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2013年初三毕业会考试卷 语文 考!本试共道大题,道是分13分考试时网国分 生|2在试和题上认填写学,,名和学手 顺|:在题上,选择超用出笔作答,其他说用黑色字进字笔件答 知5.考试结束,请将试感和签题一并回 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 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庇护(pl) 息慢(d1) 平塞顿开(s) B.炫(xudn 意(qie) 既往不替(i) C.负载(21) 脊梁(J1) 耳目染(r) D.翘首(q10) 怯(que) 重蹈覆(zhe)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许多,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 的起点往往较为隐(算蔽) “舞”指“蒙混骗人的行为”,“蔽”指“这盖、隐瞒”,横线处应填“蔽” B.1月31日,在普里益湾海域,科考队员向海中投放抓取海底沉积物的箱式取样器 这标志着我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开始展开大洋考(查察) “查”有“检查”的意思,“察”有“仔细看”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察 C.来到路上,前面的景色豁然开朗,内卡河、古城、老桥,王宫城堡尽收眼底,一 幅秀丽的鸟微图令人心旷神(恰 ”有“和悦快乐”的意思,“”有“遗留”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怕” D.这幢楼既高于民族传统特色,又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设计者真是别(具俱) 匠心 具”有“具有”的意思,“偶”有“全、都”的意思,横线处应填“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故言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目不取接。 B.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别除、针砭传统文化的槽柏同时进行,不能厚此薄彼。 C.出身回部书画世家的间志华,才华出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皆佳,是摄影 文物鉴定的高手,可谓青出于草而胜于草,已成为间书画的新掌门人 D.千里之堤,德于蚁穴,公司倒闭往往是因为在管理中对各种小问题忽大意 初三语文会考试卷第1页(共8页)
4.依据文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去年10月,有多家媒体相继就“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报道。“中国式过马路”, 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人们对交通现状 国民素魔和安全意识的鸣,有人认为“法不责众”的心理是“中国式过马路”现 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国人缺少基本的修养和公共道德。 A.引发了人们对交通现状、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B.这一内容引发了人们对交通现状、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C这种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交通现状、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D.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对交通现状、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共略 5.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雨,①,一个极撞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杳花春雨江南”,何等淡粮;而“小楼一夜听风雨 深巷明朝卖香花”,又是怎样的清幽。②。 A.①是一个遍体芬芳的少女 2这不能不说是春雨的手笔 B.①是一个爱美的姑娘 ②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C.①是一个遍体芬芳的少女 ②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D.①是一个爱美的姑娘 ②这不能不说是春雨的手笔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千年,但风来过,雷电来过,千早来过,而常柳然挺立在高山泽里, ②一千年,这山下王朝兴替了几十个:一千年,山中一个家族兴狂繁衍了几十代; 千年,这山野上的杜璃花或许经蜜蜂做媒,已经变异了品种。③只有紫柳,还在 这高山之上,在春夏之间的五六月里开着白花,漫天吐家。④一千年,紫柳太老了, 但婆态依然刚硬道,那铁一样盘曲的平,如游龙,似苍鸡,还在向上。⑤就这样, 常柳不肯弯腰屈背,它白髯飘拂壮心不已,在疆场上的风沙雪霜里腿续挑灯看剑 (选自《千年紫柳》有改动) A.第①句运用“…来过”的排比句式,表现环境恶劣,意在突出紫柳历经磨硼但 坚韧不屈的生命力。 B.第②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世事的变迁 C.第④句中“如游龙,似苍鹤”运用比喻,将柳姿态的多种多样形象地写了出来 D.第⑤句将紫柳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紫柳越老越强硬的姿态 语文积累(共8分 7.默写(5分) 美 (1)芳草鲜 (陶渊明《桃花源记》)(1分) 初三语文会考试卷第2页(共8页)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1分)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分)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写自己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8.名著阅读(3分) (2分) 《论语》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经济、伦理、教育等方面的言论, 反映了早期一家思想的基本面貌,其中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很是精,如“学 而不思则同,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简洁而意 蕴丰富,有些语句成了人们所熟知的成语,如 (写一个则可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为响应学校“光盘”行动进校国”的倡议,初三②班准备出一期以“让“光 成为我们的时尚”为主题的宣传板报,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阅读下面材料,为它添加一个标题,并用一句话概括出你从中得出的认识。(4分) 不久前,有网友发起“光盘行动”,得到许多民众热烈响应,各媒体也迅速展 进,这一活动急速升温。1月28日,商务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在餐饮行 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餐饮行业节 约用餐蔚然成风。现在,多数餐馆就餐者能适量点餐,饭后将剩菜打包。