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 本试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题)。时量150分钟,满分 150分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是 A.狙击z 诤友 zheng 愤懑 为虎作伥 chang B.泥淖nao 檄文xi 掮客 lan 寡廉鲜耻xian C.应届 骁勇xiao 奇葩 暴殄天物tiar 编纂zuan 恪守ke 老妪 心宽体胖pang 1.C/A狙击jB掮客qinD心宽体胖par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A.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是白手起家的,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现 在已经取得了辉煌成绩。 B.一些官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讲排场,比阔气,一言九 鼎,终因贪腐罪行丢官。 C.我们习惯于为大改革鼓掌,却忽视了那些看似不足挂齿却可能 带来深远影响的小变革。 D.官窑瓷器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这些藏家却动 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 2.B/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很有分量、很有作用。词义理解错误。A白手起家: 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者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C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D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 是 A.这次活动征集了近千幅老照片,这些照片都是家庭生活的瞬间 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令人过目难忘。 B.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改变“公益类 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观念,打造“民生科技”。 C.我国残疾人公共服务,主要是由康复、特殊教育、就业、托养 无障碍设施、文体服务等专项内容构成的。 D.大选前18个月,奥巴马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部分原因在 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 3.D/“部分原因……引起的”句式杂糅。可将“引起”去掉
湖南省师大附中 2012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 本试卷共 7 道大题,21 道小题(2 道选做题任选 1 题)。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是 ( ) A.狙击 zǔ 诤友 zhènɡ 愤懑 mèn 为虎作伥 chānɡ B.泥淖 nào 檄文 xí 掮客 jiān 寡廉鲜耻 xiǎn C.应届 yīnɡ 骁勇 xiāo 奇葩 pā 暴殄天物 tiǎn D.编纂 zuǎn 恪守 kè 老妪 yù 心宽体胖 pànɡ 1.C/A 狙击 jū B 掮客 qián D 心宽体胖 p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 ) A.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是白手起家的,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现 在已经取得了辉煌成绩。 B.一些官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讲排场,比阔气,一言九 鼎,终因贪腐罪行丢官。 C.我们习惯于为大改革鼓掌,却忽视了那些看似不足挂齿却可能 带来深远影响的小变革。 D.官窑瓷器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这些藏家却动 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 2.B/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很有分量、很有作用。词义理解错误。A 白手起家: 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者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C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D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 是 ( ) A.这次活动征集了近千幅老照片,这些照片都是家庭生活的瞬间 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令人过目难忘。 B.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改变“公益类 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观念,打造“民生科技”。 C.我国残疾人公共服务,主要是由康复、特殊教育、就业、托养、 无障碍设施、文体服务等专项内容构成的。 D.大选前 18 个月,奥巴马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部分原因在 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 3.D/“部分原因……引起的”句式杂糅。可将“引起”去掉
4.下列各句中,语言得体的一句 是 A.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她的作品研讨会,杨绛谢绝说:“我只 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B.李凡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入,李凡说: “我不能久坐,我们就站在这聊聊吧!” C.为了宣传计划生育的国策,北京郊区某村刷了这样一条标语: “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 D.高考临近,为了激励莘莘学子,考场的工作人员在大门柱上贴 出一副对联:“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4.A/B向导师请教研究生论文的写作,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虚心就坐请教,而 不是随便“聊聊”。C宣传计生国策,不宜将生孩子与养猪并提。D“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不宜放在高考考场来激励广大考生。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 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 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 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 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 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 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日:“自臣之贵,父之族, 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 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 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 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 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 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 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平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 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版)
