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教学目标 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明白时代的发展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与共 建的道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定筛选目标,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 方式筛选信息,提高依据目标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设定并围绕目标快速、准确筛选信息。 教学难点 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激趣 由电影《阿凡达》导入。(有条件的可播放电影片段,或者由老师、同学概述电 影主要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拥有了高科技的地球人最终却败给了原始的土著纳威人? 与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相比,地球人最缺乏的是什么?由此得出结论一一社会 人类要和谐健康发展,既离不开科技的发达,也离不开精神、道德的提升。进而 导入本课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二、走近作者 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 教育家。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约3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 教授 他倡导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绿色教育”,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 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 人次的听众。 、解读题目 (一)“和而不同”的本义 1.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3.解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 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 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 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 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 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二)“和而不同”在文章中具体所指:
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 教学目标 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明白时代的发展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与共 建的道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定筛选目标,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 方式筛选信息,提高依据目标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设定并围绕目标快速、准确筛选信息。 教学难点 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由电影《阿凡达》导入。(有条件的可播放电影片段,或者由老师、同学概述电 影主要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拥有了高科技的地球人最终却败给了原始的土著纳威人? 与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相比,地球人最缺乏的是什么?由此得出结论——社会、 人类要和谐健康发展,既离不开科技的发达,也离不开精神、道德的提升。进而 导入本课——“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二、走近作者 杨叔子:1933 年 9 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 教育家。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约 30 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 教授。 他倡导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绿色教育”,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 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 人次的听众。 三、解读题目 (一)“和而不同”的本义: 1.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3.解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 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 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 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 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 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二)“和而不同”在文章中具体所指:
“和”:共生互动、相同互通、和而创新 “不同”:相异互补 四、导读设疑,筛选信息 教师导读设疑,学生浏览课文,围绕阅读目标,通过抓文章的重点句子筛选信息, 弄清以下问题 )科学与人文追求的目标有何不同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 善 (二)科学与人文为何共生,如何共生?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显然,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 需要求善导向。 人文是求善,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显然,人文需要 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三)科学与人文在哪些方面是相同互通的? 科学与人文……都是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与 揭示客观实际规律的 (四)“科学人文,和而不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科学毕竟是科学,人文毕竟是人文,既彼此密切相关,又相互明显区别,即“和 而不同 (五)科学人文互动互补有什么益处? 第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 第二,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 第三,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第四,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 (六)科学与人文是怎样交融、合一的? 没看到人文,丢失了人,就丢失根本,就丢失一切,当然也丢失科技 人文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精髓;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 (七)提高人文素养对科技工作者有何作用? 第一,陶冶与纯洁思想感情,升华精神境界,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 此曰“钟情于爱国”,这就是大德;第二,活跃与完善思维能力,开启人作为万 物之灵的人的固有灵性,发挥人类进化五百万年来所形成的巨大潜力,此曰“极 利于创新”。 五、结合实例,把握精神 教师引导启发,师生互动,结合现实与历史,正反举例,理解科学与人文如鸟之 两翼,车之双轮。 (一)关于“人文” 1.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有记者问获奖者:“您 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个白发苍苍的学者沉 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 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等等 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做人的教育。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各领域的专业工 作者、各行各业的人才
