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一次统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密封线内 3.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晕车(yun)勾当(gou)兴奋剂(xing)荷枪实弹(he) B.答理(d) 针砭(bian)奔小康(ben) 望风披靡(mi) C.翘首(qio)紊乱(wen)撒手锏(sa) 差强人意(cha) D.毗邻(p1) 模具(mo) 露头角(Ibu) 金蝉脱壳(qi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委曲必需品以德报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慈祥满堂彩平心而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防碍蘸水笔悠哉游哉 叶蔽目,不见泰山 D.赈灾度假村功亏一篑 言既出,驷马难追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家岭矿难115名矿工能够获救之所以是一个奇迹,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对生命的 。但是,杜绝人为灾难的发生,才是更重要的“以人为本” ②清明时节惠风和畅,万象更新,海内外万名炎黄子孙聚首桥山,满怀赤诚之心祭拜黄帝 陵,表达中华儿女 先祖遗风,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③北京市采取了调高13个重点区域停车费、市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错峰上下班等 多项措施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A.珍视传承即使 B.重视秉承 即使 C.重视传承 尽管 却却也也 D.珍视秉承 尽管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定的一项是() A.当我来到小桥中间,对岸的槐树后面一声呐喊:“抓住他!”随即蹿出几条黑影,向 我冲来,桥开始晃起来,我的心也晃起来,“铁驴”(载重自行车)也晃起来。 B.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 “百川归海
修水一中 2011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一次统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密封线内; 3.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晕.车(yùn) 勾.当(gōu) 兴.奋剂(xìng) 荷.枪实弹(hè) B. 答.理(dá) 针砭.(biān) 奔.小康(bēn) 望风披靡.(mí) C. 翘.首(qiáo) 紊.乱(wěn) 撒.手锏(sā) 差.强人意(chā) D. 毗.邻 (pí) 模.具 (mó) 露.头角(lòu) 金蝉脱壳. (qià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 ) A.委曲 必需品 以德报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B.慈祥 满堂彩 平心而论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防碍 蘸水笔 悠哉游哉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D.赈灾 度假村 功亏一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王家岭矿难 115 名矿工能够获救之所以是一个奇迹,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对生命的 ______。但是,杜绝人为灾难的发生,才是更重要的“以人为本”。 ②清明时节惠风和畅,万象更新,海内外万名炎黄子孙聚首桥山,满怀赤诚之心祭拜黄帝 陵,表达中华儿女 先祖遗风,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③北京市 采取了调高 13 个重点区域停车费、市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错峰上下班等 多项措施, 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A.珍视 传承 即使 却 B.重视 秉承 即使 却 C.重视 传承 尽管 也 D.珍视 秉承 尽管 也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 ...规定的一项是( ) A.当我来到小桥中间,对岸的槐树后面一声呐喊:“抓住他!”随即蹿出几条黑影,向 我冲来,桥开始晃起来,我的心也晃起来,“铁驴”(载重自行车)也晃起来。 B.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 “百川归海
C.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 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 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不能总是把目光盯在比赛成绩上,因为有时候体育比赛成绩的好坏是取决于某 些裁判判决的。 B.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出现的 C.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D.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 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云朵中的羌族能否幸存? 四川大地震把羌族推到灭绝的边缘。不过,一些专家希望,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能使 这个曾经兴盛的少数民族获得重生的机会。 以“云朵中的民族”著称的羌族一直生活在山区和高原地区,如今主要聚居在四川省汶 川、茂县和北川等县,而这几个县都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 许多专家认为,此次地震对羌族及其文化的影响近乎灭绝之灾。有些人担忧,如果不紧 急采取保护措施,可能将意味着羌族文化的消亡。 还有些专家指出,羌族文化在地震前很长一段时期就已面临生存的困境,经过世世代代 与汉族的共生融合,加之缺乏有效的文化保护计划,其民族传统的日渐淡化也是无可避免的 结果。他们预计,此次地震将会进一步削弱羌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但认为羌族在地震之前就已在失去其文化特色的专家指出,羌族没有书面语言,且已与 汉族一起密切生活了几百年。他们指出,羌族的“汉化”在北川尤为明显,因为绝大多数羌 族传统的吊脚楼都在汶川和茂县。北川的建筑都很现代,只有很少的羌族人穿自己的民族服 装,能讲羌族话的人就更少了。 即使如此,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侯斌认为,北川在地震中损失了许多重要的羌族史料,以 及绝顶珍贵的活体记载——人。包括北川羌族博物馆珍藏的800件文物在内,许多史料都 已永久埋在了废墟下。组建保护羌族文化专家组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羌族文化的 宝藏都集中在北川,而硏究羌族文化的人如今许多都已罹难。 北川县青片乡是少数几个通过发展民俗旅游业保持村民原有生活风貌的乡镇之一但地 震后由于家园被毁,绝大多数人已离家另谋职业。青片乡正河村村主任杨华武认为,全面改 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刻不容缓。他说:“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投入与保护野生动物同 样大的精力挽救羌族文化。重建羌族自治区首府是重新展现羌族文化的大好时机
C.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 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D.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 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不能总是把目光盯在比赛成绩上,因为有时候体育比赛成绩的好坏是取决于某 些裁判判决的。 B.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出现的。 C.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D.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 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6—8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云朵中的羌族能否幸存? 四川大地震把羌族推到灭绝的边缘。不过,一些专家希望,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能使 这个曾经兴盛的少数民族获得重生的机会。 以“云朵中的民族”著称的羌族一直生活在山区和高原地区,如今主要聚居在四川省汶 川、茂县和北川等县,而这几个县都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 许多专家认为,此次地震对羌族及其文化的影响近乎灭绝之灾。有些人担忧,如果不紧 急采取保护措施,可能将意味着羌族文化的消亡。 还有些专家指出,羌族文化在地震前很长一段时期就已面临生存的困境,经过世世代代 与汉族的共生融合,加之缺乏有效的文化保护计划,其民族传统的日渐淡化也是无可避免的 结果。他们预计,此次地震将会进一步削弱羌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但认为羌族在地震之前就已在失去其文化特色的专家指出,羌族没有书面语言,且已与 汉族一起密切生活了几百年。他们指出,羌族的“汉化”在北川尤为明显,因为绝大多数羌 族传统的吊脚楼都在汶川和茂县。北川的建筑都很现代,只有很少的羌族人穿自己的民族服 装,能讲羌族话的人就更少了。 即使如此,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侯斌认为,北川在地震中损失了许多重要的羌族史料,以 及绝顶珍贵的活体记载——人。包括北川羌族博物馆珍藏的 800 件文物在内,许多史料都 已永久埋在了废墟下。组建保护羌族文化专家组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羌族文化的 宝藏都集中在北川,而研究羌族文化的人如今许多都已罹难。 北川县青片乡是少数几个通过发展民俗旅游业保持村民原有生活风貌的乡镇之一,但地 震后由于家园被毁,绝大多数人已离家另谋职业。青片乡正河村村主任杨华武认为,全面改 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刻不容缓。他说:“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投入与保护野生动物同 样大的精力挽救羌族文化。重建羌族自治区首府是重新展现羌族文化的大好时机
