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终考试试卷 (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命题:陆春燕审核:申玲娣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1)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 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2)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岀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岀现 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3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 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 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 是第三个高潮。 4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 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 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 (5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 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 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 凊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ˆ礼崩乐坏'的 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淸则更加丰 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6)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宗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终考试试卷 (满分 150 分,150 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命题:陆春燕 审核:申玲娣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 分) ⑴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 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⑵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 10000 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 于公元前 4000 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 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 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 是第三个高潮。 ⑷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 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 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 ⑸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 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 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 清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 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 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⑹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宗教
建筑坛庙,以及在特别强调血缘亲缘的关系、特别重视“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等观念的文化背景 下发展的帝王陵墓等,它们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氛之肃穆而令人瞩目。 (中国主要流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还有石幢、石灯等建筑 小品。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 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而内向的氛围,而与西方宗教建筑的外向暴露,气氛动荡不安完全不同。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向佛寺学习,同样具有安详的风韵。如若分类,佛道寺观大致可分为 敕建寺观和山林寺观两类,前者更接近宫殿,严谨壮丽;后者更接近民居,自由灵巧。佛塔在中国 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发展脉络历历可寻,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也体 现得更加鲜明 (8)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 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而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这在中国各建筑类型中都 有明显的反映,如城市、村镇、陵墓或住宅的选址和布局等,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风水¨学 说就是其集中代表。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在园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现,而与欧洲或伊斯兰的几 何式园林有别。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这种思想不仅 体现了中国人上古的自然崇拜观念,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漫长历史中的园林建筑。有人指出,中国的 园林建筑,最主要体现的是天、地、人的自然融合,其主要要素是山、水、花草和建筑。中国园林 起源于灵台、灵沼,而灵台、灵沼分别对应山、水。因为山、水是自然的基本元素,而建筑就是置 于山、水之中,构成天人合一的关系。 (9种类繁多的民间公共建筑如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等,以明清留存最 多,也无不深深浸染着传统文化精神。衙罟留存较少,现存较完整的几座也都在清代,有一套规定 的布局模式,为示清廉,风格都比较朴素。属于居住建筑的王府和各地民居现存者也多是清代所留, 其中民居尤其值得注意,_种类繁多,形式十分多样,以其更直接更真切的方式面对普通
建筑坛庙,以及在特别强调血缘亲缘的关系、特别重视“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等观念的文化背景 下发展的帝王陵墓等,它们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氛之肃穆而令人瞩目。 ⑺中国主要流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还有石幢、石灯等建筑 小品。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 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而内向的氛围,而与西方宗教建筑的外向暴露,气氛动荡不安完全不同。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向佛寺学习,同样具有安详的风韵。如若分类,佛道寺观大致可分为 敕建寺观和山林寺观两类,前者更接近宫殿,严谨壮丽;后者更接近民居,自由灵巧。佛塔在中国 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发展脉络历历可寻,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也体 现得更加鲜明。 ⑻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 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而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这在中国各建筑类型中都 有明显的反映,如城市、村镇、陵墓或住宅的选址和布局等,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风水”学 说就是其集中代表。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在园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现,而与欧洲或伊斯兰的几 何式园林有别。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这种思想不仅 体现了中国人上古的自然崇拜观念,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漫长历史中的园林建筑。有人指出,中国的 园林建筑,最主要体现的是天、地、人的自然融合,其主要要素是山、水、花草和建筑。中国园林 起源于灵台、灵沼,而灵台、灵沼分别对应山、水。因为山、水是自然的基本元素,而建筑就是置 于山、水之中,构成“天人合一”的关系。 ⑼种类繁多的民间公共建筑如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等,以明清留存最 多,也无不深深浸染着传统文化精神。衙署留存较少,现存较完整的几座也都在清代,有一套规定 的布局模式,为示清廉,风格都比较朴素。属于居住建筑的王府和各地民居现存者也多是清代所留, 其中民居尤其值得注意, 种类繁多,形式十分多样, 以其更直接更真切的方式面对普通
