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完成第1~2题。 太 0° ① 阳 ② 光 180° 线 ④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④地的昼长是() A.12时 B.14时 C.16时 D.0时 答案:1.B2.D 解析:第1题,由光照图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位于北回归 线上的②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第2题,北半球夏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故位于南极圈的④地昼长为0。 读下表,完成第3~4题。 地点 最短昼长 最长昼长 三亚(18°15N) 约11小时 约13小时 漠河(53°33N) 约7小时 约17小时 3.三亚昼最长时的节气是(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秋分 4.漠河昼长() A.始终长于三亚 B.变化幅度小于三亚 C始终短于三亚 D.变化幅度大于三亚
第 2 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后· 基础巩固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完成第 1~2 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④地的昼长是( ) A.12 时 B.14 时 C.16 时 D.0 时 答案:1.B 2.D 解析:第 1 题,由光照图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位于北回归 线上的②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第 2 题,北半球夏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故位于南极圈的④地昼长为 0。 读下表,完成第 3~4 题。 地点 最短昼长 最长昼长 三亚(18°15'N) 约 11 小时 约 13 小时 漠河(53°33'N) 约 7 小时 约 17 小时 3.三亚昼最长时的节气是( )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秋分 4.漠河昼长( ) A.始终长于三亚 B.变化幅度小于三亚 C.始终短于三亚 D.变化幅度大于三亚
答案:3B4D 解析:第3题,三亚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夏至白昼最长。第4题,北半球冬半年漠 河昼长短于三亚,北半球夏半年漠河昼长长于三亚;纬度越高昼长的变化幅度越 大,漠河纬度比三亚高,故漠河昼长变化幅度大于三亚。 读某日全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完成第5~6题。 正午太阳高度 90° 66°34 23°26 0 (S)90°6634'23°260°23°26663490°N) 5.这一天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6.这一天之后()》 A.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将扩大 B.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增大 C.赤道地区的白昼将变长 D.热带的范围将缩小 答案:5.D6.B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这一天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即太阳直射 23°26'S,所以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第6题,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太阳 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内是极昼,之后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将缩小:太阳直 射点将向北移,距离赤道越来越近,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增大;赤道地区全 年昼夜平分;热带的范围由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并不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改 变。 下图为上海(31°13N,121°30E)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 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第7~8题。 平顶遮阳棚 ①②③ 7.正午太阳光线和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面积最大的组合是( A.①春分B.②夏至 C.②秋分D.③冬至
答案:3.B 4.D 解析:第 3 题,三亚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夏至白昼最长。第 4 题,北半球冬半年漠 河昼长短于三亚,北半球夏半年漠河昼长长于三亚;纬度越高昼长的变化幅度越 大,漠河纬度比三亚高,故漠河昼长变化幅度大于三亚。 读某日全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完成第 5~6 题。 5.这一天是( ) A.3 月 21 日前后 B.6 月 22 日前后 C.9 月 23 日前后 D.12 月 22 日前后 6.这一天之后( ) A.南极圈内极昼范围将扩大 B.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增大 C.赤道地区的白昼将变长 D.热带的范围将缩小 答案:5.D 6.B 解析:第 5 题,读图可知,这一天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即太阳直射 23°26'S,所以这一天是 12 月 22 日前后。第 6 题,这一天是 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 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内是极昼,之后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将缩小;太阳直 射点将向北移,距离赤道越来越近,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增大;赤道地区全 年昼夜平分;热带的范围由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并不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改 变。 下图为上海(31°13'N,121°30'E)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 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第 7~8 题。 7.正午太阳光线和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面积最大的组合是( ) A.① 春分 B.② 夏至 C.② 秋分 D.③ 冬至
8.正午太阳光线为①时,该地的地方时和北京时间分别为() A.1200、12:00 B.12:00、11:54 C.12:06、11:54 D.11:54、12:00 答案:7.D8B 解析:第7题,正午时遮阳棚影子面积最大,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对应图中的 ③。上海在北半球,应是冬至日影子面积最大。第8题,正午太阳光线为①时,该 地的地方时是正午1200,上海市的经度是121°30E,北京时间是120°E的时间, 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是11:54。 我国古代人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 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 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完成第9~10题。 清明春分 惊蛰 谷雨 雨 立夏 立春 小满 大寒 芒种 小寒 夏至 太阳 必冬至 小署 大雪 大暑 小雪 立秋 立冬 处暑 白露 秋分 甲 纬度 90° ② ① 66°34' ③ 日期 乙 9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 D.雨水、处暑 10.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 确的是() A.①表示大雪
