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县2014届高三下学期大联考语文卷七 、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我国历史上,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开始大创造的时代,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 祖。“黄帝崩,葬桥山”,就是今天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每年清明时都会 在这里进行黄帝陵祭祀 重视祭祀祖先,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 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 先秦道家学派的《道德经》(《老子》)、《庄子》两部书则从反面说明了礼仪形 式与天道自然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揭示了礼仪的不足。《道德经》认为,礼仪 产生于“道德”废弃以后的时代。《庄子》继承了《老子》对礼仪的观念。《庄 子》记载,老子去世时,好朋友秦失来悼念,和一般人的悲哀痛哭不同,秦失是 三号而出”。有人不理解,问他。他解释说,人出生,可谓应时而生;人去世, 可谓顺命而行。人只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哪里会有悲痛的情感呢ξ 这说明,老子、庄子通过对自然“天道”的深刻体悟,主张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礼 仪形式的约束,甚至认为礼仪所表示的正常感情也不必要,一切顺其自然才好。 当然老庄的看法也使得后来祭祀礼仪没有完全被神化。 这里需要指出,在我国古代,从人文角度正面肯定祭祀礼仪的意义,并且认为礼 仪所表现的应当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才是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关于古人祭祀对象的基本原则,在儒家经典一一《礼记》中有清楚的表述。春秋 时期出现的“三不朽”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人将家族世代做官看成“死而 不朽”,鲁国大夫叔孙豹不同意这个解释,按照叔孙豹的意见,官位高,俸禄多 世代为宦,都不足以不朽,只有造福后世,立德、立功、立言,才可能“虽久不 废”,永垂不朽。 这里应当提到孔子的贡献。众所周知,孔子重视“礼”,特别强调“礼”必须以 “仁”“爱”为基础,“礼”的实施,又是表达人本思想的“仁”“爱”情感的 有效途径。比如,孔子感慨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他这句话,隐含的 意思是,人们在进行礼仪活动时,内心还应该有真实感情。在孔子看来,在各种 礼仪活动中,礼品、礼仪等,都是有形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礼仪形式所蕴涵的 礼仪精神。 孟子则进一步将孔子所说的“仁”解释为人的“本心”,他认为真正的礼仪是人 本心的自然流露。在政治活动中,如果不遵循礼仪原则,就是“失其本心”。又 如,一个人去世后,按照古代礼仪,应该用棺椁装殓。孟子解释说,这不是为了 好看,而主要是为了“尽于人心”,表达后人对死者的哀思感情。 根据孔子、孟子的观点,祭祀仪式所表达的,主要就是基于人们对生命的传承 后人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礼记·祭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 者,非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 这正是孔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之义,也体现了孟子礼仪要“尽于人心”的意 思 充满人文精神的祭祀祖先礼仪,一直延续下来,演变成为后人祭祀黄帝的精神基 础。确实,黄帝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后人的祭祀,与黄帝时代 取得的巨大文明成就有密切关系,与先民们所立的大功大德紧密相连,后人祭祀 黄帝就是在追思他的不朽功德。 (《光明日报》2011年8月6日,有删改)
河南省滑县 2014 届高三下学期大联考语文卷七 一、现代文阅读(9 分,第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在我国历史上,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开始大创造的时代,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 祖。“黄帝崩,葬桥山”,就是今天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每年清明时都会 在这里进行黄帝陵祭祀。 重视祭祀祖先,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 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 先秦道家学派的《道德经》(《老子》)、《庄子》两部书则从反面说明了礼仪形 式与天道自然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揭示了礼仪的不足。《道德经》认为,礼仪 产生于“道德”废弃以后的时代。《庄子》继承了《老子》对礼仪的观念。《庄 子》记载,老子去世时,好朋友秦失来悼念,和一般人的悲哀痛哭不同,秦失是 “三号而出”。有人不理解,问他。他解释说,人出生,可谓应时而生;人去世, 可谓顺命而行。人只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哪里会有悲痛的情感呢? 这说明,老子、庄子通过对自然“天道”的深刻体悟,主张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礼 仪形式的约束,甚至认为礼仪所表示的正常感情也不必要,一切顺其自然才好。 当然老庄的看法也使得后来祭祀礼仪没有完全被神化。 这里需要指出,在我国古代,从人文角度正面肯定祭祀礼仪的意义,并且认为礼 仪所表现的应当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才是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关于古人祭祀对象的基本原则,在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清楚的表述。春秋 时期出现的“三不朽”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人将家族世代做官看成“死而 不朽”,鲁国大夫叔孙豹不同意这个解释,按照叔孙豹的意见,官位高,俸禄多, 世代为宦,都不足以不朽,只有造福后世,立德、立功、立言,才可能“虽久不 废”,永垂不朽。 这里应当提到孔子的贡献。众所周知,孔子重视“礼”,特别强调“礼”必须以 “仁”“爱”为基础,“礼”的实施,又是表达人本思想的“仁”“爱”情感的 有效途径。比如,孔子感慨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他这句话,隐含的 意思是,人们在进行礼仪活动时,内心还应该有真实感情。在孔子看来,在各种 礼仪活动中,礼品、礼仪等,都是有形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礼仪形式所蕴涵的 礼仪精神。 孟子则进一步将孔子所说的“仁”解释为人的“本心”,他认为真正的礼仪是人 本心的自然流露。在政治活动中,如果不遵循礼仪原则,就是“失其本心”。又 如,一个人去世后,按照古代礼仪,应该用棺椁装殓。孟子解释说,这不是为了 好看,而主要是为了“尽于人心”,表达后人对死者的哀思感情。 根据孔子、孟子的观点,祭祀仪式所表达的,主要就是基于人们对生命的传承, 后人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礼记·祭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 者,非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 这正是孔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之义,也体现了孟子礼仪要“尽于人心”的意 思。 充满人文精神的祭祀祖先礼仪,一直延续下来,演变成为后人祭祀黄帝的精神基 础。确实,黄帝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后人的祭祀,与黄帝时代 取得的巨大文明成就有密切关系,与先民们所立的大功大德紧密相连,后人祭祀 黄帝就是在追思他的不朽功德。 (《光明日报》2011 年 8 月 6 日,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古代祭祀的特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重视祭祀祖先,并把它作为实现社会教化,维护宗法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B.礼仪形式与天道自然之间存在矛盾,礼仪形式繁琐,违反人的自然性。 C.把造福后世,立德、立功、立言之人作为祭祀对象是祭祀的一个基本原则。 D.强调祭祀必须由人的内在情感作基础,礼仪要“尽于人心”,心祭重于行祭。