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河流 1.人们在坡地植树造林,其目的是发挥森林的( A.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功能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 C增加湿度、调节气候功能 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功能 2.若图中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对河流的影响是( A.径流量增加 B.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C.含沙量减少 D.水质变好 答案1.B2.B 解析第1题,在坡地植树造林,树冠对雨水的拦裁作用使得雨水对坡面的侵蚀能力减弱,同时 下渗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减小,从而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多 属于城市植被的作用:森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加湿度、调节区域小气候的功能,但不是人们 在坡地植树造林的主要目的:在半干旱、半湿润区等风沙侵袭较为严重的区域植被有防风固 沙、保护农田的功能。第2题,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主要与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关,图中森林的大 量砍伐,不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加,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后,植被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蓄功能大大 减弱,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对地 表径流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植被遭破坏后,河流水质变差。 我国稀土资源由于滥采贱卖,其储量占世界总储量比重已下降,使我国稀土资源面临“缩水” 亟待保护。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稀土资源“缩水”的原因主要是( ①滥采贱卖②地方利益驱使下无计划大肆开采③开采中浪费严重④恢复耕地占用矿 产用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矿产资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多伴生矿,易于综合利用 B.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但集中成片,可建立区域性矿产基地 C.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不能配套 D.有色金属、稀土矿、煤及一些金属矿储量丰富 5.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问题严重,下列属于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问题有( ①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矿产后备资源不足③许多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④ 许多矿山生态环境脆弱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A4.D5.D 解析第3题,我国稀土资源市场需求量大,利润高,导致我国稀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滥采贱 卖、地方利益驱使下无计划大肆开采、开采中浪费严重,①②③正确。第4题,我国矿产多伴 生矿,不易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且比较分散,难以建立区域性矿产基地:矿产分布区和
综合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读图,完成 1~2 题。 1.人们在坡地植树造林,其目的是发挥森林的( ) A.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功能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 C.增加湿度、调节气候功能 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功能 2.若图中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对河流的影响是( ) A.径流量增加 B.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C.含沙量减少 D.水质变好 答案 1.B 2.B 解析第 1 题,在坡地植树造林,树冠对雨水的拦截作用使得雨水对坡面的侵蚀能力减弱,同时 下渗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减小,从而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多 属于城市植被的作用;森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加湿度、调节区域小气候的功能,但不是人们 在坡地植树造林的主要目的;在半干旱、半湿润区等风沙侵袭较为严重的区域,植被有防风固 沙、保护农田的功能。第 2 题,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主要与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关,图中森林的大 量砍伐,不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加;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后,植被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蓄功能大大 减弱,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植被对地 表径流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植被遭破坏后,河流水质变差。 我国稀土资源由于滥采贱卖,其储量占世界总储量比重已下降,使我国稀土资源面临“缩水”, 亟待保护。据此完成 3~5 题。 3.我国稀土资源“缩水”的原因主要是( ) ①滥采贱卖 ②地方利益驱使下无计划大肆开采 ③开采中浪费严重 ④恢复耕地占用矿 产用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矿产资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 A.多伴生矿,易于综合利用 B.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但集中成片,可建立区域性矿产基地 C.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不能配套 D.有色金属、稀土矿、煤及一些金属矿储量丰富 5.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问题严重,下列属于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问题有( ) ①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矿产后备资源不足 ③许多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 ④ 许多矿山生态环境脆弱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3.A 4.D 5.D 解析第 3 题,我国稀土资源市场需求量大,利润高,导致我国稀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滥采贱 卖、地方利益驱使下无计划大肆开采、开采中浪费严重,①②③正确。第 4 题,我国矿产多伴 生矿,不易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且比较分散,难以建立区域性矿产基地;矿产分布区和
