度 D.生物 答案1.A2.C 解析:第1题,图中反映的是水的冻融作用引起岩石破碎,故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 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第2题,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岩缝中的水在固态和液态 之间转化,造成岩石不断崩解、破碎。 下图中的数码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第3~4题。 地面 圆水体及沉积物 目沉积岩 拾升 抬升 变质岩 拾升 密喷出岩 3 密侵人岩 岩浆 结晶 3.图中各数码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压实、固结作用 B.②一风化作用 C.③一变质作用 D.④一侵蚀作用 4.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B.玄武岩
第二章过关检测(B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右图中,岩石缝隙中充满了水(固态或液态),箭头表示岩石的位移方向。读图,完成 第 1~2 题。 1.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作用是(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海陆变迁 2.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流水 B.风力 C.温度 D.生物 答案:1.A 2.C 解析:第 1 题,图中反映的是水的冻融作用引起岩石破碎,故引起图示岩石变化的 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第 2 题,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岩缝中的水在固态和液态 之间转化,造成岩石不断崩解、破碎。 下图中的数码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第 3~4 题。 3.图中各数码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压实、固结作用 B.②—风化作用 C.③—变质作用 D.④—侵蚀作用 4.④过程最终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砂岩 答案:3.A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②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 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④为冷却凝固作用。第4题,玄武岩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形成。 土耳其高原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右图)。蘑菇 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 此完成第5~6题。 5.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堆积一火山喷发一风化侵蚀 B.火山喷发一地壳抬升一堆积 C.地壳抬升一堆积一火山喷发 D地壳抬升一火山喷发一风化侵蚀 答案:5.C6.A 解析:第5题,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 岩。第6题,底部是沉积岩;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判断顶部应为喷 出岩。所以该地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 观,即堆积一火山喷发一风化侵蚀。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 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亿至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 面图。读图,完成第7~8题。 三花岗岩 新 沉积岩 老 7.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8.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堆积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C.大理岩 D.砂岩 答案:3.A 4.B 解析:第 3 题,读图可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②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 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④为冷却凝固作用。第 4 题,玄武岩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形成。 土耳其高原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右图)。蘑菇 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 此完成第 5~6 题。 5.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 A.堆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堆积 C.地壳抬升—堆积—火山喷发 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答案:5.C 6.A 解析:第 5 题,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 岩。第 6 题,底部是沉积岩;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判断顶部应为喷 出岩。所以该地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 观,即堆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 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 4 亿至 5 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 面图。读图,完成第 7~8 题。 7.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8.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堆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堆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一堆积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一堆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答案7.B8.A 解析:第7题,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千旱、半千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劲,再结合文 中“千疮百孔蜂巢”可知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第8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处先 有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后岩浆沿沉积岩薄弱地带侵入,形成花岗岩,之后该处 地壳上升,经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岩层分布图。读图,完成第9~11题。 丙乙甲乙丙 丙7 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 9.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A.海岭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10.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 B.内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外力作用 11.2017年10月18日,辽宁阜新某矿业公司发生透水事故,有69人被困井下。此 次发生矿难的地点其地质构造可能与图中的 处类似。()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9.B10.D11.D 解析:第9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甲处岩层最老,而两翼岩层新,故为背斜。 第10题,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 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第11题,向斜为储水构造,易发生透 水事故,图中丁处符合矿难发生地的地质构造特点。 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
