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四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 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 季春秋。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髙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 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 “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真实的 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 都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 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 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 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 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 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 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 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 有效交流思想?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 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 更晚接受新事物。看看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 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时, 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 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 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学者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历史上前所未 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 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 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 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但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 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是中国文化 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 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时代变迁,技术条件升级,人 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 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 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 《人民日报》,有删改)
江西省兴国县四校 2017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 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 季春秋。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高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 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 “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真实的 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 都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 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 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 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 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 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 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 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 有效交流思想?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 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 更晚接受新事物。看看互联网,微博是近 6 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 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时, 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 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 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学者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历史上前所未 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 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 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 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但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 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是中国文化 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 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时代变迁,技术条件升级,人 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 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 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 《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信息时代,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不同的每个人都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和文化 风尚的制造者。 B.文化空气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 化上的“小时代”。 C.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 所特有的现象。 D.当代文化人要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好书和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有人疾呼,从电脑和 手机中拯救阅读。 B.海德格尔等人的忧思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草根精英能更早接受新事物 拥抱新的文化场。 C.信息时代文化共存,主流文化建设者应防止文化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文化水 位划定警戒线。 D.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文化领域长时间内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 与“低俗”共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不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建 设者应有的态度。 B.“士志于道”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应成为当 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 共,天下大同”。