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3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汉字 (10分) 1.请根据下列句子中的提示,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任何坎坷都不能阻遏心无旁()者的脚步;任何诱惑都无法动摇恪()尽职守者的心 ②这rui()智的微笑,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2.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①不()而走意思 ②大相()庭意思: 3.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 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碳一一锦上添花,井然有序—一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2分) ①源远流长——( )②闭月羞花——( 4.在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对人物和地方有许多的别称或雅称。比如:国家的别称:华夏、社稷:书 信的别称:鸿雁、尺素。请你指出下列别称所指代的内容。(2分) ①桑梓()②梨园 )③巾帼()④汗青() 5.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下面两句诗,你能推断它 们所描述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哪一节气呢?(2分) ①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②正好清明连_,一杯香茗坐其间 第①句诗描述的节气是 第②句中应补充的节气是: 轻松阋读 (60分) 览自然之美景,慕古人之情怀。(16分) 【材料一】
- 1 - 湖北省长阳县 2018 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 34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1.请根据下列句子中的提示,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①任何坎坷都不能阻遏心无旁 wù( )者的脚步;任何诱惑都无法动摇恪.( )尽职守者的心 神。 ②这 ruì( )智的微笑,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 2.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 分) ①不( )而走 意思: ②大相( )庭 意思: 3.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 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碳——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2 分) ①源远流长——( )②闭月羞花——( ) 4.在中国灿烂的文化中,对人物和地方有许多的别称或雅称。比如:国家的别称:华夏、社稷;书 信的别称:鸿雁、尺素。请你指出下列别称所指代的内容。(2分) ①桑梓 ( ) ②梨园( ) ③巾帼( ) ④汗青( ) 5.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下面两句诗,你能推断它 们所描述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哪一节气呢?(2 分) ①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②正好清明连 ,一杯香茗坐其间。 第①句诗描述的节气是: ;第②句中应补充的节气是: 。 一、览自然之美景,慕古人之情怀。(16 分) 【材料一】
七律登天都峰 雾隐天都浮碧翠,云遮醉石守岩门。 千寻绝壁松探海,万丈悬梯客掉魂 落魄惊心鱼背迹,登峰造极玉台痕 低头揽尽神仙境,翘首能将日月吞 【材料二】 登天都峰 ◆徐霞客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 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A)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 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B)登。万峰无不下伏,独 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第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 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岀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C);柏虽大于如臂,无不平贴石上、 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敗诸峰,时忠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 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D)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 【注释】①峤:jiao尖而高的山 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终亦不顾②独莲花与抗耳③澄源并肩手相接④暝色已 7.请将“者”“以”“而”“既”四个字分别还原到文中的A、B、C、D空处。(2分) 8.结合上下文,用四个“/”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9.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 10.请指出【材料一】“千寻绝壁松探海,万丈悬梯客掉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11.请找出【材料二】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境相似的句子。(2分) 12.积累链接:历史长河中,无数的风流人物被载入史册,他们或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或因美德让 人铭记,其精神都将永放光芒。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曾用 (9个字),表达自己伟大的抱负。(2分) 二、品王维之诗歌,感先贤之美质(10分) 重读王维 ①夜里,睡不着,披衣坐起,书堆里翻来挑去的,想读读王维