4.下列各句中,语言得体的一句 是 ( ) A.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她的作品研讨会,杨绛谢绝说:“我只 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B.李凡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入,李凡说: “我不能久坐,我们就站在这聊聊吧!” C.为了宣传计划生育的国策,北京郊区某村刷了这样一条标语: “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 D.高考临近,为了激励莘莘学子,考场的工作人员在大门柱上贴 出一副对联:“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4.A/B 向导师请教研究生论文的写作,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虚心就坐请教,而 不是随便“聊聊”。C 宣传计生国策,不宜将生孩子与养猪并提。D“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不宜放在高考考场来激励广大考生。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 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 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 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 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 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 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日:“自臣之贵,父之族, 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 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 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 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 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 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 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① 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注】①瘠:通“齿”,尸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计子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 计:账册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 C.以晏子之觞而觞桓 觞:酒杯 D.世之都三公位 都:处在 5.C/觞:罚饮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聚血者 A.以其所入,给其所 B.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 D.亲亲而仁民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 6.C/于:均为介词,表对象,在…上。A.以:上句,介词,表对象,用;下句, 连词,表目的,来。B之:上句,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下句,代词,这件事。 D.而:均为连词,上句,表承接, 接着;下句,表转折,却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A.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 B.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 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 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 7.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8.下列各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A.第1段写范仲淹置办义田“以养济群族”,养济之法很是明细, 从中可窥范公的仁心。B.补写范仲淹参政而“位充禄厚”,才实现义田壮举, 意在说明范公用俸禄购田的无私
【注】①瘠:通“胔”,尸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 计 计:账册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 C.以晏子之觞而觞桓 子 觞:酒杯 D.世之都三公位 都:处在 5.C/觞:罚饮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 A.以其所入,给其所 聚 B.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 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 者 D.亲亲而仁民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 6.C/于:均为介词,表对象,在…上。A.以:上句,介词,表对象,用;下句, 连词,表目的,来。B 之:上句,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下句,代词,这件事。 D.而:均为连词,上句,表承接, 接着;下句,表转折,却。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 )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A.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 已 B.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 已 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 已 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 已 7.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8.下列各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第 1 段写范仲淹置办义田“以养济群族”,养济之法很是明细, 从中可窥范公的仁心。B.补写范仲淹参政而“位充禄厚”,才实现义田壮举, 意在说明范公用俸禄购田的无私
C.作者用孟子“亲亲而仁民”的话凸显晏子的克己好仁,认为范 仲淹的义举与之相接近。 D.将范仲淹救济亲族士人的行为,比照一毛不拔的公卿大夫,愈 见范公“后乐”的美德。 8.C/原文的意思是,晏子自己“敝车羸马”,却不吝君赐供养亲族士人的行为 与孟子的理想接近,范仲淹克己好仁的义田之举,超过了晏子。故作者用孟子“亲 亲而仁民”的话,意在凸显范仲淹的贤德,说范仲淹的义举与晏子接近,不合文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3分) 译 文 (2)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3分) 文 (3)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4分) 文 9.①1)购置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置、负郭、常稔,各1 分)(2)退职回家等待补缺的人,也提供资助。(屏、俟代、与,各1分)(3)官府 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却)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廪稍 厚、止、一己,各1分) 【译文参考】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好用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却贫困、疏远却贤良的 人,全都救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 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 葬时,都有供养。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那账册,在按时共同掌管收支 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嫁女的给钱五十贯,再嫁的给 钱三十贯;娶妻的给钱三十贯,再娶的给钱十五贯;丧葬的比照再嫁的钱数,葬 小孩的给钱十贯。族人聚居的九十多人,(义田)每年收入提供稻谷八百斛,用 田中收入的,供给聚居在这里的人,充足有余而且取用不尽。退职回家等待补缺 的人,也提供资助;出仕为官的人,就免去供给。这就是义田大概的情形 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 十年。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祿赏赐的收入 来达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 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高祿多,却清贫一生。去世时,自身沒有用来入 敛的东西,子孙沒有用来办丧的东西。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 给他的子孙罢了 从前晏婴坐破車驾瘦马,桓子说:“你这样做是隐藏国君的赐予啊!”晏子回答 说:“自从我富贵之后,父亲一族,沒有不乘车的;母亲一族,沒有不在衣食上 丰足的;妻子一族,沒有受冻挨饿的:齐国有三百多的士人,等我来救助才能升
