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计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计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 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见图中“绝对均 衡线)。下图为山东省1953一2010年面积一人口洛伦兹曲线。据此完成第1~2题。 面积累计百分比/% 100n N M .①1 80 ② ④ 60 40 ①全国平均线 ②山东省1953 20 ③山东省1982 ④山东省2010 ⑤绝对均衡线 0 2040 6080100 人口累计百分比% 1图中全国平均线中,M至N区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2.据图判断,山东省1953一2010年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A极度集中 B.分布不均程度增强 C.趋于均衡 D.与全国平均状况日趋接近 答案1.B2.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全国平均线中MN段面积累计百分比增幅(约10%)远远小于与之对应 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增幅(约40%),说明该地人口集中程度非常高,人口密度大,选项中东部沿海 地区人口密度大,集中程度高。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南地区人口密度均较小。第2题,由 图可知,山东省1953一2010年面积一人口洛伦兹曲线逐渐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趋 于均衡,地区差异越来越小,离全国平均状况越来越远。 读我国东北三省人口密度与黑土分布的关系图,完成第3~4题。 人口密度 人km 内蒙古自治区 北声 天而 3.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黑土自然肥力高,开发历史悠久
第一章过关检测(A 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人口洛伦兹曲线是指某区域人口累计百分比所对应的面积累计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如 果人口的区域分布是均衡的,那么人口洛伦兹曲线是一条平分坐标轴的直线(见图中“绝对均 衡线”)。下图为山东省 1953—2010 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据此完成第 1~2 题。 1.图中全国平均线中,M 至 N 区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 A.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 2.据图判断,山东省 1953—2010 年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 A.极度集中 B.分布不均程度增强 C.趋于均衡 D.与全国平均状况日趋接近 答案 1.B 2.C 解析第 1 题,由图可知,全国平均线中 MN 段面积累计百分比增幅(约 10%)远远小于与之对应 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增幅(约 40%),说明该地人口集中程度非常高,人口密度大,选项中东部沿海 地区人口密度大,集中程度高。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南地区人口密度均较小。第 2 题,由 图可知,山东省 1953—2010 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逐渐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趋 于均衡,地区差异越来越小,离全国平均状况越来越远。 读我国东北三省人口密度与黑土分布的关系图,完成第 3~4 题。 3.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黑土自然肥力高,开发历史悠久
B.黑土区农业比较发达 C.气候优越,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黑土区淡水等资源丰富 4.东北地区人口分布( ①有明显的集聚于沿海的趋势②大致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③人口密度最小的广阔区 域是沼泽区④在辽宁省,山区人口多于平原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4.A 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有利于耕作,虽开发较晚,但发展较快,集聚 人口较多,人口较周边地区稠密。第4题,东北地区南部沿海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 础等更加优越,人口更加稠密;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纬度较低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人口 密度较高。所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明显的集聚于沿海的趋势,且大致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 增。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第5~6题。 距河流距离km 109,8,7,6,5L4L32L1+0 10 围 30 40 60 5.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千米范围内 D.距河1千米人口密度最大 6.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5.D6.B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由图可知,距河流1千米 人口密度最大,距河流7~10千米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推断该范围内人口分布少。第6题,水 能资源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小:根据图示推断,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低地. 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河谷低地海拔 较低且地势平坦,说明地形地势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 人们沿河居住主要是因为取水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甲、乙、丙三幅图分别 反映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据此完成第7~8题
B.黑土区农业比较发达 C.气候优越,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黑土区淡水等资源丰富 4.东北地区人口分布( ) ①有明显的集聚于沿海的趋势 ②大致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 ③人口密度最小的广阔区 域是沼泽区 ④在辽宁省,山区人口多于平原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3.B 4.A 解析第 3 题,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有利于耕作,虽开发较晚,但发展较快,集聚 人口较多,人口较周边地区稠密。第 4 题,东北地区南部沿海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 础等更加优越,人口更加稠密;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纬度较低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人口 密度较高。所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明显的集聚于沿海的趋势,且大致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 增。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第 5~6 题。 5.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 7~10 千米范围内 D.距河 1 千米人口密度最大 6.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水能资源分布 ②矿产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5.D 6.B 解析第 5 题,由图可知,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由图可知,距河流 1 千米 人口密度最大,距河流 7~10 千米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推断该范围内人口分布少。第 6 题,水 能资源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小;根据图示推断,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低地, 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河谷低地海拔 较低且地势平坦,说明地形地势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 人们沿河居住主要是因为取水方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甲、乙、丙三幅图分别 反映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据此完成第 7~8 题
我们也有两只手, 不在城市里吃闲饭 7.甲图反映的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影响该时期人口 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 B.国家政策 C.就业形势 D经济发展 8.有关乙图所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严格的户籍制度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B.户籍制度不利于国内人口的移动 C.户籍制度的改革会导致我国人才流向国外 D.国家政策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案7B8.B 解析第7题,20世纪60年代,大量城镇知识青年在国家号召下到农村、边疆等地区参加生产 劳动,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第8题,户籍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人口 管理政策。受户籍制度的影响,人口迁移活动减少,不利于国内不同地区间的人口流动。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 年,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而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手餐州保部元今年 9.“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②老年人收入不断提高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④城乡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环境负担加重 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C.房租价格上涨 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答案9.A10.D 解相第9题,“反向春运”是指老年人到子女工作地过年的现象,改变了传统的回老家到父母家 里过年的传统,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观念改变的表现之一;该现象的发生需要年轻人在大 城市居有定所,并且城乡间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该现象与老年人收入关联性不大。第10 题“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造成一定的环境负担,还有可能导致房租价格上涨,这些是负 面影响;春节放假会加剧“用工荒”,但“反向春运”有利于拉动子女工作城市春节期间的旅游消 费,这是有利影响