- 2 - 七律 登天都峰 雾隐天都浮碧翠,云遮醉石守岩门。 千寻绝壁松探海,万丈悬梯客掉魂。 落魄惊心鱼背迹,登峰造极玉台痕。 低头揽尽神仙境,翘首能将日月吞。 【材料二】 登 天 都 峰 ◆徐霞客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 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 A )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 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 B )登。万峰无不下伏,独 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第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 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 C );柏虽大于如臂,无不平贴石上、 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①,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 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 D )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 【注释】① 峤:jiào 尖而高的山。 6.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终亦不顾. ②独莲花与抗耳. ③澄源并.肩手相接 ④暝.色已 7.请将 “者”“以”“而”“既”四个字分别还原到文中的A、B、C、D空处。(2分) 8.结合上下文,用四个“/”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 独 上 天 都 予 至 其 前 则 雾 徙 于 后 予 越 其 右 则 雾 出 于 左。 9.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 10.请指出【材料一】“千寻绝壁松探海,万丈悬梯客掉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11.请找出【材料二】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境相似的句子。(2分) 12.积累链接:历史长河中,无数的风流人物被载入史册,他们或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或因美德让 人铭记,其精神都将永放光芒。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曾用 “ , ”(9个字),表达自己伟大的抱负。(2分) 二、品王维之诗歌,感先贤之美质(10 分) 重读王维 ①夜里,睡不着,披衣坐起,书堆里翻来挑去的,想读读王维
②就读王维吧一—一如果是冬天,下一场雪,就更衬托出王维诗歌的气质了,那么的孤清高 冷,渺无人烟。王维后来的眼界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日月星辰宇宙自然。 ③王维命运的分水岭,以“安史之乱”为转折。安史之乱时,他没能幸运地逃离长安,结果被 抓,不从吧,没命。只能,从了:安史之乱平息,他的命运更加险恶。一个人,繁华,他历过,惨 痛,他也历过,到末了,差点送命。幸亏胞弟王缙以自己的官位换来他的免于一死。留一口气活下 来,还是弟弟出钱助他在辋川买了一块地。退而求其次,种田吧。 ④辋川是一块荒凉的山地。从此,王维一边种田,一遍写诗。山水接纳他,抚慰他,滋养他, 让他的诗篇与他的生命一起涅槃 ⑤我不经意读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忽然悸动。这诗不就是倪云林、董其昌们 的水墨画吗?谁能说王维的诗不曾滋养过倪云林?他一定是从王维的诗里得到的顿悟、启发,不然, 他的水墨达不到那般高境 ⑥它一直是动态的,宛如江河湖海,随着岁月慢慢流淌,一路流过宋,到了元,直至停在倪 云林案头,然后还到了明时的董其昌身边。这一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该有多好呢!王维 历尽劫波之后,终于见了天地。一条江,流啊流,流着流着就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最美的样子呢, 在于“有”“无”之间。“天地外”不就是“空”吗?王维以哲学的眼见到了中国水墨的“留白”,山 最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墨色……无论王维的诗,还是倪云林的画,都没有人迹。最高级的诗画莫过 如此 ⑦王维还有一首诗,人们最喜引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曾以为,不过是刻画心境的 闲适而已。其实,不然 ⑧就这十个字,有意无意读过多年,尚未领会其中的奥义。如今已是中年,算是有了一点点的 懂得。“行到水穷处”,大约是讲人生的绝望吧。无路可去,不也是一种选择吗?但人生永远不会 直糟糕下去的,于是自然地过渡到“坐看云起时”。你看,地上的水穷尽了,就化为了天上的云。水、 云永远循环往复,不会枯竭。人的命运也是这样,失之东篱,收之榆桑 ⑨这一句,只有王维写得出,是他以一己的生命体验,慢慢化出的。一场政治灾祸以后,他失 去一切世俗功名,险些连命也丢掉,这不是“行到水穷处”,又是什么?接着,他搬到荒凉的“辋川” 种田,山水与之作伴,养育着他,成全了他,渐渐让他走向生命的圆满,写下不朽的辋川系列 文字照亮了他的生活,恩仇流转,守得云开 ⑩王维这个时期的诗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一个“静”字,最合我这个神经衰弱的人读, 读着读着一颗心趋向了宁静恬寂,慢慢地,眼阖上,也能睡过去了, ①你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安静啊,简直是王维替天地发声嘛