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没改变,就能以积极态度、包容气度、渊博深度加厚信息 时代的文化土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何廉的救国梦和人生痛憾 曹涵 1895年,何廉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叫硖石口的小村庄。1913年12月,何廉投考 了由美国耶鲁大学创办的长沙雅礼大学堂,名列录取生第一。但随后,袁世凯称 帝,张勋“襄赞复辟大业”,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扶持自己的“代理人”,各地军 阀肆虐。残酷的社会现实教育了何廉,从此他抛弃了寄望于少数人拯救国家的幻 想,转而信奉教育救国。何廉学习勤勉奋进,二十四岁那年,作为成绩优异的毕 业生,被选派前往美国学习。后获得奖学金,进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能经 世济民的经济学”专业 1926年6月,何廉学成回来,接受张伯苓校长延聘进入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任 教。何廉对工作充满热情,曾独自一人承担四门课的教学,每天忙乎十余个小时 是家常便饭。当年在南开,何教授的名言是:“唉,又放假了。”传道授业之意 犹未尽之情溢于言表。而他过于专心工作,一次竟无意识地提着正冒热气的水壶 去浇花,一时传为笑谈 当时,南开经济学教学用的教材是英文版的,内容几乎全是关于西方国家特别是 美国的,与中国的现状毫不相干;老师照本宣科而学生则忙于背定义以应付考试
1.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信息时代,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不同的每个人都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和文化 风尚的制造者。 B.文化空气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 化上的“小时代”。 C.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 所特有的现象。 D.当代文化人要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当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好书和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有人疾呼,从电脑和 手机中拯救阅读。 B.海德格尔等人的忧思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草根精英能更早接受新事物、 拥抱新的文化场。 C.信息时代文化共存,主流文化建设者应防止文化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文化水 位划定警戒线。 D.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文化领域长时间内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 与“低俗”共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不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建 设者应有的态度。 B.“士志于道”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应成为当 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 共,天下大同”。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没改变,就能以积极态度、包容气度、渊博深度加厚信息 时代的文化土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何廉的救国梦和人生痛憾 曹 涵 1895 年,何廉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叫硖石口的小村庄。1913 年 12 月,何廉投考 了由美国耶鲁大学创办的长沙雅礼大学堂,名列录取生第一。但随后,袁世凯称 帝,张勋“襄赞复辟大业”,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扶持自己的“代理人”,各地军 阀肆虐。残酷的社会现实教育了何廉,从此他抛弃了寄望于少数人拯救国家的幻 想,转而信奉教育救国。何廉学习勤勉奋进,二十四岁那年,作为成绩优异的毕 业生,被选派前往美国学习。后获得奖学金,进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能经 世济民的经济学”专业。 1926 年 6 月,何廉学成回来,接受张伯苓校长延聘进入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任 教。何廉对工作充满热情,曾独自一人承担四门课的教学,每天忙乎十余个小时 是家常便饭。当年在南开,何教授的名言是:“唉,又放假了。”传道授业之意 犹未尽之情溢于言表。而他过于专心工作,一次竟无意识地提着正冒热气的水壶 去浇花,一时传为笑谈。 当时,南开经济学教学用的教材是英文版的,内容几乎全是关于西方国家特别是 美国的,与中国的现状毫不相干;老师照本宣科而学生则忙于背定义以应付考试
测验;课程设置过分琐细化,内容则华而不实;缺少与外界的联系,如此等等。 以至于学习商科的学生毕业后竟然看不懂中文报刊金融版面的文章,更无法胜任 工作,正如张伯苓所指出的“鲜谙社会真正情状,一旦出校执业,常觉与社会隔 膜,诸事束手”。在这种情况下,何廉决定将中国的材料和学科内容融合起来讲 解经济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学教学“中国化”。不久即推出了一批以中国经济为 讲解对象的经济学讲义,包括《经济学原理》、《财政学》、《统计学》,以及 《统计学之原理与方法》等。1931年,在经过几年的课堂实践之后,何廉将这 些业已定型的讲义交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立刻就成为全国各个大学财经学科 使用最为广泛的教科书。 何廉深切地感到,教学必须和研究真正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927年7月,在何 廉的提议和筹措下,南开大学社会经济委员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前身)正 式成立。这个不属于任何学科的独立研究机构,在当时的中国可谓“独开先河” 它承担起了前所未有的研究课题:收集与中国经济有关的以各种文字写成的材 料,然后整理编成《南开中国经济文集》:做经济统计资料方面的编制与分析工 作。从研究物价统计到研究农村和农业问题,何廉带领大家“一路狂奔”,先后 摘得“在国内最早引入市场指数之调查者”和“我国最早重视农业的经济学 家”桂冠,亦让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因科研成果丰硕而“被公认为研究中国经济 的权威机构”,至于其出版发行的《南开指数》、《统计周刊》、《经济统计季 刊》和《南开社会经济周刊》等出版物,更是驰名全球 在旧时中国,一个学者名声大了,很容易被政客拉拢,何廉这个享誉全国的经济 学家,最终也被蒋介石“拉下水”了。1936年,何廉开始着手考察并拟订“国 民政府关于调整战时经济行政机关”方案,这是他应蒋介石邀请出任行政院政务 处处长后的“第一把火”。初时,何廉踌躇满志,以为终于可以为多灾多难的祖 国“尽一份力”了。但他很快就发现,黑暗腐败的官场和微妙深邃的关系总是 羁绊自己的工作。虽然屡遭羁绊,但何廉还是顶住压力拟订出了可行方案,其统 筹优化之绝妙令蒋介石拍案叫好。遗憾的是,这一重大方案难以落实,让何廉摇 头叹息不已。1946年6月,何廉坚辞蒋介石委任的经济事务特别助理,退出政 界。 值得一提的是,何廉还创办了《世纪评论》和《经济评论》杂志,先后发表了《中 国应该有一个正直有力的反对派》、《为国家,为人民,还是为自己》、《苛政 猛于虎》、《这样的宋子文必须走开》等多篇言辞犀利的评论文章,抨击时政。 相关链接 ①在耶鲁求学期间,何廉一边系统地学习英国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学的方 法和高级经济理论等课程,一边跟着著名经济学家、数学指数理论创始人欧文· 费暄教授从事商品批发价格指数和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调査和编制工作。此外 他还在时任美国联邦政府国内税务局技术顾问的亚当斯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 入美国国家税务局实习,以了解税收的流程。(《20世纪中期经济学界泰斗 何廉先生》百度贴吧) ②在斯坦福等国外著名大学,如果想研究中国的经济史,“南开指数”是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1927年,南开大学在国内高校中最早建立了经济研究机构一一南 开大学社会经济委员会,并率先使用抽样法,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综合,最后发布了著名的“南开指数 (《南开指数,复兴不是寻常路》津讯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测验;课程设置过分琐细化,内容则华而不实;缺少与外界的联系,如此等等。 以至于学习商科的学生毕业后竟然看不懂中文报刊金融版面的文章,更无法胜任 工作,正如张伯苓所指出的“鲜谙社会真正情状,一旦出校执业,常觉与社会隔 膜,诸事束手”。在这种情况下,何廉决定将中国的材料和学科内容融合起来讲 解经济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学教学“中国化”。不久即推出了一批以中国经济为 讲解对象的经济学讲义,包括《经济学原理》、《财政学》、《统计学》,以及 《统计学之原理与方法》等。1931 年,在经过几年的课堂实践之后,何廉将这 些业已定型的讲义交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立刻就成为全国各个大学财经学科 使用最为广泛的教科书。 