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1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读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图,完成1~2题。 1.12(历史最高) 耕地面积(亿公顷 0.96 0.88 1133 .-12:90 6.46 总人口数(亿人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0.085 1957 19902000年份 1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草场普遍超载③人口的不断增长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 ①增加耕地面积②切实保护耕地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毁林开荒⑤大力 开垦草原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的直接原因从人口和耕地形势来分析,B项正确。第2 题,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大量增加耕地面积不现实:毁林开荒和大力开垦草原将导致生态 破坏,同时也不利于林、牧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3~4题。 人均耕地面积/hm 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年份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种趋势不会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会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4.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垦草原②围湖造田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改善耕地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4.C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后· 基础巩固 读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图,完成 1~2 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增长 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 ) ①增加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毁林开荒 ⑤大力 开垦草原 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⑥ 答案 1.B 2.D 解析第 1 题,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的直接原因从人口和耕地形势来分析,B 项正确。第 2 题,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大量增加耕地面积不现实;毁林开荒和大力开垦草原将导致生态 破坏,同时也不利于林、牧业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 3~4 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会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会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4.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开垦草原 ②围湖造田 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改善耕地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3.D 4.C
解析第3题,由题图可知,我国人均耕地呈现减少的趋势,加上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被占用耕 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少的现状,因此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耕地减少趋势。第4题,为保证 粮食自给,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前提下还要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 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①改变地貌类型②影响降水量③破坏自然植被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稀疏 ③降水量大④全年风大⑤土质疏松 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5.D6.A 解析第5题,陡坡开垦会破坏自然植被、松动地表土体而导致水土流失。第6题,地形坡度 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7~8题。 不适宜地1% 宜农 未利 12% 其他 用土地 耕地 宜林 用地 20% 40% 54% 宜牧 2% 林地 33% 23% 草地 15% 土地资源构成图 土地利用结构图 7.该区域后备土地资源所占比例是( A.19% B.20% C.21% D.22% 8.该区域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 A改良土壤,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退耕还牧,发展乳畜业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D.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答案7.A8.C 解析第7题,由土地利用结构图中未利用土地的比例减去土地资源构成图中的不适宜地的比 例即可得出后备土地资源的比例。第8题,结合图示信息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自然特点 可知,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 占一补一、占优补优是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坚守 18亿亩(1亩=1/15公顷)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年限(即可 平衡年限)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解析第 3 题,由题图可知,我国人均耕地呈现减少的趋势,加上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被占用耕 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少的现状,因此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耕地减少趋势。第 4 题,为保证 粮食自给,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前提下还要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 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读图,完成 5~6 题。 5.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坡度大 ②植被稀疏 ③降水量大 ④全年风大 ⑤土质疏松 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 5.D 6.A 解析第 5 题,陡坡开垦会破坏自然植被、松动地表土体而导致水土流失。第 6 题,地形坡度 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 7~8 题。 7.该区域后备土地资源所占比例是( ) A.19% B.20% C.21% D.22% 8.该区域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 ) A.改良土壤,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退耕还牧,发展乳畜业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D.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答案 7.A 8.C 解析第 7 题,由土地利用结构图中未利用土地的比例减去土地资源构成图中的不适宜地的比 例即可得出后备土地资源的比例。第 8 题,结合图示信息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自然特点 可知,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 占一补一、占优补优是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坚守 18 亿亩(1 亩=1/15 公顷)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年限(即可 平衡年限)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 9~10 题