B.堆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堆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堆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7.B 8.A 解析:第 7 题,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劲,再结合文 中“千疮百孔”“蜂巢”可知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第 8 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处先 有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后岩浆沿沉积岩薄弱地带侵入,形成花岗岩,之后该处 地壳上升,经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岩层分布图。读图,完成第 9~11 题。 9.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 A.海岭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10.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 B.内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外力作用 11.2017 年 10 月 18 日,辽宁阜新某矿业公司发生透水事故,有 69 人被困井下。此 次发生矿难的地点其地质构造可能与图中的 处类似。(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9.B 10.D 11.D 解析:第 9 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甲处岩层最老,而两翼岩层新,故为背斜。 第 10 题,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 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第 11 题,向斜为储水构造,易发生透 水事故,图中丁处符合矿难发生地的地质构造特点。 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完成第 12~13 题
江油 甘孜 都江堰6 达州 成都 康定 内江 重庆 P西昌 0遵义 盘水 贵阳 昆明 12.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复杂,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恶劣 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 D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13.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自 然因素是( A.河流 B.气候 C资源 D.地形 答案:12.D13.D 解析:第12题,西南地区发展交通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第13 题,图中所示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 发展极为不便,因此在交通线路密度上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河曲,指河道弯曲,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水行至拐弯处时,由于惯性作用,水 流向凹岸方向冲刷,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 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所 以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 流。据此完成第1416题。 1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曲处横向水流的是( B 多m剂 布m D 15.“凡到一乡之中,先看水域归哪一边,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堪舆泄 密》)所谓水抱边”,指河流的内湾处(即凸岸),宜造住宅:所谓“水反边”,指河流外 湾处(即凹岸),一般不宜造住宅。凸岸宜造宅、凹岸不宜造宅的原因是() A.凸岸受流水的侵蚀,河岸陡峭,宜建码头
12.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复杂,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恶劣 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 D.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13.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自 然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资源 D.地形 答案:12.D 13.D 解析:第 12 题,西南地区发展交通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第 13 题,图中所示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 发展极为不便,因此在交通线路密度上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河曲,指河道弯曲,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水行至拐弯处时,由于惯性作用,水 流向凹岸方向冲刷,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 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所 以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 流。据此完成第 14~16 题。 1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曲处横向水流的是( ) 15.“凡到一乡之中,先看水域归哪一边,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堪舆泄 密》)所谓“水抱边”,指河流的内湾处(即凸岸),宜造住宅;所谓“水反边”,指河流外 湾处(即凹岸),一般不宜造住宅。凸岸宜造宅、凹岸不宜造宅的原因是( ) A.凸岸受流水的侵蚀,河岸陡峭,宜建码头
B.凹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岸易坍塌 C.凹岸泥沙淤积,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利于人们生活 D.凸岸泥沙淤积,易淹没农田 16.“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结合下面河流剖面等流速线 分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快 B.水面流速在岸边最慢,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加快 C.凸岸附近流速比凹岸附近流速快 D.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快,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减慢 答案:14.A15.B16.B 解析:第14题,根据题千中“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 运至凸岸”等信息判断即可。第15题,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表较平缓,土 壤肥沃,且易取水;凹岸受侵蚀严重,陡峭,易坍塌。第16题,水面流速受河床摩擦 力影响,岸边流速最小,河流中间流速最大,即图中的流速大小为>b>c心d。故逆水 行船,船靠岸边走,可减小阻力: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可增加船速。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908070605040 海 洋 -40-等高线/m 一一河流 17.图中东部地区的地貌名称是( A.河口三角洲 B河漫滩 C.冲积扇 D.侵蚀平原 18.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和最显著的月份是( A.堆积作用1月 B.搬运作用4月 C.堆积作用7月 D.搬运作用10月 答案:17.C18.C 解析:第17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东部地区地貌为河流流出低山丘陵后在出山 口处堆积形成的,且呈扇形,可判断此地貌为冲积扇。第18题,河流流出山口,地势
