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 著 圆建湖
南宋地方武力 —地方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一 The Regional Military Forces in Southern Song China: Studies of Regional Armies and Local Militias 黄寬重 Kuan-chung Huang 风束大围者公司
自序羽1 自序 我從大學三年級起對宋史有興趣。不過,當時論著所瞭解的宋 代,都環繞著與「重文輕武,強榦弱枝」國策有關的議題’而且以 北宋為主,對南宋歷史的討論相當有限。為了更全面地暸解宋代, 我把研究焦點集中於南宋。 在探討南宋歷史的過程中,最吸引我的課題就是南宋地方武 力。我研習宋史之餘,喜歡閱讀一些近現代的人物傳記,發現清末 民初有紅槍會、白狼等自衛武装力量,一直到抗戰時期,各地仍有 不同形式的民間武力。這些訊息使我相信民間武力在中國歷史上有 如涓滴細流,不曾枯竭,宋代的情形,也當如此。從這個視點來觀 察,將與以往所認識「強榦弱枝」體制下、地方武力不存在的看法, 出現相當大的差距。尤其到南宋,由於立國形势的轉變’宋廷為了 生存與發展,除了掌控正规罩之外,應當還允許有不同形式的地方 武力存在。然而,學界可能囿於傳統觀念或受資料的限制,對南宋 地方武力的研究,仍留下相當宽廣的開發空間。為了填補這個論域 的空白,我從撰寫博士論文開始,便以宋金對峙時期活躍於兩國逢 境上’而被宋廷視為義軍的武装力量,作為研究主題。希望進一步 對宋朝境內的地方武力進行較具深度的探討,深一層剖析蘊含於集 權中央國策下的歷史發展’赋予南宋史新的時代意義。 1985年,我趁到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的機會,向劉子健教授請教 有關南宋地方武力的問題,並且利用葛思德圖書館(Gest Library) 蒐藏的圖書文献,窝成〈南宋飛虎軍〉一文·這篇文章是經過師友
C致南宋地方武力 多次討論後完成的’不僅是我研究南宋地方武力的第一個個案,並 且以此為基點’確定日後系列論文的大致架構和寫作模式。 南宋地方武力的名稱繁複,任務有別,牽涉的範圍廣泛’要進 行全面、完整且深入的研究並不容易。但這些地方武力有許多共通 之處,若就其中資料較豐富、發展性較強的一些案例,進行較細緻 的探討,當有助於瞭解其屬性及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於是繼飛虎軍 之後’我陸續寫了相關的論文。然而,一方面缘於資料分散,版本 不同’蒐集、整理、比對十分费時,寫作時斷時續。另方面,所探 討的個案也呈現不同的特色與問題’於是,探究此一課題的角度、 取徑也隨之調整、修正。這次出版’為了集中焦點,凸顯主題,將 各單篇作了若干的修訂與增删;但又冀望能反映各地方武力多元而 複雜的樣貌,因此在保留與删减的兩難情况下,所呈現的内容不免 有觀點難以前後貫穿、看法未趨一致之憾,這是我特别感到不安之 處· 本書各章先後以單篇的論文形式,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 言研究所集刊》、《中國史研究》、《國史釋論》、《第二屆國際漢學會 議論文集》《中國史學》(日本)《第一屆全國歷史學學術討論會論 文集》等學衛期刊。第一篇發表於1986年,最後一篇完稿於2001 年,時序跨越了我一生最精彩的十六個年頭;回顧往昔,雖有學習 的喜悦,然受限於個人能力及眼界,總有難以破繭之感。此次若非 藉棄集成書的機緣,激勋自我,再整舊稿,細理思緒,否則實難有 心力與勇氣重拾昔日的宿願·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要特別感謝劉靜貞教授、方震華博士仔細 看完書稿,提出許多修訂意見;在各篇章成稿期間,劉子健教授
自床p3 陶晉生老師、王德毅老師、王曾瑜教授、梁庚堯教授、柳立言教授、 黄清連教授、李天鳴教授及匿名的審查人,都曾提供批評、修改建 議,深表感謝。此外,東大圖書公司劉振強董事長慨允出版學術專 書;謝美娥、張斐怡、高月娥三位小姐辛苦協助打字、编輯、校對 工作,都十分感激· 我在史語所服務超過二十二年,是這個學術園地中受益最多的 一份子。這裡的學術環境與傳統,固然為學界所钦羡,更值得感念 的是同事、朋友間彼此的包容和鼓勵·其中,張存武先生和杜正勝、 邢義田、何大安、劉增貴、張彬村、朱漓林諸兄,雖與我所學沒有 直接的關係,但他們至誠相待、直言不諱的情誼,是啟發我學習成 長的泉源,也是我治史生涯中的良師諍友·最後要向內人錦香致謝, 如果沒有她全力支撑家務,照顧我的身體,替我分勞照料年邁的雙 親’我很難在工作上有所發展。 黄寬重 2002年2月15日 南港中央研究院
09o2si02i251o月V6iii4Bog9月sT 南宋地方武力一地方軍與民間自衛武力的探討 目次 Housubodn siA lenorgs 自序 nobin m vrmA gnotiu srT 緒論 第一篇 地方軍… 7 第一章 廣東摧鋒軍 9 第二章 福建左翼軍… 51 第三章 湖南飛虎軍 109 第二篇 民間自衛武力… 143 第四章 宋廷對民間自衛武力的利用和控制 以镇撫使為例… 145 第五章 雨淮山水寨—地方自衛武力的發展… 203 第六章 茶商武力的發展與演變… 239 第七章 經濟利益與政治抉擇dsgs○svi21ssdT 宋、金、蒙政局變動下的李全、李瓊父子… 275 第八章 山城與水寨的防禦功能 以南宋、高麗抗禦蒙古的經驗為例… 307 結論 南宋的中央與地方關係g9月09vo99 以地方武力為中心的考察 329 参考書目文獻 351 索引 365
