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画出图示梁Q的影响线,并利用影响线求出给定荷载下的Q左与Q右的值。 kat。a2 218.任何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内力的影响线,均由一段或数段直线所组成。 219。表示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下某指定截面的内力变化规律的图形称为内力影响线。 220.简支梁跨中截面弯矩的影响线与跨中有集中力P时的M图相同。 221.荷载处于某一最不利位置时,按梁内各截面的弯矩值竖标画出的图形,称为简支梁的弯矩包 络图。 222。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的理论基础是 A。刚体体系虚位移原理: B。功的互等定理: C。位移互等定理: D。反力互等定理 B。变形体的虚功原理: C。刚体体系的虚位移原理: D。变形体虚位移原理。 224.梁的绝对最大弯矩表示在一定移动荷载作用下 A。梁某一截面的最大弯矩: B。梁某一截面绝对值最大的弯矩: C。当移动荷载处于某一最不利位置时相应的截面弯矩: D。梁所有截面最大弯矩中的最大值。 225.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是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内各截面的最大弯矩中的值。 226。多跨静定梁附属部分某量值影响线, 范围内必为零。在 范围内为 直线或折线 227.结点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内力的影响线在 间必为一直线。 228.移动荷载的最不利位置是由比较所有位置而得到。 229.图a中P为静荷载,图b为a中截面C的弯矩影响线,则图a中 M=Py / () 6)© 230.单位荷载在结构AB上移动,试将M的影响线绘于图下方的基线上。 38
38 217.画出图示梁 QC 的影响线,并利用影响线求出给定荷载下的 QC 左与 QC 右的值。 A C a a a/2 20kN 8kN 218.任何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内力的影响线,均由一段或数段直线所组成。 ( ) 219.表示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下某指定截面的内力变化规律的图形称为内力影响线。 ( ) 220.简支梁跨中截面弯矩的影响线与跨中有集中力 P 时的 M 图相同。 ( ) 221.荷载处于某一最不利位置时,按梁内各截面的弯矩值竖标画出的图形,称为简支梁的弯矩包 络图。 ( ) 222.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的理论基础是: A。刚体体系虚位移原理; B。功的互等定理; C。位移互等定理; D。反力互等定理。 ( ) 223.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的依据是: A。刚体体系虚力原理; B。变形体的虚功原理; C。刚体体系的虚位移原理; D。变形体虚位移原理。 ( ) 224.梁的绝对最大弯矩表示在一定移动荷载作用下: A。梁某一截面的最大弯矩; B。梁某一截面绝对值最大的弯矩; C。当移动荷载处于某一最不利位置时相应的截面弯矩; D。梁所有截面最大弯矩中的最大值。 ( ) 225.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是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内各截面的最大弯矩中的值。 226.多跨静定梁附属部分某量值影响线,在____________范围内必为零。在__________范围内为 直线或折线。 227.结点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内力的影响线在___________间必为一直线。 228.移动荷载的最不利位置是由比较所有位置而得到。 229.图 a 中 P 为静荷载,图 b 为 a 中截面 C 的弯矩影响线,则图 a 中 M Py D = D。 ( ) C ( b ) y + P D D l/3 ( a ) l/3 l/3 230.单位荷载在结构 AB 上移动,试将 MD 的影响线绘于图下方的基线上
231.确定移动集中荷载组的不利位置,只要试算各集中力在影响线的 处的那些情 况。 232.求图示梁中R4、Me的影响线。 2a 233.求图示结构中R4、Qe右的影响线。 B C D 234.求图示梁中R。、Qc影响线。 D 235.求图示梁中Mo、Qc影响线。 1P- 1Bt S 4m 236.求图示梁中R、0影响线。 P 237.单位荷载在DE范围内移动,求主梁Mc、Qe影响线 20802a2a 238.竖向单位力在图示折梁ACB上移动,求R、M影响线