8.正午太阳光线为①时,该地的地方时和北京时间分别为( ) A.12:00、12:00 B.12:00、11:54 C.12:06、11:54 D.11:54、12:00 答案:7.D 8.B 解析:第 7 题,正午时遮阳棚影子面积最大,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对应图中的 ③。上海在北半球,应是冬至日影子面积最大。第 8 题,正午太阳光线为①时,该 地的地方时是正午 12:00,上海市的经度是 121°30'E,北京时间是 120°E 的时间, 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是 11:54。 我国古代人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 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 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完成第 9~10 题。 甲 乙 9.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 D.雨水、处暑 10.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 确的是( ) 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种 答案:9.C10.D 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小雪与大寒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则这两天太阳直射点 位置相同,故北京在这两天昼长最接近。第10题,读图可知,③表示切,点位于北极 圈,则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为夏至,则①为冬至后,②为春分后,④为冬至前节气, 结合题中选项分析都不符合;若为冬至,则①为夏至后,②为秋分后,④为夏至前节 气,结合选项分析,唯有④表示芒种合适。 11.读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I)这一天中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若B点位于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中间,则B点的夜长为时,B点日出时 间是时。 (3)A点地处五带中的 带 (填“有”或无)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1)43°08 (2)105 (3)北温无 解析:第(I)题,据图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 23°26S(南回归线),这一天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23°26+23°26)=43°08。第(2)题,根据夜长计算公式,B点夜长为75°÷15°/ 时×2=10时,昼长为14时:根据昼长与日出时间计算公式,B点日出时间为12 14÷2=5时。第(3)题,A点在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位于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 象。 拓展提高 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第1~2题。 纬度 ② 90° ① ③ 66°342 ④ 30°E75E 120°E165E150W经度 1.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种 答案:9.C 10.D 解析:第 9 题,图中显示小雪与大寒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则这两天太阳直射点 位置相同,故北京在这两天昼长最接近。第 10 题,读图可知,③表示切点位于北极 圈,则可能是冬至或夏至。若为夏至,则①为冬至后,②为春分后,④为冬至前节气, 结合题中选项分析都不符合;若为冬至,则①为夏至后,②为秋分后,④为夏至前节 气,结合选项分析,唯有④表示芒种合适。 11.读地球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一天中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2)若 B 点位于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中间,则 B 点的夜长为 时,B 点日出时 间是 时。 (3)A 点地处五带中的 带, (填“有”或“无”)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1)43°08' (2)10 5 (3)北温 无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 23°26'S(南回归线),这一天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23°26'+23°26')=43°08'。第(2)题,根据夜长计算公式,B 点夜长为 75°÷15°/ 时×2=10 时,昼长为 14 时;根据昼长与日出时间计算公式,B 点日出时间为 12- 14÷2=5 时。第(3)题,A 点在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位于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 象。 拓展提高 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1.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
A.12时 B.3时或15时 C.15时 D.0时或12时 2.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答案:1.B2.D 解析:第1题,过该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12时,则北京时间为3时或15 时。第2题,当交点位于②点时,为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位于④点时,为冬、 夏至日,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故此期间除赤道外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差异在增大。 下图为山东省某中学教学楼(部分)的顶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教室1 教室2 其他 窗户 楼梯 办公室 走廊通道 教室3 教室4 3教室以采光好、强光不直接射入为宜,下列教室可能符合此条件的是( A.教室1 B.教室2 C.教室3 D.教室4 4.当教室4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 ①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②该地肯定昼短夜长③该地昼不断缩短 ④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3.B4.D 解析:第3题,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教室1南边有楼梯等阻 挡,采光不好;而教室3、4南边没有走廊通道遮挡,正午有强光射入。第4题,教室 4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该地昼不断缩短。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 阳高度,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第5~6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9 509 40 5.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A.12 时 B.3 时或 15 时 C.15 时 D.0 时或 12 时 2.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北京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答案:1.B 2.D 解析:第 1 题,过该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 0 时或 12 时,则北京时间为 3 时或 15 时。第 2 题,当交点位于②点时,为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位于④点时,为冬、 夏至日,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故此期间除赤道外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差异在增大。 下图为山东省某中学教学楼(部分)的顶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3~4 题。 3.