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程讲义)现代教育技术教程讲稿(WORD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78,文件大小:372.5KB,团购合买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第二篇 媒体篇 第一章 幻灯投影设备 第二章 视听媒体 第三章 多媒体教室 第四篇 教学篇 第十三章 媒体组合教学 第十四章 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第十五章 媒体组合教学及其优化…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讲稿

1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讲稿

第一篇理论篇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第一节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这一术语于70年代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 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 教育教学问题,即解决“如何教”和“怎样教好”的问题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利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优 化协调教学资源。具体分为如下两领域: (一)教育媒体技术:主要涉及教育中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它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住处的传播与传输技术:教学内容(信息〕需要借助于媒体承载并传输,这种传递引申为传 播。传播与传输技术包括卫星电视技术、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激光传输和神经传输技术。它可以实现资源 共享并具有时空无限的特性 2、教育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技术: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存储与检索技 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建立和利用教学资源库的基础, 3、教育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技术:信息加工与处理技术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其主要技术有:(1)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声、形于一体,多媒体系统的形象性与交互性使学习者能主动地创 造性地学习:(2)专家系统,它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具有高水平解决问题的功能,是知识信息处理系统 (3)网络技术,计算机实行联网,能使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换与处理能力加大。 4、教育信息的显示与拷贝技术:显示技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它不但要符合学习的认知特点, 而且要符合教学规律,拷贝技术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方便。 (二)教育设计技术:教育技术除了包括教育中的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外,还包括无形的智能形态 的教育设计的技术。教育设计的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起作用的方法、技巧和理论。它涉及如何 选用教材和教具,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分组,教学过程的控制、评价、管理、策略等问题。它主要反映 在三个方面: 、教育系统技术:这是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来研宄教学过程的技术。学习过程是教 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从教育技术的观点看,“教学”是对信息和环境的安排与协调,其目的是为了 促进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教育技术就是运 用系统方法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2、教育心理技术:即把认知心理学和教育结合起来的技术。教育技术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习内容和 提供学习材料的研究上面,而是要研究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并针对这些变化 通过多种媒体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育计划技术:即如何安排教学活动计划,如何组合学科,从宏观上研究教学效果的技术 第二节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概念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更加明确。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1)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2)系统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展开全部教育实践的,即 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3)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教育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同样的时间内 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最优化标准有两个:一是最大效果:二个最少时间。用最少时间得到最大效果 是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 2

2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第一节 教育技术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这一术语于 70 年代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它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 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 教育教学问题,即解决“如何教”和“怎样教好”的问题。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利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优 化协调教学资源。具体分为如下两领域: (一)教育媒体技术:主要涉及教育中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它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住处的传播与传输技术:教学内容(信息)需要借助于媒体承载并传输,这种传递引申为传 播。传播与传输技术包括卫星电视技术、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激光传输和神经传输技术。它可以实现资源 共享并具有时空无限的特性。 2、教育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技术: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存储与检索技 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建立和利用教学资源库的基础。 3、教育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技术:信息加工与处理技术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其主要技术有:(1)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声、形于一体,多媒体系统的形象性与交互性使学习者能主动地创 造性地学习;(2)专家系统,它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具有高水平解决问题的功能,是知识信息处理系统; (3)网络技术,计算机实行联网,能使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换与处理能力加大。 4、教育信息的显示与拷贝技术:显示技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它不但要符合学习的认知特点, 而且要符合教学规律,拷贝技术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方便。 (二)教育设计技术:教育技术除了包括教育中的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外,还包括无形的智能形态 的教育设计的技术。教育设计的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起作用的方法、技巧和理论。它涉及如何 选用教材和教具,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分组,教学过程的控制、评价、管理、策略等问题。它主要反映 在三个方面: 1、教育系统技术:这是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来研究教学过程的技术。学习过程是教 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从教育技术的观点看,“教学”是对信息和环境的安排与协调,其目的是为了 促进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信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教育技术就是运 用系统方法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2、教育心理技术:即把认知心理学和教育结合起来的技术。教育技术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习内容和 提供学习材料的研究上面,而是要研究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并针对这些变化, 通过多种媒体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育计划技术:即如何安排教学活动计划,如何组合学科,从宏观上研究教学效果的技术。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概念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更加明确。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1)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2)系统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展开全部教育实践的,即 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 (3)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教育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同样的时间内, 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最优化标准有两个:一是最大效果;二个最少时间。用最少时间得到最大效果 是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提导思想和实践方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现代教育技术是应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 系统方法这三种思想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特色的教育实践与研究领域。 (二)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可分为六个步骤,即鉴定需求、设计方案、选择方案、 实施方案、评价方案、修正方案,可概括为两个基本环节,鉴定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要确定解决的是什 么性质的问题或需求,然后再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与视听教育、电化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所有学习资源,研究的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研究的目的是优化 学习过程 视听教育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视听器官的功能进行学习,进而提高教育信息传递效果的教育活动 电化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电化教育研究的核心是现代教育媒体 第三节现代教育媒体 媒体与教育媒体 媒体( medium),也称媒介,传播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 息的载体和物质工具 媒体以教育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育媒体,用于教育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 现代教育媒体及其特点 教育媒体可分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传统教育媒体有教科书、黑板、实物标本模型、报刊图 书资料、图表照片挂图等:现代教育媒体有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综合媒体(多媒体教室 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等。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先进性和高效性等特点 第四节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慨况 、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1、第一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初创时期(20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以广播录音教育和电视教育的应用与研究为主 2、第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奠基时期(20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在技术应用上主要是录像设备、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3、第三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 二、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一)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阶段 1、电化教育的出现(上个世纪20年代) 2、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二)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1)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2)随着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教育网全面建立。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教育技术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正朝着网络化、多 媒体化,理论研究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视听教育理论

