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I卷(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巉岩(chan)症结( zheng)长歌当哭(dong)弄巧成拙(zhuo) B.弭谤(mi)搠倒(su)流觞曲水( shang)岿然不动(ku) C.戏谑(xue)熟稔(ren)装模作样(mo)怏怏(yang)不乐 D.桌帏(wei)木讷(na)一傅众咻(xi)长吁短叹(x)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箭镞激扬文字苇编三绝多行不义必自毙 B.爆涨令人心仪面黄饥瘦画虎不成反类犬 C.博弈不测之渊大笔如椽识时务者为俊杰 D.斩获集液成裘云销雨霁解铃还须系铃人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任何文化遗产在文化诞生之初都体现出人们对艺术、文明的蓄意追求,是人类智慧 的结晶:任何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B.本届亚运会上,大学城体育场馆片区云集了大大小小21个可以进行世界级比赛的 竞赛场馆,其中新建的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以其独特的外观面目一新 C.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但一路狂飙的 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21个月新高。 D.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生没头没脑, 学习时不加思考,结果事倍功半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应在几十秒内完成的突击,菲律宾警 方用时79分钟,被媒体称为“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 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 I 卷(36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巉.岩(chán) 症.结(zhēng)长歌当.哭(dàng) 弄巧成拙.(zhuō) B.弭.谤(mǐ) 搠.倒(suò) 流觞.曲水(shāng) 岿.然不动(kuī) C.戏谑.(xuè) 熟稔.(rěn) 装模.作样(mó) 怏.怏(yāng)不乐 D.桌帏.(wéi) 木讷.(nà) 一傅众咻.(xiū) 长吁.短叹(x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箭镞 激扬文字 苇编三绝 多行不义必自毙 B.爆涨 令人心仪 面黄饥瘦 画虎不成反类犬 C.博弈 不测之渊 大笔如椽 识时务者为俊杰 D.斩获 集液成裘 云销雨霁 解铃还须系铃人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任何文化遗产在文化诞生之初都体现出人们对艺术、文明的蓄意..追求,是人类智慧 的结晶;任何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 B.本届亚运会上,大学城体育场馆片区云集了大大小小 21 个可以进行世界级比赛的 竞赛场馆,其中新建的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以其独特的外观面目一新 ....。 C. 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 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 ....,但一路狂飙的 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 21 个月新高。 D.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生没头没脑 ...., 学习时不加思考,结果事倍功半。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应在几十秒内完成的突击,菲律宾警 方用时 79 分钟,被媒体称为“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 4 批 43 种可 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 19 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 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D.中国广州市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 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人类共同的梦想促进亚洲各国的友谊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①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 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③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 ④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 ⑤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 ⑥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A②③①⑥⑤④B.③①⑥④⑤②C.④③①⑥②⑤D.③⑤⑥②④①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版相比, 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 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 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 是。今日的作品和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 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 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 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 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 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 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 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一—他们还因自己莫 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C.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 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D.中国广州市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 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人类共同的梦想促进亚洲各国的友谊。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 , , 。 , , 。 ①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 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③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 ④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深刻 ⑤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 ⑥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A.②③①⑥⑤④ B. ③①⑥④⑤② C. ④③①⑥②⑤ D. ③⑤⑥②④①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版相比, 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 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 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 是。今日的作品和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 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 后”年轻人,则更不是 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 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 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 “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 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 接触的“90 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 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 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 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硏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 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岀的是宝黛的爱情悲 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 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硏究成 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 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 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 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RSC《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 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 天雷梦”的东西 (节选自2010年7月26日《文汇报》) 6、下列有关“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 “忠实原著”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 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 演绎。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 些做法 7、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批判的依据。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 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 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 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 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 1987 版电视剧产生 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 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 “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 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 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 RSC《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 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 “天雷梦”的东西。 (节选自 2010 年 7 月 26 日《文汇报》) 6、下列有关 “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 “忠实原著”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 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 演绎。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 一些做法。 7、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批判的依据。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 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
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 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1987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 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 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 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 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 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日:“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 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 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 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 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 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 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店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 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 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 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日:“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 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門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
