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一中2012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 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 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 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 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 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 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 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 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 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 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用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 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着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 “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 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 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 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 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弱热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 ×”——“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调破了 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 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 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 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 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 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 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 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 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河北省藁城一中 2012 届高三 9 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 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 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 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 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 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 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 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 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 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 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 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用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 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着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 “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 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 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 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 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弱热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 ××”——“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调破了 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 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 ”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 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 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 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 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 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 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 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 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 为“热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 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 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 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 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是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 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 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 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热词的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 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 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 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 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 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 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 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 “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 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 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 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 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 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 为“热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 营者的 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 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 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 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是 ( )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 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 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 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热词的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 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 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 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 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 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 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 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日: “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 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 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 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 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 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 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 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 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 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 若置之善类申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 爱之如予,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 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浯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高处 B.家贫躬 耕 躬:亲自 C.人有所遗 遗:馈赠 D.俄除左丞 衡屡入辞免 除:授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3分)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 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⑥课诵少 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②③⑥ ②③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许衡出身于世代农家,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 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不凡的颖悟力,使几任老师都感到难以胜任对 他的教学。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 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 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 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 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皇帝亲自选拔蒙古子弟 让他进行教育,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 哭拜在他的灵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 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 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 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 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 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 一,若置之善类申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 爱之如予,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 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浯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高处 B.