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基础巩固 文化设施是一个城镇的文化名片,它不但代表着这个城镇的精神和文化高度,更代表着一种生 活质量。早在2003年,嘉兴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就达625平方米,居全省前列。据 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嘉兴市文化设施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群众的生活方式②满足了各种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成为提高市民素质的教育基地④提高了城镇化水平⑤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嘉兴是历史文化名城,下列不属于文化设施的是() A嘉兴大剧院 B.嘉兴博物馆 C.南湖 D图书馆 答案1.A2.C 解析第1题,城镇的文化设施能够提高城镇的文化品位,与城镇的精神文化密切相关,与城镇 化水平及城镇的经济发展关系不大。第2题,南湖是自然景观,不属于文化设施。 读下图,完成第34题。 福建土楼 陕西窑洞 北京四合院 云南竹楼 3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北京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4.我国的建筑物一般都“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 是()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 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答案B.D4.B 解析第3题,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 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 固、防御性强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垂直节理发有,土质疏松均一,适宜开凿窑洞;北方 平原冬季盛行西北风.四合院可以有效抵御风沙和冬季寒风:云南竹楼主要是适应当地终年高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后· 合格考基础巩固 文化设施是一个城镇的文化名片,它不但代表着这个城镇的精神和文化高度,更代表着一种生 活质量。早在 2003 年,嘉兴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就达 625 平方米,居全省前列。据 此完成第 1~2 题。 1.下列关于嘉兴市文化设施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改变了群众的生活方式 ②满足了各种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成为提高市民素质的教育基地 ④提高了城镇化水平 ⑤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嘉兴是历史文化名城,下列不属于文化设施的是( ) A.嘉兴大剧院 B.嘉兴博物馆 C.南湖 D.图书馆 答案 1.A 2.C 解析第 1 题,城镇的文化设施能够提高城镇的文化品位,与城镇的精神文化密切相关,与城镇 化水平及城镇的经济发展关系不大。第 2 题,南湖是自然景观,不属于文化设施。 读下图,完成第 3~4 题。 3.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福建土楼主要受地形条件影响 B.陕西窑洞主要受科技水平影响 C.北京四合院主要受交通条件影响 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4.我国的建筑物一般都“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 是( ) A.南面河流、湖泊密布 B.朝南阳光足、气温高 C.南面地形平坦开阔 D.朝南土壤肥沃、深厚 答案 3.D 4.B 解析第 3 题,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 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 固、防御性强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均一,适宜开凿窑洞;北方 平原冬季盛行西北风,四合院可以有效抵御风沙和冬季寒风;云南竹楼主要是适应当地终年高
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第4题,中国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阳光大多 数时间都是从南边照射过来的,建筑物“坐北朝南”有利于采光,冬季室内更温暖。 下图为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据此完成第56题。 5造成这两种建筑景观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 A.气候差异 B.地域文化差异 C.地形差异 D.经济差异 6.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附近区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其形成因素为()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然因素 答案5.B6.A 解析第5题,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不 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第6题,北京市为我国的古都,且目前为我国的首都,受历史因素的 影响,北京市的市中心为紫禁城、天安门广场,成为我国的政治中心而不是中央商务区。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 外人田”。下图为山西省一些老四合院示意图。 0 少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认为这样的结构坚固、美观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 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 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答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水资源得到较充分 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降水较多 解析根据山西气候条件及图示可知,“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西水资源较少,当地居民对水 资源十分珍惜,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为保证排水,屋 脊多为尖顶。 等级考拓展提高 北京市某校同学到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参加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他们在考察报告中写道:“爨 底下村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山水之趣,与自然交相挥映…这个小山村本是由古时商路上 一个驿站发展而来…随着古道的渐渐没落与破败,爨底下村也陷入了一个举步维艰的境 地。”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关于古村落建筑特色的叙述,最可能出自上述考察报告的是()
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第 4 题,中国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阳光大多 数时间都是从南边照射过来的,建筑物“坐北朝南”有利于采光,冬季室内更温暖。 下图为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据此完成第 5~6 题。 5.造成这两种建筑景观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 ) A.气候差异 B.地域文化差异 C.地形差异 D.经济差异 6.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附近区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其形成因素为(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然因素 答案 5.B 6.A 解析第 5 题,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不 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第 6 题,北京市为我国的古都,且目前为我国的首都,受历史因素的 影响,北京市的市中心为紫禁城、天安门广场,成为我国的政治中心而不是中央商务区。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 外人田”。下图为山西省一些老四合院示意图。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认为这样的结构坚固、美观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 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 的自然条件相适应。 答案(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水资源得到较充分 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解析根据山西气候条件及图示可知,“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西水资源较少,当地居民对水 资源十分珍惜,屋脊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为保证排水,屋 脊多为尖顶。 等级考拓展提高 北京市某校同学到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参加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他们在考察报告中写道:“爨 底下村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山水之趣,与自然交相辉映……”“这个小山村本是由古时商路上 一个驿站发展而来……随着古道的渐渐没落与破败,爨底下村也陷入了一个举步维艰的境 地。”据此完成第 1~3 题。 1.下列关于古村落建筑特色的叙述,最可能出自上述考察报告的是( )
