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4届十三校联考语文试卷(12月)与答案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1)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门谈了风骨的问题。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就是说, 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这是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 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所以,现代钱钟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里认为,中 国传统以来的文评就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可见,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往往和真、善联系在一起 (2)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里来的。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便是有的。口口匚 (3)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按照现代汤用彤的说法,“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 明”。就是说,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联系起来,好像有功利性的意 味。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譬如南朝宋的 刘义庆写《世说新语》,记述汉代到东晋的轶事琐语,有许多谈论人物风度的内容。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 的影响,所以尤重人物的气宇和风韵。至于差别的原因,也许在于汉代是儒教统治,思想上最高权威作为 标准的时代;而魏晋则是政治混乱苦难、精神却自由解放的时代。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 了自我意 退的觉醒,进而有了对冲个体的美的欣赏。 (4)可见,人物品藻在实用、功利的层面以外,又发展出审美、赏鉴的一面,所以一些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 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艺术,以至于元人杨维桢《起氏诗录序》里认为,“评诗之品无异于人品也,人有面目 骨体,有情性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亦然”,也就是人化的艺术。风骨便是一例。在人的一面来说,风骨是 种人格美。一个有风骨的人,往往性格坚强而不屈,品格刚正而有骨气,素性潇洒,风度翩翩。而在艺 术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意境美。一种有风骨的艺术品,往往自然流畅、刚健笃实,使艺术家之心清澈 显然,充满凝聚的力量。譬如绘画。中国画讲究笔墨,所以用墨要有流动的感觉,用笔要有穿透的力量。 六朝齐的谢赫写《古画品录》,讲了绘画六法,其中有两点说的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譬如书法。书 讲究用笔、结体和章法。尤其草书,一笔而成,中间有轻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于其中,故而气脉贯 通,隔行不断。所以书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体篇章为美的。刘勰把风骨引入文学,以为文章要有 生命感,鲜活而生动;要有精神性,不能软绵绵、懒洋洋。这一点,对后世文人影响颇大 (5)风骨的精神,在汉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刚健遒劲里,显得尤为强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没有明言 风骨专是汉魏一代的。刘勰以后,南朝梁的钟嵘提到了“建安风力”,大抵有这个意思。再以后,则往往说 建安风骨、汉魏风骨。譬如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评阮籍的《咏怀》之作时,说“极为高古,有建安 风骨”。可见,后人把汉魏一代风骨的精神奉为楷模,并极力效仿。在唐代,主要是初唐和盛唐,这种风 气最盛。譬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为作诗要传承汉魏风骨,既有兴寄,更有骨气 又譬如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显然有一种对为 人为文大气而深刻的追求 (6汉末至魏晋,是政治黑暗、社会苦痛的一个时期,常有战争、生死的劫难。那个时候,一面是“生年不 满百,常怀千岁忧”,对生命易逝的忧患感喟:一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建 功立业的慷慨多气。所以,汉魏风骨便有中大气之美的意蕴。大气之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要有一种 大的视野、大的胸襟。譬如形而上的天地、死生之思,又譬如现实里的政治、社会之虑。初唐和盛唐一代 的许多文人秉承了这种精神。他们写出塞诗,便是一种深沉激昂,对民族命运的思虑,是一种大气之美 节选自解芳《风骨之美》 联系后文,理解第(1)段划线句“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在文中的含义。(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2)段方框中,语义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曹丕当魏国皇帝的时候,实行了一中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法 ②这种做法虽然有权势把持、变相世袭的流弊,但还是使品评人物的风气,愈发盛行起来 ③后来是鉴别流品。 ④譬如汉代的王充说骨相,就是从骨法而知人的富贵贫贱、操行品德 ⑤一面看人的家世门第、才性品行,一面看人的风姿仪态、骨骼骨相。 ⑥先是看面相,从人的五官、容貌、体态,预言吉凶祸福
上海市 2014 届十三校联考语文试卷(12 月)与答案 一 阅读 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7 分) (1)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门谈了风骨的问题。他说做文章要“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就是说, 文章要像人一样,有清新的风貌、峻拔的骨骼,看起来精神奕奕。这是对文章的美的理想,并且这种美的 理想又是从人格的美的理想中来的。所以,现代钱钟书在《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里认为,中 国传统以来的文评就是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可见,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往往和真、善联系在一起。 (2)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 里来的。关于人物品藻,中国从来便是有的。□□□□□□ (3)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按照现代汤用彤的说法,“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 明”。就是说,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联系起来,好像有功利性的意 味。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审美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譬如南朝宋的 刘义庆写《世说新语》,记述汉代到东晋的轶事琐语,有许多谈论人物风度的内容。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 的影响,所以尤重人物的气宇和风韵。至于差别的原因,也许在于汉代是儒教统治,思想上最高权威作为 标准的时代;而魏晋则是政治混乱苦难、精神却自由解放的时代。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产生了自我意 识的觉醒,进而有了对冲个体的美的欣赏。 (4)可见,人物品藻在实用、功利的层面以外,又发展出审美、赏鉴的一面,所以一些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 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艺术,以至于元人杨维桢《起氏诗录序》里认为,“评诗之品无异于人品也,人有面目 骨体,有情性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亦然”,也就是人化的艺术。风骨便是一例。在人的一面来说,风骨是 一种人格美。一个有风骨的人,往往性格坚强而不屈,品格刚正而有骨气,素性潇洒,风度翩翩。而在艺 术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意境美。一种有风骨的艺术品,往往自然流畅、刚健笃实,使艺术家之心清澈 显然,充满凝聚的力量。譬如绘画。中国画讲究笔墨,所以用墨要有流动的感觉,用笔要有穿透的力量。 六朝齐的谢赫写《古画品录》,讲了绘画六法,其中有两点说的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譬如书法。书 法讲究用笔、结体和章法。尤其草书,一笔而成,中间有轻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于其中,故而气脉贯 通,隔行不断。所以书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体篇章为美的。刘勰把风骨引入文学,以为文章要有 生命感,鲜活而生动;要有精神性,不能软绵绵、懒洋洋。这一点,对后世文人影响颇大。 (5)风骨的精神,在汉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刚健遒劲里,显得尤为强烈。