C.作者用孟子“亲亲而仁民”的话凸显晏子的克己好仁,认为范 仲淹的义举与之相接近。 D.将范仲淹救济亲族士人的行为,比照一毛不拔的公卿大夫,愈 见范公“后乐”的美德。 8.C/原文的意思是,晏子自己“敝车羸马”,却不吝君赐供养亲族士人的行为 与孟子的理想接近,范仲淹克己好仁的义田之举,超过了晏子。故作者用孟子“亲 亲而仁民”的话,意在凸显范仲淹的贤德,说范仲淹的义举与晏子接近,不合文 意。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 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3 分) 译 文: ⑵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3 分) 译 文: ⑶ 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4 分) 译 文: 9.⑴购置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置、负郭、常稔,各 1 分)⑵退职回家等待补缺的人,也提供资助。(屏、俟代、与,各 1 分)⑶官府 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却)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廪稍、 厚、止、一己,各 1 分) 【译文参考】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好用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却贫困、疏远却贤良的 人,全都救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 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 葬时,都有供养。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那账册,在按时共同掌管收支。 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嫁女的给钱五十贯,再嫁的给 钱三十贯;娶妻的给钱三十贯,再娶的给钱十五贯;丧葬的比照再嫁的钱数,葬 小孩的给钱十贯。族人聚居的九十多人,(义田)每年收入提供稻谷八百斛,用 田中收入的,供给聚居在这里的人,充足有余而且取用不尽。退职回家等待补缺 的人,也提供资助;出仕为官的人,就免去供给。这就是义田大概的情形。 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 二十年。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祿赏赐的收入, 来达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 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高祿多,却清贫一生。去世时,自身沒有用来入 敛的东西,子孙沒有用来办丧的东西。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 给他的子孙罢了。 从前晏婴坐破車驾瘦马,桓子说:“你这样做是隐藏国君的赐予啊!”晏子回答 说:“自从我富贵之后,父亲一族,沒有不乘车的;母亲一族,沒有不在衣食上 丰足的;妻子一族,沒有受冻挨饿的;齐国有三百多的士人,等我来救助才能升
火做饭。像这样,是隐藏国君的赏赐呢,还是彰显国君的赏赐呢?”于是齐侯端 起晏子的酒杯,罚桓子喝酒。我曾喜爱晏子的好行仁德,齐侯的了解贤能,以及 桓子的诚服大义;又喜爱晏子的仁爱有亲疏,而且言谈有先后。先是父族,其次 母族,再其次是妻族,然后推及到那些疏远的贤士。孟子说:“亲爱自己的亲人, 进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进而爱惜天下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孟子的理想。 现在我观察范文正公的义田之举,比晏婴更贤能,他的义田格局可长久推行,又 似乎胜过了晏子 唉!世上身居三公高位,享受万钟俸祿的人,他们的府第如此雄伟,车马如此装 饰,声色如此繁盛,妻儿如此富裕,都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但亲族中不能踏入 他家大门的人,难道是少数吗?更何况对于施救贤人呢!其次那些任卿、大夫, 任士的人,官府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停留在一已私欲罢了。 但他的族人手持壶瓢乞食,最终抛尸沟壑,难道是少数吗?更何况对待他人呢! 这些人都是愧对文正公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忠义充满朝廷,功业遍及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世必定有史官加以书 写,我可以省略不记。只是推崇他的义行,借此将他的义行流传后世。 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7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 江南友人公度。 (1)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 是 ;“背飞双燕” 语,在词中的寓意是 (2分) (2)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5分) 10.(1)芙蓉落尽天涵水/朋友离别。(2分)(2)要点:上阕实写日暮独倚楼头所 见苍凉的秋景;(2分)下阕虚拟岁暮朋友登楼远眺,遥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 (或,下阕从对方着笔,想象朋友登高望远,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2分)虚 实结合的描写中,见秋水冬雪、花落燕飞,更见迟暮怀人的深深情意、殷殷希冀。 (1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燎沉香, 。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2)鼎铛玉石, ,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l1.(1)消溽暑/侵晓窥檐语(2)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
火做饭。像这样,是隐藏国君的赏赐呢,还是彰显国君的赏赐呢?”于是齐侯端 起晏子的酒杯,罚桓子喝酒。我曾喜爱晏子的好行仁德,齐侯的了解贤能,以及 桓子的诚服大义;又喜爱晏子的仁爱有亲疏,而且言谈有先后。先是父族,其次 母族,再其次是妻族,然后推及到那些疏远的贤士。孟子说:“亲爱自己的亲人, 进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进而爱惜天下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孟子的理想。 现在我观察范文正公的义田之举,比晏婴更贤能,他的义田格局可长久推行,又 似乎胜过了晏子。 唉!世上身居三公高位,享受万钟俸祿的人,他们的府第如此雄伟,车马如此装 饰,声色如此繁盛,妻儿如此富裕,都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但亲族中不能踏入 他家大门的人,难道是少数吗?更何况对于施救贤人呢!其次那些任卿、大夫, 任士的人,官府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 但他的族人手持壶瓢乞食,最终抛尸沟壑,难道是少数吗?更何况对待他人呢! 这些人都是愧对文正公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忠义充满朝廷,功业遍及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世必定有史官加以书 写,我可以省略不记。只是推崇他的义行,借此将他的义行流传后世。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7 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 江南友人公度。 ⑴ 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 是 ;“背飞双燕”一 语,在词中的寓意是 。 (2 分) ⑵ 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5 分) 10.⑴芙蓉落尽天涵水/朋友离别。(2 分)⑵要点:上阕实写日暮独倚楼头所 见苍凉的秋景;(2 分)下阕虚拟岁暮朋友登楼远眺,遥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 (或,下阕从对方着笔,想象朋友登高望远,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2 分)虚 实结合的描写中,见秋水冬雪、花落燕飞,更见迟暮怀人的深深情意、殷殷希冀。 (1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⑴ 燎沉香,______________。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⑵ 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11.