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一中、余江一中等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主命题人:鄱阳中学刘利副命题人:余干中学罗晓霓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已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智 能手杋和3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给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互 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新途径。 建立基于虚拟收藏社区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 新模式。为了实现文化资源的供应和村民的需求有效对接,必须积极运用数字化 技术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通过网络调查、大数据 抓取等手段分析公众的文化需求,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的虚拟藏品打造成有 吸引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在虚拟交往过程中传递传统文化精髓,延续文明的火种。 虚拟藏品主要是指传统村落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复本, 具体包括村落古建筑,生活器物、家谱文书、宗教器物以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等。采用3D激光扫描技术,逼真再现藏品的色泽等形态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 生动展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将虚拟展示和线上交易相结合,从而帮助村民实 现居家就业。 建立基于虛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构建“互联网+家谱文化”新 模式。家谱是以父系家族世系为中心,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的文献,是同宗 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在中国漫长的宗族社会历 史中,家谱不仅是维系家族稳定的重要档案,也是村落原住民文化基因的图谱序 列。为了方便村民收集和利用家谱文献,建议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家谱文献 数字化,建立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 历史上,乡贤曾长期充当乡村意见领袖角色,村民经常向乡贤们表达自己的利益 诉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乡贤能激活和发挥乡贤的文化“黏合剂” 功能,提髙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 文化传承平台,新乡贤和村民可以对自己的家谱进行展示、晒家规和家风、设立 家族文化论坛等,家族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各种形式展开互动。通 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实现虚拟家族社群的运营。 建立基于用户创造内容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新模式 应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的互动性、自主性、传播迅速和大容量等优势, 为每一个传统村落设计一个符合本村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手机APP应用,手机APP 的服务对象分为两类:一是本村村民,二是游客。在这个APP中,可专设一块产 品推荐区,村民在这里推荐自产农产品并进行售卖,这个推荐会链接到微店中, 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入,并通过微信二维码便捷地传播和分享。 对于游客来说,通过AP展现出的是一一个智慧乡村。同时,游客可以通过手机 客户端购买村民自产农产品,预约农家乐,等等;游客也可以通过APP尽情享受 数字旅游”“智慧旅游”的便捷快乐 (摘编自刘灿姣《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须用好“互联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将能够使村民的需求和文化资源的供应实现有 效对接
江西省金溪一中、余江一中等五市八校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主命题人:鄱阳中学 刘利 副命题人:余干中学 罗晓霓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互联网+”已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智 能手机和 3G 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给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互 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新途径。。 建立基于虚拟收藏社区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构建“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 新模式。为了实现文化资源的供应和村民的需求有效对接,必须积极运用数字化 技术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通过网络调查、大数据 抓取等手段分析公众的文化需求,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的虚拟藏品打造成有 吸引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在虚拟交往过程中传递传统文化精髓,延续文明的火种。 虚拟藏品主要是指传统村落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复本, 具体包括村落古建筑,生活器物、家谱文书、宗教器物以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等。采用 3D 激光扫描技术,逼真再现藏品的色泽等形态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 生动展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将虚拟展示和线上交易相结合,从而帮助村民实 现居家就业。 建立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构建“互联网+家谱文化”新 模式。家谱是以父系家族世系为中心,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的文献,是同宗 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在中国漫长的宗族社会历 史中,家谱不仅是维系家族稳定的重要档案,也是村落原住民文化基因的图谱序 列。为了方便村民收集和利用家谱文献,建议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家谱文献 数字化,建立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 历史上,乡贤曾长期充当乡村意见领袖角色,村民经常向乡贤们表达自己的利益 诉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乡贤能激活和发挥乡贤的文化“黏合剂” 功能,提高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基于虚拟家族社群的传统村落 文化传承平台,新乡贤和村民可以对自己的家谱进行展示、晒家规和家风、设立 家族文化论坛等,家族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各种形式展开互动。通 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实现虚拟家族社群的运营。 建立基于用户创造内容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新模式。 应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的互动性、自主性、传播迅速和大容量等优势, 为每一个传统村落设计一个符合本村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手机 APP 应用,手机 APP 的服务对象分为两类:一是本村村民,二是游客。在这个 APP 中,可专设一块产 品推荐区,村民在这里推荐自产农产品并进行售卖,这个推荐会链接到微店中, 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入,并通过微信二维码便捷地传播和分享。 对于游客来说,通过 APP 展现出的是一一个智慧乡村。同时,游客可以通过手机 客户端购买村民自产农产品,预约农家乐,等等;游客也可以通过 APP 尽情享受 “数字旅游”“智慧旅游”的便捷快乐。 (摘编自刘灿姣《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须用好“互联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将能够使村民的需求和文化资源的供应实现有 效对接
B.把传统村落中具备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变为数字文化产品,就可 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传递。 C.以父系家族世系为中心的家谱,不仅是一种文献和历史图籍,更牢固维系着 中国家族的稳定。 D.传统村落文化建设中曾经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在“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中 将得到解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论述了“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出现的相关政治背景及技术方面 的支持 B.文章从公共文化服务、家谱文化、村落旅游三方面,论述了为何构建“互联 网+村落文化”模式。 C.文中写到与村民有关的家谱文书、宗教器物等内容,意在说明传统村落数字 博物馆中常见的虚拟藏品的构成 D.在阐述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新模式时,文章从村民和旅客的角度论述了 手机AP具有的巨大功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3D激光扫描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将传统村落中的文化遗产,进行虚拟展示和线 上交易,帮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 B.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使村民通过展示家谱、设立文化论坛等形式实现家 族成员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C.新乡贤在“互联网+”时代下,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合剂”功能,提高村 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D.为传统村落设计手机APP应用,建立村民和游客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构建“互 联网+村落旅游”的一种手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猫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一副寂 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 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 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 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可活动的空间好像还很大。它并没有什么 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 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④有一天傍晚,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我唤它,它不肯 进屋。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 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喵呜”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我放心地 进屋睡觉了。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就拿着手电三步并作一步,到外面去看。 哎呀!不好!两碗全在,但猫影顿杳。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手 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屋前屋后搜之遍,几处