(选自2008年6月13日香港《南华早报》) 下列说法不能支持“羌族文化濒临消亡”观点的一项是() A.羌族一直生活在山区和高原地区。 B.羌族文化在震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已面临生存的困境 C.此次地震加剧了对羌族文化的民族特色的削弱。 D.羌族世世代代与汉族共生融合,渐渐失去自己的文化特色 下列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羌族文化的宝藏都集中在北川,而研究羌族文化的人如今都已罹难 B.羌族已与汉族一起密切生活了几百年,因而没有自己的书面语言 C.四川大地震对羌族及其文化来说是灭绝之灾 D.有的专家认为在地震之前羌族就已在失去其文化特色。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重要的羌族史料在四川大地震中都已经永久埋在了废墟下,这意味着挽救羌族文 化的 工作举步维艰 B.如果不紧急采取保护措施,羌族文化就可能消亡 C.只要改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投入与保护野生动物同样大的精力,就能使羌族文 化重现生机 D.由于作为弥足珍贵的羌族文化活体记载的羌民在这次大地震中死的死,伤的伤,走的 走,因此保护羌族文化困难重重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沿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 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r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日:“信能死 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 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 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 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 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
(选自 2008 年 6 月 13 日香港《南华早报》) 6.下列说法不能支持“羌族文化濒临消亡”观点的一项是 ( ) A.羌族一直生活在山区和高原地区。 B.羌族文化在震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已面临生存的困境。 C.此次地震加剧了对羌族文化的民族特色的削弱。 D.羌族世世代代与汉族共生融合,渐渐失去自己的文化特色。 7.下列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羌族文化的宝藏都集中在北川,而研究羌族文化的人如今都已罹难。 B.羌族已与汉族一起密切生活了几百年,因而没有自己的书面语言。 C.四川大地震对羌族及其文化来说是灭绝之灾。 D.有的专家认为在地震之前羌族就已在失去其文化特色。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许多重要的羌族史料在四川大地震中都已经永久埋在了废墟下,这意味着挽救羌族文 化的 工作举步维艰。 B. 如果不紧急采取保护措施,羌族文化就可能消亡。 C. 只要改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政策,投入与保护野生动物同样大的精力,就能使羌族文 化重现生机。 D. 由于作为弥足珍贵的羌族文化活体记载的羌民在这次大地震中死的死,伤的伤,走的 走,因此保护羌族文化困难重重。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 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 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 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 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 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 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
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土无双。王必欲长王汉 中,无所事信泌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日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日:“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日:“吾为公以为将。何日 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日:“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 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没有品行 B.信往,不为具食 具食:吃饭的器具 C.坐法当斩 坐法:犯法判罪 D.何曰:“幸甚!” 幸甚:很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以亏人自利也 D.「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的过人才能的一组是 ①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②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③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④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⑤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⑥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 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 他 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
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 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 “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 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没有品行 B.信往,不为具食.. 具食:吃饭的器具 C.坐法..当斩 坐法:犯法判罪 D.何曰:“幸甚..!” 幸甚:很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以.亏人自利也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的过人才能的一组是 ( ) ①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②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③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④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⑤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⑥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 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 他 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 韩 A. B. C. D.
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 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3分)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3分)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 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①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②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是 和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3)鹰击长空, (4)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 定 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3 分) ②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3 分)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4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 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 分) ① ②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分) ① ② 15.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8 分) (1)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___________________。 (3)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言笑晏晏。信誓旦旦,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一 19 题。(21 分)