- 3 - ②就读王维吧———如果是冬天,下一场雪,就更衬托出王维诗歌的气质了,那么的孤清高 冷,渺无人烟。王维后来的眼界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日月星辰宇宙自然。 ③王维命运的分水岭,以“安史之乱”为转折。安史之乱时,他没能幸运地逃离长安,结果被 抓,不从吧,没命。只能,从了;安史之乱平息,他的命运更加险恶。一个人,繁华,他历过,惨 痛,他也历过,到末了,差点送命。幸亏胞弟王缙以自己的官位换来他的免于一死。留一口气活下 来,还是弟弟出钱助他在辋川买了一块地。退而求其次,种田吧。 ④辋川是一块荒凉的山地。从此,王维一边种田,一遍写诗。山水接纳他,抚慰他,滋养他, 让他的诗篇与他的生命一起涅槃。 ⑤我不经意读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句,忽然悸动。这诗不就是倪云林、董其昌们 的水墨画吗?谁能说王维的诗不曾滋养过倪云林?他一定是从王维的诗里得到 的顿悟、启发,不然, 他的水墨达不到那般高境。 ⑥它一直是动态的,宛如江河湖海,随着岁月慢慢流淌,一路流过宋,到了元,直至停在倪 云林案头,然后还到了明时的董其昌身边。这一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该有多好呢!王维 历尽劫波之后,终于见了天地。一条江,流啊流,流着流着就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最美的样子呢, 在于“有”“无”之间。“天地外”不就是“空”吗?王维以哲学的眼见到了中国水墨的“留白”,山 最美的时候就是漆黑的墨色……无论王维的诗,还是倪云林的画,都没有人迹。最高级的诗画莫过 如此。 ⑦王维还有一首诗,人们最喜引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曾以为,不过是刻画心境的 闲适而已。其实,不然。 ⑧就这十个字,有意无意读过多年,尚未领会其中的奥义。如今已是中年,算是有了一点点的 懂得。“行到水穷处”,大约是讲人生的绝望吧。无路可去,不也是一种选择吗?但人生永远不会一 直糟糕下去的,于是自然地过渡到“坐看云起时”。你看,地上的水穷尽了,就化为了天上的云。水、 云永远循环往复,不会枯竭。人的命运也是这样,失之东篱,收之榆桑。 ⑨这一句,只有王维写得出,是他以一己的生命体验,慢慢化出的。一场政治灾祸以后,他失 去一切世俗功名,险些连命也丢掉,这不是“行到水穷处”,又是什么?接着,他搬到荒凉的“辋川” 种田,山水与之作伴,养育着他,成全了他,渐渐让他走向生命的圆满,写下不朽的辋川系列—— —文字照亮了他的生活,恩仇流转,守得云开。 ⑩王维这个时期的诗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一个“静”字,最合我这个神经衰弱的人读, 读着读着一颗心趋向了宁静恬寂,慢慢地,眼阖上,也能睡过去了。 ⑪你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多安静啊,简直是王维替天地发声嘛
①2或许你会说:泉水流动不是有声的吗?不是的,我读时,听不见一点声响,我惯于以幻想驰 骋———泉水流过的石头上布满苔绿,石头缝里藏有无数小鱼虾,动静制宜,这时,一轮明月恰好 出得深山,照万顷松涛之上,隐隐有松香气缭绕……当一个人见了天地以后,他就读懂了山间生活 的安谧有多么珍贵,远离俗世喧闹,把自己一并归化到自然中,或许,诗中的王维,此刻便化为了 石上的青苔,任鱼虾自身上游弋 ③3王维只活了61岁。临终,胞弟王缙都没机会赶来见最后一面。想想,多悲凉… ⑩也懒得翻年谱查他究竟在辋川生活了多少年。不查,也不碍他的事,反正晚年的他走向了圆 满。人圆满了,就不值得计较年岁的长短了,他一直是亮在天上的,永不落的星。 13.仔细阅读第②段,作者认为王维诗歌的气质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2分) 1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第③段中介绍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作用是什么?(2分) 15.请将“王维的诗就是一幅幅中国水墨。”还原到某段句首。(2分) 16.文中引用王维的三句诗歌,分别读出了王维诗歌和生命的三种境界。请你结合全文,仿造示例 填写下列表格。(2分) 诗句 诗篇的境界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闲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积累链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失落、抑郁心情,有漂泊之感 的诗句是: (2分) 、碳文字之相伴,品汉字之美好(11分) ①前段时间,受一朋友委托,帮忙寻访他老太爷在世间留下的痕迹。老人家曾参加过辛亥革命, 文史专家说,只要有文字记载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线索。可惜时间久远,几经波折最终还是没有找 到档案,只在故纸堆里翻到一张签有老人名字的便条。朋友的父亲双手捧着这张纸,轻轻摩挲着那 个名字,潸然泪下 ②有时候我想,如果没有文字,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也许正因为记忆珍贵,我们才发明了文 字吧。在经历了口口相传、结绳记事的时代后,人们开始意识到那些遥远的记忆终将会随着我们的 老去而变得模糊支离。幸好有了文字,将那些记忆凝固在一个个或象形或会意的汉字里,就如树木
- 4 - ⑫或许你会说:泉水流动不是有声的吗?不是的,我读时,听不见一点声响,我惯于以幻想驰 骋———泉水流过的石头上布满苔绿,石头缝里藏有无数小鱼虾,动静制宜,这时,一轮明月恰好 出得深山,照万顷松涛之上,隐隐有松香气缭绕……当一个人见了天地以后,他就读懂了山间生活 的安谧有多么珍贵,远离俗世喧闹,把自己一并归化到自然中,或许,诗中的王维,此刻便化为了 石上的青苔,任鱼虾自身上游弋…… ⑬王维只活了 61 岁。临终,胞弟王缙都没机会赶来见最后一面。想想,多悲凉…… ⑭也懒得翻年谱查他究竟在辋川生活了多少年。不查,也不碍他的事,反正晚年的他走向了圆 满。人圆满了,就不值得计较年岁的长短了,他一直是亮在天上的,永不落的星。 13.仔细阅读第②段,作者认为王维诗歌的气质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八个字概括。(2 分) 1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第③段中介绍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作用是什么?(2 分) 15.请将“王维的诗就是一幅幅中国水墨。”还原到某段句首。(2 分) 16.文中引用王维的三句诗歌,分别读出了王维诗歌和生命的三种境界。请你结合全文,仿造示例, 填写下列表格。(2 分) 诗句 诗篇的境界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①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闲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② 17.