人生,所体现的群体文化心态也特别率真而质直,反映的地域特色更加突出,其特有的朴质明智之 美,有时并不在皇皇巨构之下 ⑩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类型如园 林、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 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而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突岀建筑 个体的放射外向性格、体形体量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1.在第(⑨)段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分)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信息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传统建筑体系有一个起始、发展、高潮和结束的过程 B.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影响到宫殿、都城规划、宗教建筑坛庙和帝王陵墓等几乎所有的建筑。 C.注重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征,其中园林建筑就是一个范例。 D.中国建筑群体组合讲求严谨、平和和深沉 3.本文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比较深入,不仅清晰地说明各类建筑的不同的特征,还阐述了产生这 些特征背后深刻的 等原因。(3分) 4.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空格:(4分) 结构 语言 特征 总分式 作用 清晰地说明了中国建筑的各种的特 征及它们所包含的文化现象 5.借鉴上文内容,选择一例典型的中国建筑说明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3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2分)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1)一年的日子,仿佛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平静地流淌。毎个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 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便是河水由上游至中游再到下游,次第流淌不息。水上风光,四时 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夭静谧澄澈,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冰封的河面。 (2)但这样说未免还是浮泛了些。须知天下的季节都是一样的,赤道南北,半球东西,当岁月 之河从某一片土地上流过时,是什么使得它和其他地方的河流不同?是船上的风帆,是波涛的颜色 还是飘荡在水面上的歌声? (3)对于这一片古老的、被称为华夏的、我祖先的土地,时光有着许多呈现自己的方式。其中
人生,所体现的群体文化心态也特别率真而质直,反映的地域特色更加突出,其特有的朴质明智之 美,有时并不在皇皇巨构之下。 ⑽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类型如园 林、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 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而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突出建筑 个体的放射外向性格、体形体量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1.在第⑼段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2 分)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信息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传统建筑体系有一个起始、发展、高潮和结束的过程。 B.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影响到宫殿、都城规划、宗教建筑坛庙和帝王陵墓等几乎所有的建筑。 C.注重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征,其中园林建筑就是一个范例。 D.中国建筑群体组合讲求严谨、平和和深沉。 3.本文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比较深入,不仅清晰地说明各类建筑的不同的特征,还阐述了产生这 些特征背后深刻的 、 、 等原因。(3 分) 4.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空格:(4 分) 结构 语言 特征 总分式 ② 作用 ① 清晰地说明了中国建筑的各种的特 征及它们所包含的文化现象。 5.借鉴上文内容,选择一例典型的中国建筑说明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2 分)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1)一年的日子,仿佛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平静地流淌。每个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 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便是河水由上游至中游再到下游,次第流淌不息。水上风光,四时 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冰封的河面。 (2)但这样说未免还是浮泛了些。须知天下的季节都是一样的,赤道南北,半球东西,当岁月 之河从某一片土地上流过时,是什么使得它和其他地方的河流不同?是船上的风帆,是波涛的颜色, 还是飘荡在水面上的歌声? (3)对于这一片古老的、被称为华夏的、我祖先的土地,时光有着许多呈现自己的方式。其中
之一,便是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 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因为它们的存在,日子不再是物理 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暧,充满了情感和韵致. (4)被称为中国人三大节日的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日,名气虽然不 如它们,但每一个也都有着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5)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襦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二 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萌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 适宜播种。对丁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日子无疑是重要的。“二月二,龙抬头,大 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6)当岸边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经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 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 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姑家院子 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妺们指点着,高远睛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 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诵着王维的 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时维仲秋,天空晴眀高远,空气清 冽干爽,让人心思沉静笃定。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 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这其间的深情厚意,岂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能 够表达和传递的? (8)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 酝酿着种欢欣,传递岀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 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
之一,便是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这样的日子, 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 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因为它们的存在,日子不再是物理 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 (4)被称为中国人三大节日的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日,名气虽然不 如它们,但每一个也都有着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5)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二 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萌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 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日子无疑是重要的。“二月二,龙抬头,大 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6)当岸边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经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 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 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姑家院子 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 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诵着王维的 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时维仲秋,天空晴朗高远,空气清 冽干爽,让人心思沉静笃定。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 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这其间的深情厚意,岂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能 够表达和传递的? (8)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 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 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