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远古先民祭祀黄帝,不是把黄帝当成神灵来祭祀,而是在一种庄重的仪式中 追思他如何创造文明,如何造福子孙 B.中国古代祭祀,有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祭祀不是一味祭祀鬼神,也不 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C.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的形式和理念,完全受到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影响,祭祀 礼仪充分表现出儒家的传统文化精神 D.中国古代祭祀活动大多是用来表达人本思想的“仁”“爱”情感的有效途径, 不重礼仪形式,看重的是蕴涵的礼仪精神。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庄等人对礼仪的批评,也是使得我国后来礼仪形式没有完全被神化,保 留了一些理性因素的重要原因之 B.古代祭祀基于人们对生命的传承,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这样,中国古代 的祖先祭祀礼仪便充满了人文性 C.今天我们应当肯定祭祀活动对人文精神的陶冶,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普 及,对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有着它独特的价值 D.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人们的祭祀,延续至今,这为后人祭祀先祖 的礼仪具有人文精神提供了精神基础。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 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 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 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 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 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 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 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 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 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 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 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 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 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 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
1.下列对中国古代祭祀的特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重视祭祀祖先,并把它作为实现社会教化,维护宗法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B.礼仪形式与天道自然之间存在矛盾,礼仪形式繁琐,违反人的自然性。 C.把造福后世,立德、立功、立言之人作为祭祀对象是祭祀的一个基本原则。 D.强调祭祀必须由人的内在情感作基础,礼仪要“尽于人心”,心祭重于行祭。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远古先民祭祀黄帝,不是把黄帝当成神灵来祭祀,而是在一种庄重的仪式中, 追思他如何创造文明,如何造福子孙。 B.中国古代祭祀,有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祭祀不是一味祭祀鬼神,也不 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C.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的形式和理念,完全受到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影响,祭祀 礼仪充分表现出儒家的传统文化精神。 D.中国古代祭祀活动大多是用来表达人本思想的“仁”“爱”情感的有效途径, 不重礼仪形式,看重的是蕴涵的礼仪精神。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庄等人对礼仪的批评,也是使得我国后来礼仪形式没有完全被神化,保 留了一些理性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B.古代祭祀基于人们对生命的传承,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这样,中国古代 的祖先祭祀礼仪便充满了人文性。 C.今天我们应当肯定祭祀活动对人文精神的陶冶,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普 及,对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有着它独特的价值。 D.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人们的祭祀,延续至今,这为后人祭祀先祖 的礼仪具有人文精神提供了精神基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 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 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 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 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 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 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 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 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 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 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 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 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 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 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
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 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 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 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 稍:稍微 C.若不可绳以法度 绳:约束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3分)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 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 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 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 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48岁。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1)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5分)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 已。(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 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 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 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 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 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 稍:稍微 C.