B.把传统村落中具备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变为数字文化产品,就可 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传递。 C.以父系家族世系为中心的家谱,不仅是一种文献和历史图籍,更牢固维系着 中国家族的稳定。 D.传统村落文化建设中曾经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在“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中 将得到解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论述了“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出现的相关政治背景及技术方面 的支持。 B.文章从公共文化服务、家谱文化、村落旅游三方面,论述了为何构建“互联 网+村落文化”模式。 C.文中写到与村民有关的家谱文书、宗教器物等内容,意在说明传统村落数字 博物馆中常见的虚拟藏品的构成。 D.在阐述构建“互联网+村落旅游”新模式时,文章从村民和旅客的角度论述了 手机 APP 具有的巨大功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3D 激光扫描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将传统村落中的文化遗产,进行虚拟展示和线 上交易,帮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 B.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平台,使村民通过展示家谱、设立文化论坛等形式实现家 族成员间的互动成为可能。 C.新乡贤在“互联网+”时代下,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合剂”功能,提高村 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D.为传统村落设计手机 APP 应用,建立村民和游客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构建“互 联网+村落旅游”的一种手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老猫 季羡林 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一副寂 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 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 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 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可活动的空间好像还很大。它并没有什么 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 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④有一天傍晚,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我唤它,它不肯 进屋。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 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喵呜”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我放心地 进屋睡觉了。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就拿着手电三步并作一步,到外面去看。 哎呀!不好!两碗全在,但猫影顿杳。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手 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屋前屋后搜之遍,几处
茫茫皆不见。”它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远永远地消失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 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颤抖不止。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有一种特殊的本 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那个时候,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是为了 避免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 难找的角落,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 大都在家里看不见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 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 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 武,还有唐宗,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只落得黄土一坏,“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 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影 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那没有什么出奇之 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西方净土世界的人们对待 将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 时刻。到了那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 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他们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 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 ⑧净土世界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 净土世界里的人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的对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 (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由养猫而引发的感悟,他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让人感叹, 而老猫的“生死观”更是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B.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来自身边小动物的爱时常被人们忽略,可作者却深切地 感受到了,并把这些小动物当做生命中的朋友、亲人。 C.文章选取了老猫生活的两个片段,重点就老猫临终前的片段议论抒情,作者 从老猫对待死亡的方式上悟出人类要有豁达的生命观。 D.作者用他独有的笔触,细腻而传神地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 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5.结合上下文,谈谈如何理解第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6.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 赏析这样行文的妙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 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 实情况喜忧参半
茫茫皆不见。”它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远永远地消失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 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颤抖不止。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有一种特殊的本 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那个时候,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是为了 避免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 难找的角落,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 大都在家里看不见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 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 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 武,还有唐宗,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只落得黄土一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 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影 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 ⑦我忽然联想到我多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那没有什么出奇之 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西方净土世界的人们对待 将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 时刻。到了那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 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他们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 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坟墓。 ⑧净土世界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 净土世界里的人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的对比之下真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 (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由养猫而引发的感悟,他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让人感叹, 而老猫的“生死观”更是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B.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来自身边小动物的爱时常被人们忽略,可作者却深切地 感受到了,并把这些小动物当做生命中的朋友、亲人。 C.文章选取了老猫生活的两个片段,重点就老猫临终前的片段议论抒情,作者 从老猫对待死亡的方式上悟出人类要有豁达的生命观。 D.作者用他独有的笔触,细腻而传神地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 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5.结合上下文,谈谈如何理解第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5 分) 6.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 赏析这样行文的妙处。(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 2 月 14 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 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 实情况喜忧参半