教室以采光好、强光不直接射入为宜,下列教室可能符合此条件的是( ) A.教室 1 B.教室 2 C.教室 3 D.教室 4 4.当教室 4 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 ) ①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②该地肯定昼短夜长 ③该地昼不断缩短 ④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3.B 4.D 解析:第 3 题,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教室 1 南边有楼梯等阻 挡,采光不好;而教室 3、4 南边没有走廊通道遮挡,正午有强光射入。第 4 题,教室 4 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该地昼不断缩短。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 阳高度,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第 5~6 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5.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6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5D6.C 解析:第5题,由题干可知,在连续3个月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 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士直射点的纬度),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故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 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第6题,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 动,第二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 挑战创新 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黄赤交角取23.5°。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正午太阳高度 90 75°30° 67.5 66.5 45 22.59 66.5--------- 90°66.5°23.5°0°纬度 及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下列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甲一致的有 (双项选 择)。 公转方向 C D (3)用折线在图乙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4)描述该日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 答案:(1)23.5°N,60°E) (2)AD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6.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5.D 6.C 解析:第 5 题,由题干可知,在连续 3 个月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在递减;由公式正午 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故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 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第 6 题,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第二 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 动,第二次测量时是当地的秋分日。 挑战创新 图甲中 OP 为完整的晨线,黄赤交角取 23.5°。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下列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甲一致的有 (双项选 择)。 (3)用折线在图乙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4)描述该日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 答案:(1)(23.5°N,60°E) (2)AD
(3)见下图。(注意:北纬90°的正午太阳高度要标在22.5°上面一点,北纬23.5 的正午太阳高度要标在90°,0°的正午太阳高度标在67.5°下面一点) 正午太阳高度 90°1 67.5 459 22.50 0g0r665°23.3°0°纬度 (4)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赤道地区 昼长仍为12时:66.5°N及其以北出现极昼,66.5°S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解析:第(1)题,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 有极夜现象),因此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太阳 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由题意可知30°W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为 6时,可推算出60°E的地方时为12时。第(2)题,图甲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 符合的为A、D两项。第(3)题,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因 此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再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90°-纬度差),分别计算出赤道、北极圈、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图乙上标 出来,再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即可。第(4)题,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 短,且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最大
(3)见下图。(注意:北纬 90°的正午太阳高度要标在 22.5°上面一点,北纬 23.5° 的正午太阳高度要标在 90°,0°的正午太阳高度标在 67.5°下面一点) (4)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赤道地区 昼长仍为 12 时;66.5°N 及其以北出现极昼,66.5°S 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解析:第(1)题,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 有极夜现象),因此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23.5°N。太阳 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2 时,由题意可知 30°W 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为 6 时,可推算出 60°E 的地方时为 12 时。第(2)题,图甲所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 符合的为 A、D 两项。第(3)题,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因 此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再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a=90°-纬度差),分别计算出赤道、北极圈、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图乙上标 出来,再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即可。第(4)题,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 短,且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