若不可绳以法度 绳:约束 D.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 否:贬斥、议论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有远见”的一组是( )(3 分) ①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②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③请还政天子 ④曼卿上书言十事 ⑤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⑥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 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 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 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 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 48 岁。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 分) (1)(1)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 也。 (5 分)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 已。(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 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 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 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高余冠之岌岌兮,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3) 可以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 (4)寄蜉蝣于天地, (5)吾师道也 (6)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死鸟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比方贺 道台这个格色的雅号一一死鸟。 贺道台相貌普通,但真人不露相,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 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别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跟慢跟紧全都不成。 而且光是赛条小狗那样跟在后边也不成。还得善于察言观色,摸透上司脾气,知 道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贴耳,挨骂时点头称是。你要是 耐不住性子,皱眉撇嘴,露出烦恼,那就官儿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 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人说,贺道台这些能 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 来,对么? 伺候鸟的事也是另外一功。别以为把鸟关在笼子里,放点米,给点虫,再加点水 就能又蹦又跳。一种鸟有一种鸟的习惯,差一点就闭眼戗毛,耷拉翅膀;一只鸟 有一只鸟的性子,不依着它就不唱不叫,动也不动,活的赛死的差不多。人说贺 道台上辈子准是鸟儿。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手一摆弄,毛 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 过年立夏转天,在常关做事的一位林先生,带给他一只八哥。这八哥个大肚圆, 腿粗爪硬,通身乌黑,嘴儿金黄:叫起来,站在大街上也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 心里欢喜说:“公鸡的嗓门也没它大。”林先生笑道:“就是学人说话还差点。 它总不好好学。怎么教也不会,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不过,到您 手里一调理,保准有出息。”贺道台也笑了。说道:“过三个月,我叫它能说快 板书。” 然而,这八哥好比烈马,贺道台用尽法子,它也学不会。贺道台骂它一句:“笨 鸟。”第二天它却叫了一天“笨鸟”。叫它停嘴,它偏不停。前院后院都听得清 清楚楚。贺道台用罩子把笼子严严实实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到了傍晩,太太 怕把它闷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对太太说:“太太起痱子了吧? 把太太吓了一跳。再一想,这不是前几天老爷对她说的话吗,不留神竟给它学去 了。逗得太太格格地笑半天。待贺道台回来,对老爷说了。没等她去叫八哥再说 一遍,八哥自己又说:“太太起痱子了吧!” 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 自此,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它。日子一长,它倒是学会了几句什么“给大人请 安”、“请您坐上座”、“您走好了”之类的话,只是不好好说。可是,它抽冷 子蹦出几句老爷太太平时说的“起痱子”那类的话,反倒把客人逗得大笑,直笑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 。 (2)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3) ,可以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 (4)寄蜉蝣于天地, 。 (5)吾师道也, ? (6)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5 分) 死 鸟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比方贺 道台这个格色的雅号——死鸟。 贺道台相貌普通,但真人不露相,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 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别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后边,跟慢跟紧全都不成。 而且光是赛条小狗那样跟在后边也不成。还得善于察言观色,摸透上司脾气,知 道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挨训时俯首贴耳,挨骂时点头称是。你要是 耐不住性子,皱眉撇嘴,露出烦恼,那就官儿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 就这种不是人干的事,贺道台却得心应手,做得从容自然。人说,贺道台这些能 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 来,对么? 伺候鸟的事也是另外一功。别以为把鸟关在笼子里,放点米,给点虫,再加点水, 就能又蹦又跳。一种鸟有一种鸟的习惯,差一点就闭眼戗毛,耷拉翅膀;一只鸟 有一只鸟的性子,不依着它就不唱不叫,动也不动,活的赛死的差不多。人说贺 道台上辈子准是鸟儿。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手一摆弄,毛 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 过年立夏转天,在常关做事的一位林先生,带给他一只八哥。这八哥个大肚圆, 腿粗爪硬,通身乌黑,嘴儿金黄;叫起来,站在大街上也听得清清楚楚。贺道台 心里欢喜说:“公鸡的嗓门也没它大。”林先生笑道:“就是学人说话还差点。 它总不好好学。怎么教也不会,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不过,到您 手里一调理,保准有出息。”贺道台也笑了。说道:“过三个月,我叫它能说快 板书。” 然而,这八哥好比烈马,贺道台用尽法子,它也学不会。贺道台骂它一句:“笨 鸟。”第二天它却叫了一天“笨鸟”。叫它停嘴,它偏不停。前院后院都听得清 清楚楚。贺道台用罩子把笼子严严实实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到了傍晚,太太 怕把它闷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对太太说:“太太起痱子了吧?” 把太太吓了一跳。再一想,这不是前几天老爷对她说的话吗,不留神竟给它学去 了。逗得太太格格地笑半天。待贺道台回来,对老爷说了。没等她去叫八哥再说 一遍,八哥自己又说:“太太起痱子了吧!” 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 自此,贺道台分外仔细照料它。日子一长,它倒是学会了几句什么“给大人请 安”、“请您坐上座”、“您走好了”之类的话,只是不好好说。可是,它抽冷 子蹦出几句老爷太太平时说的“起痱子”那类的话,反倒把客人逗得大笑,直笑