何廉深切地感到,教学必须和研究真正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927 年 7 月,在何 廉的提议和筹措下,南开大学社会经济委员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前身)正 式成立。这个不属于任何学科的独立研究机构,在当时的中国可谓“独开先河”。 它承担起了前所未有的研究课题:收集与中国经济有关的以各种文字写成的材 料,然后整理编成《南开中国经济文集》;做经济统计资料方面的编制与分析工 作。从研究物价统计到研究农村和农业问题,何廉带领大家“一路狂奔”,先后 摘得“在国内最早引入市场指数之调查者”和“我国最早重视农业的经济学 家”桂冠,亦让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因科研成果丰硕而“被公认为研究中国经济 的权威机构”,至于其出版发行的《南开指数》、《统计周刊》、《经济统计季 刊》和《南开社会经济周刊》等出版物,更是驰名全球。 在旧时中国,一个学者名声大了,很容易被政客拉拢,何廉这个享誉全国的经济 学家,最终也被蒋介石“拉下水”了。1936 年,何廉开始着手考察并拟订“国 民政府关于调整战时经济行政机关”方案,这是他应蒋介石邀请出任行政院政务 处处长后的“第一把火”。初时,何廉踌躇满志,以为终于可以为多灾多难的祖 国 “尽一份力”了。但他很快就发现,黑暗腐败的官场和微妙深邃的关系总是 羁绊自己的工作。虽然屡遭羁绊,但何廉还是顶住压力拟订出了可行方案,其统 筹优化之绝妙令蒋介石拍案叫好。遗憾的是,这一重大方案难以落实,让何廉摇 头叹息不已。1946 年 6 月,何廉坚辞蒋介石委任的经济事务特别助理,退出政 界。 值得一提的是,何廉还创办了《世纪评论》和《经济评论》杂志,先后发表了《中 国应该有一个正直有力的反对派》、《为国家,为人民,还是为自己》、《苛政 猛于虎》、《这样的宋子文必须走开》等多篇言辞犀利的评论文章,抨击时政。 相关链接 ①在耶鲁求学期间,何廉一边系统地学习英国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学的方 法和高级经济理论等课程,一边跟着著名经济学家、数学指数理论创始人欧文• 费暄教授从事商品批发价格指数和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调查和编制工作。此外, 他还在时任美国联邦政府国内税务局技术顾问的亚当斯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 入美国国家税务局实习,以了解税收的流程。(《20 世纪中期经济学界泰斗—— 何廉先生》百度贴吧) ②在斯坦福等国外著名大学,如果想研究中国的经济史,“南开指数”是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1927 年,南开大学在国内高校中最早建立了经济研究机构——南 开大学社会经济委员会,并率先使用抽样法,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综合,最后发布了著名的“南开指数”。 (《南 开指数,复兴不是寻常路》津讯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积贫积弱的残酷社会现实教育了何廉,使他抛弃了寄望于少数人拯救国 家的梦想,转而信奉教育救国 B.张伯苓所指出的“鲜谙社会真正情状,一旦出校执业,常觉与社会隔膜,诸 事束手”,表明当时南开的经济学教育严重脱离国家实情。 C.从南开大学经济社会委员会所承担的课题可以看出,何廉在美期间系统的理 论学习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为他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D.从中国小村庄走到美国耶鲁,从南开的卧龙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学界泰斗,满 怀信心投身政界又毅然与之决裂,何廉走过一条曲折的人生之路。 5.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何廉在哪些方面做出贡献?请结合传记 简要分析。(4分) 6.老一代的爱国知识分子何廉为自己的救国梦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它们给了 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传记,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天职 许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倔老头 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 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 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 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 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这是我的天职。”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 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魁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 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 古老的决斗。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 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 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记得,你常说‘这是我的天职’。” 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 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 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 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
A.中国积贫积弱的残酷社会现实教育了何廉,使他抛弃了寄望于少数人拯救国 家的梦想,转而信奉教育救国。 B.张伯苓所指出的“鲜谙社会真正情状,一旦出校执业,常觉与社会隔膜,诸 事束手”,表明当时南开的经济学教育严重脱离国家实情。 C.从南开大学经济社会委员会所承担的课题可以看出,何廉在美期间系统的理 论学习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为他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D.从中国小村庄走到美国耶鲁,从南开的卧龙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学界泰斗,满 怀信心投身政界又毅然与之决裂,何廉走过一条曲折的人生之路。 5.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何廉在哪些方面做出贡献?请结合传记 简要分析。(4 分) 6.老一代的爱国知识分子何廉为自己的救国梦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它们给了 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传记,谈谈你的理解。(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天 职 许 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倔老头 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 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 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 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 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这是我的天职。”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 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魁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 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 古老的决斗。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 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 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记得,你常说‘这是我的天职’。” 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 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 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 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