3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提导思想和实践方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现代教育技术是应用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 系统方法这三种思想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特色的教育实践与研究领域。 (二)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可分为六个步骤,即鉴定需求、设计方案、选择方案、 实施方案、评价方案、修正方案,可概括为两个基本环节,鉴定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要确定解决的是什 么性质的问题或需求,然后再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视听教育、电化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所有学习资源,研究的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研究的目的是优化 学习过程。 视听教育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视听器官的功能进行学习,进而提高教育信息传递效果的教育活动。 电化教育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电化教育研究的核心是现代教育媒体。 第三节 现代教育媒体 一、媒体与教育媒体 媒体(medium),也称媒介,传播媒体。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 息的载体和物质工具。 媒体以教育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育媒体,用于教育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 二、现代教育媒体及其特点 教育媒体可分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传统教育媒体有教科书、黑板、实物标本模型、报刊图 书资料、图表照片挂图等;现代教育媒体有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综合媒体(多媒体教室、 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等。 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先进性和高效性等特点。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慨况 一、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1、第一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初创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 这一时期以广播录音教育和电视教育的应用与研究为主。 2、第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奠基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 这一时期在技术应用上主要是录像设备、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3、第三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 二、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一)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阶段 1、电化教育的出现(上个世纪 20 年代) 2、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二)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 (1)学校教育中大力开发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2)随着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系统逐渐形成,卫星电视教育网全面建立。 (3)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教育技术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正朝着网络化、多 媒体化,理论研究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视听教育理论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1、塔的底层的经验 该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 应用 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3、教育升华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4、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5、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众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位于塔的中部的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电影电视等介于做的经验与抽象 经验之间,即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又便于借助于解说或教师的提示 概括、总结,从具体的画面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定理,形成规律,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因此,它不仅是视 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 第二节学习理论 、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 联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巴甫洛夫和金纳,他们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都来 源于感性。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间的联结,S-R是学习心理的最高解释原则和公式。联结主 义理论的基本流派有: (1)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学习在于形成一定的情绪与 反应的联结。一切学习过程都是不断尝试,不断发生错误及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过程。故而又称为“试 (2)华生的“刺激一反应说”。华生修正了桑代克的观点,认为一切学习都可以依据“SR”的公式。 学习的实质是各种习惯的形成,而习惯的形成就是建立起刺激与反应的牢固联结。 (3)斯金纳又进一步修正了桑代克的联结说,发展了华生的“刺激反应说”,创立了反射与强化理论。 他认为:一切行为都由反射构成,学习在于形成条件反射。他把学习分为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而操作学 习更能代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因此,他的学习理论被称为“操作条件说”。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所不可缺少的关键。也是用来控制学习的根本手段,操作 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如下: 反应+强化 增强反应 反应+无强化一减弱反应 反应+惩罚 压抑反应 斯金纳认为,成功的教学与训练之关键是分析强化效果。基于这一观点,他又提出程序教学法,并据 此研制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法又称“小步子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 (1)把教学内容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步步子 (2)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3)对学生的反应要作出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4)学生在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和学习进度。 (5)学生尽可能地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限度 斯金纳的这种程序教学原理已广泛运用于当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 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于: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为学习提供引起必要反应和形成强化刺激的材料条