永远的校园(节选) 谢冕 ①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一 这也许竟是夙缘。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在黑幽幽的校园林丛中旋 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我一生中最神圣的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 ②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 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 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交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 校园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 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灵魂 ③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时代曾给予 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机遇,如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我们曾有个充满期待也充 满困惑的春天。—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北大校园内传染 着悄悄的激动,年轻的心预感于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白天连着夜 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在课堂、在宿舍、在湖滨,也在 大、小膳食厅、广场上激烈地进行。这校园与我们青春的希望与失望相连,他永远不灭 ④这真是一块圣土。数十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 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 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 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现象 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 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 ⑤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 郎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 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 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 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是更多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 的继承者,学生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一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 际拥有的伟力。 ⑥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却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 且不朽。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这种 恒远同时又是无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 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⑦这是一片自由乡土。从上个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 这里得到积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 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
永远的校园(节选) 谢冕 ①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 —这也许竟是夙缘。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在黑幽幽的校园林丛中旋 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我一生中最神圣的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 ②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 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 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 校园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 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灵魂。 ③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时代曾给予 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机遇,如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我们曾有个充满期待也充 满困惑的春天。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北大校园内传染 着悄悄的激动,年轻的心预感于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白天连着夜 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在课堂、在宿舍、在湖滨,也在 大、小膳食厅、广场上激烈地进行。这校园与我们青春的希望与失望相连,他永远不灭。 ④这真是一块圣土。数十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 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 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 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现象 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 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 ⑤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 郎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 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 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 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是更多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 的继承者,学生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 际拥有的伟力。 ⑥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却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 且不朽。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这种 恒远同时又是无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 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⑦这是一片自由乡土。从上个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 这里得到积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 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