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 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 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 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 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把手术刀插在盖世太保的心上就是医生的最高天职!”他一字一顿,字 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 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 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有删改) 7.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第一句话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海尔曼不是普通医生。首段用“手 术刀”形容海尔曼性格,生动形象,切合人物身份。 B.医生救死扶伤,看到伤员后,心里想的是尽快处理伤口。当海尔曼医生认出 德国刑警队警官时,作为经验丰富的医生,心情是平和的。 C.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但前后两次提到的含义不 一样。 D.“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 法,突出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 E.小说立意深刻,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在简短篇幅里达到良好的艺术效 果,难能可贵。小说末段使情节更完整,主题更深化。 8.请结合全文简析小说标题“天职”一词的含义。(4分) 9.海尔曼医生给德国盖世太保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教堂才去穿的西装和最新 的白外套?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 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 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 故,曰:“衍不吾给。”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伦弟殷趋白 “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伦悟,繇是谮无入。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 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徙美原。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 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历苏、虢二州。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 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衍不听,复奏:“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 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 闻。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陛下拔臣大州,宁欲 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迁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 百姓所怀。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多显于时。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
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 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 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 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 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把手术刀插在盖世太保的心上就是医生的最高天职!”他一字一顿,字 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 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 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有删改) 7 .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开篇第一句话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海尔曼不是普通医生。首段用“手 术刀”形容海尔曼性格,生动形象,切合人物身份。 B.医生救死扶伤,看到伤员后,心里想的是尽快处理伤口。当海尔曼医生认出 德国刑警队警官时,作为经验丰富的医生,心情是平和的。 C.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但前后两次提到的含义不 一样。 D.“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 法,突出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 E.小说立意深刻,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在简短篇幅里达到良好的艺术效 果,难能可贵。小说末段使情节更完整,主题更深化。 8.请结合全文简析小说标题“天职”一词的含义。(4 分) 9.海尔曼医生给德国盖世太保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教堂才去穿的西装和最新 的白外套?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 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 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 故,曰:“衍不吾给。”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伦弟殷趋白: “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伦悟,繇是谮无入。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 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徙美原。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 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历苏、虢二州。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 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衍不听,复奏:“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 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 闻。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陛下拔臣大州,宁欲 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迁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 百姓所怀。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多显于时。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
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及卒,不 能蒇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 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赞死,衍代之 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居十年,啬 用度,府库充衍。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 蓄积有素也。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谥曰 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 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B.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 /不从/更囚逻娑城/六岁/ C.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 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D.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 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11.