7.甲图反映的是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影响该时期人口 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灾害 B.国家政策 C.就业形势 D.经济发展 8.有关乙图所示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严格的户籍制度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B.户籍制度不利于国内人口的移动 C.户籍制度的改革会导致我国人才流向国外 D.国家政策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案 7.B 8.B 解析第 7 题,20 世纪 60 年代,大量城镇知识青年在国家号召下到农村、边疆等地区参加生产 劳动,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第 8 题,户籍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人口 管理政策。受户籍制度的影响,人口迁移活动减少,不利于国内不同地区间的人口流动。 2019 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 年,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而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完成第 9~10 题。 9.“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②老年人收入不断提高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④城乡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环境负担加重 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C.房租价格上涨 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答案 9.A 10.D 解析第 9 题,“反向春运”是指老年人到子女工作地过年的现象,改变了传统的回老家到父母家 里过年的传统,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观念改变的表现之一;该现象的发生需要年轻人在大 城市居有定所,并且城乡间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该现象与老年人收入关联性不大。第 10 题,“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造成一定的环境负担,还有可能导致房租价格上涨,这些是负 面影响;春节放假会加剧“用工荒”;但“反向春运”有利于拉动子女工作城市春节期间的旅游消 费,这是有利影响
下表为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读表,完成第11~12题。 年龄段/岁 男性人口/万人 女性人口万人 014 5.04 3.84 15-29 25.14 37.00 B0-44 14.68 11.63 45-59 4.94 4.01 ≥60 1.76 1.78 1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 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④加 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1.B12.C 解析第11题,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5~29岁、30~44岁年龄段的迁入人口最多,说明以 青壮年人口迁入为主,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第12题,迁入人口中包括 0~14岁、60岁及以上人口,说明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同时,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加大了城 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甲区域各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而乙区域的几个州则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 主(下图)。1970年后,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崛起,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大量人 口从甲区域向乙区域转移。据此完成第13~14题。 甲区域 乙区域 美国本土产业区城分布图 13.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大量人口从甲区域向乙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域气候变冷 B.乙区域资源开发 C.乙区域教育先进 D.产业布局的调整 14.大量人口迁出对甲区域各州的影响是( A.环境污染加剧 B.经济增长乏力 C.人地矛盾突出 D.产品品质下降 答案13.D14.B 解桐第13题,根据材料推断,20世纪70年代后,甲区域的传统制造业逐渐衰落,经济发展缓 慢,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人口迁出;而乙区域发展新兴工业,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所以大量
下表为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读表,完成第 11~12 题。 年龄段/岁 男性人口/万人 女性人口/万人 0~14 5.04 3.84 15~29 25.14 37.00 30~44 14.68 11.63 45~59 4.94 4.01 ≥60 1.76 1.78 1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 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 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11.B 12.C 解析第 11 题,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5~29 岁、30~44 岁年龄段的迁入人口最多,说明以 青壮年人口迁入为主,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第 12 题,迁入人口中包括 0~14 岁、60 岁及以上人口,说明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同时,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加大了城 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甲区域各州是美国传统制造业的集聚地,而乙区域的几个州则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 主(下图)。1970 年后,随着西欧、日本和中国的崛起,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大量人 口从甲区域向乙区域转移。据此完成第 13~14 题。 美国本土产业区域分布图 13.20 世纪 70 年代后,美国大量人口从甲区域向乙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域气候变冷 B.乙区域资源开发 C.乙区域教育先进 D.产业布局的调整 14.大量人口迁出对甲区域各州的影响是( ) A.环境污染加剧 B.经济增长乏力 C.人地矛盾突出 D.产品品质下降 答案 13.D 14.B 解析第 13 题,根据材料推断,20 世纪 70 年代后,甲区域的传统制造业逐渐衰落,经济发展缓 慢,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人口迁出;而乙区域发展新兴工业,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所以大量
人口从甲区域迁往乙区域。第14题,大量人口迁出会使甲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人地矛盾缓和; 但会导致甲区域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迁出对甲区域的产品品质影响不大。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 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15~16题。 地区 八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 城镇化 人口对水资 人口对耕地 均值之比 水平% 源压力指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5.四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镇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镇化水平越高 D.城镇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6.下列关于四省产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15.C16.D 解析第15题,据表判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之间无相关关系,水资源 压力大小与当地水资源总量和人口多少有关:城镇化水平高低与人口对耕地压力大小无相关 关系,耕地资源压力大小与当地耕地资源总量和人口多少有关: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对水资源压 力之间无相关关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第二、第三产业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第16题,四省中,青海经济水平较低,教有、科技落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差;河南水资源压 力最大,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差:浙江耕地压力最大,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差。 黑龙江地广人稀耕地压力最小,所以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它们分别是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 容量或资源人口容量之比。读某年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7~18题。 0.758 0.700 ▣0.670 日0.600 0.500 田0.400 海南省、台湾省资料暂缺 17.下列有关该年份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人口密度大 B.西藏人口压力指数大是因为经济落后 C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资源不足 D.我国各区域人口压力指数已达饱和状态 18.江苏人口压力指数较山东小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更加丰富 B.经济水平更高