加工消费区不能配套,有色金属、稀土矿、煤及一些金属矿储量丰富。第5题,我国矿产资源 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①正确:矿产后备资源不足,②正确:许 多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资源面临枯竭,③正确:许多矿山生态环境脆弱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 问题。故选D项。 下图示意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95毫米,蒸发量1 315毫米。读图.完成6~7题。 8235 8305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4445 、.·距今2700年 、-·距今5700年 距今7000年 >一河流 4405 6.图中信息反映出() A.古湖泊地势北缓南陡,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荒漠 B.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距今7000年一距今5700年 C.湖泊含盐量增大,对周围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D.距今7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约为150千米 7.该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 沿湖灌溉导致降水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5.C7.B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湖泊北部湖面变化曲线分布密度大,而南部较稀疏,说明湖泊北部湖岸 坡度大、南部坡度小,即地势北陡南缓;湖泊变迁的快慢可从湖泊变化曲线的间距来判断,图 中两条曲线间距最大的时期应该是20世纪50一80年代:随着湖泊面积的减小,湖泊淡水量减 少,盐度增大,湖泊对周边地区气侯的调节作用减弱;通过对比可知,距今7000年前湖泊南北 纬度差约为40,据同一条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计算,湖泊南北距离小于 110千米。第7题该地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千旱,而水土流失多发生在降水量多的湿 润、半湿润地区,①错;干旱地区多风沙,植被稀疏,由于过度开垦极易造成土地荒漠化,②对;引 水灌溉会抬高地下水水位,加上该地蒸发旺盛,地下水蒸发后使地下水中的盐分累积在土壤表 层,加剧土地盐碱化.③对:沿湖地区大量引用河水会使湖泊萎缩.但引水灌溉对区域降水的影 响较小,而该湖水盐度大,不适合引水灌溉④错。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 程度。下图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人口耕地 弹性系数 1.3 -2000年---2008年 1.2 1.1 1.0 0.9 0.8 0.7 是 022006 号海拔m 008 -000 8.2000一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A.1300米以下地带B.1300~1600米地带 C.1600-1900米地带 D.1900-2500米地带
加工消费区不能配套;有色金属、稀土矿、煤及一些金属矿储量丰富。第 5 题,我国矿产资源 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①正确;矿产后备资源不足,②正确;许 多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资源面临枯竭,③正确;许多矿山生态环境脆弱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 问题。故选 D 项。 下图示意某湖 7 000 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95 毫米,蒸发量 1 315 毫米。读图,完成 6~7 题。 6.图中信息反映出( ) A.古湖泊地势北缓南陡,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荒漠 B.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距今 7 000 年—距今 5 700 年 C.湖泊含盐量增大,对周围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D.距今 7 000 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约为 150 千米 7.该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 沿湖灌溉导致降水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6.C 7.B 解析第 6 题,读图可知,湖泊北部湖面变化曲线分布密度大,而南部较稀疏,说明湖泊北部湖岸 坡度大、南部坡度小,即地势北陡南缓;湖泊变迁的快慢可从湖泊变化曲线的间距来判断,图 中两条曲线间距最大的时期应该是 20 世纪 50—80 年代;随着湖泊面积的减小,湖泊淡水量减 少,盐度增大,湖泊对周边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通过对比可知,距今 7 000 年前湖泊南北 纬度差约为 40',据同一条经线上纬度每相差 1°距离相差 110 千米计算,湖泊南北距离小于 110 千米。第 7 题,该地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而水土流失多发生在降水量多的湿 润、半湿润地区,①错;干旱地区多风沙,植被稀疏,由于过度开垦极易造成土地荒漠化,②对;引 水灌溉会抬高地下水水位,加上该地蒸发旺盛,地下水蒸发后使地下水中的盐分累积在土壤表 层,加剧土地盐碱化,③对;沿湖地区大量引用河水会使湖泊萎缩,但引水灌溉对区域降水的影 响较小,而该湖水盐度大,不适合引水灌溉,④错。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 程度。下图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8~9 题。 8.2000—2008 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 A.1 300 米以下地带 B.1 300~1 600 米地带 C.1 600~1 900 米地带 D.1 900~2 500 米地带
9.2000一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答案8.C9.B 解桐第8题,阅读材料可知,弹性系数越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越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弹性系 数越小,说明人地关系越紧张。2000一2008年,1300米以下地带弹性系数变小,说明人地关系 变紧张。与2000年相比.在1900米以上地带2008年人口弹性系数变大,说明这8年来人地 矛盾得到缓解。与2000年相比,2008年1300~1600米地带、1600-1900米地带人口与耕 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2000一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弹性系数最小的是海拔1600~1900 米地带,是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第9题,阅读材料可知,弹性系数越 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读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在1900米 以上,2008年人口弹性系数变大,说明这8年来人地矛盾得到缓解,而在1900米以下地带,人 口弹性系数变小,人地矛盾加剧,可能是海拔高处人口迁出,海拔低处人口迁入所致。 东北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9%,稻米产量占全国的16%一20%,且商品率很高,黑龙江省稻 米商品率超过70%。202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7540.8万吨,被称为中国粮食的“压舱 石”。据此完成10~11题。 10.黑龙江省被称为中国粮食的“压舱石”的原因是( A.品质高,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B.产量大,可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C.品种多,使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满足 D.商品率高,有利于更多的出口创汇 11.