对文中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 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B.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 劝崔衍不要没事找事,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 C.崔衍奖掖人才,勤政爱民。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 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 D.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 都靠他的俸禄周济,以致他去世后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5 分) (2)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鹧鸪天(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1)。不如随分(2)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 黄 注释(1)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 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2)随分:随便,随意
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及卒,不 能蕆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 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赞死,衍代之。 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居十年,啬 用度,府库充衍。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 蓄积有素也。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谥曰 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 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B.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 /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C.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 约城中降/ 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D.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 /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11.对文中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 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B.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 劝崔衍不要没事找事,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 C.崔衍奖掖人 才,勤政爱民。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 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 D.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 都靠他的俸禄周济,以致他去世后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 (5 分) (2)父卒,事 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5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鹧鸪天(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1)。不如随分(2)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 黄。 注释(1)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 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2)随分:随便,随意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作开首便点明这是深秋时节的一天,带着寒意的阳光透过琐窗,洒落在室 内庭院中的梧桐树已失去往昔婆娑身影 B.这首词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C.词作上片前两句叙写由远及近,把自己深深的愁绪与痛苦,附着于外在物事 的描写上,颇让人咀嚼。 D.“秋已尽,日犹长”,这两句中有种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反差。 E.词结句“饮酒”“赏菊”写闲情,写雅事,可见词人情感旷达 15.“喜”“宜”二字与全词的情感基调是否一致,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2)《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 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一句是: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关于春节前在首都机场发生的德云社与风行工作室冲突一事,双方各执一词, 让公众莫衷一是。日前,真相终于大白:打人的正是德云社的王海、王俣钦和王 楠 ②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声称,现任总统在振兴国内经济和削减赤字方面的表 现乏善可陈,并非管理国家经济的最佳人选。 ③《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早, 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④今年,《甄嬛传》使“四爷”迅速蹿红荧屏,雍正这个承前启后奠定康乾盛世 且不大近女色的皇帝,摇身一变竟成了沉湎于后宫的“情圣”,如此胡编乱造, 让人大跌眼镜! ⑤他说,酒是他进行创作的催化剂,有时搜索枯肠不得其法,略饮几杯,马上笔 下生花。不过,他强调喝酒要小酌,而不能大醉 ⑥“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做生意应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 的靠蒙骗顾客来赚钱的做法是愚蠢的 A.①②⑥ B.③④⑤C.①⑤⑥D.②④⑤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 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 照 B.纪录片《牡丹》将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洛阳电视台联合摄制完成;日前 双方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展开,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场有关牡丹的视觉 盛宴。 C.遗传因素虽然可以影响人们识别面部特征的能力,但在评估美丑及是否具有 吸引力的问题上,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接触的环境因素才是最为重要的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词作开首便点明这是深秋时节的一天,带着寒意的阳光透过琐窗,洒落在室 内庭院中的梧桐树已失去往昔婆娑身影。 B.这首词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C.词作上片前两句叙写由远及近,把自己深深的愁绪与痛苦,附着于外在物事 的描写上,颇让人咀嚼。 D.“秋已尽,日犹长”,这两句中有种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之间的反差。 E.词结句“饮酒”“赏菊”写闲情,写雅事,可见词人情感旷达。 15.“喜”“宜”二字与全词的情感基调是否一致,请结合 全词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 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一句是: “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关于春节前在首都机场发生的德云社与 风行工作室冲突一事,双方各执一词, 让公众莫衷一是。日前,真相终于大白:打人的正是德云社的王海、王俣钦和王 楠! ②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声称,现任总统在振兴国内经济和削减赤字方面的表 现乏善可陈,并非管理国家经济的最佳人选。 ③《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早, 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④今年,《甄嬛传》使“四爷”迅速蹿红荧屏,雍正这个承前启后奠定康乾盛世 且不大近女色的皇帝,摇身一变竟成了沉湎于后宫的“情圣”,如此胡编乱造, 让人大跌眼镜! ⑤他说,酒是他进行创作的催化剂,有时搜索枯肠不得其法,略饮几杯,马上笔 下生花。不过,他强调喝酒要小酌,而不能大醉。 ⑥“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做生意应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 的靠蒙骗顾客来赚钱的做法是愚蠢的。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②④⑤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 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 照。 B.纪录片《牡丹》将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洛阳电视台联合摄制完成;日前 双方的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展开,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场有关牡丹的视觉 盛宴。 C.遗传因素虽然可以影响人们识别面部特征的能力,但在评估美丑及是否具有 吸引力的问题上,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接触的环境因素才是最为重要的