人口从甲区域迁往乙区域。第 14 题,大量人口迁出会使甲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人地矛盾缓和; 但会导致甲区域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迁出对甲区域的产品品质影响不大。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 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 15~16 题。 地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镇化 水平/% 人口对水资 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5.四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镇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镇化水平越高 D.城镇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6.下列关于四省产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 15.C 16.D 解析第 15 题,据表判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之间无相关关系,水资源 压力大小与当地水资源总量和人口多少有关;城镇化水平高低与人口对耕地压力大小无相关 关系,耕地资源压力大小与当地耕地资源总量和人口多少有关;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对水资源压 力之间无相关关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第二、第三产业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 第 16 题,四省中,青海经济水平较低,教育、科技落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差;河南水资源压 力最大,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差;浙江耕地压力最大,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差。 黑龙江地广人稀,耕地压力最小,所以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它们分别是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 容量或资源人口容量之比。读某年我国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第 17~18 题。 17.下列有关该年份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人口密度大 B.西藏人口压力指数大是因为经济落后 C.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资源不足 D.我国各区域人口压力指数已达饱和状态 18.江苏人口压力指数较山东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更加丰富 B.经济水平更高
C.土地面积更小 D.人口密度更大 答案7.B18B 解桐第17题,浙江经济发达,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经济人口容量较大;西藏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故人口压力指数较大;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较小是因为资源丰富:我国有些地区人口压力 指数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第18题,江苏经济发展水平比山东高,人口压力指数较小。 读北京市有关人口数据表(表中人口数量单位:万人),完成第19~20题。 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 规划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10年人口 0.31% 2300 自然增长率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000-2010年常 604 住人口增加量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 3000 2016年常住人口数 2172.9 19.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2172.9万人 C.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20.目前下列影响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短板效应中短板的是( A.水力资源 B.交通状况 C地形地势 D.水资源 答案19.C20.D 解析第19题,由表可知,北京市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分别为3000万人、2 300万人。第20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0分)读我国人口分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黑河一腾冲一线东南、西北部地区比较表 地区 占当时陆地面积的比例 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比例 东南部地区 36% 96% 西北部地区 54% 4%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 (2)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入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这一现状存在的合理性。 答案(1)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北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2)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交通方便,科技水平高,区域资源环境承 载力大,可养育的人口多;而西北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 环境脆弱,科技水平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可养育的人口少。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 合理的
C.土地面积更小 D.人口密度更大 答案 17.B 18.B 解析第 17 题,浙江经济发达,人口压力指数小是因为经济人口容量较大;西藏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故人口压力指数较大;黑龙江人口压力指数较小是因为资源丰富;我国有些地区人口压力 指数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第 18 题,江苏经济发展水平比山东高,人口压力指数较小。 读北京市有关人口数据表(表中人口数量单位:万人),完成第 19~20 题。 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 规划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10 年人口 自然增长率 0.31%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 300 2000—2010 年常 住人口增加量 604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 3 000 2016 年常住人口数 2 172.9 19.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 2 300 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 2 172.9 万人 C.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 3 000 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 3 000 万人 20.目前下列影响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短板效应”中短板的是( ) A.水力资源 B.交通状况 C.地形地势 D.水资源 答案 19.C 20.D 解析第 19 题,由表可知,北京市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分别为 3 000 万人、2 300 万人。第 20 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21.(10 分)读我国人口分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西北部地区比较表 地区 占当时陆地面积的比例 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比例 东南部地区 36% 96% 西北部地区 64% 4% (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 。 (2)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入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这一现状存在的合理性。 答案(1)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北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2)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交通方便,科技水平高,区域资源环境承 载力大,可养育的人口多;而西北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 环境脆弱,科技水平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可养育的人口少。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 合理的