20l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 落实情况检査,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 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 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 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 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 (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 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 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 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 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 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 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 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 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 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 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 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 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 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 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増 加,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 法解决。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需要自身 的坚持和创新,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 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形式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 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
2011 年 6 月 1 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 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 2016 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 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8 月 31 日,全国有 24 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 的地方性法规共 72 部。其中,17 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 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 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 7 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 年至 2015 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 163731 万元, 有 10 省(市)累计投入 5000 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 2016 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 1986 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 (区、市)批准公布了 14928 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 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 70 周 岁的已达 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 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 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 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 年 2 月 15 日第 9 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 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 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 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 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 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 年 2 月 15 日 19 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 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 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 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 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 年 2 月 16 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 加,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 法解决。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需要自身 的坚持和创新,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 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形式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 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B.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 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 C.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 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D.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 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E.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 材料三还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更具鲜明时代特色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 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 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 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值 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 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 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増,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 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 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 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 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 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 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 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 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 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B.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 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 C.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 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D.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 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E.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 材料三还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更具鲜明时代特色。 9.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 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 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 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储 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 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 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 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 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 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 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 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 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 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 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 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 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B.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 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C.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 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D.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 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暂代官职。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疆土,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隶属 于三省中的中书省。 C.宸翰,帝王的墨迹,一般指皇帝亲笔手诏、御札之类。《红楼梦》荣国府匾 额上的“万几宸翰之宝”的“宸翰”正是此意。 D.金,指金国,由女真族建立起的封建王朝。曾灭辽国和北宋,最后在南宋和 蒙古的夹击下覆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贫弱户苦于重复纳税.他制定等级纳 税制度,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遇到水灾和瘟疫,他都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颇有治理才干,他上奏以招募百姓耕种,收取租税,仿照营田的方式解 决合肥圩田问题,提出统制分头管领马匹年成评比的举措革除马政弊端。 C.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 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经叶衡上赛婉言劝说,皇上赐 他制科出身。 D.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 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由令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 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5 分) (2)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B.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 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C.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 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D.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 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摄,暂代官职。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疆土,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隶属 于三省中的中书省。 C.宸翰,帝王的墨迹,一般指皇帝亲笔手诏、御札之类。《红楼梦》荣国府匾 额上的“万几宸翰之宝”的“宸翰”正是此意。 D.金,指金国,由女真族建立起的封建王朝。曾灭辽国和北宋,最后在南宋和 蒙古的夹击下覆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贫弱户苦于重复纳税.他制定等级纳 税制度,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遇到水灾和瘟疫,他都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颇有治理才干,他上奏以招募百姓耕种,收取租税,仿照营田的方式解 决合肥圩田问题,提出统制分头管领马匹年成评比的举措革除马政弊端。 C.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 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经叶衡上赛婉言劝说,皇上赐 他制科出身。 D.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 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由令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 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陆游在南郑即目抒感,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 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 对国土沦丧的痛惜。 C.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整首词由“哀”到“兴”,反 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D.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 以大胆的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 “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 战争的前景。 E.全词由“哀”到“兴”,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这在南 宋爱国词作中是很常见的 15.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在全词中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两句,借用 燕昭王重金求士的典故,表达主将甘愿为国捐躯以报答君主知遇之恩的豪情壮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 从“变”的角度看“ ”,从“不变”的角度看 ,所以发出“ 的感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感自己渺 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我们看海去》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当时军阀混 战,劳苦大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③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软”只是文化 的表现形态而非其本质作用,文化还有“硬”的一面。 ④写一篇小说并不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 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⑤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 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⑥虽然荆棘载途,但我们也不能后退,要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A.①③⑤B.②③⑥C.③⑤⑥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不取决于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他坚持了 多读多写这一基本也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 B.专家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指出,柯洁和 AlphaGo的对战所带来的社会焦 虑,正是人文反思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 C.那种举着“历史揭秘”的幌子肆意抹黑英雄人物的做法,不仅侵害了民族的 历史记忆、共同的价值追求,更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 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A.陆游在南郑即目抒感,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 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 对国土沦丧的痛惜。 C.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整首词由“哀”到“兴”,反 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D.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 以大胆的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 “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 战争的前景。 E.全词由“哀”到“兴”,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这在南 宋爱国词作中是很常见的。 15.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在全词中的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 燕昭王重金求士的典故,表达主将甘愿为国捐躯以报答君主知遇之恩的豪情壮 志。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 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 “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①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感自己渺 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我们看海去》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北京,当时军阀混 战,劳苦大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③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软”只是文化 的表现形态而非其本质作用,文化还有“硬”的一面。 ④写一篇小说并不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 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⑤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 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⑥虽然荆棘载途,但我们也不能后退,要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A.①③⑤B.②③⑥C.③⑤⑥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不取决于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他坚持了 多读多写这一基本也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 B.专家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指出,柯洁和 AlphaGo 的对战所带来的社会焦 虑,正是人文反思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 C.那种举着“历史揭秘”的幌子肆意抹黑英雄人物的做法,不仅侵害了民族的 历史记忆、共同的价值追求,更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 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19.