4 二、“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1、 塔的底层的经验 该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 应用。 2、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3、教育升华 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4、替代经验 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5、形成科学的抽象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众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位于塔的中部的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电影电视等介于做的经验与抽象 经验之间,即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又便于借助于解说或教师的提示、 概括、总结,从具体的画面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定理,形成规律,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因此,它不仅是视 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之一。 第二节 学习理论 一、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 联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巴甫洛夫和金纳,他们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一切知识都来 源于感性。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 S-R 间的联结,S-R 是学习心理的最高解释原则和公式。联结主 义理论的基本流派有: (1)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学习在于形成一定的情绪与 反应的联结。一切学习过程都是不断尝试,不断发生错误及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过程。故而又称为“试 误说”。 (2)华生的“刺激—反应说”。华生修正了桑代克的观点,认为一切学习都可以依据“S-R”的公式。 学习的实质是各种习惯的形成,而习惯的形成就是建立起刺激与反应的牢固联结。 (3)斯金纳又进一步修正了桑代克的联结说,发展了华生的“刺激-反应说”,创立了反射与强化理论。 他认为:一切行为都由反射构成,学习在于形成条件反射。他把学习分为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而操作学 习更能代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因此,他的学习理论被称为“操作条件说”。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所不可缺少的关键。也是用来控制学习的根本手段,操作 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如下: 反应+强化 增强反应 反应+无强化 减弱反应 反应+惩罚 压抑反应 斯金纳认为,成功的教学与训练之关键是分析强化效果。基于这一观点,他又提出程序教学法,并据 此研制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法又称“小步子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 (1) 把教学内容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步步子。 (2) 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3) 对学生的反应要作出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4) 学生在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和学习进度。 (5) 学生尽可能地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限度。 斯金纳的这种程序教学原理已广泛运用于当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 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于: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为学习提供引起必要反应和形成强化刺激的材料条

件,引起学生的多种反应,使学生建立起刺激与反应间的牢固联结,并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韦特海墨、考夫卡和布鲁纳等,他们认为,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 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实质。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论点 (1)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 依靠试误实现的 (3)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2、“认知-发现说” 60年代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说”是当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代表。他认为,学习并不在于被动 地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于通过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因此,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和 不断发展智能的过程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而言,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习内容和提供学习材 料的研究上面,还必须研究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哪些变化,要针对学生的学习 心理,通过多种教学媒体充分调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从上述两派不同的观点看,对于学习的认识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都带有片面性,联结派强调知识 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忽视了人的内在因素、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认知派强调学习靠智慧 和领悟,靠人的内在因素,而忽视了外在条件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慧是辩证统一的过程。因此,又应运而 生了融汇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联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即认为学习是有 目的的行为,因此在研究学习过程的时候,即要提示学习的外部条件与外在反应,同时也要揭示学习的内 部过程与内在条件的作用 第三节传播理论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当代比较有影响的传播理论经及它们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拉斯威尔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行为至少包括谁(Who)、说什么( 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ln Which Channel)、向谁说( To Whom)、有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五个要素 拉斯威尔传播理论明确地说明了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以及传播的基本要素,是传播的基本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拉斯威尔“5W”模式,主要是发挥传者(教师)、受者(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选择和组合适合教育内容的现代教育媒体,通过这些媒体将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受者,并通过实 践检验或证明其产生的效果,因此此模式对指导现代媒体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二、香农的传播理论 香农的传播理论是由香农信息论引伸出来的,其模式如图1-2-3所示。 香农认为,传播过程是“信源”,即传者,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编码”,即转变成某种符号,如声 音、文字、图片、图像等,通过一种或多种媒体传出。“信宿”即受者,接收这些经过“译码”(即解释符 号)的信息符号。有效的信息传播需要传者的经验与受者的经验有一部分重叠,否则受者难以理解或正确 认识 香农的传播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传播过程中引入了“反馈原理”。受者在处理收到的信息时会有反应, 这种反应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给传者,传者根据反馈的情况重新设计或修改传播内容,使之更适合受者的 需要,提高传播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香农的模式,主要在于选择、制作适合表达和传播相应教育信息的现代教育媒体,掌 握师生经验的重叠范围,及时分析来自各种渠道的反馈信息,以取得教育的最优化。 三、韦斯特莱的传播理论 韦斯特莱的传播理论是一种控制论的模式,强调传播行为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其理论的模式 如图1-2-4所 韦斯特莱的传播理论的特点是传播的信息必须经过“把关人”的过滤,而且注意反馈,现代教育技 术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传播教育信息的,这种教育信息也应由把关人选择、过滤。在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