39 P l l/2 =1 A C D B l /2 l /2 x D 231.确定移动集中荷载组的不利位置,只要试算各集中力在影响线的______________处的那些情 况。 232.求图示梁中 RA 、 ME 的影响线。 a a a 2 A B C D E a 233.求图示结构中 RA 、 QC 右的影响线。 l /2 l A B C D l 234.求图示梁中 RB 、 QC 影响线。 4m 2m 3m 1m A B C D 235.求图示梁中 MD 、 QC 影响线。 1m 2m 4m A B C D P =1 236.求图示梁中 RC 、 QA 影响线。 3m 2m P =1 A B C 237.单位荷载在 DE 范围内移动,求主梁 MC 、QC 影响线。 P =1 A B C D E 2a a a 2a 2a 238.竖向单位力在图示折梁 ACB 上移动,求 RB 、 MC 影响线
c人a 4m 239.单位荷载在DE上移动,试求出主梁R,、Me、Q的影响线。 D 。五2 2m+2m+1+44J+2m 240.单位荷载在梁DE上移动,求梁AB中R、Mc的影响线。 20 241,竖向荷载在梁EF上移动,求梁DB中R、Mc的影响线。 a7a十a 242.求图示结构Me、Q的影响线。 P= 243.单位荷载在桁架上弦移动,求N的影响线。 244.单位荷载在桁架上弦移动,求N。的影响线
40 P=1 A B C x 2m 4m 239.单位荷载在 DE 上移动,试求出主梁 RA、 MC、QC 的影响线。 A C B D E P= m m 1 1 1 1 m 1 240.单位荷载在梁 DE 上移动,求梁 AB 中 RB 、 MC 的影响线。 P=1 a a 2a A B C D E 241.竖向荷载在梁 EF 上移动,求梁 DB 中 RA 、 MC 的影响线。 P=1 a a A B C D E 3a a x F 242.求图示结构 MC 、 QC 的影响线。 A B C a b P=1 x l 243.单位荷载在桁架上弦移动,求 Na 的影响线。 P=1 a x d d d d A C D B 244.单位荷载在桁架上弦移动,求 Na 的影响线
路 245.单位荷载在桁架下弦移动,求N,的影响线。 3d2 246.求桁架中杆a、b轴力影响线。 6d 247.在解超静定结构时不可以既采用多余约束力又采用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 248.图示结构中虚线表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则有4,=24。() 249.图示桁架,增加CD杆的截面积不能使C点挠度减小。() 个 250.图示结构a<b,C点一定是向右移动。() 251.图示结构,各杆E1为常数,从变形即可判断出(4,B均为杆的中点):
41 P=1 a x d d d d A B C 245.单位荷载在桁架下弦移动,求 Na 的影响线。 A B C P=1 x 3 /2 3 a a a 246.求桁架中杆 a、b 轴力影响线。 6d d 1 2 3 4 5 6 7 P=1 b a 247.在解超静定结构时不可以既采用多余约束力又采用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 ) 248.图示结构中虚线表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则有 2 = 21 。() P P h h 2 1 EI EI 1 1 EI 1 EI1 EI= Δ EI=∞ Δ ∞ 249.图示桁架,增加 CD 杆的截面积不能使 C 点挠度减小。( ) 4m 4m 4m A C B D 8kN 10kN 250.图示结构 a<b,C 点一定是向右移动。( ) I I I 1 2 1 C a b 251.图示结构,各杆 EI 为常数,从变形即可判断出(A,B 均为杆的中点):
A.M4为外侧受拉,Mg为上侧受拉: B.M,为外侧受拉,Mn为下侧受拉: CM,为内侧受拉,M为下侧受拉: D.M,为内侧受拉 M为上侧受拉。() B 252.图示结构,E=常数,E1=0,则有M4= A.-3P/16 B.0 C.-PI2: D.-P/8。 () / 日 253.图a与图b都不考虑杆件分布质量和杆件轴向变形,图a的自振频率为0。,图b的水平振动 须率为⊙。,则有: A.,=0 B.o。>0 C.0。<o6 D.0。/06比值不定,取决于1/山2。 254.图示结构,各杆E1为常数,从变形即可判断出(A,B均为杆的中点): AM,为外侧受拉,M,为上侧受拉: B.M,为外侧受拉,Ma为下侧受拉: CM,为内侧受拉,M。为下侧受拉】 D.M,为内侧受拉,M为上侧受拉 () A B