积累链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失落、抑郁心情,有漂泊之感 的诗句是: , 。(2 分) 三、暖文字之相伴,品汉字之美好(11 分) ①前段时间,受一朋友委托,帮忙寻访他老太爷在世间留下的痕迹。老人家曾参加过辛亥革命, 文史专家说,只要有文字记载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线索。可惜时间久远,几经波折最终还是没有找 到档案,只在故纸堆里翻到一张签有老人名字的便条。朋友的父亲双手捧着这张纸,轻轻摩挲着那 个名字,潸然泪下。 ②有时候我想,如果没有文字,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也许正因为记忆珍贵,我们才发明了文 字吧。在经历了口口相传、结绳记事的时代后,人们开始意识到那些遥 远的记忆终将会随着我们的 老去而变得模糊支离。幸好有了文字,将那些记忆凝固在一个个或象形或会意的汉字里,就如树木
将飞虫固化在自己的汁液里,形成剔透的琥珀。虽然历经千年,但每当拾起这些文字“琥珀”,人类 依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风烟,找寻到时间留下的痕迹 ③漫长的岁月里,是这些记录在发黄的线装书上的文字,再现了记忆,激活了时光,让我们可 以穿越千年,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是苏子故国神游的一场春梦; 把吴钩看了,栏杆 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稼轩报国无门的一腔悲愤… ④那一张张家谱,一块块碑文,一本本古籍,都是文字的馈赠。文字将我们姓氏传承,更将炎 黄子孙的根留住。那些关于过去的记忆,在文字这里找到了停放的依归;那些写给未来的向往,文 字和我们一起见证。一个个端庄敦实的方块字忠实地记录下你的生命轨迹,你的喜怒哀乐,你的行 藏出处。多年以后,你早已离开人世,你的子孙们依然能够通过这些文字感知自己的先辈,找寻温 暖的归属。 ⑤文字激活了历史,也生动着我们的心灵。它不仅是时光最忠实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更是我们 灵魂的友伴。没有《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深情吟唱,我们如 何向伊人倾诉衷肠?没有杜子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舂作伴奷还乡”的纵情放歌,我们怎样宣泄 生命中的欣喜欢畅?没有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我们怎能铭记民族的苦难与 忧伤?更重要的是,没有了文字,我们该如何触摸先人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感?我们的灵魂又将 归依何处? ⑥遥想千年前,李易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期待满怀,宝黛凭窗共读《西厢记》的旖旎缱绻…… 那些平淡的日子,因文字的陪伴而变得美好而温暖。 ⑦黛玉说:“这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我记忆中最惬意的时光,是和文字共度的:慵懒的 午后,翻开一本书读下去。书不必太新,太新的书像刚刚酿好的酒,总有一丝生涩,而读过很多遍 的书,就如一个已经熟稔很久的朋友,亲切随意,可以一边盘腿而坐,一边把酒言欢。 ⑧汉字的一撇一捺,一横一竖,都满含情意。看着一个个文字安安静静地“坐”在纸上,有的 严肃,有的诙谐。“哭”似一位梨花带雨的姑娘,泪眼中带着娇嗔;再看“笑”字,不禁想到“笑从 双脸生”的绿裙少女,清婉明丽,活泼动人。那许许多多单独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汉字,经文学大师 们稍加摆弄,就活色生香起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映雪冬日,“碧云天,黄叶地”的长 亭送别,“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知己情谊……仔细回味,每一个文字都有直达内心的温暖 ⑨行文至此,意外地在豆瓣里发现了一个手写信小组。在这个电子时代,没想到还有那么多人 眷恋着写字,这让我倍感欣慰。感谢时光,将最美好的生命赠予:感谢文字,让有限的生命在字里 行间无限延续;感谢相伴,让我生活感受温暖
- 5 - 将飞虫固化在自己的汁液里,形成剔透的琥珀。虽然历经千年,但每当拾起这些文字“琥珀”,人类 依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风烟,找寻到时间留下的痕迹。 ③漫长的岁月里,是这些记录在发黄的线装书上的文字,再现了记忆,激活了时光,让我们可 以穿越千年,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是苏子故国神游的一场春梦; ;“把吴钩看了,栏杆 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稼轩报国无门的一腔悲愤…… ④那一张张家谱,一块块碑文,一本本古籍,都是文字的馈赠。文字将我们姓氏传承,更将炎 黄子孙的根留住。那些关于过去的记忆,在文字这里找到了停放的依归;那些写给未来的向往,文 字和我们一起见证。一个个端庄敦实的方块字忠实地记录下你的生命轨迹,你的喜怒哀乐,你的行 藏出处。多年以后,你早已离开人世,你的子孙们依然能够通过这些文字感知自己的先辈,找寻温 暖的归属。 ⑤文字激活了历史,也生动着我们的心灵。它不仅是时光最忠实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更是我们 灵魂的友伴。没有《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深情吟唱,我们如 何向伊人倾诉衷肠?没有杜子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纵情放歌,我们怎样宣泄 生命中的欣喜欢畅?没有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我们怎能铭记民族的苦难与 忧伤?更重要的是,没有了文字,我们该如何触摸先人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感?我们的灵魂又将 归依何处? ⑥遥想千年前,李易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期待满怀,宝黛凭窗共读《西厢记》的旖旎缱绻…… 那些平淡的日子,因文字的陪伴而变得美好而温暖。 ⑦黛玉说:“这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我记忆中最惬意的时光,是和文字共度的:慵懒的 午后,翻开一本书读下去。