“和”:共生互动、相同互通、和而创新 “不同”:相异互补 四、导读设疑,筛选信息 教师导读设疑,学生浏览课文,围绕阅读目标,通过抓文章的重点句子筛选信息, 弄清以下问题: (一)科学与人文追求的目标有何不同?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 善。 (二)科学与人文为何共生,如何共生?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显然,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 需要求善导向。 人文是求善,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显然,人文需要 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三)科学与人文在哪些方面是相同互通的? 科学与人文……都是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与 揭示客观实际规律的。 (四)“科学人文,和而不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科学毕竟是科学,人文毕竟是人文,既彼此密切相关,又相互明显区别,即“和 而不同”。 (五)科学人文互动互补有什么益处? 第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 第二,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 第三,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第四,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 (六)科学与人文是怎样交融、合一的? 没看到人文,丢失了人,就丢失根本,就丢失一切,当然也丢失科技。 人文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精髓;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 (七)提高人文素养对科技工作者有何作用? 第一,陶冶与纯洁思想感情,升华精神境界,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 此曰“钟情于爱国”,这就是大德;第二,活跃与完善思维能力,开启人作为万 物之灵的人的固有灵性,发挥人类进化五百万年来所形成的巨大潜力,此曰“极 利于创新”。 五、结合实例,把握精神 教师引导启发,师生互动,结合现实与历史,正反举例,理解科学与人文如鸟之 两翼,车之双轮。 (一)关于“人文” 1.1988 年,当 75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有记者问获奖者:“您 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个白发苍苍的学者沉 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 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等等。 ——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做人的教育。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各领域的专业工 作者、各行各业的人才
2.回顾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一文中的观点:人生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人的觉 解程度即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 与理解 明确:这种“觉解”正来源于人所接受的人文教育。 关于“科学需要人文导向 列举事实 计算机技术:运算速度已可高达每秒万亿次以上,计算机应用的触角几乎深入到 各领域,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网上黑客、黄祸、病毒横行。 生物技术:严重影响生物界的发展,乃至改变人的本身。 作战武器:极精确极强大,乃至可以毁灭一个地区,甚至世界。 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可以带来福也可以带来祸。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髙科技及其 成果而又丧失人性,这个世界将何以堪!高级人才如果没有非凡的灵性,没有高 尚的人性,后果如何,难以设想。 )关于“人文需要科学奠基” 故事:苏东坡乱改菊花诗 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被管家引到书房用茶。见书桌上有王安石未完的《咏菊》 诗稿,苏东坡便拿起来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 东坡笑这两句诗是乱道,他认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 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行秋令也。那金风 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的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 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亼。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吹落黄花满地金 岂不错误了?苏东坡兴之所发,不能自已,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 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不久,苏东坡被王安石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转眼秋至,一日天气晴朗,苏东坡 突然想起:“定惠院长曾送我菊花数种,栽于后园。今日何不去赏玩一番?”走 到菊花架下,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响无语。 心想:“我只道老太师写错了,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老丞相贬我至黄州 原来是让我看看菊花!当初被贬,还以为是王丞相公报私仇。谁知他倒不错,是 我错了。今后我一定谦虚谨慎,不再轻易笑话别人。唉,真是不经一事,不长 智啊!” 后来,苏东坡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程到京,向王安石“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四)关于“科学与人文相同互通” 艺术与科学相通的例子: 欧几里得的“黄金分割”理论在艺术中的运用:黄金分割是奠定西方美学与艺术 根基的重要观念,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到“维特鲁威人”,处处可见黄金分 割理论的运用。 几何学在绘画中的运用:很多艺术家透过数学的几何形变进行艺术创作 (五)关于科学与人文“相异互补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要同逻辑思维直接有关,而右脑主要同形象思维、直 觉、顿悟、灵感有关,而且右脑的记忆量是左脑的百万倍以上。爱因斯坦以他切 身的体验深刻指出: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他又指出,物理给我以 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彭加 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原始性创造,包括突破性的发
2.回顾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一文中的观点:人生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人的觉 解程度即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 与理解。 明确:这种“觉解”正来源于人所接受的人文教育。 (二)关于“科学需要人文导向” 列举事实: 计算机技术:运算速度已可高达每秒万亿次以上,计算机应用的触角几乎深入到 各领域,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网上黑客、黄祸、病毒横行。 生物技术:严重影响生物界的发展,乃至改变人的本身。 作战武器:极精确极强大,乃至可以毁灭一个地区,甚至世界。 ——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可以带来福也可以带来祸。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高科技及其 成果而又丧失人性,这个世界将何以堪!高级人才如果没有非凡的灵性,没有高 尚的人性,后果如何,难以设想。 (三)关于“人文需要科学奠基” 故事:苏东坡乱改菊花诗 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被管家引到书房用茶。见书桌上有王安石未完的《咏菊》 诗稿,苏东坡便拿起来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 东坡笑这两句诗是乱道,他认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 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行秋令也。那金风 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的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 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吹落黄花满地金” 岂不错误了?苏东坡兴之所发,不能自已,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 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不久,苏东坡被王安石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转眼秋至,一日天气晴朗,苏东坡 突然想起:“定惠院长曾送我菊花数种,栽于后园。今日何不去赏玩一番?”走 到菊花架下,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响无语。 