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没有明言 风骨专是汉魏一代的。刘勰以后,南朝梁的钟嵘提到了“建安风力”,大抵有这个意思。再以后,则往往说 建安风骨、汉魏风骨。譬如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评阮籍的《咏怀》之作时,说“极为高古,有建安 风骨”。可见,后人把汉魏一代风骨的精神奉为楷模,并极力效仿。在唐代,主要是初唐和盛唐,这种风 气最盛。譬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为作诗要传承汉魏风骨,既有兴寄,更有骨气。 又譬如李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显然有一种对为 人为文大气而深刻的追求。 (6)汉末至魏晋,是政治黑暗、社会苦痛的一个时期,常有战争、生死的劫难。那个时候,一面是“生年不 满百,常怀千岁忧”,对生命易逝的忧患感喟;一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建 功立业的慷慨多气。所以,汉魏风骨便有中大气之美的意蕴。大气之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要有一种 大的视野、大的胸襟。譬如形而上的天地、死生之思,又譬如现实里的政治、社会之虑。初唐和盛唐一代 的许多文人秉承了这种精神。他们写出塞诗,便是一种深沉激昂,对民族命运的思虑,是一种大气之美。 节选自解芳《风骨之美》 1. 联系后文,理解第(1)段划线句“把文章通盘的人化、生命化”在文中的含义。(2 分) 2.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2)段方框中,语义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①曹丕当魏国皇帝的时候,实行了一中九品中正制 的选官方法。 ②这种做法虽 然有权势把持、变相世袭的流弊,但还是使品评人物的风气,愈发盛行起来。 ③后来是鉴别流品。 ④譬如汉代的王充说骨相, 就是从骨法而知人的富贵贫贱、操行品德。 ⑤一面看人的家世门第、才性品行,一面看人的风姿仪态、骨骼骨相。 ⑥先是看面相,从人的五官、容貌、体态,预言吉凶祸福
A.614352B.612435C.634152D643152 3.分析第(3)段划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4请概括第(5)段的主要内容。(2分) 5下列对“风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风骨一词用于文评是中国文评把文章人化、生命化的一个表现。 B、元人杨维桢认为诗歌好丑取决于有无风骨。 C、钟嵘认为风骨是汉魏一代专有 D、“汉魏风骨”主要指诗人们因政治黑暗、社会苦痛而产生的对生命易逝的感喟 6、本位思路极为严谨,试分析之。(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1分) 也是水湄 张晓风 l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o2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3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 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04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5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像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 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6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 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 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 籍贯和家庭。 o7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 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ρ8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像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 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像吴刚或薛西佛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 那像“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 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 o9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10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像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 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oll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12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 是悲壮的 13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14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 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 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l5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 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16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 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 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A.614352 B.612435 C.634152 D.643152 3.分析第(3)段划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 分) 4.请概括第(5)段的主要内容。(2 分) 5.下列对“风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风骨一词用于文评是中国文评把文章人化、生命化的一个表现。 B、元人杨维桢认为诗歌好丑取决于有无风骨。 C、钟嵘认为风骨是汉魏一代专有。 D、“汉魏风骨”主要指诗人们因政治黑暗、社会苦痛而产生的对生命易逝的感喟。 6、本位思路极为严谨,试分析之。(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7——12 题。(21 分) 也是水湄 张晓风 ○1 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2 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3 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 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4 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5 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像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 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6 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 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 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 籍贯和家庭。 ○7 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 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8 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像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 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像吴刚或薛西佛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 那像“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 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9 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10 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像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 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 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11 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12 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 是悲壮的。 ○13 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14 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 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 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15 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 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16 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 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 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ω17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 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18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o19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那也算得是 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 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 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20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 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21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22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 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 原来夏竞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23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024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注释】 吴刚:相传吴刚是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要他砍倒桂 树,方可获得仙术。但吴刚每砍到一半,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的工作始终无法达成,必须 不断地砍下去。 薛西佛: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大巨人,因为犯了大错而被宙斯罚将山脚下的石头推上山,但石头被施以 魔法,到了山顶就会自动滚到山脚下,所以薛西佛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推石上山的行为。 7.联系上下文,理解第5段中作者感到沮丧的原因。(2分) 8第8段划线句的含义是。(3分) 9理解第15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0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12段的作用(4分) 11.选出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作文心情的变化贯穿全文,从一开始的懊恼,到接下来的调整心绪平和下来,到最后有所悟而 心情好转 B.本文借助“泊舟水湄的舟子”这一形象揭示了只要有一点情意,平庸的生活也可以深情的哲理。 C.暮春之际伤舂惜舂自古人皆然,这篇散文也未能摆脱这一情感格调 D.本文将古典的含蓄美和现代的柔情美完美结合,将人生的哲理寓意在呢喃咏叹中,让人耳目一新又心 潮起伏 12题目“也是水湄”富含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6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峰峦如聚,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书生意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 (7)女娲炼石补天处,。(李贺《李凭箜篌引》) (8)故天下兼相爱则治,_。(《墨子·兼爱》)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水调歌头盟鸥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 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17 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 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18 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19 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那也算得是 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 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 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20 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 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21 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22 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 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 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23 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24 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注释】 吴刚:相传吴刚是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要他砍倒桂 树,方可获得仙术。但吴刚每砍到一半,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的工作始终无法达成,必须 不断地砍下去。 薛西佛: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大巨人,因为犯了大错而被宙斯罚将山脚下的石头推上山,但石头被施以 魔法,到了山顶就会自动滚到山脚下,所以薛西佛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推石上山的行为。 7.联系上下文,理解第 5 段中作者感到沮丧的原因。(2 分) 8.第 8 段划线句的含义是 。(3 分) 9.理解第 15 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 分) 10.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 12 段的作用(4 分) 11.选出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以作文心情的变化贯穿全文,从一开始的懊恼,到接下来的调整心绪平和下来,到最后有所悟而 心情好转。 B.本文借助“泊舟水湄的舟子”这一形象揭示了只要有一点情意,平庸的生活也可以深情的哲理。 C.暮春之际伤春惜春自古人皆然,这篇散文也未能摆脱这一情感格调。 D.本文将古典的含蓄美和现代的柔情美完美结合,将人生的哲理寓意在呢喃咏叹中,让人耳目一新又心 潮起伏。 12.题目“也是水湄”富含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6 分) (三)默写(6 分)【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 13.(1) ,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3)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力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垓下歌》) (7)女娲炼石补天处, 。 (李贺《李凭箜篌引》) (8)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墨子•兼爱》)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16 题。(8 分)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 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 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煕九年(1182年),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千丈翠奁开”一句,写出来带湖和的特点。(2分) 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拟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词人与鸥鹭结盟,但是鸥鹭立于水边苍苔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水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 理,内心生出矿大开朗。 D、词人“甚爱”带湖,词中充溢着优游之趣、闲适之情,表现出了带湖生活的快乐自得,全词一扫被弹劾 落职的落寞和孤愤。 