丰收。 (9)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还有很多,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 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 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岀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林,几乎遮蔽了数条街巷。 (10)如果说,岁月的累积形成了历史,那么,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就是在参与一个种族 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干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辈辈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 传递,而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 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 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 (11)今天,地球已经成为一簇簇的村落,被飞机、轮船、网络紧密地编织为-体,同样牌号的 汽车奔驰在不同大陆的道路上,同样的香水润泽着不同颜色的女性肌肤,电视荧屏上闪现的面孔, 总是那几位走红的国际影视或体育明星。到处都是一样的东西,固然容易令人产生某种万物皆备于 我的虚幻感觉,但同时却又是多么乏味。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 片土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12)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 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 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 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笑,莫逆于心。 (13)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岁月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 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它们让旅人得到暂时的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 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岀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 从容、安适,感到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丰收。 (9)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还有很多,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 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 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林,几乎遮蔽了数条街巷。 (10)如果说,岁月的累积形成了历史,那么,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就是在参与一个种族、 一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辈辈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 传递,而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 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 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 (11)今天,地球已经成为一簇簇的村落,被飞机、轮船、网络紧密地编织为一体,同样牌号的 汽车奔驰在不同大陆的道路上,同样的香水润泽着不同颜色的女性肌肤,电视荧屏上闪现的面孔, 总是那几位走红的国际影视或体育明星。到处都是一样的东西,固然容易令人产生某种“万物皆备于 我”的虚幻感觉,但同时却又是多么乏味。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 片土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12)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 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 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 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13)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岁月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 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它们让旅人得到暂时的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 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 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6.第(2)段运用设问的表达效果是 (2分 7.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和腊八节这四个节日来写?(4 10)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对全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文章开头描写春夏秋冬的水上风光是为了体现四时各异的情趣 B.文中民谚、古诗的引用增加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俗节日生动、温暖充满情感和 韵致的特点 C.作者提到童年夏夜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牵牛织女星的事情,意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全文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了民俗节日大体经历了形成、流传和衍生出更为丰富内容的过程 E.文中“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象征了我国民俗节日历史悠久 F.本文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富有诗意,启人深思 10.根据文意,概括华夏民俗节日“丰厚的内涵”。(3分) 1.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 三、默写。(5分) 12.①师者 (《师说》) 官盛则近谀 《师说》) ③闻道有先后 (《师说》) 惑之不解,或师焉, (《师说》) ⑤木受绳则直, (《劝学》)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善假于物也 (《劝学》) ⑧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劝学》) ⑨ 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⑩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 。(《过秦论》)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元曲,完成题目。(8分) 「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切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髙柳鸣蝉相和
6.第(2)段运用设问的表达效果是 (2 分) 7.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和腊八节这四个节日来写?(4 分) 8.第(10)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 分) 9.对全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6 分) A.文章开头描写春夏秋冬的水上风光是为了体现四时各异的情趣。 B.文中民谚、古诗的引用增加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俗节日生动、温暖充满情感和 韵致的特点。 C.作者提到童年夏夜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牵牛织女星的事情,意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全文以时间为顺序,说明了民俗节日大体经历了形成、流传和衍生出更为丰富内容的过程。 E.文中“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象征了我国民俗节日历史悠久。 F.本文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富有诗意,启人深思。 10.根据文意,概括华夏民俗节日“丰厚的内涵”。(3 分) 11.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 分) 三、默写。(5 分) 12.①师者, 。(《师说》) ② ,官盛则近谀。 (《师说》) ③闻道有先后, 。 (《师说》) ④ ,惑之不解,或师焉, 。(《师说》) ⑤木受绳则直, 。 (《劝学》) ⑥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⑦ ,善假于物也。 (《劝学》) ⑧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劝学》) ⑨ ,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⑩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 。(《过秦论》)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元曲,完成题目。(8 分) [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切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兩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 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13.《骤雨打新荷》是元曲中的名篇,从形式上看,“双调”是 “小圣乐”是 (2分) 14.下列说法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2分) A.上半首写盛夏美景,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刻认识 B.下半首对景抒怀,描写浅酌低唱的生活,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积极态度 C.作品注重词采,对比映衬,托物言志,体现了元好问豪俊犷放的风格。 D.元好问生逢乱世,因此,用观光赏景、归隐田园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15.该曲的上半部分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7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 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 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土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 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 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髙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 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则人谁肯固矣()(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 17.选出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B.夺贼之财而食其食 吾终日而思矣 C.仓廪皆其积也 其皆出于此乎 D.坟墓存焉 如乐作焉 18选出和“国家何有”句式相同的一项( )(2分) A.青,取之于蓝 B.石之铿然有声者