心想:“我只道老太师写错了,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老丞相贬我至黄州, 原来是让我看看菊花!当初被贬,还以为是王丞相公报私仇。谁知他倒不错,是 我错了。今后我一定谦虚谨慎,不再轻易笑话别人。唉,真是不经一事,不长一 智啊!” 后来,苏东坡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程到京,向王安石“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四)关于“科学与人文相同互通” 艺术与科学相通的例子: 欧几里得的“黄金分割”理论在艺术中的运用:黄金分割是奠定西方美学与艺术 根基的重要观念,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到“维特鲁威人”,处处可见黄金分 割理论的运用。 几何学在绘画中的运用:很多艺术家透过数学的几何形变进行艺术创作。 (五)关于科学与人文“相异互补”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要同逻辑思维直接有关,而右脑主要同形象思维、直 觉、顿悟、灵感有关,而且右脑的记忆量是左脑的百万倍以上。爱因斯坦以他切 身的体验深刻指出: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他又指出,物理给我以 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彭加 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原始性创造,包括突破性的发
现与发明,都依赖于直觉,都依赖于右脑。而右脑的思维主要同文学艺术活动有 关,即同人文思维有关。 (六)怎么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 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 个民族丢失了自己的人文文化,这个民族实质上就消亡了,就是“不打自垮” 国家强弱取决于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与民族凝聚力,关键是民 族凝聚力,此即对人文文化的认同。社会的进步退步,取决于科学技术、物质文 明与人文文化、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没有先进的人文文化、高度的精神文明, 而只有发达的科学技术、高度的物质文明,这是人类最严重的危险,乃至是毁灭 之灾 六、联系实际,掌握方法 师生讨论,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举例 1.每学期读1—2本教育理论或文史哲类书籍,每学期欣赏1场音乐会或1出传 统戏剧,每位教师应发展1项业余爱好……这些具体的数字目标,已经成为上海 市育才中学每个教师提升人文素养的自觉追求。 2.经典诵读活动 途径: 1.掌握人文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 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一大量、广泛阅读相关书籍。 2.遵循人文精神。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 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 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 原则。 七、布置作业 想象作文一一我的2046 假如人文精神丢失,2046年会是怎样的景象… 八.教学资料 1作者简介 杨叔子,男,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十五大与 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 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博士后流动站评议组成员, 国家科技奖励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 髙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湖 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 长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 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约3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 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 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把机械工程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紧密结合,致力于 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交叉的研究与
现与发明,都依赖于直觉,都依赖于右脑。而右脑的思维主要同文学艺术活动有 关,即同人文思维有关。 (六)怎么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 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 一个民族丢失了自己的人文文化,这个民族实质上就消亡了,就是“不打自垮”。 国家强弱取决于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与民族凝聚力,关键是民 族凝聚力,此即对人文文化的认同。社会的进步退步,取决于科学技术、物质文 明与人文文化、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没有先进的人文文化、高度的精神文明, 而只有发达的科学技术、高度的物质文明,这是人类最严重的危险,乃至是毁灭 之灾。 六、联系实际,掌握方法 师生讨论,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举例: 1.每学期读 1—2 本教育理论或文史哲类书籍,每学期欣赏 1 场音乐会或 1 出传 统戏剧,每位教师应发展 1 项业余爱好……这些具体的数字目标,已经成为上海 市育才中学每个教师提升人文素养的自觉追求。 2.经典诵读活动 途径: 1.掌握人文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 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大量、广泛阅读相关书籍。 2.遵循人文精神。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 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 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 原则。 七、布置作业 想象作文——我的 2046 假如人文精神丢失,2046 年会是怎样的景象…… 八.教学资料 1 作者简介 杨叔子,男,1933 年 9 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十五大与 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 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博士后流动站评议组成员, 国家科技奖励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 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湖 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 长。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 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约 30 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 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 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把机械工程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紧密结合,致力于 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交叉的研究与