16、本词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1521题。(16分) ①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 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借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 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於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 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②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见谢, 景帝不过也。 ③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 “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 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 张廷尉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7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乃请徙释之补谒者(2)欲见谢 (3)三公九卿尽会立(4)吾故聊辱廷尉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2)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 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P标出。(2分)口19.第 20.王生让张释之跪下结袜带的理由可以概括为(2分) 21.概括张释之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陶庵梦忆序 ①陶庵①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賊職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 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 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②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 也②。以衲报裘,以苎报締,仇轻暧也。以藿报肉,以粝报棖,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 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③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 蚁穴③,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 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 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 年),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4、“千丈翠奁开”一句,写出来带湖 和 的特点。(2 分) 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拟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词人与鸥鹭结盟,但是鸥鹭立于水边苍苔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水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 理,内心生出矿大开朗。 D、词人“甚爱”带湖,词中充溢着优游之趣、闲适之情,表现出了带湖生活的快乐自得,全词一扫被弹劾 落职的落寞和孤愤。 16、本词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 15——21 题。(16 分) ①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 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 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於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 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 ② 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见谢, 景帝不过也。 ③ 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 “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 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 张廷尉。 (节选自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7.写出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 分 (1)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2)欲见谢 (3)三公九卿尽会立 (4)吾故聊辱廷尉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2)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 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标出。(2 分)19.第 20.王生让张释之跪下结袜带的理由可以概括为 (2 分) 21.概括张释之这一形象的主要特点。(2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12 分) 陶庵梦忆序 ① 陶庵① 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 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 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②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 也②。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暧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 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③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 蚁穴③,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 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 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 也 ⑤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④,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 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⑤,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⑥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注释】①陶庵:张岱,号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 庵梦忆》等。②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也:用竹笠作为头的报应,用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 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③黍熟黄粱,车旋蚁穴: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蚁穴中回来 ④雕虫:小技巧,这里指写作。⑤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邯郸记》中卢生临死时说要留下自己的 书法。卢生书法学的是王羲之,王献之。⑥名根: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 22第一段可以看出张岱“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3分析第二段的写作特色及其作用:(3分) 24第四段写“脚夫寒士”的用意是(2分) 25对第三段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一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 B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 C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一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林》 D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林》 26.联系全文,说说张岱的“痴”表现在哪里?(3分) 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理性主义者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感性主义者说,拜托思想去感受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你认为 理性和感性哪个更重要? 