解析从我国东南、西北部地区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入手分析人口分布特征。人 口分布受自然、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主要受资源、科技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制约。 2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秋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2018年秘鲁人口 净迁出约4万,2019年秘鲁人口约3300万。下图为秋鲁人口和矿产分布示意图。 石袖◆相 1049 (1)描述秘鲁人口分布特点。 (2)甲地区人口稀少,试分析原因。 (3)秘鲁为人口净迁出国,试分析原因。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 (2)甲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雨林广布,开发难度 大,地处内陆,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3)秘鲁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低,就业机会少,人口压力大。 解析第(1)题,从整体特点和地区差异两方面描述。第(2)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地 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人口稀少。第(3)题,从经济发展水平、 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 23.(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 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图中显示“泛珠三角”区域人口负担最轻的省级行政区是 从区域资源环境承 载力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图中省级行政区之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答案1)广东省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2)①地区间收入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 制度的改革。 解析第()题,图中显示“泛珠三角”区域人口负担最轻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原因可从自然 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图中省级行政区之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 原因是地区间收入差距大: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国家户籍制度 的改革,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
解析从我国东南、西北部地区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入手分析人口分布特征。人 口分布受自然、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主要受资源、科技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制约。 22.(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秘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2018 年秘鲁人口 净迁出约 4 万,2019 年秘鲁人口约 3 300 万。下图为秘鲁人口和矿产分布示意图。 (1)描述秘鲁人口分布特点。 (2)甲地区人口稀少,试分析原因。 (3)秘鲁为人口净迁出国,试分析原因。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 (2)甲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雨林广布,开发难度 大;地处内陆,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3)秘鲁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低,就业机会少,人口压力大。 解析第(1)题,从整体特点和地区差异两方面描述。第(2)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地 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人口稀少。第(3)题,从经济发展水平、 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 23.(8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 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图中显示“泛珠三角”区域人口负担最轻的省级行政区是 ,从区域资源环境承 载力的影响因素入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图中省级行政区之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答案(1)广东省 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2)①地区间收入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 制度的改革。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泛珠三角”区域人口负担最轻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原因可从自然 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图中省级行政区之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 原因是地区间收入差距大;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国家户籍制度 的改革,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
2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0年美国人口数量达到3.31亿,为世界上人口总数排名第三的国家且人口数量 仍在持续增长。 材料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为40多万平方千米,为美 国人口最多的州。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 (1)指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东北部人口稠密的地理原因。 (2)简述近三十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 (3)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从地理角度评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要 影响。 答案(1)特点:东北部(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广大内陆地 区人口稀少。原因:煤、铁资源丰富:开发时间长,工业、金融贸易发达,经济基础好;水陆交通 便利。 (2)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3)原因:外来移民多;人口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提高。影响:增强本国综合国力:为经济发展 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移民迁入促进创新技术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 流: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口快速增长会给全球能源安全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 解析第()题,据图概括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从资源、开发历史、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 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第(2)题,从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加利福 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第(3)题,从死亡率、平均寿命、移民等方 面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 要影响
24.(1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0 年美国人口数量达到 3.31 亿,为世界上人口总数排名第三的国家且人口数量 仍在持续增长。 材料二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面积为 40 多万平方千米,为美 国人口最多的州。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分布图。 (1)指出美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东北部人口稠密的地理原因。 (2)简述近三十年来加利福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 (3)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从地理角度评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要 影响。 答案(1)特点:东北部(东北沿海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较多;广大内陆地 区人口稀少。原因:煤、铁资源丰富;开发时间长;工业、金融贸易发达,经济基础好;水陆交通 便利。 (2)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3)原因:外来移民多;人口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寿命提高。影响:增强本国综合国力;为经济发展 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移民迁入促进创新技术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 流;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口快速增长会给全球能源安全和环境带来巨大挑战。 解析第(1)题,据图概括美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从资源、开发历史、经济、交通等方面分析 东北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第(2)题,从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加利福 尼亚州吸引人口迁移,逐渐成为人口大州的原因。第(3)题,从死亡率、平均寿命、移民等方 面说明美国人口持续增长的原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评价美国人口增长对本国和全球的主 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