教学,特别是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 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 省部级科技奖20项,专利5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 材12种,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图书重要奖励13项。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 百余人获博士学位,博士后已有10余人出站 他倡导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 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 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人次的听众。由他任编委会主任、汇集国内高 校人文讲座精品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一书,已发行数十万册。发表有关教 育方面的论文50余篇 2杨叔子语录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民族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基因概念,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不是一个真 正的民族,而是一个种族。 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国家重于家庭,家庭重于个人。爱国首先是爱民。人 的一生,应是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培根有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我不赞成这句话,有知识不一定有力量, 只有知识的人那只是个书呆子,要说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这是正确的。 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书呢?我认为就是两本,一本《论语》,一本《老子》。一般 人做不到这一点。作为中国高级人才的博士生,应该了解这两本书,知道“君子 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你在学术上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过我,你就不是一名好学生;如果你不能对我 所讲的问题和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对我的研究不能有所创新的话,也不是 名好学生;如果你做的工作,我一眼能看到底,我想你做的这个工作也就没多大 价值 3相关概念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 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 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 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 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 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 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 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一一艺术的意蕴》,陈旭 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 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 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 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 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 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 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
教学,特别是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 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 省部级科技奖 20 项,专利 5 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500 余篇,出版专著教 材 12 种,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图书重要奖励 13 项。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 百余人获博士学位,博士后已有 10 余人出站。 他倡导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 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 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人次的听众。由他任编委会主任、汇集国内高 校人文讲座精品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一书,已发行数十万册。发表有关教 育方面的论文 50 余篇。 2 杨叔子语录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民族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基因概念,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不是一个真 正的民族,而是一个种族。 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国家重于家庭,家庭重于个人。爱国首先是爱民。人 的一生,应是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培根有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我不赞成这句话,有知识不一定有力量, 只有知识的人那只是个书呆子,要说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这是正确的。 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书呢?我认为就是两本,一本《论语》,一本《老子》。一般 人做不到这一点。作为中国高级人才的博士生,应该了解这两本书,知道“君子 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你在学术上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过我,你就不是一名好学生;如果你不能对我 所讲的问题和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对我的研究不能有所创新的话,也不是一 名好学生;如果你做的工作,我一眼能看到底,我想你做的这个工作也就没多大 价值。 3 相关概念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 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 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 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 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 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 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 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21 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陈旭 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 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 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 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 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 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 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
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 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 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 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周国平教 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 人文本体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精神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何谓人文精 神,它有何特征?徐志坚在《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 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 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这便是人文本体,人文本体是决定着人文世界向 正确方向发展的客观依据。”而人文本体—一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正是不同时代 和历史背景下使用的人文精神的概念和内涵有所区别的关键。因此,在不同的时 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 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社会科学是不是人文?文学艺术是 不是人文?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 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人文,是 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 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 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 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 的和病态的。 