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传染病学教案 全国统编教材第五版 (供兽医专业本科生用)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预防兽医学 教师:
兽医传染病学(第五版) 绪论 一、兽医传染病学的概念 兽医传染病学是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 的方法的科学,是兽医学科学生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1.造成大批畜禽死亡: 2.造成畜产品的损失: 3.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 4.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三、动物传染病学的内容 1.学科内容 ,①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1)总论 ②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般性措施 「①各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炭疽、破伤风、口蹄疫、布病、结核病) ②反乌动物传染病(牛、羊传染病) (2)各论 ③猪传染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 ④马的传染病(马传贫、马鼻疽) ⑤禽传染病(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支、传喉、慢呼) ⑥其它动物传染病(犬瘟热、小鹅瘟、兔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 2.每种病学习内容 病名、特征、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制、公共卫生。 3.相关学科 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理学、临床诊断学、兽医流行病学、兽医公共 卫生学、动物寄生虫病学、营养代谢病。 四、发展简史
1,古代(几千年前)就有传染病的记载:古代埃及、希腊和我国的书籍(如圣经·史 诗·齐民要术)里都曾直接或间接地指出过动物传染病(瘟疫、狂犬病、羊痘、牛痘) 的存在。 2.病原体的发现: 19世纪中叶,显微镜的发明(荷兰人) 很多传染病的病原体被发现了,主要是细菌性的传染病。 3.微生物与传染病的关系的发现:一方面可以引起动物发病,另一方面致弱后可免 疫,以致弱的病原微生物可使动物获得免疫,即弱毒疫苗的发明。(如炭疽、狂犬病、 猪丹毒、禽霍乱等弱毒疫苗)。 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创始人。 发酵作用,创立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消毒法 4.传染病发生和传播学说的创立 柯赫(koch)氏三原则(1843~1910) 为传染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细茵涂片染色法,细菌纯培养法,发现了炭疽杆菌 和结核杆菌。 5.20世纪形成了完整的学科 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应用以及鸡胚培养、细胞培养等技术的应用,对一些病毒性传染 病有了进一步的研究。 同时,诊断与防制技术与水平发展也非常迅速。 各种抗菌药物、生物制品(疫苗)和各种免疫血清的应用对传染病的防制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 6.80年代以来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生物学研究己进入分子水平的时代,目前许多国家 都在研制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部分产品已投放市场(例如大肠杆菌性腹泻疫苗 伪狂犬病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诊断抗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胸腺素等药品和诊断用核 酸探针,以及单克降抗体技术的发展,对传染病的诊断、防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动物传染病防制研究的主要成就 动物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普医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 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实力。近20年来,我国畜禽重大传染病的防制取 得显著进展,牛肺疫已于1996年1月16日正式宣布消灭,这是继1956年消灭牛瘟后 2
在我国消灭的第二个畜禽传染病。猪瘟、鸡新城疫、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痘、布鲁氏菌 病、炭疽、兔出血症、狂犬病等一些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畜禽传染病 己得到较好的控制。猪、禽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12%降为20世纪90年代的8% 和18%,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备牧业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跃居世界畜牧业生产大国提 供了坚实的保障。 1.马、牛、羊传染病 以消灭牛瘟(1956入、牛肺疫(1996)和控制马传染性贫血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 研制成功的牛瘟兔化弱毒、牛瘟山羊化弱毒、牛瘟绵羊化弱毒疫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 苗:马传贫弱毒疫苗,为这几种病的消灭和控制起到了极为重大的作用。 此外,我国在布鲁氏菌病、牛流行热、羊痘、牛黏膜病、牛白血病、蓝舌病等病的 免疫预防和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布鲁氏菌羊型5号菌苗,猪 型2号菌苗,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牛流行热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以及蓝舌病鸡胚化 弱毒疫苗和羟胺灭活疫苗的研制成功及其推广应用,为控制这些传染病作出了重要贡 献。开展单克隆抗体、核酸探针和PC℉诊断技术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猪的传染病 (1)研制成功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比较理想的猪瘟疫苗, 这是我国兽医工作者的一大贡献。1994年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成的猪瘟单克降抗体试剂 盒,为我国控制和消灭猪瘟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2)研制成的猪丹毒弱毒苗和灭活苗、猪病三联(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二 联(猪瘟、猪丹毒)疫苗:猪气喘病兔化弱毒疫苗、猪气喘病弱毒疫苗等,为这几种传 染病的防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猪呼吸系统传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猪 气嘴病),均己研制成安全有效的疫苗和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 (4)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综合征: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流行性 乙型脑炎、猪衣原体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脑心肌炎等,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 的控制。 (5)猪传染性腹泻:大肠杆菌病、仔猪剧伤寒、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 痢疾,从病原、诊断方法和免疫预防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3.家禽传染病 (1)1956一1963年由方定一等首次发现了小鹅瘟,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制成 疫苗和抗血清,对控制该病的流行作出卓越贡献
