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遵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97,文件大小:152.4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I前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 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 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书本 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 内科学是二级学科,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风湿专业学科,本大纲 参照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内科学》课程基本要求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 八版而制订的。按大纲要求掌握、熟悉或了解各系统常见疾病和重点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诊断和处理原则。结合诊断学时学习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加深对疾病重要特征的认 识和理解,以及疾病间的鉴别诊断要点。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美容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 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5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12学时,见习40学时。 四教材: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Ⅱ正文 第一篇绪论 一教学目的 学习内科学的发展,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要求 了解内科学的发展,以及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三散学内容 (一)内科学的发展 1.社会的发展推动医学的进步。 2.现代医学的兴起 3.现代科技发展对医学的影响 4.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5.医学观念的进步 (二)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 Ⅰ 前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 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 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书本 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 内科学是二级学科,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风湿专业学科, 本大纲 参照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内科学》课程基本要求及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 八版而制订的。按大纲要求掌握、熟悉或了解各系统常见疾病和重点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诊断和处理原则。结合诊断学时学习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加深对疾病重要特征的认 识和理解,以及疾病间的鉴别诊断要点。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美容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 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 152 学时,其中理论授课 112 学时,见习 40 学时。 四 教材: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Ⅱ 正文 第一篇 绪 论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内科学的发展,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了解内科学的发展,以及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 内科学的发展 1.社会的发展推动医学的进步。 2.现代医学的兴起 3.现代科技发展对医学的影响 4.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5.医学观念的进步 (二)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掌握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 3.培养“临床思维”,掌握医学科学思维方法 4.扩宽视野,掌握医学的科学与艺术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 教学目的 在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基础上,熟悉呼吸系统结构与疾病的关系,掌握呼吸系统 疾病基本病史、常见症状、体征,最终到达根治疾病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诊断分析。 (二)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三)了解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三教学内容 (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1肺通过呼吸道对外开放:一一一对外开发的器官: 总呼吸面积,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防御功能受损的原因 2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lesser circulation)特点:肺动脉解剖结 构特为为双重血供:肺动静脉(肺循环)、支气管动静脉(体循环) 3肺循环与体循环(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液、淋巴循环)相通:全身的皮肤、组 织、器官的菌栓、血栓、癌栓均可导致肺病变。 4其他系统的疾病和其他疾病也可累及肺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病史、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诊断分析。 第二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内容)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教学目的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措施。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临床表现和分型以及诊断、鉴别诊断。 (二)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三)了解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特征。 (二)病因学 1病毒感染:占70一80%。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2细菌感染:占20一30%。可原发或继发于病毒感染后:多为定植于口腔的溶血性链球 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G一杆菌偶见。 3.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打喷嚏或空气中含有病毒:接触传播:接触污染的手或用具

2.掌握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 3.培养“临床思维”,掌握医学科学思维方法 4.扩宽视野,掌握医学的科学与艺术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 论 一 教学目的 在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基础上,熟悉呼吸系统结构与疾病的关系,掌握呼吸系统 疾病基本病史、常见症状、体征,最终到达根治疾病的目的。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诊断分析。 (二)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三)了解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三 教学内容 (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1 肺通过呼吸道对外开放:―――对外开发的器官: 总呼吸面积,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防御功能受损的原因 2 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 lesser circulation)特点:肺动脉解剖结 构特为为双重血供:肺动静脉(肺循环)、支气管动静脉(体循环) 3 肺循环与体循环(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血液、淋巴循环)相通:全身的皮肤、组 织、器官的菌栓、血栓、癌栓均可导致肺病变。 4 其他系统的疾病和其他疾病也可累及肺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病史、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诊断分析。 第二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内容)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 教学目的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措施。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临床表现和分型以及诊断、鉴别诊断。 (二)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三)了解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措施。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特征。 (二)病因学 1 病毒感染:占 70—80%。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2 细菌感染:占 20—30%。可原发或继发于病毒感染后;多为定植于口腔的溶血性链球 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G-杆菌偶见。 3.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打喷嚏或空气中含有病毒;接触传播:接触污染的手或用具