葛红兵则说:“人文思考从根基处说是一种对存在的抽象玄思。实际上, Humanity (‘人文’一一在中国并没有词源学基础),它的根本性观念是从类的角度来思 考人( Human beings considered as a group; the human race),思考人的存在 根基,由此才会有下述超越性问题:人的本性、人的本源、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人 和神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它把人作为类来思考,所以我们说它的思考是 超越具体人伦事功,超越有限存在的。”(葛红兵《论人文精神的实质一一兼及 大学人文教育问题》)葛红兵谈的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就是我们常说的终 极关怀。因为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 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文精神是对人 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 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而人文精神因 为这一基本的内涵,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了超越历史、 时代和文化的永久的魅力。(来源:百度)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 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 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 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 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 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 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
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 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 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 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周国平教 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 人文本体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精神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何谓人文精 神,它有何特征?徐志坚在《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 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 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这便是人文本体,人文本体是决定着人文世界向 正确方向发展的客观依据。” 而人文本体——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正是不同时代 和历史背景下使用的人文精神的概念和内涵有所区别的关键。因此,在不同的时 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 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那么什么是人文?科学与人文是什么关系?社会科学是不是人文?文学艺术是 不是人文?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 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人文,是 一个动态的概念。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比如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 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 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 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 的和病态的。 葛红兵则说:“人文思考从根基处说是一种对存在的抽象玄思。实际上,Humanity (‘人文’——在中国并没有词源学基础) ,它的根本性观念是从类的角度来思 考人(Human beings considered as a group ;the human race) ,思考人的存在 根基,由此才会有下述超越性问题:人的本性、人的本源、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人 和神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它把人作为类来思考,所以我们说它的思考是 超越具体人伦事功,超越有限存在的。” (葛红兵《论人文精神的实质——兼及 大学人文教育问题》) 葛红兵谈的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就是我们常说的终 极关怀。因为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 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文精神是对人 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因此,它能以形而上的特征直指人的生存本质,直探人的 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核心,具有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功用。而人文精神因 为这一基本的内涵,获得了具有哲学意蕴的丰富深刻的内涵。具有了超越历史、 时代和文化的永久的魅力。(来源:百度)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 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 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 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 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科学”、“实用” 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 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去做人;“科学
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 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 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 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 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 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 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 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 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 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 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 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 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 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 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 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 文教育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 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 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 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 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 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 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 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 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 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来源: 百度) 和而不同 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 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 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能体现出“和 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 度智慧