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我们应该() ①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②加大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提高粮食总产量③改 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④实施农业保护政策,自力更生,减少进口⑤加 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0.B11.D 解析第10题,材料“202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7540.8万吨”,说明黑龙江省粮食的产量大 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粮食仍然需要进口,因此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大可以减少我国对国际 粮食市场的依赖,不会将粮食用于出口创汇,B项正确,D项排除。品质高和品种多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排除A、C两项。第11题,为了保障中国粮食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大科技 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粮食生产布局,使粮食的单产量提高,保障粮食的产量和粮食生产 的可持续发展,故①③⑤正确。由于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因此不能通过加大后备土地资源 的开发来提高粮食的产量,故②错误。单纯地减少粮食进口不能满足我国对粮食的需求,故④ 错误。故选D项。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森林覆盖率87.9%。据此完成12~13题。 12.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保护对象是() A.东北虎 B.华南虎 C.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D.寒带森林生态系统 13.吉林省内大学生地理研学可进入保护区的(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以上皆可 答案12.C13.C 解析第12题,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 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第13题,自然保护区的 功能区划分中,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9.2000—2008 年,该地区 1 900 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答案 8.C 9.B 解析第 8 题,阅读材料可知,弹性系数越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越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弹性系 数越小,说明人地关系越紧张。2000—2008 年,1 300 米以下地带弹性系数变小,说明人地关系 变紧张。与 2000 年相比,在 1 900 米以上地带,2008 年人口弹性系数变大,说明这 8 年来人地 矛盾得到缓解。与 2000 年相比,2008 年 1 300~1 600 米地带、1 600~1 900 米地带人口与耕 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2000—2008 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弹性系数最小的是海拔 1 600~1 900 米地带,是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第 9 题,阅读材料可知,弹性系数越 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读图可知,与 2000 年相比,在 1 900 米 以上,2008 年人口弹性系数变大,说明这 8 年来人地矛盾得到缓解,而在 1 900 米以下地带,人 口弹性系数变小,人地矛盾加剧,可能是海拔高处人口迁出,海拔低处人口迁入所致。 东北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 9%,稻米产量占全国的 16%~20%,且商品率很高,黑龙江省稻 米商品率超过 70%。2020 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 7 540.8 万吨,被称为中国粮食的“压舱 石”。据此完成 10~11 题。 10.黑龙江省被称为中国粮食的“压舱石”的原因是( ) A.品质高,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B.产量大,可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C.品种多,使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满足 D.商品率高,有利于更多的出口创汇 11.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我们应该( ) ①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 ②加大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提高粮食总产量 ③改 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④实施农业保护政策,自力更生,减少进口 ⑤加 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 10.B 11.D 解析第 10 题,材料“2020 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 7 540.8 万吨”,说明黑龙江省粮食的产量大, 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粮食仍然需要进口,因此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大可以减少我国对国际 粮食市场的依赖,不会将粮食用于出口创汇,B 项正确,D 项排除。品质高和品种多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排除 A、C 两项。第 11 题,为了保障中国粮食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大科技 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粮食生产布局,使粮食的单产量提高,保障粮食的产量和粮食生产 的可持续发展,故①③⑤正确。由于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因此不能通过加大后备土地资源 的开发来提高粮食的产量,故②错误。单纯地减少粮食进口不能满足我国对粮食的需求,故④ 错误。故选 D 项。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森林覆盖率 87.9%。 据此完成 12~13 题。 12.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保护对象是( ) A.东北虎 B.华南虎 C.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D.寒带森林生态系统 13.吉林省内大学生地理研学可进入保护区的( )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以上皆可 答案 12.C 13.C 解析第 12 题,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 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第 13 题,自然保护区的 功能区划分中,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能源(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能源(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2014一2019年我国经济年增长率为6%~7.5%)的比值,下图为2014一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 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图。读图,完成14~15题。 弹性系数口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口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1.25 0.75 0.5 0.25 0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份 14.