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 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13.《骤雨打新荷》是元曲中的名篇,从形式上看,“双调”是 ,“小圣乐”是 。(2 分) 14.下列说法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2 分) A.上半首写盛夏美景,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刻认识 B.下半首对景抒怀,描写浅酌低唱的生活,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积极态度。 C.作品注重词采,对比映衬,托物言志,体现了元好问豪俊犷放的风格。 D.元好问生逢乱世,因此,用观光赏景、归隐田园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15.该曲的上半部分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7 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 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 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 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 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 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 17.选出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 A.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B.夺贼之财而.食其食 吾终日而.思矣 C.仓廪皆其.积也 其.皆出于此乎 D.坟墓存焉. 如乐作焉. 18.选出和“国家何有”句式相同的一项( )(2 分) A.青,取之于蓝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不拘于时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 游惠山记 明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毎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 纷厐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 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 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 异,听之令人脾健。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 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 之困结,一时遺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21.文中的“半山”指的是 (1分) 22.“宾客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3.下列语句,不能表现作者“性疏脱,不耐羁锁”的性格的一项是 )(2分) A.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B.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C.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D.流连阁中,信宿始去。 24.第一段的叙述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2分) 25.本文的主旨是 (2分) 26.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本篇游记作简要赏析。(4分) 七、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近年来全国各地包括港澳都掀起了‘国学热”,引起纷纷的议论。面对近年兴起的国学热”,季
C.不拘于时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3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 分) 游惠山记 明 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 纷厖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 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 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 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 异,听之令人脾健。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 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 之困结,一时遣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21.文中的“半山”指的是 。(1 分) 22.“宾客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23.下列语句,不.能表现作者“性疏脱,不耐羁锁”的性格的一项是( )(2 分) A.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 B.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C.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 D.流连阁中,信宿始去。 24.第一段的叙述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2 分) 25.本文的主旨是 。(2 分) 26.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本篇游记作简要赏析。(4 分) 学科网] 七、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70 分) 近年来全国各地包括港澳都掀起了“国学热”,引起纷纷的议论。面对近年兴起的“国学热”,季
羡林认为,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范围还比较狭隘;纪宝成认为,今天重振国学,不是对传统 国学的简单回归与重复,而是以现代的理念指导国学的硏究与发展也有专家学者指岀目前国学热ν 里透着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国学有被庸俗化的危险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
羡林认为,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范围还比较狭隘;纪宝成认为,今天重振国学,不是对传统 国学的简单回归与重复,而是以现代的理念指导国学的研究与发展;也有专家学者指出,目前“国学热” 里透着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国学有被庸俗化的危险。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终考试试卷 (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命题:陆春燕审核:申玲娣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1)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 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2)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岀现 于公元前4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3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 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 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 是第三个高潮。 (4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 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 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 (5)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 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 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 凊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 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冋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 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6)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宗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期终考试试卷 (满分 150 分,150 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命题:陆春燕 审核:申玲娣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 分) ⑴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 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⑵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 10000 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 于公元前 4000 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 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 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 是第三个高潮。 ⑷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 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 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 ⑸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 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 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 清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 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 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⑹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