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只强调其中一方面,或用“做事” 的方式“做人”,用“做人”的方式“做事”,都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人文素质包括 4 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 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 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2)理 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 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 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 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 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 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4)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 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 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 4 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 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 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 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 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 文教育。 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哲学教 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其第二层面是文化教育, 特别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文化基本传统、基本理念、基本精神等的教育和民 族精神、民族传统的教育等内容。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接受本民族共同认可的基本 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是纯 粹的知识教育,而是思想观念教育和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教育。其 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 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 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 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来源: 百度) 和而不同 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 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人却不能保持 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能体现出“和 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 度智慧
简单来说,“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的共生关系,就是我们的身体由血、肉、骨 头等构成的一个整体,是1+1大于2的关系;“同而不和”是简单的相加关系, 水加上水还是水,1+1还是1,没有提高和促进的因素在里面。(来源:百度) 4相关文章 《一》“永远的校长”杨叔子 位成就卓著的机械工程学家,一个有着深厚文学修养的诗人,曾经是一所著名 大学的校长……许多年过去了,杨叔子,依旧是那个活跃在年轻人当中的杨叔子。 经济学家要像厉以宁,工程学家当如杨叔子 5年前,时任北大常务副校长的王义遒,曾大声疾呼“人文精神教育”,他在 篇论文中说,“中外科学大师除了掌握本门学科外,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经济学家要像厉以宁教授那样,工程技术专家要像杨叔子院士那样”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在机械工程领域贡献卓著,在担任华中理工大学 (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却是个“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的人。 在华中地区高校的学生心目中,杨叔子无疑是一个灵魂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 科学家,更是一个有深厚人文精神的教育家 位熟悉杨叔子的研究生说。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杨叔子“清瘦清瘦的,却有一股吸引力”,“表达时诗歌辞 赋、哲学词库,信手拈来,让人暗暗称奇” 2月10日,作者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杨叔子相见时,他那惯常的玳瑁黑色大镜框 已经换成了银白色还是像以前一样疾步如飞,并且握着年轻人的手,连声道“欢 迎 诗情缘自幼学家训,“全家自杀”也不做亡国奴 杨叔子说自己的学前教育是一本本的诗书典籍,9岁入小学时,许多诗词已烂熟 于胸 杨家家学甚渊。其父杨赓笙、义父李烈钧时称江西的“一文一武”。杨赓笙早年 曾倾其家财资助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 幼年时,为躲避日军的战火,杨叔子跟随父亲四处避难,在逃难中,杨赓笙告诫 全家,宁可“投河自杀”,也不做亡国奴 从5岁起,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诗词,延续至今 忆及父亲,杨叔子至今还念叨那首《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当他清瘦的身影飘在演讲台上,激动的人群总会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在一次面对学生的演讲中,杨叔子谈到了《老子》:“1999年2月,我看到报 纸上登了一份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1998年世界科学报告摘要 世界最权威的报告。上面讲,大爆炸之前世界上什么都没有,连空间和时间都没 有,我看得掉眼泪!为什么?2500年前的老子,他所得的结论和2500年后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科学报告一模一样!” 他的演讲总是激情四溢,充满诗性,让你忘记他是年过七旬的科学家。“如果你 不能为他的魅力所打动,那么你‘最需要恶补的’极有可能是‘博尔赫斯’ 位网友说。 出任“华工”校长,力倡“人文素质教育” 1993年杨叔子出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在他担任校长的4年里,“华工”掀起 了“人文风暴” 杨叔子说:“科学人文,和而不同。”他认为科学和人文共生互动、相同互通 相异互补、和而创新
简单来说,“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的共生关系,就是我们的身体由血、肉、骨 头等构成的一个整体,是 1+1 大于 2 的关系;“同而不和”是简单的相加关系, 水加上水还是水,1+1 还是 1,没有提高和促进的因素在里面。(来源:百度) 4 相关文章 《一》“永远的校长”杨叔子 一位成就卓著的机械工程学家,一个有着深厚文学修养的诗人,曾经是一所著名 大学的校长……许多年过去了,杨叔子,依旧是那个活跃在年轻人当中的杨叔子。 经济学家要像厉以宁,工程学家当如杨叔子。 5 年前,时任北大常务副校长的王义遒,曾大声疾呼“人文精神教育”,他在一 篇论文中说,“中外科学大师除了掌握本门学科外,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经济学家要像厉以宁教授那样,工程技术专家要像杨叔子院士那样”。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在机械工程领域贡献卓著,在担任华中理工大学 (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却是个“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的人。 在华中地区高校的学生心目中,杨叔子无疑是一个灵魂人物。“他不仅仅是一个 科学家,更是一个有深厚人文精神的教育家。”一位熟悉杨叔子的研究生说。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杨叔子“清瘦清瘦的,却有一股吸引力”,“表达时诗歌辞 赋、哲学词库,信手拈来,让人暗暗称奇”。 