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A.抗击外来侵略 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外友好往来 D.君主专制强化 2下图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下面对此次远航活动的评论中,正确的项是() 航海路线 航海到达的家和地区爪哇 毕侨主要聚居地区 ①探寻新路,寻找黄金②友好往来,促进交流③和平使者,扬威异域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 3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 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人吐蕃 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4小王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有文字如图所示,可推知他关注的是哪个地方的历史() 1、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2、唐蕃会盟 3、宣政院 4、册封达赖、班禅,“金瓶掣签” A.新疆 B云南 C.台湾D西藏 5.1661年,郑成功致书荷兰总督: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当归
1 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 )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A.抗击外来侵略 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外友好往来 D.君主专制强化 2.下图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下面对此次远航活动的评论中,正确的项是( ) ①探寻新路,寻找黄金②友好往来,促进交流③和平使者,扬威异域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 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人吐蕃 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4.小王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有文字如图所示,可推知他关注的是哪个地方的历史( ) A.新疆 B 云南 C.台湾 D.西藏 5.1661 年,郑成功致书荷兰总督: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当归
我。线处应填入() 雅克萨B台湾 C.澳门D新疆 6.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一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一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一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7.‘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 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清皇宫D长城 8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 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9.《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③手工业简单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④航海业 的发展盛况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 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 C.明朝的厂卫制度 D清朝的“文字狱” 1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项历史工程的赞颂。 此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在于()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一统 C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D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12.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 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13我国发明的火药很早就应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14.在杭州美丽的西湖边,有座著名的岳坟,葬在这里的人“流芳百世”的主要原因是() A.抗辽英雄 B抗金英雄 C抗元英雄 D.抗倭英雄 15.“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
2 我。线处应填入( ) A. 雅克萨 B.台湾 C.澳门 D.新疆 6.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张骞 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一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一七下西洋, 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一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7.‘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 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清皇宫 D.长城 8.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 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9.《天工开物》 被外国学者誉为“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③手工业简单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④航海业 的发展盛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 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 )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 C.明朝的厂卫制度 D.清朝的“文字狱” 1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项历史工程的赞颂。 此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一统 C.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D.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12. 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辽、西夏、宋的战与和》 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 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13.我国发明的火药很早就应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 A.隋末农民战争 B. 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 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14.在杭州美丽的西湖边,有座著名的岳坟,葬在这里的人“流芳百世”的主要原因是( ) A.抗辽英雄 B.抗金英雄 C.抗元英雄 D.抗倭英雄 15.“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
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是() A.专制与跋扈 B.开明与开放 C.封建与宗法 D集权与融合 16.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 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 17.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 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8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 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 C.郑和下西洋 19.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决心和意愿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20.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势力消长的示意图,哪-幅是最准确的() 皇权 皇权 皇权 ↑皇权 年代 年代 年代 C 年代 D 二、材料解析题(共60分) 2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个繁荣开放的朝代,与很多国家都有友好往来,特别是与日本和印度。通过 频繁的交往,对两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注重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特别是对吐蕃 唐朝皇帝被尊称为“天可汗 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材料四如图所示
3 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是( ) A.专制与跋扈 B. 开明与开放 C.封建与宗法 D.集权与融合 16. 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 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 17.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 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 )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8.据史书记载,从 1407 年到 1422 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 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 A.马可.波罗来华 B.荷兰人抵达台湾 D.葡萄牙人到达澳门 C.郑和下西洋 19.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决心和意愿的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20.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势力消长的示意图,哪-幅是最准确的( ) 二、材料解析题(共 60 分) 21. (14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个繁荣开放的朝代,与很多国家都有友好往来,特别是与日本和印度。通过 频繁的交往,对两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注重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特别是对吐蕃, 唐朝皇帝被尊称为“天可汗”。 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材料四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时为中日和中印交往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人物?(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把哪位公文远嫁吐酱?(2分 (3)材料三中反映了唐太宗重用人才,这是他在著名谏臣谁近世后所说的?(2分) (4)材料四中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6分) 22.(16分)王朝更替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 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材料二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 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 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 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 现了许多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6分) 材料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 面前无坐处,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3)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2分)
4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时为中日和中印交往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人物? (4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把哪位公文远嫁吐酱? (2 分) (3)材料三中反映了唐太宗重用人才,这是他在著名谏臣谁近世后所说的? (2 分 ) (4)材料四中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6 分 ) 22. (16 分) 王朝更替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 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一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6 分 ) 材料二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 72 年,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 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 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 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 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 现了许多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 (6 分 ) 材料三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 面前无坐处,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 《朱元璋》 (3)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 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2 分 )
23.(16分)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 wanfu)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 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明代考生看榜图(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科第之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项重要制度,该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武则天是如何完善该制度的?(4分) (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时该制度有何新发展?(4分) 材料三如图所 察汗民龄北行省 材料四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 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我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 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创立的一种新制度,在该制度下,哪两个地区正式归人了中国的版图?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四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4分) 24(14分)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敕郑和) 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文
5 23. ( 16 分)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一 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anfu )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 其族绝矣。 一一王定保 《唐摭言》 材料二明代考生看榜图 (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科第之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项重要制度,该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武则天是如何完 善该制度的? (4 分) (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指出明代时该制度有何新发展? (4 分 ) 材料三 如图所示。 材料四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 朱元 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我 3 万余人,并对我国政 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创立的一种新制度,在该制度下,哪两个地区正式 归人了中国的版图? (4 分)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四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4 分 ) 24.( 14 分) 2013 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 (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敕郑和) 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文
者六十二 材料二(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怠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 涉沧溟十万余..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 夜拳拳,唯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材料三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8分) (2)材料三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 府派哪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6分)
6 者六十二。 材料二 (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 年)奉使西洋,怠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 涉沧溟十万余....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 夜拳拳,唯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材料三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 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8 分 ) (2)材料三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 明政 府派哪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 (6 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A 2D 3C 1ID 12A 13A 16B17D18C 20B 二、材料分析题 21.(1)鉴真、玄奘 (2)文成公主。(3)魏征 (4)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22.(1)郡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特征: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人口众多,是交通枢纽和政治交往中心。局面贞观之治、开 元盛世。 (3)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23.(1)标志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武则天设立殿试和武举 (2)实行八股取士 (3)西藏和台湾(琉球)。 (4)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4.(1)目的:寻找建文帝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弘扬国威)“示中国之富强”;发展 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用中国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特点规模大、时间长(历时久)、 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2)日本;戚继光;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D 5B 6D 7D 8D 9B 10B 11D 12A 13A 14B 15B 16B 17D 18C 19C 20B 二、材料分析题 21. (1) 鉴真、玄奘。 (2)文成公主。(3)魏征。 (4)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22. ( 1 )郡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特征: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人口众多,是交通枢纽和政治交往中心。局面:贞观之治、开 元盛世。 (3)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主权力不断加强,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23. (1 )标志: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武则天设立殿试和武举。 (2)实行八股取士。 (3)西藏和台湾(琉球)。 (4)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4. (1 )目的:寻找建文帝;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弘扬国威)“示中国之富强” ;发展 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用中国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特点:规模大、时间长 (历时久)、 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2)日本;戚继光;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