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 奋斗无例外地受到阻遏。这里生生不息地爆发抗争。北大人的呐喊举世闻名。这呐喊代表 了民众的心声。阻遏使北大人遗传了沉重的忧患。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 面孔总有一种悲壮和忧愤。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 ⑧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孑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着-种奉献,以补偿 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永远绵延。 16.简要分析第⑧段划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17.文章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北大的精神,请概括北大精神的内涵。(6分) 18.文章题为“永远的校园”,作者为什么说北大是“永远的校园”,请阐释之。(5分)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从北大校园生活写起,然后由“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引起下文。 B.文章主要抒写自己对北大精神的领悟,颂扬北大魂与中国魂的共生永存 C.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D.文章由“北大魂”(北大精神)联系到“中国魂”,逐层深入地揭示主题。 E.作者把北大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体来描写和赞美的 F.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 六、(9分) 20.依照下面文句中画线句,另写两个与画线句句式一致,内容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5分)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 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21.请根据下面的情景并按照要求在横线处补写一句得体的话。(4分) 1934年秋,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颂扬。这时,有些醉心于文言文 的同学不免萌生了抵触情绪。一同学站起来,用“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 钱多”反驳胡适。胡适微笑着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 请我去做行政院的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文 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的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 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15分钟后,胡适让同学们举手,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的文 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 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 请你用白话文写出五个字,既要表示拒绝,亦要得体 (5个字,不含标点。)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 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阻遏。这里生生不息地爆发抗争。北大人的呐喊举世闻名。这呐喊代表 了民众的心声。阻遏使北大人遗传了沉重的忧患。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 面孔总有一种悲壮和忧愤。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 ⑧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着一种奉献,以补偿 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永远绵延。 16.简要分析第⑧段划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6 分) 17.文章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北大的精神,请概括北大精神的内涵。(6 分) 18.文章题为“永远的校园”,作者为什么说北大是“永远的校园”,请阐释之。(5 分)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本文从北大校园生活写起,然后由“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引起下文。 B.文章主要抒写自己对北大精神的领悟,颂扬北大魂与中国魂的共生永存。 C.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深深地怀念之情。 D.文章由“北大魂”(北大精神)联系到“中国魂”,逐层深入地揭示主题。 E.作者把北大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体来描写和赞美的。 F.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 六、(9 分) 20.依照下面文句中画线句,另写两个与画线句句式一致,内容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5 分)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 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 ; , 。 21.请根据下面的情景并按照要求在横线处补写一句得体的话。(4 分) 1934 年秋,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颂扬。这时,有些醉心于文言文 的同学不免萌生了抵触情绪。一同学站起来,用“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 钱多”反驳胡适。胡适微笑着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 请我去做行政院的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文 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的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 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15 分钟后,胡适让同学们举手,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的文 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 简练,仅用了 12 个字,但我的电报却只用了 5 个字: 。” 请你用白话文写出五个字,既要表示拒绝,亦要得体。 电文: (5 个字,不含标点。) 七、(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教授拿来两根铁棍让六个学生分别测量并判断它们长度是否相同要求当场写出结论, 不许商议。前三个学生事先已得到教授的提示,他们简单地测量后,都写下了“长度不相同 的结论。第四个学生反复测量后,看看黑板,又看看教授,最终也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 结论。第五个学生只是拿尺子比划了一下,就写下了同样的结论。第六个学生认真测量几次 后,毫不犹豫地写下“长度相同”的结论。教授走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只有你-个人的结 论是正确的。”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 于800字 修水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一次统考语文试 卷 答题卡
教授拿来两根铁棍,让六个学生分别测量并判断它们长度是否相同,要求当场写出结论, 不许商议。前三个学生事先已得到教授的提示,他们简单地测量后,都写下了“长度不相同” 的结论。第四个学生反复测量后,看看黑板,又看看教授,最终也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 结论。第五个学生只是拿尺子比划了一下,就写下了同样的结论。第六个学生认真测量几次 后,毫不犹豫地写下“长度相同”的结论。教授走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只有你一个人的结 论是正确的。”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 于 800 字。 修水一中 2011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一次统考语文试 卷 答题卡
第I卷(36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③ 14、(1) 15.填空(8分) (2) (3) (4) (5) 五、(21分)
第 I 卷(36 分) 第Ⅱ卷(114 分) 四、(24 分) 13、 ① ② ③ 14、(1) ① ② (2) ① ② 15.填空(8 分) (1)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五、(21 分) 16、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9、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六、语言表达(9分) 20、 七、作文(60分)
17、 18、 19、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六、语言表达(9 分) 20 、 , ; , 。 21、 七、作文(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