2 月 10 日,作者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杨叔子相见时,他那惯常的玳瑁黑色大镜框 已经换成了银白色。还是像以前一样疾步如飞,并且握着年轻人的手,连声道“欢 迎”。 诗情缘自幼学家训,“全家自杀”也不做亡国奴。 杨叔子说自己的学前教育是一本本的诗书典籍,9 岁入小学时,许多诗词已烂熟 于胸。 杨家家学甚渊。其父杨赓笙、义父李烈钧时称江西的“一文一武”。杨赓笙早年 曾倾其家财资助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 幼年时,为躲避日军的战火,杨叔子跟随父亲四处避难,在逃难中,杨赓笙告诫 全家,宁可“投河自杀”,也不做亡国奴。 从 5 岁起,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诗词,延续至今。 忆及父亲,杨叔子至今还念叨那首《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当他清瘦的身影飘在演讲台上,激动的人群总会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在一次面对学生的演讲中,杨叔子谈到了《老子》:“1999 年 2 月,我看到报 纸上登了一份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 1998 年世界科学报告摘要——— 世界最权威的报告。上面讲,大爆炸之前世界上什么都没有,连空间和时间都没 有,我看得掉眼泪!为什么?2500 年前的老子,他所得的结论和 2500 年后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科学报告一模一样!” 他的演讲总是激情四溢,充满诗性,让你忘记他是年过七旬的科学家。“如果你 不能为他的魅力所打动,那么你‘最需要恶补的’极有可能是‘博尔赫斯’。” 一位网友说。 出任“华工”校长,力倡“人文素质教育”。 1993 年杨叔子出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在他担任校长的 4 年里,“华工”掀起 了“人文风暴”。 杨叔子说:“科学人文,和而不同。”他认为科学和人文共生互动、相同互通、 相异互补、和而创新
直到今天,华中科技大学在教学上还深刻地烙着“杨叔子时代的痕迹” 所 有学生(包括理工科),每年考一次中国语文,不及格的不发毕业证;在校生每年 必须拿两个人文学科学分,否则不能毕业。 于是在武汉,理工科的学界出现了新的一幕: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在和外校学生 交流时,说自己平时还学《老子》、《论语》,让其他学校的学生颇感讶异。 后来“华工”的做法被许多学校仿效。如,1997年,王兆鹏博士也在湖北大学 兴办人文讲坛,听众云集,效果出乎意料。 《二》杨叔子院士: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才是“绿色教育” 张媛 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杨叔子院士近日做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这位率先倡导进行高校人文教育的老教育家,如今又提出了绿色教育的概念。他 说,只有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才是绿色教育 以绿育人而非其他 杨叔子认为,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五百万年进化赋予人类的灵性,培养既有人性, 又有灵性的学生 对于人脑的开发,杨叔子院士用人们对环境的开发作比喻。对于我们生存的绿色 环境,不开发不行,否则就是洪荒野蛮时代;但错误开发也不行,否则导致环境 破坏、生态失衡、不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人类的自取灭亡。而对于一个人的培 养,思想上的作用主要是对大脑的开发。不开发不行,否则就是野蛮人,愚昧无 知;但如果错误开发,不仅使人没有人性,甚至连兽都不如。 杨叔子曾经到一所重点中学去,看到学生们桌上堆着高高的三堆书。甚至听说有 的学校一年365天只放三天假:大年三十、初一、初二。杨叔子痛惜地说:“这 样的教育,让人越念越呆,越念越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没有一点原始 创新性!”人类进化五百万年,有很大的灵性。杨叔子呼吁,教育应该让学生的 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杨叔子说:“育人和种树一样,也应该顺从学生的规律,不干扰他们,让他们自 由成材 人文教育占有基础地位 人文与科学究竟谁轻谁重,或者说二者的关系如何?杨叔子的观点很明确:科学 是立事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没有科技,就会落后。一打就垮,受人宰割;没 有人文,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为人奴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在1995年曾经说过:“中国优秀的传统,一是文天祥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二是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的骨气。”杨叔子很赞同这句话。然而,我国近现代一批批学生所采用的都是西 方近现代教育方式,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教育的接受少之甚少。对祖国优秀文化遗 产的淡漠,给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981年,杨叔子作为当时最年轻的教授留学海外。一个外籍华人给他提了一个 尖锐的问题:中国派出来的留学生,ABC、XYZ都很好,他们懂美元、英镑,但 是不懂得中华文化,不了解中国地理,对《史记》、《资治通鉴》甚至一无所知, 国家培养这样的人有何用? 杨叔子语塞。因为当时确实有很大一部分留学生,宁愿留在美国当二等公民,也 不愿意回国。杨叔子留学归来时,国内工资一年只有600美元,而在国外,一个 教授至少10万美元。一些年轻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国?”他不解地反问:“为
直到今天,华中科技大学在教学上还深刻地烙着“杨叔子时代的痕迹”———所 有学生(包括理工科),每年考一次中国语文,不及格的不发毕业证;在校生每年 必须拿两个人文学科学分,否则不能毕业。 于是在武汉,理工科的学界出现了新的一幕: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在和外校学生 交流时,说自己平时还学《老子》、《论语》,让其他学校的学生颇感讶异。 后来“华工”的做法被许多学校仿效。如,1997 年,王兆鹏博士也在湖北大学 兴办人文讲坛,听众云集,效果出乎意料。 《二》杨叔子院士: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才是“绿色教育” 张媛 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杨叔子院士近日做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这位率先倡导进行高校人文教育的老教育家,如今又提出了绿色教育的概念。他 说,只有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才是绿色教育。 以绿育人而非其他 杨叔子认为,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五百万年进化赋予人类的灵性,培养既有人性, 又有灵性的学生。 对于人脑的开发,杨叔子院士用人们对环境的开发作比喻。对于我们生存的绿色 环境,不开发不行,否则就是洪荒野蛮时代;但错误开发也不行,否则导致环境 破坏、生态失衡、不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人类的自取灭亡。而对于一个人的培 养,思想上的作用主要是对大脑的开发。不开发不行,否则就是野蛮人,愚昧无 知;但如果错误开发,不仅使人没有人性,甚至连兽都不如。 杨叔子曾经到一所重点中学去,看到学生们桌上堆着高高的三堆书。甚至听说有 的学校一年 365 天只放三天假:大年三十、初一、初二。杨叔子痛惜地说:“这 样的教育,让人越念越呆,越念越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没有一点原始 创新性!”人类进化五百万年,有很大的灵性。杨叔子呼吁,教育应该让学生的 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杨叔子说:“育人和种树一样,也应该顺从学生的规律,不干扰他们,让他们自 由成材。” 人文教育占有基础地位 人文与科学究竟谁轻谁重,或者说二者的关系如何?杨叔子的观点很明确:科学 是立事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没有科技,就会落后。一打就垮,受人宰割;没 有人文,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为人奴。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在 1995 年曾经说过:“中国优秀的传统,一是文天祥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二是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的骨气。”杨叔子很赞同这句话。然而,我国近现代一批批学生所采用的都是西 方近现代教育方式,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教育的接受少之甚少。对祖国优秀文化遗 产的淡漠,给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981 年,杨叔子作为当时最年轻的教授留学海外。一个外籍华人给他提了一个 尖锐的问题:中国派出来的留学生,ABC、XYZ 都很好,他们懂美元、英镑,但 是不懂得中华文化,不了解中国地理,对《史记》、《资治通鉴》甚至一无所知, 国家培养这样的人有何用? 杨叔子语塞。因为当时确实有很大一部分留学生,宁愿留在美国当二等公民,也 不愿意回国。杨叔子留学归来时,国内工资一年只有 600 美元,而在国外,一个 教授至少 10 万美元。一些年轻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国?”他不解地反问:“为