⑴消溽暑/侵晓窥檐语 ⑵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 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 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一一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 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 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 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 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 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 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 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 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 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 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 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 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 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 发展硏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 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 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 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互联网薮据中心调査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 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 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 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 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 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 12.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 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 )阅读(12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简答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 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 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 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 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 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 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 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 可以不到 1 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 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 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 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 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 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 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 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 年 1 月 26 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 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 10 余天,粉 丝数量达到 16 万多人,有 1000 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 截至 3 月 8 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 6 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 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 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 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 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 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 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 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 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 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1 年第 4 期) 12.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 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 机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 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 向 12.D/“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 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髙潮共同掀起舆 论髙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引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 是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 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 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 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3.C/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 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也错,有违事实。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 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 身。D“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不能必然地推断。 14.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如何看待“微博热”这一现 象?(6分) 14.答案要点:()①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 带来了改变。②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③微博对人们 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等等。(3分) (2)示例:要辨证地看待“微博热”。微博优势,在于其简明性 便捷性、时效性、草根性。一些“自媒体人”自发担负起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任务。 另外,微博所构建的网络舆论平台方便了网络问政,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产生重要影响。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微博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产生了严重的冲 击。再加上微博的“自由”的精神,事实上,无法保证每个博客所发的信息都是 真实可靠的。(3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时光 冯骥才 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 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 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 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 向。 12.D/“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 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共同掀起舆 论高潮。”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引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 是 ( )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 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 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 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 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 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 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3.C/A“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为外加信息;“受众不再 是信息传播的终端”也错,有违事实。