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 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 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 1987 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 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 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 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 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 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 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 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 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 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 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 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 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 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 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 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而君幸于赵王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 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 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矅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 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3分) (2)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3分) (3)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4分)
B.以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而君幸于.赵王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 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 )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 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 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 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 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2)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3 分) (3)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4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出塞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有人说,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的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3分) (2)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3 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 (2)但以刘日薄西山 朝不虑夕。(《陈情表》)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赤壁赋》) (4)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滕王阁序》) (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永远的陈寅恪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 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利文,192 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硏究院硏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 土学位。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他是哪 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土。”曹云祥又问:“他都有些什么著作?″ 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我梁某人也没有 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 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曹云祥同意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1)有人说,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的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3 分) (2)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3 分) 15. 古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 (8 分)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归去来兮辞》) (2)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陈情表》)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 。(《赤壁赋》) (4)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滕王阁序》) (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 (《论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一 19 题。(21 分) 永远的陈寅恪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 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1902 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利文,1921 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 士学位。1925 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他是哪 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云祥又问:“他都有些什么著作?” 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我梁某人也没有 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 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曹云祥同意了
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硏究院。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裝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 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 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 件皮袍。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 可他—概谢绝。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 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他不欣赏问 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他是一位“怪人"。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 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此举虽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 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霹出来 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那时陈寅恪不过 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 学西夏文和蒙古文。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 硏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 生挽词》,赋诗言哀。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 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 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 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1945年,季羨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 汇报学习情况。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 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羨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 羡林-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羨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 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羨林“登龙门,身价百倍"。 胡适曾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也 说过:“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中 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16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6分)
1926 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 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 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 件皮袍。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 可他一概谢绝。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 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他不欣赏问 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他是一位“怪人”。国文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 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此举虽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 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 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那时陈寅恪不过 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 学西夏文和蒙古文。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1927 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 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 生挽词》,赋诗言哀。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 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 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 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1945 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 汇报学习情况。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 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 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 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胡适曾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也 说过:“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中 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16.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6 分)