5 件,引起学生的多种反应,使学生建立起刺激与反应间的牢固联结,并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韦特海墨、考夫卡和布鲁纳等,他们认为,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 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实质。 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论点 (1) 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 依靠试误实现的。 (3)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2、“认知-发现说” 60 年代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说”是当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代表。他认为,学习并不在于被动 地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于通过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因此,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和 不断发展智能的过程。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而言,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习内容和提供学习材 料的研究上面,还必须研究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哪些变化,要针对学生的学习 心理,通过多种教学媒体充分调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从上述两派不同的观点看,对于学习的认识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都带有片面性,联结派强调知识 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忽视了人的内在因素、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认知派强调学习靠智慧 和领悟,靠人的内在因素,而忽视了外在条件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慧是辩证统一的过程。因此,又应运而 生了融汇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联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即认为学习是有 目的的行为,因此在研究学习过程的时候,即要提示学习的外部条件与外在反应,同时也要揭示学习的内 部过程与内在条件的作用。 第三节 传播理论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当代比较有影响的传播理论经及它们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一、拉斯威尔的传播理论认为传播行为至少包括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五个要素。 拉斯威尔传播理论明确地说明了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以及传播的基本要素,是传播的基本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拉斯威尔“5W”模式,主要是发挥传者(教师)、受者(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选择和组合适合教育内容的现代教育媒体,通过这些媒体将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受者,并通过实 践检验或证明其产生的效果,因此此模式对指导现代媒体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二、香农的传播理论 香农的传播理论是由香农信息论引伸出来的,其模式如图 1-2-3 所示。 香农认为,传播过程是“信源”,即传者,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编码”,即转变成某种符号,如声 音、文字、图片、图像等,通过一种或多种媒体传出。“信宿”即受者,接收这些经过“译码”(即解释符 号)的信息符号。有效的信息传播需要传者的经验与受者的经验有一部分重叠,否则受者难以理解或正确 认识。 香农的传播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传播过程中引入了“反馈原理”。受者在处理收到的信息时会有反应, 这种反应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给传者,传者根据反馈的情况重新设计或修改传播内容,使之更适合受者的 需要,提高传播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香农的模式,主要在于选择、制作适合表达和传播相应教育信息的现代教育媒体,掌 握师生经验的重叠范围,及时分析来自各种渠道的反馈信息,以取得教育的最优化。 三、韦斯特莱的传播理论 韦斯特莱的传播理论是一种控制论的模式,强调传播行为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其理论的模式 如图 1-2-4 所示。 韦斯特莱的传播理论的特点是传播的信息必须经过“把关人”的过滤,而且注意反馈,现代教育技 术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传播教育信息的,这种教育信息也应由把关人选择、过滤。在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

中,通常A为教材的编制者,C是授课的教师,B是学习者,在这过程中,教师起了把关人的作用,教师 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即必须及时分析各个渠道的反馈信息。软件的编制 者也应获得教师和学习者的反馈信息,提高教材的质量,只有从教学的整体观点来考虑,才能使教学过程 最优化。 第四节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是硏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规律的科学,是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新兴的科学方法,也是信息时代高科技发展下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和学科 从系统科学角度来认识现代教育,教育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和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把教育作 为一个整体加以分析研究,统筹全局,对教育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思维方式和重要手段 信息论与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是事物发出的消息、情报、信号、数据等包含的内容而不是事物的本身。信息是事物表现的 种普遍形式。信息论是研究控制系统中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储存和使用规律的科学,它是美国教育 家香农于1948年创立的。 在教育领域中,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信息的范畴,所以亦可称之为教育信息。信息论在 教育中应用而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信息论,它是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人人”关系(即师生间的教学关系 系统),是关于教育信息如何传递、变换和反馈的理论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育信息传播和反馈的过程。教师将储存状态的教育信息重新组合,变换成输出 状态,并考虑如何以恰当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传递给学生,并运用反馈原理,不断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获得 调节和控制的依据,从而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改进教法和优化效果。学生也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反馈评 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教育活动 中信息的传递应该是双向的,既有教师向学生传输信息,也有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并给予学生反 馈评价。只有这样,师生配合默契,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控制论与现代教育技术 控制是通过信息反馈,进行有效的操作,实现目的的一种活动。控制论是研究各种系统控制和调节 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美国数学家维纳创立的。 控制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控制论。它是研究教育系统中,运用信息反馈来 控制和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递教育信息,其出发点和归宿在 于教育最优化。而优化的关键就在于“信息反馈”:有了反馈,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使教学设计有的放 矢,不断完善,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通过计算机获得的反 馈及时对教学信息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三、系统论 所谓系统,是指处在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部分(或要素)构成的一个 完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是由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把系统论和教育理论相结合, 用以指导教育实践,就产生了教育系统论。 教育系统论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包括教师、 学生、媒体等。教育系统论就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坚持在系统与部分之间,整体 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关系中考教师或学生一方来考虑,而是从整个系统来 考虑,协调好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支、相互理解、相互协调和齐心协力。因此系统的功能, 不仅有各个要素的功能,而且有各要素相互联系形成新结构产生的新功能 四、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三论”统一在“系统”中,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用“三论”的理论和 方法指导教育科学,特别是从中提炼和抽象岀来的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 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指导其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1、反馈原理 指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强调信息传递必须具有双向性。反