42 A. MA 为外侧受拉, MB 为上侧受拉; B. MA 为外侧受拉, MB 为下侧受拉; C. MA 为内侧受拉, MB 为下侧受拉; D. MA 为内侧受拉, MB 为上侧受拉。( ) A B P 252.图示结构,EI=常数, EI1 = ,则有 MA =: A.-3Pl/16; B.0; C.-Pl/2; D.-Pl/8。 ( ) P l l EI EI 1 /2 /2 A B 253.图 a 与图 b 都不考虑杆件分布质量和杆件轴向变形,图 a 的自振频率为 a ,图 b 的水平振动 频率为 b ,则有: A. a = b ; B. a > b ; C. a < b ; D. a / b 比值不定,取决于 1 / 2 。 ( ) h m m I 1 I1 /2 I /2 EA=∞ a b 2 254.图示结构,各杆 EI 为常数,从变形即可判断出(A,B 均为杆的中点): A. MA 为外侧受拉, MB 为上侧受拉; B. MA 为外侧受拉, MB 为下侧受拉; C. MA 为内侧受拉, MB 为下侧受拉; D. MA 为内侧受拉, MB 为上侧受拉。 ( ) A B P P
255.图示结构,当增大2,则M: A变大: B恋小 C不变 D.变大或变小取决于1,/值。 () 256.图示结构,当基础改成铰支座后,柱子的剪刀(绝对值): A变大: B变小: C变大或变小取决于1,山值: D.不变。 P 257.图示结构,为了减小梁跨中弯矩,可: A.增大: B.增大I2: C把周定支座改为铰支座: D.减小。 四 258.图示结构,为了减小基础所受弯矩,可: A.减小: B增大1: C增大I: D.4、2同时减小n倍。 () 四 259.图示连续梁和刚架,当,变化时,其内力变化是下列情况的哪一种:
43 255.图示结构,当增大 I 2 ,则 MAB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大或变小取决于 I 1 / I 2 值。 ( ) A I B I I I I I 1 1 2 2 3 =∞ 256.图示结构,当基础改成铰支座后,柱子的剪刀(绝对值): A.变大; B.变小; C.变大或变小取决于 I 1 / I 2 值; D.不变。 ( ) I I I 1 2 2 P 257.图示结构,为了减小梁跨中弯矩,可: A.增大 I1 ; B.增大 I2 ; C.把固定支座改为铰支座; D.减小 I 2。 ( ) I I I 1 2 2 258.图示结构,为了减小基础所受弯矩,可: A.减小 I1 ; B.增大 I2 ; C.增大 I1 ; D. I1、 I2 同时减小 n 倍。 ( ) I I I1 2 2 259.图示连续梁和刚架,当 i i 1 2 / 变化时,其内力变化是下列情况的哪一种:
A梁的内力和刚架的内力均变化: B梁的内力和刚架的内力均不变化: C刚架的内力不变,梁的内力变化: D.刚架的内力变化, 梁的内力不变 D多 ominmn 人 81 260.图示结构,当基础均改成较支座后,柱子的轴力(绝对值):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大或变小取决于1是否大于,值。 () 261.图示结构,不考虑杆件轴向变形,支座A弯矩M4=,侧受拉。 Ed=oo EA=oo Ph6,左。 262.图示结构,各杆E1为常数,从变形即可判断,Mc使侧纤维受拉,MD使侧受拉(C、D为杆 中点)。 ce 263.图示结构,各杆E1相同,长度均为a,外侧四周受有均布压力q,则有 Mn=,侧受拉。 44
44 A.梁的内力和刚架的内力均变化; B.梁的内力和刚架的内力均不变化; C.刚架的内力不变,梁的内力变化; D.刚架的内力变化,梁的内力不变。 ( ) q q q l l l i 1 i 2 i 2 i1 l 260.图示结构,当基础均改成铰支座后,柱子的轴力(绝对值):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大或变小取决于 I 1 是否大于 I 2 值。 ( ) I I I 1 2 2 P 261.图示结构,不考虑杆件轴向变形,支座 A 弯矩 MA = ,侧受拉。 P i i i h EA= EA= A ∞ ∞ Ph/6,左。 262.图示结构,各杆 EI 为常数,从变形即可判断, MC 使侧纤维受拉, MD 使侧受拉(C、D 为杆 中点)。 P D C 263.图示结构,各杆 EI 相同,长度均为 a,外侧四周受有均布压力 q,则有 M AB = ,侧受拉
264.当忽略图示刚架杆件轴向变形时,杆只受轴力:当考虑BD和DE两杆的轴向变形时,杆只 受轴力:当考虑所有杆的轴向变形时,杆 只受轴力。 20 0@ 265.图示结构,Mc关于1的变化率等于。 务以,日, 266.图示结构,C点挠度关于1的变化率等于。 267.图示结构的A端转动刚度等于(A端转动时B处不加转动的束)。 268.图示结构中,DE杆的轴力等于。不计剪切、轴向变形、受弯杆E1=常数。 2KN/m 3 269.图示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P()为动荷载,质点m的振动方程为(用柔度系数表示)。 270.图示桁架,作用荷载P,支座B下沉4,用力法求支座B的反力。各杆EA相同