17通过本文作者的介绍,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分) 18.文章结尾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结合全 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6分) 1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 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 B王国维可以说是坚守民族文化而死,向王国维先生遗体告别时,学生们三鞠躬,而陈 寅恪三跪九叩,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既 是帮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理由,也是诚心之言 D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 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E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己”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 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 六.文学名着阅读与综合语言表达。(19分) 2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为最早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 得称道,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 绝”、孔明的“智绝”。 B.《堂吉诃德》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与塞万提斯 生活的德国时代背景有关 C.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 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 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
17.通过本文作者的介绍,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 分) 18.文章结尾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结合全 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6 分) 1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 文, 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 B.王国维可以说是坚守民族文化而死,向王国维先生遗体告别时,学生们三鞠躬,而陈 寅恪三跪九叩,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既 是帮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理由,也是诚心之言。 D.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 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E.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 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 六.文学名著阅读与综合语言表达。(19分) 2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 作为最早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 得称道,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 绝”、孔明的“智绝”。 B.《堂吉诃德》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与塞万提斯 生活的德国时代背景有关。 C.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 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 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
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红楼梦》 D觉慧向鸣凤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鸣凤心里十分感激,但也明白他们之 间的隔阂,因此并不奢望太多,只想一辈子当伺候觉慧的丫头。《家》 E、《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被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 德判处绞刑。 21.(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请以“新年新气象”为主题,描写你在新年里见到的一个感人场景。要求:(1) 主题鲜明,语言连贯;②)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3)结尾有·句直接抒情的句子 七、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抑扬”有如下释义: ①音调有节奏地或高或低。 抑扬中散曲,漂泊孝廉船 温庭筠《感旧陈诗》 ②浮沉,进退。指处世态度 进退屈伸,与时抑扬 张衡《南都赋》 ③褒贬,指对人的评议 外相抑扬,内相附会 《北史·甄琛传》 ④文气起伏 辞旨抑扬,悲而不伤一一葛洪《西京杂记》 可见音乐有抑扬,文章有抑扬,人生有抑扬,社会百态有抑扬,自然万物有抑扬。抑扬 有致,方能有音乐的和谐,文章的张弛:抑扬交替,方能有自然、社会的丰富多彩。人应该 向自然学习,学会处理抑扬,面对抑扬。 关于“抑扬”,你有什么经历和见闻?有什么感悟和见解?请围绕“抑扬”构思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A(B项“搠”应读shuo;C项“模”,应读mu;“怏”应读yngD项“讷”应读ne)
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红楼梦》 D.觉慧向鸣凤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鸣凤心里十分感激,但也明白他们之 间的隔阂,因此并不奢望太多,只想一辈子当伺候觉慧的丫头。《家》 E、《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被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 德判处绞刑。 21.(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小作文。 请以“新年新气象”为主题,描写你在新年里见到的一个感人场景。要求:(1) 主题鲜明,语言连贯;(2)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3)结尾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 七、作文(50 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抑扬”有如下释义: ①音调有节奏地或高或低。 抑扬中散曲,漂泊孝廉船。—— 温庭筠《感旧陈诗》 ②浮沉,进退。指处世态度。 进退屈伸,与时抑扬。——张衡《南都赋》 ③褒贬,指对人的评议。 外相抑扬,内相附会。——《北史•甄琛传》 ④文气起伏。 辞旨抑扬,悲而不伤——葛洪《西京杂记》 可见音乐有抑扬,文章有抑扬,人生有抑扬,社会百态有抑扬,自然万物有抑扬。抑扬 有致,方能有音乐的和谐,文章的张弛;抑扬交替,方能有自然、社会的丰富多彩。人应该 向自然学习,学会处理抑扬,面对抑扬。 关于“抑扬”,你有什么经历和见闻?有什么感悟和见解?请围绕“抑扬”构思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 700 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三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1.A(B 项“搠”应读 shuò;C 项“模”,应读 mú;“怏”应读 yàng D 项“讷”应读 nè)
2.C(A苇一韦;B爆一暴,饥一肌;D液一腋) 3.C(A.“蓄意”感情色彩有误;B.面目一新: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用于 新旧对比之中,不合语境;C.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D.没头没脑:毫无 线索或没有根由。望文生义) 4.D(A.中途易辙:B.成分残缺,应在“添加剂”的后面加上“专项活动”:C.语序不 当) 5.B 6.C(根据第五段第4、7行可知) 7.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应该是“编导”的问题 8.D(“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是越剧《红楼梦》) 9.B(动词,感恩。) 10.C(C介词,把、将;A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介词,表被动。B介词,通过:连词 于是,就。D表感叹语气;形容词词尾。) 11.A(①姚崇轻视不信任知古②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意图,机变的表现⑥姚崇自我得意 的话,①②⑥不是表现高超的行政能力) 12.C(A、不能表现皇上对姚崇了解和信任:B、没有与两个儿子势不两立:D、这些话 表现皇上对姚崇的器重。) 13.(1)臣的儿子非常愚鲁,认为魏知古一定会因此而感激臣,从而会容忍他们为非作歹, 所以才敢于向他求取请托。 (2)玄宗屡次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 (3)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14.诗歌大意:连环的金带束紧了战袍,马头从雪中冲出,过了临洮关。卷起军旗夜袭了单 于的大帐,胡乱地砍杀胡兵,使宝刀都有了缺口。 答案(1)第二句的冲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战士一往直前的英雄气 概。第四句的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口,言极战争惨烈,战斗时间长。 (2)塑造了戍边将士信心百倍、斗志昂扬、英勇无畏的形象 15.(1)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2)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4)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①这段对话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执教名校清华的原委 ②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治学的严谨和 学养的深厚 ③梁启超的评价也为作者在后文进一步凸显陈寅恪的治学境界和学术成就做出了铺垫 17.①陈寅恪富有诗人气质,是一个纯正的学者 ②陈寅恪治学严谨,在教学中勤勉认真,堪称学生的楷模 ③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可谓独树一帜; ④陈寅恪为人多情重义,对友朋情真意切,对后学的奖掖提携不遗余力 ⑤陈寅恪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以上5点写出3点即可给满分) 18.①陈寅恪在中国历史学术、文化方面所进行的深刻探究,都是卓尔不群的,创造出至高 的成就和辉煌的业绩。 ②他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③他表现出拯救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④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以上4点写出3点 给满分) 9.B、D(B“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错;D没有“心理描写”)(答对一个选项 给2分,两个都答对给4分)
2.C(A 苇—韦;B 爆—暴,饥—肌;D 液—腋) 3.C(A.“蓄意”感情色彩有误;B.面目一新;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用于 新旧对比之中,不合语境;C.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D.没头没脑;毫无 线索或没有根由。望文生义) 4.D(A.中途易辙;B.成分残缺,应在“添加剂”的后面加上“专项活动”;C.语序不 当) 5.B 6.C(根据第五段第 4、7 行可知) 7.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应该是“编导”的问题) 8.D(“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是越剧《红楼梦》) 9.B (动词,感恩。) 10.C (C 介词,把、将; A 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介词,表被动。B 介词,通过;连词, 于是,就。D 表感叹语气;形容词词尾。) 11.A (①姚崇轻视不信任知古②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意图,机变的表现⑥姚崇自我得意 的话,①②⑥不是表现高超的行政能力) 12.C (A、不能表现皇上对姚崇了解和信任;B、没有与两个儿子势不两立;D、这些话 表现皇上对姚崇的器重。) 13.(1)臣的儿子非常愚鲁,认为魏知古一定会因此而感激臣,从而会容忍他们为非作歹, 所以才敢于向他求取请托。 (2)玄宗屡次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 (3)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14.诗歌大意:连环的金带束紧了战袍,马头从雪中冲出,过了临洮关。卷起军旗夜袭了单 于的大帐,胡乱地砍杀胡兵,使宝刀都有了缺口。 答案(1)第二句的冲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战士一往直前的英雄气 概。第四句的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口,言极战争惨烈,战斗时间长。 (2)塑造了戍边将士信心百倍、斗志昂扬、英勇无畏的形象。 15.(1)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2)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3)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4)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 (5)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16.①这段对话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执教名校清华的原委; ②学术大师梁启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治学的严谨和 学养的深厚; ③梁启超的评价也为作者在后文进一步凸显陈寅恪的治学境界和学术成就做出了铺垫。 17.①陈寅恪富有诗人气质,是一个纯正的学者; ②陈寅恪治学严谨,在教学中勤勉认真,堪称学生的楷模; ③陈寅恪在治学上善开风气之新,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精神融会贯通,可谓独树一帜; ④陈寅恪为人多情重义,对友朋情真意切,对后学的奖掖提携不遗余力; ⑤陈寅恪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以上 5 点写出 3 点即可给满分) 18.①陈寅恪在中国历史学术、文化方面所进行的深刻探究,都是卓尔不群的,创造出至高 的成就和辉煌的业绩。 ②他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③他表现出拯救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④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以上 4 点写出 3 点, 给满分) 19.B、D(B “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错;D 没有“心理描写”)(答对一个选项 给 2 分,两个都答对给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