B.凹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岸易坍塌 C.凹岸泥沙淤积,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利于人们生活 D.凸岸泥沙淤积,易淹没农田 16.“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结合下面河流剖面等流速线 分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快 B.水面流速在岸边最慢,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加快 C.凸岸附近流速比凹岸附近流速快 D.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快,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减慢 答案:14.A 15.B 16.B 解析:第 14 题,根据题干中“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 运至凸岸”等信息判断即可。第 15 题,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表较平缓,土 壤肥沃,且易取水;凹岸受侵蚀严重,陡峭,易坍塌。第 16 题,水面流速受河床摩擦 力影响,岸边流速最小,河流中间流速最大,即图中的流速大小为 a>b>c>d。故逆水 行船,船靠岸边走,可减小阻力;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可增加船速。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 17~18 题。 17.图中东部地区的地貌名称是( ) A.河口三角洲 B.河漫滩 C.冲积扇 D.侵蚀平原 18.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和最显著的月份是( ) A.堆积作用 1 月 B.搬运作用 4 月 C.堆积作用 7 月 D.搬运作用 10 月 答案:17.C 18.C 解析:第 17 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东部地区地貌为河流流出低山丘陵后在出山 口处堆积形成的,且呈扇形,可判断此地貌为冲积扇。第 18 题,河流流出山口,地势
变得平缓宽阔,水流速度减慢,挟带的泥沙容易堆积,最终形成了冲积扇。由该地 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夏季降水多,堆积作用最显著。 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9~20题。 甲 >一河流 D居民点 19.影响该地聚落总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地质 B.地形 C.气候 D河流 20.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19.D20.A 解析:第19题,据图可知,该地聚落主要沿河流分布。第20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 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最可能发展成为城镇。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4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 N B 可花岗岩 图1 N 840m 830m 820m 图2 (1)图1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地区,其成因 是 (2)结合所学知识,对图1中C、D、E所代表的三类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进行排 序
变得平缓宽阔,水流速度减慢,挟带的泥沙容易堆积,最终形成了冲积扇。由该地 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夏季降水多,堆积作用最显著。 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19~20 题。 19.影响该地聚落总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质 B.地形 C.气候 D.河流 20.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19.D 20.A 解析:第 19 题,据图可知,该地聚落主要沿河流分布。第 20 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 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最可能发展成为城镇。 二、综合题(共 60 分) 21.(14 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 1 图 2 (1)图 1 中 A 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地区,其成因 是 。 (2)结合所学知识,对图 1 中 C、D、E 所代表的三类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进行排 序
(3)图1中B为流动沙丘,结合图2所示的流动沙丘等高线示意图,分析B所处地 区的盛行风为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案:(1)西北(内陆)风力侵蚀作用 (2)E、D、C。 (3)北风 (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解析:第(1)题,A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千旱多风的西北地区。第(2)题, 结合岩石的形成规律即可判定。第(3)题,结合沙丘形态判定该地区盛行北风。第 (4)题,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图示中有断层和岩 浆侵入,从而判断该地区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 22.(16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平面地质图,图中的地质界线大致与等高线(单 位:米)平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00700 700 600 燧石灰岩 老 石灰岩 石英砂岩 泥矾岩 新 长石砂岩 700 600 600500 (1)背斜中心在 处,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 其成因主要 是 (2)向斜中心在处,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 ,其成因 是 (3)若在该地区修建公路,选择线路时应注意哪些条件?(可从地形、地质等方面分 析) 答案:(1)⑥谷地顶部因受到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2)③山岭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3)注意地形的分布,山间河谷地带是公路选线的基本位置:注意山体坡度,应避开 陡坡,且修成迂回曲折的“之字形:注意地质情况,避开断层线及地下暗河、溶洞 分布区等。 解析:第(1)题,背斜中心岩石老,两翼岩层较新,图中显示⑥岩石老;依据图示等高线 可判断该地地貌为谷地,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较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所以形成谷地。第(2)题,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较老,图中显示③岩层新;依据 图示等高线可判断该地地貌为山岭,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而成山岭。第(3)题,若在该地区修建公路,选择线路时应注意分布于地势较低的 河谷地带,且要注意滑坡、断层及地下暗河、溶洞分布区等。 23.(14分)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 1 中 B 为流动沙丘,结合图 2 所示的流动沙丘等高线示意图,分析 B 所处地 区的盛行风为 。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案:(1)西北(内陆) 风力侵蚀作用 (2)E、D、C。 (3)北风 (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解析:第(1)题,A 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多风的西北地区。第(2)题, 结合岩石的形成规律即可判定。第(3)题,结合沙丘形态判定该地区盛行北风。第 (4)题,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图示中有断层和岩 浆侵入,从而判断该地区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 22.