4.诱因:淋雨、受凉、气候突变及过度疲劳。 (三)类型及临床表现 1普通感冒 2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4.急性咽结膜炎 5.急性咽扁桃体炎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病原学检查:多为病毒感染,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帮助--一无需检查 (五)并发症: 1.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及病毒性心肌炎 2.免疫相关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据鼻咽部症状、体征、血象及胸部影像阴性可临床诊断。无需病因学确诊。特殊情 况可进行细菌培养及病毒分离。 2.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 (2)流行性感冒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4)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七)防迨 1预防:隔离传染源,有助于避免传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营养、饮食生活规 律、避免受凉球和过度劳累一预防最好方法:流行时戴口罩及避免出入人多的公共场合。 2治疗: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和预防细菌感染。 (1)对症治疗 (2)抗生素治疗 (3)抗病毒治疗:一般不需要:免疫缺陷者,可早期使用: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 (4)中药治疗:辨证治疗 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一教学目的 了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防治措施。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 (二)熟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三)了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概念。 (二)病因、发病机制 1.微生物: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病毒感染为主: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 毒和剧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等:支原体、衣原体

4.诱因:淋雨、受凉、气候突变及过度疲劳。 (三)类型及临床表现 1 普通感冒 2 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4.急性咽结膜炎 5.急性咽扁桃体炎 (四)辅助检查 1 血常规: 2.病原学检查:多为病毒感染,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帮助---无需检查 (五)并发症: 1.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及病毒性心肌炎 2.免疫相关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据鼻咽部症状、体征、血象及胸部影像阴性可临床诊断。无需病因学确诊。特殊情 况可进行细菌培养及病毒分离。 2. 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 (2)流行性感冒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4)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七)防治 1 预防:隔离传染源,有助于避免传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营养、饮食生活规 律、避免受凉球和过度劳累—预防最好方法;流行时戴口罩及避免出入人多的公共场合。 2 治疗: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和预防细菌感染。 (1)对症治疗 (2)抗生素治疗 (3)抗病毒治疗:一般不需要;免疫缺陷者,可早期使用: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 (4)中药治疗:辨证治疗 第二节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一 教学目的 了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防治措施。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 (二)熟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三)了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概念。 (二)病因、发病机制 1.微生物: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病毒感染为主: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病 毒和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等;支原体、衣原体

感染明显增加: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亦较多。 2.理化因素 3.过敏反应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较急,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 多,痰中带血,可延续2一3周。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2.体征:双肺无明显阳性体征:双肺散在干、湿罗音。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 2.痰培养:可见致病菌 3.胸片: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少数正常。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据病史:症状(咳嗽、咳痰)、体征(双肺散在干、湿罗音)结合血象及胸部 影像特征可临床诊断。细菌培养及病毒分离有助于病因学确诊。 2.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其他: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 (六)防迨 1预防:增强体质、防止感冒、避免劳累:改善生活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清除鼻 咽喉部病灶。 2治疗: (1)对症治疗 无痰:右美沙芬、喷托维林 痰不易咳出:氨溴索、溴己新等,亦可雾化祛痰 发生支气管痉挛:支气管舒张剂 (2)抗生素治疗 细菌、支原体、衣原体、鲍特菌感染多见:新大环类脂类、青霉素,亦可 选用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 阿奇霉素5天:克林霉素7天:红霉素14天。 (3)一般治疗: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 第三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 一 教学目的 懂得COPD的病因、临床表现、概念和分型,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和病理生理特征及COPD 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COPD的临床表现、概念和分型。 (二)熟悉COPD的病因,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和病理生理特征及COPD的防治措施。 (三)了解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控烟措施。 三教学内容

