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章重点: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二、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三、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确立 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五、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章重点: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二、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三、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确立 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五、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装由毛泽东与邓子恢50年代的一场纷争说起: 米 对待农业合作化速度有分歧:1954年底~1955年初,合 作化运动出现第三次冒进,毛泽东作出“停、缩、 发”。农业部关掉2万个合作社,剩下65万。 19556~1956年合作化数量问题,邓主张100万,毛泽 东130万;后毛作出让步,邓仍坚持 装对浙江省情况的分析有分歧. 米 毛泽东过高估计农民社会主义积极性,对改造小私有 者和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
由毛泽东与邓子恢50年代的一场纷争说起: 对待农业合作化速度有分歧;1954年底~1955年初,合 作化运动出现第三次冒进,毛泽东作出“停、缩、 发” 。农业部关掉2万个合作社,剩下65万。 1955·6~1956年合作化数量问题,邓主张100万,毛泽 东130万;后毛作出让步,邓仍坚持. 对浙江省情况的分析有分歧. 毛泽东过高估计农民社会主义积极性,对改造小私有 者和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
悉评价: 米第一,毛泽东与邓子恢的争执并非原则矛盾,中国走 社会主义是必然趋势: 共同纠正两次左倾急噪冒进:1952底~1953初,1953底 ~1954初。 米 第二,表明当前的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 存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决策。 1954年合作社由53年的1.4万升至11万,80%比互助组 和单千增产,增幅15~30%;19556,加入农业互助农 户64.9%,初级社14.2%,互助组50.7%
评价: 第一,毛泽东与邓子恢的争执并非原则矛盾,中国走 社会主义是必然趋势: 共同纠正两次左倾急噪冒进:1952底~1953初,1953底 ~1954初。 第二,表明当前的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 存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决策。 1954年合作社由53年的1.4万升至11万,80%比互助组 和单干增产,增幅15~30%;1955·6,加入农业互助农 户64.9%,初级社14.2%,互助组50.7%
一、过渡时期及其总路线 1、原来设想:先先建设后过渡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和经济形式、~主要矛盾: 社会性质:“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逐步过渡到社会 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 盾。 经济形态: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 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设想的改变及过渡时期总路线(录像) 米 改变的原因:苏联的支持(1952年中央工作会议)): 苏联社会主义的示范:国内贫富分化抬头 米, 总路线及其特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 时并举;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实质是变 革生产关系
一、过渡时期及其总路线 1、原来设想:先先建设后过渡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和经济形式、~主要矛盾: 社会性质: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逐步过渡到社会 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 盾。 经济形态: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 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设想的改变及过渡时期总路线(录像) 改变的原因:苏联的支持(1952年中央工作会议)): 苏联社会主义的示范;国内贫富分化抬头 总路线及其特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 时并举;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实质是变 革生产关系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 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一---- 装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装农业: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装 资本主义工商业: 装低级: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装高级: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 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低级: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高级: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装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第一、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以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了。 第二、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人民民主专 政的国家政权得到巩固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 生产力。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第一、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以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了。 第二、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人民民主专 政的国家政权得到巩固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 生产力。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鉴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毛 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 两个步骤,“民主革命是社 第四卷 毛泽东选集 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 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 然趋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鉴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毛 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 两个步骤, “民主革命是社 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 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 然趋势”
--一---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局部 地区建立,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局部 地区建立,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强调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从建国初 期的国情出发,又不急于实现两个革命阶 段的衔接,在过渡时间的选择上,以完全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转变的历史前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在强调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从建国初 期的国情出发,又不急于实现两个革命阶 段的衔接,在过渡时间的选择上,以完全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转变的历史前提
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 过分析,这时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属于 社会主义体系的、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 过分析,这时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属于 社会主义体系的、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