得前仰后合。 知府大人说:“贺大人,从它身上就知道您有多聪明了。” 贺道台得意这鸟,更得意自己。这话就暂且按下不提。 九月初九那天,津门百姓照例都去登阁,俗称九九登髙。这天直隶总督裕禄也来 到了玉皇阁,兴致非常好一口气直爬到顶上的清虚阁。随同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跑 前跑后,贺道台自然也在其中。他指着三岔河口上的往来帆影,说些提兴致的话, 直叫裕禄大人心头赛开了花。从阁上下来,贺道台便说,自己的家就在不远,希 望大人赏脸,到他家去坐坐。裕大人平日决不肯屈尊到属下家中作客。但今日兴 致高,竟答应了。官员跟随左右,骑龙驾虎一般去了。 贺道台的八哥笼子就挂在客厅窗前,裕大人一进门,它就叫:“给大人请安。” 声音嘹亮,一直送进裕禄的耳朵里 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 贺道台应声便说:“还不是因为大人来了。平时怎么叫它说,它也不肯说。” 待端茶上来,八哥忽又叫道:“这茶是明前茶。 裕大人一怔,扭头对那笼子里的八哥说:“这是你的错了。现在什么时候了,哪 还有明前茶 上司打趣,下司拾笑。笑声贯满客厅,并一齐讪笑八哥是个傻瓜 贺道台说:“大人真是一句切中了要害。其实这话并不是我教的,这东西总是时 不时蹦出来一句,不知哪来的话 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想必贺大人总喝好茶,它把茶 名全记住了 裕禄笑道:“有什么好茶,也请裕禄我尝尝。” 大家又笑起来。但八哥听到了“裕禄”两字,忽然翅膀一抖,跟着全身黑毛全竖 了起来,好赛发怒,声音又高又亮地叫道:“裕禄那王八蛋!” 满厅的人全怔往。其实这一句众人全听到了,就在惊呆的一刻,这八哥又说一遍: “裕禄那王八蛋!”说得又清楚又干脆。裕禄忽地手一甩,把桌上的茶碗全抽在 地上,怒喝一声:“太放肆了!” 贺道台慌忙趴在地上,声音抖得快听不见:“这不是我教给它的——”话到这里, 不觉卡住了。他想到,八哥的这句话,正是他每每在裕禄那里受了窝囊气后回来 说的。怎么偏偏给它记住了?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他浑身全是凉气 等他明白过来,裕禄和众官员已经离去。只他一个人还趴在客厅地上,他突然跳 起来,朝那八哥冲去,一边吼着:“你毁了我!我撕了你,你这死鸟! 他两手抓着笼子一扯,用力太大,笼子扯散,鸟飞出来,一把没有抓住。这八哥 穿窗飞出,落在树上。居然把贺道台刚刚说的这话学会了,朝他叫道:“死鸟! 贺道台叫仆人们用杆子打,用砖头砍,爬上树抓,八哥在树顶上来回蹦了一会儿, 还不住地叫:“死鸟!死鸟!死鸟!”最后才挥翅飞去,很快就无影无踪了。 自此,就得了“死鸟”的外号。而且人们传这外号的时候,还总附带着这个故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贺道台是一位擅长察言观色、揣摩上司心理的官员,这种性格特点源于他尽 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 B.作者有意赋予了贺道台擅长伺候上司和鸟儿这一本领,以此来突出并赞誉他 的“绝活”,为后面情节展开做铺垫。 C.作者对八哥咒骂裕禄这一情节进行了生动细致地描写,目的在于表达劳动人
得前仰后合。 知府大人说:“贺大人,从它身上就知道您有多聪明了。” 贺道台得意这鸟,更得意自己。这话就暂且按下不提。 九月初九那天,津门百姓照例都去登阁,俗称九九登高。这天直隶总督裕禄也来 到了玉皇阁,兴致非常好一口气直爬到顶上的清虚阁。随同来的文武官员全都跑 前跑后,贺道台自然也在其中。他指着三岔河口上的往来帆影,说些提兴致的话, 直叫裕禄大人心头赛开了花。从阁上下来,贺道台便说,自己的家就在不远,希 望大人赏脸,到他家去坐坐。裕大人平日决不肯屈尊到属下家中作客。但今日兴 致高,竟答应了。官员跟随左右,骑龙驾虎一般去了。 贺道台的八哥笼子就挂在客厅窗前,裕大人一进门,它就叫:“给大人请安。” 声音嘹亮,一直送进裕禄的耳朵里。 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东西竟然比人还灵。” 贺道台应声便说:“还不是因为大人来了。平时怎么叫它说,它也不肯说。” 待端茶上来,八哥忽又叫道:“这茶是明前茶。” 裕大人一怔,扭头对那笼子里的八哥说:“这是你的错了。现在什么时候了,哪 还有明前茶?” 上司打趣,下司拾笑。笑声贯满客厅,并一齐讪笑八哥是个傻瓜。 贺道台说:“大人真是一句切中了要害。其实这话并不是我教的,这东西总是时 不时蹦出来一句,不知哪来的话。” 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想必贺大人总喝好茶,它把茶 名全记住了!” 裕禄笑道:“有什么好茶,也请裕禄我尝尝。” 大家又笑起来。但八哥听到了“裕禄”两字,忽然翅膀一抖,跟着全身黑毛全竖 了起来,好赛发怒,声音又高又亮地叫道:“裕禄那王八蛋!” 满厅的人全怔往。其实这一句众人全听到了,就在惊呆的一刻,这八哥又说一遍: “裕禄那王八蛋!”说得又清楚又干脆。裕禄忽地手一甩,把桌上的茶碗全抽在 地上,怒喝一声:“太放肆了!” 贺道台慌忙趴在地上,声音抖得快听不见:“这不是我教给它的——”话到这里, 不觉卡住了。他想到,八哥的这句话,正是他每每在裕禄那里受了窝囊气后回来 说的。怎么偏偏给它记住了?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他浑身全是凉气。 等他明白过来,裕禄和众官员已经离去。只他一个人还趴在客厅地上,他突然跳 起来,朝那八哥冲去,一边吼着:“你毁了我!我撕了你,你这死鸟!” 他两手抓着笼子一扯,用力太大,笼子扯散,鸟飞出来,一把没有抓住。这八哥 穿窗飞出,落在树上。居然把贺道台刚刚说的这话学会了,朝他叫道:“死鸟!” 贺道台叫仆人们用杆子打,用砖头砍,爬上树抓,八哥在树顶上来回蹦了一会儿, 还不住地叫:“死鸟!死鸟!死鸟!”最后才挥翅飞去,很快就无影无踪了。 自此,就得了“死鸟”的外号。而且人们传这外号的时候,还总附带着这个故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贺道台是一位擅长察言观色、揣摩上司心理的官员,这种性格特点源于他尽 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 B.作者有意赋予了贺道台擅长伺候上司和鸟儿这一本领,以此来突出并赞誉他 的“绝活”,为后面情节展开做铺垫。 C.作者对八哥咒骂裕禄这一情节进行了生动细致地描写,目的在于表达劳动人
民对裕禄的憎恶,增强小说的批判性。 D.结尾处八哥飞上树顶却未马上逃走,而是大叫了几声“死鸟”才挥翅飞去这 情节的安排,使小说更具讽刺效果。 E.本文大量运用天津方言及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带有“三言两拍”笔意,具 有古典传奇色彩,富有话本文学旨趣 (2)本文以“死鸟”为题,试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的用意。(6分) (3)小说结尾处八哥语出惊人,虽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找出三处情节加以 简要分析。(6分) (4)主人公为文学作品中的中心人物,该小说的主人公不是八哥,而是贺道台, 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吴良镛:筑梦人生 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目睹 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年南京 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 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 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硏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 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 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 规划建设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 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 不易。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 着浓密的困惑。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 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 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 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 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 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 问题困扰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 层面。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 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 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 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 ④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 生不变的梦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 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 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 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⑤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 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融贯多学科硏究成果,他