(2)对家禽传染病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传染病: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 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3)对一些新发现的家禽传染病:禽流感、产蛋下降综合症、网状内皮组织增生 症、鸡传染性贫血、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肿头综合症和番鸭细小病毒病等,进行 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4.小动物传染病 (1)1984年由我国首先发现兔病毒性出血症,研制成疫苗,我国对该病的研究居 世界领先水平。 (2)狂犬病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我国对该病的防制做了大量的工 作,已基本控制其传播。 5.完善了动物防疫法规 (1)动物家禽防疫条例(19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1997)。 6.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1)养殖生产中的疫病防控体系:主要是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各 种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是动物生产中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 (2)实验室安全体系:主要是指在实验室进行各种工作时,防止病原体对人、动 物及环境造成危害而进行的物理防护。 (3)基因工程领域的生物安全:是指对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能产生的 负面影响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7.兽药事业的发展 (1)我国现有兽药生产企业2600余家,品种2000多种,年产值超过150亿人民 币。 (2)全国约有经营企业5万多家,年销售额约170亿人民币。 (3)1987~2002年农业部共批准新兽药187种,批准新生物制品134种。 六、动物传染病防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体目标: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努力提高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总体水 平,加快成果转化程度,缩短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要把生物技术、计算机模拟 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重点研究畜禽传染病原生态学、 分子流行病学、免疫与发病机理、流行规律和预测预报技术:新疫苗、新兽药及其他综 4
合配套技术;用于口岸和市场的快速检疫技术:初步实现兽用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化和 产业化生产工艺等。 1.基础研究 (1)对一些重要的备禽传染病:口蹄疫、猪瘟、新城疫、传染性法氏粪病、传染 性支气管炎等,应进行分子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结构分析、 遗传变异规律和耐药性机理及免疫原性分析,已探明目前一些传染病免疫保护和治疗效 果欠佳的原因,同时为选择疫苗种毒,提高疫苗效力和筛选新型兽药进而研制和开发新 型疫苗和兽药提供依据。 (2)研制能适应变异性强、型别多的多价疫苗,能够在有限的免疫制剂体积内容 纳多种足量抗原:研制有效的免疫增强剂,以提高疫苗的稳定性,简化保存条件,延长 保存期和免疫期,并且加快更新换代,不断发展和提高我国兽药和生物制品产业的水平。 2.应用研究 应重点研究我国各地不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畜禽疫病的系统工程,包括各 种主要疫病疫情的监测预报、免疫程序、疫情净化、环境卫生监测和消毒以及各种防疫 卫生配套措施。此外,还要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达到国际标准的诊断技术,使现 有的抗原生产标准化,诊断试剂标准化,种毒标准化,生物制剂生产工艺和监察方法标 准化。同时,要尽快完善新技术并迅速加以推广应用。这对提高我国畜禽传染病的防制 技术水平将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七、现状 忧大于喜:随着国际间畜禽贸易和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畜禽传染病传播的机会随 之增加,同时,集约化养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疫病问题。当前,许多畜禽传染病如口蹄 疫、猪瘟、新城疫、蓝舌病、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等病仍在扩大 传播,仍然威胁者各国畜牧业的发展,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八、展望 兽医事业前途是光明的,首路是典折的,任重而道远。 学习兽医专业:①考研、继续深造,将来还可以到国外发展:②本科毕业,不会失 业。 九、学习方法 1)总论,主要是基本概念,以及对概念的理解: 2)各论,以共患病、猪、禽病为主,危害严重的、常发的作为重点病:
3)每种病以诊断和防制为主要内容,诊断最为重要: 4)注意每种病讲课过程中的重点要掌握的内容: 5)要切实做好笔记: 6)课堂上会随时提问,进行课堂讨论。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节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一、感染(传染)infection 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 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要理解这个概念,必须从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斗争的过程谈起。 病原微生物和动物机体相互斗争的表现 病原微生物 侵入 动物机体 定居、生长繁殖 呈现症状 传染 传染性感染) 死 早现理过程 不能生长 长 变 抗感染免疫 隐性感染 免疫 康复 2.感染梯度: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完全没有临床症状到 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这种不同临床表现又称为感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 3.显性感染:动物体在临床上出现了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叫显性感染 4.隐性感染:动物体不出现临床症状,亦即动物与病原体之间的斗争处于暂时的、 相对的平衡状态。 5.抗感染免疫: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不一定引起感染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动 物体的身体条件不适合于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动物机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 量将该侵入者消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这种状态就称为抗感染免 疫。换句话说,抗感染免疫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6