感染明显增加;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亦较多。 2.理化因素 3.过敏反应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较急,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后痰 多,痰中带血,可延续 2—3 周。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2.体征:双肺无明显阳性体征;双肺散在干、湿罗音。 (四)辅助检查 1 血常规: 2.痰培养:可见致病菌 3.胸片: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少数正常。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据病史:症状(咳嗽、咳痰)、体征(双肺散在干、湿罗音)结合血象及胸部 影像特征可临床诊断。细菌培养及病毒分离有助于病因学确诊。 2. 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其他: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 (六)防治 1 预防:增强体质、防止感冒、避免劳累;改善生活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清除鼻 咽喉部病灶。 2 治疗: (1) 对症治疗 无痰:右美沙芬、喷托维林 痰不易咳出:氨溴索、溴己新等,亦可雾化祛痰 发生支气管痉挛:支气管舒张剂 (2) 抗生素治疗 细菌、支原体、衣原体、鲍特菌感染多见:新大环类脂类、青霉素,亦可 选用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 阿奇霉素 5 天;克林霉素 7 天;红霉素 14 天。 (3) 一般治疗: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 第三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 一 教学目的 懂得 COPD 的病因、临床表现、概念和分型,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和病理生理特征及 COPD 的防治措施。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 COPD 的临床表现、概念和分型。 (二)熟悉 COPD 的病因,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和病理生理特征及 COPD 的防治措施。 (三)了解 COPD 患者的健康教育、控烟措施。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COPD的概念和组成。 (二)病因学 1吸烟、大气污染、感染、过敏因素等 2遗传易感性 (三)类型及临床表现 1慢性支气管炎 (1)慢性咳、痰、喘病史 (2)分期: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常见致病菌: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2阻塞性肺气肿 (1)病理:肺气肿的病理概念和分型(小叶中心性型、全小叶型、混合型) (2)病理生理 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缺氧。 ②肺泡通气不足。 ③弥散功能损害。 ④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四)辅助检查 1肺功能改变:吸入支气管舒张药物后FEV/FVC<70%,FEV%<80%预计值者,可确定为不 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2血气分析 3胸片 (五)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 (六)并发症: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气胸 (七)防迨 1预防:戒烟、体育锻炼、肺炎球菌及流感疫苗的使用 2治疗: (1)COPD急性加重期:祛痰、平喘、抗炎对症、抗感染、治疗并发症 (2)缓解期:戒烟、呼吸操及其他康复训练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一教学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情,熟悉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哮喘的临床表现,分型 和病情分级,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哮喘的临床表现、分型和病情分级,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哮喘的治疗原则。 (二)熟悉哮喘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理。各种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了解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 三教学内容 (一)哮喘的流行病学: 1我国的基本情况 2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学资料 (二)哮喘的痞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1病因 (1)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特异质与哮喘

(一)概述:COPD 的概念和组成。 (二)病因学 1 吸烟、大气污染、感染、过敏因素等 2 遗传易感性 (三)类型及临床表现 1 慢性支气管炎 (1)慢性咳、痰、喘病史 (2)分期: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常见致病菌;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2 阻塞性肺气肿 (1)病理:肺气肿的病理概念和分型(小叶中心性型、全小叶型、混合型) (2)病理生理 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缺氧。 ②肺泡通气不足。 ③弥散功能损害。 ④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四)辅助检查 1 肺功能改变:吸入支气管舒张药物后 FEV1/FVC<70%,FEV1%<80%预计值者,可确定为不 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2 血气分析 3 胸片 (五)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 (六)并发症: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气胸 (七)防治 1 预防:戒烟、体育锻炼、肺炎球菌及流感疫苗的使用 2 治疗: (1)COPD 急性加重期:祛痰、平喘、抗炎对症、抗感染、治疗并发症 (2)缓解期:戒烟、呼吸操及其他康复训练 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 一 教学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情,熟悉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理,掌握哮喘的临床表现,分型 和病情分级,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哮喘的临床表现、分型和病情分级,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哮喘的治疗原则。 (二)熟悉哮喘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理。各种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了解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 三 教学内容 (一)哮喘的流行病学: 1 我国的基本情况 2 世界范围的流行病学资料 (二)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1 病因 (1)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特异质与哮喘