6 中,通常 A 为教材的编制者,C 是授课的教师,B 是学习者,在这过程中,教师起了把关人的作用,教师 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即必须及时分析各个渠道的反馈信息。软件的编制 者也应获得教师和学习者的反馈信息,提高教材的质量,只有从教学的整体观点来考虑,才能使教学过程 最优化。 第四节 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是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规律的科学,是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新兴的科学方法,也是信息时代高科技发展下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已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和学科。 从系统科学角度来认识现代教育,教育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和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把教育作 为一个整体加以分析研究,统筹全局,对教育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思维方式和重要手段。 一、信息论与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是事物发出的消息、情报、信号、数据等包含的内容而不是事物的本身。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 种普遍形式。信息论是研究控制系统中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储存和使用规律的科学,它是美国教育 家香农于 1948 年创立的。 在教育领域中,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信息的范畴,所以亦可称之为教育信息。信息论在 教育中应用而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信息论,它是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人人”关系(即师生间的教学关系 系统),是关于教育信息如何传递、变换和反馈的理论。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育信息传播和反馈的过程。教师将储存状态的教育信息重新组合,变换成输出 状态,并考虑如何以恰当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传递给学生,并运用反馈原理,不断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获得 调节和控制的依据,从而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改进教法和优化效果。学生也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反馈评 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教育活动 中信息的传递应该是双向的,既有教师向学生传输信息,也有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并给予学生反 馈评价。只有这样,师生配合默契,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控制论与现代教育技术 控制是通过信息反馈,进行有效的操作,实现目的的一种活动。控制论是研究各种系统控制和调节 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美国数学家维纳创立的。 控制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控制论。它是研究教育系统中,运用信息反馈来 控制和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递教育信息,其出发点和归宿在 于教育最优化。而优化的关键就在于“信息反馈”;有了反馈,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使教学设计有的放 矢,不断完善,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通过计算机获得的反 馈及时对教学信息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三、系统论 所谓系统,是指处在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部分(或要素)构成的一个 完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是由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把系统论和教育理论相结合, 用以指导教育实践,就产生了教育系统论。 教育系统论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包括教师、 学生、媒体等。教育系统论就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坚持在系统与部分之间,整体 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关系中考教师或学生一方来考虑,而是从整个系统来 考虑,协调好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支、相互理解、相互协调和齐心协力。因此系统的功能, 不仅有各个要素的功能,而且有各要素相互联系形成新结构产生的新功能。 四、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三论”统一在“系统”中,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用“三论”的理论和 方法指导教育科学,特别是从中提炼和抽象出来的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 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指导其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1、反馈原理 指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强调信息传递必须具有双向性。反

馈的作用在于:使教师及时地获得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程序、教学信息传递速 度和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高效率、高质量地有序进行。 2、有序原理 指任何一个系统中的要素及子系统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进行排列。在教育中,强调处理好教 学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换处于开放、有序的状态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以生动直观的教育信息与方法,更能启发学生按照从感性到理性、 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系统的认识过程积极思维,因此说,有序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整体原理 整体性是系统的根本属性。整体原理指系统中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的整体功能不 仅包括各孤立部分的功能之和,还应加上各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结构产生的功能。优化的课堂教学, 应重视从教学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教学目的确定、优化的教学 方法、优化的媒体选择,并注意各要素间的配合、协调,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达到优化的目标。 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已渗透到了教育技术的各个领域,对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 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复习思考题 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对研宄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指导意义? 2、学习理论有哪两个主要流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什么是传播理论?简述传播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信息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是如何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的 5、什么是系统论?什么是教育系统论? 6、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影响?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学习目标: 了解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2、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正确理解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节 信息社会与现代教育技术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教育 信息化的进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改革: 需要更新观念,建立全民的、全时空的大教育观 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学校的围墙内,而必须按照个人的需要和可能,贯穿于人的一生。就是说,人类 的学习应成为终身学习形式,所有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手段都将为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和帮助,使人们能够较 容易地得到教育,并使每个人都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 二、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科的不断分化和整合,因此课程体系以及每一门课程内容都要进行不 断的更新。同时对人才的培养要强调个别化、个性化,加强对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培养的质量 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三、需要寻求新的教育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要求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新的传播手段和方法,使更多的人获得学习的机会 面对当前的信息化热潮,中国的教育首先要充分重视教育系统在我国社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与地

7 馈的作用在于:使教师及时地获得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程序、教学信息传递速 度和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高效率、高质量地有序进行。 2、有序原理 指任何一个系统中的要素及子系统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进行排列。在教育中,强调处理好教 学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换处于开放、有序的状态。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以生动直观的教育信息与方法,更能启发学生按照从感性到理性、 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系统的认识过程积极思维,因此说,有序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整体原理 整体性是系统的根本属性。整体原理指系统中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的整体功能不 仅包括各孤立部分的功能之和,还应加上各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结构产生的功能。优化的课堂教学, 应重视从教学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教学目的确定、优化的教学 方法、优化的媒体选择,并注意各要素间的配合、协调,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达到优化的目标。 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已渗透到了教育技术的各个领域,对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 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复习思考题 1、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指导意义? 2、 学习理论有哪两个主要流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 什么是传播理论?简述传播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4、信息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是如何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的? 5、什么是系统论?什么是教育系统论? 6、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影响?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2、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正确理解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节 信息社会与现代教育技术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教育 信息化的进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改革: 一、需要更新观念,建立全民的、全时空的大教育观 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学校的围墙内,而必须按照个人的需要和可能,贯穿于人的一生。就是说,人类 的学习应成为终身学习形式,所有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手段都将为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和帮助,使人们能够较 容易地得到教育,并使每个人都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 二、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科的不断分化和整合,因此课程体系以及每一门课程内容都要进行不 断的更新。同时对人才的培养要强调个别化、个性化,加强对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培养的质量 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三、需要寻求新的教育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要求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新的传播手段和方法,使更多的人获得学习的机会。 面对当前的信息化热潮,中国的教育首先要充分重视教育系统在我国社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与地