D.球迷认为球队现在出现的诸多问题无不与赛季开始前俱乐都在外援引进方面 出现的决策性失误有关,众多球迷聚集在俱乐部门口讨要说法,场面一度失控 19.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从耐久性上说,建筑因是建造在土地上的,体积大,要承托很大的重量,建造起 来不是易事,能将它建造起来总是要付出很大的劳动力和物资财力 的 。能抵御自然侵蚀,又不受人为破坏的建筑物,便 能长久地被保存下来,成为罕贵的历史文物 A.不管被使用的期限是否尽可能延长,一旦建筑成功,人们就不愿轻易移动或 拆除它 B.所以一旦建筑成功,人们就不愿轻易移动或拆除它,因此被使用的期限总是 尽可能地延长 C.虽然被使用的期限总是尽可能地延长,但是一旦建筑成功,人们就不愿轻易 移动或拆除它 D.劳动力和物资财力的损耗会使人不得不考虑建造新建筑将带来的方方面面的 压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20 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是一场充满风险的探索。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 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眼见底的小池塘, ① ,可以踱着方步 走过。每一次改革、每一步探索,都既需要③ ,也需 要突破某些条条框框的魄力 2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有关中美两国青年就业情况的统计图,请简要说明其统计 结果(不得出现数字),每条不得超过30字。(6分)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9月30日,辽宁辽阳的金先生的父亲突发疾病倒地,送医后不治离世。十几天 后金先生看到亲属转来的一段视频:父亲倒地后救护车赶到前,一女孩跪地施救, 不断说“您再坚持一下”。30个胸部按压紧接着两个人工呼吸,每分钟要按压 100次。这镜头让他再一次泪奔。 金先生发微博寻找救人女孩,全城热转,当天就有了结果。女孩叫马琬茹,是今 年毕业的大学生,学护理专业,在美容院打工。事发时,面对救人会不会被讹的 担忧,已经上了公交车的她斗争了5秒钟,还是跑下来急救。 金先生说:“父亲在离终前还能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爱,有好心人为挽救他的生 命而不顾一切,我要找到她,当面说声谢谢。” 对上面这则暖闻,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 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D.球迷认为球队现在出现的诸多问题无不与赛季开始前俱乐都在外援引进方面 出现的决策性失误有关,众多球迷聚集在俱乐部门口讨要说法,场面一度失控。 19.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从耐久性上说,建筑因是建造在土地上的,体积大,要承托很大的重量,建造起 来不是易事,能将它建造起来总是要付出很大的劳动力和物资财力 的。 。能抵御自然侵蚀,又不受人为破坏的建筑物,便 能长久地被保存下来,成为罕贵的历史文物。 A.不管被使用的期限是否尽可能延长,一旦建筑成功,人们就不愿轻易移动或 拆除它 B. 所以一旦建筑成功,人们就不愿轻易移动或拆除它,因此被使用的期限总是 尽可能地延长 C.虽然被使用的期限总是尽可能地延长,但是一旦建筑成功,人们就不愿轻易 移动或拆除它 D.劳动力和物资财力的损耗会使人不得不考虑建造新建筑将带来的方方面面的 压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20 从某种意义上讲,改革是一场充满风险的探索。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 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眼见底的小池塘, ① ;② ,可以踱着方步 走过。每一次改革、每一步探索,都既需要③ ,也需 要突破某些条条框框的魄力。 2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有关中美两国青年就业情况的统计图,请简要说明其统计 结果(不得出现数字),每条不得超过 30 字。(6 分) ① ② 22.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9 月 30 日,辽宁辽阳的金先生的父亲突发疾病倒地,送医后不治离世。十几天 后金先生看到亲属转来的一段视频:父亲倒地后救护车赶到前,一女孩跪地施救, 不断说“您再坚持一下”。30 个胸部按压紧接着两个人工呼吸,每分钟要按压 100 次。这镜头让他再一次泪奔。 金先生发微博寻找救人女孩,全城热转,当天就有了结果。女孩叫马琬茹,是今 年毕业的大学生,学护理专业,在美容院打工。事发时,面对救人会不会被讹的 担忧,已经上了公交车的她斗争了 5 秒钟,还是跑下来急救。 金先生说:“父亲在离终前还能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爱,有好心人为挽救他的生 命而不顾一切,我要找到她,当面说声谢谢。” 对上面这则暖闻,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 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 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 季春秋。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髙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 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 凊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真实的 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 都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 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 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 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 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 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 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 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 有效交流思想?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 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 更晚接受新事物。看看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 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时, 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 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 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学者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历史上前所未 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 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 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 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但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 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是中国文化 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 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时代变迁,技术条件升级,人 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 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 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 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 季春秋。