(2)激发因素:过敏原、感染、运动、理化因素等 2发病机制 (1)变态反应:速发型哮喘反应(IAR)和迟发型哮喘反应(LAR)的概念和机制。 (2)气道慢性炎症:病理特征、参与的炎症细胞、介质(LT、PAF等)和细胞因子。 (3)气道高反应性(R):哮喘的共同特征、发生机制。但非哮喘特有。 (4)神经机制 3病理:气道慢性炎症(变应性)、气道重构 (三)临床表现 1体征 (1)典型表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或咳嗽,有一定的激发因素。 (2)发作时双肺哮鸣音。重症患者:“静肺”、奇脉、矛盾呼吸、休克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液、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2)血气分析:轻度可为低氧血症+呼碱,病情加重后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 (3)X线:发作时肺充气征。 (4)肺功能检查(复习有关内容):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 验的判断标准及意义: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适应证和意义。 (5)过敏原的检测:皮试、特异性IgE检测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 2严重程度分级:急性发作期分度,缓解期 3鉴别诊断:心源性哮喘、大气道狭窄、支气管肺癌、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 4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肺气肿、肺心病 (五)治疗 1治疗目标 2脱离变应原 3药物迨疗 (1)控制炎症药物: 糖皮质激素(吸入、口服、静脉):作用机制、不同剂型的适应证及使用方法: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适应证 (2)缓解症状药物: B,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剂型: 茶碱类:作用机制、剂型: 抗胆碱药:作用机制、剂型 4GINA(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一阶梯治疗 5急性重症哮喘的处理 (1)去除诱因:过敏原、抗感染等 (2)氧疗 (3)早期使用静脉糖皮质激素 (4)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5)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6)机械通气治疗 (六)哮喘的教育与管理: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2)激发因素:过敏原、感染、运动、理化因素等 2 发病机制 (1)变态反应:速发型哮喘反应(IAR)和迟发型哮喘反应(LAR)的概念和机制。 (2)气道慢性炎症:病理特征、参与的炎症细胞、介质(LT、PAF 等)和细胞因子。 (3)气道高反应性(AHR):哮喘的共同特征、发生机制。但非哮喘特有。 (4)神经机制 3 病理:气道慢性炎症(变应性)、气道重构 (三)临床表现 1 体征 (1)典型表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或咳嗽,有一定的激发因素。 (2)发作时双肺哮鸣音。重症患者:“静肺”、奇脉、矛盾呼吸、休克等。 2 实验室检查 (1)血液、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2)血气分析:轻度可为低氧血症+呼碱,病情加重后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 (3)X 线:发作时肺充气征。 (4)肺功能检查(复习有关内容):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 验的判断标准及意义;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适应证和意义。 (5)过敏原的检测:皮试、特异性 IgE 检测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 2 严重程度分级:急性发作期分度,缓解期 3 鉴别诊断:心源性哮喘、大气道狭窄、支气管肺癌、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 4 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肺气肿、肺心病 (五)治疗 1 治疗目标 2 脱离变应原 3 药物治疗 (1)控制炎症药物: 糖皮质激素(吸入、口服、静脉):作用机制、不同剂型的适应证及使用方法;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适应证 (2)缓解症状药物: β2 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剂型; 茶碱类:作用机制、剂型; 抗胆碱药:作用机制、剂型 4 GINA(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阶梯治疗 5 急性重症哮喘的处理 (1)去除诱因:过敏原、抗感染等 (2)氧疗 (3)早期使用静脉糖皮质激素 (4)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5)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6)机械通气治疗 (六)哮喘的教育与管理: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第五章 支气管扩张症(自学内容) 一教学目的 了解支气管扩张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预防: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 现、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本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预防。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支气管扩张症的概念。 (二)病因、发病机制 1.部分病例-一无明显诱因。 2.弥漫性支气管扩张症一遗传、免疫或解剖缺陷:囊性纤维化、纤毛运动障碍和胰蛋白缺乏。 3.局灶性支气管扩张症一未治疗肺炎、阻塞等 4.支气管扩张症的诱因 (三)病理 1.柱状扩张 2.囊状扩张 3.不规则扩张 (四)临床表现 1.症状: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50-70%),感染中毒症状,。 2.体征:双肺无明显阳性体征:典型病例,下胸部、背部湿啰音。 (四)辅助检查 1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片:囊状扩张一囊腔可伴有液平:柱状扩张一双轨征,切面呈“环形阴影” HRCT:取代支气管碘油造影 2.支气管镜检查 3.痰培养:可见致病菌 4.血常规。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据病史:症状(咳嗽、咳痰及咯血)、征(下胸部、背部湿啰音)、支气管扩张 症的诱因及影像学(HRCT)可确诊。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造影可明确出血、扩张或阻塞部 位。支气管灌洗液涂片、细菌学及细胞学检查,可协助诊断,指导治疗。 2.鉴别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 (2)肺脓肿 (3)其他:肺结核、先天性肺囊肿及弥漫性泛支气管炎。 (六)防治 1.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 (2) 控制感染,注意合并真菌感染 (3)改善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剂 (4) 清除气道分泌物:化痰药物:震动、拍背和体位引流: (5) 咯血处理:

第五章 支气管扩张症(自学内容) 一 教学目的 了解支气管扩张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预防;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 现、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本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预防。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支气管扩张症的概念。 (二)病因、发病机制 1.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 2.弥漫性支气管扩张症—遗传、免疫或解剖缺陷:囊性纤维化、纤毛运动障碍和胰蛋白缺乏。 3.局灶性支气管扩张症—未治疗肺炎、阻塞等 4.支气管扩张症的诱因 (三)病理 1.柱状扩张 2.囊状扩张 3.不规则扩张 (四)临床表现 1.症状: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50-70%),感染中毒症状,。 2.体征:双肺无明显阳性体征;典型病例,下胸部、背部湿啰音。 (四)辅助检查 1 胸部影像学检查 胸片:囊状扩张—囊腔可伴有液平;柱状扩张—双轨征,切面呈“环形阴影” HRCT:取代支气管碘油造影 2.支气管镜检查 3.痰培养:可见致病菌 4.血常规。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据病史:症状(咳嗽、咳痰及咯血)、征(下胸部、背部湿啰音)、支气管扩张 症的诱因及影像学(HRCT)可确诊。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造影可明确出血、扩张或阻塞部 位。支气管灌洗液涂片、细菌学及细胞学检查 ,可协助诊断,指导治疗。 2. 鉴别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 (2)肺脓肿 (3)其他:肺结核、先天性肺囊肿及弥漫性泛支气管炎。 (六)防治 1.治疗: (1) 治疗基础疾病 (2) 控制感染,注意合并真菌感染 (3) 改善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剂 (4) 清除气道分泌物:化痰药物;震动、拍背和体位引流; (5) 咯血处理;

(6)外科手术治疗 2.预防:减少发作一肺炎球菌及流感疫苗应用:减轻症状一免疫调节剂:戒烟及康复锻 炼 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一教学目的 掌握各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熟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构成及诊断和治疗,并了解肺炎相关 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肺炎球菌肺炎、非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熟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构成、诊断和治疗。 (三)了解肺炎的流行病学、病因以及病原学演变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构成、诊断和 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 1肺炎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1)肺炎的病因:微生物学、理化因素、过敏等 (2)细菌性肺炎的流行病学 2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特点:病原学构成、临床特征、治疗原则及预 后。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1CAP病因及流行病学 2CAP的临床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3CAP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1)痰的病原学检查:合格痰标本的概念:涂片革兰染色、痰培养+药敏 (2)体液的病原学检查:血培养、胸水培养等 (3)血清学检查: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 (4)其他:PCR等 4CAP的经验性治疗原则 5初始治疗的评价和处理 (三)肺炎球菌肺炎 1病因 (1)肺炎球菌的致病性、流行病学和耐药机制(PBP结构异常) (2)感染途径、机体抵抗力和诱发因素 2病理与病理生理 (1)复习病理分期及特征:无肺泡结构损害 (2)肺实变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导致缺氧 3临床表现 (1)发热、咳嗽、咳痰 (2)肺实变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WBC增加 (2)X线表现:大叶性肺炎