附:文言文翻译 (一)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侍奉汉文 帝,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减了哥哥的资财,使人不安。”想要 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 就趋前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方针,文帝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 实施。”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 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后来,文帝死去,景帝即位。张释之内心恐惧,假称生病。想要辞职离去,又担心随之招致被诛杀:;要当 面向景帝谢罪,又不知怎么办好。用了王生的计策,终于见到景帝道歉谢罪,景帝没有责怪他。 王生是喜好黄老学说的处士。曾被召进朝廷中,三公九卿全齐聚站在那里,王生是个老年人,说:“我的 袜带松脱了。¨回过头来对张廷尉说:“给我结好袜带!”张释之就跪下结好袜带。事后,有人问王生说:“为 什么在朝廷上羞辱张廷尉,让他跪着结袜带?”王生说:“我年老,又地位卑下。自已料想最终不能给张廷 尉什么好处。张廷尉是天下名臣,我故意羞辱张廷尉,让他跪下结袜带,想用这种办法加强他的名望。” 各位大臣们听说后,都称赞王生的贤德而且敬重张廷尉 (二)内容简介:本文是作者为其《陶庵梦忆》一书所作的序言。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 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昔日奢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作人间大梦一场 如此看来,写作本文,追忆往昔难道不更像是一种无奈的梦呓吗? 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变成了可怕的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像看到了 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哀悼自己的诗,每每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 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存米的瓶子里常常是空的,不能生火做饭。我这才懂得伯夷、叔齐竟直饿死,(说 他们)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一寒士乡试中试,方 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 一也。 ⑤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④,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 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⑤,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⑥ 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注释】 ①陶庵:张岱,号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 庵梦忆》等。 ②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也:用竹笠作为头的报应,用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 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 ③ 黍熟黄粱,车旋蚁穴: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蚁穴中回来。 ④ 雕虫:小技巧,这里指写作。⑤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邯郸记》中卢生临死时说要留下自己的 书法。卢生书法学的是王羲之,王献之。 ⑥ 名根: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 22.第一段可以看出张岱“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23.分析第二段的写作特色及其作用;(3 分) 24.第四段写“脚夫”“寒士”的用意是 (2 分)。 25.对第三段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一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 B.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 C.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一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林》。 D.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林》。 26.联系全文,说说张岱的“痴”表现在哪里?(3 分) 二. 写作 (70 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理性主义者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感性主义者说,拜托思想去感受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你认为 理性和感性哪个更重要? 附:文言文翻译: (一)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侍奉汉文 帝,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减了哥哥的资财,使人不安。”想要 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 就趋前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方针,文帝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 实施。”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 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后来,文帝死去,景帝即位。张释之内心恐惧,假称生病。想要辞职离去,又担心随之招致被诛杀;要当 面向景帝谢罪,又不知怎么办好。用了王生的计策,终于见到景帝道歉谢罪,景帝没有责怪他。 王生是喜好黄老学说的处士。曾被召进朝廷中,三公九卿全齐聚站在那里,王生是个老年人,说:“我的 袜带松脱了。”回过头来对张廷尉说:“给我结好袜带!”张释之就跪下结好袜带。事后,有人问王生说:“为 什么在朝廷上羞辱张廷尉,让他跪着结袜带?”王生说:“我年老,又地位卑下。自己料想最终不能给张廷 尉什么好处。张廷尉是天下名臣,我故意羞辱张廷尉,让他跪下结袜带,想用这种办法加强他的名望。” 各位大臣们听说后,都称赞王生的贤德而且敬重张廷尉。 (二)内容简介:本文是作者为其《陶庵梦忆》一书所作的序言。文中描写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 况和精神面貌。他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昔日奢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作人间大梦一场。 如此看来,写作本文,追忆往昔难道不更像是一种无奈的梦呓吗? 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变成了可怕的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像看到了 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哀悼自己的诗,每每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 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存米的瓶子里常常是空的,不能生火做饭。我这才懂得伯夷、叔齐竟直饿死,(说 他们)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在饥饿之余,我还喜欢写些文章。因此想到以前生长在王、谢这样的家庭里,很享受过豪华的生活,现在 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用竹笠作为头的报应,用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 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 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 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暖柔软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 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 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 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 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自己应当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蚁穴中回来,这种日子 应该怎样来受用?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 月先后为次序,不用写年份;也不分门别类,以与《志林》相差别。偶尔拿出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 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这真的可以说是 痴人的面前不能提梦啊。 