6.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亦即没有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 易感性是抵抗力的反面,指动物机体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感受性的大小·病原微生物只有 侵入有易感性的机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二、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Contagious disease) 1.概念: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 为传染病。 2.传染病的特性 ①海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存在。如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 ②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性:infectivity 以传染病病畜排出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畜体内,能引起同样症 状的疾病,这种疾病由病畜传染给健畜的现象称为传染性,是传染病在动物个体与个体 之间传播的现象。 流行性:(epidemicity,epdemic property)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地区出现了比平常多的许多动物或动物群被感染发病的现 象。它没有绝对数的界限,而仅仅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概念。 传染病在动物群体与群体之间传播的现象。 ③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刺激,发生免疫生物学的改变,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 反应等,可用血清学方法等特异性反应检查出米。 ④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⑤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有特征性的综合症状和一定的潜伏期及病程经过。 第二节感染的类型和传染病的分类 一、感染的类型 1.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由动物体外侵入体内引起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体内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如马腺疫、大肠杆菌病、 猪肺疫
2.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多少 (1)单纯感染(单一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2)混合感染: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引起的感染,例牛布病和牛结核、 鸡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 3.根据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次序不同 (1)原发性感染,最早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2)继发性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 由又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外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性感染。 4.根据临床表现有无 (1)隐性感染(亚临诊型) (2)显性感染 一过型(消散型):开始症状较轻,特征性症状未见出现即行恢复者 顿挫型:开始症状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 健康者。 温和型(非典型性):临诊表现比较轻缓。 5.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 (1)局部感染:由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而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 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 在局部感染中,动物机体仍然作为一个整体,其全部防御机能都参加到与病原体的 斗争中去。 (2)全身感染:如果动物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毒力强、数量多,则病原 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发生严重的全身感染。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等。 6.是否表现特征性症状 (1)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临诊症状者,称为典型感染。 (2)非典型感染:表现或轻或重的临床症状,与典型症状不同。 7.根据预后情况 (1)良性感染:并不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的,称为良性感染。例如发生良性口蹄疫 8
时,牛群的病死率不超过2%。 (2)恶性感染: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的,称恶性感染。例恶性口蹄疫,病死率可大 大超过2%。 8.根据感染病程长短 (1)最急性:病程短促,数小时至一天内突然死亡。例:鸡霍乱。 (2)急性:病程较短,自几天至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例猪瘟、 急性炭疽。 (3)亚急性:病程稍长,比急性缓和,如疹块型猪丹毒。 (4)慢性: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诊症状不明显或不表现出来,例 结核病,布鲁氏菌病,鼻疽、慢性猪气喘病。 9.根据感染的时间长短 (1)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的持续的感染状态。 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了共生平衡关系,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 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 理有关的症状,若由此种动物采取血液或脏器感染同种健康动物,常可成功感染。 如:猪瘟当前出现的持续性高热或低热,无名高热 (2)慢病毒感染(长程感染) 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如绵羊痒病,牛 海绵状脑病等。 二、传染病的分类 1.按病原体分类 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衣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立克次氏体病和 霉菌病等,其中除病毒病外,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习惯上统称为细菌性疾病 2.按动物种类分类 猪传染病、鸡传染病、牛传染病、羊传染病、兔传染病、人兽共患传染病等 3.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或组织系统分类 全身败血性传染病和以侵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 皮肤或运动系统等为主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