什么不回国?”杨叔子感慨地说:“在我们这辈人心中,出国就是为了回国。而 现在你问那些留学不归的人‘为什么不回国’,他会问‘为什么要回国?’” 杨叔子认为,人文教育的一个最重要作用,就是树立对祖国、对民族的责任感。 它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同时,人文教育还关系到一个 人的人格高低、涵养深浅、思维智愚、事业成败 科学与人文同根同源 科学与人文都是来源于实践的,都是来源于大脑对客观事件的实际反映。人文是 为人之本,科学是立事之基,少一样都不行。因此,把科学人文交融起来,才是 绿色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科学与人文相容,对于形成正确的人 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谐的同外界的 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1948年,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大声疾呼,呼吁学生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改变 懂文不懂理,懂理不懂文,文理分家的现象。这也是杨叔子大力倡导髙校人文教 育的原因所在。一个人要想成功成材,成就伟大的事业,就要有远大理想,有志 气,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才华和能力。不但如此,还要善于利用外界的条件。杨 叔子说:“这五点,我认为用数学家的话讲,是一个人成功成材的充要条件。” 《三》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 杨叔子 《科学时报》2001年11月1日B版上刊载了一篇文章:《美国研究生教育的 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美国研究生教育已近15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也存 在负面的问题,文章最后认为:“21世纪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趋势还不十分明朗 但有一点是必然的,那就是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 势。”在今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举行的第19次会议上,李岚清同志在讲话 中再次强调了要髙度重视学科的交叉,特别是文理学科的交叉;他明确指出, 个人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足够的人文底蕴是绝对不行的。时代潮流已清楚显 示出:在人才培养中,在教育中,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人文教育 的交融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时代呼唤:科学人文交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 泽民同志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已精辟地概括出时代特点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成果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 研究的理论越来越深,科技成果的应用越来越难控制,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后果的 预测就越来越重要,从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科技成果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可高达每秒万亿次以上,计算机 应用的触角几乎深入到各领域;网络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 生物技术不仅可以严重影响生物界的发展,乃至可以改变人的本身;作战武器极 精确极强大,乃至可以毁灭一个地区,甚至世界。网上黑客、黄祸、病毒之所以 横行,恐怖分子之所以恐怖,说明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高科技及其成果而又丧失人 性,这个世界将何以堪! 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成果由发现或发明到应用所需的时间,从蒸汽机 的百年以上、电动机的65年到集成电路的2年、激光器的1年。新的高科技领 域与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在信息、生物、材料、制造等领域更是如此。 个国家没有足够数量的具有非凡灵性的高级人才,将怎样适应这一速度?
什么不回国?”杨叔子感慨地说:“在我们这辈人心中,出国就是为了回国。而 现在你问那些留学不归的人‘为什么不回国’,他会问‘为什么要回国?’” 杨叔子认为,人文教育的一个最重要作用,就是树立对祖国、对民族的责任感。 它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同时,人文教育还关系到一个 人的人格高低、涵养深浅、思维智愚、事业成败。 科学与人文同根同源 科学与人文都是来源于实践的,都是来源于大脑对客观事件的实际反映。人文是 为人之本,科学是立事之基,少一样都不行。因此,把科学人文交融起来,才是 绿色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科学与人文相容,对于形成正确的人 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谐的同外界的 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 1948 年,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大声疾呼,呼吁学生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改变 懂文不懂理,懂理不懂文,文理分家的现象。这也是杨叔子大力倡导高校人文教 育的原因所在。一个人要想成功成材,成就伟大的事业,就要有远大理想,有志 气,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才华和能力。不但如此,还要善于利用外界的条件。杨 叔子说:“这五点,我认为用数学家的话讲,是一个人成功成材的充要条件。” 《三》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 杨叔子 《科学时报》2001 年 11 月 1 日 B2 版上刊载了一篇文章:《美国研究生教育的 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美国研究生教育已近 150 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也存 在负面的问题,文章最后认为:“21 世纪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趋势还不十分明朗。 但有一点是必然的,那就是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 势。”在今年 3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举行的第 19 次会议上,李岚清同志在讲话 中再次强调了要高度重视学科的交叉,特别是文理学科的交叉;他明确指出,一 个人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足够的人文底蕴是绝对不行的。时代潮流已清楚显 示出:在人才培养中,在教育中,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文化、人文教育 的交融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时代呼唤:科学人文交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 泽民同志 1998 年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已精辟地概括出时代特点。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成果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 研究的理论越来越深,科技成果的应用越来越难控制,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后果的 预测就越来越重要,从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科技成果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可高达每秒万亿次以上,计算机 应用的触角几乎深入到各领域;网络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 生物技术不仅可以严重影响生物界的发展,乃至可以改变人的本身;作战武器极 精确极强大,乃至可以毁灭一个地区,甚至世界。网上黑客、黄祸、病毒之所以 横行,恐怖分子之所以恐怖,说明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高科技及其成果而又丧失人 性,这个世界将何以堪! 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成果由发现或发明到应用所需的时间,从蒸汽机 的百年以上、电动机的 65 年到集成电路的 2 年、激光器的 1 年。新的高科技领 域与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在信息、生物、材料、制造等领域更是如此。 一个国家没有足够数量的具有非凡灵性的高级人才,将怎样适应这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