B“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 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 身。D“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不能必然地推断。 14.综观全文,“微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如何看待“微博热”这一现 象?(6 分) 答: 14.答案要点:⑴①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 带来了改变。②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③微博对人们 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等等。(3 分) ⑵示例:要辨证地看待“微博热”。微博优势,在于其简明性、 便捷性、时效性、草根性。一些“自媒体人”自发担负起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任务。 另外,微博所构建的网络舆论平台方便了网络问政,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产生重要影响。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微博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产生了严重的冲 击。再加上微博的“自由”的精神,事实上,无法保证每个博客所发的信息都是 真实可靠的。(3 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时 光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 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 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
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 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 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 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一一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 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形象! 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 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日 本京都退藏院到冬日小雨空濛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天津 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究竟哪 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 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 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 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 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 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 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 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 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 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 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 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 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 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 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 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 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 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 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 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我无言以对,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 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 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丁丑腊月二十一日寒夜 (选自冯骥才散文集《时光》,天津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有删改)
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 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 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 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 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形象!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 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日 本京都退藏院到冬日小雨空濛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天津 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究竟哪 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 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 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 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 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 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 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 诗 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 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 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 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 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 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 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 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 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 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 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 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 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 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我无言以对,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 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 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丁丑腊月二十一日寒夜 (选自冯骥才散文集《时光》,天津文艺出版社 2008 年版,有删改)