家贫躬 耕 躬:亲自 C.人有所遗 遗:馈赠 D.俄除左丞, 衡屡入辞免 除:授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3 分)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 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 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②③⑥ C. ②③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许衡出身于世代农家,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 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不凡的颖悟力,使几任老师都感到难以胜任对 他的教学。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 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 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 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 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皇帝亲自选拔蒙古子弟 让他进行教育,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 哭拜在他的灵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 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恒过然后能 改 (《孟子》) (2)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 絮(也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吾师道 无 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 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 了 ⑨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 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 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髙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 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 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 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 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 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 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 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 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 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 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 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 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 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 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6 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人恒过然后能 改, , 。(《孟子》) (2)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 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3)吾师道 也, ? ,无 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 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 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 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 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 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 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 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 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 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 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 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 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 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 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 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 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 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
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 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 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 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 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 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 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 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 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 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 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 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 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 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 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 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 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它使我 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 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 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 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 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 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 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 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 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 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 省察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8分)
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 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 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 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 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 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 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 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 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 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 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 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 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 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 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 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 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它使我 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 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 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 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 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 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 年 5 月 29 日 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 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 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 如愿。 D.上世纪 30 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 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 省察。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8 分)
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 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4分) 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3).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 (4).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 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 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 于150字)(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学究天人道兼仙释 李俊宝 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因为顾、黄、王的名头实在太响,以至其他许多人 的思想、活动往往被研究者忽略,譬如傅山就是这样一个人 傅山一生值得称道的有三件大事:早年作为山西学生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 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中年从事秘密反清活动 20余年,曾被捕下狱,备受折磨,抗词不屈,终于获释;晚年主要从事著述 与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颙、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 长州尤西堂、番禺屈大均、吴江潘次耕等大批在野文人学者和当时尚未仕清的秀 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等思想文化界名流相往还。 清政权稳定后,康熙帝于康煕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以笼 络各地有影响的汉族士绅。大学士李霨等推荐了71人,在这批被推荐者中就有 傅山。但傅山宁愿乡居,以著述授徒自乐,不愿为清政府效力,遂以老病请辞 并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康煕帝将所有托故请辞奏 折一律驳回,明令各地督抚将被荐人员“作速起送来京”。山西地方官不断登门, 阳曲知县戴梦熊并备豪华轿子护送,逼傅山上道。到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 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康熙在保和殿面试博学鸿儒,授予彭孙 遹、朱尊彝等50人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各种官职。傅山虽未参加面试 但仍奉康煕谕旨“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帽,自称为“民” 作为17世纪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傅山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异 端”自命,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探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在对理学的批评中,他着重批判了理学的形而上学倾向和空谈义理弊端,阐述了 自己的辩证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观点。他认为,治学在于明道,明道在于致用,即 研究天道或自然规律的目的在于为我所用并造福于社会。在天人关系上,他很重 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反对消极被动的观念,继承和发展了荀子关于天人关系 的思想观点,既承认天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又肯定天人之间的必然联系,将天人 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主张为人在自然界找到合理的位置。傅山还认为,明体就 是明理,理不明则体不清,明理是为更好地指导现实活动。此外,他还斥责奴儒、 奴君子,主张“扫荡奴性”,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禁欲主义和父母包 办婚姻,坚持“非圣人能王”的平等观念,倡行国民治国的理想社会。其诸子学 研究同样堪称于世,侯外庐曾有评价:“如果说顾炎武考证音韵学是后来王国维 的老师,则我们有理由说傅山的子学研究是后来章炳麟的先行者