以前有一个西陵的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 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惚惚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 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害怕那不是梦,一个又害怕那是梦,同样是做梦 的人 我现在一生将尽,但还在从事写作,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能运用智力、写作文章的人,其好名之 心真是难化解,正如黄粱梦醒,时间用尽,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他们 的一点名根,实在是像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也是无法烧尽的。[2] 生平张岱生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出身仕宦家庭,曾祖张文恭,祖父张汝霖皆曾为朝廷官员, 父张耀芳,为鲁藩长史司右长史,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常与祖父偕游龙山“快园”,“少为纨衿子弟, 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 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谲谑,书蠹诗魔。”,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 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张岱爱好广泛, 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 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 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3] 张岱是公认的散文大家,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有些作品表现了明亡后的 怀旧感伤情绪 黍离情结 与前辈小品文作家不同,年届知命的张岱经历了天地巨变:满清入主社稷倾覆,民生涂炭,家道破败。他 坦言自己“学节义不成”(《自为墓志铭》),“忠臣邪,怕痛。”(《自题小像》)只能“避迹山居,所存者 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自为墓志铭》)不得不 在垂暮之年,以羸弱之身,亲自舂米担粪:“身任杵臼劳,百杵两歇息”自恨少年时杵臼全不识。因念犬马 齿,今年六十七。在世为废人,赁舂非吾职。”(《舂米》)“近日理园蔬,大为粪所困。”婢仆无一人, 担粪固其分。¨扛扶力不加,进咫还退寸。”(《担粪》)今昔生活对比,不啻霄壤,真如隔世。于是他“沉 醉方醒,恶梦始觉”(《蝶庵题像》)再忆梦寻梦,撰成《二梦》,“持向佛前,一一忏悔。”(《自为墓志 铭》)他也曾“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同上)在极其艰难的物质条件 和十分痛苦矛盾的精神状态下,前后历时二十七年(其中明亡后十年),五易其稿,九正其讹,撰成《石 匮书》这部二百二十卷纪传体明史的煌煌巨著。后又续撰成《后集》以纪传体补记明崇祯及南明朝史事 诚如清毛奇龄在《寄张岱乞藏史书》中所称:“将先生慷慨亮节,必不欲入仕,而宁穷年厄厄,以究竟此 编者,发皇畅茂,致有今日。此固有明之祖宗臣庶,灵爽在天,所几经保而护之式而凭之者也。” 关于《陶庵梦忆》的写作,作者在《梦忆序》中自云: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 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
在饥饿之余,我还喜欢写些文章。因此想到以前生长在王、谢这样的家庭里,很享受过豪华的生活,现在 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用竹笠作为头的报应,用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 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 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 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暖柔软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 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 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 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 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自己应当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蚁穴中回来,这种日子 应该怎样来受用?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 月先后为次序,不用写年份;也不分门别类,以与《志林》相差别。偶尔拿出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 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这真的可以说是 痴人的面前不能提梦啊。 以前有一个西陵的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 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惚惚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 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害怕那不是梦,一个又害怕那是梦,同样是做梦 的人。 我现在一生将尽,但还在从事写作,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能运用智力、写作文章的人,其好名之 心真是难化解,正如黄粱梦醒,时间用尽,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他们 的一点名根,实在是像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也是无法烧尽的。[2] 生平张岱生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 年),出身仕宦家庭,曾祖张文恭,祖父张汝霖皆曾为朝廷官员, 父张耀芳,为鲁藩长史司右长史,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常与祖父偕游龙山“快园”,“少为纨袴子弟, 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 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谲谑,书蠹诗魔。”,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 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张岱爱好广泛, 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 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 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3] 张岱是公认的散文大家,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有些作品表现了明亡后的 怀旧感伤情绪。 黍离情结 与前辈小品文作家不同,年届知命的张岱经历了天地巨变:满清入主,社稷倾覆,民生涂炭,家道破败。他 坦言自己“学节义不成”(《自为墓志铭》),“忠臣邪,怕痛。”(《自题小像》)只能“避迹山居,所存者, 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自为墓志铭》)不得不 在垂暮之年,以羸弱之身,亲自舂米担粪:“身任杵臼劳,百杵两歇息”“自恨少年时杵臼全不识。因念犬马 齿,今年六十七。在世为废人,赁舂非吾职。”(《舂米》)“近日理园蔬,大为粪所困。”“婢仆无一人, 担粪固其分。”“扛扶力不加,进咫还退寸。”(《担粪》)今昔生活对比,不啻霄壤,真如隔世。于是他“沉 醉方醒,恶梦始觉”(《蝶庵题像》)再忆梦寻梦,撰成《二梦》,“持向佛前,一一忏悔。”(《自为墓志 铭》)他也曾“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同上)在极其艰难的物质条件 和十分痛苦矛盾的精神状态下,前后历时二十七年(其中明亡后十年),五易其稿,九正其讹,撰成《石 匮书》这部二百二十卷纪传体明史的煌煌巨著。后又续撰成《后集》以纪传体补记明崇祯及南明朝史事。 诚如清毛奇龄在《寄张岱乞藏史书》中所称:“将先生慷慨亮节,必不欲入仕,而宁穷年厄厄,以究竟此 一编者,发皇畅茂,致有今日。此固有明之祖宗臣庶,灵爽在天,所几经保而护之式而凭之者也。” 关于《陶庵梦忆》的写作,作者在《梦忆序》中自云: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 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