点的饭菜 尽量吃完、吃不完的剩菜打包管走,已成为一股清新的消费风潮。 10.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出推行“光盘行动”的两点积极意义。(4分) 【材料一】 一位友人随团到欧洲旅游时,就因桌上剩下了三分之一饭菜,被当地的社保 机构以铺张浪费之名而罚款若干,理由是:“钱是你们自己的,但资源是全杜会的, 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缺少量源,因此你们不应该也没有理由如此浪费!” 【材料二】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根食生产极为不易。但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母 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 人一年的口粮。就国情看,我国仍有1亿多贫回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群众吃不饱 饭的情况还是有的。 11.板报组组长准备在“倡议”板块题写一条宣传标语,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 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3分) 盘盘净要,传留良好习惯; 初三语文会考试第3页(共8页)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12-14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睡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这,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似偻提携,位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数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云归面岩穴暝 归: (2)偻提携 提携: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野芳发而幽香 译 (2)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 14.从①②段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欧阳修的境界不仅在于 而且在于 (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15分) 万事翻覆如浮云 叶兆言 ①父亲在北方有许多朋友,每次去北京,最想看望的是林斤伯伯。我们父子一起 去京的机会不多,在南京聊天,父亲总说下次去北京,带你一起去看你林伯伯。忘不了 有一次,父亲真带我去了,我们站在一片高楼前发怔,北京的变化实在太大,转眼之间, 新楼房像竹笋似的到处冒出来。一向涂的父亲,一下子犹豫起来,就跟精谜似的,他 定全凭着感觉,我断地说应该是那一栋,结果真的就是那一栋 ②我忘不了父亲找到林伯伯家大门时的那种激动心情。他孩子气地叫着“老林” 一声接着一声,害得整个楼道里的人,都把头伸了出来。我也忘不了林伯伯的喜出望外, 得意忘形,乐呵呵地迎了过来,两个有童心的老人,突然之间都成了小孩。谊是个很 珍贵的东西,杜甫在《奉简高三十五使君》里曾写道:“行色秋将晚,文情老更亲。”父 初三语文会考试卷第4页(共8页)
亲那一的人,并不是都把朋友看得很重,这年头,名利之心实在太重,只有淡治的老 人,才会真正享受到友谊的乐趣 ③父亲过世后,林伯伯在很短的时间里,写了两篇纪念文章。仅仅是这一件事,就 足以说明他和父亲的私交有多深。在贵州,一次和当地文学爱好者的对话会上,我紧接 着林伯伯坐在主席台上,林伯伯突然小声地对我说,他想起了我父亲,想起了他们当年 坐在一起的情景。此情此量,物是人非,我的心猛地抽紧了一下,一时真不知说什么好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我想父亲地下若有知,他也会和林伯伯一样,是绝对忘不了 老朋友的 ④林伯伯比我父亲大两岁,他长得相院堂堂,当作家真有些可惜。女作家起政女士 的评价,说他的五官有一年像赵丹,有一半像孙道临。准确地说,应该是赵丹、孙道临 这些大明星,长得像林伯伯。林伯伯已经七十多岁了,可年轻人也没有他现在的眼睛亮 年轻一代的作家叫林伯伯自然称林老师,他们知道林伯伯和我们家的关系,跟我谈起来, 总喜欢说你林伯伯怎么样。年轻人谈起老年人,未必个个都说好,但是我从没有听谁说 过林伯伯的不是。年轻人眼里的林伯伯,水远是一个年轻的老作家, ⑤还是在贵州,接待人员尽地主之谊,请我们吃当地的小吃。一人一大碗牛杂碎 林伯伯热乎乎地吃完了,兴犹未尽,又换了一家再吃羊杂碎,还爪相台上的老板娘要了 一碗劣酒,酒足饭饱,红着脸,从店铺里摇晃出来,笑我们这么年轻,就不能吃,就不 爱吃。马齿虽长,童心犹在,老作家中的江曾棋和陆文夫,都是有名的食客,食不厌精 脸不厌细,然而他们的缺点,都是没有林伯伯那样的好胃口。没有好胃口,便当不了真 正的暮鉴(t00te)之徒,只有像林伯伯这样的童心,这样的好胃口,才能吃出天下万 物的滋味 ⑥父亲在世时,常说林伯伯的小说有些怪。怪,是对流行的反动。他不是写时文的 高手,和众多制造时髦文章的写手混杂在一起,在林价伯看来也许很无趣。道不同不相 为谋。林伯伯写毛笔字,写的是书。他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大红大紫过。我刚开始 写小说的时候,就听林伯伯说过,他和江曾祸先生的小说,都不适宜发头条。现在已有 所改变,他和江曾棋的小说屡是上了头条,说明时文已经不大吃香,也说明只要时着性 子写,小水长流,则能穿石。出水再看两腿泥,文章小道,能由着自己的性情写下去 总能在历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⑦二十多年前,高中毕业无事可干,我在北京待了将近一年,那段时间里,常常陆祖 父去看他的老朋友,都是硕果仅存名震一时的人物。后来又有幸认识了父亲一的作家, 经过五七年反右和文化革命的双重洗礼,这些人像出土文物一样驰骋文坛,笑傲江湖,成 为当代文学的中坚。前的言传身教,让我得益显浅。林伯伯曾戏言,说我父亲生长在“谈 笑皆鸿儒”的环境里,我作为他的儿子,自然也跟着沾光。对于自己亲眼见过的前辈作家 有许多话可以侃,有许多掌故可以卖,然而林伯伯却是我开始写的第一位 (节选自《收获》2010年第1期有改动) 初三语文会考试卷第5页(兵8页)
15.阅读第①-⑤段,判断下面方格内所填内容哪两空儿是不准确的,并加以改正。(4分) 老相见甚对佛老写文纪创啉老受人爱数他老酒是饭饱 (1) (2) 6选文第④段中说林伯伯“水远是一个年轻的老作家”,这里“年轻”与“老”同用是 否矛盾?为什么?(4分) 17.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背景材料,简要分析文题“万事翻覆如浮云”有何含义? (7分) 【背景材料】 1)《论语·述而》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的“浮云”喻名利荣 华 (2)天上浮云,看似不变,其实时刻在变。由于浮云的这种特性,古人常喜欢用浮 云来形容杜会中的世事变化。如岑参在《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中云:“万事 翻覆如浮云,普人空在今人口。 (3)林斤澜(1923-2009),原名林庆澜。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江曾裤一起被称 为“文坛双璧”,素有“篇‘圣手””的美誉。 (二)阅读下文,完成18-19题,(7分) ①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认为这样可以 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而在中国的农村,许多核桃树上布满了伤痕,都是人们故意砍 的,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到了近代,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做法是合理的,原因就在于乙烯,也就是后来人 们所说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种。 ③最先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做国圣彼得堡的一位名叫奈留波夫的研究生,1901 年,他在种婉豆的时候发现,室内的豌且会长得更短、更粗,而且横向生长。经过大量 的实验,最后发现,是照明气体中的乙烯刺漱了豆苗的生长。十几年后,另一位科学 家发现,乙烯可以使果实提前落下。又过了几十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成熟的苹采中分 离出了乙烯。从此,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 ④随着乙烯的面纱被揭开,那些“传统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砍伤无花果 树和植桃树促进结果的原因竟然是伤害会让无花果树或者核桃树释放出大量乙烯。 ⑤现代的人们总是担心这种能够催熟水果的“激素”会促进人的发育。想想,它本 就是植物生长中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果人工纯用的能够让人“早熟”,那么天然的也 样—人体并不能分辩出乙烯是否天然产生。实际上,任何敢素都需要与特定的受体 初三语文会考试卷第6页(共8页)
结合才能产生作用。植物激素只对植物才有作用。不管是它本身,还是受它刺激成长的 蔬菜水果,对人的发育都没有彩响。 (选自云无心《你吃的食物里有没有激素》有改动) 18分析文章的说明思路,按要求填空。(3分) 选文先从生活实例说起,引出了(不超过8个字)接着具体说明了 (不题过18个字为在对“传统智慧”的合理性解说后,指出 (不超过14个字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相关知识,对食用被植物激素正常催熟的草莓不会导致孩 子早熟作出解释。(4分) 【材料】 张爷爷在翅市买了2斤又大又新鲜的草基,兴冲冲地来看孙子。当他将草基洗 好要拿给孙子吃的时候,被刚回家的儿子看到后拦住了。几子拿起草莓看了看,便 说:“这苹基不能给孩子吃,它是漱素催熟的,吃了会导致孩子早熟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8分)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鲜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 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脸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 ②何谓静气?古人云:“山于前而色不变,鹰兴于左西目不。通俗地讲, 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兴力要抵御前秦百 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 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 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果己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 时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争占 委山关、四波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例,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于跳倒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 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心率始终在70次 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接电脑键盘,难度之 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体美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 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 乎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载举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 须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 一少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和时心的历练。 ④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 初三语文会考试卷第7页(共8页)
有驾取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 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千,克服本领恐悦。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 越开间,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诚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 正气在身,才能淡治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⑤我们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各种问题和矛唐错综复杂,各级领导干部都有一定的压 力和紧迫感。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要“每临大事有静气”,保持轻松的心态和冷静 的头脑,做到举重若轻。这样才能担重任而不急,临危难而不乱,科学地制定措施,把 握好大局,处理好大事 (选自《报刊文萃》2012年第1期,有删改) 20.请结合第②段内容,为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个观点句。(2分) 答 21.第②段引用古人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2.阅读③-④段,简述作者是怎样围绕“如何培养静气”展开论述的。(4分) 六、作文(50分) 23.结茧成蝇的春蚕,在软壳甲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位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 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懵懂中憧憬美好的明天……有梦的季节,让我们 领略到人生的美丽。愿我们每个人追逐梦想,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请以“追逐梦 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子字数在600-800之间。 )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初三语文会考试卷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