民对裕禄的憎恶,增强小说的批判性。 D.结尾处八哥飞上树顶却未马上逃走,而是大叫了几声“死鸟”才挥翅飞去这 一情节的安排,使小说更具讽刺效果。 E.本文大量运用天津方言及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带有“三言两拍”笔意,具 有古典传奇色彩,富有话本文学旨趣。 (2)本文以“死鸟”为题,试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的用意。(6 分) (3)小说结尾处八哥语出惊人,虽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找出三处情节加以 简要分析。(6 分) (4)主人公为文学作品中的中心人物,该小说的主人公不是八哥,而是贺道台, 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5 分) 吴良镛:筑梦人生 ①1922 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目睹 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 年南京 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 1940 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 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 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理想。 ②1950 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 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 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 规划建设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 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 不易。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 着浓密的困惑。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 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 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 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 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 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 问题困扰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 层面。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 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 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 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 ④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 一生不变的梦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 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 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 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⑤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 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融贯多学科研究成果,他
创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 拓展为“聚落”的概念。在1999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 过。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 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⑥2008年,86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走。 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满头银 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医 生说,吴老不仅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 迹 ⑦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 说起吴良镛。”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髙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 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让吴良镛停下前进的步履。他每每凝思 “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将把一个什么 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 (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筑梦人生》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国际声望、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 当,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 B.青少年时期的家国之痛对吴良镛树立毕生筑梦为民居的理想产生了重要影 响。他经过不断思考和创造性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建筑学界的领军者。 C.1999年,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 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 D.吴良镛认为,较之电影艺术。建筑是更为遗憾的艺术。因为后者完成后,将 会矗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E.本位写作态度严谨,文笔凝练,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专业造诣深厚、 中西学养交融、为理想而奋斗的中国建筑学家形象 12.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6分) 13.本文第六自然段有和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4.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 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 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B.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让其他国家来替它承担经济危机带来 的后果,这种做法无异于李代桃僵。 C.利比亚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宣告卡扎菲政权结束。8月22日,利比亚驻华 大使馆门前的国旗也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 D.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 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16.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由于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使朝韩关系走向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