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图示期间2015年能源消费量最小 B.2015年起单位GDP能耗呈上升趋势 C.图示期间2019年电力消费量最大 D.2017年电力消费量较2016年小 15.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我国单位GDP能耗的是( A.大力开发清洁能源 B.安装脱硫、脱硝装置 C优化产业结构 D.大面积植树造林 答案14.C15.c 解桐第14题,图示纵坐标表示能源(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反映的是能源(电力)消费年平均增 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201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最小,不能表明2015年 能源消费量最小:自2015年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 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之比上升,但不能表明单位GDP能耗呈上升趋势,且期间能 源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小于1,表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能耗呈上 升趋势的可能性不大:注意材料信息“2014一2019年我国经济年增长率为6%一7.5%”,图示期 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大于0,表明期间电力消费始终处于增长状态,所以2019年电力消 费量最大;2017年电力消费量较2016年大。第15题,大力开发新能源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 构但无法降低单位GDP能耗:安装脱硫、脱硝装置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无法 降低单位GDP能耗: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能耗产业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保证以较低的能 耗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降低我国单位GDP能耗,大面积植树造林与降低我国单位GDP 能耗关系不大。 2020年5月15日.历时22个月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的中国最大作业水深浮式生 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19”在青岛场地交付启航。随着“海洋石油119”入列,中国海油拥有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达到17艘,规模与总吨位均居世界前列,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海洋 强国战略的关键力量。在中国海油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产业建造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国内 造船、机电、治金、信息等产业技术的发展。据此完成1617题。 16.南海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极大,其原因推断不合理的是 A地质条件复杂 B.水深大 C.昼夜温差大 D.探区范围 17.下列关于该气田开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于改善该地的生态环境 B.利于缓解珠江三角洲能源紧缺的局面 C.深水装备和技术的提升将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D.加速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 答案16.C17.A 解析第16题,南海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极大,主要是因为海洋地质条件复杂,水深大,探区范围 广;海洋区域昼夜温差较小,不是勘探开发难度大的原因。第17题,该气田开发不利于改善该 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缓解珠江三角洲能源紧缺的局面:深水装备和技术的提升,将带动我国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利于加速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
能源(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能源(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2014—2019 年我国经济年增长率为 6%~7.5%)的比值,下图为 2014—2019 年我国能源消费 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图。读图,完成 14~15 题。 14.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图示期间 2015 年能源消费量最小 B. 2015 年起单位 GDP 能耗呈上升趋势 C.图示期间 2019 年电力消费量最大 D. 2017 年电力消费量较 2016 年小 15.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我国单位 GDP 能耗的是( ) A.大力开发清洁能源 B.安装脱硫、脱硝装置 C.优化产业结构 D.大面积植树造林 答案 14.C 15.C 解析第 14 题,图示纵坐标表示能源(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反映的是能源(电力)消费年平均增 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2015 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最小,不能表明 2015 年 能源消费量最小;自 2015 年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 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之比上升,但不能表明单位 GDP 能耗呈上升趋势,且期间能 源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小于 1,表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单位 GDP 能耗呈上 升趋势的可能性不大;注意材料信息“2014—2019 年我国经济年增长率为 6%~7.5%”,图示期 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始终大于 0,表明期间电力消费始终处于增长状态,所以 2019 年电力消 费量最大;2017 年电力消费量较 2016 年大。第 15 题,大力开发新能源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 构,但无法降低单位 GDP 能耗;安装脱硫、脱硝装置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无法 降低单位 GDP 能耗;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能耗产业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保证以较低的能 耗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降低我国单位 GDP 能耗;大面积植树造林与降低我国单位 GDP 能耗关系不大。 2020 年 5 月 15 日,历时 22 个月,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和集成的中国最大作业水深浮式生 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 119”在青岛场地交付启航。随着“海洋石油 119”入列,中国海油拥有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达到 17 艘,规模与总吨位均居世界前列,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海洋 强国战略的关键力量。在中国海油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产业建造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国内 造船、机电、冶金、信息等产业技术的发展。据此完成 16~17 题。 16.南海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极大,其原因推断不合理的是 ( ) A.地质条件复杂 B.水深大 C.昼夜温差大 D.探区范围广 17.下列关于该气田开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利于改善该地的生态环境 B.利于缓解珠江三角洲能源紧缺的局面 C.深水装备和技术的提升,将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D.加速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 答案 16.C 17.A 解析第 16 题,南海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极大,主要是因为海洋地质条件复杂,水深大,探区范围 广;海洋区域昼夜温差较小,不是勘探开发难度大的原因。第 17 题,该气田开发不利于改善该 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缓解珠江三角洲能源紧缺的局面;深水装备和技术的提升,将带动我国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利于加速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