书不必太新,太新的书像刚刚酿好的酒,总有一丝生涩,而读过很多遍 的书,就如一个已经熟稔很久的朋友,亲切随意,可以一边盘腿而坐,一边把酒言欢。 ⑧汉字的一撇一捺,一横一竖,都满含情意。看着一个个文字安安静静地“坐”在纸上,有的 严肃,有的诙谐。“哭”似一位梨花带雨的姑娘,泪眼中带着娇嗔;再看“笑”字,不禁想到“笑从 双脸生”的绿裙少女,清婉明丽,活泼动人。那许许多多单独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汉字,经文学大师 们稍加摆弄,就活色生香起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映雪冬日,“碧云天,黄叶地”的长 亭送别,“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知己情谊……仔细回味,每一个文字都有直达内心的温暖。 ⑨行文至此,意外地在豆瓣里发现了一个手写信小组。在这个电子时代,没想到还有那么多人 眷恋着写字,这让我倍感欣慰。感谢时光,将最美好的生命赠予;感谢文字,让有限的生命在字里 行间无限延续;感谢相伴,让我生活感受温暖
18.通读全文,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8字以内,2分) 19.根据文章第③段的内容,在第③段横线上仿写一句。(2分) 20.细读第⑤段划线的句子,品析其表达效果。(2分) 21.第⑦段中作者写到“我记忆中最惬意的时光,是和文字共度”在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时光吗?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你与文字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字数40字左右。(3分) 22.积累链接:晏殊笔下那“巧笑”的女孩也是那样美,请写出《破阵子》中写出女孩笑容美好的 句子。(2分 四、察生活之小美,明垂钓之哲理(13分) 余秋雨 ①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 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岀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 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 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 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②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③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 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 边的水桶里。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④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 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 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 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⑤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 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⑥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⑦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 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 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
- 6 - 18.通读全文,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8 字以内,2 分) 19.根据文章第③段的内容,在第③段横线上仿写一句。(2 分) 20.细读第⑤段划线的句子,品析其表达效果。(2 分) 21.第⑦段中作者写到“我记忆中最惬意的时光,是和文字共度”在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时光吗? 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你与文字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字数 40 字左右。(3 分) 22.积累链接:晏殊笔下那 “巧笑”的女孩也是那样美,请写出《破阵子》中写出女孩笑容美好的 句子。(2 分) 四、察生活之小美,明垂钓之哲理(13 分) 垂 钓 余秋雨 ①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 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 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 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 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②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③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 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 边的水桶里。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④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 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 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 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⑤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 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⑥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⑦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 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 的 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