位,加快建设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培养一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其次要重 视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网络技术,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以培养适应信息化社 会所需要的人才。 新技术时代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满足这种要求所需要的工具。而今天最能表现这个时代特征的两大革 新系统是大众媒体和控制系统。这两大系统都与信息有关:及时传送信息、翻译信息、发现和利用信息。 这两大革新系统就其本质而言,都适用于学习、教育和训练。 现代信息社会,已经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反映在数量上,而且反映了对教 育质量的更高要求。一方面因为在校学习期逐渐延长到最适宜的年龄,另一方面又因为建立真正的终身教 育制度的需要,因而对教育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要求。这种要求只有充分而适当地利用那些从信息技术中 产生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和手段,才能得到满足。 第二节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对教育体制目前分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四大块。当教育技术发展 到一定程度时,各部分将逐渐趋于融合。而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则主要是在教育体系内部进 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实现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甚至高等教育一体化必将成为大 势所趋 二、对教育投资的影响 通常认为,教育经费的消耗主要是在学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习已经扩展到全社会,贯 穿于人的一生,成为终生的方式,因此,教育经费的消耗已经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而要扩大至整个社会 了。从某种角度来说,发展教育技术固然需要增加教育投资,但也更有利人们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任何 个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获得学习机会的个人都可能参与对教育的投资,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大大增加 三、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一方面促使具有优势互补条件的学校加强联合,因为计算 机网络可以使学校之间的联合变得非常容易,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剧了学校之间的竞争, 对每个学校的影响并不取决于地域因素,更多的取决于它能提供给学生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这也将促使 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对教师的影响 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识的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 忆和提高应用能力。但另一方面,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难度及进度方面,肯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有可能会出现学习失控的情况。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教师不仅是教育信息的发出者、传播者,更应是教育 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学习特性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的信息,对 学生获取的信息加以监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必要的选择和调整 因此,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可能不仅(甚至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 或指导者 五、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可能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个别化、网络化的学习方式,可以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进度,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由 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的不断激增,人类的学习也将成为“终身学习”,因此,“学 生”概念的外延也在无限延伸 六、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方兴变革。 、阅读方式的变革 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电子出版物向人们展示了全新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不仅如此

8 位,加快建设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培养一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其次要重 视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网络技术,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以培养适应信息化社 会所需要的人才。 新技术时代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满足这种要求所需要的工具。而今天最能表现这个时代特征的两大革 新系统是大众媒体和控制系统。这两大系统都与信息有关:及时传送信息、翻译信息、发现和利用信息。 这两大革新系统就其本质而言,都适用于学习、教育和训练。 现代信息社会,已经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反映在数量上,而且反映了对教 育质量的更高要求。一方面因为在校学习期逐渐延长到最适宜的年龄,另一方面又因为建立真正的终身教 育制度的需要,因而对教育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要求。这种要求只有充分而适当地利用那些从信息技术中 产生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和手段,才能得到满足。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对教育体制目前分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四大块。当教育技术发展 到一定程度时,各部分将逐渐趋于融合。而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则主要是在教育体系内部进 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实现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甚至高等教育一体化必将成为大 势所趋。 二、对教育投资的影响 通常认为,教育经费的消耗主要是在学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习已经扩展到全社会,贯 穿于人的一生,成为终生的方式,因此,教育经费的消耗已经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而要扩大至整个社会 了。从某种角度来说,发展教育技术固然需要增加教育投资,但也更有利人们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任何 一个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获得学习机会的个人都可能参与对教育的投资,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大大增加 了。 三、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一方面促使具有优势互补条件的学校加强联合,因为计算 机网络可以使学校之间的联合变得非常容易,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剧了学校之间的竞争, 对每个学校的影响并不取决于地域因素,更多的取决于它能提供给学生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这也将促使 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对教师的影响 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识的深化,加深理解,增强记 忆和提高应用能力。但另一方面,学生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难度及进度方面,肯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有可能会出现学习失控的情况。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教师不仅是教育信息的发出者、传播者,更应是教育 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学习特性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的信息,对 学生获取的信息加以监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必要的选择和调整。 因此,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可能不仅(甚至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 或指导者。 五、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可能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个别化、网络化的学习方式,可以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进度,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由 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的不断激增,人类的学习也将成为“终身学习”,因此,“学 生”概念的外延也在无限延伸。 六、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方兴变革。 1、阅读方式的变革 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电子出版物向人们展示了全新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不仅如此

