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Fluid Mechanics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3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非独立设课)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中文):流体力学 (英文):Fluid Mechanics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B:学科必修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6其中实验(上机)学时4学分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一种计算机语言 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 土木、交通 开课学期 6 二、课程简介 《流体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不仅为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 识,也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通过课程教学,使学 生掌握流体平衡与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 能量方程以及动量方程与恒定有压管流、明渠均匀流和渐变流的水力分析和计算。培养学 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实验教学,应使学生学握流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学握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及平面和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掌握描述流体 运动的欧拉法,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量纲分析、 流动相似的基本原理及模型实验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掌握孔口、管嘴、有压管流、明渠 流动、堰流、渗流的基本分析和和基本计算方法;为学习专业课,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获 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四、实验方式与注意事项 实验方式:实验讲解、示范及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需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参阅有关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和要 求、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有关原理和实验步骤(指导书中未列出步骤的,学生必须自己 拟定实验步骤并设计好记录表格)、注意事项等,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 2、认真进行实验,严守操作规程,进行合理分工,协调操作,细心观察 水流现象,认真分析思考,及时记录原始数据,有关的计算和绘画工作应与实测工作同时 进行,以便及时检查实测是否有误,一旦有误,及时更正,不得任意更改。课后认真独立 完成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非独立设课)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中文):流体力学 (英文):Fluid Mechanics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B:学科必修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4 学分 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一种计算机语言 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 土木、交通 开课学期 6 二、课程简介 《流体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不仅为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 识,也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通过课程教学,使学 生掌握流体平衡与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流体运动的连续性方程、 能量方程以及动量方程与恒定有压管流、明渠均匀流和渐变流的水力分析和计算。培养学 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实验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掌握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及平面和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掌握描述流体 运动的欧拉法,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量纲分析、 流动相似的基本原理及模型实验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掌握孔口、管嘴、有压管流、明渠 流动、堰流、渗流的基本分析和和基本计算方法;为学习专业课,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获 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四、实验方式与注意事项 实验方式:实验讲解、示范及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需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参阅有关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和要 求、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有关原理和实验步骤(指导书中未列出步骤的,学生必须自己 拟定实验步骤并设计好记录表格)、注意事项等,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 2、 认真进行实验,严守操作规程,进行合理分工,协调操作,细心观察 水流现象,认真分析思考,及时记录原始数据,有关的计算和绘画工作应与实测工作同时 进行,以便及时检查实测是否有误,一旦有误,及时更正,不得任意更改。课后认真独立 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课听从教师指导,保持安静,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注 意实验安全,保持场地卫生,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仪器设备,经教师同意方能离开。 4、凡装有测压管的实验,实验时应先排尽管中的空气。 5、用重量法或体积法测流量时段应尽可能长些,以便获得较高精度。 6、凡水力要素波动不定时,不能读其解间值,应读其平均值。 五、实验课程内容(项目)及学时分配 课程实验总时数4学时,安排2个必修实验项目 序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每组实验实验 号 学时人数类型要求 应用水力学基本原理,掌握工程中 验证必修 静水压强测定 有关静水压强的测量方法,掌握制 水压强测量的工作原理 学习和掌握测定管路沿程水头损尖 2 2-3 验证必修 的方法,通过测定入系数加深对阻 力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将 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 水头损失系数的测定 析其变化规律。 学习和掌握测定管路局部水头损失 的方法,通过测定局部水头损失系 数加深对局部水头损失想律的理留 和认识,并且将实测值与理论计算 值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规律。 注:实验类型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实验要求指:必修、选修。 六、考试(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实验部分不单独给定成绩,但在期末考试题目中有部分内容与实验密切相关,以此考 察学生的实验成效。 七、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胡敏良.流体力学(第二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刘鹤年.流体力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李玉柱,苑明顺.流体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闻德荪.工程流体力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4 5.禹华谦.工程流体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赵文谦.环境水力学M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6. 7.西南交通大学水力学教研室编。水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8.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力学教研室编。水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李家星,陈立德.水力学(上、下册)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 10.清华大学水力学教研组编.水力学(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3、 实验课听从教师指导,保持安静,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注 意实验安全,保持场地卫生,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仪器设备,经教师同意方能离开。 4、凡装有测压管的实验,实验时应先排尽管中的空气。 5、用重量法或体积法测流量时段应尽可能长些,以便获得较高精度。 6、凡水力要素波动不定时,不能读其瞬间值,应读其平均值。 五、实验课程内容(项目)及学时分配 课程实验总时数 4 学时,安排 2 个必修实验项目。 序 号 实 验 名 称 内 容 提 要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1 静水压强测定 应用水力学基本原理,掌握工程中 有关静水压强的测量方法,掌握静 水压强测量的工作原理 2 2-3 验证 必修 2 水头损失系数的测定 学习和掌握测定管路沿程水头损失 的方法,通过测定  系数加深对阻 力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将 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 析其变化规律。 学习和掌握测定管路局部水头损失 的方法,通过测定局部水头损失系 数加深对局部水头损失规律的理解 和认识,并且将实测值与理论计算 值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规律。 2 2-3 验证 必修 注:实验类型指:演示、验证、综合、设计; 实验要求指:必修、选修。 六、考试(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实验部分不单独给定成绩,但在期末考试题目中有部分内容与实验密切相关,以此考 察学生的实验成效。 七、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胡敏良. 流体力学(第二版)[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刘鹤年. 流体力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李玉柱,苑明顺. 流体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闻德荪. 工程流体力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禹华谦. 工程流体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赵文谦. 环境水力学[M]. 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6. 7.西南交通大学水力学教研室编. 水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8.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力学教研室编. 水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李家星,陈立德. 水力学(上、下册)[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 10.清华大学水力学教研组编. 水力学(上、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执笔人:艾翠玲 审核人:※※※ 编写时间:2009年11月18日

执 笔 人:艾翠玲 审 核 人:※ ※ ※ 编写时间:2009 年 11 月 18 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