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⑧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 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⑨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二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 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⑩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 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 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 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①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 心中的海参崴。 (选自《霜冷长河》有删节) 23.第①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4.胖瘦二位老人的性格特点和追求各是怎样的?请分别概括。(2分) 胖老人: 瘦老人 25.根据语境揣摩人物的心思,在第⑤段的橫线上描写“胖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26.请列举一个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27.文中的两个老人“都在嘲讽对方”“谁也不服谁”。作者却认为,他们“一个是喜剧美,一个 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作者借此来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2分) 28.积累链接:垂钓是一种优雅,梅花是一种高洁,请写出《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品质高洁, 花开白首的句子。(2分)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五、读晶莹之泪珠,感善意之无痕(10分) 善行无迹 ◆陈四长 ①前阵子读到了陈忠实的散文《晶莹的泪珠》。文章记录的虽是陈年旧事,但今天读来依然亲切
- 7 - 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⑧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 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⑨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 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⑩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 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 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 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⑪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 心中的海参崴。 (选自《霜冷长河》有删节) 23.第①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24.胖瘦二位老人的性格特点和追求各是怎样的?请分别概括。(2 分) 胖老人: 瘦老人: 25.根据语境揣摩人物的心思,在第⑤段的横线上描写“胖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2 分) 26.请列举一个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子的理解。(3 分) 27.文中的两个老人“都在嘲讽对方” “谁也不服谁”。作者却认为,他们“一个是喜剧美,一个 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作者借此来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2 分) 28.积累链接:垂钓是一种优雅,梅花是一种高洁,请写出《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品质高洁, 花开白首的句子。(2 分) 【注】因命题需要,本试卷所选文段均有删改,特此说明。 五、读晶莹之泪珠,感善意之无痕(10 分) 善行无迹 ◆陈四长 ①前阵子读到了陈忠实的散文《晶莹的泪珠》。文章记录的虽是陈年旧事,但今天读来依然亲切