可平衡年限年 ☐0-5 ☐6-10 日11-15 ☐16-20 21-74 75-255 9.据图可知,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是( A.华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东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10.与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浙江、福建占补平衡制度落实困难,主要因为() A生态环境脆弱 B.经济发展快 C耕地数量少 D.耕地质量差 答案9.C10.B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可平衡年限长,说明后备土地资源充足,C项正 确。第10题,由材料可知,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浙江、 福建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建设占用耕地比例大,由于浙江、福建经济发展快,土地的价格 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占补方面落实难度大,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浙江、福建两地占补平衡 制度落实困难,B项正确。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鉴于我国耕地紧张和粮食生产成本较高带来的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有人建议维持 我国粮食安全应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特别是应继续增加大豆的进口量来满足国内的市场 需求。数据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的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 量的60%,2015年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87%。 材料二 下表为中国和印度绿化的相关数据资料。 2000一2017年新增绿地面积占比/% 2017年粮食收 国家 2017年粮食总产 森林 农田 其他 获面积/ 103hm2 量/104t 中国 42.0 32.0 26.0 102493.1 61793.0 印度 4.4 82.0 13.6 99220.0 31361.0 (1)根据材料,绘制2017年中、印两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柱状图。 (2)与中国相比,印度在2000一2017年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是 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为了能够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1)如下图
9.据图可知,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是( ) A.华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东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10.与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浙江、福建占补平衡制度落实困难,主要因为( ) A.生态环境脆弱 B.经济发展快 C.耕地数量少 D.耕地质量差 答案 9.C 10.B 解析第 9 题,读图可知,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可平衡年限长,说明后备土地资源充足,C 项正 确。第 10 题,由材料可知,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浙江、 福建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建设占用耕地比例大,由于浙江、福建经济发展快,土地的价格 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占补方面落实难度大,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浙江、福建两地占补平衡 制度落实困难,B 项正确。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鉴于我国耕地紧张和粮食生产成本较高带来的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有人建议维持 我国粮食安全应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特别是应继续增加大豆的进口量来满足国内的市场 需求。数据显示,21 世纪以来,我国的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 量的 60%,2015 年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 87%。 材料二 下表为中国和印度绿化的相关数据资料。 国家 2000—2017 年新增绿地面积占比/% 2017 年粮食收 获面积/ 103 hm2 2017 年粮食总产 量/104 森林 农田 其他 t 中国 42.0 32.0 26.0 102 493.1 61 793.0 印度 4.4 82.0 13.6 99 220.0 31 361.0 (1)根据材料,绘制 2017 年中、印两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柱状图。 (2)与中国相比,印度在 2000—2017 年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是 , 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为了能够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如下图
6 4 ■中国 ☐印度 (2)增加耕地面积印度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旱涝灾害严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单产低: 纬度低,水热条件较好,宜耕面积广。(答耕地资源丰富或后备耕地资源充足也可)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或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国内农产品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优化 粮食进口结构,粮食进口多元化;建立定价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粮食生产国际合作,加强 海外农业投资,提高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供给。 解析第(1)题,单产=总产量÷面积,中国的单产=61793万吨÷102493.1千公顷=6.028吨/公 顷:印度的单产=31361万吨÷99220千公顷=3.16吨/公顷。第(2)题,由表格可知,印度新增的 绿地面积主要是农田,占82%,所以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途径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印度属热带 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单产低。印度 位于热带,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地形多平原,宜耕面积广。第(3)题,可以加大技术投入,培育 优良品种:增加粮食的进口渠道,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建立粮食风险预警机制,加大粮仓建设:我 国可以去非洲、南美洲等农业欠发达地区投资,从当地进口粮食,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 拓展提高 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处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 带。通过分析耕地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关系,可以明确耕地数量的转入、转出情 况。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耕地数量转换来源与转换率图。读图,完成1~3题。 耕地转换 (上坐标轴 耕地 耕地转换率% 转出 -10 -8 -6 4 -202 4 6 耕地净 1990一1995自 转换 4 耕地 1995-2000 三2田Ⅷ 转人 年200-205 趋势线 转换来源 2005—2010 三 下坐标轴 2010一2015蛮2有自 林地 -100-80-60-40-2002040 田 草地 60 水城 耕地转换来源占比% 四 城乡建 设用地 ◆ 未利用 土 1.1990一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粮食总产量上升 B.粮食自给率上升 C粮食单产下降 D.粮食商品率下降 2.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获得耕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00一2005年耕地转入率最低 B.1995一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草地 C.2000一2005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 D.2005一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水域 3.1990一2000年耕地转出变化主要表明该地区( A洪涝灾害频繁 B.城乡建设进程缓慢 C.生态有所改善 D.水域面积增加最多 答案1.D2.C3.C