A.红墙绿瓦的皇家园林 B.高低错落,利于采光通风 C.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 D.毛毡制作,利于拆卸搬运 2.考察发现,影响爨底下村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政策 3.为实现传承与振兴,该村最适宜发展的是( A.现代物流业 B.水稻种植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服务业 答案1.B2.C3.D 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可知,学生考察的古村是一座小山村,小山村依山而建,因而高低错落,有 利于采光通风。故选B项。第2题,“这个小山村本是由古时商路上一个驿站发展而来… 随着古道的渐渐没落与破败,爨底下村也陷入了一个举步维艰的境地”,说明影响爨底下村兴 衰的主导因素是交通,故选C项。第3题,“爨底下村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山水之趣,与自然 交相辉映”说明该村的旅游资源丰富,为了实现传承和振兴,该村适宜发展旅游服务业,故选D 项。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 传统的莱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第45题。 4.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答案4.D5.B 解析第4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所以山货较多;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 气候特点推断,腌腊制品较多。第5题,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北 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挑战创新 由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各地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聚落景观, 并不断地发展变化。下面两图是我国距今7000多年前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 姆渡遗址中房屋结构示意图,属世界最早的原始房屋雏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越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越大,带有的环境的印痕越 深。请判断两图分别属于哪个遗址中的房屋锥形,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我国古人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曾采用“巢居和“穴居”形式,两图中 由穴居 演变而来, 由巢居演变而来。 (3)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建筑设计风格不仅融入了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而且 许多建筑的结构设计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下列三种传统建筑都采用了用木桩
A.红墙绿瓦的皇家园林 B.高低错落,利于采光通风 C.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 D.毛毡制作,利于拆卸搬运 2.考察发现,影响爨底下村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政策 3.为实现传承与振兴,该村最适宜发展的是( ) A.现代物流业 B.水稻种植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服务业 答案 1.B 2.C 3.D 解析第 1 题,阅读材料可知,学生考察的古村是一座小山村,小山村依山而建,因而高低错落,有 利于采光通风。故选 B 项。第 2 题,“这个小山村本是由古时商路上一个驿站发展而来…… 随着古道的渐渐没落与破败,爨底下村也陷入了一个举步维艰的境地”,说明影响爨底下村兴 衰的主导因素是交通,故选 C 项。第 3 题,“爨底下村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山水之趣,与自然 交相辉映”,说明该村的旅游资源丰富,为了实现传承和振兴,该村适宜发展旅游服务业,故选 D 项。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 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第 4~5 题。 4.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答案 4.D 5.B 解析第 4 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所以山货较多;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 气候特点推断,腌腊制品较多。第 5 题,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北 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挑战创新 由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各地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聚落景观, 并不断地发展变化。下面两图是我国距今 7 000 多年前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 姆渡遗址中房屋结构示意图,属世界最早的原始房屋雏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越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越大,带有的环境的印痕越 深。请判断两图分别属于哪个遗址中的房屋雏形,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我国古人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曾采用“巢居”和“穴居”形式,两图中 由穴居 演变而来, 由巢居演变而来。 (3)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建筑设计风格不仅融入了地方的传统文化特色,而且 许多建筑的结构设计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下列三种传统建筑都采用了用木桩
或水泥柱将房屋架高的方式,但它们的设计目的是不同的,请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简要说明 这样设计的原因。 地而 季节冻 土层 永久冻 土层 云南傣族的竹楼海边一些地 冻土地带的民居 区的房屋 (4)城镇地域文化的形成也和地理环境相关,下列城镇景观中,最能反映阿拉伯城镇地域文化 特色的是( B D 答案1)图1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房屋雏形,图2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房屋雏形。依据图1 房顶坡度较小,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而图2房顶坡度大,适应南方高温多雨的气候。 (2)图1图2 (3)由于云南傣族人民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架高可以防潮、防野生动物袭击,并利 于通风。海边一些地区的房屋架高,主要是为了减少风浪的破坏。冻土地带房屋桩基打在永 久冻土层上,比较稳固:房屋架高在地面上,利于通风,可防寒,减少积雪堆积。 (4)A 解析第()题,陕西西安和浙江余姚分属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的干湿、冷暖相差 很大,因此在居住时要考虑的重点不同:北方重在防风、防寒,南方主要以通风、防潮湿为 主。第(2)题,南方气候湿热,多毒蛇等害虫且多洪水,因此多“巢居,北方气候冷千,“穴居”适于 抗寒。第(3)题,傣族竹楼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湿热,多毒蛇、野兽的地理环境:海边房屋架高 是为了适应风浪大的海边环境:冻土地带的季节性冻土不稳固,为保证房屋稳定,桩基应打至 永久冻土层。第(4)题,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多清真寺等建筑
或水泥柱将房屋架高的方式,但它们的设计目的是不同的,请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简要说明 这样设计的原因。 (4)城镇地域文化的形成也和地理环境相关,下列城镇景观中,最能反映阿拉伯城镇地域文化 特色的是( ) 答案(1)图 1 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房屋雏形,图 2 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房屋雏形。依据:图 1 房顶坡度较小,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而图 2 房顶坡度大,适应南方高温多雨的气候。 (2)图 1 图 2 (3)由于云南傣族人民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架高可以防潮、防野生动物袭击,并利 于通风。海边一些地区的房屋架高,主要是为了减少风浪的破坏。冻土地带房屋桩基打在永 久冻土层上,比较稳固;房屋架高在地面上,利于通风,可防寒,减少积雪堆积。 (4)A 解析第(1)题,陕西西安和浙江余姚分属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的干湿、冷暖相差 很大,因此在居住时要考虑的重点不同:北方重在防风、防寒,南方主要以通风、防潮湿为 主。第(2)题,南方气候湿热,多毒蛇等害虫且多洪水,因此多“巢居”;北方气候冷干,“穴居”适于 抗寒。第(3)题,傣族竹楼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湿热,多毒蛇、野兽的地理环境;海边房屋架高 是为了适应风浪大的海边环境;冻土地带的季节性冻土不稳固,为保证房屋稳定,桩基应打至 永久冻土层。第(4)题,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多清真寺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