(6) 外科手术治疗 2.预防:减少发作—肺炎球菌及流感疫苗应用;减轻症状—免疫调节剂; 戒烟及康复锻 炼 第六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一 教学目的 掌握各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熟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构成及诊断和治疗,并了解肺炎相关 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肺炎球菌肺炎、非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熟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构成、诊断和治疗。 (三)了解肺炎的流行病学、病因以及病原学演变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构成、诊断和 治疗原则。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 肺炎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1)肺炎的病因:微生物学、理化因素、过敏等 (2)细菌性肺炎的流行病学 2 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特点:病原学构成、临床特征、治疗原则及预 后。 (二)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1 CAP 病因及流行病学 2 CAP 的临床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3 CAP 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1)痰的病原学检查:合格痰标本的概念;涂片革兰染色、痰培养+药敏 (2)体液的病原学检查:血培养、胸水培养等 (3)血清学检查: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 (4)其他:PCR 等 4 CAP 的经验性治疗原则 5 初始治疗的评价和处理 (三) 肺炎球菌肺炎 1 病因 (1)肺炎球菌的致病性、流行病学和耐药机制(PBP 结构异常) (2)感染途径、机体抵抗力和诱发因素 2 病理与病理生理 (1)复习病理分期及特征:无肺泡结构损害 (2)肺实变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衡,导致缺氧 3 临床表现 (1)发热、咳嗽、咳痰 (2)肺实变 4 辅助检查 (1)血常规:WBC 增加 (2)X 线表现:大叶性肺炎

(3)痰涂片+痰培养 5并发症:少见。感染中毒性休克。 6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 (2)鉴别诊断:胸膜炎、肺结核、肺癌、肺栓塞、急腹症等 7治疗: (1)首选青霉素 (2)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的治疗: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头孢三嗪、头孢噻肟等 (3)并发症的治疗 8预防:多价肺炎球菌疫苗的适应证 (四)非典型肺炎 1病因: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 2肺炎支原体肺炎: (1)病理改变:间质性肺炎 (2)临床表现:干咳、低热。可有小流行。 (3)辅助检查:WBC正常或略增高,冷凝集试验、支原体抗体。 (4)治疗: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第七章 肺结核 一教学目的 了解肺结核治疗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常用化疗方案,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 征和病理表现及辅助检查手段,重点掌握肺结核的分型、特征及其预防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肺结核的临床分型及其特征、预防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和病理表现、辅助检查手段、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肺结核治疗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常用化疗方案。 三教学内容 (一)结核病概述 1流行病学 (1)结核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HIV流行等因素 (2)耐药结核的流行 2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1)类型、生物特征、培养 (2)致病性 (3)耐药表型及其遗传学基础 3肺结核的发病机制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痰菌阳性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呼吸道传染是最重要的传 播途径 (2)原发型肺结核和继发型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原发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继 发性肺结核病因、发病过程:“复染”与“再染”,Koch现象 (3)宿主的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巨噬细胞细胞免疫反应,变态反应 (4)易感人群: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4结核病的痞理学:不同病理表现和机体免疫反应之间的联系