(16 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平面地质图,图中的地质界线大致与等高线(单 位:米)平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背斜中心在 处,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 ,其成因主要 是 。 (2)向斜中心在 处,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 ,其成因 是 。 (3)若在该地区修建公路,选择线路时应注意哪些条件?(可从地形、地质等方面分 析) 答案:(1)⑥ 谷地 顶部因受到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2)③ 山岭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3)注意地形的分布,山间河谷地带是公路选线的基本位置;注意山体坡度,应避开 陡坡,且修成迂回曲折的“之”字形;注意地质情况,避开断层线及地下暗河、溶洞 分布区等。 解析:第(1)题,背斜中心岩石老,两翼岩层较新,图中显示⑥岩石老;依据图示等高线 可判断该地地貌为谷地,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较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所以形成谷地。第(2)题,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较老,图中显示③岩层新;依据 图示等高线可判断该地地貌为山岭,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而成山岭。第(3)题,若在该地区修建公路,选择线路时应注意分布于地势较低的 河谷地带,且要注意滑坡、断层及地下暗河、溶洞分布区等。 23.(14 分)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④ 板块边界 板块运动方向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各板块的名称。 ② ③ (4 (2)从地质构造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属于 (填“褶皱”或“断层”)山脉,是由于 (填数码)板块与(填数码)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美国西部位于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上,试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其成因。 答案(1)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2)褶皱①⑥ (3)美国西部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 山、地震。 解析:第(1)题,根据世界板块划分可知,图中①到©依次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第(2)题,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亚欧板块(①)和印度洋板块(⑥)的交界处,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属于褶皱 山脉。第(3)题,美国西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活动 频繁,多火山、地震等。 24.(16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贺兰山 海拔3700多米 鄂尔多斯高原 腾格里沙漠 宁夏平原 银川 河 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 北 ✉河流 :砾石滩地 口·细砾石滩地 ]制沼 高就R P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1)结合材料说明宁夏平原形成的流水作用。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堆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答案(1)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各板块的名称。 ② ,③ ,④ 。 (2)从地质构造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属于 (填“褶皱”或“断层”)山脉,是由于 (填数码)板块与 (填数码)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美国西部位于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上,试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其成因。 答案:(1)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2)褶皱 ① ⑥ (3)美国西部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 山、地震。 解析:第(1)题,根据世界板块划分可知,图中①到⑥依次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第(2)题,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亚欧板块(①)和印度洋板块(⑥)的交界处,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属于褶皱 山脉。第(3)题,美国西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活动 频繁,多火山、地震等。 24.(16 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材料说明宁夏平原形成的流水作用。 (2)说明图中 AB 所在地区与 CD 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堆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答案:(1)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 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为 主。 (3)堆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挟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 沙逐渐堆积:一般颗粒大、密度大的先堆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堆积。 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与流水堆积有关。第(2)题,在河流的 不同河段,流水作用不同,一般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AB处 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与侵蚀作用有关: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 游方向(低处)凸出,与堆积作用有关。第(3)题,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流流速的降 低,使得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堆积的颗粒大小发生变化
(2)AB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 响。CD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为 主。 (3)堆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挟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 沙逐渐堆积;一般颗粒大、密度大的先堆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堆积。 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与流水堆积有关。第(2)题,在河流的 不同河段,流水作用不同,一般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AB 处 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与侵蚀作用有关;CD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 游方向(低处)凸出,与堆积作用有关。第(3)题,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流流速的降 低,使得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堆积的颗粒大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