(2)增加耕地面积 印度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旱涝灾害严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单产低; 纬度低,水热条件较好,宜耕面积广。(答耕地资源丰富或后备耕地资源充足也可)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或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国内农产品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优化 粮食进口结构,粮食进口多元化;建立定价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粮食生产国际合作,加强 海外农业投资,提高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供给。 解析第(1)题,单产=总产量÷面积,中国的单产=61 793 万吨÷102 493.1 千公顷=6.028 吨/公 顷;印度的单产=31 361 万吨÷99 220 千公顷=3.16 吨/公顷。第(2)题,由表格可知,印度新增的 绿地面积主要是农田,占 82%,所以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途径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印度属热带 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单产低。印度 位于热带,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地形多平原,宜耕面积广。第(3)题,可以加大技术投入,培育 优良品种;增加粮食的进口渠道,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建立粮食风险预警机制,加大粮仓建设;我 国可以去非洲、南美洲等农业欠发达地区投资,从当地进口粮食,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 拓展提高 长江中游地区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处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 带。通过分析耕地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关系,可以明确耕地数量的转入、转出情 况。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耕地数量转换来源与转换率图。读图,完成 1~3 题。 1.1990—2015 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粮食总产量上升 B.粮食自给率上升 C.粮食单产下降 D.粮食商品率下降 2.下列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获得耕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00—2005 年耕地转入率最低 B.1995—2000 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草地 C.2000—2005 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 D.2005—2010 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水域 3.1990—2000 年耕地转出变化主要表明该地区( ) A.洪涝灾害频繁 B.城乡建设进程缓慢 C.生态有所改善 D.水域面积增加最多 答案 1.D 2.C 3.C
解析第1题,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的数量关系,即耕地的净转化 率。1990一2015年,该地区耕地的净转化率始终为负值,所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 和粮食自给率可能下降,粮食单产从材料中无法获知,故A、B、C三项错误:耕地减少粮食总 产量下降,可能导致粮食商品率下降,故D项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2005一2010年耕地转入 率最低,A项错误;1995一200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城乡建设用地,B项错误,2000一2005 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C项正确:2005一2010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D项错 误。第3题,由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转入和转出的来源可知,耕地转出主要用于扩大林草、水 域等生态用地。伴随着生态退耕该区域生态有所改善C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分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统计图(正值增加,负值减少)。读图,完成45 题。 15 10 em能 0 10 -15 ▣2000-2010年 ▣2010-2015年 -20L 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0.2 0.1 0.0 -0.1 -0.2 毅 -0.3 口2000-2010年 -0.4 ▣2010-2015年 -0.5孔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4.下列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变化速率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B.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西部地区 C.东部耕地减少加速,西部耕地增加减缓 D.耕地增加的重心由东部向西部移动 5.关于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 B.西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退耕还林还牧 C.中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开发宜农荒地 D.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蔬菜花卉面积增加 答案h.D5.A 解桐第4题,我国耕地整体上看是东部在减少,西部在增加,重心在西移,D项正确。耕地变化 速率最大的是东部地区,面积变化最大的也是东部地区:东部耕地减少的速度在变缓,西部耕 地增加的速度在加快。第5题,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减少,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化 和城镇化对耕地的占用,A项正确:西部耕地在增加,应该是开垦而不是退耕还林还牧:中部地 区耕地面积在减少,开发宜农荒地会使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结构的调整中,粮食作物、蔬莱和 花卉不影响耕地面积变化。 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的乘积,下图示意1980一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 与总产量的变化。读图,完成67题
解析第 1 题,耕地面积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的数量关系,即耕地的净转化 率。1990—2015 年,该地区耕地的净转化率始终为负值,所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粮食总产量 和粮食自给率可能下降,粮食单产从材料中无法获知,故 A、B、C 三项错误;耕地减少,粮食总 产量下降,可能导致粮食商品率下降,故 D 项正确。第 2 题,据图可知,2005—2010 年耕地转入 率最低,A 项错误;1995—2000 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城乡建设用地,B 项错误;2000—2005 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C 项正确;2005—2010 年耕地转换获得主要来自林地,D 项错 误。第 3 题,由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转入和转出的来源可知,耕地转出主要用于扩大林草、水 域等生态用地。伴随着生态退耕,该区域生态有所改善,C 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分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统计图(正值增加,负值减少)。读图,完成 4~5 题。 4.下列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变化速率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B.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西部地区 C.东部耕地减少加速,西部耕地增加减缓 D.耕地增加的重心由东部向西部移动 5.关于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 B.西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退耕还林还牧 C.中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开发宜农荒地 D.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蔬菜花卉面积增加 答案 4.D 5.A 解析第 4 题,我国耕地整体上看是东部在减少,西部在增加,重心在西移,D 项正确。耕地变化 速率最大的是东部地区,面积变化最大的也是东部地区;东部耕地减少的速度在变缓,西部耕 地增加的速度在加快。第 5 题,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减少,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化 和城镇化对耕地的占用,A 项正确;西部耕地在增加,应该是开垦而不是退耕还林还牧;中部地 区耕地面积在减少,开发宜农荒地会使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结构的调整中,粮食作物、蔬菜和 花卉不影响耕地面积变化。 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的乘积,下图示意 1980—2020 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 与总产量的变化。读图,完成 6~7 题