The Regional Military Forces in Southern Song China Studies of Regional Armies and Local Militias Contents Preface Introduction 1 Part 1 Regional Armies… 7 Chapter 1 The Cuifeng Army in Guangdong......... 9 Chapter 2 The Zuo'yi Army in Fujian..................... 51 Chapter 3 The Flying Tiger Army of Hunan............... 109 Part 2 Local Militias...... 143 Chapter 4 The Use and Control of Local Militias by the Song Court:The Case of the Military Commissioner... 145 Chapter 5 The Fortresses along the Huai: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Militias… 203 Chapter 6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 Merchants'Forces… 239 Chapter 7 Economic Interests and Political Choices:The Shifting Loyalties of Li Quan and His Son Li Tan to the Song',Jin,and Mongols.......... 275 Chapter 8 The Defensive Capabilities of Mountain Fortresses and River Forts:The Experiences of the Southern Song and Korea in Resisting the Mongol Invasions... 307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Regional Governments in Southern Song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Military Forces......... 329 Bibliography 351 Index 365
表次 表2.1左翼軍將官表 74 表3.1飛虎軍將官表 1 表3.2飛虎軍戰績表 132 表4.1南宋镇撫使資料表 157 表4.2鎮撫使置、罷時間表.… 166 表4.3镇撫使的結局.… 166 表4.4各區鎮撫使繼任表 168 表6.1敢勇軍戰績表 262 表6.2茶商武力抗金戰績表(德安地區) 266 表6.3茶商武力抗金戰績表(蕲州地區) 268 106 湖南
緒論 宋朝立國以來,為了扭轉唐未五代驕兵悍將、地方權重的弊端, 藉著各項制度的建立與實施,以渐進的方式,將原屬於地方藩鎮的軍 政、財政與民政權收歸中央,此後,對將帥的防範和猜忌,成了趙宋 恪守不渝的家規。1這種政治傾向,在兵制的設計上最為明顯。在軍 隊指揮上,將軍隊訓練、調動和征戰分由三個不同部門負責,落實以 文御武、將從中御的政策;而在軍種的區分上,將強悍能戰的禁軍劃 歸三衙掌管,為中央正規軍,廂軍在地方上負責畜牧繕修的工作,鄉 兵則選自戶籍,或土民應募,負責維持地方治安,此外,西北沿邊地 區則由少數民族組成的蕃兵,以捍衛鄉里。 在中央權威不斷強化的過程中,禁軍的數量逐渐漸增加,相對的, 地方性軍隊如廂軍、鄉兵則增加有限,如太祖晚年,全國共有軍隊三 十七萬八千人,禁軍有十九萬三千人,佔一半以上。2太宗未年 (995-997),全國軍隊有六十六萬六千人,禁軍佔三十五萬八千人。 英宗治平元年(1064),有禁軍六十九萬三千三百三十九人·廂軍四十 八萬八千一百九十三人·總計一百十八萬一千五百三十二人。3王安 ·王曾瑜,〈宋朝軍事指揮的若干評價〉,見氏著,《宋朝兵制初探》(北京:中 華蓄局,1983年8月初版),頁327。 ?王曾瑜,〈北宋前期和中期的禁兵〉,《宋朝兵制初探》,頁15。 3黄淮、杨士奇等,《歷代名臣奏議》(臺灣學生書局影印,1964年12月初版), 卷220,頁12上;又見蔡襄,《蔡忠惠公文集》(清雍正十二年遜敏齋刊,乾隆 間後印本),卷18,〈論兵十事〉,頁16下
经宋地方武力 石變法時,禁軍數比英宗時少十萬,各地廂軍則有二十二萬七千六百 二十七人哲宗元祐七年(1092),禁軍五十五萬,廂軍三十餘萬人。4從 禁軍與廂軍增加的比例,可見宋代強榦弱枝的政策相當落實。 這一連串的設計與措施·強化了中央的領導權,而壓制地方勢力 與武人的地位。不過,這種以中央集權為中心思想的軍事體制實有其 弱點。一方面,中央正規軍以拱衛京師及邊境佈防為主要任務,其他 的地區則只能作點的部署。以至內部發生盗賊或叛亂時,常形成禁軍 疲於奔命而無法迅速敉平亂事的現象。另一方面,禁軍採消極性的防 禦部署,且以更戍的方式,輪調到各屯駐地區,調動頻繁,對地理形 勢認識不足,難以發揮因地制宜的主動攻擊力,影響作戰成效。因此, 宋廷面對内亂、外患時往往窮於應付,這是採行強榦弱枝政策所衍生 的困境。 正規軍既不足以完全應付軍事上的需求,宋廷乃另尋輔助力量: 將地方上一定戶等以上的百姓組成弓手、土兵等職役的角色,賦予某 些武備與法定地位,藉由軍政與民政並行的指揮體系,擔負起維護基 層的治安工作,添補正規軍的不足。此一措施·顯示宋朝雖然自締建 以來,即積極推動強榦弱枝的政策,但也同樣瞭解地方武力在現實環 境中的重要性。弓手、土兵設置後,各地的治安得以維護,而且鄰近 強敵的陝西、河東等地區,部分由弓手轉型的弓箭社,在捍衛鄉里時, 發揮了因時因地制宜的機動性,在對遼、夏的戰爭中,也獲致了一定 1李森,《續資治通鑑長编》(世界書局影印,1983年2月四版),卷472,哲宗 元祐七年四月,是月條,頁15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