住宅小区的造景设计丰富多样,有人喜欢绿植园林,有人热衷于建设水景,也有人喜欢旱溪景 观。旱溪是人工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出的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据此完成 18~20题。 18.比起人造水景,旱溪的特点是( A.维护成本高 B.设计成本高 C.居民活动空间大D.水资源消耗大 19.旱溪最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 A.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B.减少暴雨带来的内涝 C.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增加生物多样性 20.着眼生态效益的调节服务功能,下列材料最适合用作铺设旱溪河底的是( A.防水材料 B.天然沙土 C.建筑残渣 D.混凝土 答案18.C19.B20.B 解桐第18题,旱溪的特点有生态、自然、节水、维护成本低等。从材料信息可知,旱溪是不 放水,可步行的溪床,与人造水景相比,它的水资源消耗量几乎为零,维护成本、设计成本也很 低,而且由于没有水占用空间,居民可以在溪床步行,因此与人造水景相比,旱溪的居民活动空 间大,故C项正确。第19题,旱溪仅是模仿自然界中千涸的河床,这里并没有大量植被和水域 的存在,所以它最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并不是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也不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 应,更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但由于其地势较低,可以汇集雨水,可以减少暴雨带来的内涝,故B 项正确。第20题,从生态效益来说,防水材料和混凝土不利于雨水的下渗;建筑残渣虽然可以 让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但有的建筑残渣中包含一定可产生污染的物质,不符合生态效益:天 然沙土来自大自然,未经过任何处理,既有利于水的下渗,在其上又可以生长植物,也和周边生 态环境相适应,故天然沙土最适合用作铺设旱溪河底的材料,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海砂是海洋中主要的矿产资源之一,是分布于近岸及大陆架海域不同粒径的砂,来源于海底沉 积物的冲刷及搬运堆积、入海河流输砂。海砂用途广泛不仅用于工程建设,也能用作工业原 料,极具开发潜力。近年来,由于建筑用砂市场日益火爆,引发了大量的非法盗采海砂行为,但 是海上查处打击难度大,海砂的无序无度开采,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下图示意渤海 海砂资源(粒径>0125毫米的含量大于50%)总体分布。 知识卡片 碳达峰:碳排放增长到一 定高位后不再增长,实现 稳定或开始下降。 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 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 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 (1)说明海砂无序无度开采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2)请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对海砂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答案(1)采砂导致海底环境破坏,生物失去栖息地:抽砂导致附近海域浑浊度增加,影响海洋浮 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导致部分海洋生物死亡
住宅小区的造景设计丰富多样,有人喜欢绿植园林,有人热衷于建设水景,也有人喜欢旱溪景 观。旱溪是人工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出的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据此完成 18~20 题。 18.比起人造水景,旱溪的特点是( ) A.维护成本高 B.设计成本高 C.居民活动空间大 D.水资源消耗大 19.旱溪最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 ) A.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B.减少暴雨带来的内涝 C.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增加生物多样性 20.着眼生态效益的调节服务功能,下列材料最适合用作铺设旱溪河底的是( ) A.防水材料 B.天然沙土 C.建筑残渣 D.混凝土 答案 18.C 19.B 20.B 解析第 18 题,旱溪的特点有生态、自然、节水、维护成本低等。从材料信息可知,旱溪是不 放水,可步行的溪床,与人造水景相比,它的水资源消耗量几乎为零;维护成本、设计成本也很 低,而且由于没有水占用空间,居民可以在溪床步行,因此与人造水景相比,旱溪的居民活动空 间大,故 C 项正确。第 19 题,旱溪仅是模仿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这里并没有大量植被和水域 的存在,所以它最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并不是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也不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 应,更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但由于其地势较低,可以汇集雨水,可以减少暴雨带来的内涝,故 B 项正确。第 20 题,从生态效益来说,防水材料和混凝土不利于雨水的下渗;建筑残渣虽然可以 让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但有的建筑残渣中包含一定可产生污染的物质,不符合生态效益;天 然沙土来自大自然,未经过任何处理,既有利于水的下渗,在其上又可以生长植物,也和周边生 态环境相适应,故天然沙土最适合用作铺设旱溪河底的材料,故 B 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 40 分) 21.(1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海砂是海洋中主要的矿产资源之一,是分布于近岸及大陆架海域不同粒径的砂,来源于海底沉 积物的冲刷及搬运堆积、入海河流输砂。海砂用途广泛,不仅用于工程建设,也能用作工业原 料,极具开发潜力。近年来,由于建筑用砂市场日益火爆,引发了大量的非法盗采海砂行为,但 是海上查处打击难度大,海砂的无序无度开采,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下图示意渤海 海砂资源(粒径>0.125 毫米的含量大于 50%)总体分布。 (1)说明海砂无序无度开采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2)请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对海砂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答案(1)采砂导致海底环境破坏,生物失去栖息地;抽砂导致附近海域浑浊度增加,影响海洋浮 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导致部分海洋生物死亡