15.试揣摩作者认为大众俗语中“年根儿”说法“形象”的原因。(4分) 答: 15.年根就是年底,“年根儿”的说法,喻含了一年就是一棵葱茏的岁月之树, 临近年终则仅余根底的意思。(2分)形象地道出临近年终,时光的紧迫与拮据。 (2分) 16.作者写“停电”有哪些作用?请根据文章具体分析。(6分) 答: 6.以“停电”为契机展开全文,(2分)在暗夜中,点亮烛光,进入思考,让 往事重现,甚至得以发现木雕有力的目光,顿悟生命精神的永存;(3分)与“来 电”相呼应,打断思考,收结全文。(1分) 17.第4段状写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境?(5分) 7.反思一年的经历,寻找自己的足痕,多是奔波忙碌,远离了书桌和创作, 些足迹杂沓模糊,一些足迹清晰犹在,(3分)所以心境复杂,有艰辛与无奈、 羞愧与不安,还有少许的慰藉。(2分) 结合文意,理解“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的意思,并探讨你从中得 到的启发。(7分) 答 18.(1)无论雕工、小说家、作曲家,都要有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1分) 抛弃尘嚣,把握好时光,(2分)创造出有艺术生命的作品,让生命的精神以另 种形态存在或再生,这样,才可能实现不朽。(2分)/“启发”吻合文意即 可,如要有艺术的修为、要有人生的顿悟、要有执着的创造、以及要远离虚幻的 尘嚣等(2分)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1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0分) 《论语·子路》记载:“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说的是一个叫直躬 的人,父亲偷了羊,作为儿子的他告发了父亲。叶公认为直躬是正直的人,孔子 却不赞同直躬的做法,说:父亲当为儿子隐瞒,儿子当为父亲隐瞒 《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晋国邢侯与雍子为封地鄱的疆界争讼,上卿韩宣子 令代理司法官叔鱼审案。因雍子把女儿献给了叔鱼,叔鱼便判雍子胜邢侯败。邢 侯在朝堂上怒杀了叔鱼和雍子。韩宣子问叔鱼的哥哥叔向,该怎样处理。作为晋 国的执政,叔向说:雍子献女贿赂法官;叔鱼贪美色枉法,邢侯私自杀人。根据 法令,三人均该死罪。韩宣子采纳了叔向的意见。孔子称赞叔向:“治国制刑, 不隐于亲。”弟弟犯了罪,做哥哥的却不偏袒,保证了司法的公正 同是犯有罪责,孔子为何主张父子间“亲亲相隐”,却又称赞叔 向“不隐于亲”的行为?请结合儒家的伦理观进行探讨。(200字左右)
15.试揣摩作者认为大众俗语中“年根儿”说法“形象”的原因。(4 分) 答: 15.年根就是年底,“年根儿”的说法,喻含了一年就是一棵葱茏的岁月之树, 临近年终则仅余根底的意思。(2 分)形象地道出临近年终,时光的紧迫与拮据。 (2 分) 16.作者写“停电”有哪些作用?请根据文章具体分析。(6 分) 答: 16.以“停电”为契机展开全文,(2 分)在暗夜中,点亮烛光,进入思考,让 往事重现,甚至得以发现木雕有力的目光,顿悟生命精神的永存;(3 分)与“来 电”相呼应,打断思考,收结全文。(1 分) 17.第 4 段状写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境?(5 分) 答: 17.反思一年的经历,寻找自己的足痕,多是奔波忙碌,远离了书桌和创作,一 些足迹杂沓模糊,一些足迹清晰犹在,(3 分)所以心境复杂,有艰辛与无奈、 羞愧与不安,还有少许的慰藉。(2 分) 18.结合文意,理解“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的意思,并探讨你从中得 到 的启发。(7 分) 答: 18.⑴无论雕工、小说家、作曲家,都要有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1 分) 抛弃尘嚣,把握好时光,(2 分)创造出有艺术生命的作品,让生命的精神以另 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这样,才可能实现不朽。(2 分)/“启发”吻合文意即 可,如要有艺术的修为、要有人生的顿悟、要有执着的创造、以及要远离虚幻的 尘嚣等(2 分) 六、选做题(2 小题任选做 1 题,10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0 分) 《论语·子路》记载:“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说的是一个叫直躬 的人,父亲偷了羊,作为儿子的他告发了父亲。叶公认为直躬是正直的人,孔子 却不赞同直躬的做法,说:父亲当为儿子隐瞒,儿子当为父亲隐瞒。 《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晋国邢侯与雍子为封地鄐的疆界争讼,上卿韩宣子 令代理司法官叔鱼审案。因雍子把女儿献给了叔鱼,叔鱼便判雍子胜邢侯败。邢 侯在朝堂上怒杀了叔鱼和雍子。韩宣子问叔鱼的哥哥叔向,该怎样处理。作为晋 国的执政,叔向说:雍子献女贿赂法官;叔鱼贪美色枉法,邢侯私自杀人。根据 法令,三人均该死罪。韩宣子采纳了叔向的意见。孔子称赞叔向:“治国制刑, 不隐于亲。”弟弟犯了罪,做哥哥的却不偏袒,保证了司法的公正。 同是犯有罪责,孔子为何主张父子间“亲亲相隐”,却又称赞叔 向“不隐于亲”的行为?请结合儒家的伦理观进行探讨。(200 字左右)
19.答案参考:孔子反对直躬告父,称赞叔向不隐于亲,依据的都是“礼”。(2 分) 孔子反对直躬告父,所站的是“父子有亲”的人伦的立场,且父 亲所犯是偷羊的小过。作为儿子不应陷父亲于刑罚,体现了孝的精神,为人子应 讲孝道。(3分) 孔子称赞叔向不隐弟罪,所站的是“君臣有义”的人伦的立场, 且叔鱼犯的是贪赃枉法的大罪。作为执政叔向应该大义无私,体现了忠直的精神, 为人臣应有忠心。(3分) 另,探讨涉及大义灭亲的立法理念不符合中国传统伦理的。(1分) (题目依据:《礼记·檀弓上》说,“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 犯而无隐。”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说,一般案件,父母子女配偶可 拒作证。)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0分) 残疾教师代课20年未转正蔚县官员称有损教师形象 郭省3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腿有残疾,身高不足1.2米。从1991年10月起, 他就在河北蔚县宋家庄镇大宁村小学做代课教师,整整20年。郭省教的是一个 复式班,学前班、一年级、四年级都在一个班里。这个小学,老师、班主任和校 长都是他一个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写字各门功课,也是他一个 人教。从教期间,他得了大大小小的奖。作为代课教师,他的工资才540元,因 闹病吃药,衣食要靠老乡们接济。 县领导班子开会,有人提出郭省的转正问题,县委书记说:“郭省不能转正,他 有损蔚县的教师形象。”随后,面对公众质疑,蔚县教育局发布“说明”,称郭 省每次都在清退范围内,领导出于同情,才保留了他临时代课教师的岗位。 请从上述新闻材料中,自选角度,表明观点,写一篇200字左右 的新闻短评 答 20.答案提示: 本新闻短评可有一个角度,也可有多个角度,要提出观点并发表 议论。 角度①“教师形象”好与坏不能由外表决定,而要看他的业务能 力和工作态度 角度②郭省身残志坚,教书育人,不仅没有损害“教师形象”, 反而对学生是一种激励;角度③蔚县县委书记“有损教师形象”的说法是对残 疾人的歧视 角度④郭省的遭遇折射出国家对农村教育不够重视的现状。等 七、作文(60分)
答: 19.答案参考:孔子反对直躬告父,称赞叔向不隐于亲,依据的都是“礼”。(2 分) 孔子反对直躬告父,所站的是“父子有亲”的人伦的立场,且父 亲所犯是偷羊的小过。作为儿子不应陷父亲于刑罚,体现了孝的精神,为人子应 讲孝道。(3 分) 孔子称赞叔向不隐弟罪,所站的是“君臣有义”的人伦的立场, 且叔鱼犯的是贪赃枉法的大罪。作为执政叔向应该大义无私,体现了忠直的精神, 为人臣应有忠心。(3 分) 另,探讨涉及大义灭亲的立法理念不符合中国传统伦理的。(1 分) (题目依据:《礼记·檀弓上》说,“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 犯而无隐。”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说,一般案件,父母子女配偶可 拒作证。)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0 分) 残疾教师代课 20 年未转正 蔚县官员称有损 教师形象 郭省 3 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腿有残疾,身高不足 1.2 米。从 1991 年 10 月起, 他就在河北蔚县宋家庄镇大宁村小学做代课教师,整整 20 年。郭省教的是一个 复式班,学前班、一年级、四年级都在一个班里。这个小学,老师、班主任和校 长都是他一个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写字各门功课,也是他一个 人教。从教期间,他得了大大小小的奖。作为代课教师,他的工资才 540 元,因 闹病吃药,衣食要靠老乡们接济。 县领导班子开会,有人提出郭省的转正问题,县委书记说:“郭省不能转正,他 有损蔚县的教师形象。”随后,面对公众质疑,蔚县教育局发布“说明”,称郭 省每次都在清退范围内,领导出于同情,才保留了他临时代课教师的岗位。 请从上述新闻材料中,自选角度,表明观点,写一篇 200 字左右 的新闻短评。 答: 20.答案提示: 本新闻短评可有一个角度,也可有多个角度,要提出观点并发表 议论。 角度① “教师形象”好与坏不能由外表决定,而要看他的业务能 力和工作态度; 角度② 郭省身残志坚,教书育人,不仅没有损害“教师形象”, 反而对学生是一种激励;角度③ 蔚县县委书记“有损教师形象”的说法是对残 疾人的歧视; 角度④ 郭省的遭遇折射出国家对农村教育不够重视的现状。等 等。 七、作文(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