人们还可以在资料库对话中进行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2、写作方式的变革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等。从单纯的文字写作到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 作方式。即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3、计算方式的变革 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并使教育的三大支柱读、写、算融为一体。图像、声音、 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进入“虚拟现实”的计算机仿真世界成为可能,并使数学化逐步成不为人类把握历史、 现实与未来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方式、生存方式和教育模式。 第三节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现代化教育是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的内涵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教育的民主化,即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二是教育的普及化,它是 教育民主化的前提保证,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具体工作就是建立义务教育制度。只有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普及 才能从根本一保证教育的民主化,从而使全民教育成为可能。 2、现代化教育是终身教育 现代化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包括终身教育思想的确定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 3、现代化教育是信息化、多媒体和多元化教育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将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自动化程度将日益提 高。现代化教育是经由多媒体优化组合的通道进行的,并且是多元化发展的,它为人们提供不同层次、不 同形式、不同规格的教育,以满足人们对教育和学习多种选择的需要。 4、现代化教育是创新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现代化教育强调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 目的的素质教育,它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文化、科技和心理素质,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 出创造型的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 1、现代教育技术的民展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作支撑,教育水平尤其是教 育质量的提高仅靠体制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应当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今后教育改革的基础环节来抓 2、现代教育技术将为基础教育提供全新的教育模式 多媒体技术代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点是:从教学规律看,多媒体教学 系统由于采用超文本结构,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缺陷,具有呈现信息的多种形式非线性网状结构的 特点,符合教育认知规律:从教学模式看,多媒体教学系统既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又能形成相互协 作学习:从教学手段看,多媒体教学系统强调以格局。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学校的功能和结构将发 生相应的改变。 3、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展示了新的前景 现代教育技术给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制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 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使诸如“专家专家诊断式”的教材、“智能化”的教材、“开放式”的教材、“可 扩充式”的教材、“可编组式”的教材等成为现实,使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材变为“开放的”“参 与式的”、有个性的和创造性的“活教材”、“思维实验室”和“理想空间”。 4、教育技术现代化将革新学习环境 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融为一体。它改变了某些教学原则,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的基 本要素增加了教学媒体,成为四个要素。计算机在学校中的应用,能产生由学生控制的发现式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允许学生在特定的内容范畴进行探索和检验假定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体制将产生什么影响? 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9 人们还可以在资料库对话中进行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2、写作方式的变革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言输入等。从单纯的文字写作到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 作方式。即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3、计算方式的变革 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并使教育的三大支柱读、写、算融为一体。图像、声音、 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进入“虚拟现实”的计算机仿真世界成为可能,并使数学化逐步成不为人类把握历史、 现实与未来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方式、生存方式和教育模式。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一、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现代化教育是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的内涵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教育的民主化,即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二是教育的普及化,它是 教育民主化的前提保证,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具体工作就是建立义务教育制度。只有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普及, 才能从根本一保证教育的民主化,从而使全民教育成为可能。 2、现代化教育是终身教育 现代化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包括终身教育思想的确定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 3、现代化教育是信息化、多媒体和多元化教育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将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自动化程度将日益提 高。现代化教育是经由多媒体优化组合的通道进行的,并且是多元化发展的,它为人们提供不同层次、不 同形式、不同规格的教育,以满足人们对教育和学习多种选择的需要。 4、现代化教育是创新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现代化教育强调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 目的的素质教育,它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文化、科技和心理素质,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 出创造型的人才。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持 1、现代教育技术的民展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作支撑,教育水平尤其是教 育质量的提高仅靠体制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应当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今后教育改革的基础环节来抓。 2、现代教育技术将为基础教育提供全新的教育模式 多媒体技术代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点是:从教学规律看,多媒体教学 系统由于采用超文本结构,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缺陷,具有呈现信息的多种形式非线性网状结构的 特点,符合教育认知规律;从教学模式看,多媒体教学系统既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又能形成相互协 作学习;从教学手段看,多媒体教学系统强调以格局。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学校的功能和结构将发 生相应的改变。 3、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展示了新的前景 现代教育技术给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制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 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使诸如“专家专家诊断式”的教材、“智能化”的教材、“开放式”的教材、“可 扩充式”的教材、“可编组式”的教材等成为现实,使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材变为“开放的”、“参 与式的”、有个性的和创造性的“活教材”、“思维实验室”和“理想空间”。 4、教育技术现代化将革新学习环境 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融为一体。它改变了某些教学原则,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的基 本要素增加了教学媒体,成为四个要素。计算机在学校中的应用,能产生由学生控制的发现式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允许学生在特定的内容范畴进行探索和检验假定。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体制将产生什么影响? 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3、简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第二篇媒体篇 第一章幻灯投影设备 学习目标 1、掌握幻灯机的构造原理,学会对各种幻灯机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2、掌握幻灯片的一般制作方法 3、掌握投影的构造原理,学会对各种投影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4、掌握投影片的基本制作方法以及活动投影片的制作技术。 第一节幻灯教学媒体 、幻灯机的结构和原理 幻灯机和种类很多,但其基本的结构和原理大致相同。幻灯机一般由光学部分、机身部分、机械传动 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组成。 (一)光学部分 光学部分是幻灯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用足够的光线透射幻灯片,在银幕上呈现出放大了的清 晰的影像。幻灯机的光学部分可分为聚光镜式和反光聚混合式 聚光镜式幻灯机的光学部分主要由光源、聚光镜、反光镜、隔热玻璃和放映镜头等组成,如图2-1-1 1、光源 现代幻灯机能白昼放映,因此要求幻灯机的光源必须满足亮度高、发光效率高、温升低、寿命长的要 求。目前常用的灯泡是溴钨灯。溴钨灯的规格常见的有24V/50W,24V/250W,30V400W等多种。在更 换灯泡时,要换用相同规格的灯炮。 2、反光镜 反光镜是处于光源后的凹面镜,由金属抛光或玻璃镀银而成,其作用是把光源向后发射的光线反射回 来加以利用,提高光源的利用率 3、聚光镜 聚光镜是由凸面相对的两块平凸透镜组成,作用是将光线会聚并均匀地照射在幻灯片上,使光源得到 充分利用,增加银幕上影像的亮度和均匀度 4、隔热镜头 放映镜头本质上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为了提髙成质量,一般由多层不同透镜组成,并用镜头简固定 放映镜头的作用是将幻灯片上的画面放大,并成像在银幕上。在镜头上标有焦距值,在近距离放映较大影 像时,应选用焦距较小的放映镜头 聚光反光混合式幻灯机的光学部分主要由光源(溴钨灯)、深椭球冷光反光镜、平面反光镜、聚光镜、 放映镜头(投影物镜)等组成,如图所示2-1-2所示。 在这种混合式光学系统中,由于深椭球反光镜的作用,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 聚光镜式光学部分常用在普及型的幻灯机中,而聚光反光混合式光学部分常用在较高档的幻灯机中 幻灯机在工作时,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光镜反射到聚光镜上,聚光后使绝大多数的光线均匀而集中地照 射到幻灯片上,透射光经过放映镜头,在银幕上呈现出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由于凸透镜成的像是倒像,故 在放映时幻灯片必须倒立在幻灯机的光路中 (二)机身部分 机身部分由底座、外壳、灯箱、电源变压器、冷却风扇、镜头简、升降足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支撑 学光学部分和维持幻灯机的工作机能