(2)合理安排采砂船只数量、位置,减少悬浮物的影响范围;提高采砂技术,减少悬浮泥沙对表 层水体的影响;控制作业船只排污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海砂是非可再生资源,应适度开 采,减少对海洋生态资源的破坏。 解析第(1)题,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光照、温度、营养与栖息场所,结合采砂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析采砂对海洋生物以及生物栖息地的影响。首先,采砂直接导致海底环境被破坏,生物的栖 息地被破坏:其次,水域采砂会导致附近海域浑浊度增加,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由于 光合作用可释放氧气,所以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会下降,进而导致部分海洋生物死亡。第(2)题, 可从合理安排采砂船只数量、采砂位置,控制采砂船排污量、提高采砂技术、适度采砂等方 面作答。首先,要控制采砂船只的数量和排污量,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采砂 船的位置也要合理规划;其次,要提高采砂技术,减少悬浮物对水域环境的影响;最后,海砂属于 海洋矿产资源,其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应提高认识,适度开采,减少对海洋 生态环境的破坏。 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09 109 103 60 一闲界 1公植气田 一袖气管道 》 0等溪找/m 0 英国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开发,其原油储量为 59亿吨,天然气储量34670亿立方米。北海石油主要以含硫低、含蜡少的轻质原油为主,可 以炼制高级成品油。右图为北海油气田分布简图。 (1)说出北海油气的开发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分析北海油气开发对英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石油开采易泄漏,造成海洋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危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石油运输管线等 基础设施的建设破坏海洋环境和海岸带环境。 (2)增加石油供应,保障石油安全;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增加国家收入;影响工业布局;带 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解析第(1)题,主要从油气开发造成海洋污染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体现在能源安全、工业 布局与发展、增加就业及收入等方面。 23.(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耕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是人地矛盾较 为突出的省级行政区。 河北省 山西省 山东省 陕西台 安徽省 ]水田 ☐早地 湖北省 山地 一一河流 河南省耕地资源分布图
(2)合理安排采砂船只数量、位置,减少悬浮物的影响范围;提高采砂技术,减少悬浮泥沙对表 层水体的影响;控制作业船只排污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海砂是非可再生资源,应适度开 采,减少对海洋生态资源的破坏。 解析第(1)题,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光照、温度、营养与栖息场所,结合采砂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分析采砂对海洋生物以及生物栖息地的影响。首先,采砂直接导致海底环境被破坏,生物的栖 息地被破坏;其次,水域采砂会导致附近海域浑浊度增加,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由于 光合作用可释放氧气,所以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会下降,进而导致部分海洋生物死亡。第(2)题, 可从合理安排采砂船只数量、采砂位置,控制采砂船排污量、提高采砂技术、适度采砂等方 面作答。首先,要控制采砂船只的数量和排污量,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采砂 船的位置也要合理规划;其次,要提高采砂技术,减少悬浮物对水域环境的影响;最后,海砂属于 海洋矿产资源,其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应提高认识,适度开采,减少对海洋 生态环境的破坏。 22.(1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英国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区,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开发,其原油储量为 59 亿吨,天然气储量 34 670 亿立方米。北海石油主要以含硫低、含蜡少的轻质原油为主,可 以炼制高级成品油。右图为北海油气田分布简图。 (1)说出北海油气的开发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分析北海油气开发对英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石油开采易泄漏,造成海洋污染;破坏海洋生态,危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石油运输管线等 基础设施的建设破坏海洋环境和海岸带环境。 (2)增加石油供应,保障石油安全;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增加国家收入;影响工业布局;带 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解析第(1)题,主要从油气开发造成海洋污染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体现在能源安全、工业 布局与发展、增加就业及收入等方面。 23.(1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耕地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是人地矛盾较 为突出的省级行政区。 河南省耕地资源分布图
2000一2013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结果 地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合计 全省4060.24 1373.12 -1781.36 173.67 -28.79 3796.88 注上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2000年和2013年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1)结合2000一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说明引起耕地变化的原因。 (2)以河南省耕地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3)从资源综合性的角度,说明若河南省北部扩大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对该地区其他自然资源 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同时,退耕还林、还水 域也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开垦了部分未利用地.改造了部分草地.缓解耕地面积减少的趋 势。 (2)总量有限,随着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在减少,耕地资源的总量有限:开发利用 程度有限,河南省中东部为耕地,西部为山地丘陵,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经 济成本和环境条件下开发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资源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场所,具有不可替代性。 (3)河南省北部水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田和水浇地依靠黄河水灌溉,大量灌溉导致土壤 盐碱化和土地沙化,耕地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增加,使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 缺: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中水污染加重,水质恶化: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 多样性减少;水田的面积扩大,增加了湿地的面积,对局部的小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耕地转化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城镇化的 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和水域的面积也较大,主要原因是 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从表中还可以看出,部分未利用 地和草地转化为耕地,说明开垦了部分未利用地,改造了部分草地,缓解耕地面积减少的趋 势。第(2)题,资源的有限性可从数量、开发程度和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来回答。河南省的面 积是一定的,受地形条件影响,耕地的总量有限。读图可知,河南省耕地资源分布不均,中东部 为耕地,西部为山地丘陵,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经济成本和环境条件下开 发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资源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场所,具有不可替代性。第(3)题,对该地区其他 自然资源的影响可从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两个方面来回答。对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从污 染、资源、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回答。河南省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田和水浇地依靠黄 河水灌溉.大量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耕地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增加,使河流水量 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中水污染加重,水质恶化: 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田的面积扩大,增加了湿地的面积,对局部小气 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4.(10分)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同志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 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面图2是1960一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和 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变化图,图3为1960一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 放量变化图,图4为1870一2015年世界碳排放累积贡献率变化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下列各题。 知识卡片 碳达峰:碳排放增长到 定高位后不再增长,实现 稳定或开始下降。 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 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 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
2000—2013 年河南省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结果 地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合计 全省4 060.24 1 373.12 -1 781.36 173.67 -28.79 3 796.88 注 上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 2000 年和 2013 年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正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出,负数表示耕地的净转入。 (1)结合 2000—2013 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说明引起耕地变化的原因。 (2)以河南省耕地资源为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3)从资源综合性的角度,说明若河南省北部扩大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对该地区其他自然资源 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同时,退耕还林、还水 域也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开垦了部分未利用地,改造了部分草地,缓解耕地面积减少的趋 势。 (2)总量有限,随着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在减少,耕地资源的总量有限;开发利用 程度有限,河南省中东部为耕地,西部为山地丘陵,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经 济成本和环境条件下开发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资源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场所,具有不可替代性。 (3)河南省北部水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田和水浇地依靠黄河水灌溉,大量灌溉导致土壤 盐碱化和土地沙化,耕地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增加,使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 缺;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中水污染加重,水质恶化;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 多样性减少;水田的面积扩大,增加了湿地的面积,对局部的小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耕地转化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城镇化的 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和水域的面积也较大,主要原因是 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从表中还可以看出,部分未利用 地和草地转化为耕地,说明开垦了部分未利用地,改造了部分草地,缓解耕地面积减少的趋 势。第(2)题,资源的有限性可从数量、开发程度和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来回答。河南省的面 积是一定的,受地形条件影响,耕地的总量有限。读图可知,河南省耕地资源分布不均,中东部 为耕地,西部为山地丘陵,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经济成本和环境条件下开 发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资源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场所,具有不可替代性。第(3)题,对该地区其他 自然资源的影响可从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两个方面来回答。对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从污 染、资源、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来回答。河南省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田和水浇地依靠黄 河水灌溉,大量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耕地资源减少;灌溉用水量增加,使河流水量 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水田和水浇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中水污染加重,水质恶化; 河流和土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田的面积扩大,增加了湿地的面积,对局部小气 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4.(10 分)2021 年 4 月 22 日,习近平同志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 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下面图 2 是 1960—2015 年世界部分国家和 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变化图,图 3 为 1960—2015 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 放量变化图,图 4 为 1870—2015 年世界碳排放累积贡献率变化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下列各题