下面语句在提示的语言环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外交发言)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 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广播稿)据悉,此次义演所筹之捐款将会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合理使用, 切忌不透明、不公平。 C.(毕业赠言)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 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D.(寻物启事)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 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善美境界,① “强而力 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以及走岀个人的“兴利除害”的 爱国为民精神。除此之外,② ,古代的工匠们由于特殊的工 作、学习方式,养成了他们“尊师”的美德。人们赞美工匠,总离不开一个“巧” 字。那些被称为“能工巧匠”的,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的熟练, 鲁班就因为发明不少木工工具器械而被奉为土木建筑的祖 师爷。 21.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 前提,一个附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 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 要求:大前提必须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6分) 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 答:①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舒:只有懂得舍弃,学会给予,才能到达舒畅的境界! ②谊:言谈适宜,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③劣:只有低劣的人,才会设法“少”出“力”,到头来,就只能差人一等! ④回:看外表,方方正正;察内里,正正方方。与生俱来就应该是,表里一个样! ⑤臭:“自”“大”即使一点点,也会臭不可闻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参悟汉字蕴含的哲理,可以从中学习为人处世之法,体悟人 生之道,读懂中国文化。 看了上面五个汉字及解释,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个字为基础 确定立意,适度阐释,使之有关联,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答案 1.A【解析】B项偷换概念,由文中“虚拟藏品主要是指……的文化遗产数字化 复本”可知,“变为数字文化产品”的是“文化遗产数字化复本”,而非“文化 遗产”:同时也曲解文意,由文中“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传递……”可 知,只是“在虚拟交往过程中传递传统文化精髓”;C项缺少限定语,文中有“在
19.下面语句在提示的语言环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外交发言)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 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广播稿)据悉,此次义演所筹之捐款将会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合理使用, 切忌不透明、不公平。 C.(毕业赠言)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 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D.(寻物启事)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 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善美境界,①_______________;“强而力行” 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以及走出个人的“兴利除害”的 爱国为民精神。除此之外,②_______________;,古代的工匠们由于特殊的工 作、学习方式,养成了他们“尊师”的美德。人们赞美工匠,总离不开一个“巧” 字。那些被称为“能工巧匠”的,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的熟练, ③_______________。鲁班就因为发明不少木工工具器械而被奉为土木建筑的祖 师爷。 21.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 前提,一个附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 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 要求:大前提必须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6 分) 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舒:只有懂得舍弃,学会给予,才能到达舒畅的境界! ②谊:言谈适宜,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③劣:只有低劣的人,才会设法“少”出“力”,到头来,就只能差人一等! ④回:看外表,方方正正;察内里,正正方方。与生俱来就应该是,表里一个样! ⑤臭:“自”“大”即使一点点,也会臭不可闻。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参悟汉字蕴含的哲理,可以从中学习为人处世之法,体悟人 生之道,读懂中国文化。 看了上面五个汉字及解释,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个字为基础 确定立意,适度阐释,使之有关联,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江西省五市八校 2018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答案 1.A【解析】B 项偷换槪念,由文中“虚拟藏品主要是指……的文化遗产数字化 复本”可知,“变为数字文化产品”的是“文化遗产数字化复本”,而非“文化 遗产”:同时也曲解文意,由文中“将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中……传递……”可 知,只是“在虚拟交往过程中传递传统文化精髄”;C 项缺少限定语,文中有“在
中国漫长的宗族社会历史中”。D项说法绝对,文中“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 新途径”,并不表示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2.B【解析】B项,“论述了为何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错误,应该 是“论述了如何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 3.C【解析】C项,“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合剂’功能”扩大了范围,质文 是“新乡贤能激活和发挥乡贤文化的‘黏合剂’功能”。 4.D【解析】D项,“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错,文中重点刻画了作者寻猫的场景,并借此场累抒发对生命的感悟。 5.①作者引用俗语诗词,②凸显了秦皇、汉武、唐宗等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想方设法妄求长生不老,而最终遭遇失败的枉然;③表达季袭林先生对生死的感 悟,主张坦然豁达的生命追求。(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6.①先写老猫病重,引发读者对老猫命运的关注,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使行文有波折,跌宕起伏;③文章主要写的是对老猫离去的晢学思考,先写病 重的老猫为表现文章的主题做了铺垫。(答对每点2分,三点6分) 7.D【解祈】D项,“三则材料都表明”不当,并非三则材料都涉及“非遗保护 形式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 味”这些内容。 8.AE【解析】B项,“旨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不当,应该足 引起政府的重视。C项,“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不当 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D项,“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 具体的解决办法”不当,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二只足从一个角 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 9.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 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 引大众关注;④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答对每点1分,总分4 分) 10.C【解析】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 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句意为: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 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 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 得救。 11.B【解析】B项户部隶属于尚书省。三谷的中书省,负责秉承呈帝旨意起草 诏敕,长宫为中书令;尚书省,总领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拥有领导 监替中央行政部门及地方府、州、县官的权利,长官为尚书令:门下省,负责纠 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长官为侍中 12.B【解析】B项“收取租税”说法错误,应该是免除租税。文中说“募民以 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蠲”意为免除。 13.(1)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番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 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发:打开;储蓄:存储积蓄:缓急: 偏义复词,紧急;可……耶:反问语气;句意各1分) (2)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査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 盐聚集(得多了)按时收购。(司:管理:稽:稽査,核査;以时:按时;委积: 聚集,堆积: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中国漫长的宗族社会历史中”。D 项说法绝对,文中“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 新途径”,并不表示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2.B【解析】B 项,“论述了为何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错误,应该 是“论述了如何构建‘互联网+村落文化’模式”。 3.C【解析】C 项,“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的‘黏合剂’功能”扩大了范围,质文 是“新乡贤能激活和发挥乡贤文化的‘黏合剂’功能”。 4.D【解析】D 项,“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错,文中重点刻画了作者寻猫的场景,并借此场累抒发对生命的感悟。 5.①作者引用俗语诗词,②凸显了秦皇、汉武、唐宗等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想方设法妄求长生不老,而最终遭遇失败的枉然;③表达季袭林先生对生死的感 悟,主张坦然豁达的生命追求。