10 3、简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第二篇 媒体篇 第一章 幻灯投影设备 学习目标: 1、掌握幻灯机的构造原理,学会对各种幻灯机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2、掌握幻灯片的一般制作方法。 3、掌握投影的构造原理,学会对各种投影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4、掌握投影片的基本制作方法以及活动投影片的制作技术。 第一节 幻灯教学媒体 一、幻灯机的结构和原理 幻灯机和种类很多,但其基本的结构和原理大致相同。幻灯机一般由光学部分、机身部分、机械传动 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组成。 (一)光学部分 光学部分是幻灯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用足够的光线透射幻灯片,在银幕上呈现出放大了的清 晰的影像。幻灯机的光学部分可分为聚光镜式和反光聚混合式。 聚光镜式幻灯机的光学部分主要由光源、聚光镜、反光镜、隔热玻璃和放映镜头等组成,如图 2-1-1 所示 1、光源 现代幻灯机能白昼放映,因此要求幻灯机的光源必须满足亮度高、发光效率高、温升低、寿命长的要 求。目前常用的灯泡是溴钨灯。溴钨灯的规格常见的有 24V/150W,24V/250W,30V/400W 等多种。在更 换灯泡时,要换用相同规格的灯炮。 2、反光镜 反光镜是处于光源后的凹面镜,由金属抛光或玻璃镀银而成,其作用是把光源向后发射的光线反射回 来加以利用,提高光源的利用率。 3、聚光镜 聚光镜是由凸面相对的两块平凸透镜组成,作用是将光线会聚并均匀地照射在幻灯片上,使光源得到 充分利用,增加银幕上影像的亮度和均匀度。 4、隔热镜头 放映镜头本质上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为了提高成质量,一般由多层不同透镜组成,并用镜头简固定。 放映镜头的作用是将幻灯片上的画面放大,并成像在银幕上。在镜头上标有焦距值,在近距离放映较大影 像时,应选用焦距较小的放映镜头。 聚光反光混合式幻灯机的光学部分主要由光源(溴钨灯)、深椭球冷光反光镜、平面反光镜、聚光镜、 放映镜头(投影物镜)等组成,如图所示 2-1-2 所示。 在这种混合式光学系统中,由于深椭球反光镜的作用,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 聚光镜式光学部分常用在普及型的幻灯机中,而聚光反光混合式光学部分常用在较高档的幻灯机中。 幻灯机在工作时,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光镜反射到聚光镜上,聚光后使绝大多数的光线均匀而集中地照 射到幻灯片上,透射光经过放映镜头,在银幕上呈现出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由于凸透镜成的像是倒像,故 在放映时幻灯片必须倒立在幻灯机的光路中。 (二)机身部分 机身部分由底座、外壳、灯箱、电源变压器、冷却风扇、镜头简、升降足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支撑 学光学部分和维持幻灯机的工作机能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78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