依然感 ②一个农村孩子,因家庭贫困提出休学一年,这在学校是极其普通的事情,教务处例行询问给以 办理就是了。但教务处那个女老师,本能的反应是诧异和惋惜。“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女老师说, “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真是个有心的老师!)将休学证书交 给学生后,她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看见学生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装 进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从口袋里掏出来塞进学生的书包,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 她陪伴学生走出学校大门。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学生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 此时,学生抬起头来,猛然看见老师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③这就是故事的梗概。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老师资助学生那样的情况,故事朴素得像白 开水一样简洁,却令人从心底里感动莫名。这,就是善的力量! ④由此我想,善行并不一定要与金钱挂钩,不一定要在有风险的场合。只要心存善念,善行就伴 随着我们,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或是一句寻常的话语,都会播下善的种子 ⑤这样的故事我也曾听说过一则。说的是一天晚上,一男子回家后偶然发现阳台里的灯亮着,他 以为是妻子忘记关了,就进去想把灯关掉,但被妻子拦住了。他很好奇,他的妻子就指着窗外让他看。 他看到窗外的路边,有一辆装满垃圾的三轮车,车上坐着捡垃圾的夫妇,他们正沐浴在自家阳台投射 出的温润的灯光中,边说笑边开心地吃着东西。窗外那对夫妇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在这生疏的城市 中,有一盏灯是特意为他们点亮的 ⑥在浮华、喧嚣、快节奏的城市中,“善”就是这样不事张扬地在城市的一角流淌。老子说:“善 行,无辙迹”“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上乘的“善”就像水一样啊!清澈透明,至柔无形 然总能无声无息地滲透到生活的所有缝隙,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由是我想,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 定也有一盏或多盏灯曾为我们照亮,可在我们匆忙的行走中,何曾停下脚步认真地思考这些呢?我 们时常叹息世风日下、人心浮躁,可曾想过自己的责任,想过把受惠于他人的光亮再传递给其他需要 帮助的人呢? ⑦陈忠实先生在《晶莹的泪珠》中议论:“当今,各种欲望膨胀成一种强大的浊流冲击着所有大门 窗户和每一个人的心扉,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不至于堵塞,更不敢 枯竭。”这是作家内心的拷问,也是提向世人的思考啊! 出自2015年04月06日《人民日报》 29.作者讲述陈忠实的散文《晶莹的泪珠》的故事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3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摘录文中语句作答)(2分) 31.第⑥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32.第⑦段划线句子表达了哪两层深刻含义?(2分) 33.【积累链接】乐于助人是善,相互支援也是善,请写出《观刈麦》中写妇女和儿童支援丁壮的句 子。(2分)
- 8 - 依然感动。 ②一个农村孩子,因家庭贫困提出休学一年,这在学校是极其普通的事情,教务处例行询问给以 办理就是了。但教务处那个女老师,本能的反应是诧异和惋惜。“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女老师说, “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真是个有心的老师!)将休学证书交 给学生后,她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看见学生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装 进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从口袋里掏出来塞进学生的书包,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 她陪伴学生走出学校大门。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学生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 此时,学生抬起头来,猛然看见老师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③这就是故事的梗概。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老师资助学生那样的情况,故事朴素得像白 开水一样简洁,却令人从心底里感动莫名。这,就是善的力量! ④由此我想,善行并不一定要与金钱挂钩,不一定要在有风险的场合。只要心存善念,善行就伴 随着我们,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或是一句寻常的话语,都会播下善的种子。 ⑤这样的故事我也曾听说过一则。说的是一天晚上,一男子回家后偶然发现阳台里的灯亮着,他 以为是妻子忘记关了,就进去想把灯关掉,但被妻子拦住了。他很好奇,他的妻子就指着窗外让他看。 他看到窗外的路边,有一辆装满垃圾的三轮车,车上坐着捡垃圾的夫妇,他们正沐浴在自家阳台投射 出的温润的灯光中,边说笑边开心地吃着东西。窗外那对夫妇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在这生疏的城市 中,有一盏灯是特意为他们点亮的。 ⑥在浮华、喧嚣、快节奏的城市中,“善”就是这样不事张扬地在城市的一角流淌。老子说:“善 行,无辙迹”“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上乘的“善”就像水一样啊!清澈透明,至柔无形, 然总能无声无息地渗透到生活的所有缝隙,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由是我想,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 一定也有一盏或多盏灯曾为我们照亮,可在我们匆忙的行走中,何曾停下脚步认真地思考这些呢?我 们时常叹息世风日下、人心浮躁,可曾想过自己的责任,想过把受惠于他人的光亮再传递给其他需要 帮助的人呢? ⑦陈忠实先生在《晶莹的泪珠》中议论:“当今,各种欲望膨胀成一种强大的浊流冲击着所有大门 窗户和每一个人的心扉,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不至于堵塞,更不敢 枯竭。”这是作家内心的拷问,也是提向世人的思考啊! ——出自 2015 年 04 月 06 日《人民日报》 29.作者讲述陈忠实的散文《晶莹的泪珠》的故事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 分) 3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摘录文中语句作答)(2 分) 31.第⑥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32.第⑦段划线句子表达了哪两层深刻含义?(2 分) 33.【积累链接】乐于助人是善,相互支援也是善,请写出《观刈麦》中写妇女和儿童支援丁壮的句 子。(2 分)
