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历更不会忘记,100多年前,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以当时留日中 国学生等为骨干组建中国同 盟会,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 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 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 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 兴中华的希望 2013年10月21日,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 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历史不会忘记,100多年前,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以当时留日中 国学生等为骨干组建中国同 盟会,毅然发动和领导辛亥 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 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 中国进步的闸门,点燃了振 兴中华的希望。 ——2013年10月21日,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 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问题 ⊙1.孙中山如何从改良转向革命? ⊙2.辛亥革命为何、如何发生? ⊙3.孙中山如何领导了辛亥革命?
问 题 1. 孙中山如何从改良转向革命? 2. 辛亥革命为何、如何发生? 3. 孙中山如何领导了辛亥革命?
内容 ⊙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政治 ⊙二、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 ⊙三、孙中山与革命之准备 ⊙四、辛亥革命的过程 ⊙五、辛亥革命的意义
内 容 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政治 二、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 三、孙中山与革命之准备 四、辛亥革命的过程 五、辛亥革命的意义
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政治 ⊙晚清新政与政治的离心力 新政为时过晚,激化了清王朝与国民的矛盾。新政终因执行无人 而使朝廷威信降低,使国民失望。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亲贵胄欲借“立宪”重建中央集权,地方 督抚欲欲借“立宪”削弱中央权力。 ⊙满与汉的矛盾。 满族官员欲排挤汉族官僚,汉族官僚竭力培植个 人与地方势力,与之相对抗。 政府与士绅的矛盾。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失去“上升空间”的八 股之士与新式学堂学生形成强大的离心力
一、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政治 晚清新政与政治的离心力 新政为时过晚,激化了清王朝与国民的矛盾。新政终因执行无人 而使朝廷威信降低,使国民失望。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亲贵胄欲借“立宪”重建中央集权,地方 督抚欲欲借“立宪”削弱中央权力。 满与汉的矛盾。满族官员欲排挤汉族官僚,汉族官僚竭力培植个 人与地方势力,与之相对抗。 政府与士绅的矛盾。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失去“上升空间”的八 股之士与新式学堂学生形成强大的离心力
晚晴新政延续了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诸多措施,在 许多政策上更为激进,然而这些政策由于政治的重重 权力纠葛与矛盾,使得改革不但无法推行,而且陷入 一种愈改愈乱的局面,并在中央与地方、满与汉、政 府与士绅之间形成巨大的政治离心力。 ⊙进入20世纪,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改革与革 命的变奏之间,革命的曲调日益成为主旋律
晚晴新政延续了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的诸多措施,在 许多政策上更为激进,然而这些政策由于政治的重重 权力纠葛与矛盾,使得改革不但无法推行,而且陷入 一种愈改愈乱的局面,并在中央与地方、满与汉、政 府与士绅之间形成巨大的政治离心力。 进入20世纪,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改革与革 命的变奏之间,革命的曲调日益成为主旋律
⊙民族危机的加深 ⊙1901年, 《辛丑条约》进一步加强列强对中国政治与 经济的控制 1904-1906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展开,日俄自行划 分在东北的权益范围 1903-1904年,英国入侵西藏 0 1902-1911年,教案不断
民族危机的加深 1901年,《辛丑条约》进一步加强列强对中国政治与 经济的控制 1904-1906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展开,日俄自行划 分在东北的权益范围 1903-1904年,英国入侵西藏 1902-1911年,教案不断
孙中山的回忆反映了这种情况: 经此失败(1900年兴中会反清起义)而后,回顾中 “ 界酯食吴不音里勇了和,超 9 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元视为毒 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后,则鲜闻 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 万两而后,则清廷之威信岂扫地无余,而人民艺生计从 此日蹙。国势危机,发发不可终甘。有志之全,多起数 国之崽,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建国方略之一有志竟成》,栽《孙中山全集》( 6),235页
孙中山的回忆反映了这种情况: “经此失败(1900年兴中会反清起义)而后,回顾中 国之人心,已觉与前有别矣。当初次之失败(1895年),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漫骂 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 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后,则鲜闻 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 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吾人睹此情形, 中心快慰,不可言状,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加 以八国联军之破北京,清后、帝之出走,议和赔款九万 万两而后,则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而人民之生计从 此日蹙。国势危机,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 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 《建国方略之一·有志竟成》,栽《孙中山全集》(6),235页
二、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 ⊙孙中山(1866-1925)的前四十五年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 ⊙1879年,赴檀香山读书; 1883-1892年,香港学医 1894年,从改良转向革命 ⊙1892秋-1894.1澳门行医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1895-1911年,革命动员期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 孙中山(1866-1925)的前四十五年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 1879年,赴檀香山读书; 1883-1892年,香港学医 1892秋-1894.1 澳门行医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894年,从改良转向革命 1895-1911年,革命动员期
改良梦 ⊙1890年,《致郑藻如书》,倡导变革农桑、戒烟和兴学等政策。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891年,写给同乡郑观应《农工》一文,期望兴农以安社会, 后被郑观应《盛世危言》收入。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894年春夏,写《上李傅相书》,赴天津上书李鸿章。由于甲午 战争爆发,李鸿章未见孙中山。(《上李傅相书一广东香山来稿》,《万 国公报》1894年9月10日。)
改良梦 1890年,《致郑藻如书》,倡导变革农桑、戒烟和兴学等政策。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891年,写给同乡郑观应《农工》一文,期望兴农以安社会, 后被郑观应《盛世危言》收入。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894年春夏,写《上李傅相书》,赴天津上书李鸿章。由于甲午 战争爆发,李鸿章未见孙中山。(《上李傅相书—广东香山来稿》,《万 国公报》189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