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 人面前不得说梦矣。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 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 不失也。作者梦醒,而忆梦记梦,真邪,梦邪?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悔邪,喜邪?悔 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作者的心情。这种极其复杂矛盾的心情、百感交集的心态,在他的《自为墓志铭》 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深刻。其中有自夸自诩者,如列数平生著述追忆6岁时巧对陈继儒所试屏联之事;有 自夸兼自侮者,如所列种种少时所好:有迷茫不解者,如所列“七不可解”;有梦醒彻悟者:“劳碌半生,皆 成梦幻”,“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作者的《梦忆》,以朱明发迹之钟山为卷首,悲叹“孝陵玉石二百 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以营造自己的生圹,于梦醒之后,寻得的王郎?福 地煞尾(《陶庵梦忆·王郎?福地》),是有不胜铜驼荆棘之悲的。所以伍崇曜比之于孟元志的《东京梦华录》、 吴自牧的《梦粱录》,“均于地老天荒,沧桑而后不胜身世之感。兹编实与之同。”(《陶庵梦忆跋》)所 不同者,张岱用的是小品文这种文体,且“间涉游戏三昧”而已。《梦忆》的内容十分丰富,所记风土民俗, 地域遍及会稽、杭州、苏州、镇江、南京、扬州、兖州、泰安等地:时节则有元宵、清明、端午、中元 中秋等:风俗则涉及张灯烟火,庙会香市,观荷扫墓,演戏赏月,观潮赛舟,校猎演武等:旁及美食方物, 花卉茶道,古玩器皿,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奇情奇文,引人入胜,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金忠淳 《陶庵梦忆跋》)《梦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其中有追忆怀恋,如《张氏声伎》、《方物》和 《不二斋》:有调侃嘲讽,如《嘘社》、《张东谷好酒》、《西湖七月半》;有赞誉,如《濮仲谦雕刻》、 《姚简叔画》、《柳敬亭说书》:也有揭露,如《陶庵梦忆包涵所》,描写副使包涵所“穷奢极欲,老于 西湖二十年。'晚明官吏之奢华纵欲,可见一斑。奢靡如此,明朝安得不亡。如《陶庵梦忆冰山记》,描 写该剧演出时,观者数万人。当演到魏党“杖范元白,逼死裕妃时,观众怒气忿涌,噤断护惜。至颜佩韦 击杀缇骑,枭呼跳蹴,汹汹崩屋。”反映出民心民意对阉竖当政的厌恶和气愤。《陶庵梦忆·二十四桥风月 写二更灯烬,那些“尚待迟客”的妓女,“或发娇声,唱《擘破玉》等小词,或自相谑浪嘻笑,故作热闹,以 乱时候;然笑语哑哑声中,渐带凄楚,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见老鸨,受饿、受笞,俱不可知矣 揭示了繁华掩盖下的凄惨,强颜欢笑掩盖下的辛酸。总之,“兹编载方言巷咏,嬉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 染,便成至文。读者如历山川,如睹风俗,如瞻宫阙宗庙之丽。殆与《采薇》、《麦秀》同其感慨,而出 之以诙谐者欤?”(佚名《陶庵梦忆·序》)对张岱的大部分小品,都可作如是观。如在《姚长子墓志铭》 中,他为姚长子这位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计歼倭寇百三十人,解救全乡百姓于劫难的佣仆树碑立传,赞 颂其风节功绩:“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焉知作者 树碑立传的目的,不是在借旌表抗倭义烈,赞颂抗清英雄呢?其中所蕴涵的爱国之情,是显而易见的。在 《赠沈歌叙序》中,他盛赞友人沈素先“坚操劲节,侃侃不挠,固刀斧所不能磨,三军所不能夺矣。国变 之后,寂寞一楼,足不履地,其忠愤不减文山,第不遭柴市之慘耳。”他觉得“忠臣义士,多见于国破家亡 之际。如敲石出火,一闪即灭。”不急起收之,则火种灭矣。”(《越绝诗小序》)所以他选辑《越绝诗》 和《于越三不朽图》为之作赞作序。为使“忠义一线不死于人心”,他编撰《古今义列传》,“自史乘旁及稗 官,手自钞集”(《古今义列传序》),“十年搜得烈士数百余人,乎自删削,自成一家之言。”(祁彪佳《义 列传序》)可谓用心良苦 《西湖梦寻》是张岱的山水园林小品。王雨谦〈西湖梦寻序〉称:张陶庵盘礴西湖四十余年,水尾山头, 无处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识者,而陶庵识之独详;湖中景物,真有日在西湖而不能 道者,而陶庵道之独悉。今乃山川改革,陵谷变迁,无怪其惊惶骇怖,乃思梦中寻往也。 在他之前,田汝成已撰有《西湖游览志》和《续志》。张岱的《梦寻》于《田志》多有采取,“张氏是编, 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杂采 古今诗文列其下。岱所自作尤夥,亦附著焉。其体例全仿刘侗《帝京景物略》,其诗文亦全沿公安、竞陵 之派。”《四库全书总目》这段话,没有指出张岱的《梦寻》,于《田志》从体例到内容,多有采取和仿 照,对照两书,不难看出。当然,《梦寻》和《田志》也有诸多不同。张岱自述其祖父有别墅寄园在西湖, 他本人也曾读书李氏岣嵝山房。在阔别西湖二十八年期间,西湖无日不入其梦中。后于甲午(1654)、丁 酉(1657)两至西湖。兵燹战火之后的西湖,“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 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作者以为“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安全无恙
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 人面前不得说梦矣。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 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 不失也。作者梦醒,而忆梦记梦,真邪,梦邪?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悔邪,喜邪?悔 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作者的心情。这种极其复杂矛盾的心情、百感交集的心态,在他的《自为墓志铭》 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深刻。其中有自夸自诩者,如列数平生著述,追忆 6 岁时巧对陈继儒所试屏联之事;有 自夸兼自悔者,如所列种种少时所好;有迷茫不解者,如所列“七不可解”;有梦醒彻悟者:“劳碌半生,皆 成梦幻”,“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作者的《梦忆》,以朱明发迹之钟山为卷首,悲叹“孝陵玉石二百 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以营造自己的生圹,于梦醒之后,寻得的王郎?福 地煞尾(《陶庵梦忆•王郎?福地》),是有不胜铜驼荆棘之悲的。所以伍崇曜比之于孟元志的《东京梦华录》、 吴自牧的《梦粱录》,“均于地老天荒,沧桑而后不胜身世之感。兹编实与之同。”(《陶庵梦忆跋》)所 不同者,张岱用的是小品文这种文体,且“间涉游戏三昧”而已。《梦忆》的内容十分丰富,所记风土民俗, 地域遍及会稽、杭州、苏州、镇江、南京、扬州、兖州、泰安等地;时节则有元宵、清明、端午、中元、 中秋等;风俗则涉及张灯烟火,庙会香市,观荷扫墓,演戏赏月,观潮赛舟,校猎演武等;旁及美食方物, 花卉茶道,古玩器皿,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奇情奇文,引人入胜,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金忠淳 《陶庵梦忆跋》)《梦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其中有追忆怀恋,如《张氏声伎》、《方物》和 《不二斋》;有调侃嘲讽,如《嘘社》、《张东谷好酒》、《西湖七月半》;有赞誉,如《濮仲谦雕刻》、 《姚简叔画》、《柳敬亭说书》;也有揭露,如《陶庵梦忆包涵所》,描写副使包涵所“穷奢极欲,老于 西湖二十年。”晚明官吏之奢华纵欲,可见一斑。奢靡如此,明朝安得不亡。如《陶庵梦忆冰山记》,描 写该剧演出时,观者数万人。当演到魏党“杖范元白,逼死裕妃时,观众怒气忿涌,噤断护惜。至颜佩韦 击杀缇骑,枭呼跳蹴,汹汹崩屋。”反映出民心民意对阉竖当政的厌恶和气愤。《陶庵梦忆•二十四桥风月》 写二更灯烬,那些“尚待迟客”的妓女,“或发娇声,唱《擘破玉》等小词,或自相谑浪嘻笑,故作热闹,以 乱时候;然笑语哑哑声中,渐带凄楚,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见老鸨,受饿、受笞,俱不可知矣。” 揭示了繁华掩盖下的凄惨,强颜欢笑掩盖下的辛酸。总之,“兹编载方言巷咏,嬉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 染,便成至文。读者如历山川,如睹风俗,如瞻宫阙宗庙之丽。殆与《采薇》、《麦秀》同其感慨,而出 之以诙谐者欤?”(佚名《陶庵梦忆•序》)对张岱的大部分小品,都可作如是观。如在《姚长子墓志铭》 中,他为姚长子这位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计歼倭寇百三十人,解救全乡百姓于劫难的佣仆树碑立传,赞 颂其风节功绩:“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焉知作者 树碑立传的目的,不是在借旌表抗倭义烈,赞颂抗清英雄呢?其中所蕴涵的爱国之情,是显而易见的。在 《赠沈歌叙序》中,他盛赞友人沈素先“坚操劲节,侃侃不挠,固刀斧所不能磨,三军所不能夺矣。国变 之后,寂寞一楼,足不履地,其忠愤不减文山,第不遭柴市之惨耳。”他觉得“忠臣义士,多见于国破家亡 之际。如敲石出火,一闪即灭。”“不急起收之,则火种灭矣。”(《越绝诗小序》)所以他选辑《越绝诗》 和《于越三不朽图》为之作赞作序。为使“忠义一线不死于人心”,他编撰《古今义列传》,“自史乘旁及稗 官,手自钞集”(《古今义列传序》),“十年搜得烈士数百余人,乎自删削,自成一家之言。”(祁彪佳《义 列传序》)可谓用心良苦。 《西湖梦寻》是张岱的山水园林小品。王雨谦〈西湖梦寻序〉称:张陶庵盘礴西湖四十余年,水尾山头, 无处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识者,而陶庵识之独详;湖中景物,真有日在西湖而不能 道者,而陶庵道之独悉。今乃山川改革,陵谷变迁,无怪其惊惶骇怖,乃思梦中寻往也。 在他之前,田汝成已撰有《西湖游览志》和《续志》。张岱的《梦寻》于《田志》多有采取,“张氏是编, 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杂采 古今诗文列其下。岱所自作尤夥,亦附著焉。其体例全仿刘侗《帝京景物略》,其诗文亦全沿公安、竟陵 之派。”《四库全书总目》这段话,没有指出张岱的《梦寻》,于《田志》从体例到内容,多有采取和仿 照,对照两书,不难看出。当然,《梦寻》和《田志》也有诸多不同。张岱自述其祖父有别墅寄园在西湖, 他本人也曾读书李氏岣嵝山房。在阔别西湖二十八年期间,西湖无日不入其梦中。后于甲午(1654)、丁 酉(1657)两至西湖。兵燹战火之后的西湖,“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 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作者以为“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安全无恙