写作 (50分)男 29)( 34、“小确幸”,这“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让我们内心愉快而满足。在你的成长过程,也一定有这样 的“小确幸”’,一次折花的小确幸,一次模仿老师上课的小确幸,一次拼图的小确幸。 请以《我的小确幸》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1、把你的“小确幸”写出来,并把“微小而确定的幸福”的感受传达出来。 2、文体鲜明,不少于8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9 - 34、“小确幸”,这“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让我们内心愉快而满足。在你的成长过程,也一定有这样 的“小确幸”,一次折花的小确幸,一次模仿老师上课的小确幸,一次拼图的小确幸。 请以《我的小确幸》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1、把你的“小确幸”写出来,并把“微小而确定的幸福”的感受传达出来。 2、文体鲜明,不少于 800 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017年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汉字(10分) (2分)①w(骛)恪(ke)②rui(睿)智慰藉(jie) 2.(2分)胫:小腿径:小路 3.(2分)①根深蒂固 ②沉鱼落雁 4.(2分)①故乡;②戏班、剧团、戏曲;③妇女④史册(每空0.5分) 5.(2分)①惊蛰②谷雨 第二部分阅读(60分) 、自然之美景,慕古人之情怀。(16分) 6.(4分)①顾及、顾虑②罢了③一起④幽暗,昏暗 7.(2分)A、既B、以C者D而 8.(2分)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9.(2分)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像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像一片银海。(此句翻译关注“盼” “时”“出”“没”等文言词语的解释) 10.(2分)夸张、对偶、拟人(任写两种即可。考生既要关照两句整体辨析对偶,也要抓住关键字 词“千寻”“万丈”“探”辨析夸张、拟人) 11.(2分)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只答前半句亦可) 12.(2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言文翻译:和澄源、仆人一齐从原路下到峡谷。到达天都蜂侧,顺着流石像蛇一样地爬行而 上。抓扯草木荆棘攀援,石块丛密而起就从中穿越,石崖陡斜则扒崖而行。每当遇到手脚无着落之 处,必然是澄源先爬上去再伸手接我。一想到上去已经如此艰难,就想到又怎么下来呢?最终什么 也不顾了。经历了数次危险,终于登上了天都峰顶。峰顶上只有一块耸起数十丈高的岩石,澄源在 岩石旁边寻找、观察,发现石阶,便扶持着我攀登。万座山峰无一不低伏在脚下,唯独莲花峰能与 之抗衡。此时浓雾忽起忽止,每当一阵浓雾飘来,就是对面都看不见。眺望莲花诸峰,大多笼罩在 云雾之中。只有在天都峰上,我走到前面,云雾则落在身后:;我越到右侧,云雾便从左侧升起。顶 上还有横枝弯曲、主干挺拔的松树:柏树的枝干虽然有手臂粗,却全都平贴在岩石上,像苔藓一样。 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往下看群峰,有时露出碧绿色的尖顶,有时又淹没为银色的云海。再眺 望山下,则是阳光明亮,是另外一个世界。夜色渐渐临近,于是把脚朝前伸出去,用手在后面据地
- 10 - 2017 年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汉 字(10 分) 1.(2 分)①wù(骛) 恪.( kè ) ②ruì ( 睿 )智 慰藉.( jiè) 2.(2 分)胫:小腿 径:小路 3.(2 分)①根深蒂固 ②沉鱼落雁 4.(2分)①故乡;②戏班、剧团、戏曲;③妇女 ④史册(每空 0.5 分) 5.(2 分)①惊蛰 ②谷雨 第二部分 阅 读(60 分) 一、览自然之美景,慕古人之情怀。(16 分) 6.(4 分)①顾及、顾虑 ②罢了 ③一起 ④幽暗,昏暗 7.(2 分)A、既 B、以 C 者 D 而 8.(2 分)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9.(2 分)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像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像一片银海。(此句翻译关注“盼” “时”“出”“没”等文言词语的解释) 10.(2 分)夸张、对偶、拟人(任写两种即可。考生既要关照两句整体辨析对偶,也要抓住关键字 词“千寻”“万丈”“探”辨析夸张、拟人) 11.(2 分)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只答前半句亦可) 12.(2 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言文翻译:和澄源、仆人一齐从原路下到峡谷。到达天都蜂侧,顺着流石像蛇一样地爬行而 上。抓扯草木荆棘攀援,石块丛密而起就从中穿越,石崖陡斜则扒崖而行。每当遇到手脚无着落之 处,必然是澄源先爬上去再伸手接我。一想到上去已经如此艰难,就想到又怎么下来呢?最终什么 也不顾了。经历了数次危险,终于登上了天都峰顶。峰顶上只有一块耸起数十丈高的岩石,澄源在 岩石旁边寻找、观察,发现石阶,便扶持着我攀登。万座山峰无一不低伏在脚下,唯独莲花峰能与 之抗衡。此时浓雾忽起忽止,每当一阵浓雾飘来,就是对面都看不见。眺望莲花诸峰,大多笼罩在 云雾之中。只有在天都峰上,我走到前面,云雾则落在身后;我越到右侧,云雾便从左侧升起。顶 上还有横枝弯曲、主干挺拔的松树;柏树的枝干虽然有手臂粗,却全都平贴在岩石上,像苔藓一样。 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往下看群峰,有时露出碧绿色的尖顶,有时又淹没为银色的云海。再眺 望山下,则是阳光明亮,是另外一个世界。夜色渐渐临近,于是把脚朝前伸出去,用手在后面据地