创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 拓展为“聚落”的概念。在 1999 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 过。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 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⑥2008 年,86 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走。 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满头银 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医 生说,吴老不仅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 迹。 ⑦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 说起吴良镛。”中国两院院士、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 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让吴良镛停下前进的步履。他每每凝思: “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将把一个什么 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 (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筑梦人生》)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本文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国际声望、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 当,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 B. 青少年时期的家国之痛对吴良镛树立毕生筑梦为民居的理想产生了重要影 响。他经过不断思考和创造性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建筑学界的领军者。 C. 1999 年,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 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 D. 吴良镛认为,较之电影艺术。建筑是更为遗憾的艺术。因为后者完成后,将 会矗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E.本位写作态度严谨,文笔凝练,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专业造诣深厚、 中西学养交融、为理想而奋斗的中国建筑学家形象。 12. 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6 分) 13. 本文第六自然段有和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4.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 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 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B.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让其他国家来替它承担经济危机带来 的后果,这种做法无异于李代桃僵。 C.利比亚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宣告卡扎菲政权结束。8 月 22 日,利比亚驻华 大使馆门前的国旗也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 D.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 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16.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 分) A. 由于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使朝韩关系走向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
注的焦点,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B.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日前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李安凭借电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C.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 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D.自从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打出招聘王小丫的“魅力搭档”的广告 后,应聘者达到4000多人,其中还包括30位博士生也去一显身手。 17.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 使所 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 么壮观的景象 ①各种声响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②鸟喙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③可是,当微风吹进丛林,摇晃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的生物 混杂交错 ④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 ⑤动物吞啮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 ⑥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嗓 A.③①⑥⑤②④ B.⑥②③⑤①④ C.⑥②④⑤①③ D.③②①④⑤⑥ 18.小伟由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决定就此进行家访,但小伟不想让父母知 道此事,想通过认错、表决心的方式打消老师家访的念头。如果你是小伟,你会 怎么跟老师说?请以小伟的语气拟写这段话。字数不超过100字。(5分) 19.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每一湾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 息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 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六、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骆驼和山羊一块在墙外寻食。看见墙头探出的树叶,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山羊 怎么也够不着。又向前走,从一个墙洞中看见墙内大片绿草,山羊轻松地钻了进 去;骆驼只能干着急。 虹看到弧形的石桥,说:“我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久。”石桥回答:“你那 样美,你在人们的记忆中会是永恒的。 宋代人有诗云:梅雪争春未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 段香。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选好角度,自选 文体(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 、(19分)4.B稍:逐渐