(答对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5 分) 6.①先写老猫病重,引发读者对老猫命运的关注,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使行文有波折,跌宕起伏;③文章主要写的是对老猫离去的哲学思考,先写病 重的老猫为表现文章的主题做了铺垫。(答对每点 2 分,三点 6 分) 7.D【解祈】D 项,“三则材料都表明”不当,并非三则材料都涉及“非遗保护 形式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 味”这些内容。 8.AE【解析】B 项,“旨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不当,应该足 引起政府的重视。C 项,“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不当, 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D 项,“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 具体的解决办法”不当,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二只足从一个角 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答对一项 2 分,两项 5 分) 9.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 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 引大众关注;④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答对每点 1 分,总分 4 分) 10.C【解析】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 下除其藉,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句意为: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 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 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 得救。 11.B【解析】B 项户部隶属于尚书省。三谷的中书省,负责秉承呈帝旨意起草 诏敕,长宫为中书令;尚书省,总领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拥有领导、 监替中央行政部门及地方府、州、县官的权利,长官为尚书令:门下省,负责纠 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长官为侍中。 12.B【解析】B 项“收取租税”说法错误,应该是免除租税。文中说“募民以 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蠲”意为免除。 13.(1)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番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 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发:打开;储蓄:存储积蓄:缓急: 偏义复词,紧急;可……耶:反问语气;句意各 1 分) (2)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査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 盐聚集(得多了)按时收购。(司:管理:稽:稽查,核查;以时:按时;委积: 聚集,堆积:句意各 1 分) 【参考译文】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 尉。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 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 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征 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 税自然收足。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 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 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 活的人很多。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 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招募百姓耕种, 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 人各收一半。”皇上听从了他。 叶衡授仼户部侍郎。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 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加以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 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出得多了按时收购,选廉洁能干 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上奏马政的弊端,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 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李垕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 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 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于是赐李垕制科出身。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 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 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 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自写字赐给他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皇上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 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束,从容不迫地赐他座位,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 召他进见。 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司谏汤邦 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 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诽谤皇上的话,报 告了皇上,皇上大怒。当天罢免了叶衡的相位。六十二岁时叶衡去世。 14.DE【解析】D项用拟人的手法:E项表达对战争胜利的乐观情感在南宋的爱 国词作中不多见。 15.诗人凭高望月,看见南山的明月把层层云幕都推开。言其“多情”,运用拟 人的手法,上承“凭高”,下启诗人遥想长安之景。含蓄地表达出词人急于收复 长安的热望(国家残破的悲戚,对失地的眷恋均可)。(解析、作用、情感各2 分) 古诗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髙兴亭。击筑髙歌,站在髙处把 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浓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 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16.(1)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 尉。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 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 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征 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 税自然收足。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 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 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 活的人很多。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 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招募百姓耕种, 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 人各收一半。”皇上听从了他。 叶衡授任户部侍郎。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 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加以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 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出得多了按时收购,选廉洁能干 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上奏马政的弊端,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 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李垕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 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 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于是赐李垕制科出身。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 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 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 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自写字赐给他。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皇上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 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束,从容不迫地赐他座位,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 召他进见。 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司谏汤邦 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 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诽谤皇上的话,报 告了皇上,皇上大怒。当天罢免了叶衡的相位。六十二岁时叶衡去世。 14.DE【解析】D 项用拟人的手法:E 项表达对战争胜利的乐观情感在南宋的爱 国词作中不多见。 15.诗人凭高望月,看见南山的明月把层层云幕都推开。言其“多情”,运用拟 人的手法,上承“凭高”,下启诗人遥想长安之景。含蓄地表达出词人急于收复 长安的热望(国家残破的悲戚,对失地的眷恋均可)。(解析、作用、情感各 2 分) 古诗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 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浓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 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16.(1)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