◆一总产/108t +-单产/(t·hm2) 6 5 19801990200020102020年份 6.1980一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 A退耕还林、还草 B.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 D.实施坡改梯工程 7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增加基本农田数量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5.C7.C 解析第6题,据图推断,1980一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的是加大科技投入,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故C项正确。退耕还林、还草会使耕地面积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量 的增加故A项错误。扩大耕地面积不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B项错误。我国并未大规 模实施坡改梯工程,故D项错误。第7题,提高粮食单产,可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耕地 复种指数来实现,故②③正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会影响根食的种植面积,但不会提高粮食的 单产,增加基本农田数量也不会提高粮食单产,故①④错误。故选C项。 挑战创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藏粮于地”,就是要保护好现有耕地,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吉林省 梨树县近年来致力于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成功探索出一种新的耕作方式,该耕作方式的核心 是秸秆覆盖返田,在干旱年增产效果明显,被称作“梨树模式”。该模式研制出的免耕播种机 具,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目前梨树县农业 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6%,实现了“藏根于地”。下图示意梨树县地理位置。 125E 44°N 梨树县 43N 省级界 县界 心河流 湖泊 (1)分析“梨树模式”在干旱年份比湿润年份玉米增产效果更明显的原因。 (2)说明梨树县使用免耕播种机具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 (③)简述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的必要性。 答1)“梨树模式”采取秸秆覆盖返田,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在干旱年份 抗旱能力强,增产效果显著;湿润年份因覆盖的秸秆阻挡了土壤水分蒸发,可能导致土壤过湿 透气性变差,不利于增产
6.1980—2020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 ) A.退耕还林、还草 B.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 D.实施坡改梯工程 7.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增加基本农田数量 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6.C 7.C 解析第 6 题,据图推断,1980—2020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的是加大科技投入,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故 C 项正确。退耕还林、还草会使耕地面积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量 的增加,故 A 项错误。扩大耕地面积不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故 B 项错误。我国并未大规 模实施坡改梯工程,故 D 项错误。第 7 题,提高粮食单产,可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耕地 复种指数来实现,故②③正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会影响粮食的种植面积,但不会提高粮食的 单产,增加基本农田数量也不会提高粮食单产,故①④错误。故选 C 项。 挑战创新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藏粮于地”,就是要保护好现有耕地,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吉林省 梨树县近年来致力于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成功探索出一种新的耕作方式,该耕作方式的核心 是秸秆覆盖返田,在干旱年增产效果明显,被称作“梨树模式”。该模式研制出的免耕播种机 具,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目前梨树县农业 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93.6%,实现了“藏粮于地”。下图示意梨树县地理位置。 (1)分析“梨树模式”在干旱年份比湿润年份玉米增产效果更明显的原因。 (2)说明梨树县使用免耕播种机具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 (3)简述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的必要性。 答案(1)“梨树模式”采取秸秆覆盖返田,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在干旱年份 抗旱能力强,增产效果显著;湿润年份因覆盖的秸秆阻挡了土壤水分蒸发,可能导致土壤过湿, 透气性变差,不利于增产
(2)减轻黑土流失,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利于实现农业生产 的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 (3)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粮食供给压力大,目前有些地区过度占用耕地以及耕地 退化、污染问题严重,粮食安全风险加大,实施“藏粮于地有利于持续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梨树模式”的核心是秸秆覆盖返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秸秆 覆盖返田有利于保水保墒,在千旱年份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故增产效果明显;而湿润年份秸 秆覆盖阻挡了水分蒸发,可能导致土壤过湿,透气性变差,出现烂根,不利于增产。第(2)题,依据 材料中免耕播种机具的特点可知使用该机具可以减轻黑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劳动力 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第(3)题,“藏 粮于地”的必要性,即保护耕地的必要性,可从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 资源有限:耕地减少及退化、污染问题严重)与安全形势(粮食供给压力大,粮食安全风险加大) 方面分析
(2)减轻黑土流失,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利于实现农业生产 的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 (3)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粮食供给压力大;目前有些地区过度占用耕地以及耕地 退化、污染问题严重,粮食安全风险加大,实施“藏粮于地”有利于持续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梨树模式”的核心是秸秆覆盖返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秸秆 覆盖返田有利于保水保墒,在干旱年份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故增产效果明显;而湿润年份秸 秆覆盖阻挡了水分蒸发,可能导致土壤过湿,透气性变差,出现烂根,不利于增产。第(2)题,依据 材料中免耕播种机具的特点可知,使用该机具可以减轻黑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劳动力 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第(3)题,“藏 粮于地”的必要性,即保护耕地的必要性,可从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 资源有限;耕地减少及退化、污染问题严重)与安全形势(粮食供给压力大,粮食安全风险加大) 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