注的焦点,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B. 第 85 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日前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李安凭借电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C. 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 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D. 自从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打出招聘王小丫的“魅力搭档”的广告 后,应聘者达到 4000 多人,其中还包括 30 位博士生也去一显身手。 17.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 使所 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 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 么壮观的景象! ①各种声响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②鸟喙击橡树干的笃笃声 ③可是,当微风吹进丛林,摇晃这些飘 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的生物 混杂交错 ④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 ⑤动物吞啮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 ⑥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嗓 A.③①⑥⑤②④ B.⑥②③⑤①④ C.⑥②④⑤①③ D.③②①④⑤⑥ 18.小伟由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决定就此进行家访,但小伟不想让父母知 道此事,想通过认错、表决心的方式打消老师家访的念头。如果你是小伟,你会 怎么跟老师说?请以小伟的语气拟写这段话。字数不超过 100 字。(5 分) 19.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6 分) 每一湾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 息; , ; ,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 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六、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骆驼和山羊一块在墙外寻食。看见墙头探出的树叶,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山羊 怎么也够不着。又向前走,从一个墙洞中看见墙内大片绿草,山羊轻松地钻了进 去;骆驼只能干着急。 虹看到弧形的石桥,说:“我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久。”石桥回答:“你那 样美,你在人们的记忆中会是永恒的。” 宋代人有诗云:梅雪争春未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 一段香。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选好角度,自选 文体(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 二、(19 分)4.B 稍:逐渐
参考译文 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 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 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曼卿的父亲,名 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 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 名,心中不为所动。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醉 颓废地放纵自己。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 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为世所用。康定二年二月四日,在京 城逝去,时年四十八岁,担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 的人都给予奉职。曼卿开始不肯就职,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你母 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曼卿惊视了一下,同意就职了,后调任殿直。不 久,改任太常寺太祝,管理济州金乡县。曼卿曾感叹说:“这也可以施展治理国 家的才华啊!”治县得到好评,任乾宁军通判。母亲李氏逝世,服丧完后,任永 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充任馆阁校勘,调任大理寺丞,海州通判。后任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上朝处理国政,曼卿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给天子。后来太后去世, 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 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 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黄河以南都臣服开始,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 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曼卿上书谈了留心边事,平时练兵, 防患未然等十件事,没有引起重视。不久元吴背叛,北宋向西边用兵,皇上才想 起曼卿的谏书,召见了曼卿。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在河北、河东、陕西百姓中 征兵,得到乡兵几十万。石曼卿也奉命在河东征兵,做得非常好,合乎皇帝的心 意,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重用他,他 却身体不好。不久听说有一位边将想率领乡兵与贼决斗,曼卿笑着说:“这只领 悟了我的表面意思。没有经过调教的士兵,勇敢的胆小的杂在一起,假如胆小的 见到敌人就动摇溃逃,那么勇敢的人也会跟着溃逃。现在或许没有空闲来调教, 不如招募那些经过调教有品行的人,这样招来的人个个都是强兵。”他看待世事, 轻得像不值得做似的。到听了他设计的方案,即使是深思熟虑,也不能超过他。 他仪表英俊,喜欢饮酒,性恪豪爽,表面看去好像不可用法度来约束他,退一步 想想,他一生做事却追求大节,从不违背事理。不管是贤者不贤者,都十分喜欢 结交。等到闲暇议论天下是非善恶,却没有几个人能符合他的心意。他写文章遒 劲刚健,正像他的为人。 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 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 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 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10、略11、DE A“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错:B“赞 誉他擅长伺候上司和鸟儿”错;C“劳动人民憎恶裕禄”错
参考译文 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 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 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曼卿的父亲,名 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 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 名,心中不为所动。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醉, 颓废地放纵自己。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 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为世所用。康定二年二月四日,在京 城逝去,时年四十八岁,担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 的人都给予奉职。曼卿开始不肯就职,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你母 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曼卿惊视了一下,同意就职了,后调任殿直。不 久,改任太常寺太祝,管理济州金乡县。曼卿曾感叹说:“这也可以施展治理国 家的才华啊!”治县得到好评,任乾宁军通判。