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 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4 分) 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 分) (3).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 分) (4).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 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 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 于 150 字)(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学究天人 道兼仙释 李俊宝 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因为顾、黄、王的名头实在太响,以至其他许多人 的思想、活动往往被研究者忽略,譬如傅山就是这样一个人。 傅山一生值得称道的有三件大事:早年作为山西学生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 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中年从事秘密反清活动 20 余年,曾被捕下狱,备受折磨,抗词不屈,终于获释;晚年主要从事著述, 与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颙、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 长州尤西堂、番禺屈大均、吴江潘次耕等大批在野文人学者和当时尚未仕清的秀 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等思想文化界名流相往还。 清政权稳定后,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以笼 络各地有影响的汉族士绅。大学士李霨等推荐了 71 人,在这批被推荐者中就有 傅山。但傅山宁愿乡居,以著述授徒自乐,不愿为清政府效力,遂以老病请辞, 并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康熙帝将所有托故请辞奏 折一律驳回,明令各地督抚将被荐人员“作速起送来京”。山西地方官不断登门, 阳曲知县戴梦熊并备豪华轿子护送,逼傅山上道。到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 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康熙在保和殿面试博学鸿儒,授予彭孙 遹、朱尊彝等 50 人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各种官职。傅山虽未参加面试, 但仍奉康熙谕旨“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帽,自称为“民”。 作为 17 世纪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傅山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异 端”自命,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探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在对理学的批评中,他着重批判了理学的形而上学倾向和空谈义理弊端,阐述了 自己的辩证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观点。他认为,治学在于明道,明道在于致用,即 研究天道或自然规律的目的在于为我所用并造福于社会。在天人关系上,他很重 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反对消极被动的观念,继承和发展了荀子关于天人关系 的思想观点,既承认天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又肯定天人之间的必然联系,将天人 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主张为人在自然界找到合理的位置。傅山还认为,明体就 是明理,理不明则体不清,明理是为更好地指导现实活动。此外,他还斥责奴儒、 奴君子,主张“扫荡奴性”,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禁欲主义和父母包 办婚姻,坚持“非圣人能王”的平等观念,倡行国民治国的理想社会。其诸子学 研究同样堪称于世,侯外庐曾有评价:“如果说顾炎武考证音韵学是后来王国维 的老师,则我们有理由说傅山的子学研究是后来章炳麟的先行者
傅山在医学方面也颇有贡献,医学成果丰硕,传世之作有《医药略论》、《傅青 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诀》等,其中尤以《傅青主女科》最著名, 为后世中医妇科必备之书。他还特别重医德,薄财利,一生身体力行,实践“医 王救济本旨”,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有时甚或免费给穷人治疗。全祖望在《阳 曲傅先生事略》中曾如此描述:“避居远村,惟以医术活人。求方者户常满,贵 贱一视之,从不见有倦容。”傅山在书法、绘画等领域也领一时之风骚。其汉隶 以蔡邕为法,真书以颜真卿为范,采众家之长,独辟蹊径,其中篆、隶、真、行 草诸体皆备,榜书小楷,各尽其妙,以豪迈刚劲、雄健有力著称,其作品流传于 世者甚多。他的书法声誉极高,比其年长20岁的大书家黄道周称傅之书法为“晋 唐以下第一家”。他的绘画流传下来的较少,多为博物馆和私家收藏,其作品别 出心裁、蕴意深刻、意境开阔、独树一帜。 由于傅山在哲学、医学和书画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越,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则往往 被人忽略。事实上,傅山在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领域或诗、文理论方面,亦是上 承李贽、公安派和竟陵派,下启叶燮、袁枚,成就堪与同时代顾、黄、王并驾齐 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是后世学者的重点研究对 象,许多如傅山一样的人被忽略掉了。 B.傅山早年因为是陕西学生领袖,所以反对宦党暴政,领导了全省诸生进京请 愿的运动,为袁继成冤案昭雪平反,最终名震全国 C.傅山早年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以“异端”自命,显示了他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 D.傅山从事秘密反清活动,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 后受康熙感化,和彭孙遹、朱尊彝等人一样接受了康煕谕旨“特受内阁中书,着 地方官存问” E.傅山在哲学、医学、书法等诸多方面成就卓著,作者借侯外庐之口对他作出 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可以和顾炎武并驾齐驱。 (2)清政权稳定后,傅山的哪些行为表现了他对明王朝的忠贞?请概括回答。 (6分) (3)傅山作为当时反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哪些基本内涵 (6分) (4)有评论家用“悲悯”“个性”“骨气”来评价傅山,阅读本文后,你对这 些概念有了哪些新认知?结合文本,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轻佻(tido) 叶韵(xie)寻物启事迷天大谎 B.框架( kuang) 折本(she)以逸代劳突如其来 C.包扎(zha) 倨傲(j)不假思索陈词滥调 D.狩猎(shou) 责难(nan) 备受青睐皇天后土 1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 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 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
傅山在医学方面也颇有贡献,医学成果丰硕,传世之作有《医药略论》、《傅青 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诀》等,其中尤以《傅青主女科》最著名, 为后世中医妇科必备之书。他还特别重医德,薄财利,一生身体力行,实践“医 王救济本旨”,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有时甚或免费给穷人治疗。全祖望在《阳 曲傅先生事略》中曾如此描述:“避居远村,惟以医术活人。求方者户常满,贵 贱一视之,从不见有倦容。”傅山在书法、绘画等领域也领一时之风骚。其汉隶 以蔡邕为法,真书以颜真卿为范,采众家之长,独辟蹊径,其中篆、隶、真、行、 草诸体皆备,榜书小楷,各尽其妙,以豪迈刚劲、雄健有力著称,其作品流传于 世者甚多。他的书法声誉极高,比其年长 20 岁的大书家黄道周称傅之书法为“晋 唐以下第一家”。他的绘画流传下来的较少,多为博物馆和私家收藏,其作品别 出心裁、蕴意深刻、意境开阔、独树一帜。 由于傅山在哲学、医学和书画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越,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则往往 被人忽略。事实上,傅山在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领域或诗、文理论方面,亦是上 承李贽、公安派和竟陵派,下启叶燮、袁枚,成就堪与同时代顾、黄、王并驾齐 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是后世学者的重点研究对 象,许多如傅山一样的人被忽略掉了。 B.傅山早年因为是陕西学生领袖,所以反对宦党暴政,领导了全省诸生进京请 愿的运动,为袁继成冤案昭雪平反,最终名震全国。 C.傅山早年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以“异端”自命,显示了他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 D.傅山从事秘密反清活动,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 后受康熙感化,和彭孙遹、朱尊彝等人一样接受了康熙谕旨“特受内阁中书,着 地方官存问”。 E.傅山在哲学、医学、书法等诸多方面成就卓著,作者借侯外庐之口对他作出 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可以和顾炎武并驾齐驱。 (2)清政权稳定后,傅山的哪些行为表现了他对明王朝的忠贞?请概括回答。 (6 分) (3)傅山作为当时反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哪些基本内涵? (6 分) (4)有评论家用“悲悯”“个性”“骨气”来评价傅山,阅读本文后,你对这 些概念有了哪些新认知?结合文本,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轻佻( tiǎo ) 叶韵( xié ) 寻物启事 迷天大谎 B.框架(kuāng) 折本( shé ) 以逸代劳 突如其来 C.包扎( zhā ) 倨傲( jù ) 不假思索 陈词滥调 D.狩猎(shòu ) 责难( nàn) 备受青睐 皇天后土 1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假装买主,拨打墙上涂写的电话号码,公安人员按图索骥,几经周折,终于 破获了一个大的贩假、造假团伙。 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 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陈水扁的台独观点一出笼,便被两岸正义之士批得体无完肤,对此陈水扁既 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 15.下列句子表述简明,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 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 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C.在新一轮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 艺设计、设备保养等部门进行了检査、评议、整顿等一系列艰难的工作。 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饿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④③②⑥①⑤ 17.(2011·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仔细观察左面题为“北极熊的家在哪 里?”的漫画,写一段描述画面的文字,并表达你的感想。要求语言鲜明、生动, 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70字左右。(5分) 18.仿照《卵石》形式,以“鲜花”或“浮萍”等物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短诗。(6 分) 卵石 沐浴在溪水中 岁月恒久 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六、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快到了,宿舍里几个同学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小张说:“有什么过头,就是吃那些腻得不行的月饼,烦死了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 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陈水扁的台独观点一出笼,便被两岸正义之士批得体无完肤,对此陈水扁既 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 15.下列句子表述简明,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 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 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C.在新一轮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 艺设计、设备保养等部门进行了检查、评议、整顿等一系列艰难的工作。 D.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饿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17.(2011·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仔细观察左面题为“北极熊的家在哪 里?”的漫画,写一段描述画面的文字,并表达你的感想。要求语言鲜明、生动, 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70 字左右。(5 分) 18.仿照《卵石》形式,以“鲜花”或“浮萍”等物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短诗。 (6 分) 卵石 沐浴在溪水中 岁月恒久 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六、写作(6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快到了,宿舍里几个同学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过节。 小张说: “有什么过头,就是吃那些腻得不行的月饼,烦死了