45 A B 264.当忽略图示刚架杆件轴向变形时,杆只受轴力;当考虑 BD 和 DE 两杆的轴向变形时,杆只 受轴力;当考虑所有杆的轴向变形时,杆_______________只受轴力。 P 2 a a 1.5 A B C D E a a 265.图示结构, MBC 关于 I 1 的变化率等于。 l l B A M C EI 1 EI 2 266.图示结构,C 点挠度关于 I 的变化率等于。 P l EI C 267.图示结构的 A 端转动刚度等于(A 端转动时 B 处不加转动约束)。 A B C i i 268.图示结构中,DE 杆的轴力等于。不计剪切、轴向变形、受弯杆 EI=常数。 kN/m 10 kN 8kN 1m 1m 1m 1m 4m 3m A B C D E F 2kN/m 2 269.图示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P(t)为动荷载,质点 m 的振动方程为(用柔度系数表示)。 1 m 2 P ( )t 270.图示桁架,作用荷载 P,支座 B 下沉 ,用力法求支座 B 的反力。各杆 EA 相同
45 271.图示桁架,作用荷载P,支座B下沉4,各杆EA相同,用力法求支座C反力. P 5 。。 272.图示梁中,支座B下沉量41=g24E0。解算该梁并作出其弯矩图 T四,8 273.图示结构受均布荷载4,且支座C下沉4,各杆EI相同,长度1均相同。自选方法作M图。 274.图示结构受均布荷载g,且支座C下沉4,各杆E1和长度1均相同。用力法解算,并作M图, 取支座A竖向反力作基本未知量X,。 275.作图示结构的M图。已知q=5NWm,A支座产生顺时针转角p=-0.4rad。 6m 3m十6m 276.图示梁上的荷载与支座移动如图所示,其中a=0.001rad =0.0045m,E=36×10kNm2,解算该梁并作M图。 46
46 P A B C D 45 45 a a 271.图示桁架,作用荷载 P, 支座 B 下沉 ,各杆 EA 相同,用力法求支座 C 反力。 P A B C D 45 45 a a 272.图示梁中,支座 B 下沉量 Δ1=ql4/(24EI)。解算该梁并作出其弯矩图。 A q EI B 1 l 273.图示结构受均布荷载 q,且支座 C 下沉△,各杆 EI 相同,长度 l 均相同。自选方法作 M 图。 q C 274.图示结构受均布荷载 q,且支座 C 下沉△,各杆 EI 和长度 l 均相同。用力法解算,并作 M 图, 取支座 A 竖向反力作基本未知量 X1。 q C A B X1 275.作图示结构的 M 图。已知 q=5kN/m,A 支座产生顺时针转角 =0.4rad。 m q m m EI EI EI1 E B D A C 2 ∞ EI 276.图示梁上的荷载与支座移动如图所示,其中 =0.001rad, a=0.0045m, EI = 36 10 4 . kN m , 2 解算该梁并作 M 图
27.作图示结构的从、Q、N图。各杆截面为矩形,E-2×10kNcm2,截面高h0,5m温度膨胀系 数a=1x103。 12w 6-+34℃ A B T h-i2cn-n℃ 0 6m6m一 278.图示刚架B支座竖直下沉4=0.001m,荷载P=120kN,各杆E1=3×10kNm2,求A截面的转角。 知+m色 279.图示结构承受集中荷载P,支座A下沉4=PT148E1。求C点竖向位移4r。(E上常数)。 280.图示结构承受集中荷载P,支座B下沉4=P川/48E1。求C点竖向位移4r。 281.图示结构在C及E处承受荷载P,支座A下沉4,支座D上移4,4=P/48EI,各杆E相 同,求C点竖向位移4r
47 a 11kN/m 4kN/m m m 277.作图示结构的 M、Q、N 图。各杆截面为矩形,EI= 2 108 kNcm2 ,截面高 h=0.5m,温度膨胀系 数 = − 1 10 5 。 m m m 12kN A B C D t2 =+34 C t1 =12 C t1 =12 C 278.图示刚架 B 支座竖直下沉 = 0.001m,荷载 P =120kN ,各杆 EI = 310 5 2 kN m ,求 A 截面的转角。 4m 3m 3m 1m P A B 279.图示结构承受集中荷载 P,支座 A 下沉 = Pl EI 3 / 48 。求 C 点竖向位移 CV 。(EI=常数)。 P l/2 l/2 A B C 280.图示结构承受集中荷载 P,支座 B 下沉 = Pl EI 3 / 48 。求 C 点竖向位移 CV 。 P l/2 A B EI C l/2 281.图示结构在 C 及 E 处承受荷载 P,支座 A 下沉 ,支座 D 上移 , = Pl EI 3 / 48 ,各杆 EI 相 同,求 C 点竖向位移 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