图1 C02排放量亿t 100 80 中国 美国 60 欧盟 40 印度 20 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15年份 图2 人均C02排放量/108t 25 20 一中国 美国 欧盟 10 …印度 …世界 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15年份 图3 贡献率% 100■ 口中国 80 ☑美国 口欧盟 60 ▣印度 口俄罗斯 40 ☐日本 ■其他 20 0 ,年份 图4 (1)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功能可能造成的影响。 以全球变暖为突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 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据图说明提出该原则的依据。 (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列举作 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的行动。 答案1)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使得一些地区干旱加重,影响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全球 变暖导致气温、降水分布发生变化,使得作物种植区和产量变化,影响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 能。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碳排放,共同承担责任,发达国家累积碳排放量大、人均排放 量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总量增加快: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同时为发展中 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 (3)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排放;进行环保宣传 等。 解桐第()题,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与物质需求,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发生变化,使得作物种植区和产量变化,影 响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调节服务指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全球变暖导致 蒸发加剧,使得一些地区千旱加重,水资源数量减少,从而影响调节服务功能。第(2)题,读图分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1)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功能可能造成的影响。 以全球变暖为突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 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据图说明提出该原则的依据。 (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列举作 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的行动。 答案(1)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使得一些地区干旱加重,影响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全球 变暖导致气温、降水分布发生变化,使得作物种植区和产量变化,影响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 能。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碳排放,共同承担责任;发达国家累积碳排放量大、人均排放 量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总量增加快;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同时为发展中 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 (3)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排放;进行环保宣传 等。 解析第(1)题,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与物质需求,如全球变暖会导致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发生变化,使得作物种植区和产量变化,影 响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调节服务指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全球变暖导致 蒸发加剧,使得一些地区干旱加重,水资源数量减少,从而影响调节服务功能。第(2)题,读图分
析,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碳排放,应共同承担责任;由图4 可知,发达国家累积碳排放量大,由图3可知,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大,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由图2可知,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速度快,碳排放总量增加快:因此,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同时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承担“有区别的责任”。第 (3)题,缓解全球变暖需要公众参与,作为中学生,应当自觉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不使用 一次性物品:节约能源资源:垃圾分类投放:咖强环保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析,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碳排放,应共同承担责任;由图 4 可知,发达国家累积碳排放量大,由图 3 可知,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大,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由图 2 可知,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速度快,碳排放总量增加快;因此,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同时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承担“有区别的责任”。第 (3)题,缓解全球变暖需要公众参与,作为中学生,应当自觉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不使用 一次性物品;节约能源资源;垃圾分类投放;加强环保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