“团圆节嘛,不吃月饼哪行?到是我妈妈年年非要回农村的老家,条 件那么差,愁人!”小李慢声陧语地说。 “大吃大喝加上到公园扭捏作态的照相就等于所有节日。”小王边 说边笑。 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要过节?”小赵若有所思地话让大家陷入了 沉思。 对于同学们这些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答案:B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偷换概念。第二段“从词语本身找 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的说法表明,“理由”不能简单等同于“流行的理由” A项和C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2.答案:A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 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项“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 意,变或然为实然。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 3.答案:C考点: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条件缺失。从全文来看,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包括“网络为当代中国民 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普通 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 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等方面,“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不受 信任”只是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之一。A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三段,B项的答题 区域在第五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末段 4.A(应释为“端正
“团圆节嘛,不吃月饼哪行?到是我妈妈年年非要回农村的老家,条 件那么差,愁人!”小李慢声陧语地说。 “大吃大喝加上到公园扭捏作态的照相就等于所有节日。”小王边 说边笑。 “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要过节?”小赵若有所思地话让大家陷入了 沉思。 对于同学们这些议论 ,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1. 答案: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偷换概念。第二段“从词语本身找 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的说法表明,“理由”不能简单等同于“流行的理由”。 A 项和 C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D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2. 答案:A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 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 项“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 意,变或然为实然。B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 项和 D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 3. 答案:C 考点: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条件缺失。从全文来看,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包括“网络为当代中国民 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普通 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 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等方面,“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不受 信任”只是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之一。A 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三段,B 项的答题 区域在第五段,D 项的答题区域在末段。 4.A(应释为“端正 ”)
5.B(①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④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⑤句是说 皇帝答应了许衡的辞职请求) 6.D(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 7.(1)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 老师 颖悟”“过”各1分“吾非其师也”2分,语句通顺1分) (2)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 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 (“王秦中”状语后置,“王”“所以”“乃”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 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 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 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 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 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 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 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 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 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 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 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 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后来迁移到山东,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髙尚,逐渐的开始追 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 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 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 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 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 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 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 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睁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 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 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 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 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 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 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 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 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5.B(①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④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⑤句是说 皇帝答应了许衡的辞职请求 ) 6.D(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 7.(1)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 老师。 (“颖悟”“过”各 1 分“吾非其师也”2 分,语句通顺 1 分) (2)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 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 (“王秦中”状语后置,“王”“所以” “乃”各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 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 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 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 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 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 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 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 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 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 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 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 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 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后来迁移到山东,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 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 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 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 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 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 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 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 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睁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 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 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 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 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 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 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 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 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