(3)痰涂片+痰培养 5 并发症:少见。感染中毒性休克。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 (2)鉴别诊断:胸膜炎、肺结核、肺癌、肺栓塞、急腹症等 7 治疗: (1)首选青霉素 (2)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的治疗: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头孢三嗪、头孢噻肟等 (3)并发症的治疗 8 预防:多价肺炎球菌疫苗的适应证 (四) 非典型肺炎 1 病因: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 2 肺炎支原体肺炎: (1)病理改变:间质性肺炎 (2)临床表现:干咳、低热。可有小流行。 (3)辅助检查:WBC 正常或略增高,冷凝集试验、支原体抗体。 (4)治疗: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 第七章 肺结核 一 教学目的 了解肺结核治疗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常用化疗方案,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 征和病理表现及辅助检查手段,重点掌握肺结核的分型、特征及其预防和治疗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肺结核的临床分型及其特征、预防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和病理表现、辅助检查手段、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肺结核治疗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常用化疗方案。 三 教学内容 (一)结核病概述 1 流行病学 (1)结核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HIV 流行等因素 (2)耐药结核的流行 2 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1)类型、生物特征、培养 (2)致病性 (3)耐药表型及其遗传学基础 3 肺结核的发病机制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痰菌阳性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呼吸道传染是最重要的传 播途径 (2)原发型肺结核和继发型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原发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继 发性肺结核病因、发病过程:“复染”与“再染”,Koch 现象 (3)宿主的免疫应答:T 细胞介导的巨噬细胞细胞免疫反应,变态反应 (4)易感人群: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4 结核病的病理学:不同病理表现和机体免疫反应之间的联系

(1)渗出性病变 (2)增殖性病变:结核结节的特征 (3)干酪样坏死 (4)钙化 (5)纤维化 (二)肺结核的临床特征 1结核病的分型 (1)1978年肺结核分类: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 (2)(WS196-2001)国家标准: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及菌阴肺结核 2原发型肺结核 (1)定义及分类: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核 (2)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 (3)转归 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定义及分类: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2)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 4继发型肺结核 (1)定义及分类: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2)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 5结核性胸膜炎:见相关章节 (三)铺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X线、CT 2痰菌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痰结核菌培养 3PPD试验:试剂、阳性判断标准、临床意义 4活检:经纤维支气管镜、开胸肺活检等 5伽马干扰素释放试验 6其他: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病史、胸部X线表现及痰结核菌检查。痰菌检查非常重要 (2)其他辅助检查的选择 (3)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2鉴别诊断 (1)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肺癌、淋巴瘤、结节病 (2)空洞性病变:肺脓肿、囊肿感染、肺癌、肉芽肿性疾病 (3)粟粒性病变:转移瘤、矽肺、肺泡癌等 (4)团块状阴影(结核瘤):肺癌、良性肿瘤等 (5)浸润型阴影:肺炎等 (五)治疗 1基本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特点和副作用: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 R)、吡嗪酰胺(PZA,Z)、链霉素(SM,S)、乙胺丁醇(EMB,E) 2抗结核治疗的原则及依据: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及全程

(1)渗出性病变 (2)增殖性病变:结核结节的特征 (3)干酪样坏死 (4)钙化 (5)纤维化 (二)肺结核的临床特征 1 结核病的分型 (1)1978 年肺结核分类: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 (2)(WS196-2001)国家标准: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及菌阴肺结核 2 原发型肺结核 (1)定义及分类: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核 (2)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 (3)转归 3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定义及分类: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2)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 4 继发型肺结核 (1)定义及分类: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2)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 5 结核性胸膜炎:见相关章节 (三)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X 线、CT 2 痰菌检查:痰涂片抗酸染色、痰结核菌培养 3 PPD 试验:试剂、阳性判断标准、临床意义 4 活检:经纤维支气管镜、开胸肺活检等 5 伽马干扰素释放试验 6 其他:PCR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诊断 (1)病史、胸部 X 线表现及痰结核菌检查。痰菌检查非常重要 (2)其他辅助检查的选择 (3)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2 鉴别诊断 (1)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肺癌、淋巴瘤、结节病 (2)空洞性病变:肺脓肿、囊肿感染、肺癌、肉芽肿性疾病 (3)粟粒性病变:转移瘤、矽肺、肺泡癌等 (4)团块状阴影(结核瘤):肺癌、良性肿瘤等 (5)浸润型阴影:肺炎等 (五)治疗 1 基本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特点和副作用:异烟肼(INH, H)、利福平(RFP, R)、吡嗪酰胺(PZA, Z)、链霉素(SM, S)、乙胺丁醇(EMB,E ) 2 抗结核治疗的原则及依据: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及全程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97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