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高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 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 “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真实的 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 都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 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 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 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 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 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 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 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 有效交流思想?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 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 更晚接受新事物。看看互联网,微博是近 6 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 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时, 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 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 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学者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历史上前所未 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 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 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 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但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 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是中国文化 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 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时代变迁,技术条件升级,人 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 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 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 《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信息时代,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不同的每个人都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和文化 风尚的制造者。 B.文化空气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 化上的“小时代”。 C.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 所特有的现象。 D.当代文化人要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好书和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有人疾呼,从电脑和 手机中拯救阅读。 B.海德格尔等人的忧思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草根精英能更早接受新事物、 拥抱新的文化场。 C.信息时代文化共存,主流文化建设者应防止文化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文化水 位划定警戒线。 D.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文化领域长时间内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 与“低俗”共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不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建 设者应有的态度。 B.“士志于道”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应成为当 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 共,天下大同”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没改变,就能以积极态度、包容气度、渊博深度加厚信息 时代的文化土层。 【答案】 2.B 【解析】 1.试题分析:选项“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说法绝对化,原文“几乎每一次 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 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混淆范 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摘自 《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信息时代,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不同的每个人都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和文化 风尚的制造者。 B.文化空气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 化上的“小时代”。 C.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 所特有的现象。 D.当代文化人要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当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好书和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有人疾呼,从电脑和 手机中拯救阅读。 B.海德格尔等人的忧思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草根精英能更早接受新事物、 拥抱新的文化场。 C.信息时代文化共存,主流文化建设者应防止文化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文化水 位划定警戒线。 D.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文化领域长时间内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 与“低俗”共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不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建 设者应有的态度。 B.“士志于道”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应成为当 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 共,天下大同”。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没改变,就能以积极态度、包容气度、渊博深度加厚信息 时代的文化土层。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选项“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说法绝对化,原文“几乎每一次 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 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 C 混淆范 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