母亲李氏逝世,服丧完后,任永 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充任馆阁校勘,调任大理寺丞,海州通判。后任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上朝处理国政,曼卿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给天子。后来太后去世, 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 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 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黄河以南都臣服开始,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 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曼卿上书谈了留心边事,平时练兵, 防患未然等十件事,没有引起重视。不久元吴背叛,北宋向西边用兵,皇上才想 起曼卿的谏书,召见了曼卿。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在河北、河东、陕西百姓中 征兵,得到乡兵几十万。石曼卿也奉命在河东征兵,做得非常好,合乎皇帝的心 意,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重用他,他 却身体不好。不久听说有一位边将想率领乡兵与贼决斗,曼卿笑着说:“这只领 悟了我的表面意思。没有经过调教的士兵,勇敢的胆小的杂在一起,假如胆小的 见到敌人就动摇溃逃,那么勇敢的人也会跟着溃逃。现在或许没有空闲来调教, 不如招募那些经过调教有品行的人,这样招来的人个个都是强兵。”他看待世事, 轻得像不值得做似的。到听了他设计的方案,即使是深思熟虑,也不能超过他。 他仪表英俊,喜欢饮酒,性恪豪爽,表面看去好像不可用法度来约束他,退一步 想想,他一生做事却追求大节,从不违背事理。不管是贤者不贤者,都十分喜欢 结交。等到闲暇议论天下是非善恶,却没有几个人能符合他的心意。他写文章遒 劲刚健,正像他的为人。 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 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 见到”,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 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10、略 11、DE A“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顺毛驴的好脾气”错;B“赞 誉他擅长伺候上司和鸟儿”错;C “劳动人民憎恶裕禄”错
12、①从主题来看,该题一语双关,既指贺道台对八哥的昵称和咒骂,也指那些 以贺道台为代表的表面对上司阿谀奉承实则却阳奉阴违的官员,更能凸显主题 ②从情节来看,“死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更为完整严 谨;③从语言来看,以“死鸟”为题,语言诙谐幽默,富有地方特色,而且更具 讽刺效果 13、小说在情节发展中已有多处伏笔作了暗示。 ①“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 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么?”用反问的语气引发读者思考,可见贺道 台对上司的批评只是隐忍不发,而非好脾气,暗示贺道台在背后经常辱骂上司。 ②“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 意,听者有心。”可见八哥会留意并学习主人平时说过的话,为八哥学说贺道 台咒骂裕禄的话做铺垫。 ③“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 东西竟然比人还灵。’”可见这只八哥很聪明,模仿能力很强,为它有能力学会 骂人话做铺垫 13.(6分)①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显其人格魅力(2分)(结合文 本分析1分)②丰富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2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意 思答对即可。) 14.(8分)①城市管理者应具备人文关怀、审美修养。城市建设要体现对人的关 注,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4分:其中观点1分,论述2分, 联系现实1分。)②城市管理者应具备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城市建设要 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4分:其中观点1 分,论述2分,联系现实1分。)心理学家的故事深化了文章的中心。(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D(A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发展,使扩大影响。B 李代桃僵:比喻兄弟互爱互助,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C改弦易辙:比喻 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此处不合语境) 16、B(A项成分残缺,“由于……使……”造成成分残缺:C项“如果”与“万 重复D项句式杂糅,可以去掉“也去一显身手”)17.C(⑥句作为横线前“万 籁无声”的转折.是写“骚动和聒嗓”,应放在首位。排除A、D;再看横线后 的句意,“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应和③句衔接,故应选C) 18.略19.示例每一寸泥土里,都有大地的气息;每一个影子里,都有阳光的 气息。 20.作文参考立意。三则材料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它(她、他)的优点或优势
12、①从主题来看,该题一语双关,既指贺道台对八哥的昵称和咒骂,也指那些 以贺道台为代表的表面对上司阿谀奉承实则却阳奉阴违的官员,更能凸显主题; ②从情节来看,“死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更为完整严 谨;③从语言来看,以“死鸟”为题,语言诙谐幽默,富有地方特色,而且更具 讽刺效果。 13、小说在情节发展中已有多处伏笔作了暗示。 ①“人说,贺道台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 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么?” 用反问的语气引发读者思考,可见贺道 台对上司的批评只是隐忍不发,而非好脾气,暗示贺道台在背后经常辱骂上司。 ②“可有时不留神的话,却给他学去了。”“知府笑道:“还不是平日里说者无 意,听者有心。” 可见八哥会留意并学习主人平时说过的话,为八哥学说贺道 台咒骂裕禄的话做铺垫。 ③“太太说:‘没想到这坏东西竟这么聪明。裕大人愈发兴高采烈,说道:‘这 东西竟然比人还灵。’”可见这只八哥很聪明,模仿能力很强,为它有能力学会 骂人话做铺垫。 13. (6 分)①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显其人格魅力(2 分)(结合文 本分析 1 分)②丰富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2 分)(结合文本分析 1 分)(意 思答对即可。) 14.(8 分)①城市管理者应具备人文关怀、审美修养。城市建设要体现对人的关 注,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4 分:其中观点 1 分,论述 2 分, 联系现实 1 分。)②城市管理者应具备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城市建设要 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4 分:其中观点 1 分,论述 2 分,联系现实 1 分。)心理学家的故事深化了文章的中心。(4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5、D(A 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发展,使扩大影响。B 李代桃僵:比喻兄弟互爱互助,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C 改弦易辙:比喻 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此处不合语境) 16、B(A 项成分残缺,“由于……使……”造成成分残缺;C 项“如果”与“万 一”重复 D 项句式杂糅,可以去掉“也去一显身手”)17.C(⑥句作为横线前“万 籁无声”的转折.是写“骚动和聒嗓”,应放在首位。排除 A、D;再看横线后 的句意,“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应和③句衔接,故应选 C) 18.略 19.示例每一寸泥土里,都有大地的气息;每一个影子里,都有阳光的 气息。 20.作文参考立意。三则材料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它(她、他)的优点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