也。”于是“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西湖梦寻自序》)《梦寻》是作者在西 湖“无日不入梦”,“未尝一日别”,这种魂牵梦绕的忆旧恋旧情结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李文叔作《洛阳名 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盛衰。诚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 涉于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笤溪,夜必恸哭而返。(《柳州亭》)在作者 所有的小品文中,这是他抒发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最强烈、最鲜明的一则:是他的《两梦》的基调,也是 他的《梦寻》与《田志》最大的不同 [4 6全文赏析 《陶庵梦忆序》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张岱为其传世之作《陶庵梦忆》所作的序。张岱是仕宦世家 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当时的前明官僚钱 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等苟事新朝,而张岱却“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 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作为“故国不堪回首ˆ的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 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了《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因此,我们在欣赏其雅洁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常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 杳而朦胧,这就缘自张岱小品散文的虚实相依的表达特点。结合《陶庵梦忆序》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现实生活与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晩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 旨温柔爽垲”香艳”輿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棖”、“以荐报床,以石报 枕”、“以绳报枢,以甕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 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 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 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 现实状态与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喻 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的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 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成 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须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 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 化的比喻,在作者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与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 现实心理与如出一辙的精当典故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 死在首阳山的的典故;在文中描摹自己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的心理时,联想到《枕中记》中卢生 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的典故:在文末描摹自己写作时“名 心难化”、“名根不失”的心理时,再联想到邯郸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 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总之,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 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也。”于是“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西湖梦寻自序》)《梦寻》是作者在西 湖“无日不入梦”,“未尝一日别”,这种魂牵梦绕的忆旧恋旧情结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李文叔作《洛阳名 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盛衰。诚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 涉于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笤溪,夜必恸哭而返。(《柳州亭》)在作者 所有的小品文中,这是他抒发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最强烈、最鲜明的一则;是他的《两梦》的基调,也是 他的《梦寻》与《田志》最大的不同。 [4] 6 全文赏析 《陶庵梦忆序》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张岱为其传世之作《陶庵梦忆》所作的序。张岱是仕宦世家 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当时的前明官僚钱 谦益、吴梅村、龚鼎孳等苟事新朝,而张岱却“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 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作为“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 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了《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因此,我们在欣赏其雅洁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常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 杳而朦胧,这就缘自张岱小品散文的虚实相依的表达特点。结合《陶庵梦忆序》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 现实生活与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 旨”“ 温柔”“ 爽垲”“ 香艳”“ 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粻”、“ 以荐报床,以石报 枕”、“ 以绳报枢,以甕报牖”、“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 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 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的果报,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 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 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 二、 现实状态与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喻 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的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 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成 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须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 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 化的比喻,在作者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与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 三、 现实心理与如出一辙的精当典故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 死在首阳山的的典故;在文中描摹自己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的心理时,联想到《枕中记》中卢生 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的典故;在文末描摹自己写作时“名 心难化”、“ 名根不失”的心理时,再联想到邯郸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 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总之,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 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